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论文:浅谈隐喻的认知理解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方式。

这篇文章强调“如何使用隐喻”。

此外,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值得深入探索。

本文就大量例证隐喻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使用的。

关键词:隐喻;教学方法隐喻是英语学习中必须了解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让语言散发出更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隐喻修辞手法呢?一、在词汇教学中众所周知,英语有自己的特色叫做语境。

也就是说,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所以它的意思是不同的。

因此,很难对每一个词给出相应的意义,更不用说灵活运用它了。

由于隐喻的认知本质,这个特性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这个词。

例如,当教师解释一个新单词时,隐喻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因为它生动。

以“成功”这个词为例,它可以分为“suc”和“ceed”,而“suc”则是“sub”的变体,意思是“从属”,“ceed”意思是“行走”,所以“成功”是指最初的行走。

然而,大家都知道一个词的基本意思并不是通常的意思。

因此,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基本意义来理解同一字的其他含义。

二、在英语写作中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事情最好的状态是有兴趣而不是感情。

因此,当教师要为学生引导一种方法时,他们必须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接受隐喻,所以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在汉语中,隐喻与明喻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后,可以自行与中国的修辞知识进行比较。

很快,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并建立自己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思考如何进行引导时,必须用一个音节来表达。

他们还需要尽力探索和理解这个想法,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会对感知新知识产生兴趣。

写作是专业学生利用综合知识的一种技能,遗憾的是他们不能写一篇优秀的作文。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他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幸的是,由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英语的观念,作文已成为固定的模式,写作也有很多问题。

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教学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 隐喻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

因此,现代隐喻理论的一些观点对教学研究尤其是外语教学定然有许多启示。

本文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词汇教学、句式分析、文本理解等。

关键词:概念隐喻、外语教学一.引言自1980年Lakoff和Johnson正式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不但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理论的建立做出了新的贡献,对隐喻理论的实践应用也进行了颇见成效的尝试。

然而相对其理论的日新月异,概念隐喻的实践应用却显得十分薄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尝试将概念隐喻理论纳入外语教学实践中,希望对该理论的应用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1.隐喻认知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是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 也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

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结构, 而是一种概念结构, 隐喻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表层表现;2 )在语言表达上, 隐喻是一种正常表达方式, 而非对正常表达的偏离;3) 隐喻表达的不是相似性, 而是跨域映射。

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 ( 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 ( target domain) , 前者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 后者往往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 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

4) 意义不一定是字面的, 所以隐喻可以有真值。

5)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它是身体、大脑、心智、生活经验的产物, 因此不具有任意性;6)隐喻具有系统性。

7)隐喻具有层次性。

隐喻从结构复杂性的角度可分为两类: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

2.概念隐喻让我们先以一组隐喻为例:1)Ideas are food.2)All this paper has in it are raw facts,half-baked,ideas and warmed-over theories.3)She devoured for thought.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概念域指的是人的连贯的经验集合,即从上例来看,我们是通过FOOD这一个概念域来理解 IDEA这一概念域,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我们通过 JURNEY这个概念域来理解和谈论 LOVE 概念域,通过BUILDING来理解THOERY,通过PLANT来理解SOCIAL ORGANIZATION等。

小议隐喻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小议隐喻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小议隐喻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摘要: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和深刻的影响。

隐喻能有效地弥补逻辑语言中的缺陷,运用隐喻能创设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角色意识的形成,而且还能直接干预人类对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的追求。

隐喻不论在对教育理论的阐释上还是在教育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备灵活运用隐喻以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隐喻;教育价值;隐喻意识一、隐喻迄今为止,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两千多年以前,隐喻作为修辞格已经为世人所知。

当时的修辞学理论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是隐喻的修辞学研究阶段。

随着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实现,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开始从逻辑、哲学和语言学角度来研究隐喻的语义,这一阶段可称为是隐喻的语义学研究阶段。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很多学者开始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思维现象,所以就将隐喻研究从一般语言现象层面上升到对思维和认知本质的研究层面。

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MetaphorsWeLivey.1980)一书出版。

该书提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隐喻的世界,隐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标志着对隐喻的研究已实现了从修辞格和语义研究到认知研究的转向,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阶段。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对我们认识世界有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认知主体通过比较或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就使语句具有了隐喻性,所以人们对隐喻的运用就是主体以其认知为基础,通过以此喻彼或引彼喻此来认识或说明认识对象的,其理解过程是在比较中找到统一,是化异为同。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隐喻的认知本质是一种以抽象的方式解释概念的语言现象,它是一种比喻的语言现象,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从而使概念更加具体化。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隐喻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隐喻
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

2、教师可以利用隐喻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隐喻能够使学
生更加有趣地学习英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可以利用隐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隐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解读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与效果

解读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与效果

解读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与效果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于诗歌创作中,既能增添诗歌的韵味,又能深化诗歌的内涵。

本文将就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与效果展开解读。

一、隐喻的定义与特点隐喻是一种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并建立联系的修辞手法,通过暗示、象征等方式,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隐喻的特点在于不直接点明,而是通过暗示、比喻等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行体会和感悟。

二、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多种多样,可以是物与物的比喻,也可以是物与人的比喻,甚至是抽象概念的比喻。

下面以几首经典的诗歌为例,来看隐喻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明月被隐喻为故乡,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隐喻使诗歌更加抒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2.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边境的戍鼓、秋天的雁声为隐喻,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边境的壮丽景色,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具情感共鸣。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行为为隐喻,表达了诗人追求进取的精神。

通过将登高与追求进取相联系,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断追求进步的心态,使诗歌更富有哲理和启示。

三、隐喻在诗歌中的效果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能够产生多种效果,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效果。

1. 深化意境隐喻常常通过暗示和比喻,将物象转化为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隐喻所传递的暗示和象征,感受到诗歌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2. 增添韵味隐喻的运用可以赋予诗歌以新颖的意象和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隐喻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加独特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艺术性。

3. 激发联想隐喻往往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不直接点明,而是通过暗示和比喻,让读者在阅读中进行联想和感悟。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敏刘金玲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16期摘要隐喻从上世纪开始,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语言教学作为隐喻的本有之意却鲜有问津。

本文讨论隐喻的概念,以教学的适用范围为尺度进行梳理,对隐喻的传统修辞概念和现代的认知语言学概念对教学的适用度分析,并对隐喻在认知方法论的意义和隐喻理论在教学应用方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隐喻概念认知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On Metaph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UANG Min, LIU Jinli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ping Campu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2)Abstract Metaphor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various disciplines, language teaching as a metaphor for the meaning has rarely cares. Metaphorical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scope of teaching is to sort out the scale, the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inguistics rhetorical concept of metaphor awareness of the applicable teaching analysis, and metaphorical meaning and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methodology in teaching applications were made to explore ways.Key words metaphor; concept; cognitive; teaching1 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概念1.1 作为修辞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修辞,对其的研习自古就有之,在现代教学中,初涉隐喻的概念,也都会以修辞的形式展现,学生一般在认识到隐喻的现代语言学涵义前,会根深蒂固地认为隐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摘要: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英汉隐喻的例子,从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理解途径等方面来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普遍性,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指出其认知实质。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模式。

一、简介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

隐喻对于语言长期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巩固和延续自己的观念、人类关系以及人类认识世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隐喻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的兴趣,而且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

传统的研究把隐喻认为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格,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 人们对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这种修辞手段在语言运用上所表现出的修辞功能和审美效果上。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进一步认识、研究隐喻。

二、修辞与认知概述I. A. Richards 是较早对隐喻的分析涉及到认知领域的英国哲学家,他在《修辞哲学》 (1936) “论隐喻”一文中指出隐喻是思想间的借用,当人们使用隐喻句时就是把表示两个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

现代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学者G. Lakoff。

他的研究重点就是Richards 提出的,但未进行深入研究的“用一物来理解另一物”这种思维上的认知关系。

在他和Johnson 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以及与Turner 合著的“More Than Cool Reason” 中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及系统性,并明确指出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Lakoff 和Johnson的理论是革命性的,他们的理论把众多的概念减少到通过隐喻来涵盖人类整个认知域的经验型基本概念。

隐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徐宇婷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5期内容摘要:隐喻(metaphor)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在认知语言学里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

在深入认识隐喻的本质后,本文从英语词汇,阅读理解以及文化教学三个方面讨论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重点着眼于“如何应用”,而且通过研究,发现隐喻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值得更加深入探讨。

关键词:隐喻认知教学隐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被认为是隐喻研究最早的先驱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语言处处充满隐喻,在他的箴言中就有“人生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成为一个隐喻大师”。

隐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1980年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的出版,隐喻研究达到最繁荣的阶段。

而这本书也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

关于隐喻如何在英语教学里得到应用,也有很多研究。

但是,很多研究只是关注于隐喻应用的某一方面,或者没有展开讨论如何应用。

因此,本文会全面的分析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重点着眼于如何应用。

一.隐喻对教学的意义Lakoff & Johnson (1987)认为“隐喻不仅是修饰语言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逻辑思维——一种隐喻概念体系”。

它有三层含义:第一,隐喻能使语言变得活跃和令人印象深刻,它是一种帮助人们经历,思考和生活的方式。

第二,隐喻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能够整理已知知识经验,然后创造新的逻辑事物。

第三,隐喻能够包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特别是在语言上,例如旧词能够创造新的含义,使得语言丰富多彩。

人类认知是隐喻性的。

人们经常用一种概念来界定另一种概念,用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描述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然后达到认识整个世界的目的。

这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被称之为一种隐喻性思维方法。

论隐喻与明喻的异同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论隐喻与明喻的异同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论隐喻与明喻的异同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摘要:明喻和隐喻是各种修辞格的基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我们通过一类事物来认识另一类事物的方式。

明喻在广义上是隐喻的一种。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的相同点以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并指出了它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论述明喻和隐喻在教学中的启示。

关键词:明喻;隐喻;教学启示一、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的相同点(一)概念层面语言层次上的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都属于隐喻。

每一个语言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包含数目庞大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

所谓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之上。

如:记得那年泼水节,一朵凤凰花就像一团火焰,一树凤凰花就像一支燃烧火把。

——张长《泼水节怀念》这句话是明喻,将一个始源域[一团火焰,一支燃烧的火把]的图式结构分别映射到[一朵凤凰花,一树凤凰花]之上,使我们对凤凰花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创造相似性(created similarity)明喻和隐喻都具有创造相似性的功能。

所谓创造相似性主要是指在使用隐喻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喻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相似性。

如: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迫着做工。

——夏衍《包身工》在这一明喻出现之前,人们恐怕并不知道“手脚”和“芦柴棒”之间存在相似性。

它们之间的所谓相似性是听者在使用者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并置后想像出来的。

(三)系统性明喻和隐喻在概念层面上都具有系统性。

比如:“知识如生命;知识如财富;知识如无形资产。

”这三个明喻是通过生命、财富和无形资产去理解[知识]这一抽象的概念。

教师的隐喻例子新颖

教师的隐喻例子新颖

教师的隐喻例子新颖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长的引导者。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常被教师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传达教育理念。

隐喻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比喻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使用隐喻的创意例子,展示其在教学中的新颖应用。

一、教师作为“知识的引路人”教师常被比作“知识的引路人”,这一隐喻强调了教师在学长中的指导作用。

就如同一位登山的向导,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找到通往知识的道路,还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这个隐喻体现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路上的陪伴者与激励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隐喻设计活动。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场“知识探险”,将课程内容构建成一段探索之旅,鼓励学生在“探险”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并通过“攀登”的过程来象征学习的挑战与成就感。

这种隐喻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也帮助他们在心态上准备好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二、教师作为“园丁”将教师比作“园丁”是一个经典但依旧新颖的隐喻。

园丁精心培育花木,教师则用心培养学生。

这个隐喻强调了教师在学长过程中的细致关怀与悉心呵护。

正如园丁在种植时需要定期浇水、施肥、修剪,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园丁”的隐喻来设计与学生的互动。

例如,可以将课堂比作一座花园,学生是其中的花草,而教师则是为他们提供养分的园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这一隐喻来强调学生需要“扎根”在知识的土壤中、进行“成长”的重要性,并通过定期的“培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作为“人生的桥梁”“人生的桥梁”是一个富有深度的隐喻,展示了教师在学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帮助学生建立通向未来的桥梁。

这个隐喻突显了教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坚定前行。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隐喻手法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隐喻手法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隐喻手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隐喻手法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以达到更生动形象的描述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隐喻手法。

首先,运用隐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中的内容。

比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人非常快乐时,可以使用隐喻说他“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鸟”。

这样的比喻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快乐的程度,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印象。

其次,隐喻还可以用于对抽象概念的描述。

比如,我们要表达爱情是纯净的时候,可以使用隐喻说“爱情是一朵盛开的玫瑰”。

这样的隐喻将爱情与一朵美丽的玫瑰相联系,让抽象的爱情变得形象而具体,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此外,隐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

比如,我们要表达失恋的伤感,可以使用隐喻说“心如刀割”。

这样的比喻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失恋的痛苦,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然而,在运用隐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隐喻的比较必须要有共同点,否则会造成混淆和困惑。

比如,我们要表达一个人思维敏捷,就不能使用隐喻说他“像一只飞翔的鸟”,因为飞翔和思维敏捷并没有直接关系。

相反,我们可以使用隐喻说他“像一部高速的电脑”,因为电脑可以快速地处理信息,与思维敏捷有共同点。

其次,隐喻的使用要适度,不宜过多。

过多的隐喻会使文章显得繁琐和啰嗦,影响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隐喻时,要考虑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和叙述需要,选择恰当的地方进行运用。

最后,隐喻的比较要贴切准确,避免使用错误的隐喻。

比如,我们要表达一个人勤奋努力,就不能使用隐喻说他“像一只懒惰的猪”,这是错误的隐喻,会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

相反,我们可以使用隐喻说他“像一只辛勤劳作的蜜蜂”,这样的隐喻更贴切和积极。

总之,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隐喻手法可以让文章更生动、形象和有吸引力。

通过合理运用隐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教育学意蕴_高维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教育学意蕴_高维

第11卷 第1期教育学报Vol.11,No.12015年2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Feb.2015收稿日期:2014-11-25作者简介:高维(1984—),男,汉族,江苏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E-mail:gwn-sh2007@163.com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教育学视野中的隐喻研究”(EAA140343)研究成果之一。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教育学意蕴高 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 要: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

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

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隐喻;认知;教育研究;教师教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5)01-0021-07DOI:10.14082/j.cnki.1673-1298.2015.01.003 在人类思想史上,隐喻一直备受思想家们的关注。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隐喻思想是不间断的朵朵浪花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隐喻研究则形成了层层巨潮。

隐喻研究早已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西方学者纳派(Noppen)等人在《隐喻Ⅱ:1985—1990出版物分类目录》一书中已列出了70余门研究隐喻的学科。

[1]当代隐喻的跨学科多元研究可以说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场革命”[2]。

虽然教育学被列为研究隐喻的学科之一,然而与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相比,其对隐喻的关注要迟缓的多。

《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

《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

标题: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概述:隐喻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使用具象化的形式来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包括定义、特点、作用以及一些经典案例。

对于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意义的读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

正文:一、隐喻的定义和特点 1. 隐喻的定义:简述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关系来传递思想、感觉或意义。

2. 隐喻的特点:详细说明隐喻突破了字面意义,塑造表达更为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

二、象征的定义和特点 1. 象征的定义:介绍象征是一种使用具体形象来代表抽象概念、思想或情感状态等,并且在整个作品中保持一致性。

2. 象征的特点:阐述象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能够丰富作品内涵和情感层次。

三、隐喻和象征的作用 1. 表达深层意义:解释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它们不仅可以使写作更有趣味性,还能够增加作品的主题深度。

2. 强化情感传递:讨论隐喻和象征在传达情感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方式直接影响读者的情绪。

四、经典案例分析 1. 隐喻案例分析:选择几个著名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手法引人入胜之处,并从中揭示其隐含的思想和意义。

2. 象征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些重要象征符号,并解读其象征意义。

结论:总结本文对于《隐喻与象征在文学中的运用》这个主题进行了详尽探讨。

隐喻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而又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独特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深入理解隐喻和象征的运用,对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隐喻的认知解读

隐喻的认知解读

隐喻的认知解读摘要:现代隐喻研究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现隐喻并非一种可有可无的修辞现象,而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是表达人类本性和欲望的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

即使在纯粹的修辞用法之中,隐喻也隐含了一种特殊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语言;社会1 概述隐喻研究的角度,从20世纪初就已经从传统的修辞学转向语言学;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又从认知心理学、语用学、符号学、阐释学等不同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立体的综合研究,其中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解释是隐喻研究上一个很大的突破。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它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隐喻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也可以在语言发展的规律中发现隐喻的作用。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社会原因也是隐喻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把隐喻的产生原因分为三大类:认知原因、心理原因和语言原因。

2 隐喻产生的认知原因“思维贫困假说”与根隐喻所谓“思维贫困假说”,就是认为隐喻的最初使用者因为思维能力的局限(贫困),把某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作了同一种事件,因而产生了隐喻。

这样的隐喻主要产生于语言的初创期间。

这个时期其实也是人类思维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时期。

我们知道,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初期,词语并非用来代表独特的概念明确的事物,而是用来代表对某一整个场景的模糊指代。

3 隐喻产生的认知功能3.1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

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性的。

根隐喻(root metaphor)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

3.2 隐喻作为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隐喻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

这样,就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或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组织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的领域的经验,形成某种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提供了可能。

散文中的隐喻手法如何运用

散文中的隐喻手法如何运用

散文中的隐喻手法如何运用在散文的广袤天地里,隐喻手法就如同隐匿在花丛中的芬芳,虽不张扬,却能悄然沁人心脾,赋予文字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让散文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呢?隐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它不是直接的表述,而是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暗示,让读者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

首先,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捕捉那些能够引发联想的元素。

比如,看到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我们可以将其隐喻为生命的蓬勃与美好;看到秋天飘零的落叶,可以隐喻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这些日常中的景象,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构建隐喻的基石。

在运用隐喻时,需要找到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是形态上的、性质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例如,将人生的起伏隐喻为大海的波涛,是因为它们在变化无常和充满力量这方面具有相似性。

通过这样的隐喻,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生的复杂与多彩。

隐喻的运用还要注重自然与贴切。

不能为了隐喻而隐喻,生硬地将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拼凑在一起。

比如,把友谊隐喻为一把雨伞,在困难时为我们遮风挡雨,这样的隐喻既自然又容易让人理解和产生共鸣。

反之,如果把友谊隐喻为一个奇怪的、毫无逻辑的东西,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了使隐喻更加生动形象,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来强化它。

比如,描述“希望是黑暗中的一丝烛光”时,可以进一步描写烛光在黑暗中如何摇曳闪烁,如何带来微弱但温暖的光芒,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这丝希望的存在。

同时,隐喻的运用也需要注意适度。

如果在一篇散文中过度使用隐喻,会让文章显得杂乱无章,读者也会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恰到好处地运用几个精彩的隐喻,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文章更加出彩。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独特的隐喻来展现个人的风格和创意。

避免使用那些已经被用滥了的、陈旧的隐喻,而是努力挖掘新的、独特的联系。

比如,有人将孤独隐喻为一只独自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这样新颖的隐喻能够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论文:浅谈隐喻的认知理解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隐喻是英语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

本文拟就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喻做简要介绍。

通过对隐喻的定义、特征、理解的方式及其在教学中运用的分析,提出在施教过程中对英语隐喻教授不能只在语言层面进行,要从语言学习与人生观方面进行双角度教学;要重视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准确运用隐喻;并利用隐喻机制进行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英语隐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旨在提升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隐喻认知理解教学运用隐喻也称暗喻。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

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

隐喻在日渐被人们了解的今天,单从语言角度进行教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努力挖掘枯燥知识背后的乐趣。

笔者在英语隐喻这一内容的讲授中,认为对隐喻要进行多侧面的剖析教授,使学生体会到隐喻的魅力及其自身学习和生活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对隐喻的理解及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隐喻的定义及特征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

将隐喻看作一种语言想象,是一种同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

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是把已熟知的经验来概括未知的事物,把准确描述的习得来说明描述欠缺的事物。

确定隐喻有两条标准:(1)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的活动。

(2)只涉及到部分特征的运用。

隐喻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它含有与字面意义不相符的概念,即非字面含义,是通过对词义的归类或延伸来构成新的含义,对隐喻句的理解无法通过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来完成。

字面意义是指句子直接陈述的意思,而非字面含义里指用比喻方式来表述不同于字面意义但又相关的意思。

第二,隐喻中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主体、喻体和喻意。

主体是指喻体所依附的对象;喻体是指用于比喻和形容主体的术语;喻意是指主体与喻体之间共有的相似之处。

第三,隐喻是用语言形式来表达超言语行为的各种微妙特征,它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情景因素对创造隐喻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隐喻的理解对隐喻的理解是认知过程。

隐喻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体,它包含了主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还包含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统合性。

我们必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具体分三个步骤:(1)确定其字面意义的不可能性或非真实性;(2)根据语义的非真实性特征,确定其他的可能性;(3)确定主体与喻体之间未被明示的相似点。

以“all hands are medicine.”为例。

此隐喻句中,首先确定“hands are not medicine.”,它具有非真实性特征;但句子明确指出“hands are medicine.”,那么主、喻体之间必然有其它的关联之处;在确定主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时,涉及到词义的选择,hands有手、秒针、人手(劳动力)和帮助等意义,此句中,最可能的关联之处在帮助和medicine(药物)之间。

medicine有医疗作用,而人在困难中任何一种帮助都会起到安抚作用,此句理解应为:任何一种帮助都有医疗作用。

隐喻的理解可通过分析归类来完成,这种归类有其特殊性。

如:(1)all dogs are animals.(2)my job is a jail.以上两例属归类式阐述,但我们发现,(1)句属表面语义直接归类,而(2)句的表面语义不成立。

jail一词可归于房子类;惩罚,监禁类;折磨、不愉快类。

词义的延伸是隐喻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3)the pianist is a butcher.(4)the surgeon is a butcher.以上两句我们不难发现,(3)句中,我们很难在pianist(4)句中,在surgeon和butcher 和butcher之间找到共同点,之间有相似点,两者都动用刀,但并不是说话者的本意所在。

语义应延伸至“技术上的粗劣”,而词典对butcher一词的释义没有列出“技术粗劣”这一条。

三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学不能只在语言层面进行,应重视隐喻在教学中的运用。

1.英语隐喻的双角度教学双角度教学就是对隐喻从语言学习角度与人生观方面进行双重分析教学。

让学生化知识点的枯燥为思想的活跃,掌握运用隐喻表达平时熟知,但无法通过普通语言来描述的思想及观点,从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的把握。

如:anger is fire.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

fire是具体形象的源域,而anger 是抽象的目标域。

例如:they are doing slow burns.(他们心中的怒火在渐渐燃烧。

)burns本意指火的特征,这里映射他们的愤怒,这个表达符合“anger is fire.”隐喻特征。

例如:(1)after the quarrel, jack was smoldering for months. (争吵后杰克心里窝了好几个月的火。

)(2)what she said is inflammatory remarks.(她说了一些令人生气的话。

)教学中通过运用隐喻,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隐喻,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懂得学会克制。

克制的人生才是理智的人生。

学生要牢记“愤怒是火”这一概念隐喻的意义。

遇事思考、冷静,不至于因冲动而做出造成严重后果的事,真正体会到隐喻学习的乐趣及作用。

2.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准确运用隐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掌握和运用英语隐喻,必须深刻了解中西社会文化。

如:i can only say that he is pig -headed.(我只能说他长了个猪脑子。

)作者的本意不是说他像猪一样蠢。

在中国文化中,猪被看成愚蠢的动物;而在英美文化中,猪则被认为是很聪明的动物。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交流中的误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学生语言上的指导,应该在文化方面,特别是在有明显差异的中西文化特征方面给予指导。

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点点滴滴地向学生传输。

只有这样,才能在运用隐喻句时做到准确无误。

3.隐喻运用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隐喻运用,离不开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不是空想,其根源应追溯到现实世界的生活经历。

从而得知那些事物或者现象之间存在相似之处。

如:this ship plows the sea. plow 用来表达船过大海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看到船在大海中乘风破浪,船身两边湛蓝的大海相互辉映,犹如一张海上破浪图。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活化课堂,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隐喻是一种语言创新,亚里士多德说:“成为掌握隐喻的大师是了不起的事情。

这种能力不是能够学会的,它是天才的象征,因为好的隐喻意味着不同的事物中间直觉地感知到相同。

通过相似性,隐喻将事情变得更加清楚了。

”作家陈村的女儿在写作时造了一个句子:“水很活泼。

”被老师判为错句。

但用隐喻的观点看,这就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句子,它在“水”和“生命物”之间找到了一种隐秘的联系,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验同化,形成富有张力的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隐喻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启示词汇是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石。

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只注重对义项的列举,忽视隐喻在一词多义现象中的关联作用。

使学习者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英语词汇,不但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而且遗忘率高。

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给学生提供有效地词汇学习方法,帮助识记和理解一词多义和同义词。

如:“intelligence is light.”这样的概念隐喻,描述光亮的词汇大部分也可以用来形容智慧。

比喻“源域”中“bright, shine, outshine, dull, brilliant, dazzling, flash”等带有“光亮”的基本词义(literal meanings)的词汇,都可以在下列句子中体现“目标域”中共同的一个意义“智慧”:(1)the higher your iq is, the brighter you are. (2)someone who is terrible at math but who is brilliant at music.(3)are these people dull because they aren’t logical? (4)they can be dazzling speakers.如果我们给学生列出上述句子,并告诉他们在英语中有“intelligence is light.”这样的概念隐喻,学生不仅可以很容易地掌握“bright, dull, brilliant, dazzling”等词汇表达“光亮”的基本词义,而且对“智慧”这样一个隐喻意义记忆深刻。

在词汇学习中,对于一词多义、同义词的掌握自然事半功倍。

5.重视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是语言完善的修辞手段,也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

隐喻思维,就是用具体的对象去感知抽象的对象,用熟悉的概念去同化陌生的概念,用直观的经验去理解曲折的经验。

这是一种化未知为已知、因相似而求同一的思维方式。

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字面上是用理解金钱的经验去理解时间,用处理金钱的方式去处理时间。

用“金钱”概念构造“时间”概念。

试看下列说法:“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时间用完了。

”“这件事太花时间了。

”这些用法中,“时间”可以浪费,能用能花。

这就是我们处置“金钱”的方式。

语言中根本不存在时间的直接表达,所有关于时间的说法都是隐喻性的。

如:“岁月流逝”把时间比作“流水”,“时光飞逝”,把时间比作“快速运动的物体”。

时间无形、无质、无法感知,离开了隐喻,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时间。

因此,我们在隐喻的运用中,既要完善语言的修辞手段,更要重视思维方式。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隐喻是一种语言技巧,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行为方式。

我们必须重视语言思维中的隐喻及其在教学研究中的价值,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性把握隐喻知识外,用所学知识理性地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真正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1]蔡龙权.关于把隐喻性表达作为外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6)[2]陈静.隐喻理论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8(5)[3]李福印.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04)[4]林书武.《隐喻与认知》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4)[5]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6]龙凌云.浅谈英语暗喻的使用及其功能[j].科技资讯,2007[7]欧阳丽蓉.隐喻——语义迁移的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0[8]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02)[9]孙厌舒.隐喻与文化——关于美国当代政治隐喻和经济隐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10]张文.浅谈英语隐喻的理解[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