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转第63页)收稿日期2019-10-22作者简介石方刚(1996-),男,山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发展。

1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1.1我国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教育现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讨农村与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区域经济、管理学、农村社会学等知识,为农村与特定区域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目前我国对该专业重视程度很高,研究生数量也与日俱增。

为了满足对该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招生单位数量不断增多,截止到2011年,已有59所高校与2个科研单位开设该专业课程。

目前全部农业推广硕士招生总数中,大约有一半是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招生数。

1.2我国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教育存在的问题1.2.1缺乏相关专业背景与经历由于社会对农业领域存在偏见,农业与区域发展领域招生困难,招生单位选择余地比较小,导致学校招收了许多专业与农村农业不符,甚至不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

再加上学生很少有与农村相关的工作经历,导致他们缺乏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因此想把这些完全外行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可谓困难重重。

1.2.2课程设置不科学由于我国农业与区域发展领域设立时间比较短,许多培养单位准备尚不充分就匆匆开始招生,导致该专业领域培养体系建设不完善。

培养单位完全忽视了该专业的特性,在一个需要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简单的沿用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导致该专业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有限的实践课程也受制于学时要求,只能简单的参观农村或企业,完全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这也是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达不到实际需求的原因之一。

1.2.3教师经验不足我国设立专业学位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但是负责培养这些应用人才的研究生导师多数是缺乏农村实践经验、相应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学术型研究人员,甚至有些导师连农业相关领域研究经历都没有。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落后导致出现专业硕士学术化培养现象。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坚持立德树人,以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具备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构建完善的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问题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会计、统计、农村调查、测量、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计算机等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当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农村区域社区发展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一流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农村区域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发展战略和规划、发展项目管理、农业普及和推广、农村区域分析、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等基本技能;4.熟悉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了解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5.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具备自主获取和更新所需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发展规划、农业推广学、农学概论。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农村区域发展-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农村区域发展-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硕士(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班,分别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和农学院。

区别于农学院农学学科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根据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特色加以培养,在课程的选修、论文选题上加以侧重,突出特色。

为此,本培养方案特为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而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坚实和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从事农林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农业推广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业推广技术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设置五个研究方向:(一)农村发展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等,重在研究探讨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分析探讨部门经济发展问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产要素配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

(三)农业现代化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道路、措施和对策的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海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为例

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海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为例

作途径 单一、 合作培养规模 不大、 合作领域狭 窄等 问题 , 致使人才培养 目 标 与现 实需求对接 出 现 问题 。建议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专业硕士合作培养的支持力度, 学校应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创建新培养基地。
关键词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 人 才培养模式 ; “ 政产学研 ” 合作 ; 专业硕士
展专 业主要 面 向浙江地 区开始 招
收非 全 日制研 究生 , 学 制为三年 。 养应用 型 、 复合 型高层次人才 。研 “ 校外研 究生 培养基地 ” 。学校从 2 0 0 9 年, 开始面 向全 国招收全 日制 究“ 政产 学研 ” 合作 培养模 式有 助 这些基地选聘导师。 研 究生 , 学 制 为两 年 。截至 2 0 1 3 于解决 我 国专 业学位 教育 改革 与 ( 二) 研 究方 法 年6 月, 该专业 共招收全 日制研究 发展面临 的实际问题 。 问卷调 查方 法 。根据研 究 目 生1 7 8 名, 授 予学位 人数 7 7 名; 非 标, 制定 两类 调查 问卷 , 一类 针对 研 究对象 与方法 全 日制招生人数 1 4 1 人, 授予学位 研究生导师 , 共5 1 份; 一 类 面 向 人数 3 7 名。 ( 一) 研 究对 象 2 0 1 1 、 2 0 1 2 级 两个 年级研 究生 , 共 ( 二) 合 作模 式 以浙 江海洋 学 院管理学 院农 1 5 2 份 。 回收 问卷 1 9 8 份, 回收率 1 . 联合招生和培养 村 与 区域 发展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为 是9 7 . 5 %。通 过 对 问卷 的总体 筛 除 了本校招收全 E t 制、 非全 日 研 究对 象 。该 专业依 托舟 山市政 选, 排除无效 问卷 5 份, 最终确立有 府 相关部 门 , 如舟 山市港务局 、 舟 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外 , 近两年浙江 效问卷 1 9 3 份, 有效率为 9 5 . 1 %。 山市海洋 渔业局 、 舟山市定海 区党 海 洋学 院与温 州市人 力 资源和社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时间和方式三、培养大纲1.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动态。

(2)农业生态学:深入了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3)农作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机理。

(4)农业遗传学:了解农业物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方法。

(5)农业经济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并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方法。

2.专业课程(1)农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能,学习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创新。

(2)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生物技术:深入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农业信息技术:学习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5)农业政策与管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掌握农业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

3.科研实践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科研实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学生需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研究计划,并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四、评估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估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因素综合决定。

学生需通过所有的必修课程,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绩点要求方可毕业。

五、发展方向农业硕士毕业后可进入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农业科研和管理领域的专家。

六、总结农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级农业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专业的培训,学生将能够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农业推广学科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学科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

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技术难度,体现作者综合运用草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论文类型
(1) 草业技术推广或项目设计,推广项目为省部级以上或50万元以上的其他项目,开始时间不早于入学时间,学生为主持人或导师是主持人、学生为第1参加人。

(2) 研究论文,含农牧区和草业调研分析报告。

(3) 草业技术研制,有实物和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时间不早于入学时间,学生为第1完成人或导师为第1完成人、学生为第2完成人。

(4) 国家、省区咨询报告,完成时间不早于入学时间,学生为主笔或导师主笔、学生为第2主笔。

3 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草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牧业和农牧区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2)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其中至少有1名专家来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4) 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专家来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任。

学生获得答辩委员会2/3以上专家同意,通过答辩。

没有通过答辩者,可再次答辩,。

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安徽 广播 电视 大 学学 报 2 0 1 3 年 第 1期
农 村 与 区域 发展 方 向课 程 设 置 的 思 考
以浙 江海 洋 学院 为例
付翠莲 , 倪 素红 , 李
( 浙江 海 洋学 院 管理 学院 , 浙江 舟 山


3 1 6 0 0 0 )
要: 以浙江海洋学 院为例 , 分析该 校农业 推广硕 士农村 区域 发展领 域课 程体 系设 置 的模式 与特点 , 着重 分析存在 的问题 , 试 图对各农业 院校如何 克服 自身局 限 , 如何 搞好特 色专业建 设方面 有所探 索 , 并 提
特点 , 以及存 在 的问题 , 试 图对 各农 业 院校 如 何 克 服
社会 、 文化 、 政治、 环境等多方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过程 。“ 农 村 与 区域 发 展 ” 方 向就 是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自身局 限, 如何搞好特色专业建设方面有所探索 。 浙 江 海洋 学院 农村 与 区域发 展方 向课程体 系
分 析
根 据 国务 院学 位 办  ̄ 2 o o 8 3 3 3号文 件 《 关于 2 0 0 8
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 硕士学位工作 的通知 》 , 浙江海
洋 学 院在 2 0 0 8年 6月 3日被 批 准为农 业 推广 硕 士新 增 单位 , 获农 村 与 区域 发展 领域 专业 招生 及学 位授 予 权, 随之制 订 了详 细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建 立 了相 应 的 课 程体 系 。 目前 , 该 校农 村 与 区域发 展方 向主要包 括 区域经 济 与管 理 、 新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 、 农 村 文 化 建设 与 区域 发展 三 个 方 向模 块 。由 于 目前 农 业 推 广 硕 士是 二年 制 , 该校 专 业 硕 士 学 业 安 排 第 一 、 二 学 期 主 要是 在课 程教 学 的 同时 , 要 求 学生 完成 论文 的选 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为1年。

三、培养方式(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在实习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

(二)故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着和时间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为30—32学分(含专业实践),所有课程应全部在一年内修完。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课程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重修。

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研究

(col f o oeavs iga gi h rl nvrt,Qndo hn og2 6 0 ,C i ) Sho o — prte ,Q ndoA r u ua U i sy i a ,S ad n 6 19 hn C i c ei g a
A s a t U ie s y c u ltd b t c : n v ri a c muae mo e r t r man e p r n e n o s u t n u a r a e e o me t p oe s n i x e e c i c n t ci r r l a e s d v lp n r fs i .T e e i r o o h s
全 国高等院校农村 区域发展本 科专业建设 的主 要经 验研 究
王 勇
( 岛农 业 大 学 合 作 社 学 院 ,山东 青 岛 青 26 0 ) 6 19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因地制宜设定了本专
业人才培养的 目标 ,优化课程体 系 ,以核心教材 和区域性特 色教材开发 为突破 口,积极 加强 教材 建设 ,推行参
战略 意义 。
0 引 言
19 年 以 来 , 农 村 区 域 发 展 专 业 从 无 到 有 、 99
1 依 据 区域发 展实 际
养 目标
因地 制宜 设定该 专 业人 才培
由 少 到 多 、 由 弱 小 走 向 稍 有 实 力 。 根 据 教 育 部 统 计 ,截 止 到 2 0年 底 ,全 国 共 有 4 01 8所 高 等 院 校 开
与式教学方法 ,制定了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 :农村 区域发展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2006级起)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等从事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农业推广、农村发展调查分析与规划、农业产业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区域农业发展分析与规划等技能;
3.具备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技术知识;
4.熟悉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法规;
5.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区域农业发展、农村发展规划、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推广学和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总体安排表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单位:周
备注:第6学期和第7学期实习有部分在暑假中进行。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理论课教学安排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理论课教学安排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第三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2009年3月前言专业学位是我国重要的学位类型,主要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每一种专业学位均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

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于2005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硕士,现在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上千人。

为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研究生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制订了若干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招生、培养、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多项内容,并汇编成册。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院在加强交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现汇编成第三版,望各学院和研究生严格执行。

注:研究生院有关专业学位的规章制度、材料请在或下“专业学位”栏目浏览和下载,有关专业学位的新闻动态、通知请在该网址“专业学位动态”栏目浏览。

目录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1)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和教育指导专家小组 (5)北京林业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和教育指导专家小组 (6)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人员职责 (7)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9)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 (11)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的规定 (1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评卷要求 (15)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及录取的规定 (16)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7)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3)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6)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9)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3)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36)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39)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若干规定 (40)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 (42)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规范 (44)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 (45)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46)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工作规定 (50)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档案材料 (5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到须知 (55)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关文件规定,我校于2000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于2005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硕士。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科研或农业技术开发工作;2.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成果;3.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农业领域中担任领导职务;4.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2)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学、养殖学、植物保护学等;(3)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遥感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等。

2.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农业机械与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与规划等。

3.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安排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农业生产、科研项目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由一名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个人发展指导,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3.学术交流学院将组织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五、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此外,学生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领域概况与培养方向一、领域概况农业硕士,原名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的报告。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村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与研究伦理,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在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

2.专业素质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涉及的各种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应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立志于农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自觉履行职业责任,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坚守优良的职业作风。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为我国农村发展事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熟悉农村发展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发展领域的现实和实际问题;掌握农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阅读和综述农村发展领域的中外文文献,掌握论文写作能力;能够运用农村发展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农村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具有独立承担农村发展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一、专业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立的本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教育部于1998年对农业本科招生专业进行调整,将原先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调整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以培养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技术、经营、战略三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形成了以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社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农村发展规划设计与生态管理、现代农业推广与经营管理等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农村发展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相关企业、教学与科研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综合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服务于“三农”的职业道德;要求2:掌握与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逻辑推理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3:掌握与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要求4: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适应能力;要求5:熟悉国家农村和区域发展相关的制度、政策和法规,熟悉国内和国际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要求6: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的调研、规划、设计、施工等发展战略和规划基本技能;要求7: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实验、示范、评价、管理、组织等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基本技能;要求8: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企划、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能力,具有家庭农场主和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应用常用软件进行规划设计和专业制图,应用软件模拟分析简单的生态管理问题;要求10: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研究、规划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熟悉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掌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研究和决策;3.具备农村地域规划与设计能力,可以编制农村规划与发展战略,能够分析农村地域特点,提出合理的发展方案;4.熟悉农村政策和法规,了解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懂得在和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法规,熟悉农村各个环节的政策制定和执行;5.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农村扶贫、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合作社等领域中承担项目管理和决策职责;6.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7.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主动创新和实践。

二、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理论、农村地理学、农村社会学等;2.专业课程: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农民合作社组织与管理、农村政策与法规等;3.实践课程:农村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乡村振兴实践、城乡结合部实习等;4.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相关学科课程,如乡村旅游开发、农村金融等。

三、培养方式:1.授课方式:采用理论课讲授、案例分析、专业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课程,进行农村地域调查、农村规划设计、农村产业发展方案制定等实际项目;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基层单位或农村企业实习,锻炼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农村发展问题,进行论文研究和规划设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培养特色:1.强调实践能力:以实践为重点,通过实际项目和实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综合性培养: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3.项目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项目管理和决策方面的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组织和管理项目的能力;4.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1.系统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备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良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3.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相关 frontier 知识。

4.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7.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国际视野。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学分设置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等,不少于6学分。

2.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不少于10学分。

3.专业课: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不少于40学分。

4.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等,不少于4学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培养条件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条件、科研平台和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经费充足。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培养方案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一、培养目标Objective本专业培养掌握农村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复合型人才。

要求毕业生掌握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在宏观政策层面、机构层面以及社区层面进行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监测评估、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将成为从事农村发展研究、发展管理与发展实践的中高级人才,就业于国内与国际的政府或非政府发展机构、政策研究与制定机构、以及非盈利性组织等。

Objective:This specialty will lead to becoming knowledgeable and capable rural development managers. Graduates will be able to use rur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address, in practice, key rural development issues. They will have the capacities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t the policy level,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the community level. Graduates will be able to work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agencies, policy research andpolicy-making organization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二、主干学科(中英文对照)发展理论与方法、发展社会学、发展经济学。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领域代码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领域代码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领域代码:095110一、领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领域培养要求本领域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当代农村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项目评估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农村区域、社区发展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为22学分,学位课为20学分,必修环节为8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学习年限总学分课程学分学位课学分学位课及格成绩其它课及格成绩2-3年30 22 20 70 60四、培养方式1.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与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S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1S1******* 外国语80 2 1NT1019311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32 2 1NT1019312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32 2 1NT1019313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32 2 1领域主干课ZQNT10101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农村发展32 2 1ZQNT10102 农村公共管理32 2 1ZQNT10103 区域发展规划32 2 1ZQNT10104 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16 1 2ZQNT10105 农村与区域发展案例讨论16 1 1ZQNT10106 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32 2 1非学位课公共选修课S1******* 国际会议交流英语16 1 1S1******* 西方文化赏析16 1 1S1******* 科技论文写作16 1 1S1******* 第二外国语(英语)32 2 1 小语种者必选专业选修课ZQNT10201 农村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32 2 2ZQNT1020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6 1 2ZQNT10203 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16 1 2ZQNT10204 农业经济学专题16 1 2ZQNT10205 农村社会学专题16 1 2必修环节ZQNT10301 开题报告 1 2ZQNT10302 中期考核 1 2-3ZQNT10303 校外实践 6 2-4六、必修环节1.开题和文献阅读(1学分)选题与实施。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方式:全日制培养,参加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招生对象:农业推广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
录取标准:根据考合评定
招生政策与流程
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普通高等教育的同等学历),毕业后在相关领 域工作满3年以上。
报名时间:每年7月份左右开始报名,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职业发展方向与机会
添加 标题
农业技术推广: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可从事农业技 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添加 标题
农业企业管理: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具备农业企业管理知识和能力,可从事农业 企业管理和经营工作,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
添加 标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需要解决农村贫困、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根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包括农业科 技、农业经济、农业管理等领域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题研究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参加实践活动,包括农业科技推广、农业项 目策划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农业管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本方案适用于商学院
为规范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个月。

、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三、课程学习
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学分。

见下表: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四、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难度、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和足够的工作量。

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或调研报告。

、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