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资料(二)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认知、情感和意向。

2、上司承诺:当承诺指向是直接上司时,上司承诺就发生了。

指对上司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变更上司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由于社会规范而导致的不愿变更上司的程度。

3、积极性:主要用于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对学习与工作的主观态度.与主动性紧密相连.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

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

4、个性(人格):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5、规范: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企业组织为了做到别具特色,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影响组织的决策与行动。

6、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7、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8、优势动机:指在全部动机结构中占最强有力地位的动机。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常常不只存在一个动机,而是同时存在着很多动机,但其中最优势的动机决定着一个人在当时的活动。

9、激励机制: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

10、价值观: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这个定义包括着判断的成分,反映了人们的判断和评价。

11、组织承诺: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

12、晕轮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13、从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群体2.沟通3.领导力4.态度5.价值观二、简答题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三、分析说明题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1一、名词解释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

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三、分析说明题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适合的职业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

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

方向:指向有利于组织的目标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

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一、名词解释1.社会惰化2.合作3.管理幅度4.群体思维5.群体规范二、简答题1.哪些因素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2.简述麦克莱兰需要理论3.简述管理方格4.简述大五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三、分析说明题1.克里斯玛型领导风格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试用相关领导理论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一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一同目标而开展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一样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现实影响力开展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非常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现实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频繁使用的行为方法和办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法: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大工21秋《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2-【答案】

大工21秋《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2-【答案】

大工21秋《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是指具有支配性的、强烈感染的、充满自信的、具有强烈的个人道德观的领导。

<-A.->变革型领导<-B.->仆从型领导<-C.->本真型领导<-D.->魅力型领导【本题正确参考选择】:D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多元化好处的是()。

<-A.->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本题正确参考选择】:D3.以下哪一项是信息传递中的沟通障碍?()<-A.->媒介障碍<-B.->时机不当<-C.->职位差别<-D.->团体规模【本题正确参考选择】:B4.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本题正确参考选择】:B5.中国航空公司客机机组成员往往是按照派工单临时组成的群体,根据塔克曼的群体发展阶段,群体要经历震荡期,但显然航空公司不会冒这个风险。

以下原因中最能说明机组成员几乎没有震荡期的是()。

<-A.->机组成员听从指挥,不需要担心<-B.->目前飞机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很高,不需要担心<-C.->机组成员专业化水平高,分工非常清楚,有清晰的流程<-D.->机组成员以前都认识,很快就能熟悉起来【本题正确参考选择】:C。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概念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 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 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 归因理论 F•海德的归因理论 B•维纳的归因理论 H•凯利的归因理论
F•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其原因或者决 定于外界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如果判断 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 的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 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 等,称为情景归因。如果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 因是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格、品质、动机、情 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及其他一些个体所 具备的特点,称为个人倾向归因。
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 比较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常 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其进行判断。 刻板印象的作用:刻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 但在很多情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
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知觉和评价不是孤立进行 的, 往往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这种 现象叫做对比效应。
实验操作
洛钦斯把这两段相反描述的材料给予不同的组合: (1)描写热情外向的一段先出现,冷淡内向的一 段后出现。 (2)描写冷淡内向的一段先出现,热情外向的一 段后出现。 (3)只出示一段描写热情外向的材料。 (4)只出示一段描写冷淡内向的材料。 洛钦斯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织阅读一组材料, 然后要求各组被试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怎样的 一个人?
凯利认为,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凭一 两次观察难以判断,必须在类似的情境中做多次 观察,根据多种线索做出内部或外部归因。
三度归因理论的归因维度 区别性: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 为。 一致性: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一惯性:指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一二三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一二三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可控性)2.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最大利润价值观) 4.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以下哪一方面的意见作为定向的标准(群体)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向核心的变动)6. 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或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震荡阶段)8.整个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经济组织系统)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10.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以下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团队式管理)12.事业生涯的设计和事业生涯开发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有时有重要区别)13.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14。

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智力)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调查研究型)16.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18.造成不公平感的真正问题在于(收入差距的不合理)1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有所作为阶段)20.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其气质类型为(多血质)2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集束式)22.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法制化)2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组织)24.有效落实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评价管理)2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期望理论)2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2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28.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是(霍兰德)29.提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是(薛恩)3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形成阶段)31.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情感需要)32.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是回避责任、缺乏志向或不称职的领导类型是(任务式管理)33.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人际沟通中最普通的形式是(口头沟通)34.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三个方面即:个体、群体和(领导者)35.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包含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关系,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经济关系)36.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的是(链式沟通)37.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多的报酬)38.使组织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39.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具体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的(50-60年代)40.领导的有效性是三种因素的函数,即(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41.按照薛恩的“职业锚"理论,追求目标是具有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的“职业锚"叫(管理能力职业锚)42.在处理冲突时,当你的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应该使用的策略是(运用回避)43.因为年龄相近、支持某个球队、同一所大学毕业、政治观点相同等原因形成的群体类型属于(友谊型群体)44.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抑郁质)45.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46.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的是(群体的气氛)。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5章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5章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者用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官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里状态。

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

心里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里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简答 1.什么是非参与观察法,什么是参与观察法?(1),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2)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

2.什么是面谈法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交谈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3.什么是问卷调查法?运用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

4.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5.如何理解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的客观的进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或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的客观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出正确而全面的结论,研究前绝不带有主观偏见。

6.如何理解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鉴于影响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变量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找出某一变量与人的工作绩效的关系,就必须把其他可能影响工作绩效的变量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而集中精力专门观察核试验某种变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7.如何理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鉴于影响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变量是多方面的,所以,一方面必须把每个因素都置于整个体系中去研究分析,决不可只从个别因素和个别方面孤立的研究分析。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2.选择题(15个,每个3分)3.判断题(10个,每个1分)4.简答题(20分)5.论述题(10分)二、重点知识1.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动机:动机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4.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手段、办法、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汴梁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5.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1)理性价值观(2)唯美价值观(3)政治性价值观(4)社会性价值观(5)经济价值观(6)宗教性价值观6.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第一种是终极价值观,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根本目标。

另一种是工具价值观,指的是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者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7.知觉:直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他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9.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4)角色知觉10.态度: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1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12.认知失调理论(列昂,费斯廷格)认知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和谐。

任何形式的不和谐多是令人不安的,因而个体将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韦伯和法约尔等人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以梅奥、麦戈里格等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费德勒等人。

他们把组织看作为开放的模式。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表人物是维克、马奇等。

他们综合了前三阶段的长处,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⑴个体心理与行为⑵群体心理与行为⑶组织心理与行为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管理技能:第一,技术技能;第二,人际技能;第三,概念技能。

5、组织及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论述题,如政府管理者;内外环境)第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第二,对不断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服务的追求,都取决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和自觉增加对工作投入第三,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和忠诚度减弱第四,鼓励创新变革和更广泛的授权第五、改善道德行为6、未来组织的特征第一、等级制的弱化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组织内部分立化第四、组织关系网络化第五、组织边界柔性化第六、组织规模小型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少的一种组织结构。

特点:(1)结构层次减少(2)效率和效益保持或提高(3)行动快捷有效(4)人力资源成本下降(5)组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网络化:指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联合成战略联盟,使之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特点:(1)内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股东、员工、本企业)(2)外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媒体)7、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国开[课程号01883]《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自测》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课程号01883]《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自测》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课程号]01883-组织行为学复制 1-
【题目】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A. 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 心理因素
C.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 生理因素
正确答案是: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题目】人的行为特征有()
A. 自发的
B. 有原因的
C. 有目的的
D. 持久性的
E. 可改变的
正确答案是:自发的, 有原因的, 有目的的, 持久性的, 可改变的
【题目】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正确答案是:晕轮效应
【题目】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 对人知觉
B. 人际知觉
C. 角色知觉
D. 因果关系知觉
E. 自我知觉
正确答案是:对人知觉,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因果关系知觉
【题目】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组织行为学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1. 教材:推荐《组织行为学》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组织行为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价值观、动机等。

3. 分析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性特质、价值观和信念、动机和需要等。

2. 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人际沟通、冲突管理、团队合作等。

3. 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表现、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权力与政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组织中的情境,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的基本理论观点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一)“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1、理论要点:源于享乐主义,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2、基本假设:大多数人(1)天生趋于懒惰,尽可能讨厌和逃避工作(2)缺乏进取心,宁受他人领导不愿担负责任(3)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4)缺乏理智易于盲从(5)认为生理和安全最为重要,选择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6)习惯于抵抗变革3、相应策略(1)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成任务方面,主要采用任务管理的措施,强调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度、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

(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靠金钱和无知利益的激励,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目标努力。

(3)要求集权化管理,即通过权威的运作及执行督导与控制。

(二)“社会人”假设梅奥指出:管理中应强调与人协作,而不是乌合之众的相互竞争;人除了物质利益的追求外,还有人际关系的需要,甚至有时为了维系和同伴的感情,愿意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人除了理性思考外,更多的时候是受到感情的影响。

1、理论要点“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2、基本观点(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2)从工作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失去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员工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4)员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视管理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纳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3、相应策略(1)管理者不应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于完成任务上,而应更多的注意为完成任务工作的员工需求上(2)管理者不应只注意指挥、计划、组织的控制,而应关心体贴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注意员工归属需要与尊重需要的满足(3)应注意集体奖励,而不仅只是个人奖酬(4)管理者要从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下级员工与更上层领导者之间的联络人(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20世纪40至50年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共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A 4、A 5、C 6、A 7、D 8、D 9、D 10、B 11、A 12、A1、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韦伯B.法约尔C.西蒙D.泰罗2、韦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组织形态是()A.行政性组织B.神秘化组织C.传统的组织D.现代的组织3权变管理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条件,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景采取行为。

A.环境B.教育C.地位D.组织4、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5、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A.信息情报方面B.决策方面C.人际关系方面D.业务经营方面6、下列哪种理论侧重于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和人的管理()A.行为科学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经验管理理论D.一般管理理论7、下列哪一位不是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者()A.法约尔B.吉尔布雷斯夫人C.甘特D.梅奥教授8、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工资B.提高劳动生产率C.增加奖金D.改善工具9.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假设是()A.经济人B.复杂人C.自我实现人D.社会人10、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主管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

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回报每天的销售数字,总会计师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下达命令。

总经理的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A.权责对等原则B.指挥链的命令统一性原则C.集权化原则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11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12、()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

A.霍桑试验B.需求层次理论C.决策理论D.权变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AB 4、ABC 5、ABC 6、ABC 7、ABCd 8、ABC 9、ABCD 10、ABCDA.对个体行为的研究B.对群体行为的研究C.对组织行为的研究D.对社会环境的研究2、组织行为由下列()构成。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二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二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3.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下级进入吧比较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宜采用的领导类型是参与型。

6.管理者通常的管理幅度在7至9人之间。

7.组织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

8.对个人今后主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指事业生涯的设计。

9.领导者进行管理,实现领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权力。

10.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提出的。

11.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1967年提出。

12.让被调查者对多个被选项目按一定标准排出等级先后顺序,这属于等级排列法。

13.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

14.层次等级方法最大的局限是增加了上级主管花费的时间。

15.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气质。

16.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Y理论。

17.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和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18.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的法制化。

19.发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是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20.判断组织行为合理与否,必须分析组织在确认目标这一方面和最有效地完成目标这一方面是否功能良好。

21.认为对于所有群体和组织来说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学派是人际关系学派。

22.在西蒙的观点,企业家的决策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代表的战略决策能力上。

23.人的工作绩效决定于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绪论什么是组织:本书要研究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运用态度、知识、技能和其他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组织、军事组织等。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2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

3. 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认识的进步奠定基础。

4. 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利于强化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一章什么是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较为持久且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态度abc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认知成分为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情感又会决定行为倾向人格: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人格(personality)定义为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它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个体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什么是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等外部环境因素基本归因错误: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如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内部特质与态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对应推断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一个人的外部行为可以推断出他对应的动机、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海德的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海德认为,人们会像科学家一样对周围的事件进行分析、理解和推断,并且有预测和控制环境的基本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会根据各种相关的外部信息或线索来推断事件发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控制环境的目的。

情绪劳动:个体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创造出一种公众能够觉察的面部和身体表现第二章什么是动机:动机(motive)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征:*1、识记: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2、领会:科学的研究方式示应具有的六个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二)识记: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p26)答:1、观察和实验。

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和行为的规律性,首先,需要实地观察和试验,并且如实记录个体、群体饿整个组织行为的因素是哪些,它们在与环境发生关系情况下的行为反应和工作绩效的数据资料。

2、分析和评价。

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系统分析和评价,说明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和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的结论。

在这过程中要强调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最后提出研究评价报告。

3、预测和推断。

运用上面的系统分析方法和评价所得到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进行演绎推论,就能预测和推断某个人、群体或组织在未来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和工作绩效,从而对他们的工作做出计划安排。

4、检查和验证。

按照在实施计划安排的实践中,来进一步检查和验证上面的预测与推论是否正确。

如果实践结果与预测安排不相符合,那可根据在实践中所收集的新的数据和资料,对原来的预测和安排进行修正。

领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六个系统过程(p28)答:1、确定研究课题2、研究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5、实地观察和实验6、说明研究结果(三)识记: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答:(1)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这种方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2)观察法,这是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资料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资料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近年来出版了很多与组织行为学有关并以此命名的书籍。

从管理应用方面来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弗雷德·鲁森斯是国际著名的管理学家,第一代组织行为学家,“George Holmes杰出管理学教授”,自1967年开始就一直在尼布拉斯加大学商学院任教,此前曾在美国西点陆军学院任教。

他曾在应用和学术性杂志上发表过150多篇文章,并因“名列一直在美国管理学院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之学者前5名”,而入选美国管理科学院名人廊。

出版过许多著作,其中与Robert Kreitner合著的《组织行为矫正》(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odification)荣获美国人事管理学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

弗雷德·鲁森斯曾出任美国管理科学院中西部地区主席,美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并曾荣获美国管理科学院杰出教育家大奖。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选5)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一个人的工作不仅包括工作内容本身,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工作环境等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大量不同工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到一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人格人格是个体对他人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一个动态概念,用于描述个体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人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角色知觉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即遵守某种角色要求会使另一种角色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一个人的家庭角色(丈夫)和社会角色(职业经理人)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等方面,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工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2930)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2930)

第二章人格与工作第一节人格(一)人格含义的复杂性人格,最初的意思是指面具、脸谱,但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二)组织行为学中人格的概念具体而言: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气质(一)气质的含义在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中,气质是指一个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差异和特征(从这个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气质和人格在含以上的不同。

气质指的是天生的差异,而人格并没有强调差异的先天性。

)(二)气质的分类(重点)巴甫洛夫气质分类•苏联著名学者巴甫洛夫认为,气质的差异主要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特征的影响。

他依据神经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将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学说现代学者认为气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的人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差,易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经理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外倾性明显。

多血质的人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语言、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有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外倾性明显。

黏液质的人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型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明显抑郁质的人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易疲劳,疲劳后也易回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

(三)气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作用第一,人——职位匹配中需要考虑气质类型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第二,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团队构成,增强团队战斗力。

第三,在组织管理活动中,需要“因气质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资料(二)组织结构同组织的行为规则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组织结构:是指各种职位之间、各种职工之间网络关系的模型及其安排体系,是指组织机构的横向分工关系及纵向隶属关系的总称。

三级管理层次:监督(基层)管理层、中间管理层、高级管理层。

组织结构要素:指组织结构设计时,就组织内部而言,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或主要方面。

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

部门划分:是建立组织的基础,是指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离别将组织中的人员进行分工的过程。

1按职能划分。

职能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

分为: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研发部门、质监部门等。

2按产品划分。

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可按此划分。

如食品加工部、服装加工部、机电产品部、家用电器部等。

3按顾客划分。

企业位多种类型的客户提供服务可按此划分。

如妇女用品部、儿童用品部、老年用品部。

4按地区划分。

企业在地理位置是分散可按此划分。

如亚太公司、欧洲公司、北美公司。

5以利润中心划分。

是以独立核算或者半独立核算单位为标准对组织进行划分。

某厂下设3家分厂,如分厂收支全部集中在总厂核算,只有一个利润中心;分厂独立核算,就有4个利润中心。

组织机构的类型:组织机构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组织行为的载体。

按从事的活动及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1业务经营机构。

指直接从事实体业务的机构,又称直线机构。

如供产销、储运等。

从事人员称为直线型人员。

2职能管理机构。

指直接从事指导和监督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机构,又称参谋机构或职能机构。

如财会、统计、物价、质检、技管、市调、人事等。

参谋人员。

3行政事务机构。

指从事行政事务活动、以提供服务为宗旨的机构,又称服务机构。

如安保、后勤等。

服务人员。

4领导决策机构。

指决定企业政策方针的机构,又称企业的指挥中心,又企业的一级领导组成。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其实质指每个人从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指组织中建立的授权级别的数量,指企业纵向管理的等级层次,又称等级制结构。

通常分三个管理层次:最高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基层(作业)管理层。

扁平结构:组织机构只有较少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较大;高瘦型结构:管理层次较多,管理跨度较小。

简化管理层次是一种趋势。

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幅度或控制跨度,指一个上级直接监控的下级人员的数量。

管理者受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能有效管理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

管理跨度的影响因素:1管理者的能力。

能力强,跨度大;2被管理者的水平。

能力强、素质高,跨度大。

3工作性质。

工作复杂多变,监管工作量大,跨度小;4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渠道通畅、准确,跨度大;5监管手段。

手段先进,跨度大;6管理层次高低。

高层管理跨度较小,低层较大。

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是反相关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管理跨度大,管理层次少;管理跨度小,管理层次多。

管理跨度上窄下宽。

组织层次越高管理跨度越小;组织层次越低管理跨度越大。

指挥链:又称命令链,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是以管理层次为基础,由高到低的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该链条回答了上级向谁发布指令及下级向谁报告工作的问题。

权威是进行有效指挥的基础,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并期望命令被执行的权力,又称职权。

命令统一性是有效指挥的条件,其基本含义是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否则会出现多头领导。

集权组织: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特点:权力的责任高度集中,各种决策均由最高层作出,下属部门没有处理权,必须逐级请示。

典型形式是直线制。

分权组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力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特点:各部门可根据环境变化和工作需要作出决策。

典型形式是事业部制分权与集权的结合:现实生活中没有纯粹的集权或分权组织,一般都是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集权组织或分权组织只是侧重于集权或分权的组织,绝对的集权或分权组织是不存在的。

企业规模较小,所有活动的权责都落在CEO身上,即集权组织;组织规模扩大,原有单位拆分成若干部分,各部分享有相应的自主权,即分权组织。

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有:1环境的稳定程度。

环境剧烈变化,应采用分权制;环境长期稳定,集权制。

2企业组织规模。

规模小,集权便于统一指挥,迅速决策;规模大,分权,提高效率。

3企业经营战略。

强调规模,实施一体化战略,集权;强调协作,分散经营,分权。

4技术业务的特点。

技术稳定,业务单一,集权;技术复杂多变,业务繁重,分权。

正规化: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正规化程度较高,工作者对工作基本没有自主权;正规化程度较低,工作者的灵活性较大。

个人权限与组织对员工行为的规定程度成反比。

职位:指每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地位。

一般按组织层次分为高中低三等。

职权:指由一定的正式程序所赋予的某种职位的权力,是指导或指挥他人的权力。

其特点:在其位,有其权。

职责:指在组织结构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成某一任务、职能或接受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不同职位的人担负的职责不同。

职位界定:确定组织中职位的类型和数目的活动,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位置的分析和设计。

广义上理解为对企业组织包括生产操作岗位在内的所有岗位进行的职位界定。

职能分析:是对企业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有功能、应起作用、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的分析研究。

是分析企业部门的具体化,是职位界定的前提和基础。

职能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企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范围;2对确定下来的活动进行分解;3明确分解后的活动单元的承担单元;4明确各职能快之间的关系;5为职能块确定适当的名称。

职位描述:指工作说明书,指对处于某个职位的个人所应当做或实际所做的工作进行详细描述。

组织结构图:用一个图形化的记录,反映公司内部占统治地位的正式关系,描述一个组织的正式结构,指出组织结构的一般特征。

企业的组织结构按业务经营部门职权的大小及与职能管理部门的关系,分为:直线型、参谋型、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多维型、网络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集权):又称直线制组织或简单组织结构,指一种结构形式简单、上下垂直领导、不设专门参谋结构的组织结构形式。

其特征是:一切管理职能均由各级行政领导担当,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

优点是指挥统一效率较高。

缺点:领导能力有限,不适合大型企业。

直线型管理人员:专门对生产经营等实体业务进行管理的人员,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要部分。

2参谋型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参谋人员或者专门的参谋机构作为直线型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的一种结构形式。

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形成:1、通过给现存的直线管理者委派“助理经理”来建立的助理式参谋机构。

2、通过建立独立的参谋型部门建立对直线型管理者提供支持的直线参谋型结构,又称直线职能型和直线职能制结构。

直线参谋型特点:CEO对业务经营部门和参谋部门实行直线领导;参谋部门同业务部门是指导和监督关系;参谋部门拟定的计划指令由业务行政领导批准后下达。

优点:保持直线制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取了专业化管理的特长。

缺点:下级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受限;信息传递路线长;部门间横向联系差。

适用于多数中小企业。

参谋型管理人员:处于参谋地位,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直线人员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持的人员。

3职能型结构(分权):参谋部门有权向直线型经理直接下达指令时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又称职能制结构。

特点:业务行政领导配有通晓业务的参谋机构作助手,并在其分管范围内发号施令。

优点:实现了专业分工化,利用发挥专家作用。

缺点: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指挥。

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泰罗的职能工长制违背了统一领导的原理,未被推广。

4事业部型结构(分权):又称事业部制,指总部下设有独立经营自主权的事业部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1、按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事业部;2、事业部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3、总公司最高层有人事、财务、价格等控制监督权,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事业部的内部结构:1、兼管生产和销售;2、只管生产;3超事业部(对几个相关事业部实行统一规划和分工)。

斯隆模型:按“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原则把公司任务分为决策任务和执行任务。

公司董事会是决策机构,下设财务和执行委员会,对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经营活动实行全面控制。

直线指挥部门指挥各级业务经营活动,分成总公司、各事业部(分公司)及工厂三级。

各事业部是公司内部独立经营单位,也是利润中心,它根据公司政策制度,全权指挥下属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对完成总公司的任务负全责。

适用范围:经营多样化,品种多,产量大,各种产品有独立稳定市场的大公司。

优点:1、有利于公司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生产经营业务工作,专心致力于公司的战略决策和长期规划;2、有助于调动部门和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有益于锻炼和培养管理人员;4、便于公司考核和评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成果。

缺点:容易产生本位主义,造成管理机构重叠,管理人员浪费,增加了管理费用。

5矩阵型结构(纵横交错的结构):又称矩阵制组织,指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成矩阵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点:职员接受接受双重领导,形成双道命令系统;项目小组根据任务中的需要而随时成立或解散,适应性强。

优点:1.使企业管理中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育和发挥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3.有利于加速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现代科学管理方法;4.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缺点:领导关系双重性,易引发矛盾。

适用范围:需要集中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完成的项目或任务。

6多维立体结构组织:是直线型、参谋型、矩阵型、事业部型与不同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多维型组织。

包括三类管理机构: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产品利润中心;2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心;3.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是地区利润中心。

适用于多种产品开发、跨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或跨地区经营的集团公司。

7网络结构:有一个精干的核心组织通过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业务关系网络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又称网络型组织或虚拟组织。

特征:组织自身规模较小但掌握产品、市场的开发、技术创新等核心优势,通过合同外包转包等形式把加工、制造等业务转移给合作伙伴,从而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优点:具有较大灵活性,能将外部资源为我用。

缺点:管理缺乏对制造活动的控制力,不利于自身创新技术的保密。

适用于服装、玩具等领域,特别是市场环境变化较大的企业。

eg:dell、nike网络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借力、双赢和共生”。

“可以租赁,何必拥有”,“不在所有,重在所用”。

这两句话揭示了网络组织的基本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