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创新教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并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特色;2.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研究和探索;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2.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教学难点:1.同学们对地理差异概念的理解;2.掌握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不同地区的特点。

教学准备:1.地图和图片资源;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学生参考书籍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5分钟)通过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并了解中国的基本地理位置和边界。

Step 2 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原因。

Step 3 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2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

同时,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加深对各个表现形式的理解。

Step 4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30分钟)将中国地图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和南部岛屿地区,分别介绍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如华东地区的沿海经济带、北方平原、长江流域和西部的高原和戈壁等。

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Step 5 拓展知识(15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挖掘和分享更多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知识。

允许学生提前准备并展示自己关于一些地区的深入研究。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班交流,总结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理特点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兴趣。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地理特点、特色及其对当地生产、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重点:
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
2.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难点:
1.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秦岭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
谈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5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5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5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本章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内容共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讲述了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第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主要是让学生先从宏观上感受和认识区域地理差异就在自己身边,并初步理解区域地理的划分依据,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能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这两方面的能力都不完善,有待提高。

列举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差别对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是个难题。

教学过程引课:(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参照图5.1分析我国的地理差异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小结:主要表现是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差异;2. 掌握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差异;2. 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2.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2. 地理图册、地图等教具;3. 学生地理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水系等;3. 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

三、地理差异的案例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的地理差异案例进行分析;2. 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案例,并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四、地理差异的比较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讨论各组的案例分析,并比较不同地理差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差异对中国整体发展的影响;3. 学生记录重要的地理差异和总结内容。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差异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3. 学生可以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小研究报告,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差异,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加深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感兴趣的地理差异,并提高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地理差异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而培养他们对中国地理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水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等。

2. 了解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并辨析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差异的感知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地理分区。

2. 难点: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的解析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a. 中国的地理特点i. 地势:介绍中国的地势高低分布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ii. 气候:解释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如东亚季风、西北干旱区等。

iii. 水资源: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水资源分布的地理差异。

iv. 土地利用:解析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农田、草地、森林和城市用地等。

b. 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i. 华北地区:介绍华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ii. 东北地区:解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产业。

iii. 华东地区:介绍华东地区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iv. 华南地区:解析华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资源。

v. 西南地区:介绍西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

vi. 西北地区:解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状况。

vii. 台湾地区:介绍台湾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传统文化。

2.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引言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b. 探究学习:通过PPT、地图和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各地区的差异性。

c. 深化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

d.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结论和规律,形成知识框架。

e.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知识。

《中国的地理差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2. 掌握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差异的概述1.1 中国的地理特征1.2 中国的地形差异1.3 中国的气候差异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差异2. 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2.1 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2.2 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2.3 西部地区的地理特征2.4 东部地区的地理特征2.5 西藏和台湾地区的地理特征3. 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1 地理差异对农业的影响3.2 地理差异对工业的影响3.3 地理差异对交通的影响3.4 地理差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进行地理差异概述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

2. 讲解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以及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探究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每组选择其中一个地区进行深入了解,并填写表格,记录该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地理特点和影响。

4.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学生们彼此学习,共同完善各组填写的表格,并总结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差异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差异,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的认知和理解。

6. 总结归纳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考察学生对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和整理资料的表现,考察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的地理差异示范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示范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播放【知识解析】我国的地域差异显著视频,带领学生体会中国不同区域的景观差异。

【知识解析】我国的地域差异显著教师:在我国,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沿着任意一条线路旅行时所能看到的景观差异都非常大,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国的地理差异。

【新知讲解】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多媒体展示“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东北冬季雪景”和“海南冬日风光”图。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东北冬季雪景海南冬日风光教师:读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教师引导、点拨,并根据回答总结得出:回答: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南方相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甘肃荒漠”和“江南水乡”图。

甘肃荒漠江南水乡(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甘肃荒漠和江南水乡图)教师:我国东西降水有哪些不同?教师引导、点拨,并根据回答总结得出:我国东西降水量差异很大,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远降水少,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青藏高原景观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教师:观察地形图和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分析我国东西地势的差异。

学生:我国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

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由于纬度差异,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我国的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形地势方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逐级降低。

中国的地理差异-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中国各地之间的差异,例如南方的雨水多,北方的冬天冷,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内陆地区快等等。

那么这些差异都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太平洋西岸,南北纵跨东经73度26分至135度05分,东北到北纬53度33分,东南至纬3度52分。

全国陆地总面积960.1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38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地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五个地理区域,因此地理差异较大。

三、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西南山地、华北平原、华南丘陵和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七个区域。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地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种植区和牧区。

西南山地是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岷山、大雪山等山脉组成。

这里的气候多雨,交通不便,但也是中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区。

华北平原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北京等省市,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华南丘陵和盆地地带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多山、多水、气候炎热,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林业、渔业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市,地势平坦、水网交错,物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东北平原涵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项目和农业产区,物资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东南沿海平原由华南6个省市共同组成,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分布不均,主要分为寒冷的温带气候、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和炎热的热带气候三种。

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最冷的地方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而最热的地方气温则可达30摄氏度左右。

初中地理差异课教案

初中地理差异课教案

初中地理差异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理解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学生能够表达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地理差异,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教学重点:1. 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

2. 地图:中国地图、秦岭-淮河一线示意图。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哪些差异吗?2. 学生回答:风俗习惯、语言、饮食、服饰等。

3. 教师总结:是的,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在风俗习惯、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存在差异,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理差异。

二、新课教学1. 自然地理差异a.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吗?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吗?b. 学生回答: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c. 教师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这些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都有影响。

d. 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地理差异。

2. 人文地理差异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和文化有哪些差异吗?b. 学生回答:农业生产方式、建筑风格、饮食习惯、节日习俗等。

c. 教师总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和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3. 地理分界线的意义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有什么特殊意义吗?b. 学生回答:地理分界线。

c. 教师总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标志着南方与北方、湿润与干旱、水稻与小麦等许多地理差异。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国的地理差异包括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为北斗区域地理第三部分“中国地理”的第四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本书第四章之前,“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章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分别从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描述,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初步了解。

第四章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本书后面的“第五章认识北方地区”、“第六章认识南方地区”、“第七章认识西北地区”、“第八章认识青藏地区”则是对中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详细叙述。

第四章主要讲述两大方面的内容:①差异性:我国四大自然区域间的自然地理差异、我国四大经济区间的经济地理差异②联系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

【学习策略】区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交汇的场所,“区域综合性试题”已成为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载体,因此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中阶段区域地理复习中,切忌只是简单识记地理事实。

在此章内容的复习中,建议:1.充分运用地图,通过读图指图填图等多种形式,建立空间概念2.运用比较的方法,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多方面把握不同区域的差异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分析中国的地域差异现象【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间的自然地理差异3.了解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及区域间的经济地理差异4.理解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人文地理) 的影响【教学过程】一、中国的自然地理差异——四大自然地理单元的划分与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叙述旅游见闻,教师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农作物分布图”等地理要素图及不同区域景观图,使学生感知中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中国地理差异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中国地理差异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3、归 纳 总 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 理位置,自然环境、人 类活动三者的相互关 系 试着总结归纳各地理要素 之间的联系。位置——环 境——人类活动,形成整 体概念 加强学生对知识 进行整合的训练
五色中国 学生在图中正确指出我国 图释导学 出示四大地理分区示 意图, 提出要求引导学 生指图拼图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认 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轮廓,并展示四大地理区 域的拼合 加强读图能力培 养,图导图练
七年级下册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设计 Nhomakorabea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视频《奔跑吧兄弟》 学生观看视频对比发现差 异 多彩中国 1、感知我国的 自然地理差异 出示不同区域图片, 布 置任务, “找到景观差 异的原因” 总结我国在自然环境 方面差异大 强调气温,降水、地形 同属于自然环境的范 畴, 明确自然环境差异 大 生对比图片的差异,运用 所学知识解释差异产生的 主要原因,感知我国在自 然环境方面差异大 图片对比明显, 吸引学生注意 力,初步提醒学 生要用以前学到 的知识解决问题 引发兴趣,情境 导入
培养学生的 合 作意识,加 强 对知识的整 合 能力,增强 学 生的自信和 成 就感
出示五色中国示意图 总结中国地理差异, 明 美丽中国 确同一个区域内部不 同的地区, 地理差异也 和大 播放音乐《美丽中国》 MV, 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设计
学生用心聆听, 并欣赏美 丽大中国
感情升华 爱我中华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
2、畅谈我国的 人文地理差异 出示要求,明确任务: 畅谈自己的生活见闻,各 “谈谈你知道的生活 中的地理差异” 对学生举出的实例进 行简单总结归纳, 并出 示图片, 总结我国在人 文地理方面差异大 抒己见,感知我国在人文 地理方面差异大 活跃课堂气氛增 强学生参与课堂 的积极性和自信 心,增长学生知 识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教案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教案,欢迎阅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说出在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养成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端午节的习俗,学生描述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差异,总结出我国地域辽阔,除了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活动】说感受呈现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学生说感受。

【过渡】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我国在地势、气温和降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呈现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①地势:三级阶梯,西高东低;②气温:由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③降水: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总结过渡】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呈现图片【学生回答】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2.人文地理差异【过渡】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范文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范文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

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0中学王海霞■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

■教学策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学生身边的传统节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你知道我国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春节习俗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寒假开学的第一节课,寒假中学生度过了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感触较多,从这一话题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体现地理就在身边的理念。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视频《中国年俗》。

学生:通过视频再次感受我国春节的氛围及地区的差异。

讲授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设计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在分节学习过八上的基础上,要整合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学习,先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 差异,明确区域差异,理清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表现,为后面分区域学习打基础。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课题 课型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中国的地理茶语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源自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在分节学习过八上的基础上,要整合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学习,先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明确区域 差异,然后分区学习,注重差异性。
2. 学习者分析 虽然所学内容八年级上册都学过,首先是时间上,过了一个寒假,能记忆掌握的不多,第二学生的基 础不同,掌握能力也不同,需要创设个预期平台。
3. 学习目标确定
1、地理差异显著的原因:气温、降水、地势 2、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差异 4、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限和名称
4. 学习重点难点 1、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3、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5. 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 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 2、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 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 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1、高估学生的基础 2、宏观概括能力薄弱 3、细节掌握不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为例,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2.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四大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我国地域辽阔,差异显著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尊重地区文化多样性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显著的地理特征和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对比归纳。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举例说一说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经济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地理区域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学习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
拓展延伸: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综合地貌、气候的特征,一般把我国的自然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界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大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我国“七五”计划提出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中,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13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七大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2.东北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5.东南沿海经济区
6.大西南经济区
7.西北经济区
(4)划分文化区域的方法很多,一般认为有如下划分:
1、北方文化区域: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国所有地区。

2、江南文化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

包括江苏、安徽的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3、四川文化区域:四川,重庆。

4、岭南文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

(在古代也包括越南)
5、闽台文化区域:包括福建,台湾。

6、新疆文化区域:新疆
7、西南文化区域:云南,贵州。

8、青藏文化区域: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5)不同的文化
视频:北方文化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视频:江南文化之民间故事
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区;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读图: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你能说一说每个区域的位置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西北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青藏高原上)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2)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有什么关系?(相似)
(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因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0℃)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候)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是)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势和地形)
归纳: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mm(季风)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势和地形)
【课堂练习】
1.读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名城:
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
(2)划分①、②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山脉和淮河;
(3)划分①、③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4)“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描述①②③④区域中的③地区;
(5)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反映的是①②③④区域中的②地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作业布置】
1.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2.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
(二)四大地理区域
不同类型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综合运用地图或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地理知识。

这是学习地理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

在后面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