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前言 物理探索之旅》教案2

合集下载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教(学)案.docx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教(学)案.docx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E.1N,2N,1N B. 1N,0N,1N
C. 0,1N,0 D. 1N ,1N,0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收集整理
澄城中学高一物理教(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人:雷娜 审核人:胡晓亮 编制时间:2011.11.7
课题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受力分析,对受力分析形成更深刻地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正确的选取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教(学)后反思
3.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A. F B. (F+G) C. (F-G) D. G
4. 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求知态度
重点难点
学会灵活选取研究对象,会正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学生自学反馈
新知导学
备注
分析以下物体的受力:
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试画出梯子的受力示意图:
2、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当对木块A施以水平力F时,能使两者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两木块分别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分别画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

沪科版八上物理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新版)沪科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沪科版八上物理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案(新版)沪科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二节探索之路【导学目标】1. 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2.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 人们的探索历程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重点】1. 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难点】认识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预习】1. 古人对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思考, 图1-8至图1-12展示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哪些科学思索?2. 搜集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家的资料, 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知识点1: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课本图1-8、图1-9, 展示了古人原始思索中的科学成分, 根据这两幅图说一说:古人思索了哪些物理现象?2. 课本图1-10、图1-11, 反映了古人怎样的宇宙观?3. 你知道英格兰石头阵的奥秘吗?【例1】将下列古文字、图画、文物古迹与相应的科学思索用线连接起来.【变式练习】1. 世界各民族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主要的动机来自于()A. 获得诺贝尔奖的愿望B. 适应社会的发展C. 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D. 满足生活的需要知识点2: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请你结合课本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①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创立了 , 有力的否定了的“地心说”.②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观察天空, 由此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 .③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等有着某些相似, 并最终建立了著名的 .④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 , 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与等概念;玻尔等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发现与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例2】下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线正确的是()A. 哥白尼——万有引力B . 伽利略——量子力学C. 牛顿——运动定律D. 爱因斯坦——浮力定律【变式练习】2. “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 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 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这是哪位科学家的名言()A. 哥白尼B. 伽利略C. 牛顿D. 爱因斯坦【总结案】(1)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牛顿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要分清.(2)注意科学家名字的书写, 特别是“伽利略”和“爱因斯坦”【达标检测】1. 反映古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的痕迹中, 下列各列举中不正确的是()A. 甲骨文字B. 象形文字C. 文物古迹D. 望远镜的发明2. 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D. 宇宙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3.科学家的可贵之处, 并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 往往在于能够比别人更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历史上首位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 并由此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科学家是()A. 爱因斯坦B. 哥白尼C. 牛顿D. 杨振宁4. 如图所示的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可能是()A.越B. 跑C.飞D.踩5.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 自然科学先驱冲击了托勒玫体系,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 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的产生和发展, 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的相对论和等人的量子论. 物理学便是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的艰辛努力, 才有了今天的辉煌.6.云南木制玩具闻名全国, 他们制作的木制玩具鸡蛋几乎无法用肉眼辨别出真假, 现有一个真鸡蛋和一个木制玩具鸡蛋, 在不损坏鸡蛋的前提下, 请你写出一种区别他们的方法.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沪科版物理高一第一章教案合集沪科版5(优秀教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第一章教案合集沪科版5(优秀教案)

第一章匀加快直线运动一、教课任务剖析本节内容是继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一些更复杂运动的研究确立了基础。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平时生活密切联系,有着宽泛的现实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位移、刹时速度、加快度、位移图像、速度图像等观点为基础。

从“重物竖直着落”下手,经过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议论,发现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经过对“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的实验研究,获取—图像。

而后经过对—图像的剖析、议论,成立匀变速运动的观点,认识匀加快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色。

联合加快度的观点,经过演绎推理获取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利用课件交互,演示“无穷迫近”的情形,而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最后,经过实质问题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公式的应用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重申学生的主动参加,使学生在获取悉识的同时,感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发展抽象思想能力,学会应用实验研究实质问题,促进学生形成乐于研究的感情。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理解匀加快直线运动的观点和特色。

()理解匀加快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初步学会利用图像剖析、概括匀加快直线运动的特色及推导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

、过程与方法()经过办理实验数据、研究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过程,认识猜想假定、剖析考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经过用图像推导匀加快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过程,感觉转变、无穷迫近的思想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研究中,体验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经过研究发现匀加快直线运动的特色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

三、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匀加快直线运动的观点和特色,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

难点:由速度图像研究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沪科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

沪科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

沪科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物理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科学,是新技术、新科学和新思维的原动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科高一物理教案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沪科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篇11、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时一直变速运动。

(2)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

(3)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会用作图法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6)会判断轨迹弯曲方向(发展要求)。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的探究过程;(2)经历并体会研究问题要先从粗略到精细,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3)尝试用数学几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主动细心观察,注意关注身边的科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感受到科学研究问题源于生活实践,获得的结论服务于生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结论不能主观而要有科学依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初步养成小心翼翼做实验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体验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的实验过程。

会标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难点:如何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

如何画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活动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和服务性。

在教学媒体设计上:强调以试验教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投影问题与习题)。

在教学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

引起注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帮助──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提供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通过问题链把教、学、练、评有机整合。

在学习过程上:突出学生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应用。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教案 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精选教育文档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教案 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精选教育文档

第一章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中的一个具体应用。

重点放在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上,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所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会用DIS实验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将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学生分组,并认领探究的课题。

通过子课题1,引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通过子课题2和专题3,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重力加速度。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内容采用学习包的形式编写,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做到“资料自己找,实验自己做,问题自己答,小结自己写,效果自己评”,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和科学态度对探究的成功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意义。

(4)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单位以及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

(5)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获取、搜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在运用网络、多媒体和DIS等手段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对探究活动的支撑作用。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实际意义的分析,认识理想模型这一科学方法。

(4)通过用频闪照片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以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比较等过程,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分析等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落体运动快慢争论的物理学史介绍,领略伽利略对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和敢于对前人,尤其是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案_4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案_4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来源:学科网ZXXK]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答案:会发生旋转,直到水流干为止。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

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

[来源:Z#xx#]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并完学案第一部分。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先辈们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

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猜想:可能跟水的蒸发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解释: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之---测定重力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知道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以及上海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交流、评价等过程,进一步体会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方法;(2)通过实验方案的交流过程,体会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交流、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对进行科学实验应具备的精神有所感悟。

(2)通过DIS实验,感悟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支撑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难点: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资源1、DIS实验仪器(位移传感器等)2、图片、网络等。

3、自制课件,录象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部分在课外完成,课内完成交流、评价以及再体验。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各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对实验操作较简捷的实验方案,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再一次的体验。

本设计预想达到的目的是: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之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给出建议。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方法和应具备的精神。

这也是本设计的重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通过情景引入,以及引导学生评价等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主要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一段录象)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测重力加速度。

新课: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学生交流各自方案:(交流顺序视情况而定)方案1:用楼层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方案2: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方案3:利用光电门传感器测量方案4:用数字计时器测量方案5: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方案6:利用频闪照片测定重力加速度师生交流:对学生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展示活动进行评价,进行表彰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主要起引导和鼓励作用。

【教案】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前言物理探索之旅教案2

【教案】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前言物理探索之旅教案2

【关键字】教案前言物理探索之旅—致同学们南洋中学:杨正明学教目标:1、知识和技能(1)300年历史巨变的情况(2)物理学的功勋(3)新世纪的发展(4)初高中物理的不同2、过程方法(1)情景引导探究,知识维系应用(2)如何学好物理—做学习的主人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好物理的意义—学好物理,为了你的终生发展(2)物理教人“求真”“至善”“审美”(3)学好物理帮助你走向社会(4)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物理学改变了世界(2)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及特点(3)学好物理的意义教学难点:(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方法:讲授法等教学手段:保守手段教学器材:一杯水等小实验所需器材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1(新版)沪科版

探索之路一、复习引入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二、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①图1-14,甲骨文“殸”。

甲骨文“殸”,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

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②图1-15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山后了;“暮”,即太阳休息,一天结束了。

③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

④图1-17,雕刻玉板。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一条长边钻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个圆孔。

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直线分为八区,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

沪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

沪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

沪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逻辑思路清楚,符合相识规律。

在教学问的过程中渗透教相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支配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造就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实力。

这里由我给大家共享沪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沪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1、学问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之间的关系;(3)能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4)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比照牛顿运动定律,驾驭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造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爱好;(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感悟量变(过程的积累)与质变(状态的变更)的哲学关系。

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1、对“动能”的初步相识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大家先猜测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应当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有关。

你能通过试验粗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吗?(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

方案1:让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试验:(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2)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

现象:(1)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试验结果:(1)高度越大,滑块滑究竟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一样的状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事越强,说明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2)滑块从一样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一样的,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事不同,是因为滑块的质量不同,在速度一样的状况下,质量越大,滑块对外做功的实力越强,也就是说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探索之路》【精品】教案 沪科版物理

《探索之路》【精品】教案 沪科版物理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Array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教案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了解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形成同一的电磁场。

2、了解电磁场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3、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及赫兹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贡献。

体会两位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伟大的预言说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年,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诞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他从小热爱科学,喜欢思考,185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精心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现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关系。

因此,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决定用他的数学才能来弥补。

1860年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拜访法拉第,两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四十岁,在性情、爱好、特长方面也迥然各异,可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

法拉第鼓励麦克斯韦:“你不应停留在数学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

说明:麦克斯韦学习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结合了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最终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一定是有了感应电场,因此,麦克斯韦认为,这个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路中的电荷就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产生了感应电流。

即使变化的磁场周围没有闭合电路,同样要产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说明:自然规律存在着对称性与和谐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既然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否产生磁场呢?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

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

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2、能力目标。

能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一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汇总上海新教材

高一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汇总上海新教材

高一上学期物理讲义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沪科版5篇

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沪科版5篇

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沪科版5篇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沪科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沪科版篇1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__。

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了参考系的概念,但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坐标系只是在数学中进行了学习,还没有被应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

初中学习了的概念:参照物、机械运动。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知道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运动是相对的。

(3)知道在描述运动时建立坐标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学研究的理想化方法。

(2)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学会灵活选取参考系。

(3)学习用坐标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位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静止是相对的。

(2)初步认识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明确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和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物理探索之旅
—致同学们
南洋中学:杨正明
学教目标:1、知识和技能
(1)300年历史巨变的情况
(2)物理学的功勋
(3)新世纪的发展
(4)初高中物理的不同
2、过程方法
(1)情景引导探究,知识维系应用
(2)如何学好物理—做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好物理的意义—学好物理,为了你的终生发展
(2)物理教人“求真”“至善”“审美”
(3)学好物理帮助你走向社会
(4)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物理学改变了世界
(2)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及特点
(3)学好物理的意义
教学难点:(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等
教学手段:传统手段
教学器材:一杯水等小实验所需器材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