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口技》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口技时间年月日第周第 1 课时课题口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会翻译、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口技”的记述与描写。
教学难点文中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辨析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教师补充: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教师补充: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fèi(狗叫) 叱chì(大声责骂)倾qīng(斜) 顷qǐng(短时间) 学生交流对口技的了解: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学生交流作者情况:重点理解的词语:“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文言现象归纳:掌握活用的词1、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届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0、口技教师寄语:体验学习的快乐,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培育文语言感,累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相联合的写法。
3、推测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4、意会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明的技艺,感觉中华文化的深沉底蕴。
【资料连结】1、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模拟各样声响的技艺。
因为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近邻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2、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 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一部笔录小说,以铺写故事记述人物为中心。
全书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中间( ji àn)几(jī)欲先走叱(chì)梦话(yì)屏障(zhàng)颈(jǐng)犬吠(fèi)齁(hōu)曳(yè)屋许许(hǔhǔ)声絮絮(xù)少顷(shǎo)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自主理解:3、再读课文,联合说明,疏导文意,翻译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沟通解决,解决不了的求援老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4、文章主要描绘了几个场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来。
合作研究:5、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深。
此外还有侧面的描绘,请一一指出,并说说侧面描绘有什么作用?6、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能否是简单的重复?为何 ?品尝语言:7、文顶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拓展延长:8、学习文言文,我们不单要正确地翻译文章,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复述第二、三、四段描绘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20课《口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重点】.第2、3、4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第3段中听众的反应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第4段写听众的反应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难点】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
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扭力。
【走进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背景追溯】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拓展链接】《虞初新志》,明末清初汉族文言短篇小说集。
张潮编辑。
张潮,字山来,新安人。
除编《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梦影》、《花鸟春秋》、《补花底拾遗》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审 核
审批
授课人
授 课
时 间
班 级
姓
课 时
二、问题探究
1.解释下列古今字
(1).虽人有百手 古:_______今: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古:_____今:______
(3).两股战战 古:________今:_______
(4).几乎先走 古:________今:_______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 闻:( )
(4)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 ) 哗:( )
(5)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欠伸:( )
(6)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乳:( ) 乳:( )
(7) 妇拍而呜之 呜:( )
(8)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一时:( ) 毕:( )
(9)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 ) 稍稍:( )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 ) 间:( )
(11)曳屋许许声 曳:( ) 许许:( )
(12)虽人有百手 虽:( )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
(14)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色:( ) 奋:( )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 走:( )
(16)群响毕绝 绝:(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夫齁声起( ) 意少舒( )中间(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屏障( ) 絮絮 ( )
(2)文学常识积累
《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
2.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 1) 会宾客大宴 会:( ) 宴:( )
(2) 施八尺屏障 施:( )
★关于口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口技教案2 新人教版
口技时间课题口技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背诵课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积累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检测案】1、课前预习:本文各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写在书上)2、预习检测:请各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
【合作研讨】1、口技者技艺高超,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一个字来形容?善2、你从哪些内容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口技人表演的这一特点?(1)通过正面描写精彩地描绘口技人所表演的三个场面。
(2)开头和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精湛。
(3)三次描述听众反映即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烘托口技人技艺高超。
(4)本文用词灵活多变,淋漓尽致的体现口技人表演的“善”。
【拓展延伸】1、《口技》一文通过描绘声响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口技人的精湛技艺,请你也用心感受生活,通过声音写一幕场景,(写在本子上)2、搜集中国艺人奇门绝招资料,与同学交流,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艺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课堂检测】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7、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语下《20、口技》导学案.docx
20、《口技》导学案(共3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解决课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有关的文学知识。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全文。
3、掌握正血描写和侧血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首尾照应的写法。
4、学习准确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5、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6、古今数量词的不同用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背诵翻译课文;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难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文言实词、虚词。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1649 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关于《虞初新志》:短篇文言小说集,清朝人张潮编。
张潮,号心斋,安徽人。
各种“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说选集。
共二十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虞初新志》屮所收集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
【学法指导】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口梦中醒來,继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文章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來读。
学习本文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从口技表演屮感受和领悟屮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检测】1、词类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②会宾客大宴宴: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⑤妇手拍儿声手:2、古今异义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③虽人有百手虽:④两股战战,儿欲先走股:⑤会宾客大宴会:⑥宾客意少舒少:【合作探究】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一、快乐预习1.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出一处。
(1)京中有善口技者(2)遥闻深巷中犬吠2.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一段中概括介绍口技表演者艺术高超,点出演出的场合,点出演出的地点,点出口技表演的设施,介绍表演的道具。
二、合作探究1.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明确:2、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C级)提示: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我们班上自习课时,只能够听到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明确: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明确:三、感恩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呓语()齁声()意少舒()()林嗣环()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缓慢C、舒筋活血3、翻译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描写的特点是()。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5、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拓展
看看谁具慧眼?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目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表达能力)
提出还有的疑难
分析强调问题
记忆知识点
独自完成
班内交流
课 后 记
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根据这一内容,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播放口技录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口技的绝妙。
本文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设计了学以致用的环节,我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维,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些场景。
互
动
交
流
拓
展
提
升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6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X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四品读
问题设计:
1口技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善)
4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宾客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稍稍正坐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作用: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技艺高超。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5口技艺人表演了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词语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口技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口技》导学案
《口技》导学案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班级: 组别: 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资料链接】: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作者介绍: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
【学习过程】: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解加粗的字词的意思,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俄而:3、读一读、记一记(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少倾,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答: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答: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④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答: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二、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合作学习最有效)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三、课后测评,不练不讲搜集侧面描写的文段,体会其作用。
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不看不讲(自主学习最快乐)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⑥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2、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二、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合作学习最有效)1、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2、作者在选文第二段中怎样表现口技表演的精湛?3、课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其作用是:4、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描写。
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
三、积累字词1、掌握活用的词“妇抚儿乳”中的“乳”是(),作()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原为名词),作()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原为名词),作()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原为名词),作()讲。
2、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课中导学案 (
20《口技》
【学习目标】
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让会吹口哨的学生吹一段口哨,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三、疏通文字,理清结构
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自我完成对课文翻译。
不会的小组内解决。
2.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四、讨论探究
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
2. 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口技者善口技呢?
3.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4. 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5. 试归纳文章中心。
6.试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五、作业
看一些口技表演,并试描写下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4.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为大家简单介绍。
1.明确展现任务 。
2.分步呈现解决任务的小问题,
3.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4.巡视、发现并指导学生存疑问的地方。
5.将关键词语板书,能引领背诵文章内容。
6.指导朗读。
7.准备一组民间传统技艺 的相关图片幻灯片。
1.用笔在文中勾画相关内容。
2.找出时间词语,由 此引出全文脉络。
3.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存疑之处。
4.组间交流、探究,展现合作成果。
5.倾听并做好补充和笔记。
6.以各种形式朗读。
7.列举自己知道的民间传统技艺,适当讲解。
1.场面概 括力求语言简洁。
2.哪些声音和声音种类可能会混淆,要明确是种类。
3.时间词语可能找的不全,要让学生补充完整。
4.板书要能串起本课内容,安排好空间。
5.写作技巧方面只归纳本课重点方法,为下课做铺垫。
6.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可能不够,要指导落在对民间传统技艺的热爱上。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由课文朗读音频导入
一、回顾旧知:
1.检测课文重点词语释义。
2.抽查课文重点语句的翻译。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2.出示学习目标。
3.检查指导学生完成 问题情况。1.听读课Biblioteka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3.看幻灯片完成检测内容。
4.认真倾听做好补充。
1.个别词句的翻译不够准确,教师要明确答案。
第20课《口技》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精彩段落 ,体会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2.引领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法。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导学案
龙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编写人:李秋蓉 审稿人:罗丹、蔡金晶 编写时间:2019年5月12日
使用时间:2019年 5月 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 ‘学习目标:品读语言,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 学习重点:进一步了解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感受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三、 学习难点:学习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四、 预学部分【复习导入】
1、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1)京中有善.
口技者: (2)妇抚儿乳.
: (3)不能名.
其一处也: 2、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五、 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 将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 表示突然发生:
(2) 表示同时发生:
(3) 表示相继发生:
(4)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5)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2、 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山中春夜的静谧和迷人的山色。
王维是如何以动写静的?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描写?
六、 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重点词语解释。
(1) 少顷: (2)既而:
(3)是时: (4)未几:
(5)一时: (6)呓语:
七、 课后反思
(1)指 (2)是 (3)坐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当是.时 不知木兰是.女郎 满坐.寂然 众宾团坐. (4)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自为其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口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口技精彩开篇词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
2.积累“会、少、间、名、奋、几”等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4.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5.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很早就在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
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
(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少.(shǎo)顷呓.(yì)语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犬吠.(fèi) 齁.(hōu)声意少.(shāo)舒2.作者链接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遥闻\深巷中犬吠(3)既而\儿醒(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5)俄而\百千人大呼(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虽\人有百手(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2)会.宾客大宴:(适逢。
)(3)而已..:(罢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导学案 新人
达标
检测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⑴ 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⑵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⑴ 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⑵ 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二、理解性背默
2、两两对讲翻译,互相质疑。
3、教师提出重点实词、句子讲解。
独学+展示+补充
独学+群学+展示+评价
独学+群学+展示
合作
探究
目标四: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作为文章的写作特色之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目标五: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畅谈读后感受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目标三: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掌握课文大意。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独自翻译。
研析课文,问题探究。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请把它们找出来。(由1、3、5组完成)
2.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由2、4组完成)
3.文章描述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由6、8组完成)
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由7、9组完成)
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第20课(第二课时)》学案
课题第 2 课时编制人黄其玉刘军芳审核人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时间第 13 周星期四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预习内容【重点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释: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释: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二、合作探究1.思考: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2.注意掌握第一段中重点词句。
3.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第三个场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4.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精读精练课内语段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七级语文下册《口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口技》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认识课文内容,培养朗诵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诵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 3 .学习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4.感觉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颖才干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知识链接】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 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 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
他小时家境贫困,长大后心高志远。
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到此刻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但有必然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千金。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本质上可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模拟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难得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近邻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一、自主学习(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录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屏障()梦话()齁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三)讲解加点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众妙毕备()会贵宾大宴()众宾团坐()夫叱大儿声()贵宾意少舒()虽人有百手()妇抚儿乳()奋袖出臂()但闻屏障()其夫梦话()(四)指出以下词语在不相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口技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0 口技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嗣(sì)少(shǎo)顷(qǐng)犬吠(fèi)呓(yì)语絮(xù)絮叱(chì)齁(hōu)倾(qīng)侧中间(jiàn)曳(yè)许许(hǔ)声几(jī)(二)知识积累1、简介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2、简介作者及作品林嗣环,字铁崖,清代某某省某某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某某。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秋声诗》等。
《口技》就是节选自《秋声诗自序》(见清人X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虞初新志》是清代X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作用。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本文作者是时期的。
2、本文选自《》一书,这本书是朝代的选编的笔记小说。
(二)翻译课文:请结合课文注释或者查找参考书自主学习,解释重点词语意思,疏通文意。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1)通假字:满坐寂然:(2)古今异义词:①会.宾客大宴:今义:合拢,聚在一起古义: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义:表转折的连词古义: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古义:④宾客意少.舒:今义:数量少古义:⑤稍稍..正坐:今义:稍微古义:⑥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古义:⑦两股.战战:今义:指量词或一种组织单位古义:⑧几欲先走.:今义:步行,行走古义:(3)一词多义:①众妙.毕备:以为妙.绝:②以为秒绝.:群响毕绝.:③妇抚儿乳.:儿含乳.啼:④虽人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⑤众宾团坐.:满坐.寂然:⑥有鼠作作..索索:百千齐作.:⑦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4)词类活用:①会宾客大宴.:名词活用为动词,②妇抚儿乳.:名词活用为动词,③无不伸颈,侧目.:名词活用为动词,④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活用为动词,⑤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句子翻译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
第2课时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坐寂
)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
中“
“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用是什用“‖
姿,只觉得秀而不媚,
是奇怪:
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
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满园子里便……都听得见。
法有什么相同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