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辨治身体疼痛探析_刘苏

合集下载

经方治疗疼痛原来也这么厉害!!‖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经方治疗疼痛原来也这么厉害!!‖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经方治疗疼痛原来也这么厉害!!‖仲圣经方医案合辑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各位师友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聆听。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痛苦。

同时,疼痛也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的病症之一,医圣张仲景对各种疼痛症的部位、性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治疗方剂近70首,不仅给后世辨治疼痛提供了成功的范式,而且也给后世的继承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医圣仲景对疼痛症的概括病位确定,性质清楚,特征明显,在临床治疗中,明确是哪种疼痛之后,以六经辨证作为总的纲领,辨析疼痛的部位、性质,紧扣各种疼痛固有的特征,用经方治疗,往往效如桴鼓!本期仲圣经方医案系列合辑,为大家分享仲圣师友临床治疗疼痛案例,希望给大家的临床提供一些帮助。

01手足小关节游走性疼痛16年余案患者:季某性别:女年龄:42岁初诊:2021年8月23日主诉:手足小关节游走性疼痛16年余现病史:缘于16年前因没坐好月子,出现怕冷,手足小关节疼痛,伴关节处潮红僵硬疼痛,不可以触碰,疼痛发作时手足小关节,呈游走性疼痛,疼痛难忍时依靠止痛药(具体不详),工作时易感疲乏劳累,无口干、口苦,无不寐,尤以夏天在空调房里,冷气侵入关节刺骨不适。

查:舌略胖,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弱。

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剂量:7剂方组:桂枝60g 芍药45g 甘草30g 麻黄30g 生姜75g(切)白术75g 知母60g 防风60g 制附子30g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4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余下600ml,分三次一天热服。

禁忌:生冷、油腻、五辛、肉面、臭恶、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猪肉等。

二诊: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不明显,更为柴胡桂枝汤(半量)加制附片15g处方:柴胡桂枝汤加附片15g方组:柴胡60g 制半夏20g 黄芩20g 党参20g 炙甘草20g 桂枝20g 白芍20g 生姜20g(切)大枣6枚(撕)附片15g 剂量:28剂煎服法禁忌如上方三诊:疲劳、怕冷均有明显改善,手足小关节处疼痛也有好转,由之前的三~四天服一次止痛药,到现在一周左右才服用一次止痛药,续服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15g,28剂原方原量。

张仲景《伤寒论》治痛八法

张仲景《伤寒论》治痛八法

张仲景《伤寒论》治痛八法《伤寒论》对疼痛的论述,散见于三阴三阳诸篇中,根据其疼痛的部位有头疼、咽痛、胸痛、胁痛、心下痛、腹痛、肢体痛之分,其性质有烦痛、结痛、急痛、硬痛之别,其病机有寒、热、表、里、虚、实之异。

正由于疼痛的部位、性质、病机的不同,所以辨证和治疗具有较大差异性。

兹根据《伤寒论》原文,就仲景治疗疼痛八法归纳于后:一、疏风散寒法:太阳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首,统一身之营卫,为六经之藩篱,职司抗御外邪。

若正气内虚,经气运行不畅,则可见头项强痛,骨节痛,腰痛,故《医宗金鉴》说:“寒邪客于其经,则营卫凝滞,所伤之处无不痛也”。

治宜疏风散寒,通阳止痛,方如麻黄汤、桂枝汤。

二、调和营卫法:营卫之气来源于水谷精微,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着营养、滋润、温煦、调节等作用。

营卫之气充足,脏腑经脉得养,则气血流利,脏腑功能协调。

若太阳病汗出过多,吐下不当等均可导致营卫耗伤,筋脉失养而产生“身疼痛脉沉迟”的症候。

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止痛,方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三、温阳益气法:阳气乃人身之根本,具有温煦脏腑,四肢百骸的作用。

若失治误治,汗出过多,阳气损伤,或素体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则可引起畏寒肢冷,身痛厥逆;胸痛腹痛下利等证。

治宜扶阳益气,温阳止痛。

如“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2条)用四厥汤。

《伤寒论》175条云:“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主张用甘草附子汤助阳温经,祛邪止痛。

四、通腑泻热法:六腑之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实而不能满。

伤寒病至阳明,正邪剧争,多呈大热大实之里证,且易从燥化,而以热甚津伤,津伤化燥,因燥成实之阳明腑实证为主要特征。

其病理特点是“不通则痛”。

《伤寒论》第39条云:“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由于热壅阳明,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腹痛之证,治宜通腑泻热,方予大承气汤。

【偏方】张仲景一张止痛妙方,解决周身疼痛…

【偏方】张仲景一张止痛妙方,解决周身疼痛…

【偏方】张仲景一张止痛妙方,解决周身疼痛…止痛妙方,其实很简单,两味药,叫做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云:“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小肠腑发咳,咳而失气。

四时伤寒腹痛;小儿热腹痛……”仲景在此明确地指出了本方的适应症。

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自然是筋脉痉挛,脾主人一身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

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

芍药甘草汤非常方便配制,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

注意,我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继仲景后,历代医家验证本方的疗效的记载实不鲜见,如“治热脚气,不能行步”,去杖汤“治脚弱无力,步行艰难”,“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拘挛急迫者”(就是肌肉筋骨紧张的都可以用白芍来舒缓),“治腹中拘挛而痛者,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等。

后世医家根据仲景的治病范围,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临床可用于很多有“拘急、疼痛”症状的疾病,常有速效。

小小药方,仅仅两味药,功力竟能如此之大,足见仲景对方药运用的娴熟与精湛。

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无论人体上下内外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

自古迄今,善用芍药甘草汤的中医很多,有的甚至把它作为打天下的魔棒。

可见,这个仅有两味药物的小方威力有多大。

有的疾病在此方基础上加几味药,连患者都感觉方子太小,怀疑其疗效,然而,一经服用,却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脚气肿痛】一老汉,因生活在靠水的地方,水气重,脚肿得像冬瓜。

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

老汉怀疑两味药,能治好吗?吃了十天后,脚肿退了一半。

以后坚持天天踢腿晒太阳,身体强壮得像雄牛。

《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用白芍、甘草,按五比一的剂量,专治疗脚气肿痛,名曰脚肿汤。

仲景治身痛证十法探析

仲景治身痛证十法探析
痛, 仲 景 以麻 黄 汤治 之 。其 中用 麻黄 发汗 . 解 卫气 之 少故 也 ” 。与第 6 2条新 加 汤 证 实属 类 似 , 故 亦 可应
郁, 又用 温经 散 寒 , 透 营达 卫 之桂 枝 , 加 强 发 汗解 表 用 此 法之桂 枝新 加 汤治 之 。桂 枝加 芍药 生姜各 一 两
1 发 汗 散 寒 止 痛 法
2 益 气养 营止 痛法 此法 适用 于 发 汗后 .气 营两 虚 身 疼痛 的治法 。
此法 主要 用 于风寒 表实 证身 痛 的治法 。适用 于 代 表 方 :桂 枝加 芍 药生 姜 各 一两 人参 三两 新 加 汤 。 身疼 腰 痛 , 骨节疼痛兼见恶寒 、 发热 、 头 痛 等症 状 。 《 伤寒论》 第6 2条 : “ 发汗后 , 身疼痛 , 脉沉 迟 者 , 桂

薯 i i 掌÷ 薯l ¨ 叠善 毒 誊 嚣毒萋 蓦誊 一釜

: 鬻踟 黼 攒 蝌 ≈ 嘲 H

仲 景治身痛证 十法探析
沈 柯 t 苏 靖 : 赵 鸣芳 -

( 1 . 南京 中 医药大 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2 . 成 都 中 医药大 学 , 四 川成都 6 1 0 0 7 5 )
腰痛 ; 太 阳主筋 所 生病 , 诸 筋 者 皆属 于 节 , 故 骨 节 疼 论 》 第5 0条 “ 脉浮紧 , 法 当身 疼 痛 , 宜 以汗 解 之 ; 假 痛 …… ” [ 1 1 3 6 2 对 此 卫 郁 营 滞 之 证 . 当发 汗 散 寒 以 止 令 尺 中迟者 , 不 可发 汗 。何 以知 然 , 以荣 气不 足 , 血
代 表方如 : 麻黄汤 、 大青龙汤。《 伤寒论》 第 3 5条 : 枝 加 芍药 生姜 各 一 两人 参 三两 新 加 汤 主之 。” 盖 发

张仲景一个神奇的配方,巧治肩颈痛、腰腿痛、风湿痛、坐骨神经痛

张仲景一个神奇的配方,巧治肩颈痛、腰腿痛、风湿痛、坐骨神经痛

张仲景一个神奇的配方,巧治肩颈痛、腰腿痛、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展开全文在《伤寒论》里,太阳病除了经证和腑证之外,兼证也是十分常见的。

在太阳病的兼病中,出现项背拘急的病状是常有之事,不过这个项背拘急却又暗藏玄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要注意观察是否出汗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太阳病兼证出现项背拘急,但是如果有汗的话,那就是表虚证,应该用桂枝加葛根汤;但是如果无汗,那就是表实证,应该用葛根汤。

对于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之间,从方剂的性能来看,还是相去甚远的,但是从药物组成上来看,相似度却很高。

而且在古代传抄过程中,有些版本的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的药物组成几乎一模一样。

比如,桂枝加葛根汤,由“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等组成。

而葛根汤却是由“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等组成。

仔细对比两个方子的药物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葛根汤的芍药比桂枝加葛根汤的芍药少了一两,生姜不需要切,大枣不需要擘。

然而根据后世伤寒学者的研究发现,桂枝加葛根汤应该是没有“麻黄三两”的。

但对此,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要知道真相,只能去问张仲景了,显然这个是已经做不到了的事情。

桂枝加葛根汤适用于太阳病兼证的虚证,而葛根汤则适用于太阳病兼证的实证。

这里我们重点讲葛根汤。

在《伤寒论》的第31条记载,“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当然还有一条太阳与阳明合病的条文,以及《金匮要略》的关于刚痉的条文。

但这里我们主要还是从太阳病兼证的实证说起。

太阳经脉受邪,风寒外闭,玄腑不通,经输不利,于是出现无汗、恶风寒、项背强几几的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发汗解肌、升津舒经,才能缓解症状。

全方以葛根为君药,主要起到解肌散邪、生津通络的作用;以麻黄、桂枝为臣药,主要起到疏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以芍药、甘草为佐药,主要起到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的作用;以生姜、大枣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脾胃、鼓舞胃气的作用。

仲景诊治腹痛探析

仲景诊治腹痛探析
仲景辨虚实,重视四诊合参,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如对腹诊辨为可下之证,提出“舌黄末下者,下之黄自去”的告诫。实证腹痛是实热积滞,肠腑不通,舌苔黄厚干燥,下后积滞尽去,实热得解,故“下之黄自去”。反言之,仅见腹满痛,而舌苔不黄厚干燥者,是燥热积滞不甚,不可妄下。如大建中汤证“痛不可触近”,似为实证,但痛无定处,腹满时轻时重,故明言“腹中寒”,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示人同中求异,细心体察,以得真谛。
腹内有诸多脏腑,又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所过。故相关脏腑、经脉受邪,气血瘀滞,虫积宿食,腑气不通,皆可致痛。辨别致痛之因即求本之法。
仲景辨腹痛平脉辨外,更首创了腹诊,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诊察腹痛的内容,为后世腹诊奠定了基础。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篇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该条文言简意赅,实为切脘腹辨虚实之总纲。按文推义:按之不痛为虚,含腹壁松弛濡软,按之反舒之意。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是也;痛者为实,有腹肌绷急紧张,按之痛甚之义。特点为满痛不减,着而不移,为肠腑不通,浊气壅滞,腹腔容量增大所致。故“可下之”。三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应属此类。
仲景虽将腹痛性质作为审寒热的重要依据,然又不为其所囿,而是揆度证情,相互比较,逐层分析。如在结胸证“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与阳明腑实证类同。但前者是“鞭满而痛,按之石鞭”,此为水结在胸胁也”。这种丝丝入扣的辨证方法对后人深有启迪。
2 用药特点
2.1 逐寒邪,喜用乌姜
2.3 缓拘急,善用芍药
肝脾不和,中焦虚寒,脏腑失养均可导致胃肠经脉拘急痉挛而腹痛。芍药酸苦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急者缓之”,故仲景用其调肝脾止腹痛。如治“虚劳里急,悸、腹中痛……”的小建中汤,芍药六两,仅次饴糖。治“妇人怀娠,腹中痛……”的当归芍药散,芍药1斤,数倍于他药。主证兼腹痛的加芍药,如治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方后云:“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治太阳兼太阴证,“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的桂枝加芍药汤。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的防己黄芪汤,“腹痛者加芍药”。因芍药阴柔腻滞,有应用之证又兼脾虚腹泻者减用。如“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调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伤寒论》身痛证治探微

《伤寒论》身痛证治探微
见证 之一 。风寒 束 表 , 使 卫 阳郁 闭 , 营 阴郁 滞 不 畅 , 故 见周 身肌 肉 骨 节疫 痛 。第 3 5条 “ 太 阳病 , 头痛发热 ,
郁较 甚 , 阳气 内郁无 从 宣 泄 , 郁 热 内生 而见 烦 躁 之 证 。 此 时若单 用麻 黄 汤发 汗 解 表 , 必使 内热 更 甚 。故 宜 表 里 同治 , 以大青 龙 汤辛温 解表 , 兼 清里热 。因风寒郁 闭 较盛 , 故 在麻 黄汤 的基 础 上 重 用麻 黄 ; 阳郁 热 生 , 故 用 石 膏清 泄 内热 。俟 表 邪 去 , 里热清, 血脉调, 则身 痛 自 除 。另 外 , 大 青龙 汤发汗 之 力远甚 于麻 黄汤 , 发汗 时需
线索, 并从《 伤寒论》 对身痛的辨治 中得到启示, 外感、 内伤、 虚、 实皆可引起身痛, 临证之时需详加鉴别。
关键 词 : 伤寒 论 ; 身痛 ; 辨证论 治
中图分 类号 : R 2 2 2 . 2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3 9 2 ( 2 0 1 4 ) 0 6— 0 1 2 0— 0 2 2 太 阳伤 寒兼 里热证
宜桂枝 汤解 表祛 邪 。不用 麻黄 汤是 因为 患者 正气 刚刚 恢复 , 不耐 攻伐 。
去, 使郁 滞 之营 阴通 畅 , 血脉 调 和 , 则 身痛 除 。
然而 , 麻 黄 汤 为辛 温 发 汗峻 剂 , 易 伤人 阳气 , 损 耗 津 液 。病人 或 因体质 虚 弱不耐 攻伐 , 或 因兼夹他 证 , 径
2 . 1 严 重虚 寒下 利兼 表证 第9 1条“ 伤寒 , 医下 之 , 续 得 下利 清 谷 不 止 , 身 疼
“ 身 体疼 痛 ” 为表证 当发 汗之 征, 然而“ 下 利 清 谷 不

疼痛辨治的经方思路(精彩荐读)

疼痛辨治的经方思路(精彩荐读)

疼痛辨治的经方思路(精彩荐读)导读: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痛苦。

同时,疼痛也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的病症之一。

本文介绍作者根据经方的辨证思路,并附有多个验案及作者治疗经验,快来一起学习吧!张仲景对各种疼痛症的部位、性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治疗方剂近70首,不仅给后世辨治疼痛提供了成功的范式,而且也给后世的继承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由于仲景对疼痛症的概括病位确定,性质清楚,特征明显,故我在临床治疗中,明确是哪种疼痛之后,以六经辨证作为总的纲领,辨析疼痛的部位、性质,然后紧扣各种疼痛固有的特征,能够用经方治疗的,尽量使用经方;经方没有涉及的,则用时方。

经方、时方的选择与配合,一概以疗效为标准。

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记载,我将仲景的治疗用方按照疼痛的部位分为九类:一、头痛太阳病头痛,属于表证、热证,若表虚者,必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用桂枝汤,后头痛,项背强,用桂枝加葛根汤;若表实者,必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用麻黄汤、大青龙汤,后头痛用葛根汤。

少阴病头痛,属于表证、寒证,若表虚者,恶风寒,脉缓弱,用桂枝加附子汤;四肢厥冷,因为血行不畅,阳气不能通达者,用当归四逆汤;若表实者,恶风寒、发热、脉不浮反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阳明病头痛,属于里证、热证,若阳明腑实,则口渴,大便秘结,脉沉实,用承气汤;若阳明经证,则汗多,口大渴,用白虎汤;若后头痛,用葛根芩连汤;若阴虚有热,则心烦不眠,用酸枣仁汤。

太阴病头痛,属于里证、寒证,若干呕、吐涎沫者,用吴茱萸汤,若有痛经,用温经汤;四肢厥逆,用四逆汤。

少阳病头痛,一般偏于头部两侧,属于半表半里证,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偏实热者,用大柴胡汤;偏虚寒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厥阴病头痛,呈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可用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等。

外治法则有头风摩散,用之治疗阵发性头痛。

仲景治身痛证十法探析

仲景治身痛证十法探析

仲景治身痛证十法探析作者 / 沈柯苏靖赵鸣芳沈柯:南京中医药大学苏靖:成都中医药大学赵鸣芳: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辑 / 无双⊙ 校对 / 钱秀华I导读:身痛证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多处记载,探其病机为邪气阻滞,不通则痛或气血阴阳虚损,不荣则痛。

其治法大致可归纳以下十法:发汗散寒止痛法、益气养营止痛法、温阳利水散寒止痛法、祛风湿止痛法、解表利水止痛法、和解肌表止痛法、温中补虚止痛法、解毒散瘀止痛法、益卫固表除湿止痛法、解暑除湿止痛法。

身痛证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多处描述,如“身疼”、“身痛“、“身疼痛”、“身体痛”、“身体(骨节)疼烦”、“一身尽痛不可转侧”、“腰背疼痛”、“身重而疼痛”、“四肢酸疼”、“身疼重”等。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治身痛证之法,立法详备,组方严谨,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指导价值。

本文就仲景治身痛证之法,梳理如下。

1发汗散寒止痛法此法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身痛的治法。

适用于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兼见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代表方如:麻黄汤、大青龙汤。

《伤寒论》第 35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该条文论述了太阳伤寒表实证所导致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的治法。

对于身痛证的解释,柯韵伯认为:“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一身尽疼;太阳脉抵腰中,故腰痛;太阳主筋所生病,诸筋者皆属于节,故骨节疼痛……”对此卫郁营滞之证,当发汗散寒以止痛,仲景以麻黄汤治之。

其中用麻黄发汗,解卫气之郁,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之桂枝,加强发汗解表散风寒之力,使身痛之证得解。

又如《伤寒论》第 38条,大青龙汤证之“身疼痛”亦属于此法的运用:“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证之“身疼痛”的病机与麻黄汤证相同,惟其不同在于大青龙汤证之肌腠郁闭较甚,且兼有里热。

张仲景治疗疼痛用药规律探析

张仲景治疗疼痛用药规律探析

张仲景治疗疼痛用药规律探析姚蓝;辛小红;安冬青【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12【摘要】目的探究张仲景治疗疼痛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对疼痛的治疗.方法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疼痛的组方中所涉及中药进行高频用药、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分析,并对高频用药位居前15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前1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芍药、生姜、大枣、桂枝、附子、白术、干姜、大黄、人参、半夏、枳实、当归、黄芩、麻黄;功效用药以解表药、补气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位居前5位;四气用药以温性药、寒性药、平性药位居前3位;五味用药以甘、辛、苦味药位居前3位;归经中以归心经、脾经、肺经、肝经位居前4位;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结论张仲景治疗疼痛用药规律概括为:从寒论治,突出虚实,从心治痛,注重化瘀,治从整体,寒热并治,治从中焦,甘以缓之,学遵内经,多有发挥.【总页数】4页(P2241-2244)【作者】姚蓝;辛小红;安冬青【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相关文献】1.张仲景治疗痰饮病用药规律刍议 [J], 赵达安2.张仲景治疗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J], 李宁;王寅;廖映烨3.从《神农本草经》看张仲景对姜的用药规律 [J], 秦高凤;赵琰;屈会化4.张仲景烦躁证治用药规律浅析 [J], DAI Xiyong;WEI Kaijian5.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仲景治疗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J], 李中秋; 王翔; 王恩宇; 丁芮; 翟梦婷; 葛瑞瑞; 黄金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

headache of clinicians.Currently pain management and its specialty clinic
have arisen a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indicates its growing importance. Shang Han Za Bing Lun(Treatise on Cold-induced and Miscellaneous
论文将两书中治疗疼痛的79首方剂,采用以主药命名分类的方法,按照类方的研 究思路归为以下lO类:①桂枝类方(18首):②附子(乌头)类方(13首);③大黄 类方(11首):④麻黄类方(8首):⑤甘草类方(8首):⑥归芍类方(7首);⑦ 参姜类方(5首);⑧柴胡类方(5首);⑨栝蒌薤自类方(2酋);①栀子豉类方(2 首).对每一类处方及其应用规律进行了分析,既述其共性,又言每方之个性,从而明 确每首治痛方剂的应用指征。
mentioned in the book so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be
analyzed too.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haracteristic3 in syndrome
thesis does a further diffe。rentiation from
仲景强调对疼痛性质及伴有症状的审察与描述,对不同种类疼痛的描述各有不同, 颇具特色。论文中逐个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所出现的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病 程及伴随症状,并且探讨了张仲景对疼痛描述的特色及其意义,特别对。烦疼”、“鸟痛”, 。弛痛”等含义不甚明确的疼痛进行了考据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分析,认 识到<伤寒杂病论》中疼痛的描述是判断疾病性质、诊断治疗以及推测预后的重要依据。

仲景辨治腹痛规律探析

仲景辨治腹痛规律探析

仲景辨治腹痛规律探析黄明艳;李亚琪;方园园;王蓉;颜玲;张珊;桑红灵【摘要】目的:仲景对腹痛有精辟的阐述,为现代内科杂病辨治之典范,文章对仲景辨治腹痛的精要规律进行解析、梳理,以深入领会其辨治之精髓,用药之精炼,进而指导临床。

方法腹痛涉及多脏腑,多系统,临床辨证复杂。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腹痛原文的研读来解析仲景对腹痛证候、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的辨证论治规律。

结果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运用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判断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进而辨明腹痛的寒热、虚实。

为进一步审因论治,辨治用药提供了依据。

如中阳虚之腹痛善用干姜,实邪内阻之腹痛善用大黄,痰饮内停之腹痛善用苓桂术,少阳之腹痛善用柴芩。

结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腹痛进行了较详尽的描述,其论述精辟,辨证准确,临床每获良效,对后世影响较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9【总页数】3页(P1224-1225,1231)【关键词】伤寒杂病论;腹痛;辨证用药;张仲景【作者】黄明艳;李亚琪;方园园;王蓉;颜玲;张珊;桑红灵【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1级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1级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1级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1级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1级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1级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金匮教研室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伤寒杂病论》中关于疼痛的描述有150处,其中腹痛出现53处,占35.3%,其论述甚详,既有专篇论述,亦多散见于诸篇之中,如“结胸”“蛔厥”“肠痈”“寒疝”等病。

本病虽涉及多脏腑,临床病机复杂,而仲景对其辨治论述尤为精辟,更用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等治疗急腹痛,临床疗效显著,为后世医家称赞。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的开题报告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的开题报告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疼痛是体内异常信号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是由于组织受损或受到炎症、感染等刺激而导致的。

疼痛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防止我们进一步受到伤害。

但是,过度的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疼痛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提到了许多辩证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方剂。

其中,针对疼痛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很多人还是喜欢采用中药治疗疼痛,认为它具有副作用小、对身体的负担小等优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本人打算展开一项研究,以期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中药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人拟通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有关治疗疼痛的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探寻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梳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有关疼痛的内容,对疼痛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症状表现等进行系统阐述。

2. 分析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包括辨证施治、方药选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张仲景疼痛诊疗思路和临床实践经验。

3. 探讨张仲景辨治疼痛的特点及其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和方法,探讨张仲景疼痛治疗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人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主要技术路线如下:1. 对文献进行调查:通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有关疼痛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了解张仲景辨治疼痛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2. 数据分析:通过对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确定张仲景辨治疼痛的特点和优点,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3. 理论探讨: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和方法,对张仲景疼痛治疗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探索使用中药治疗疼痛的可行性。

张仲景一张经典方,治疗腿凉、疼、...

张仲景一张经典方,治疗腿凉、疼、...

张仲景一张经典方,治疗腿凉、疼、...
张仲景一张经典方,治疗腿凉、疼、麻信手拈来!业界经验,值得后辈学习!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在后台说自己今年三十岁,平时不爱锻炼身体,上班天天坐办公室,一下班就回家吃过饭就躺床上。

长期如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坐骨神经,腰酸痛,到冬天出现了腿凉、疼痛发麻的情
况。

像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给他用了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过的当归四逆汤:
【组方】
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作用】
全方温阳散寒,养血通脉,打通下肢气血,缓解腿发凉、疼痛麻木,既能散寒又能补血加强血液流动,调理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腿部气血流通不畅。

【结果】
连服7剂,感觉全身都暖暖的,腿不凉了,腰腿疼痛减轻,又用了7剂,腿麻亦止。

此方虽好,仍需辨证适用。

有很多朋友天冷后.感觉腿特别凉,下肢疼麻,这大多是下肢气血不通了,血虚寒凝,不通则痛。

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可以详细说下,抽空帮你解答。

#我要上微头条#。

张仲景辨治身痛浅析

张仲景辨治身痛浅析

张仲景辨治身痛浅析
刘建新;吴雪梅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96(14)4
【摘要】身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仿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述及“身痛”、“四肢痛”、“肢节痛”的条文达三十余条.这些内容,对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笔者将其归纳试述如下:1.风寒表证身痛:寒性凝滞,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太阳经气运行不畅故身痛.风寒表实证用麻黄汤发汗解表;表虚证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若风寒表实兼里热者,宜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少阳病兼太阳表证之“肢节烦疼”,(《伤寒论》146条)宜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以解肌祛风.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气营身痛者,宜桂校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以调和营卫,益气和营.对表里同病,里虚寒证为急重者,虽有身疼痛,当先以四逆汤温其里,后以桂枝汤解其表.
【总页数】1页(P20-20)
【关键词】身痛;中医药疗法;张仲景
【作者】刘建新;吴雪梅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9
【相关文献】
1.论张仲景辨治虚痛证的特点 [J], 赵天才
2.张仲景辨治胃脘痛八法浅析 [J], 李祥年;李娜
3.张仲景痛证辨治规范 [J], 封银曼
4.张仲景辨治身重特色探蕴 [J], 张琦
5.姚美玉教授运用和法辨治女性身痛类疾病的经验 [J], 于悦;姚美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希恕经方医学:仲景治疗腰痛的四个经方,值得学习收藏

胡希恕经方医学:仲景治疗腰痛的四个经方,值得学习收藏

胡希恕经方医学:仲景治疗腰痛的四个经方,值得学习收藏胡希恕经方医学专| 导读:腰痛是以腰部一侧、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前期在治疗新冠患者的过程中,有不少患者出现了腰痛的症状,经方辨治确有疗效。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论及4个治疗腰痛的处方,本期与各位同道一起温习。

胡希恕经方医学八味肾气丸【方剂组成】干地黄二两四钱,山药一两二钱,山茱萸一两二钱,泽泻九钱,牡丹皮九钱,茯苓九钱,桂枝三钱,附子三钱。

【用法】上八味,研细末,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方解】主用生地,佐以补中益气的山药,收敛固脱的山萸肉,以滋精气壮血脉。

复以茯苓、泽泻利小便,丹皮祛瘀血,桂枝通利关节,附子振兴沉衰。

故此治瘀血水毒交互为患而陷于里阴证,以至下焦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失禁、或腰腿酸软、或痛、或虚热烦者。

本方证用六经理论分析,本方证是以里虚寒饮兼见津血虚挟瘀、且外有表寒,即为太阴少阴合病兼血虚、血瘀、寒饮之证。

从脏腑生理看,排尿不顺畅,多由肾气虚,气化不利所致。

本方强壮补虚,使肾气旺,气化正常,而使排尿正常。

用本方治子宫下垂亦常有验。

他如老人小使失禁、男子阳痿、妇人带下等亦多用本方。

总之下焦虚证多用之,名为肾气丸,即由于此。

【仲景论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言:“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注解:虚劳病,见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为外寒里饮、血虚血瘀可用八味肾气丸治疗。

本方证少腹拘急与四逆汤的腹拘急,同属阴寒虚证。

拘急在少腹为虚寒在下焦,故腰痛与小便不利,皆虚寒所作,因以本方主之。

【胡希恕先生医案】王某,女,75岁,病历号 5157,初诊日期 1966年2月 22 日。

左半身不遂已半年,近1月来尿频、遗尿、淋沥不尽,口干思饮,四肢逆冷腰酸疼,苔白、脉沉细。

证属里虚兼外寒、气化不利,与肾气丸:干地黄24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茯苓10 克,牡丹皮10克,泽泻18 克,桂枝3克,制附片3 克。

张仲景辨证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创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

在这本书中,张仲景提出了许多辨证方法,帮助医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病情,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仲景的辨证方法,包括四诊法、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等,帮助读者了解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和临床实践。

首先,我们来介绍张仲景最著名的辨证方法之一——四诊法。

四诊法是通过观察、问诊、听诊和切诊来辨别病情。

首先,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了解病人的气血、阴阳盛衰等情况。

随后,医生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以深入了解病情。

在进行听诊时,医生会仔细倾听病人的声音,包括咳嗽声、呼吸声等,以判断病因和病情。

最后,医生会通过切诊,即按压病人的关键穴位,来判断病情和诊断病因。

通过四诊法,张仲景能够全面地了解病情,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来介绍张仲景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张仲景用来判断病情性质的一种方法。

这八纲分为寒热、表里、虚实和阴阳四对。

其中,寒热是用来描述病情的冷热属性;表里是用来描述病情表现在体表还是内部;虚实是用来描述病情的虚实程度;阴阳是描述病情的阴阳盛衰状态。

通过用8个概念来判断病情,张仲景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来介绍张仲景的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用来根据病人的症状与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相关联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腹痛等,医生能够判断病人所患的疾病是由六经中的哪一经引起的。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张仲景能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恢复病人的健康。

综上所述,张仲景的辨证方法包括四诊法、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等。

通过观察、问诊、听诊和切诊等方式,医生能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通过寒热、表里、虚实和阴阳等标准,医生能够判断病情的性质。

通过将病情与六经进行联系,医生能够判断病人患有何种疾病。

张仲景的权宜之计,却成就了“止痛圣方”!痉挛筋痛,轻松化解

张仲景的权宜之计,却成就了“止痛圣方”!痉挛筋痛,轻松化解

张仲景的权宜之计,却成就了“止痛圣方”!痉挛筋痛,轻松化解(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仲景临床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中医里头的止痛方。

谁呢?葛根汤。

这方子,出自《伤寒论》,基本配伍就是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生地,山药(具体克数遵医)所有这些,水煎服,取微汗。

它到底什么来头呢?我还得给你举例子。

要不然,你理解起来特别费劲。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的,年纪是41岁。

什么毛病呢?大概从10年开始,他就肚子疼。

时隔两三天发病一次,一旦发病就持续5到10天。

而且,一旦发作,基本没有缓解的时候,偶尔只是症状变轻。

因此,腹痛感,成为他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的感觉,让他没有一刻是舒服的。

为了治这个病,患者想尽了办法。

就中医来说,散寒的、清热、补益的、疏肝的、活血化瘀的,种种方药都用过了,没有一个奏效的。

后来,这个患者找到一个人,叫做王德光。

至此,事情有了转机。

王德光,生于1924年,是黑龙江、牡丹江一带的中医老前辈。

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

刻诊,见患者脉弦而细,舌红,苔薄白。

腹部挛急拒按,尤其是腹部侧面,症状明显。

疼痛位置很表浅,看样子不像是内脏的问题。

胃部、二便都正常。

各种检查的结果,也都正常。

王师思量良久,提笔书方一首,但见——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生地,山药(具体克数遵医)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续服用3剂,忽然感觉疼痛大减。

患者自己说,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现在这样轻松的感觉。

后来,原方保持不变,只不过减少药量,患者又服用了七剂。

这时候,患者诸证悉平,腹痛未再复发。

十年顽疾,终得解脱。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从头说说。

你发现没,这个患者的舌头,是红的。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舌红说明啥?说明患者阴虚,对不对?他阴津不足。

浅谈仲景诊法特点

浅谈仲景诊法特点

浅谈仲景诊法特点
仲景(约公元三世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中华医学宝库之一”。


的医书《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被誉为“诊病之神”。

其诊疗方法和
特点备受中医世界推崇,下面就仲景诊法的特点进行简单浅谈。

一、病状分类明确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先将疾病按病症不同进行分类,分为寒热病、伤寒病、
湿热病、痰饮病、气滞病等十二类,使医治更准确。

同时,他还强调“先辨证候”、“明
确病因病机”,将诊断病情精准到位,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辨证施治
仲景强调要对病情进行“辩证施治”,即要详细掌握病情、辨别病因,选取相应的治
疗方法。

他总结出了“六经辨证法”和“八纲辨证法”,其中“六经辨证法”是根据《内经》的“各因各所使,各有所过”的原则,在四季五脏六腑舒适失调的基础上,总结出六
脉与内脏的不同联系,根据脉象变化辨别疾病的方法。

而“八纲辨证法”则是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方面来诊断疾病,先确定属于哪个辨证范畴,再选择相应治疗法。

三、获得独特治疗经验
通过观察临床治疗情况,仲景总结出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不乏具有独特性的方法,如利湿祛痰、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等,这些方法在治疗疾病时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强调调理防病
仲景提出“未病先防,治病必防”的观点,即不仅要在治疗病情时候进行积极的治疗,更要强调在平时的生活和饮食等方面进行调理,以增强体质,减少受病侵害的几率。

总之,仲景诊法的特点体现在:分类明确、辨证施治、获得独特治疗经验以及强调调
理防病,这些特点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对于中医学习和应用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6身体疼痛即全身肌肉疼痛,亦可包括骨节疼痛在内的周身疼痛,其记载始见于《伤寒论》,又作“身疼”、“身痛”、“身疼痛”、“身体痛”、“身体疼烦”等,是临床常见的周身不适之候。

总观《伤寒论》原文398条中,叙述身体疼痛的条文共有20条,《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2篇中,共有9条,其理、法、方、药之特点规律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试浅述如下。

1 辨病因 察病机身体疼痛的病因与病机比较复杂,根据原文论述,可归纳为5种。

1.1 伤寒表实身体疼痛 太阳伤寒提纲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3条,以下《伤寒论》原文引用简称条数)为典型的因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瘀滞,太阳经气运行受阻所致的身痛,同为此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35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38条)亦是伤寒表实证。

头项、腰背为太阳经循行之处,身体感受寒邪,侵袭太阳经脉,导致身疼、骨节疼痛。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39条)中“身痛”变为“身重”,反映了寒邪郁于表,阳郁日久渐趋化热之势的表实里热证候。

1.2 中风营血亏虚身体疼痛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62条)为太阳中风兼营血虚身痛,所谓“不荣则痛”,本条论述的是太阳病发汗太过,津耗则气伤,气营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全身以肌肉疼痛为主的身体疼痛。

1.3 少阴寒化身体疼痛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条)是由于肾阳虚衰,肌肤失温,阳虚水及,水寒之气凝滞于肌肤骨节之间,经脉受阻,经气运行不利所致的肌肤、骨节疼痛。

1.4 风寒湿闭身体疼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是典型的湿邪内侵导致的骨节烦疼,湿邪致痛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风寒多伤肌腠,湿则易留关节,湿邪痹着,阳气不通,故关节疼痛,“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是由于病湿之人,外感了湿邪,肌表之气不宣,湿阻气滞,故一身尽疼痛,湿气郁久发热,湿热郁蒸不解,故色如“熏黄”,“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

”是为暑多挟湿,暑湿阻于肌肤腠理间,症见身重而疼痛。

1.5 霍乱身体疼痛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383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386条)是为霍乱兼有表证,邪客经表,经脉运行不利所致身疼痛。

综上,凡身疼痛病因,不越上述5种。

2 治法详 用药别仲景在身体疼痛的治法上,根据辨证而设,其组方配伍严谨,用药得当,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发汗散寒止痛 《伤寒论》第35条太阳伤寒表实证所致身疼腰痛、骨节疼痛,仲景治用麻黄汤。

杨杰[1]认为是“用麻黄汤辛温解表之功效,令汗出气血流通,身痛随之而除。

”其方以麻黄为主药,配桂枝以助麻黄发汗。

第46条太阳伤寒日久,身疼痛表仲景辨治身体疼痛探析刘苏,指导:谷松(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摘 要: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关于身体疼痛的记载散在于六经各篇中,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多有论述,文章在对原文溯本求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仲景辨治身体疼痛的规律特点。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身体疼痛;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7- 0146- 02收稿日期:2012-01-20作者简介:刘苏(1984-),女,辽宁沈阳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

通讯作者:谷松(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in of Body by ZHANG Zhong-Jing LIU Su,Advisor :GU So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Abstract :In ZHANG Zhong-jing'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nd 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 ,physical pain records are in each of chapters.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treatment and medicine have more discussion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trace,the origins are summarized,discussing on physical pai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 ;body pain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147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中医治疗戚秀中,白玲玲(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上海 200433)摘 要:以中医理论阐述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总结出本病病机以肾的阴阳失衡为本,以肝火偏旺、痰湿凝聚为标;临床治疗以滋阴降火、疏肝泻火、化痰散结为主要方法。

关键词:女童中枢性性早熟;中医病机;治则治法中图分类号:R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7- 0147- 03收稿日期:2011-12-27作者简介:戚秀中(1989-),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中医学。

Introduc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n Girls QI Xiu-zhong,BAI Ling-ling(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hai Hospital,the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 :By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xplain the pathogeny,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n girls. Summarizing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that the root is the imbalance between Kidney-yin and Kidney-yang,the branch is the excess of liver-fire and the condensation of phlegmatic hygrosis. Clinical treatment with nourishing yin to reduce pathogenic fire,soothing liver and purging fire,resolving phlegm and removing masses as the main methods.Key words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n girls ;the pathogene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heraputic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证仍在,亦用此方。

第38条,伤寒表实疼痛在外,阳热瘀结在内,治以大青龙汤表里两解,外散风寒邪气,内清郁热,其方重用麻黄散在表风寒,加石膏以清郁里之热。

386条霍乱兼表症的治法当先辨别表里症轻重,若吐利兼见身疼痛表证,口渴小便不利,偏于表证者,用五苓散分利兼解表。

若寒多不用水,则里证为甚,身疼痛等表证必轻,当用理中丸先温中散寒,后治其表。

2.2 益气养血 缓痉解痛 第62条中风表虚证,发汗后,身疼痛表证理当减轻,此条身疼痛症不见减轻,结合脉沉迟,可见证候已不是单一的表证,刘建新等[2]认为是“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气营致身疼痛”,治用桂枝新加汤调和营卫,益气和营,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亦解在表之风,重用芍药和营养血,人参补汗后津气之虚,荣则身痛得解。

津气充足与否是治疗身疼痛用发汗解表或益气养血的辨治要点,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寒邪束表,则必有身疼痛之症,理应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止痛,但如见“尺中迟”,则应考虑其尺脉候里,迟为营血不足,实为里虚兼表症,血汗同源,继续发汗则导致营血伤甚,故不可发汗。

第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意在说明疮家已为气血两虚,若继续发汗,则营血更伤,筋脉不得濡养而可见强直、拘挛之证,故不可发汗,当先益气营血。

2.3 温阳化湿 祛寒止痛 第305条,少阴寒湿身痛者,“少阴寒盛于内,阳气虚于外,或兼水寒泛滥,见于肤表,如附子、真武、四逆等证,都可出现四肢疼或身酸痛。

”[3]方以附子汤为代表,温阳化湿,重用附子以温经、祛湿止痛,配芍药以活血通络,通则不痛,疼痛自轻。

此方身疼痛,里证偏重,当与麻黄汤辨别。

第316条少阴阳虚水泛,水气浸渍肌肉,见四肢沉重疼痛,方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用炮附子温振少阴阳气,加干姜、细辛温散水寒。

2.4 祛风除湿止痛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中用麻杏薏甘汤解表祛湿,以治疗风湿外邪客于肌腠,流注关节之“一身尽痛”。

若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风湿俱盛,表阳已虚之症,治以桂枝附子汤温助表阳,祛风除湿。

若见“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175条)之风湿俱盛,而表里阳气皆虚,则用甘草附子汤,除祛风除湿之外,又兼温助表里之阳。

综上,《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身体疼痛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其辨证之准确,治疗用方之圆活变通,法度之严谨,为后世医者在临床治疗身体疼痛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