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农村职教】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黄荣春,林素川(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4-0030-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有9亿多人,农业劳动力则超过4.5亿人。

1998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52亿,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1.9亿。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不仅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会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能否成功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必将影响“三农”问题、农村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的顺利解决,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密切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从总体素质来看,仍然较低。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一方面难以接受科技知识,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使得农村劳动力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比较困难。

作为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迪农民的思想、增强农民的谋生技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同时,作为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职业教育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缓解农村就业压力等方面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学术研究3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熊尚鹏(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要更好地转移农民就业,也就是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这又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找出一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办学定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归纳起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造成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的缺失。

1、社会上还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舆论宣传还不够有力,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2、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缺乏、落后,很多学校缺乏必需的实验实训环节,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

加之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仍不健全,制约了大量贫困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3、师资不足,水平偏低,“双师型”教师缺乏。

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达到2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2.3%,高职院校2/3左右的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历,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

4、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和学制单一,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行业企业参与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革新。

5、职业教育发展在地区和城乡之间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发展较慢。

浅析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浅析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和职业技术教育不到位是制约其转移根本原因和因素。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职业教育具有“富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提高劳动者收益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安农”的作用:正确引导青少年就业,提供所需技能、职业培训,加快和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缓解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育农”的作用,帮助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有助于当地“土行业”的传承和发展。

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学模式,办学满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打造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立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在各先进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2013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农民工人数持续增加,外出务工月均收入继续提升,农民工(合众)转移也继续取得了新进展。

从人数来看,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33万人,增长是2.4%。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发展。

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因素,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1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1.1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不到位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观念差别,在文化程度方面,我国外出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比较低。

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

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
职 业教 育是解决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 转移 的治本之 策
邢 玉珍
( 廊 坊市高级技 工学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的要求 ,进 步合理、有序地转移 农村 剩余劳动力,把人 口数量优 势变为资 源优 势和经济优势 , 是 关 系 到 我 国农 村 经 济 进 一 步 发 展 和 社 会 稳 定的重大战略 问题 。因此 ,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内在制 约 因素, 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治本 之策 ,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转 移 的 内在 制约 因 素 农村 劳动 力素质 与农村剩 余劳动 力转移 的程度是 密切相 关 的。随着农村教育事业 的发展,我 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 去有所 提 高,但从整体素质来看仍然较 低。初 中以下文化程度 的劳动 力 比重 达 8 O 以上 。 在农村 , 劳动 力 受 过 专 门技 f ]  ̄ j J I I 练的仅 占 1 3 . 6 %。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 低。尤其是一些素质相对较 高的 农村 劳动力率先转移 出去后 ,剩余劳动力素质就更低 。 ( 一 )由于 农 村 劳 动 力 素质 偏低 ,影 响 了农 业 的深 度 和 广 度 开发 , 妨 碍 了农 业 内部 吸 收 和 容 纳 更 多农 村 劳 动 力 。长 期 以 来 , 我 国 农 业 是 以产 量 增 长 为 主 要 目标 的数 量 型农 业 , 这 种 农 业 发 展 模 式为解 决人 民的温饱 问题发挥 了巨大 的作用 。然而 , 其 弊端 也 是明显的, 就 是 用 耕 地 的 粮 食 生 产 挤 占 了劳 动 特 别 是 技 术 密 集 的 其他种类 的农产品生产 ,使我 国农业 内部 的就业容 量 日益缩 小。 ( 二 )由于 农 村 劳 动 力 素质 偏 低 ,农 村 劳 动 力 只 能 实现 低 层 次 、不稳 定 的 转 移 。近 年 来 ,外 出流 动 就 业 的农 村 劳 动 力 数 量 在 增加 ,但 必须看到 ,由于 自身素质 的影响 ,他们转入非农产业 从 事的都是农产品的粗加工 、 服 务业 、建筑业等技术含量不 高的劳 动密 集型行业 , 而且在大 多数转 入非农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 门的劳动力 ,不敢 完全 摆脱农业 , 放弃土地承包权 ,有相 当多的劳动力 具有季节 性 特 点,农闲务工经 商,农业 转移的劳动力近 6 0 %具有兼业性 , 属于亦工亦农 的转移 , 他们 大多数人的就业并不稳定 ,能够完 全 脱 离农业在外定居 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种不稳 定的低层 次转移, 旦受国家大的宏观经济环境 的影 响, 就很容易形成农村剩余 劳 动 力 大 量 回 流 的现 象 。 二、发展职业教育 ,减少素质偏低的 劳动 力供给 ,是解决 农 村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 既然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剩余 劳动 力转移数量, 特 别是层次提高 的内在 、主观 因素 ,因此 ,发展教育特别 是职业 教育,提 高农村劳动 力素质 ,应该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 转 移 、 增 加 劳 动 力 有 序 供 给 的 治本 之 策 。 ( 一) 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 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 整体统筹规划 。 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的基础。 政府不 仅要 从 农 村剩 余 劳 动 力转 移 本 身 ,更应 该 从 我 国城 市 化 、工 业化 、 现代化及全面 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 目标 高度来看职业教育特别是 农村职业教育 。 鉴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 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 艰 巨复 杂 的历 史 任 务 , 政 府 要在 确 保 九年 制 义 务教 育 的 基础 上 , 通 过立法的形式来强化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 的战略地位。 ( 二 )实行 “ 多种准入 ” ,引导农 民接受职业教育 ,构筑职 业教育这一农村劳动力 的蓄水池 , 这是实现农村剩余 劳动 力有 序 转移 的主渠道 。 大批低素质 的农村劳动力或大批农村初 高中毕业 生未经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直接进入 劳动 力市场, 其 根本 原因是 我 国没有实行严格 的就业准入制度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摘要]县城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民培训上有地缘优势,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缓解当地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减少转移成本、保障安全就业等重要作用;但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民技能培训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和职校共同采取措施。

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容县;横县[作者简介]凌静梅,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生,广西南宁,530004;刘静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生,广西南宁。

530004;吴方方,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生,广西南宁,530004;黄丹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生,广西南宁,530004;指导老师:谢清,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区域经济,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9-0167-0003提高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县域的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地理位置贴近农村,使得培训更便捷、更容易大范围地组织,培训的技能更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

这一地缘优势,使县域的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2008年7~8月,本课题组采取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和参培人员进行问卷,走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劳动局、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职校管理人员、职校教师、参培学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2007年)广西容县和农村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较大的广西横县进行了“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专题调查,对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了考察。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功能与应对措施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功能与应对措施
多采用 了较先进的生产手 段 ,而掌握和使 用这 些技术或生产 手段需要 进行专 门的教育或培训 。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 ,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专 门的培训 , 使得他们掌握一 定的专长和技术 , 就能够提高他们 的素质 , 从而有助于他们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出去 ,顺利实现农 村
一 一
劳 动 者 整 体 的 生产 率 , 最终 对 经济 增 长做 出 贡献 ; 者 指受 过 教育 的 而 后 劳动力能适应动态经济的要求 ,根据不 断变化 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 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合 理配 置 , 而实 现经济 的稳定 、 从 持续 增长。职业教 育是为社会各行各业 培养 直接面向生产 、 服务第一线 的专业 技术人 才,
具有直接服务经济的特点 。与普通 教育相 比, 教育与劳动力 素质、 职业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之间的联 系更为直 接和密切 ,具有很强 的直接参 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 与能 动性 。职业教育对 于经济的增 长的贡献在 于 能迅速 、 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 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 那些受过专业 训练的劳动力进入社会就业后 , 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 的推动作用。由 于经济 增长与就业机会 有正相关 关系 ,而据 测算 ,我 国 GD P每增 长 l 就业就可增加 07 %。因此 , %, .4 经济 的持续增长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 机会 , 从而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 2 从微观上看 , 、 职业教育 能够提 高农村 劳动力 的个体 素质, 而缓 从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论 职业教胄在农村剩宗劳动力转程 巾的功链与应对措胞
安徽 省化 工 学校 查进丰
[ 摘 要] 我国在 迈向农 业现代化的 同时 , 农村中出现 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因素很 多, 中最主要 的是 其 劳动力素质低 下 , 劳动力素质- T不仅影响看劳动 力在农业 内部的就业, f L 更影响 着劳动力在城镇就业。而提 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的重 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职 业教 育, 职业教育的发展 不仅 靠政府的大力支持 , 靠其 自身的调整与发展。 更要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劳动力转移 功能 应对措施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乱 和不彻 底状 态 。究 其原 因 ,农 村 劳 动力 素 质不 尚
种是无序转移 ,即农民在毫无职业能力准备 的情 种是有序 转移 ,即通过 大力 发展 职业教育与培
况下 ,盲 目流 人 城市 ,掀 起 一 股 股 “ 民工 潮 ” 。另

训,积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提高农村转移人 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 的转移 ,其 实质 是农 业领域 的劳动 力 向非农业 领 域 的转移 ,即农业剩余劳动力 向种植业 以外 的产业流 动和再就业。农 业人 口转 移 ,其形式无非是两种 :

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成为我 圜当前需要解 决 的严 峻 的社会 问题 。而 当前 我 国农 村 剩余 劳 动, 的 , J 转移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整体上呈现一种无序
作用。 1 1 培 养劳动 力 的竞 争意识 和市 场意 识 .
来看,中国政府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大约要 比经济发 展水平落后 l 2 4— 6个百分点 。城市化 的落后 ,严
重限制了农村剩余 劳动力 向城镇转 移的速度和规
模。 随 着经 济的快 速发 展 ,城镇 或企 业对 农 民工 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尽管随着科技 的发展, 我圆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从整体来
看 ,我 国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一种 自给 自 足的劳动密 集型的小农经济 ,尤其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贫
困地 区来 说 ,能 够 满 足 温 饱 的 自给 自足 的 小 农 生 产 ,更是他 们 的主要 生产 方式 。不 难想象 ,对 于那 些祖 祖辈 辈足 不 出户 的农 民们来 说 ,如果 凭 空让他
了农村 职 业教 育的 发展 对 策。
关键 词 :农 村职 业 教 育 :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转移 ;作 用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作为 教育事 业 中与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联 系 最 紧 密 、 直 高等教育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职业技术教育 因 最
接的部分 , 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过程 其投入较少 、 培养面广 、 针对性较强 、 培养 目标明确, 中承担 着艰 巨 的历 史使 命 。 能使 更 多 的农 村 劳 动 者 获 取 参 与 流 动 的 条 件 和机
中 图分 类 号 : 7 0 G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8 7 1 (0 6 0 0 3 —3 10 —5 6 20 )4—0 0 0
我 国是 一个农 业大 国 , 业 人 口有 9亿 多人 , 农 农 迪农 民的思想 、 增强 农 民的谋 生技 能 、 加农 村 劳动 增


职 业教 育对 农 村劳 动 力转移 的推 动作 用
会, 因而 深受 农 民钟爱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发 展 , 农村
职业 教 育作 为 教 育 的 一个 重 要 组成 部分 , 启 在
劳动力转移的地域 、 口等 门槛 已逐步消失或大大 户
收 稿 日期 :0 6 0 —8 2 0 — 1 4
维普资讯
3 0
河南职业技 术师 范学院学报( 业教 育版 ) 职
20 0 6年 第 4期
【 农村职教】
论 职业 教 育在 农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中 的作 用 及 发展 对 策
黄荣春 , 素川 林
( 建 师 范大 学 教科 院 , 建 福 州 300 ) 福 福 507
( ) 一 职业教 育增加 了农村 劳动 力转移 的可能性
“ 农” 三 问题 、 村人 口问 题 、 育 问题 的顺 利 解 决 , 农 教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2 1 加大办学经 费投入 效地 满足 个人就 业 的需要 。钟 山县 职业 教育 学校 办学 经 费短 缺 问题 已经成 为制 约 农 紧跟 时代 步伐 , 贴近 市场 , 向新 兴产业 和现 面 村职 业教 育发 展的一 个重要 因素 。为 了满足 当地 经济发展和 农村劳动 力转移 的需求 , 政府 要 在政策 制定 、经费 扶持 层面重视 职业 教 育 发 展 , 大办学 经费 投入 力度 , 大职 业教育 加 扩

和 转移 , 会 起到 十分 关键 的 作 用 。笔者 结 物 质 生活 水平 。伴随 着收 入 的增 加 , 使他 排 与服务 方 向调 整 。要按 照建设社 会主 义新 将 将 精 强调服务于现 合广西壮 族 自治 区贺州 市钟山县的具 体情 况 , 们 的社会 地位 得到提 高 , 神面 貌焕然 一新 。 农村 的指导思想培 养新型农 民, 对职 业教 育 在 农村 剩余劳 动力转移 中的作用 钟 山县职 业学校 的每 届毕 业生都 能 带着所学 代化 农村 为导 向的培 养 内容 、教 育方 向。同
ij ;: 。. 4 ; 。 。 jl i 。 i} : 。
科 教 论 坛
职业教 育对 农村剩余 劳动 力转移的作 用①
杨 如 波 ( 广西贺州 市钟山县教 育局 广西贺州 5 3 0 ) 4 0 0 摘 要 :发展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是 解 决我 国 农 村 地 区剩 余 劳 动 过 多 问题 的 重 要 方 法 。本 文 结 合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贺 州市 钟 山县 职 业教 育 的具 体经验 与做 法 ,阐述 了职 业教育在 在转移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中的作 用,同时提 出 了加 强农村职业教 育的措施 。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 职 广 西 钟 山 县 中图分 类号 : 4 0 G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9 0 () 1 6 0 1 3 5 2 0 ) 9b一0 3 - l 6 7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浅析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策无论是立足于当前还是着眼于未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根本措施。

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主要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来实现。

一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功能与作用首先,职业教育是联系自然状态中人与现代职业社会的纽带与桥梁,在促进人的职业化发展的同时,也直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现实社会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又是农民脱贫致富愿望的体现,反映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两种需求。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前提就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职业教育恰恰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其次,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与智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劳动者具有专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即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

因此,不论是提供劳动力的地区还是吸纳劳动力的地区,都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来培养、培训转移者所缺乏的基本劳动技能。

再次,职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终身职业教育理念的确立,一改以往狭隘的“职业教育即终结教育”“职业教育即职前学历教育”观念,而成为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全新教育,在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系统。

二发展职业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对策1.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农村教育观念第一,必须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等感性的手段,法律、制度等理性的手段,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激活他们投资教育的积极性,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夯实教育基础。

第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引导农民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构筑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开创由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过渡的新局面。

要强调教育对象的无歧视性及受教育的全员性和全过程性,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多种的、多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使他们得以终身学习。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或跨地区流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无疑是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或跨地区流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制约中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6%。

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不能就业时,至少可得到政府的低保或社会救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

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有序的转移,对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毋庸置疑,与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密切相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事实上,当前中国农村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人的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合理转移,根本在于劳动力本身的素质总体偏低。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现象。

而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简单来说,就是农村人口从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业生产领域的流动。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发展迅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前往。

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技能支持。

在农村,很多劳动力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简单、低薪的工作。

而职业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比如电工、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实用技能。

这些技能不仅增加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他们进入城市中的相关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举个例子,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小李,原本只能在家务农,收入微薄。

后来他参加了当地的职业教育烹饪培训班,学习了各种菜肴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

结业后,他凭借着所学的技能,成功在城市里的一家餐厅找到了工作,收入比之前务农有了大幅提高。

像小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职业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职业教育还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农村劳动力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的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中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生活。

在工作中,他们能够与同事有效地合作,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在生活中,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就业渠道。

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往往局限于建筑、环卫等体力劳动领域,工作辛苦且收入不稳定。

而通过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有机会进入制造业、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

比如,经过职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在电子厂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在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在电商企业从事客服工作等。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寻求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

而职业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劳动力可能只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而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进入城市就业市场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职业教育则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农村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比如电工、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实用技能。

这些技能不仅增加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职业教育还能够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中,良好的综合素质往往能够帮助劳动者更好地融入团队,与同事和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比之下,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其职业发展。

从就业机会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进入一些原本难以涉足的行业和领域。

例如,经过护理专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城市的医疗机构中找到工作;接受过电商培训的,可以参与到电子商务行业中。

这些行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改善生活条件、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拥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当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了自己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后,他们往往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比如,他们可以将在外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带回家乡,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或者通过资金支持,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角色定位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角色定位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角色定位在当今社会,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寻求在城市或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挑战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速度逐渐加快的趋势。

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一过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

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村劳动力对城市的就业环境、用工需求了解有限,导致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难以找到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工作。

再者,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如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融入问题等,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二、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教育形式,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升就业能力职业教育能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例如,通过开展电工、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具备在相关领域就业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增强职业适应性职业教育不仅传授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促进就业信息对称职业教育机构通常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用工需求,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农村劳动力。

同时,职业教育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实现精准就业。

4、提高收入水平拥有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摘要:目前,国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其意义在于,可以将农村劳动力,良好的进行转移。

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的一些技能进行培训与加强,使其可以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项目。

本文以弥勒市的职业教育培训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良好的素质,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将职业教育转移到农村,在保证农民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之后,职业教育的办学情况要与城市相符合,要对教育资源进行良好整合,考察与考核专业课程的设置,将劳动力培养的质量逐步提高等。

一、弥勒市职业教育培训现状(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2015年,弥勒市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家庭农场主50人、专业大户100人,农业合作社带头人50人),专业技能型100人(蔬菜种植50人、水果种植50人),社会服务型统防统治植保员100人,项目资金80万元。

截止11月8日,培训400人、占任务数的100%;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43人。

(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2015年,弥勒市承担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任务260人,补助资金13万元;举办现场招聘会2场,补助5万元。

截止11月13日,完成培训500人,完成总任务数的192%;举办招聘会2场,占目标任务2场的100%。

(三)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截止12月10日,共完成培训2537人,占目标任务2500人的101.5%;完成转移就业2065人,占目标任务2000人的103.2%;举办招聘会2场,占目标任务2场的100%。

(四)农村实用人才及绿证培训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蔬菜、葡萄、蜜枣等作物高效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2015年,共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520人,发放资料3560份,发证1195人;完成实用技术培训3132人,发放技术资料8450份,明白纸15600份。

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作者:徐秀华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3期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大国。

从总量上看,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劳动力供给过剩和就业需求相对不足使城市和农村都产生剩余劳动力。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其职业能力;回避二元结构体制的障碍;提高劳动力转移的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职业教育在城市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必要性在于:职业教育是知识型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优质潜在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迫切需要。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职业教育;;;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更直接和密切,不论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是针对性较强的职业培训,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个人都能够直接地从职业教育中很快获得收益。

职业教育对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方面[1]:直接方面是指使劳动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从而增强对岗位的适应性,进而直接提高就业率;间接方面是指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和就业的互动机制,教育发展(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会带来就业岗位有效增加。

一、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一)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其职业能力。

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其关键因素在于劳动力素质和职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素质越高,职业能力越强,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就越多,向高层次转移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专长和技术,就能够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他们的职业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顺利转移到非农产业或者城镇,并且有助于他们在转移后获得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连建华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35
【摘要】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因素,指出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页数】2页(P11635,11650)
【作者】连建华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6
【相关文献】
1.浅析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对策 [J], 刘蕊
2.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探析 [J], 张霞
3.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J], 宁可夫
4.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J], 宁可夫
5.浅析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与实践 [J], 王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教育资料

浅论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教育资料

浅论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以及转移的紧迫性,发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性。

通过经济的分析,明确职业技术的必要性,并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2008 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量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

本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

而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就我国当前而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真正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的主观因素,是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术的缺乏。

而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界定根据拉格纳?纳克斯和刘易斯的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那部分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又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甚至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劳动人口。

还可以用公式表达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数量一农业劳动力需要量。

它最重要的一个经济学特征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即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之后,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

而刘易斯认为,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的特征。

由于伪装失业的存在,特别是剩余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当前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具有迫切性。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三农”问题。

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

而影响转移迫切性有两个方面的因素:1,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据相关的统计显示。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对象量大而面广,年龄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形势严峻,教育任务艰巨;教育对象心理守旧,求学态度,进取好学精神缺乏,教育内容落后单一,很难激发教育对象学习的热情。

如何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搞好农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海盐县农民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来探究其解决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剩余劳动力转移必要性对策建议劳动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国民素质的高低,劳动力素质的强弱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农民的文化知识不多,科技素质低下,观念和习惯落后,市场参与能力不强等因素已成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不但可以避免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浪费,而且能够避免引发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本文将以海盐县农民职业教育情况为例,对海盐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作如下具体分析。

一、海盐县劳动力结构现状及转移特点(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与劳动就业和劳动力转移成正比例关系。

根据调查,可知2003年海盐县劳动力文化素质与劳动力就业情况,如下表:海盐县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就业的情况统计表⑴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我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就业程度也随着提高。

也就是说,在一定阶段,劳动就业率随着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具有专门劳动技能的岗位转移,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从大量现实实践分析,在农村率先脱离土地,进入第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的人,基本上是文化技术素质较高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