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优秀导学案
《背影》导学案 4篇
《背影》导学案篇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中心意思。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仔细揣摩文中行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行动描写的表达效果预学导学:教学过程:一、我会学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差()使簌簌()蹒跚()suǒ()屑书jí()参差()不齐擦拭()tuí()唐fù()闲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蹒跚: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惨淡:情郁于中:大去:祸不单行:3、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他是当代著名的家、、学者,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名篇《》,他的作品收在《》里,他清贫而有气节,例如的故事广为流传。
4、快速阅读课文,文中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在文中做一标记。
5、细读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2—3遍,找出描写父亲的动词,并用四个字短语为它命个小标题。
二、我的疑问: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下来,课堂上交流。
朗读课文,然后自主完成。
三、文章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四、文章写作特色评点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五、预习小结我给自己的预习打分。
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课文需要()分钟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导学案 5篇
《背影》导学案篇10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
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
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
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2、课文所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教学依据《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四、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背影的导学案(含答案)
《背影》的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2、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正音辩形释义栅栏()差使()照看行李(―;——;—)施子()狼藉()妥■帖()交卸()奔丧(• • •)踌躇(• •)晶莹(蹒跚()颓唐()琐屑(• • • • • •)迂腐(■)赋闲()•簌簌()试()••2、根据所给的拼音,为下列多音字组词差:chai ( ) cha ( ) chd ( )丧:sang ( )sdng ( ) 禁:jin ( ) jin ( ) 奔:ben ( )bdn ( ) 栅:zhd ( ) shan ( )3、解释下列词语交卸:;祸不单行:奔丧:;触目伤怀:踌躇:;情郁于中:迂腐:;不能自已:蹒跚:;颓唐:琐屑:; 晶莹:4、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二)走进文本(1)作者回忆了父亲的那些事情?(2)文中岀现了儿次流泪,其原因分别是什么?(三)课堂精炼(1)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儿个背影?其作用是什么?以什么为线索进行叙事的? (2)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3)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①找岀语段中“父亲”爬月台的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②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 请你任选两句作简单的分析。
A、“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B、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C、“我买儿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背影》优秀教案(精选5篇)
《背影》优秀教案《背影》优秀教案(精选5篇)《背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走进作者,掌握生字词。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主要语句。
能力目标:1、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
2、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情感目标:1、认真体会稳重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特别是父爱。
2、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增进与父母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段落的分析,以及从文中体味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悟父爱,表达父爱教学准备多媒体器材、视频(电视散文《背影》)、课件教学方法读:朗读、范读、听读、默读等、引导分析法、讨论法、体验法等学生分析年龄特征:初二学生处于过渡期,具有动荡性、闭锁性等特征,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并存。
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闭锁给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来困难。
学科基础:本校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学生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语文知识射入信息量比较窄,不能主动合作探究,个别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依赖心强,不善于思考。
这些情况都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造成了阻碍。
对策:依然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一切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知难而进。
内容分析本课为名篇,重点要让学生体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早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2、通过自己的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3、掌握生字词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中心,并能划分段落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现给学生“背影”这一动作,问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哪一课?生答:背影。
二、读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标注出比较生疏的、读不准的字词。
②有角色意识,以声传情(2)放课文范读音频要求:①解决自由朗读过程中读不准的字音②通过听读体味其中的感情,特别是饱含情感的语句的读法(3)要求自己读课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①标注、解决不懂的生字词②介绍作者③了解文章的体裁④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⑤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并表明段落大意。
《背影》教案6篇
《背影》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背影》教案6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背影》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背影》导学案 3篇
《背影》导学案篇3课型:学课时间:2005年9月20日星期二一、宣布学习重点,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
它曾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习这施展文章我们只要能理解并掌握两个学习重点,就能够找到答案。
重点1抓住最有个性、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刻画人物。
抓住最具修改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人物的神韵。
重点2学会铺垫。
这节课围绕重点要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朱自清曾于1947年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由此可看出,父亲给作者的许多好处,当属在其20岁时的送行,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
在过铁道买橘子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文章的重中之重。
那么,请找出父亲爬月台的相关语句,并分析背景是如何刻画的。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除此之外,作者还刻画的背景有几处?请找出来并分析如何进行刻画?一个背影,竟让“我”多次眼泪横流。
除了父爱子,儿子感念父爱,还有什么原因?请分析文章其他情节,分析其激荡作者感情的其他原因。
文章处处有背影,请用四字短评概括各部分内容,并指明与背影间的关系。
共6个问题,请大家认真快速朗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二、学生做书间笔记,老师巡视。
三、学生小组各选组员回答问题,其他小组随时予以补充。
四、教师精讲课文。
阅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开头破题(点题),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接着叙写家境的遭遇。
当时,父亲遭遇双重灾祸。
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
朱自清是大儿子,在大学念书,接手还早,还要供养。
背影导学案及答案
背影导学案及答案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分析作者几次流泪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一.预习导学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作品有散文集,诗文集,代表作品有我们曾学习过他的文章。
2.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交卸奔丧橘子迂腐琐屑栅栏差使蹒跚狼藉簌簌踌躇颓唐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亏空惨淡勾留妥帖踌躇光景琐屑典质自已蹒跚乱七八糟的样子纷纷落下的样子凄惨暗淡,不景气失业在家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衰颓败落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散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的细致刻画,表现了。
二.课堂研讨导入多媒体视频播放名家经典诵读,引领学生进入背影的情境之中。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
合作探究1.交流展示预习导学4.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3.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那一次刻画得最细致?4.文中写作者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5. 研读课文第6段。
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概括本段大意。
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本段共写了“我”两次流泪,两次流泪感情一样吗?为什么?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三.巩固延伸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写的一篇反映的散文。
作者在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是。
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背影导学案和答案
《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有情感地朗诵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述的特点。
3、品味朴实、饱含深情地语言。
4、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难点:一、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述的特点。
二、品味朴实、饱含深情地语言。
知识链接:朱自清名字的由来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维持清白。
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窘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维持清白。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有诗文集,和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写于1925年。
二、预习检查(一)给下列画线字注音:一、交卸二、奔丧3、狼藉4、赋闲五、妥帖六、迟疑7、颓唐八、琐屑(二)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一、乱七八糟的样子。
()二、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五、短时间停留。
()六、言行保守,不合时宜。
()7、衰颓衰落。
()八、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九、情感积在心里不得宣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一、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二、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3、结构(第段):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第—段):回忆旧事,描画背影。
(第段):思念父亲,怀念背影。
4、我与父亲是在如何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四、研读赏析(一)父亲的背影一、本文共写了几回背影?请找出原句。
二、用四个字归纳背影及相关事件。
(二)父亲的动作一、你以为哪个背影最动人,最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二、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按照课文填空: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线索;2、体会父子情深;3、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难点: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①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②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③“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再次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①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②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③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
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小结:父亲年事已高,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
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四、品味语言,感悟主旨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⑤“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背影》 导学案
《背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父亲背影的深刻含义,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2)学习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难点(1)对文中父亲买橘子时背影描写的理解和感悟。
(2)如何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会亲情的伟大。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2、圈点批注法: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25 年 10 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 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奔丧()狼藉()簌簌()赋闲()踌躇()蹒跚()颓唐()琐屑()举箸()(2)解释下列词语。
狼藉:簌簌:赋闲:踌躇:蹒跚:颓唐:琐屑:2、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2)文中着重描写了父亲哪一次背影?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这一次背影?六、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2、文本研读(1)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仔细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背影教案(优秀7篇)
背影教案(优秀7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2.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导入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
《背影》导学案
《背影》导学案(一)八年级语文主备人:姜金霞使用人: 班姓名(第13课时)一、学习目标: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二、学案自学: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踌躇..( )()颓.唐( ) 蹒跚..( ) 颓.唐( ) 举箸.( ) 簌簌..(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因为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3).衰颓败落。
()(4).乱七八糟的样子。
()(5).(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3、“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一词的意思应该是,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体现了作的思想感情。
4、填空:朱自清(1898-1948),字,江苏省扬州市人、、,。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我”与父亲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4、理解文章,用适当的词填空,完成下图。
父亲,背影父望父,背影子父子,背影情别后,背影深5、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
课堂达标训练1、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挂,深青色布棉袍。
()(3)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背影》教案优秀8篇
《背影》教案优秀8篇课文《背影》的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课是名家名篇,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自编提纲卡的学习方式,将本文的内容系统化。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抒发的父子间看似平淡实为深切的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某一特定情景展开内容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有谁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师生共同朗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
然而,父亲伟不伟大呢?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吗?今天,我们来感受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打投影片)差使(chāi)交卸(xiè)奔丧(sāng)游逛(gung)踌躇(chuch’)栅栏(zhà)蹒跚(pnshn)琐屑(suǒxiè)2、由学生自由上台写出其它的生字词,集体讨论解决。
3、简介作者及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父亲说过的五句话。
1、由生活导入: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个人的话语多些呢?父亲一般沉稳少言。
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第一课时一、预习1、了解作者作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学者、。
《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 ) 奔丧( ) 橘子( )晶莹( ) 迂腐( ) 琐屑(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籍:踌躇:触目伤怀:蹒跚:自已:颓唐: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本文是什么体裁?线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找出来。
哪次是着力刻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研读第五段1、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对“聪明”一词应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精选1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精选1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篇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藉)chóu(踌)躇蹒跚(shān)琐屑(xiè)颓唐(tuí)diàn(惦)记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琐屑)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情郁于中)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事?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
2.全文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虚/实背影作用虚写文章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背影”出现作渲染和铺垫实写车站送别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是主题的集中体现实写父子告别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再现主题,突出中心虚写文章结尾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呼应开头,画龙点睛,总结全篇,深化主题三、合作探究1.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学习重点】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特定情境展开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角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背影”上面能表现如山父爱,这是作者独出心裁之处,也是情之所至的神来之笔,只要你留心,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2.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相关资料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自主学习】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________ chóu__________躇蹒跚._________琐屑.________ 颓.唐___________ diàn_________记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6.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7.文章2、3、4、5自然段是不是太罗嗦了?能不能把它们写简略些?为什么?8.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9.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10.“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攀”字用得好,你能体会出来吗?试着体会这一句中的其他动词。
1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1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心里真的轻松吗?【精读精练】<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我赶紧拭干了泪。
<5>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6>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7>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8>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9>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10>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11>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
<13>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 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句话?选出正确的一项()A. <1><3><6>B. <6><7><14>C. <1><3><14>D. <1><6><14>14. 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 父子情B. 父亲的背影C. 惜别D. 买橘送别15.文中加点词语“蹒跚”和“努力”能否分别换成“慢慢”和“吃力”?为什么?16.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第4句:第8句:17. 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再”字用得好,为什么?18. 我们常常为母亲深情细腻的爱而感动,但常常对父亲如山之爱体会不深。
读了此文,请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儿女〈节选〉朱自清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
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
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
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
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
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
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
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
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
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
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
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
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
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
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
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
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
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
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
少谷有一回写信责备我,说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厌到如我所说;他说他真不解。
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了,到什么中学好呢?——这样的话,他和我说过两三回了。
我对他们只有惭愧!可是近来我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
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团聚起来,其次便该给他们些力量。
我亲眼见过一个爱儿女的人,因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们,便将他们荒废了。
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
我想我若照现在这样下去,孩子们也便危险了。
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
但是要不要他们像我自己呢?这一层,我在白马湖教初中学生时,也曾从师生的立场上问过丏尊,他毫不踌躇地说,“自然啰。
”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啰。
”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
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极贤明的办法。
19.朱自清亲情散文贮满一种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
在《背影》中朱自清以儿子身份写父亲,在《儿女》中以父亲身份看儿女。
身份不同,真情却同样。
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朱自清爱子之情的细节1~2处,并作点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1.本文和《背影》一样,都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构思精巧、严谨和谐的结构美。
《背影》以“背影”为线索,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结构严谨。
试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2.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及《背影》,说说你对朱自清的印象。
⑴、朱自清父亲是朱小坡。
朱自清的四儿子朱思俞说,他对父亲的的记忆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已经13岁;陌生是因为他与父亲在一起只有三年。
⑵、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个歌手答出《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但张冠李戴把这个“背影”说成鲁迅。
⑶、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拓展提升】母爱如温暖的怀抱,父爱像巍峨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