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资料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近年来,日本教育界一直在推进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的教师。
本文将探讨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和近期改革。
首先,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包括对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定。
在日本,人们想要成为一名教师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教育学位。
此外,他们还需要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以证明自己具备成为教师的能力。
这一政策旨在确保教师有必要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然而,近年来,日本教师教育制度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缺乏对新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新教师经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惑,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教学环境和应对学生的需求。
其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
一些教师培训课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教学的需求相脱节。
此外,教师培训缺乏实践经验的机会,无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现实情况。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他们增加了对新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为新教师提供了导师制度,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
导师提供教学指导,并与新教师定期开展反馈和讨论。
这种方式旨在帮助新教师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教师培训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培训课程加强了实地实习和观摩教学的机会,使教师能够亲身体验教学过程,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此外,教师培训还注重培养教师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应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挑战。
除了以上措施,日本还推出了其他一些改革举措。
例如,他们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通过为教师提供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的支持,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此外,日本也鼓励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教育品质的提高。
总之,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的教师。
通过加强对新教师的支持和指导,改进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促进教师与社区的合作关系,日本教育系统致力于培养有才能和激情的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日本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发展史-文档资料
.
8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进入了教育史上的第二次改革 期。
对师范教育的改革首先是从对师范教育的批判开始的,由
于封闭的定向的师范教育,容易使学生思想、眼界、气质受限, 所以日本决定彻底改变二战前的教师培养的旧模式。
1945年9月15日,在美国占领军到来之前,文部省发布了 《新日本建设的教育方针》。它一方面强调今后的教育必须 “更加努力捍卫国体”,另一方面又提倡必须排除军国主义, 致力于建设和平的国家。
1897年10月9日,文部省公布《师范教育令》,废除
《师范学校令》。
1907年,文部省公布《师范学校规程》,使《师范教育 令》规定的师范学校制度具体化了。实施后,师范学校迅速 增多。至1912年,师范学校有86所,学生人数为14013名。
1902年起,设立6所 临时教员养成所。
.
5
1912年至1926年是日本的大正时代,其间的1914年至1918
1872年8月3日,颁布《学制》,第40章规定小学教员无论 男女必须年满20岁,持有师范学校毕业证书或中学毕业证书。
1873年以后,陆续在大阪、 宫城、爱知、广岛、长崎、新 泻等地设立师范学校。
1874年,设立东京女子师范 学校。
.
3
除官立师范学校以外,各府县设立了大量教员养成所。 1876年,各府县设立的教员养成所总数已达63所,其培养方式 不拘一格,学习期限几个月至两年不等。
.
1
.
2
早在《学制》颁布前的1872年4月,文部省就在《关于建立 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呈文》中谈到,普及小学教育离不开合格 的教师,必须建立师范学校。在《学制实施顺序》中也将发展 师范教育,兴办师范学校作为重要的一项。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目标,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背景;特征分析;评价;教科书改革一、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80 年代起,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近代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但在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势力强大的日本,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没有获得理想的进展,日本学校教育的管理主义依然如故。
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自由化的要求有增无减。
日本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技术竞争中,尤其是软件领域,未能占据优势,90 年代日本经济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大下降。
2000 年3 月日本召开了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研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想法的能力的人”“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二、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变动1.课程领域的划分与年总课时数的安排:日本中小学的课程原分为“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等三个领域,高中为“各学科”、“特别活动”两个领域。
新的课程方案增加了“综合学习”领域,并使这一领域成为与原有的三个领域并行的一个领域。
学校周五日制的实行必将使课时减少。
总课时约削减70 课时,教学内容削减了30 %。
为了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完全的学校周五日制,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要求各学校进一步精选学校活动,适当实行短课时教学。
日本提高教师素质的政策改革方向和措施
工作 的联 系 , 筑整 体体 制 , 进个 性化课 程 . 构 推 使课
程 功 能 明 确 化 . 证 教 育 质 量 : 发 与 硕 士 课 程 相 保 开 衔 接 的 本 科 课 程 : 讨 教 育 实 习 的 理 想 方 式 , 极 探 积
师 、 职 讲 师 的 实 绩 评 价 ; 发 能 够 准 确 地 评 价 报 兼 开
考者 资质 能力 的教师 选任 考试 方法 : 促进 教师 选任
资 格必 须在 本 科 四年 的 基础 上 ,修 1 2年 的 硕 士 ~
课 程 本 科 阶 段 以 基 础 知 识 和 技 能 的 学 习 为 主 , 硕
提 高 课 程 实 践 性 .规 定 一 些 实 践 性 课 程 为 必 修 科 目 . 持 实 践 性 教 育 学 的研 究 等 措 施 支 改 善 博 士 课 程 .确 立 培 养 师 范 院 校 教 师 的 体 制 . 讨 专业 型博 士学位 的应有 状态 。 探 改 善 新 教 师 入 职 培 训 . 进 教 委 与 大 学 、 职 促 教 大 学 院 的合 作 . 高 新 教 师研 修 的质 量 , 筑 2 3 提 构 ~ 年 的 新 教 师 支 援 体 制
改 善 教 师 录 用 制 度 .包 括 积 极 进 行 3 0岁 ~ 0 4 岁 之 间 的 教 师 录 用 . 善 教 师 年 龄 结 构 : 强 临 时 教 改 加
士 阶段 以 教 学 研 究 或 个 案 研 究 为 主 . 提 高 教 学 实
践 能 力
“ 业 资 格 证 ” 能 够 保 证 该 资 格 证 的 获 得 者 掌 专 握 特 定 领 域 的 高 度 专 业 性 知 识 技 能 . 例 如 学 校 管
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摘要】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引言部分介绍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发展趋势、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水平提升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启示。
这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也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趋势、培训内容、师德师风、专业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启示。
1. 引言1.1 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日本,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质量。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和潜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优秀的教师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
1.2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前,日本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
当代日本基础教育表现有以下几点:
1、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 以培养能够自我适应社会变化的具有丰富人格的人 才为目的。 2、加强道德教育。 以培养具有自我生活方式的人 3、加强学生指导和毕业出路指导。 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发掘和培养儿童丰富的 内在精神世界。 4、加强高中教育改革 一方面进行学校和学科制度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 法的改善;一方面采取措施对高中招生工作加以改进。
5、振兴幼儿园教育。 努力缩小地区间学前教育发展的距离 6、加强特殊教育。 7、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教师的配备编制,实行小班教学 8、提高教师素质。 9、改进学校管理。 实行校务分掌制度,建立教职员服务规范 10、加强学校同学生家长、社区的联系与协调,以及 实现中小学管理队伍的年轻化等。
2、到了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付诸具体实施,并且使之具有了 新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 刻变化,给日本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向21世纪,日 本不得不对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将教育改革不断推向 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 时期。特别是1996年,日本政府将教育改革与行政改革、财 政改革、经济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放在一起,列 为日本面向21世纪的六大改革,再次确认了教育改革的重要 位置和必要性。这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央教育审议 会”(简称“中教审”)、“教育课程审议会”及“大学审议 会”等咨询机构,不断就教育改革提出建议,这些建议由法 律和行政措施而具体化。总的来说,改革是沿着个性化、多 样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方向推进的。
主要文件:
1、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 扩充与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 2、1981年5月,社会教育审议会提出了《青少年德性和 社会教育》的咨询报告。 3、1981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关于综合教育 》的咨询报告。 4、1983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小型委员会提出了 关于教育内容等问题的《审议经过报告》。 5、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 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 6、1987年10月,日本内阁会议作出了《关于当前教育 改革的具体方略—一教育改革推行大纲》的决定。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中学教育的方法
日本大力发展电化教育; 日本认为规模太大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故而减少大规模 的学校,发展中等规模的学校。
日本的教师
一、教师的许可证、培养与进修 二、校长、教导主任、教员的职务
日本的学生
根据日本宪法,日本国民有使其保护的子女接受普通教 育的义务。保护人必须把6-12岁的儿童送到小学,把1315岁的少年送到初中上学。
3.教师评价制度的导入 教师评价制度的导入是日本对教师教育进行改革的一大 举措,京都府在2000年4月导入了教师人事考勤制度,实 施“根据个人能力和业绩进行人事考评”的措施,即实行 以“自我评价”、“业务评价”及“人事考评”三项评价 相综合的教师评价制度。 4.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战后的日本奉行“重经济、 轻军备”路线,重点发展经济,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 2008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合4.91万亿美元。截 至2009年年底,日本外汇储备为1.049万亿美元。至2008 年年底,日本外汇储备达10185亿美元,为世界第二;拥 有约2.5万亿美元海外资产,连续十多年为世界最大债权 国。
日 本 一、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学制政策的改革 1.建立新型高中 2.推进初中和高中一贯制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1.重视道德教育课程,不断调整课程设置 2.扩大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设置权限,设置“综合学习时间” (三)教师教育及研修制度的改革 1.教师准入门槛提高和资格证书长期化 2.教师研修制度升格 (1)对新任教师的 “初任者研修制度” (2)对现职教 师的长期研修:
日本教育概况
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约占GDP的3.1%,位居发达国家榜首。 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四个阶段,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 学4年、大专2年至3年,其中小学到初中为9年义务教育。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目标,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背景;特征分析;评价;教科书改革一、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80 年代起,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近代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但在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势力强大的日本,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没有获得理想的进展,日本学校教育的管理主义依然如故。
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自由化的要求有增无减。
日本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技术竞争中,尤其是软件领域,未能占据优势,90 年代日本经济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大下降。
2000 年3 月日本召开了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研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想法的能力的人”“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二、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变动1.课程领域的划分与年总课时数的安排:日本中小学的课程原分为“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等三个领域,高中为“各学科”、“特别活动”两个领域。
新的课程方案增加了“综合学习”领域,并使这一领域成为与原有的三个领域并行的一个领域。
学校周五日制的实行必将使课时减少。
总课时约削减70 课时,教学内容削减了30 %。
为了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完全的学校周五日制,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要求各学校进一步精选学校活动,适当实行短课时教学。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
证书种类
所需资格
专修资格许可证
基本资格 拥有硕士学位
要求在大学取得的最低学分
有关教科的科目
有关教职的科目
有关教科或者教 职的科目
有关特支援教育 的科目
六
三五
三四
日本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日本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日本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追求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方面,日本一直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日本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一、课程改革日本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体现在课程方面。
过去,日本的教育系统注重传统学科知识的灌输,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转变,课程也在相应调整。
日本政府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鼓励学校设置多元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其兴趣和专长。
此外,日本还加强了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资培养改革与创新也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
日本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师资培养的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培训课程也进行了调整,注重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跨学科教学能力。
此外,日本还鼓励教师进行国际交流和参加专业培训,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三、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教育技术的应用成为日本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数字化教育,在学校推广使用各种教育软件、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教学设备。
通过利用教育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育技术的应用还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育的重视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实践教育在日本的教育改革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日本政府鼓励学校与企业、社区等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
实践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许多学校设立了实验室、实习工作坊等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五、全员参与的教育改革与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日本的教育体制改革也积极倡导全员参与的教育理念。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回顾日本对“信息教育”的讨论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从研究初期就以人文社会学中包含的信息学观点进行探讨,并沿着此线索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30多年,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中小学信息教育提出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展信息教育的重要性。
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二次会议中,提出了“信息运用能力”这个概念,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能够自主地选择和使用信息和信息手段的个人基本素养”,要与“读、写、算”并行作为基础素养。
(二)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教育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信息教育是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内容的。
日本在1992年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中,以计算机等相关内容为中心,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内容:小学阶段将计算机作为教具,是学生习惯并喜欢使用;初中阶段在选修课程“技术与家庭”学科中设置了“信息基础”,同时在社会、数学、理科、保健体育等学科设有相关内容,寻求计算机的有效运用[1]。
(三)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化阶段20世纪末,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中小学信息教育系统。
1997年10月发表的协力者会议的第一次报告“面向体系化信息教育的实施”中,明确提出在小学、初中、高中进行信息教育的三个目标:(1)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2)对信息的科学理解;(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2]。
1998年 7月教育课程审议会报告中,提出了贯彻于学校各阶段、各学科的有关主要课题的一个基本思路“适应信息化”,阐述了有关体系化信息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高中做出了开设普通学科“信息”的决定[3]。
1998年12月公布了日本小学、初中新的学习指导要领,1999年3月公布了高中新的学习指导要领。
这一阶段基本确立了完整的中小学信息教育系统,如下页图所示。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实施主要通过四种途径进行:一是独立学科,在高中设置独立的“信息”学科;二是合科方式,在初中的“技术·家庭”学科中的“技术领域”中设置了“信息与计算机”(2008年改为“信息技术”)部分;三是融入方式,在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社会、公民等学科中也有所涉及信息教育的内容;四是学科应用方式,即作为学习工具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引言1.1 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高等教育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提升自我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机会,还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日本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还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在日本社会,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制和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贡献上,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提升和社会发展方面,更是为日本的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日本高等教育的特点日本高等教育的特点包括多样化和精英化。
在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包括大学、专门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技术学院等,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培训。
这种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日本的高等教育注重培养精英人才,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和研究者来日本学习和研究。
日本高等教育也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通过与行业合作开展项目,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日本高等教育以其多样化和精英化的特点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培养未来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正文2.1 日本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由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大学、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等组成。
大学通常分为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类。
国立大学由政府直接管理,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享有更高的地位和声誉。
私立大学则由私人或团体管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捐赠和合作研究等方式。
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改革方向及面临的问题
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改革方向及面临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工程组整理一、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目前,日本的总人口是1.2亿,其中,义务教育人口为1,086千万,义务教育阶段需要“特殊需要教育〞支持的学生占此阶段入学总人口的1.86%。
日本各级政府在特殊需要教育体系中承当不同的角色,中央政府的角色是决定根本政策、管理国家特殊需要教育协会,在地方政府中,省级政府〔都、道、府、县〕负责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市级政府负责普通义务教育学校。
〔一〕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普通班可以接纳轻度身心残疾儿童就读,日本从1993年开始根据《学校教育法实施规那么》让轻度身心残疾儿童〔包括轻度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弱视、弱听,后来又增加了学习障碍、多动症、高度功能性孤独症等儿童〕在普通班注册。
这些学生平时在普通班和其他学生一样进行各科学习,只是在接受适应其障碍的专门指导时,才到特别的场所接受指导。
普通班级的规模从全国来看,小学26人,初中30人,而法律规定它们的最大人数是40人。
普通班的残疾儿童的大局部课程随正常儿童学习,普通班以团队教学为主,即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需要教育教师在教室中共同工作以完成全部教学。
普通班的教学内容学术性较强,其教学是以成就为根底的教学。
除了在普通班的学习之外,学校再根据每人的残疾状况每周进行1-3课时的指导,如果再加上各学科教师的补充指导,残疾儿童每周要接受大约8小时的特别指导。
普通班级中轻度残疾儿童接受特别指导的形式被称为“通级指导〞,这种教育形式是从1993年根据《学校教育法施行规那么》的规定开始实行的。
现在,日本中小学的“通级指导〞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自校通级〞,即在本校接受特别指导,特殊需要教育教师在资源室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或小组教学。
小学接受“自校通级〞的人数为12,118人,中学接受“自校通级〞的人数为295人,占通级指导总数的34.7%;第二种形式是“他校通级〞,即到其他学校接受特别指导,小学接受“他校通级〞的人数为21,818人,中学接受“他校通级〞的人数为684人,占通级指导总数的62.9%;第三种形式是“巡回指导〞,即一个巡回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地区的通级指导工作,向第一线的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需要教育教师提供专门的教材、教具以及教学策略,但并不直接面对特殊需要儿童。
最新日本的教育ppt模版课件
01日本教育概述Chapter教育体系与制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030201教育目标与理念教育投入与支教育经费教师队伍教育设施02日本基础教育Chapter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教育内容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
教育特色强调亲子互动和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教育特色教育目标01教育内容02教育特色0303日本高等教育Chapter研究生教育详细阐述日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
本科教育介绍日本大学的本科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日本大学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研究等。
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研究生院概述简要介绍日本研究生院的设立背景、目的及特点。
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详细列举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
学术研究与成果展示研究生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国际合作等。
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政策01语言与文化课程02留学生支持与服务0304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Chapter职业教育体系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职业教育1 2 3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民间职业培训机构在线职业培训课程职业培训机构与课程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培训企业内训师制度05日本教育特色与优势Chapter注重礼仪和纪律教育严格的校规和日常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贯穿始终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06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Chapter教育信息化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智能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日本教育的国际化政策介绍日本政府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留学生支援、国际交流合作等。
日本义务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
日本义务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作者:陈君刘双喜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11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义务教育领域发生的新变化,日本义务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
改革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际指导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教职实践演习”课程的增设、原有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发展、教育实习的体系化推进等改革内容。
义务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之后,义务教育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义务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日本义务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师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日本义务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适应激烈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属于人才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国际社会纷纷将优秀人才的培养提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世界各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改革,同时将改革目光一直延伸到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义务教育阶段。
如美国布什总统2002年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ChildLeftBehind,简称NCLB法)、芬兰2004年修订并颁布的新的《基础教育法案》、英国2007年发布的《2020愿景:2020年教与学评议组的报告》等等。
然而,在这一义务教育的改革浪潮中,日本义务教育的改革却不尽如人意,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
据国际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学生中,学习能力位于中等的学生数目不断减少,而学习能力位于中下等的学生数目却在不断增加[1]。
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日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
该状况使得日本社会普遍认识到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坚定了日本社会希冀通过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进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心。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日本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覆盖率较高在日本,高等教育的覆盖率较高,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
2.大学专业设置多样化目前日本大学的专业设置较为多样化,从文理科到工学、商学、医学、法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涵盖。
3.教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日本的高等教育中,教授与学生的互动还比较少,教授通常是授课,学生听课。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充分的。
4.国际化程度有限尽管日本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学,但是整体上来说,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有限。
5.大学入学考试依然占主导地位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学生都会参加入学考试,且大多数学校的招生标准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1.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未来,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育引导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
2.推进大学国际化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海外学生和教职员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加强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沟通和引导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4.改革入学考试制度日本高等教育需要逐步改革入学考试制度,降低入学考试的权重,增加高中阶段实际表现和能力测评的权重,以支持更多具有实际能力和非常规教育背景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
5.加强高校与行业的联系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日本高等教育需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增加实习机会和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总之,未来日本高等教育需要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一、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1.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在日本,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教育”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座右铭,许多妇女一结婚就放弃工作,开始为将要降生的孩子作精心准备。
她们纷纷进短期大学、母亲训练班等,学习如何实施幼儿家庭教育。
社会上各个方面也都很重视培养下一代,许多工厂向幼儿园开放,设立专门的接待日。
如面包工厂让幼儿参观生产面包的全过程,并讲解简单的道理。
日本土地最为紧张,但他们尽量给幼儿园盖平房,为的是把幼儿园的危险系数减到最小。
二战后,日本文部省就发布了《保育纲要》。
1954年到1972年,又两次提出“幼儿教育振兴计划”。
可见,文部省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足够的认识,给予极大的重视,把它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来抓。
2.名列世界前茅的幼儿园发展速度幼儿园发展速度快是日本幼儿教育的突出特点。
在60年代,3~6岁幼儿入园率为26.9%,到1976年,2~6岁的幼儿入园率达到63.5%,可以说是翻了一番多。
到1981年,4~5岁幼儿的入园率达到100%。
日本幼儿园比英、美晚创办半个世纪,发展速度却超过了他们。
除了举国上下高度重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既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被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
因此,文部省十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要求知识广博,专业知识丰富,而且在修完大学所规定的学分,经过严格的审核考试后,才能取得教师录用资格。
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长。
因为文部省增设了四年制幼教师资培训课程,并充实了教育内容。
为了集人才于幼儿教育领域,日本大幅度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
对志愿任教的学生实行奖励制度。
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向
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向
近年来,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首先,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学校
的教育质量,改善学校的社会环境,提高学校的社会责任感,改善学校的经济状况,改善
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等。
其次,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为支撑,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标准,以改善学校的社会环境为基础,以
提高学校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以改善学校的经济状况为支撑,以改善学校的社会服务能
力为标准。
最后,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改
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为支撑,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标准,以改善学校的社会环境为基础,以提高学校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以改善学校的经济状况为支撑,以改善学校的社会服务
能力为标准,以及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定等。
总之,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为支撑,以提
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标准,以改善学校的社会环境为基础,以提高学校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以改善学校的经济状况为支撑,以改善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标。
日本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发展史ppt
第一次 教育改革
法国
注重功用
第二次 教育改革
迫于外来压 力,接受美 国摆布 迫于日新月 异的社会进 步
美国
注重法制
第三次 教育改革
回归本土
具有前瞻性
东京师范学校
由文部省直接管辖。创立当时共招收学生54 名,由美国人担任教师,主要学习美国的小学教学 法。1873年,开设附属小学。1874年,学校进行改 组,设预科和本科,修业年限为两年。预科学习学 科知识,本科学习教学法。1875年8月设置中学师 范科,以培养中学教师, 修业年限为三年半。同 年9月,开设附属中学。 东京师范学校是明治初 期教师培养的全国性指 导机构。
一、1987年开始在部分地 区 试行新任教师进修一年的 制度。1992年,所有中小学都 完全实施了这一制度;
二、日本国会于1988年12 月通过了部分修改《教育职员 许可法》法案。改善教师许可
证的种类、灵活采用社会有识之士到中小学任教、增加在大学 取得教师普通许可证所必要的学分数等。 三、加强教师在职进修。 1993年,日本新设特别讲师制度。
18学习交流ppt日本现行教师教育制度一览师资培养机构师资培养机构教师任用资格教师任用资格新教师进修新教师进修在职教师进修在职教师进修培养初等中等培养初等中等学校教师学校教师教育大学教育大学44年综合大学综合大学44年专修许可证书专修许可证书一种许可证书一种许可证书二种许可证书二种许可证书新任教师进修新任教师进修制度制度11年文部省举办的文部省举办的进修进修地方教委举办地方教委举办的进修的进修研修中心举办研修中心举办的进修的进修19学习交流ppt日本三次教育改革总结与比较日本三次教育改革总结与比较改革背景改革背景学习的对象学习的对象改革深度改革深度改革意义改革意义第一次第一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迫于内外交迫于内外交困的形势困的形势法国法国注重功用注重功用确定近代资确定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本主义教育制度制度第二次第二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迫于外来压迫于外来压力接受美力接受美国摆布国摆布美国美国注重法制注重法制确定资产阶确定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级民主教育制度制度第三次第三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迫于日新月迫于日新月异的社会进异的社会进步步回归本土回归本土具有前瞻性具有前瞻性开创开创2121世纪世纪现代教育现代教育20学习交流ppt由文部省直接管辖
新世纪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点
新世纪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点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公民教育、国际化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培养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相适应的人才,而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机制和市场原理并科学、合理结合,这是对立统一体。
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教训,都值得我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日本教育改革一、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背景日本自二战以来,通过实现教育民主化和公平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均衡,团队精神强,收到良好基础教育和专门技术教育的国民,对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关键作用。
进入新世纪,面临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日本国内社会和经济所存在的结构与制度性障碍凸显在教育层面上,如学生学习欲望低下,逃学,校内暴力和欺负学生现象,考试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家庭和社区教育能力下降、大学财政困难等。
为解决日本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日本政府和教育界没有停止过教育改革。
如1984年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制定了教育改革大纲;同年设立了文部省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和大学审议会;1990年设立终审教育审议会;自1997年每年修订教育改革计划;2000年设立教育改革国民会议。
从近几年的改革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是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而信息教育还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其中研究性学习、大学法人化和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具有特色的改革,当然争议也最多,尤其是教师评价制度遭到教育界和教师们的强烈抵制,今后也会成为争论焦点。
当然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离不开基本国情,日本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现代化,不存在城乡差距和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和均衡教育并不是主要问题。
在比较研究中要全面、系统和动态发展的方法分析,根据该国家发展阶段以及基本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讨论。
二、教育改革目标日本的教育改革目标始终围绕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和战略制定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来,日本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师范毕业生能找到教师工作的比例在过去的十年里也随之不断减少,到1999年仅为32%。
为了适应现实,从1998年开始,教师教育机构在三年的时间里,从15000减少到10000所,其4J,大部分机构改变了目的(不再是为了教师资格认证)。
2001年所有学教育的师范生中大约有40%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与教师资格无关。
小的教师教育机构正在不断合并,他们希望通过合并来丰富自己的专业项目,以扩展课程,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
国立大学私有化:国立大学在2004年全部实现私有化。
私有化以后,大学更自由了,但是也必须自负盈亏。
政府的支持不断减少,迫使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不断减少招生和员工,严重影响了这些机构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课程和资格认证
认识到日本传统教育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以后,教育大臣强调指出.有必要鼓励“生育热情”,并在与中央教育委员会协商后,从1996年起把这一点作为了教育政策的核心概念。
其首要任务就是将新、老教师培养成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
在教师培训和认证方面最近的进展是,1997年引进了一项《爱心体验特别法》(即eciall*aw on Caring Experienccs)。
根据该法,1998年后入学的大学生.想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在社会福利机构帮助残疾人和老人,有至少7天的爱心体验。
其目的是使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认识到社会意识和人类尊严的重要性。
1998年日本修订了教师认证方式,包括为了应付日本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爆炸事件、校园暴力、拒绝入学等,提高专业科目的重要吐。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为了适应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师教育课程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包括训练教师独立、积极地处理工作问题和学生烦恼的能力。
在教师认证体系中,教学科目从40个学分减少到20个学分,相反专业科目的学分从19个增加到31个。
同时,在内容上强调教学职业的重要性,一系列与环境保护、人类种族、老龄化社会、促进和平有关的课程变成了必修课。
此外.计算机的使用和新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变成了必修科目。
另外,允许校外人士参均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可能性扩大了。
特殊认证体系的文施使引进校外专家成为可能。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彻宽课程的J“度,满足更广泛的核:会需求,提供至丰富的课程内容,特别是在高个,改变了学校的“封闭环境”。
但是,特殊认if体系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有限的几年内发挥作用。
为了使这种LA让更有效,必须去除它的阶段性c巴前,人们把级普通证书看作足获得教师资格的标准,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期望以高级普通证书为标准,因为为了应对口本学校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教师必须拥有研究生学历。
因此,有必要为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课程,使他们有机刽效离教学进行短期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
为了实现这—点,教师专业学校(研究生水平)有望在2006/f开办。
将增加初中教师初小学教师之间的弹性认证‘,这样初中教师就可以转为小学教师,有利J;小学一终科目(如科学)的教学。
因为小学教师多为女性,对这些稠圈并不足很擅长。
在木来几年内,日本将会更新教师认证体系。
在新的认证体系中,教师必须在大学教育系学习,或者参加教育委员会的在职培训。
新的教师认证体系将以职业责任、人际关系、理解儿童、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为基础进行评价。
(三)教师在职培训
在日本,参加在职培训被认为是韧币工作的一部分,与—I:资没有关系。
主要原因是教师联盟极力反对这么做。
在口本组织和管理中的团结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教师资格和教师工资差别如果过大,就可能会破坏教师之间的团结。
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引进价值工资。
越来越多的道把公立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派到私人企业,如旅馆、百货公司、银行和酒店进行在职培训,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队合作能力,并开阔他们的视野。
目前,教师的入职培训是强制性的。
而尽管很多垣已经开始实施强制性的教师在职培训,但在职培训(每隔十年)并末真正实现强制。
此外,有人建议教师丁作十年以后应该接受评价,判断他/她是否有能力继续从事教学:L作。
(四)教师的工作条件
教师的工资将会减少。
财政系统委员会认为,与普通行政人员相比教师的工资太局,并达成一致协议,提出从2005年lo月20日起改变这种情况。
2003年,小学札初小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399842日元,比普通行政人员的平均工资(椭8852日大)高11%。
19世纪70丫代,日今经济快速发展,为了确保有足够的高质量教师,吸引有能力的人加入教育行业,教师的工资个断提高。
旧别i同盟和文部省都反对陈攻委员的建议。
(五)教师教育需要核心课程和整体分析
教白的质量在很人程度上依赖广教师的质民、教学设备、课程和教材对保计教育质冕来说也很重要,但足教师足最重要的田索c这也是人们会不遗余力的提高教师能力的原因。
但是,根据联合闻教相文组织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年牛教师的I:作条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甚全其让会和经济地价还有L降的趋势。
正如飘waMs博士指出的那样,如果要文现教学专业职业化,所有教帅必须掌握基本的系统知识相技能。
但是要文现这一点,必须先进行科学研究,找出教帅应该享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用心须以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设计教师教亩课程‘”当前,不同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甚不在司“个同家内也不相同”制定教帅资格标淮和教帅教育质量标准。
不仅对确保高质量的教师很重要,而巳有利于重建人们对教师的信仰。
但是
如果没有教帅教育机构的努力,是不习能实现这一点的。
尽管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最关键的—环,但是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淫确保教师教有的有效性,必须吸引有能力的人参与培训项白。
而奖吸引有能力的参与教学,教帅这一职业就必须岁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然后,职前培训阶段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必须有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确保他们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脚都是相互关联的。
从这个意义L说,要培养有能力的教师必须进行整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