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对隐喻研究(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国内而言,90 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认知隐喻理论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作。
束定芳(2000)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强调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西方隐喻理论进整理,对隐喻的产生原因、工作机制和本质特征、隐喻的功能等进行全面分析;赵艳芳(2001:96-122)在其专著《认知语言学概论》中从总体上对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课题进行了系统概述。
李福印(2004a)在《隐喻与认知》中重点探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蓝纯(2005:111-130)在其专著《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中对认知科学与隐喻学进行详尽的解析。
特别是讨论了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在总述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后,以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为例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王寅(2007)在《认知语言学》中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言学,并具体研究了认知模型、认知语义学、隐喻认知等方面。
胡壮麟(2004)在《认知隐喻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认知隐喻及隐喻的实质,并且概述了隐喻认知研究的“传导隐喻”、“概念隐喻”、“基本隐喻”、“诗性隐喻”等当代隐喻研究的热点,对概念隐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金无足赤,本文作者发现,该书作者忽略了认知隐喻的哲学基础(如:经验主义及体验哲学)。
因为作为一门学科来讲,有哲学理论做铺垫是必要的。
因此,本文在对英语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时,会尽量避免这个问题,结合隐喻的经验基础对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