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
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行为的生产潜能。
3.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测评。
4.配置性测评:是一种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测评。
5.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
6.诊断性测评:是一种以了解组织人力资源现状或诊断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目的的测评。
7.考核性测评:是一种以验证是否具备素质或具备程度为目的的测评。
二、填空1.2.3.4.5.6.三、简答1.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针对心理属性(2)人员素质测评属于间接测量(3)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不是绝对的2.选拔性测评的特点:(1)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一旦实施绝不允许有丝毫变动(3)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4)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3.诊断性测评的特点:(1)测评内容相对深入(2)测评结果不宜公开(3)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4.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3)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4)自陈与投射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原理一、名词解释1.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效度:是指测评工具所测到的是否反映了测量目标的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测评有效性程度。
3.项目分析:在编制人员素质测评量表时,首先就面临着需要挑选测评项目的问题,即哪些项目适用于对被测评者进行测评,哪些项目不适用于对被测评者进行测评,这就是项目分析。
4.内部一致性信度:具体表现为被测评者在各个题目上所得成就的一致性。
二、填空1.2.3.三、简答1.人员素质测评的认知演变:(1)从绝对的人到相对的人(2)从静态的人到动态的人(3)从孤立的人到系统的人2.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演变:(1)“黑箱理论”(2)“人—岗匹配”理论帕森斯最早提出“人—岗匹配”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条件匹配和特性匹配(3)“人—组织匹配”理论3.影响信度的因素:(1)随机误差:测验内容的自身、施测过程、被测评者自身(2)受测团体的范围(3)测验的长度(4)测验的难度4.心理测评的优点(特点):(1)信度和效度高(2)标准化程度高(3)心理测评的客观性强5.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1)无领导小组:是指由一组应聘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对一个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做出决策的一种集体面试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萧755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一)素质的概念人的素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素质的特性共9个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三)素质的构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精力。
心理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他个性素质等。
文化素质: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程度。
品德素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
智能素质:知识、智力、技能、才能。
二、素质测评(一)基本界定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二)相关解释“测”包括测评者的耳闻、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
“科学方法”指被实践证明为准备、全面和方便的测量手段。
“主要活动领域”指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
“测评主体”既指个体又指集体。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三、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
四、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指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强调客观性。
4、具有选择性。
5、结果是分数或等级。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合理配置、储备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
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要求以人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
三、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
人的素质有可塑性和潜在性。
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自考人员测评考试重点学习笔记
人员测评考试重点(不足的请同学们自己补充,选择题复习评讲过的往年试卷和勾画的知识)简答P6简述素质测评的概念。
答:素质测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其行为定量描述和评鉴的过程。
P11简述绩效评估的目的。
答:绩效评估的目的有:1、确定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如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状况,完成任务的效率,结果对组织的价值等;2、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职级的员工之间的绩效差异,即对员工工作结果进行比较;3、试图找出影响员工业绩的因素和提高业绩的方法,从而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帮助。
P14简述人员测评的概念。
答:人员测评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发展潜力、工作技孔子能及绩效,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管理活动。
P21简述孔子的七观法。
答:孔子拟定了七种测试方法,涉及七项内容:忠诚、礼仪、能力、智慧、气节、品性和操守。
这七种方法分别是:“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告之以然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委之以利而观其守。
”P25简述人员测评基本原理。
(有可能是论述题----应详细说明)答:1,、个体差异原理2、职位类别差异原理3、测量与评定原理4、定性与定量原理5、静态与动态原理6、模糊与精确原理P34简述配置性测评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它具有的特点。
答:1、针对性特点2、客观性特点3、严格性特点4、准备性特点P36简述诊断性测评的特点。
答:1、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
2、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3、测评结果不公开。
4、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P50 简述文化素质的构成答:文化素质是劳动者运用的心理功能,对外界认识活动的结果。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者具有的知识素质,工作经验素质。
劳动者的知识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所接受的知识训练的程度。
它包括:1、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量;2、是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的有序性;3、是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更新程度。
2022年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措施考核目旳(考核知识点、考核规定)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测评旳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指个体完毕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有旳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旳基本与主线因素。
(2)素质旳构成:素质构造旳基本划分,涉及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3)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旳措施,收集被测试者在重要活动领域中旳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旳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旳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旳表征信息引起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旳过程。
2、领略:(1)素质旳特性:①基本作用性,②稳定性,③可塑性,④内在性,⑤表出性,⑥差别性,⑦综合性,⑧可分解性,⑨层次性与相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旳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比,只有一字之差,大同小异.相异旳地方是测评所指向旳范畴不同,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旳指向旳范畴具有交叉关系.但是,它们在测评理论、措施与技术上却是相似旳.(二)素质测评旳重要类型1、识记: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旳旳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常常要用到旳一种素质测评。
二.配备性素质测评:以合理人事配备、人尽其才、才得其用旳目旳进行.三.开发性素质测评:重要目旳是开发人员素质,有针对性地挖掘人旳潜力、发挥人旳特长,从长远旳角度启发和引导员工发展.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理解素质现状和素质开发问题为目旳旳素质测评,从测评方面找出有关因素,协助公司解决现实问题.五.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与否具有或者具有限度大小为目旳旳素质测评,常常穿插在选拔性素质测评与配备性测评之中.2、领略:(1)选拔性测评旳特点:①强调测评旳辨别功能,②测评原则刚性最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④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⑤测评成果是分数或级别;(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旳基本原则:①公平性②公正性③差别性④精确性⑤可比性原则;(3)配备性素质测评旳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4)开发性素质测评旳特点:勘探性,配合性,增进性;(5)诊断性素质测评旳特点:①测评内容十分精确或者十分广泛,②测评过程追根究底,③测评成果不公开,④测评具有较强旳系统性;(6)考核性素质测评旳特点:①测评成果重要是提供证明或证据鉴定求职者素质,②侧重于求职者既有素质旳价值与功用,③具有概括性,④测评成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旳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重点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重点(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效度:一个测验在测量某项心理特征时所具有的正确程度。
2投射技术测验法:是一种用非结构任务作为刺激材料,通过对被测试者对有关材料的知觉和解释来分析,测定其个性品质倾向的测评方法。
3非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提出问题,根据被试者回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
4评价中心: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和人事领域较为特别的一种测评方法。
评价中心也是对各级管理人员适用的一种方法。
5测评:即测量和评定,测量是指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测评,评定是以定性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鉴定和判定。
所以测评就是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测量和评定。
6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测评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工作生活质量:组织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感,工作满意感,和精神压力的状况。
8心里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借助心理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典型部分进行测验和描述的一种系统的心理测量程序。
9职务:重要性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
10心理素质: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的具体特征。
11数字反应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12职业生涯: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13气质:一个人表现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它是在生理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4测评指标:也要测评要素,能反映测评对象的测评深度和广度的一系列质量检测点。
实质上是用人准则的具体化。
15结构化面试: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面试。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复习资料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复习资料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导论P1 人员测评主要是对在职人员素质的测评与绩效的考评。
P2 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P2 素质的的特性:第一个特性便是它的原有基础作用性;第二个特性是它的稳定性;第三个特性就是它的可塑性;第四个特性是它的内在性;第五个特性是它的表出性;(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第六个特性是它的差异性;(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七个特性是它的综合性;第八个特性是它的可分解性;第九个特性是它的层次性与相对性。
P4 身体素质是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
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P5 绩效,在这是这里批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作效率。
2.工作任务完成的质与量。
3.工作效益。
P6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素质测评(简化):经过科学的方法经过被测者的素质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P7 绩效考评与素质测评是相辅相成的。
P8 按目的与用途划分的几种测评:1.选拔性测评;2.配置性测评;3.开发性测评;4.诊断性测评;5.考核性测评。
选拔性测评的特点:第一,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第二,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第三,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第四,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第五,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这一点较之前其它测评类型特别明显。
P10选拔性测评的原则:公平性原则,这是保证选拔性测评结果被公众接受的前提之一。
公正性原则,这是保证人们承认选拔结果有效的前提。
差异性原则,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准确性原则,这是保证人们对素质测评选拔结果信任的前提。
可比性原则,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最后在选拔人员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前提。
自考00463现代人员测评官方笔记第1章
测评结果不公开 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5 考核性测评的特点 第一: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 测 评结果和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 第二:考核性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 的 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第三:具有概括性的特点。(范围较广泛,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 第四: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5. 选拔性测评:选置性测评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
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 匹,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7. 配置性测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 8. 开发性测评是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与潜在性。 9. 操作与运用考核性测评时的几个原则
2 选拔性测评的特点: 第一 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第二 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第三 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第四 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第五 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 3 选拔性测评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4 诊断性测评主要特点: 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 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6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作用具体表现:
人员素质测评与招聘选拔 人员素质测评与培训 人员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 人员素质测评与员工激励 人员素质测评与职业发展
3.论述题 (1)主要功用 第一:评定 第二:诊断反馈(诊断性测评) 第三:预测 第四:其他功用
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配置性测评) 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开发性性测评) 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课官方笔记 一、教材结构图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复习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复习1.人员素质测评理论(1)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人员素质是指个体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素养、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人员素质测评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个体素质进行评估和评价。
(2)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个体的素质水平,以便为个体提供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培训措施,帮助个体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目标。
(3)人员素质测评的要素:人员素质测评主要包括素质测评的目标、测评者的要求、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等要素。
(4)人员素质测评的原则:人员素质测评需要遵循公正、客观、连续性、全面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原则。
2.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1)个人申报法:个人申报法是通过个体自我描述和申报的方式,进行素质测评。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对自己素质的认知和评价,但容易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评估个体的素质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了解个体的实际表现,但观察的时长和环境选择需要科学合理。
(3)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个体的交流和对话,了解个体的素质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在素质,但需要访谈者的技巧和个体的配合。
(4)测量法:测量法是通过定量的测评工具,对个体的素质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量化个体的素质水平,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
(5)综合法:综合法是通过多种测评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估个体的素质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提高测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自考考生深入理解素质测评的目的和意义。
这有助于考生认识到素质测评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有效评估和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
通过科学的测评方法和工具,考生可以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
自学考试专题: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各章重点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1.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
认知人、评价人。
2.素质心理学含义:生理素质;先天素质;个人素质。
3.马克思说: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
人的素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5.素质的特征:素质的基础性;素质的稳定性;素质的可朔性;素质的内在性;素质的表出性;素质的差异性;素质的综合性;素质的可分解性;素质的层次性与相对性:核心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基础,基本素质又是生成素质的基础。
6.素质构成: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个体素质一般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健康状况的总和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
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等。
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7.素质测评: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评鉴。
物质测量用直接的测量方法,人员素质测量用间接的办法。
8.素质测评的功能:甄别和评定功能,这是素质测评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诊断和反反馈功能;预测和激励功能。
9.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
10.绩效的表现形式: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完成的质与量;工作效益。
11.绩效的特征:客观性;效果性;效率性;效益性。
12.绩效评估:是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
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
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环节。
绩效评估的目的:(1)确认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2)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能级的员工之间的绩效差异(3)试图找出影响员工业绩的因素和提高业绩的方法,从而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帮助。
13、绩效评估的作用:(1)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供依据;(2)为薪酬管理提供依据;(3)为人员培训提供方向;(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安徽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学习笔记
安徽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学习笔记第一章人事测评概论⊙ 人事评价的含义:人事评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指在人事管理领域对人与物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测量和评价。
旨在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人事测评在不同标准下的基本范畴:以目的和用途为标准划分为以下不同种类的人事测评:选拔性测评。
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人事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进行的一种测评。
特点是区分功能严格,刚性最强,特别强调客观性,测评具有选择性,可以直观地看出高低差别。
诊断评估。
这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员工的现状,并确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其特点是内容精细或广泛、过程周密、评价结果不公开、评价系统性强。
配置性测评。
此类测评的主要目的是合理配置人事资源,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要求以“人”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
配置性测评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等特点。
评估。
这种评估也称为评估评估,是一种人员评估,用于确定和验证某些人员是否具有特定的技能、素质或学位。
评价评价常常穿插在选择评价和配置评价中。
它的特点是特别注重评价结果,注意被试之间存在的差异,信度和效度高,更具普遍性。
开发性测评。
也称为勘探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主要目的是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性与可行性依据。
开发性测评的特点是勘探性、配合性和促进性。
6.发展性评估。
用于确定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变化和发展。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员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发展性评估侧重于过程、发展和变化。
⊙人事测评的目的:选拔、培训、考核、职位调动⊙ 人事评估的作用:1。
评价它是将被评估者的特征行为与特定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他们的素质水平。
首先,评价功能一旦成功实现,可以促进个体自我素质水平的提高,促进形成统一公认的规范,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评价的作用也体现在对个人的鼓励和加强上。
最后,评价的作用也体现在对员工自我修养和发展的引导上。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重点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重点一、素质测评的概念与重要性1.1素质测评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测评是指对个体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智力、情感、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1.2素质测评的重要性素质测评是提高个体素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评估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个体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
二、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2.1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素质测评可以通过评估个体的人力资本来提高个体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2.2精神人格理论精神人格理论指出,个体的精神和人格特质对其素质有重要影响,素质测评应该包括对个体的智力、情感、人格特质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三、素质测评的方法和工具3.1笔试笔试是素质测评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考察个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估个体素质。
3.2面试面试是一种针对个体的素质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与个体的交流来评估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3实践考核实践考核是评估个体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情境或实际工作任务来评估个体的素质水平。
四、素质测评的问题与对策4.1评价指标不准确素质测评中常常出现评价指标的不准确问题,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评价工具不全面素质测评中常常使用的评价工具不全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个案分析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3评价过程不规范素质测评过程中常常存在评价过程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自考人员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可以提高自考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笔记(分章题型)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1、素质的含义: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2、素质的特性:【论述题】①原有基础作用性。
②稳定性。
【单选题】素质表现为一个人某种经常性的和一贯性的特点。
在个体活动的全部时间和空间中,素质的表现在时间上虽然偶尔间断,但总体却是持续的;素质的表现在空间上虽然有时相异,但总体上却是一致的。
素质表现的这种持续性与一致性,就总括为素质的稳定性。
③可塑性。
个体的素质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④内在性。
【单选题】素质虽然是任何个体身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
⑤表出性。
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包括工作产品在内)是素质表现的主要媒介与途径。
⑥差异性。
⑦综合性。
⑧可分解性。
⑨层次性与相对性。
3、素质的构成:【填空题】素质的构成在这里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
【单选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
【单选题】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多选题】心理素质中的智能素质,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与才能。
【多选题】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创新意识、道德品质与其他个性品质。
【单选题】心理健康素质是衡量一个具体人员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指标内容,在21世纪及未来社会的人员素质测评中居于重要地位。
4、【名词解释】素质测评基本界定: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5、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无目标测评(如述职、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按测评标准划分常模参照性测评(如晋升测评、人员录用与招聘)【单选题】效标参照性测评(如飞行员选拔与录用)单项测评(如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按测评范围划分【单选题】综合测评(如人员选拔与绩效考评)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按测评主体划分群体测评【多选题】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下级测评选拔性素质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配置性素质测评【多选题】考核性素质测评开发性素质测评6、【单选题】选拔性素质测评: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自考 人力资源管理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复习资料
现代人员测评理论与实务(一)第一章绪论1.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
认知人、评价人。
2.素质心理学含义:生理素质;先天素质;个人素质。
3.马克思说: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
人的素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5.素质的特征:素质的基础性;素质的稳定性;素质的可朔性;素质的内在性;素质的表出性;素质的差异性;素质的综合性;素质的可分解性;素质的层次性与相对性:核心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基础,基本素质又是生成素质的基础。
6.素质构成: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个体素质一般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健康状况的总和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
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等。
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7.素质测评: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评鉴。
物质测量用直接的测量方法,人员素质测量用间接的办法。
8.素质测评的功能:甄别和评定功能,这是素质测评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诊断和反反馈功能;预测和激励功能。
9.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
10.绩效的表现形式: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完成的质与量;工作效益。
11.绩效的特征:客观性;效果性;效率性;效益性。
12.绩效评估:是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
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
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环节。
绩效评估的目的:(1)确认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2)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能级的员工之间的绩效差异(3)试图找出影响员工业绩的因素和提高业绩的方法,从而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帮助。
13、绩效评估的作用:(1)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供依据;(2)为薪酬管理提供依据;(3)为人员培训提供方向;(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020年自考专升本-《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
名词解释、第一章1.人员测评:狭义的人员测评是指对在职人员的素质测评和绩效考评。
2.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3.绩效考评:指考评主体对个体或组织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查和评定。
4.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测评5.诊断性测评:指服务于了解素质的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的测评6.配置性测评:指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测评7.开发行测评: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8.考核性测评:又叫鉴定性测评,指以鉴定与验证某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9. 心理测验刚开始应用于教育和临床诊断第二章1.职位类别:指职位分类的结果,是对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内部所有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子额条件等因素综合划分所形成的序列等级。
2.人员测评量化:用数字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
3.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心理上,这种心理差异可以归纳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差异,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差异。
4.量化的作用:(1)方便简洁的物化表述功能(2)有助于促进测评者对素质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比较(3)有助于从大量的具体行为中抽象概括出本质的特征和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差异比较(4)使难以比较的操作评语转化为可以比较的分数5.人员分析的方法:DOL系统、职能分析系统、职位分析问卷、能力分析量表、工作要素分析方法、关键事件技术第三章1. 建构测评标准体系要解决两个问题:(1)对需要测评的人员素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2)将每一个要素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2. 测评标准体系分为横向结构(身体素质、品德、智能、文化、心理健康、创新意识)和纵向结构(测评的目的、测评内容、测评项目)3.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针对性、完备性、明确性、独立性、简练性、可操作性、合理量化原则4.基本方法(1)工作分析方法(2)调查访谈法/ 调查咨询法:通过广泛的调查与资讯来建构与筛选素质测评目标与指标。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和意义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在于提供评估个体素质的科学方法,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选拔提供有力支持。
二、运用原则素质测评应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可靠、有效的原则,同时要保护被测评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在运用中应注重实践应用,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和方法。
首先,文章提到了结构性要素和行为环境要素对于测评的影响。
其次,文章介绍了纵向结构中测评内容、测评目标和测评指标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包括标志、标度和标记,并介绍了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和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在确定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权重方面,文章介绍了德尔斐法、导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和主观经验法,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文章介绍了计量标准的类型和领导人才素质模型实例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人员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明确测评的客体和目的、确定测评项目或参考因素、确定标准体系的结构、筛选和表述测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规定指标的计量方法、测试并完善标准体系。
在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与实施方面,需要确立测评目的、构建标准体系、制订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分析研究测评结果和测评本身。
实施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统一思想认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选择和培训测评人员、建立必要的后勤保障。
在实施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宣传动员、组织专家评委、编制试题、确定测评日程安排和其他准备工作。
在具体实施阶段,需要注意采用标准化的指示语、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和调控测评双方心理。
在测评结果整理分析阶段,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测评结果和报告测评结果。
测评结果可以用于人才的培养选拔、中层管理岗位的重新配置和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的建立。
心理测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心理学家XXX在XXX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1879年。
XXX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测验”的概念。
00463现代人员测评自考重点知识点背好笔过资料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识记:素质:结合相关分析、解释及人员素质本身的特点,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素质包括: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
二、识记:素质的构成:指素质结构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份、因素与层次。
身体素质: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
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
三、识记: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四、领会素质的特性:1.原有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9、层次性与相对性。
五、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测评标准:(1)无目标测评:述职、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2)常模参照性测测评:晋升测评、人员招聘与录用;(3)效标参照性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
按测评范围:(1)单项测评: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过程中的测评;(2)综合测评:人员选拔与绩效考评中的测评。
测评技术与手段:(1)定性测评;(2)定量测评;(3)中性测评;按测评主体:(1)主体测评;(2)他人测评;(3)个人测评;(4)群体测评;(5)上级测评;(6)同级与下级测评。
按测评时间分:(1)日常测评;(2)期中测评;(3)期末测评;(4)定期测评;(5)不定期测评。
按测评目的与用途:(1)选拔性素质测评;(2)诊断性素质测评;(3)配置性素质测评;(4)鉴定性(考核性)测评;(5)开发性测评等。
六、识记:选拔性素质测评: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配置性素质测评: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经常运用在人事配置中。
开发性素质测评: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的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笔记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人员素质测评,素质是我们测评的基本对象。
(一)素质的概念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要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工作潜力发展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
(任何一个有成就发展的个体都不离不开素质,例如,企业家,政治建。
)(二)素质的概念理解1、素质是先天的遗传条件和后天的社会实践而获得的心理倾向性的总称。
2、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3、素质对个体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4、然而,良好的素质只是日后发展与事业成功的一种可能性。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条件,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三)素质的特性1.基础性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
但素质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稳定性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体经常性和一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就是素质的稳定性。
3.可塑性个体素质是(先天与后天)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
素质的形成和发挥既受遗传条件,如个体的神经过程基本特性的制约;同时环境决定着素质发展的现实性,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对素质发展起主导作用。
4.内在性素质是看不见、摸不着、内化于心的,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的客观存在。
5.表出性素质可通过一定的形式如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等媒介与途径表现出来。
6.差异性个体间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个体由于所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的不同,因而形成的素质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工作绩效等各有特点。
7.综合性8.人的素质是由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个能素质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统一体,它显示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萧755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一)素质的概念人的素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素质的特性共9个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三)素质的构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精力。
心理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他个性素质等。
文化素质: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程度。
品德素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
智能素质:知识、智力、技能、才能。
二、素质测评(一)基本界定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二)相关解释“测”包括测评者的耳闻、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
“科学方法”指被实践证明为准备、全面和方便的测量手段。
“主要活动领域”指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
“测评主体”既指个体又指集体。
(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三、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
四、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指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强调客观性。
4、具有选择性。
5、结果是分数或等级。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合理配置、储备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
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要求以人为“中心”,使人力资源进入最佳发挥状态。
三、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
人的素质有可塑性和潜在性。
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五、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为目的素质测评。
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功用即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一、基本作用1、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2、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3、是人力资源开始效果检验的“尺度”4、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模式,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二、运用原则1、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所谓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即指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测评,对所有素质进行测评,然后选择其中的优势人力资源开发,选择其中的特长素质进行开发。
两种人力资源开发观点:选用人之长,不计人之短;苟求人无过,不看人之长。
择优开发,一是要选择个体身上的特长素质优先开发,二是要在群体中选择那些优秀人才优先开发。
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第一节胜任力研究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胜任力理论比较一、胜任力定义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二、胜任力分类首先,根据研究对象的工作岗位层次分;其次,从构成要素的微观角度来讲,可分为工作知识、能力、政治兴趣、情绪智力、尽责性、工作意识和工作经历等。
最后,根据可观察性、潜在性等特征,将胜任力分为最外层、中间层和核心层胜任力三大类。
三、胜任力结构模型(又称为素质模型和资质模型)(一)冰山模型有五种胜任力:技能、知识、自我概念、特质、动机。
知识指的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
自我概念指的是关于一个人的态度、价值和自我印象。
特质指的是身体的特性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也就是一个人生理特质以及对情境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动机指的是一个人对某事的渴望,以及自身的信念或自我期望。
(二)洋葱模型(在该模型中被划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和最外层)核心层包括动机和个性特质;中间层包括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和价值观;最外层则指知识和技能。
(三)梯形模型第一层行为层第二层知识----技能----态度第三层思考方式-----思维定式第四层自我意识---内驱力---社会动机(四)金字塔模型顶部:先天具备的和后天开发的才能的具体表现行为中间:可以通过学习、工作锻炼等途径开发的知识和技能底部:难以开发的是态度和人格特征(五)有效绩效模型逻辑思维、准备自我评价、正面奖赏、开发员工、自发性、单方面的权力使用、专业知识(六)其他应用模型四、构建胜任力结构模型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构建胜任力结构模型指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收集大量信息,判断任职人员成功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个人特点集合的过程。
(一)文献查阅法来源主要包括着作、专业杂志、协会杂志、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
(二)焦点访谈法最典型的是组织协调者使用一份准备好的问题提纲引导一个结构化的讨论。
(三)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由美国哈佛心理学教授麦克里兰开发,通过对绩优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访谈,获取与高绩效相关的胜任力信息的一种方法。
(四)问卷调查法(五)工作日志法(六)职业分析方法对某一职业或专业的职责和任务的职能分析。
这种方法关键在于确定与组织核心观点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胜任力。
(七)关键成功因素法此方法关键之一就是要识别并获取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原理就是“人---职—组织”匹配原理。
选择数据收集需考虑因素:效度和信度。
第三节胜任力理论作用和价值一、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内容的影响在进行员工胜任素质测评时,要把握:1、知识与技能2、能力3、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4、特性5、职业倾向主要通过个人的动机、需求、兴趣等方面反映出个体对工作的期望与要求。
二、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求职申请表的设计1、什么是工作申请表即简历。
根据职位需要对众多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主要依赖工作申请表和应聘者个人简历。
2、工作申请表的改进好的工作申请表改进方式:有效性、可靠性、经济性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设计1、开发面试题库(开放式和封闭式)2、明确评分标准,设计面试评分表(科学性、公平性与客观性)3、面试考官基于胜任力的面试过程中,都会使用行为事件访谈等比较专业的面试方法,为了使面试考官能够较好地掌握并应用这些方法,需要进行面试考官的培训。
胜任力理论的作用和价值体现:1、确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员素质测评标准内容。
2、设计基于胜任力的求职申请表。
3、设计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4、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评价中心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的标准设计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概述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设计是人员素质测评活动的中心与纽带。
它把人员素质测评主体、客体、对象、方法和结果联为一体。
一、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人员与工作岗位的物化链接2、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3、有利于统一观点、深化认识二、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一)横向结构1、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行为环境要素工作性质指工作难度、工作责任、工作周期、工作范围、工作地位等3、工作绩效要素(二)纵向结构1、测评内容个体素质测评内容:德、智、体岗位知识测评内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2、测评目标是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德、智、体)3、测评指标(相对和绝对)测评指标的编制包括对测评目标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包括对揭示目标内涵与外延标志的寻找。
三、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要素(标志标度标记)1、标志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2、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3、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示。
四、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类型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第二节人同素质测评的标准方法五、确定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权重1、权重的含义所谓权重,即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应占的比重。
其数量表示即为权数。
2、加权的类型3、确定权重的方法(1)德尔斐法(又称专家咨询法)请专家“背靠背”反复填写对权重设立的意见,不断反馈信息期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案,称德尔斐法。
(较费时)优点:避免了权威、职称、职务、口才以及人数优势对确定权重的干扰,集中了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
缺点:由于最后不再考虑少数人的意见,容易失去一部分信息,同时也缺乏科学的检验手段。
(2)导次分析法(3)多元分析法(4)主观经验法六、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3、计量标准的类型(客观和主观性测评指标)第三节领导人才素质模型实例分析一、研究方法(一)测评标准内容的收集与编制将问卷维度划分为政治素质、知识、能力、品德、观念与理念、基本心理、身体、工作经历、教育程度等9个维度。
(二)预备性问卷与分析(三)正式问卷的建构二、结果分析(一)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二)效度检验(三)因素分析(四)描述统计分析(五)交叉列表与Means过程因为被评价的对象涉及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性别、正副职等的党政领导人才,所以采用了交叉列表和Means过程。
易考:人员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体系设计有哪几个步骤?1、明确人员素质测评的客体和目的2、确定人员素质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3、确定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4、筛选与表述人员素质测评指标5、确定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权重6、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7、测试并完善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第四章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组织实施程序简述1、确立测评目的2、构建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3、制订人员素质测评实施计划4、组织实施人员素质测评5、分析研究测评结果和测评本身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实施活动的主要环节(一)统一思想认识(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三)选择测评人员(四)培训测评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测评纪律及其临控、测评的方法、测评的具体过程、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步骤以及本次测评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和应对办法等。
(五)建立必要的后勤保障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组织实施的案例与分析一、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一)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二)组织专家评委(三)编制试题确定试题种类:1,机考2、笔试、3、面试4、情景模拟(四)确定测评日程安排(五)其他准备工作二、测评具体实施阶段(三)测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采用并遵守标准化的指示语2、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
3、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4、测评双方心理的调控三、测评结果整理分析阶段(一)数据收集整理(二)分析测评结果1、管理能力倾向测验2、愿望和动机测评情况(三)测评结果的报告四、测评结果的组织运用阶段(一)用于人才的培养选拔(二)用于中层管理岗位的重新配置(三)用于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的建立第五章心理测验方法第一节心理测验概述一、起源与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andt在德国比锡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83年英国优生家高尔顿(F.Galton)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提出“测验”1938年,瑟斯顿(Thurstone)发表了“主要的心理能力”论1869---1904年心理测验处于萌芽时期1905---1915年心理测验处于成熟时期1916---1940年心理测验处于昌盛时期1941年到现在,可以说,心理测验处于完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