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同步课件+讲义+习题 (1)
高考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1.本质和特征2.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反应4HCl(浓)+MnO2错误!MnCl2+Cl2↑+2H2O中,氧化剂是MnO2,氧化产物是Cl2,还原剂是HCl,还原产物是MnCl2;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_mol,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2_mol。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请标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请标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如:(2)常见还原剂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
如:(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质Fe2+Fe3+FeSO错误!SO错误!SH2O2O2H2O其中:Fe2+、SO错误!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互动思考】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一定不同吗?答案不一定,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种物质,也可能是不同的物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有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或不同的物质。
例如:Cl2+H2O HCl+HClO 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6HCl(浓)+KClO3错误!3Cl2↑+KCl+3H2O中,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第0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讲义)(原卷版)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目录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点2 摩尔质量【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辨析考向2 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考点二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知识点2 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点3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考向2 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考向3 考查气体摩尔质量计算的常用方法真题感悟考点一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点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_________。
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1。
公式:N A=__________。
【易错提醒】(1)物质的量只能衡量微观粒子,必须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或化学式,故摩尔后面应为确切的微粒名称;如1 mol氢(不确切)和1 mol大米(宏观物质)皆为错误说法。
(2)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
(3)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指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012 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约为6.02×1023。
知识点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常用的单位是g·mol-1。
公式:M=__________。
2.数值:以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易错提醒】(1)摩尔质量、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含义不同,不是同一个物理量。
高中高考化学-马老师春季讲义第一讲答案

第一讲二轮—动量方法梳理一、知识清单1.力的三种效应①力的瞬时性(产生a)F=ma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②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t ⇒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③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2.动量: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的质量和它在某一时刻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瞬时量)。
3.冲量:物理学中把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过程量)。
4.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碰撞后仍这一直线。
这种碰撞叫一维碰撞(正碰)。
5.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弹性碰撞。
6.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非弹性碰撞。
7.完全非弹性碰撞:物体在相碰后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这种碰撞叫完全非弹性碰撞。
8.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他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9.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10.常用公式动量的定义式:p =mv 冲量的定义式:I =Ft动量与动能量值间的关系:E K =p 22m =pv 2动量定理:I = ∆P 或12mv mv Ft -= 分方向的表达式:I x =Δp x ,I y =Δp y 动量守恒定律:m 1v 1+m 2v 2=m 1v 1'+m 2v 2'二、方法论1.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①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 ②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 ③ 动量守恒定律具有矢量性(规定正方向)④动量守恒定律具有同一性(同一时刻,同一惯性参考系)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②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内力(如碰撞过程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 ③系统所受外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该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
高考化学讲义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进行的方向(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高频)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中频)3.了解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
化学平衡常数以m A(g)+n B(g)p C(g)+q D(g)为例1.表达式:K =c p(C )·c q(D )c m (A )·c n(B )。
2.影响因素K 仅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意义 4.注意事项(1)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液态水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常数”而不代入公式。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但意义不变。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3.复合判据——自由能ΔG 断据 ΔG =ΔH -T ΔS(1)当ΔH <0,ΔS >0时反应自发进行。
(2)当ΔH >0,ΔS <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
(3)当ΔH >0,ΔS >0时,高温下可能自发进行。
(4)当ΔH <0,ΔS <0时,低温下可能自发进行。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s)+H 2O(g)CO(g)+H 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 )·c (H 2)c (C )·c (H 2O )( )(2)对于N 2(g)+3H 2(g)2NH 3(g)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 2,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3)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4)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 (5)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6)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反应进行的程度( )(7)焓变和熵变都可以的作为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判据( ) (8)ΔH <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9)相同温度下,可逆反应的两方向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2.(选修4P 32T 2,改编)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 (A)=2.0 mol/L 、c (B)=2.0 mol/L 、c (C)=1.0 mol/L 。
2018版金版教程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案课件1a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2017·天津高三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答案 B2.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A.33 gB.32 gC.33 g·mol-1D.32 g·mol-1答案 D3.(2017·淮南模拟)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在1 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 AC.7.8 g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D.将1 L 2 mol·L-1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所得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 A答案 C【试题解析】:A项,1 mol Fe2+→Fe3+转移1 mol e-,2 mol I-→I2转移2 mol e-,故共转移3 mol e-,转移电子数为3N A;B项,因CO2-3+H2O HCO-3+OH-,故1 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C项,Na2O2中O为-1价,故7.8 g Na2O2与CO2反应时共转移0.1 mol e-,转移电子数为0.1N A;D项,Fe(OH)3胶粒是多个Fe(OH)3粒子的聚合体,故1 L 2 mol·L-1FeCl3溶液加热煮沸得到的Fe(OH)3胶粒小于2N A。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表示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B.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表示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C.气体摩尔体积V m≈22.4 L·mol-1,表示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D.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表示1 mol任何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答案 C【试题解析】: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故C错误。
高考化学(全国通用):铁及其化合物讲义(教师逐字稿)

以锻炼提高记忆力,达到长久记忆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健忘的问题。 PPT(第 3 页):现在我们正式进入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PPT(第 4 页):看,这就是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我们按铁及 其性质、铁的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离子鉴别三个分支来一一讲解。 (若 PPT 中图看不清,可查看下载的原图) PPT(第 5 页):先来看下铁及其性质。(学霸照读 PPT) PPT(第 6 页):接下来是铁的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我们先看下铁的 氧化物。(学霸照读 PPT) PPT(第 7 页):接下来是铁的氢氧化物。(学霸照读 PPT) PPT(第 8 页):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学霸照读 PPT) PPT(第 9 页):最后是 Fe 2+和 Fe3+的鉴别方法。(学霸照读 PPT) PPT(第 10 页):铁常考的核心方程式,务必记牢!!!(学员自行学 习,学霸不必理会) PPT(第 11 页):好了,我的知识网络图已构建完毕了,你的呢?画好 了吗?(若 PPT 中图看不清,可查看下载的原图) PPT(第 12 页):OK,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如何运用知识网络图来解题 吧! PPT(第 13—14 页):第 1 题和答案。 PPT(第 15—16 页):第 2 题和答案。 PPT(第 17—18 页):第 3 题和答案。 PPT(第 19 页):回顾落实。看完视频题目后,有没有学会如何运用知 识网络图来解题?我们再次总结一下知识网络图的要点吧。
铁及其化合物讲义(教师逐字稿)
课程简介:即 PPT(第 1 页):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铁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是无机化学金属部分的一个分支,高考出题主要为选择 题,以及工艺流程大题,难度不大,属于必得分题目。铁及其化合物 主要内容是学习相关物质的性质,离子的检验方法,相关实验的操作 及现象。这部分知识点相对繁杂,细小,学习时必须注意细节,需要 细心并及时复习记忆。准备好了么?Let’s go! PPT(第 2 页):先来了解一下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特点。 1、“形象好懂”;2、“点细且杂,记忆是王道”;3、“联想记忆 效果好”。
高考化学课件讲义——镁铝及其化合物

[回扣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 1 mol· L-1 AlCl3 溶液中加过量的 6 mol· L-1 NaOH 溶液制 备 Al(OH)3 悬浊液( × ) (2)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 ) (3)明矾用作净水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 ) (4)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制 Al(OH)3 的离子方程式: - CO2+AlO- + 2H O===Al(OH) ↓ + HCO 2 2 3 3( √ ) (5)Al(OH)3 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 ) (6)明矾的化学式为 Al2(SO4)3· 12H2O( × )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实现: NaOHaq CO Al2O3――→NaAlO2(aq)――→Al(OH)3( √ )
题组一 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为主,但也存在某些重大差 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 ①CO2 ②盐酸 ③NaOH 溶液 ④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Al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Mg 不能;Mg 能在 CO2 中燃 烧而 Al 不能。 答案:C
考点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①与 HCl 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②与 NaOH 反应 Al2O3+2NaOH===2NaAlO2+2H2O
2.氢氧化铝[Al(OH)3] (1)物理性质 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的电离方程式为
[方法技巧]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 H2 的量的关系 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Al+6HCl===2AlCl3+ 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从化学方程式可 - 失 3e 以看出 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 H2 的实质都是 Al――→Al3+,所以 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 与 H2 的关系都是 2Al~3H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产生氢气体积 VHClH2 1 比 = 。 VNaOHH2 1
第0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学生版)

1.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体积等 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 的数量联系起来,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2)符号为n ,单位是 (mol)。
(3)使用范围:适用于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微粒数,符号为 ,通常用 表示。
(2)物质的量、微粒数(N )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为 。
【易错】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应写为6.02×1023 mol -1,不能仅写数值6.02×1023。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 ,单位: 。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 。
(3)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关系为 。
【易错】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具有不同的单位。
如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1,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 mol H 2O 的质量为18 g 。
1.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 )3.H 2O 的摩尔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4.1 mol SO 2-4的质量为96 g·mol -1。
( )5.4 g 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 )第0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0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A 的密度为2.857 g·L-1,则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可能是______气体。
(2)已知16 g A 和2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 和31.76 g D ,则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脂肪烃第1课时烷烃和烯烃烯烃的顺反异构[知识梳理]一、烷烃和烯烃1.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2.烷烃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烷烃很不活泼,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都不发生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如光照或高温)才能发生某些反应。
(2)特征反应——取代反应烷烃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
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 。
(3)氧化反应——可燃性烷烃可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燃烧的通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4)分解反应——高温裂化或裂解烷烃受热时会分解产生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如:C 16H 34――→催化剂高温C 8H 16+C 8H 18。
3.烯烃的化学性质 (1)特征反应——加成反应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2)氧化反应①烯烃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
②可燃性烯烃燃烧的通式为C n H 2n +3n 2O 2――→点燃n CO 2+n H 2O 。
(3)加聚反应烯烃加聚反应的通式:n R 1—CH===CH —R 2――→催化剂。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产生原因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2.存在条件每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3.异构分类(1)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
(2)反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两侧。
4.性质特点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自果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
(×)解析碳碳单键可以省略,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以及炔烃中的碳碳三键不能省略。
(2)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解析聚乙烯是乙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得到的,分子中只有碳碳单键,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
(3)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丁烯也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多于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丁烯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4)通入氢气可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解析乙烯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乙烷,且过量的氢气难以除去。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的是________。
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B.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C.乙烯与氯气混合D.乙烯通入浓盐酸解析A项中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得到的1,2-二氯乙烷较少,杂质太多;B项中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得到一氯乙烷;D项中乙烯通入浓盐酸中不发生反应。
答案 C(2)烯烃均存在顺反异构吗?下列图示的Ⅰ式和Ⅱ式分别是某烯烃两种顺反异构体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你认为哪种表示是顺式结构?哪种表示是反式结构?答案不是所有的烯烃都存在顺反异构。
如果双键碳原子一端连接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不存在顺反异构,如CH3—CH===CH2。
Ⅰ式为顺式结构,Ⅱ式是反式结构。
3.下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烷烃或烯烃的化学反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其反应类型。
(1)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乙烷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烯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一、烷烃和烯烃的结构、性质比较【名师点拨】1.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1)烃都是无色物质。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2)分子中的碳原子数≤4的脂肪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脂肪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除外)。
且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常温下脂肪烃的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或固态。
(3)熔、沸点一般较低。
其变化规律是:①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即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或相同的物质(如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
③组成与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2.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比较【特别提醒】(1)符合通式C n H2n+2的物质一定是烷烃,但是符合通式C n H2n的物质不一定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
(2)随n(C)增大,烷烃w(C)增大,但总小于85.7%;烯烃w(C) 不变,总等于85.7%。
(3)烷烃分子中的碳碳单键和碳氢键中,通常碳碳单键不易断裂,常发生C—H键断裂(即取代反应);在高温时才发生碳碳单键断裂(即裂化或裂解反应)。
烯烃分子中碳碳单键、碳氢键和碳碳双键中,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所以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4)理解有机反应时,要注意反应的条件、类型及量的关系。
如:烷烃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烯烃却能与Br2(纯溴或溴水)在常温下发生加成反应。
【例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B.通过足量的溴水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D.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解析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不能使它们褪色,而乙烯能)。
乙烯通过溴水时,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液态)留在溴水中,B方法可行。
而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有氧化生成的CO2逸出,这样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 2,D 法不可行。
C 法也不可取,因为通入的H 2的量不好控制,少了,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多了,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 2,而且反应条件要求高。
由于乙烯与NaOH 溶液不反应,故A 法不可取。
答案 B 【深度思考】1.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提示 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使溶液褪色的是乙烯,不能使溶液褪色的是甲烷。
2.能否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提示 不能。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虽能除掉乙烯,但又混入了二氧化碳。
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故可用溴水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3.如下两个反应均可得到氯乙烷: 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 ,从产率和纯度的角度考虑,哪一种方法更好?提示 乙烷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很难控制在某一阶段,副反应多,得到的是多种氯代乙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且产率低。
故第二种方法好,这种方法无副反应,产物较纯,产率高。
4.分子式符合C 4H 8的烯烃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有几种?分别写出名称。
提示 符合C 4H 8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
故有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甲基丙烯四种。
【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的和乙烷分子中的碳碳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乙烷不能解析 因为键能比碳碳单键键能大,从而决定键长要短一些,故C 项是错误的。
答案 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烷烃的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B.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也增加D.所有的烷烃之间一定互为同系物解析 烷烃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如CH 3—CH 3、CH 3CH 2CH 3),也可能不都位于同一平面上[如(CH 3)2CHCH 3分子中最多只有3个碳原子共平面];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使其熔、沸点逐渐升高;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烷烃之间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不同的烷烃之间互为同系物。
答案 C3.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2CH 3CH 2OH +O 2――→催化剂△2CH 3CHO +2H 2O B.CH 4+2O 2――→点燃CO 2+2H 2OC.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D.CHCl 3+HF ―→CHFCl 2+HCl解析依据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D项正确。
答案 D4.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A.沸点:乙烷>戊烷>2-甲基丁烷B.同分异构体种类:戊烷<戊烯C.密度:苯<水<1,1,2,2-四溴乙烷D.点燃时火焰明亮程度:乙烯>乙烷解析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所以这几种烷烃的熔、沸点戊烷>2-甲基丁烷>乙烷,故A错误;戊烷只有碳链异构,戊烯不但有碳链异构,还有官能团异构和位置异构,故同分异构体种类戊烷<戊烯,故B正确;苯的密度小于1 g/mL、水的密度是1 g/mL、1,1,2,2-四溴乙烷的密度大于1 g/mL,所以密度苯<水<1,1,2,2-四溴乙烷,故C正确;碳的百分含量越高,火焰越明亮,由于乙烯中碳的百分含量高于乙烷,故火焰的明亮程度乙烯高于乙烷,故D正确。
答案 A提升三、烯烃的顺反异构【名师点拨】1.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1)存在碳碳双键;(2)碳碳双键的同一碳原子上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2.实例3.性质:顺反异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例2】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解析能否形成顺反异构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有双键,二是双键两端的基团是否不同。
A、B、C三项双键两端的基团有相同的,不可能形成顺反异构;D项可以,可形成。
答案 D【深度思考】1.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提示分子中需含有碳碳双键;双键碳上连有不同原子或原子团。
2.顺-2-丁烯与反-2-丁烯分别与Br2加成,产物是否相同,名称是什么?提示相同。
产物均为2,3-二溴丁烷。
【变式训练】5.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则化学式为C3H5Cl的链状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C3H5Cl没有碳链异构,先写出C3H5Cl中官能团(—Cl)的位置异构,再写其顺反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