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试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习题2
《愚公移山》习题一、基础训练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3、解释句中的字。
(1)杂然相许(许:)(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4)帝感其诚(感:)(5)而山不加增(加:)(6)聚室而谋日(聚室:)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思是。
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1)且焉置土石?()(2)如太行、王屋何?()(3)何苦而不平?()(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7、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8、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9、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二、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2、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3、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4、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九年级下册专题23愚公移山列子练提升学生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3课愚公移山一、积累。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狩.猎〔shǒu〕迂.腐〔yū〕绮.丽〔qǐ〕锲.而不舍〔qiè〕B.拂.晓〔fú〕气氛.〔fēn〕酷肖.〔xiào〕长吁.短叹〔yū〕C.亵.渎〔xiè〕憎.恨〔zèng〕给.予〔jí〕廓然无累.〔lèi〕D.商酌.〔zhuó〕矩.形〔jǔ〕畸.形〔jī〕奄奄..一息〔yǎn〕2.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招徕烦躁冥思遐想颤巍巍恪尽职守B.荣膺芳馨吹毛求疵文绉绉红装素裹C.斑斓要决叱咤风云蓝汪汪暗然失色D.襁褓狼藉相形见绌痒酥酥心无旁骛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当灾难降临时,微弱的生命在殊死挣扎,那种生死离别使人感到自己渺小得无与伦比....。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HY总统大选角逐如火如荼....,精彩的电视辩论更是选民们不愿错过的好戏。
D.每次同学聚会,张明总拖拖拉拉,姗姗来迟,大家都称他为不速之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12分〕先生王斗战国策•齐策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仆者延入。
王斗曰:“斗趋①见王为好势②,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
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③。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王斗对曰:“王闻之过。
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④。
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
先君好马,王亦好马。
先君好狗,王亦好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第二十三课 愚公移山
2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2.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商量) 叩.石垦壤(敲、凿)B.毕力平险.(险要)出入之迂.也(绕道)始龀.(换牙)C.帝感其诚.(诚心)亡.以应(没有)固不可彻.(彻底)D.长.息曰(长时间)有遗.男(遗留)杂.然相许(纷纷)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近(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争高直指.C.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初三了,毕业在即,班主任老师要组织一次毕业联欢,每位同学都将登台表演。
节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排练中。
3.李向民同学要表演诗朗诵,他写了一首自创的小诗,回顾在一起的生活,记录分别的感触。
请你对其中两句给点修改意见。
那五彩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相聚如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曾经/一起在课堂/一起在操场/默默地我们分离/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不要说永远/不要说再见/留下你的深情/ 捎上我的祝福/把梦留给夜晚/把泪抛洒空中/托那/悠悠白云与明月/时刻向你问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节目表安排,诗朗诵之后是合唱《毕业歌》,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份串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有互赠留言的环节,分别就在眼前,大家难免伤感,请你在古诗中找出表示激励或劝慰的赠言各一句。
九年级下册 23愚公移山限时训练 试题(共5页)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一、根底知识。
〔31分〕1、为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5分〕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4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3、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héyǐ)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5、填空:〔5分〕〔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比照;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古义今义。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义今义。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古义今义。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古义今义。
7、根据课文内容用原句答题。
〔5分〕〔1〕反映愚公移山艰辛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愚公可以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愚公移山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愚公为了解决家里的交通问题,毅然决然地要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是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和回答吧。
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的愚公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扩大家族的疆域B. 增加自家的土地面积C. 解决家里的交通问题D. 改善家族的生活条件2. 邻居对愚公的计划的第一次评价是什么?A. 他们觉得愚公的计划很可笑,不可能实现B. 他们表示愿意帮助愚公实现他的计划C. 他们对愚公的计划持中立的态度D. 他们认为愚公是一个无知的农民,不值得尊敬3. 愚公的儿子协助他移山,主要是为了什么?A. 他觉得愚公的计划有可能成功B. 他不忍心看着父亲辛苦却无法实现目标C. 他想通过此事来证明愚公的错误D. 他认为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乐观和_______的精神。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___,就能够克服困难。
3. 愚公通过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___会给我们带来奇迹。
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______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___困难,要勇往直前。
三、简答题1. 你如何理解愚公移山故事中的“精神”?2.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愚公一样的人或事例,你能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吗?4. 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四、创作题请你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背景,写一篇文章,讲述你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困难的背景、你的态度和行动、最终的成果或教训。
文章要求:800字以上。
(文章内容自行拟定,增加字数限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我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正如愚公一样,我选择了坚持和勇敢面对。
故事背景是我在初中时期的学习困难。
九年级下册专题23愚公移山列子测基础学生试题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3课愚公移山〔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以下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孀.妻〔shuāng〕汲.取(jǐ) 诓.骗(kuāng) 舐.犊之情(tiǎn)滞.(zhì) 沉浸.(jìn) 给.予(jǐ) 好高骛.远(wù)C.憧.憬(chōng) 栖.息(qī) 狡黠.(xié) 怒不可遏.(è)D.喑.哑(yīng) 凝.望(níng) 亵.渎(dú) 味同嚼.蜡(jiáo)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陨落暄腾相形见绌诚皇诚恐B.苍茫避讳鳞次栉比一愁莫展C.诱惑啜泣一丝不苟杂然相许D.秘诀清洌与日具增断壁残垣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一个人假如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纵然有鸿鹄之志....,也难以实现。
B、小刚才能强,做班长如鱼得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C、刘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了厂。
D、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地看不起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B.只要人人都能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世界就会变成美妙的人间。
C.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小明同学到如今还没来参加比赛,带队教师断定他大概放弃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习题新人教版(new)
22 愚公移山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rèn)惩.(chéng)无穷匮.(kuì)荷.担者(hè) 孀.妻(shuāng)始龀(chèn)箕畚(běn) 魁(kuí)父陇(lǒng)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相许.(赞同) (2)惩.山北之塞(苦于)(3)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4)何苦.而不平(愁)(5)寒暑易.节(交换)(6)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7)固不可彻.(通) (8)虽.我之死(即使)3。
解释下列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②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④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⑤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以.残年余力(凭,靠)(1)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2)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年且.九十(将近)(3)且.焉置土石(况且)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4)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其.妻献疑曰(代指愚公)(5)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面山而.居(表修饰)(6)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5.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寓言,出自《列子》,这则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综合性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班上开展了“愚公精神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仔细观察愚公移山的雕塑(见上图),调动你的记忆力,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下册专题23愚公移山列子练基础学生试题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3课愚公移山一、积累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千仞.〔rèn〕撒.谷〔sǎ〕怪哉.〔zāi〕宿.儒〔xū〕B.喉.咙〔hóu〕鼎沸.〔fèn〕蚂蚁.〔yì〕淋漓.〔lí〕C.哽.咽〔gěng〕喧.闹〔xuān〕略微..〔shāo〕郝叟.〔shǒu〕D.膝.头〔xī〕督.学〔dū〕干脆.〔cuì〕精华〔suǐ〕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李攀同学各门功课都好,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教师们对她顶礼膜拜....,直夸她将来前途HY。
B.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D.假设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妙。
3.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A.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才能。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效劳等问题广泛地进展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擅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阅读文段,答复以下问题①龚遂字少卿,山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刚毅有大节,谏争于王。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以数谏争得减死。
②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薄.焉,谓遂曰:“渤海废乱,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也,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练习题一、基础题一、为以下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二、说明以下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2)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说明以下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辩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下面各旬朗诵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二、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本文选自_,文体属于____。
8,翻译划线句子。
9.解释下列词义。
(1)险:(2)箕畚:(3)面:10.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1.答案: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读音。
九年级语文2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汝()无穷匮也()一厝雍南()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A.杂然相许.(赞同)B.寒暑易.节(更替)C.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虽.我之死(虽然)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其真无马邪”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真不知马也。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惧其不已也。
3、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D、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⑤②③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答案:、《列子·汤问》|古代寓言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__ 荷________ 畚________ 孀________答案:rèn|hè|běn|shuāng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朝”是多音字,可根据意思不同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给下列字注音。
龀________匮________叟________雍________ 朔________答案:chèn|kuì|sǒu|yōng|shuî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期”“间”是多音字,可根据词语意思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年且.九十 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且焉.置土石 ________ 始一反焉. ________答案:将近,况且。
|哪里,语气助词。
|通,顽固;本来。
|赞同,拟声词。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人教版语文初三下: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知识贮备】1.字词累积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快要九十。
且,将要,快要。
进出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波折,绕行。
平险:铲平陡峭的大山。
险,本文指陡峭的大山。
杂然:纷繁。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 何,把 ,, 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了然。
残年余力:年老的年龄和剩余的力气。
何必而不平:担忧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忧。
惧其不已:惧怕他不断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意所感人。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对于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先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录,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但是现实中的列子则经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子列子穷,面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特别有节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果断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作者以为他生活的年月早于庄子,所以《庄子》书中记录了好多对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以后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获得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以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天就反归“风穴” ,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 。
他以为“至人之专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残酷的执政者子阳馈送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全部闻道者为富乎 ?”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厚利是亡!”他以为应挣脱人人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适应大道,淡泊名利,安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
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
《愚公移山》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始一反.焉同意思为:(2)甚矣,汝之不惠.同意思为:(3)无陇.断焉同意思为:2其他重点实词(1)惩.山北之塞.惩:塞:(2)聚室而谋.曰谋:(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平:(4)指.通豫南指:(5)杂然..相许杂然:许:(6)其妻献疑..曰献疑:(7)且焉置.土石置:(8)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9)固.不可彻.固:彻:(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1)何苦.而不平苦:(12)操蛇之神闻.之闻:(13)惧其不已.也已:(14)帝感其诚.诚:(15)一厝.朔东厝:(16)无陇断.焉断:二、文言虚词1.且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2.其①其妻献疑曰②其如土石何3.而①面山而居②聚室而谋曰③而山不加增4.之①本在冀州之南②跳往助之③甚矣,汝之不惠④告之于帝三、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四、问题探究1.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难有哪些?2文章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智叟和愚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五、理解性默写1.2.3.4.《愚公移山》5.六、阅读理解选择题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3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
迂:
(4)何苦.而不平
苦:
(5)寒暑易.节
易:
(6)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
(7)固不可彻.
彻:
(8)虽.我之死
虽:
。
3.(5 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
(1)始一反.焉
(2)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
Hale Waihona Puke (5)无陇.断.焉。
4.(12 分)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第1页(共5页)
(1)以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2)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3)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4)之 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5)其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6)而
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
5.(8 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 23 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 (2)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rèn;jì;kuì;shuāng;jīběn;chèn;wú;hè;chéng sè;cuò; 2.赞同;苦于;曲折,
绕远;愁;交换;把…怎么样;通;即使; 3.通“返”,返回;通“慧”,聪明;没有;通
“措”,放置;高大的山冈; 4.凭,靠;用来;疑问代词,哪里;语气助词;况且;况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欲.凿池 欲:
②无地置.土 置:
③或.曰
或:
④公复止. 止: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2011年精选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山之之塞(sè)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2.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寒暑易节(交换)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C.而山不加增(加大)惧其不已也(停止)D.方七百里(周长)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4.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矣,汝之不惠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一厝朔东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1)帝感其诚()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
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江水南边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扎水北边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读下列文句,体会加横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
将重读的在括号内注明“重”字。
(1)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 )居(2)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的词义。
九年级下册专题23愚公移山列子讲提升学生试题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3课愚公移山【学习要点】学习运用衬托和比照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课堂讨论☆要点一:学习运用衬托和比照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探究活动】学习运用衬托和比照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老师释疑】比照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不同人、事、物的比照描写或者说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展对照,以彰显其变化。
在行文中恰当使用比照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
比照法的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人物比照,二是不同事件比照,三是人物外表与内心比照,四是事件前后比照。
许多民间故事,往往都写二个人,一个好一个坏,这是人物比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不同事件比照;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主人公卡西莫多,人很丑可是心地很仁慈,这是人物外表与内心比照。
衬托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一些另外的人或者物来陪衬或者衬托。
衬托法主要类别:一是正衬法,即从下面衬托,以宾衬主,以美衬美。
如,先写甲歌唱得好,然后点明甲正在跟乙学唱歌,突出乙的歌唱得更好;又如,写景美,衬托人美。
二是旁衬法,即以旁人的反响来衬托。
如,通过路人的反响写某人的打扮的奇特;又如,写某人摔倒摔得很重,不直接写,而是写路上行人的惊呼、围观,这是旁衬。
三是反衬法,即从反面衬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好衬坏,以劣衬优,以悲衬喜,以喜衬悲。
如,写人走路的声音响衬托夜深人静;又如,写某人的突然间的哈哈大笑反映他内心的悲伤。
【讨论明确】【课堂提升】班昭续?汉书?〔7分〕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奉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精选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山之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2.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交换)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D.方七百里(周长)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D.操蛇之神闻之4.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矣,汝之不惠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一厝朔东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1)帝感其诚(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
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江水南边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扎水北边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读下列文句,体会加横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
将重读的在括号内注明“重”字。
(1)北山愚公者( ),年且( )九十,面山而( )居(2)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的词义。
(1)聚室而谋( )(2)投诸渤海之尾( )(3)始一反焉( )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两个疑问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是?4.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的明确目标。
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
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的反应。
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
最后得到了“”的主意才开始行动。
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5.有人认为愚公的确很愚,智叟的确很智,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3.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填写)。
5.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
6.结尾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
(1)桓公观于厩( )(2)傅马栈最难( )(3)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请你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9.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叉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
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横线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
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遏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
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
(1)使之钩百而反( )(2)稷之马将败( )(3)公密而不应( )2.翻译下面句子。
(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2)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
(1)反命曰( ) (2)始舍之( )(3)少则洋洋焉( ) (4)悠然而逝( )(5)孰谓子产智( ) (6)得其所哉( )2.翻译下面句子。
(1)少则洋洋焉。
(2)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2.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一支曲子因和谐,便格外悠扬动听;一幅图画因和谐,便特别赏心悦目;一席谈话因和谐,便让人如沐春风……温馨的家庭、美丽的校园都因和谐而让你倍感亲切。
请以“走进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对家庭或校园中和谐美的体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题白拟。
不少于300字。
13.《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14.给加横线字注音始龀()穷匮()厝()万仞()魁父()亡以应()15.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1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17.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河曲智叟:A、老人B、妇女C、男子D、老头②汝心直固:A、心里B、思想C、做法D、言论③何苦而不平:A、苦于B、痛苦C、愁D、怕④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然B、并、乃C、曾经D、可曾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①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③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其如土石何?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