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对比鉴赏题的几个比较点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对比鉴赏要注意的四个角度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2.语言角度——遣词造句的比较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情感角度——内容感情的比较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核心提示]比较鉴赏题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答题时不仅要求同更要求异。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纵观近年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

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

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感。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高中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高中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古诗词比较鉴赏诗歌比较鉴赏题是命题者提供两首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命题者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比较”点:①诗中的意象、意境。

②诗歌的语言。

③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较角度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

一般来说,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从意象、意境进行比较鉴赏,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对象)描写的异同。

比较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例1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笋陆游藜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

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odern chinese M157XIANDAI YUWEN2011.06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中,有5个省份考到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学生搞不清二者的区别。

而在平时的鉴赏过程中,学生也往往把衬托、对比两种手法搞混淆了,把“对比”当成“衬托”,或者相反,有的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遇到这两种手法时就模糊的说成“对比衬托”。

现实中因为人们常把对比衬托连用,有人便误以为对比和衬托是一回事。

其实,对比和衬托是不同的两种表现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露得更加尖锐。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但是,作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的差别还是明显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请参看下面几例:(1)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的《燕歌行》)(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4)——比较题型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4)——比较题型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阅读。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采用了这种新题型。

本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而2007年高考浙江卷则是3篇作品的比较阅读。

一、内容、情感比较【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典型例题】(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二、意象、意境比较【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类型特点与应试策略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类型特点与应试策略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类型特点与应试策略作者:陈相元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7期上海市早在2000年秋季高考中,以唐代王驾《雨晴》与宋代赵师秀《约客》命制考题,从而开创了我国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的先河。

由于比较鉴赏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所以该题型就一直为北京、浙江等省市高考所沿用。

开展对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其命题类型和特点,把握其应试策略,对提高中学语文教育质量和高考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命题类型1.两首诗歌的比较鉴赏。

这是最常见的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

两首诗比较鉴赏的,如2010年天津卷、2011年湖北卷、2012年浙江卷等;一诗一词比较鉴赏的,如2009年湖南卷。

这一类型以唐诗(绝句)比较鉴赏命题为主。

2.三首诗歌的比较鉴赏。

即将三首诗歌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如2007年浙江卷,将[唐]刘禹锡《乌衣巷》诗、[金]吴激《人月圆》词与[元]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曲进行比较鉴赏。

这一类型比较鉴赏有加重考生考试负担之嫌,目前仅见此一例。

3.由题内向题外拓展的比较鉴赏。

这种题型是近几年来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创新和发展。

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某个诗句的拓展比较鉴赏,即将题内某个诗句与题外相关的某个诗句进行比较鉴赏,如2010年湖北卷、2012年江西卷;另一种是整首诗的拓展比较鉴赏,受比较的整首诗的内容为学生所熟悉而在卷内没有出现,如2012年北京卷。

二.命题特点一般说来,高考诗歌比较鉴赏的点有五个:①形象,②语言,③表达技巧,④思想内容,⑤观点态度。

不管比较鉴赏的是哪个点,都具有以下特点。

1.同中求异。

即由相同的某个点来比较分析以求得二者之间所不同的点。

如2011年湖北卷设题:“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该题由“两诗均写江南雨景”这个共同点,来比较分析求得二者“景色有异”的不同点。

高中语文阅读题 抢分策略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中语文阅读题  抢分策略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的“4个角度”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 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 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这种题型 一般是命题人用两首诗歌考查一个考点,从诗歌的意象、意境、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这种题型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 更是高考对 “新课标”精神的重点体现和积极回应。 由于其难度比直接分析 一首诗有所增加, 考生看到此类型题往往不知所措, 以致失分较 多,因此二轮备考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比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比较鉴赏诗歌的语言 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比较鉴赏情感态度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第三步:选择一个观点,规范组织答案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

真题演练
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直接体现情感的词,却在看似平淡的叙述 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 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剥削。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 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 迫切地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于“朱门”的白面郎,需要买 地黄来喂马;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忍饥挨饿,而“朱门”里 的马却以地黄为食。诗人通过这些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 社会现实,表达了诗歌批判的主题。
真题演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 合前六句中的对比手法分析精卫的形象。首先要找出前六句中的对比点, 如“终年”与“寸诚”的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 对比,表现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和“海波平”的对比,精卫力 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精卫抱负的远大;“渺渺” 和“区区”的对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 精卫命运的悲惨。据此分条概括出精卫的形象特征即可。
解读高考
高考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一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或矛盾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 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比,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 考点解读 非。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事物的 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这一考点合乎语文学科核心 核心素养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学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 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2. 掌握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

(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州歌(其六)》汪元量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诗歌的设题角度和比较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

教师总结:考查类型——思想类技巧类语言类二、探究解题方法第一类:内容情感类。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荿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解①耿:微明的样子1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手法比较鉴赏是近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热点,许多考生在复习迎考时没有很好的作总结归类,从诗歌的分类及答题的技巧中还有细微的区别,纵然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各种题型都接触过,在浩如烟海的考题中,我们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有的考生甚至于不知如何下手答题。

例: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题:这首诗第二句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类似这样的比较鉴赏题较常见,通常是用两诗相比,或诗词相比,或同一首诗中字句相比。

从以下例子可见一斑。

1炼字(句)的比较上赏析的题型与夏十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醒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析:这种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应辨能力,考生要大胆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当然这里是从诗句表达的效果上分析哪一句更生动形象,意境更开阔,内涵更丰富,哪一句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

(答案:“雁引愁心去”好。

它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一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2从手法的比较上赏析的题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第二小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析:这里不宜面面俱到,抓住两首诗的主要因素,揣摹诗人的内心感受入手。

两首诗都写了傍晚中的荷花,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牧诗着重于一“恨”字,表明诗人心怀伤感,含恨不平。

诗歌赏析中的对比修辞手法

诗歌赏析中的对比修辞手法

诗歌赏析中的对比修辞手法
对比是诗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什么是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请看2007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的诗歌鉴赏: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御辇升天人已尽,故宫唯有树长生。

第一首诗宫内和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很是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再看李商隐《马嵬》: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歌的第二联和第三联都是对比:第二联是昔日皇宫住宿和今天在马嵬住宿的对比,第三联是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的对比。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十分斟酒致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

戎马关J 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

结合 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1、(1)同: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沏的失意、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

(2 分)⑵异:①张词写出了思君恋,对君王的期待,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 怨愤。

(2分)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孤独感伤,有对 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不安。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题老学庵壁陆游【注】此诗为陆游晚年垫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 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2.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6分)2.①《永遇乐》中,这两句是说如今的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 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②本诗“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统治者偏安江南一 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

③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收复失土,刻不 容缓的意思,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评分参考:每答出 一点给2分。

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此生生计愈萧然, 万卷古今消永日, 太平民乐无愁叹, 唤得南村跛童子, 架竹苫布只数椽。

一窗昏晓送流年。

衰老形枯少睡眠。

煎茶扫地亦随缘。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成浮四年进士,宫至史中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角度一鉴赏诗歌的意象(2017·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问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解析】意象方面,应注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郦道元的诗使用了三峡、猿鸣等意象,杜甫的诗使用了玉露、枫树、巫山、巫峡等意象。

情感方面,王维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写山水之趣,来宽解诗人的离愁别绪;郦道元和杜甫的诗歌,主要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惆怅、悲苦之情。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温馨提示]“意象”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载体,熟知诗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是理解诗歌感情、走进诗人心灵的“钥匙”。

概括意象的内涵须联系该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普遍含义,而后再结合原文诗句作具体分析概括,切忌以偏概全。

角度二鉴赏诗歌的意境(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对比鉴赏题的几个比较点
作者:李争艳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22期
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类试题已呈新变化,“对比型”鉴赏已悄然走进高考命题中,这颇值得我们关注。

纵观高考试卷及模拟卷,命题者最为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一、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

它是诗歌的生命。

古人云:诗言志。

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二、比较表现手法的差异
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抒情方式、对比映衬及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

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修辞或抒情。

三、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

因此,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便成为考查点。

四、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诗人,或不同一时期的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所以面对同一题材,他们的诗歌选材立意自然也不同。

因而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例如2006年北京东城区高考模拟试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乙)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题: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分析」: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各异,追求也不同,诗人孟云卿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诗人韩翃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可作答为:两首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

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

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

(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

(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五、比较诗歌的风格的差异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

因而,比较诗歌的风格的差异也便成为高考的关注点。

由此可见,诗歌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内容相对的两篇诗歌或一组诗歌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这种题型可以比较不同诗人所写诗作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意境、选材立意、语言风格等,也可以可以选择同一诗人的不同诗篇、同一主题的不同诗作、同一流派的不同诗作比较。

这种比较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形象的内化,审美的提高,所以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应多予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