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建筑名英译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

杨译: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霍译: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 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和接受。 观点: 杨译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信息,霍译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有所亏损, 但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地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翻译比较
《红楼梦》Y:Hsueh Pan(Wen-chi) H: Xue pan
杨译:Hsueh在英语中就是薛姓,并且还将薛蟠 的字加入译文之中。 霍译:将汉语 拼音直接作为翻译。 观点:杨的版本努力将中国文化表达给外国人, 并且将中国特有的字也加入译文之中,霍的版本 则直接将字略去。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文化
原句 薛蟠心中暗喜道:“……可知天从人愿。”
Y: It shows Heaven is kind . H:Fortune is on my side.
杨译:用Heaven表示天。 霍译:直接将这句话用理解的意思表达。
观点:明显这句话是霍的版本比较好。 杨的版本着重于对中国文化的表示,选择了 直译,因此语言的弹性受到了限制,用 Heaven表现天,为了让外国人理解天对中 国古代人民的重要性。 而霍的版本则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对等。天从 人愿的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能够实现,就是幸 运,所以他的版本在读起来的时候更为通顺 易懂。
杨译:翻译简单直观。 霍译:用present sovereign和widespread recruitment等词语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文。
观点:霍的版本更好一点。杨的版本简单直 观,直接用普通的语言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出 来。霍的版本则语言精美,几乎做到了逐字 逐句的翻译,保持了原文的风格,用较为高 级的词语将原文中表现出来古时候语言的华 贵感觉表示出来。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翻译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翻译

原文:…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
H:…for his father’s and grandfather’s sake, he was allowed to register at the Ministry and receive regular payments of grain and money,… Y: …but prevailed on his grandfather’s old connections to find him a well-paid sinecure in the board of revenue… 分析: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这个官职比较大,在清代是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 So its payment should be well-paid, which is much appropriate.
原文: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H:The family was immensely wealthy. As one of the official Court Purveyors they received money from the Privy Purse with which to make purchases for the Imperial Household. Y: For they were millionaires, in receipt of an income from the State Treasury as Purveyors for the Imperial Household
原文:各省中所有的卖买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 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

《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红楼梦》第三回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必将提高翻译工作者和翻译学习者的汉英翻译水平。

本文分别从语言转化,翻译方法,和文化输出三个方面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第三回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对两个译本的优劣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结合实践对一些相关翻译理论进行了阐释,以求对翻译学习者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语言转换;翻译方法;文化输出1.引言《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必将提高翻译工作者和翻译学习者的汉英翻译水平。

本文分别从语言转化,翻译方法,和文化输出三个方面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第三回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对两个译本的优劣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结合实践对一些相关翻译理论进行了阐释,以求对翻译学习者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2.语言转化翻译的最基本意义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是字面意义的对等,更是深层意义的呼应。

汉语表达中,我们偏爱用四字结构。

四字结构音美,形美,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

在表情达意时,我们会习惯性的,下意识地把要表达的意思浓缩在四个字中;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觉得四字结构郎郎上口,符合习惯。

在英语文学原著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地道的英语习语。

这些英语习语使原著读起来郎郎上口,为原著增色不少。

这一事实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在进行汉译英实践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一些英语习语来提高英语译文的质量呢?先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 杨译:I was so carried away by joy and sorrow at sight of my little cousin, I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 I deserved to be caned.霍译:It was just that seeing my little cousin here put everything else out of my mind. It made me want to laugh and cry all at the same time. I’m afraid I quite forgot about you, Grannie dear. I deserved to be spanked.在翻译同一段原文的时候,两个译本首先在字数上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杨译本用了15个词来翻译原文划线部分的内容,而霍译本则用了29个词,几乎是杨译的二倍。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

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

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

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

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

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英译《红楼梦》为例

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英译《红楼梦》为例


文化差异与翻译 的理论 阐释
通常而言 ,文化是一个 民族 的生活与 活动方式 的总和 , 包括风俗 习惯 、 宗教信 仰 、 文学 艺术 、 科 学技 术、 法律制度等 内容 。文化 差异主要指生活于不 同自 然与社会环境 中的社会群体 ,在长 期发展 中形成 的 风俗 习惯 、 宗教信仰 、 价值观 、 思 维方式 等 , 各 个 民族 都 有 自己独特 的文化体 系。东西 方文化是在 不同的 生态环境 中形成 与发展起来 的 ,因而 存在 着巨大 的 文化差异。 翻译是一种 跨文化 的信 息传 递活动 ,是在不 同 运 行规则 的语 言符号之 间进行 的信 息传递 ,翻 译 的 使 命就是从 一种 文化语境 进入另 ~种文化语境 。翻 译 界 中的文化 学派认 为 ,语 言是社会 文化 的重要表 现形式 , 同时也是社会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而翻译 则是连接不 同语 言的桥梁 ,但翻译活 动远远 超出 了 语 言技巧 的范 围 , 与社 会文化 有着密不 可分 的联 系。 也 有学者认 为 , 翻译是 人类社会 交际行 为的范畴 , 是 文化之 间的对话 ,必然 要受到译语 文化与 源语文化 的影响。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 , 翻 译质量也在不 断提升 。 不仅 要 用语准 确 、 语 言流 畅 , 还要 求能 准确 传递原文的文化意象 。 中华文化是 在长期 的历史积 淀中形成 的 ,有着 委婉含蓄 、 简洁 明了的语言文化 特点 , 这种语 言风格 在《 红楼 梦》 中有着充分 的体 现。《 红楼梦 》 有着浓郁 的 民族 风格 , 成语 、 典故 、 双 关语 、 诗词等 随处 可见 , 这就是典型 的文化差异现 象 ,有翻译 家将 这种现象 称为“ 文化 空 白” , 朱 光潜 先生也 认为 , 有 着地域 、 民 族、 阶级 等特色 的用语 现象就 是文化差 异。如《 红楼 梦》第 四回 “ 葫 芦僧乱判葫芦 案” ,霍译 文 : A n d t h e B o t t l e . g o u r d mo n k s e t t l e s a p r o t r a c t e d l a w s u i t . 杨译 文 :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H) That's why I counsel you to ignore him. He can't be all honey-sweet words one minute and ranting and raving like a lunatic the next. So don't believe anything he says.
2.句子结构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的句字结构也迥然不同。汉语里面有非常多的连词和介词,而句子之间的连接也不是特别明显。因此译者很难在翻译中掌握两种语言的区别,下列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问了我好几遍,可有看见他的绢子。我哪有那么多工夫管这些事?(P169)
(Y) She asked me several times whether I've seen her handkerchief. As if I had time to bother about such things!
1.字斟句酌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P17)
(Y)She's the terror of this house. In the south they'd call her Hot Pepper. Just call her Fiery Phoenix.
我一见了妹妹,疑心都在他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P17)
(H) The doctor arrived promptly and proceeded to take skybright's pulses. He appeared to be disconcerted by what he found. “Yesterday she seemed to be a little better”,he said,“but this pulse today takes us right back to where we started from---empty, superficial, faint, constricted…”

论《红楼梦》人名英译——从三种英语全译本对比分析出发

论《红楼梦》人名英译——从三种英语全译本对比分析出发
认识 译者在 翻译富有汉语言文化特 色的文 学作品人 名 时所 采取方 法与翻译 目的之 间的联 系, 并有 助 于我们
客观 认 识 翻 译 行 为 。
关键 词 : 红楼 梦; 人名英译 ; 对 比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 A
《 红楼梦》 人物命 名特点 汉语人名 承载着丰 富的 中国语 言文化 信息 , 现 实生 活中的人名如此 , 文学作 品 中的人名 也不 例外 。在 伟大 的文学著作 《 红楼梦》 中, 作 者曹雪 芹成功 塑造 了众 多 的 人物形象 , 使得每一个人物都说着与众不 同的 、 属 于 自己 的话 。在这精彩纷 呈 的人 物形 象背后 , 该小说 人物 的命 名也颇具 深 意。清人 佚名 氏在 《 读 红 楼梦 随笔》( 1 9 8 4 : 6 ) 中说 : “ 红 楼 妙 处 又莫 妙 乎 命 名 之 切 。他 书 命 名 皆 随 笔 杂 凑, 间有一二有 意义者 , 非失之浅率 , 即不能周详 , 岂若红 楼 一姓 一名皆具精 意 , 惟囫囵读之 , 则不觉耳 ! ” 可见 , 《 红楼梦 》 中人物 的姓和 名都是仔 细推 敲的结 果 。相关研究 表明( 金启琮 , 1 9 8 0 ) 《 红楼梦》 人物 的命名 具 有 如下 特 征 : 谐音取名 , 以人名 暗含特殊 意义 。在 《 红楼 梦》 第一 回中 , 曹雪芹写道 : “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 , 之后故将 真事 隐 去, 而借 ‘ 通灵 ’ 之说 , 撰此 《 石头记 》 一 书也 , 故日‘ 甄士 隐’ 云云。 ” 在曹雪芹 创作 《 红 楼梦》的年 代 , 由于该 小说 所反 映的历史 现状以及 作者的特殊身份 , 决定 了作 者“ 将 真事隐去” , 而 用“ 假语村言 , 敷演 出一段 故事来 ” 。这一 创作 特点 也体 现在 小说 人物 的命 名 中。如 “ 甄士 隐 ” 即 “ 真事隐” , “ 贾语村 ” 即“ 假语存”, “ 贾化 ” 即“ 假话 ” , “ 娇 杏” 即“ 侥幸 ” , “ 单聘 仁” 即“ 善骗人 ” , “b固修 ” 即“ 不顾 羞” 等等 。 以诗词成语命 名 , 且具深 意。《 红楼 梦》 的诸 多人物 中, 有相 当大 的一部分人名 均与诗词 或成语相关 。例如 , 小说 的主要 人物 之一 “ 宝钗 ” 的名就 源 自李 商 隐 的 《 残 花》 诗句“ 残花 啼露莫 留春 , 尖 发谁 非怨别 人。若但 掩关 劳独梦 , 宝钗何 日不 生尘 ” , 这 在小说第 六 十二 回中 已由 香菱 交待 。这 首诗从 一个侧 面预示着宝钗虽得 到一个名 分, 却终究没有得 到爱情 的悲 剧结 局。小说 中 的其 它人 名, 如黛玉 、 宝玉 、 迎春 、 探春 、 惜春 、 湘云 、 鸳鸯 、 抱琴等也 均出 自于诗 词 , 且 与各 自的或 各 自主人 的性 格 、 命 运相

《红楼梦》英译对照欣赏

《红楼梦》英译对照欣赏

Y:Yang Xianyi H:David Hawkes 37、世事洞明皆学问,⼈情练达即⽂章. Y: A grasp of mundane affairs is genuine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of worldly wisdom is true learning. H: True learning implies a clear insight into human activities; Genuine culture involves the skilful manipulation of human relations. 38、嫩寒锁梦因春冷,芳⽓笼⼈是酒⾹。

Y: Coolness wraps her dream, for spring is chill; A fragrance assails men, the aroma of wine. H: The coldness of spring has imprisoned the soft buds in a wintry dream; The fragrance of wine has intoxicated the beholder with imagined flower-scents. 39、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流;寄⾔众⼉⼥,何必觅闲愁。

Y: Gone with clouds spring's dream, Flowers drift away on the stream. Young lovers all, be warned by me, Cease courting needless misery. H: Spring's dream-time will like drifting clouds disperse, Its flowers snatched by a flood none can reverse. Then tell each nymph and swain, 'Tis folly to invite love's pain! 40、厚地⾼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可怜风⽉债难偿。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朱 晓 茜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了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坛上也颇受瞩目。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四种文字的53种不同译文在世界各地发行。

仅英文就有两种全译本,一种是英国大卫・霍克思(译前八十回)和其婿明菲尔德(译后四十回)的T 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种是我国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 ansions。

霍克思在译《红楼梦》之前曾译有屈原、杜甫等人的作品。

他的中文修养相当好,不但能用中文写文章,而且还能写中国旧体诗。

为了潜心翻译《红楼梦》,他辞去了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并且仔细研读过许多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吴世昌和赵冈等的著述。

杨宪益夫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几十年如一日,密切合作,辛勤劳动。

除《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阿Q正传》、《老残游记》等著作,共有上千万字的译著。

因此,霍克思、杨宪益这两个译坛高手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并且受到一致称赞。

他们的译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本文拟从两位译者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翻译处理,具体地加以比较和赏析,以期总结其中的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经验与教训,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

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然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不如正文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8世纪。

其作者曹雪芹运用精巧的结构和众多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本小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20世纪,这本小说被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全译成英文,为推广《红楼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回目的英译对比研究,探讨霍克思和杨宪益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我们要了解《红楼梦》原著中的回目设计。

这部小说共有120回,每一回的标题都是精心设计的。

这些回目不仅点明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第二回的标题为“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既点明了贾母这个重要角色的去世,也透露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

接下来,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在回目翻译上的对比。

霍克思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翻译风格以流畅、自然著称。

在他的英译本中,回目往往简洁明了,注重传达原意的神韵。

例如,他将第二回的标题译为“Jia Iron-非物质贵人去世”,准确地传达了原意,同时也保持了原标题的简洁。

相比之下,杨宪益的翻译风格以直译为主,力求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

他将第二回的标题译为“The DowagerHousehold of Jia-Feather-Rite: Its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虽然略显冗长,但是准确地传达了原标题的含义和意象。

通过对比霍克思和杨宪益的回目翻译,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霍克思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尽可能避免生硬和奇怪的表达方式。

他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简洁明了,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而杨宪益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他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直译,尽可能忠实于原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的回目英译也展现了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翻译大家的精湛技艺。

通过对比研究这两位学者的回目翻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不同翻译方法的宝贵机会。

红楼梦英译本 对比

红楼梦英译本 对比

Delightedly she hurried with her women to the entrance of the main reception hall and conducted Aunt Xue and her party inside.
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 薛姨娘等接了进去。
Though an Imperial Purveyor,he was wholly innocent of business skill and savior-faire,for his father’s and grandfather’s sake, he was allowed to register at the Ministry and receive regular payments of grain and money, everything else was looked after for him by clerks and factors of the family business.
杨宪益

霍克斯

Lady Wang took them in to pay their respects to the Lady Dowager, and they distributed the gifts they had brought.
Aftrer they had been taken to see Grandmother Jia and made their reverence to her, and after the gifts of Nanking produce had been presented …
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

红楼梦英译本对比翻译分析

红楼梦英译本对比翻译分析
H: Bao-chai
原文:英莲 译文 Y: Ying-lien
H:Ying-lian
原文:贾政 译文 Y: Chia Cheng
H: Jia Zheng
原文:王子腾 译文 Y:Wang Tzu-teng
H: Wang Zi-teng
人名-称谓
原文:贾母 译文 Y: Lady Dowager
H: Grandmother Jia
错译
• 贾母王氏……今年方四十上下年 纪,……(Para2,line4)
• 霍克斯:...she was now around fifty ...(Para3,line4)
• 杨宪益:she was about forty years of age...(Para3,line4)
错译
• 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 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Para3,last line)
地名
原文: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
译文 Y: Lady Wang's main apartment H: Lady Wang's compound
解释:apartment ; compound 理由:王夫人、别院;compound虽有院子意思,但不贴切,apartment更符合 王夫人身份 分析:正房、四合院,H想表达却没能表达好
——H
Meanwhile Lady Wang ,who had learned with relief of the dismissal thanks to Yu-tsun of the charge against Hsueh Pan,had been dismayed again by her brother's promotion to a frontier post,for this confronted her with the lonely prospect of having none of her own family to visit.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随着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红楼梦》的英译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初探《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以期深化对这部伟大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与接受情况的理解。

本文首先将对《红楼梦》及其英译本的研究背景进行概述,阐述国内外对于《红楼梦》英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后,将介绍本文所选取的四个英译本及其译者,包括他们的翻译理念、翻译方法以及各自在翻译过程中的独特处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利用语料库工具对四个英译本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翻译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与探讨。

通过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本文旨在揭示不同译者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用的策略与风格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译文的表达效果和读者接受度。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译者风格的因素,如文化背景、翻译目的、读者群体等。

本文将对《红楼梦》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提出对未来《红楼梦》英译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对《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初探,本文旨在为《红楼梦》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中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交流。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的方式,对《红楼梦》四个英译本(分别由David Hawkes、John Minford、Yang ianyi和Gladys Yang、以及Sykes)的译者风格进行初步探究。

我们分别建立了这四个译本的语料库,确保每个语料库中的文本量、章节分布和原文内容一致,以便进行公平和准确的对比。

接下来,我们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定量方面,我们运用语料库软件对各个译本的词汇、句法、篇章结构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词频统计、关键词分析、平均句长计算、以及句式结构对比等。

从文化内涵解析《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文化内涵解析《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

蓿者 参看前 文注释 。徙 中人 们可 以看 出 ,霍 器本 倾 向于在 挥文 中连行 增 浑或意 ,而裼 箨本一 般不 在文
内做任 何增 删 ,而 是 主要采用 直 或是直 加 脚注 的方法 。
12 堡 网鼯 的翻 .
堡网 是一撞文字游威 , 通遇 言中的同音异羲或一 多羲的现象束制造藏 的效果。 《 在 红樱萝》 输在 捂 音遗 是在 句法 结耩上 都存 在着很 大差异 。原 文能 够引起 蒴 者畲心 一笑 的地 方 ,封于其 他文 化背景 的 蓣者
的人物 封 中 ,妙 趣横 生 的蔓 网藉 常常 出现 ,逭 给 者带柬 了 翻 上 的鞋题 ,因届 漠藉 和英
束 税很可 能畲莫 名其 妙 。那 麽 ,裼 榉本 和霍 挥本 封此是 如何 虞理 的呢 ?例 如 :
( 寅玉 ) 小耗现形笑道 :‘ :“ 我税你们没兄遇世面 ,袄恝得逭果子是香芋 ,却不知盛裸林老箭
10,u ht kwo l a e r he e u o my t…” H. . AN , G Y NG 1 7 , . 8 ) 6 )sc l ud v i t dme t f s ( Y Y G & A , 9 8 P 4 6. a h fg n o wi 霍 克斯 : …E e I ena oe s e isw i m o, er gte syta udh v en “ v ni ' b e frni gnu , hc I n th ai m t l a e e fd c h’ n h a h wo b
e o g u p n u ht s t u …” Ha e, 9 3 P 3 0. o h me ( wk s 1 7 , . 5 )
霍克斯 的浑 文 中 ,原文 提及 的雨侗 屋史人 物 的名字 简化成 了他 们所 代表 的某 一颊人 ,即很有智 谋 的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

《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红楼梦》两部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比较《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几乎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文化。

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因其在我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翻译版本之众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

目前已有几十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 ,其中以两种英译本影响最大:一是 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杨宪益、戴乃迭合译(以下简称杨译) ;二是 The Story of the Stone ,由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以下简称霍译) 。

这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

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

其中“杨译本”更忠实于原著,对原文理解深刻,深得原意;并且采用“异化”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直译是他的主要翻译方法, 倾向于“ 语义翻译”。

而“霍译本”采用了“归化”手段,即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英文流畅自然,倾向于“交际翻译”。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 对两译本其中的宗教文化, 习语人名,诗词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分析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取向。

1 宗教文化翻译宗教文化, 一直是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一个障碍,译者很难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找到对等的平衡点。

所以译者往往采用概念移植,并且辅以文化阐释,如霍译就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将原文中的东方文化转移为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便于读者理解。

以此来达到,使得译语文本与原文文本有着同样的吸引力。

习语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使用自然形成的,寓意深刻,形式固定的短语和短句。

《红楼梦》,中有大量含有宗教意味的习语。

浅析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浅析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浅析不可 译性在《 红楼梦》 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 部分表现 的
丁 纯 洁
( 浙江 师范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浙江 金华 3 10 ) 2 0 4

要: 红楼 梦》 《 是一部 中国语 言和文 化的 百科 全 书, 中谐音双 关修 辞格 的 大量 运 用是 小说 的一 大特 色。 其
从 音效和释 义两个层 面分析 《 红楼梦》中地 名、 人名以及 诗词 中谐 音双 关修 辞的英译 , 通过表 格量化对 比, 最后论证
能, 却不 能 像 意译 法 那 样 表 明 人 名 隐 喻 的 文 学 功 能 ” 肖家 (
音效也没了。 表3
诗 词 ①
诗词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 比较
杨 音

译 释

霍 义

译 释









燕、 庞继 ,0 7 16 。从释义层 面讲 , 英莲 ” “ 20 :9 ) “ 、 霍启 ” “ 、 娇 杏” 译作 “ a r ( C ho 香菱 ) 、C lmt( p ” a i 灾祸 ) “ uk ” a y 、 L cy 能使译 人语读者引起共鸣。但是谐 音双关 的英 译没有起 到 由“ 音”
人名英译





7 1 3
诗词英译
Ac o n cu t



1 9



1 0



2 9
O % 1 0 O % 4 % 5 % 2 % 8 7 3 4 6%
i e 。“ 谐音“ s d 雪” h 薛”, “ 与 薛宝钗 ” 双关 ; 林” 林 黛玉 ” “ 与“ 双关。如果没有加注 , 译文中的 so nw和 w o od怎么能让外 国

红楼梦英译本对比翻译分析

红楼梦英译本对比翻译分析

红楼梦英译本对比翻译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其深刻的社会观察、丰富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结构,这本小说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热爱和推崇。

在英语世界中,有很多不同的翻译版本,本文将对比并分析其中的几个版本。

在早期的翻译中,最有名的是杨宪益先生的翻译版本,他在1931年将《红楼梦》翻译为英文,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杨宪益的翻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没有用英文直接翻译小说的原名“红楼梦”,而是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这可能导致读者对小说的认知产生混淆。

其次,他对一些细节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导致了一些翻译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地方。

后来,高鼎先生在1981年将《红楼梦》翻译为英文,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

高鼎的翻译更加准确和流畅,对于一些细节和文化背景的解读也更加全面。

他对于船仔、螃蟹等特色词汇给出了合适的解释,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鼎将小说的名字翻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强调了其中石头的重要象征意义,和小说中道出的“石头有性情”之说相一致。

这个翻译版本的问世,为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此外,还有一些较新的翻译出现,如董斯扬的版本"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和陈荑华的版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等。

这些版本在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上都有所提高,对于一些细节的解读也更加细致入微。

同时,由于翻译技术和工具的进步,这些版本还恢复了原文最初被删减或修改的部分,使读者更贴近原著。

总体而言,英译本中各个版本都有其独到之处和值得欣赏的地方。

《红楼梦》两部英译本翻译差异探究——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

《红楼梦》两部英译本翻译差异探究——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
意义 是 “ 华 美 的房 子 ” 或者 “ 闺阁 ” , 也就 是 暗含住 在这 华 美 房 子 中的女 子 。霍 克 斯 的 翻译 虽 然 避 免 了误 解 , 但 是 也未 能把 作者 的真正 意 图表 达 出来 。 因此 , “ 红楼梦” 这 个名 字 看 似简 单 , 却 很难 翻译 。不 过 , 对 于 西方
《 红楼梦》 是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 是 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 展示 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可以 说 一部《 红楼梦》 就是一部关于 中国封建社会 的百科 全书, 它几乎囊括 了封建社会的政治 、 经济 、 教育 、 宗教 等各 个 领域 的文 化 。 因而对 《 红楼 梦》 的 翻译 也 受 到 译 学界 的特 别 重 视 。 目前 这本 书 的全 译本 有 2 0多种 , 其 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二种英译本 : 一是 由杨宪易夫妇所译 的 A D r e a m o f R e d M a n s i o n s , 一是大卫 ・ 霍克斯 ( D a v i d H a w k e s ) 和约 翰 ・ 敏福 德 ( J o h n Mi n  ̄r d ) 合译 的 T h e S t o r y o f t h e S t o n e 。 由于这 两 个 译本 的作 者 文化 背景 的差 异 、 不 同翻译 方 法 的运 用 以及本 着不 同的 翻译 目的等 等 , 使 得两 种 译 本各 具 特 色 , 风 格 迥 异 。本文
Ma r . 2 01 5
3月
《 红楼 梦》 两 部 英 译 本 翻 译 差 异 探 究
— —
以《 红楼 梦》 第三 回 为例
巳. 螺 摞
f . f
( 信 阳农林学 院 外语 系 , 要 : 目前《 红楼梦》 的全译本有 2 0多种 , 其 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二种英译本: 一是由杨宪易夫妇所译的 A D r e a m o f

红楼梦译本对比最终版详解

红楼梦译本对比最终版详解

And clouds and moonlight mingle hazily; And seem to chase the moon across the sky;
No need to envy Zhuang Zhou his butterfly Well, if immoral, I' ll go seek old Tao, dream;
《聊斋故事选》
译作时代背景——霍克斯
1) 在中国同事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 2)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在英语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有
的只是节选本,而且大量的翻译错误充斥其间 3)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
霍克斯:"New Year," said the others laughing.“You'll be luck if she finishes it by midsummer!”
分析:"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保留了我国的文化特色。在杨译本刚刚问世时,中西交流 不是十分频繁,西方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感到不解,但是现在随着中西了解加深,这个译文不 会成为西方读者阅读的障碍了。霍译本简单地译为“midsummer",显然是考虑到西方读者不 了解这个节日的问题,所以完全放弃了这个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词,只是告诉读者一 个模糊的时间概念。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三节之一。霍译本中这一文化内涵的消失殆尽,不能 不说是一种遗憾。
杨宪益译本 VS 霍克斯译本
一、书名
《红楼梦》 杨宪益:A Dream of Red Mansions 霍克斯:The Story Of the Ston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建筑名英译对比分析
作者:魏萍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要】《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建筑名称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翻译这些建筑词汇时,应充分考虑其中的文学与文化因素。

本文选取了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各个译本翻译的特点,品评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词汇翻译的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建筑名称;翻译
Abstract: The building names of Grand View Garden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have meaningful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s, when translating these building names, 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ele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 word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building names; translation.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百科全书,包含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其中曹雪芹对古典建筑园林的描绘细致考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红楼梦》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不仅仅是红楼儿女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更是曹雪芹用来塑造人物性格的特殊文学意象。

因此建筑名称的翻译是否准确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外语读者对建筑名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以及对整部小说的解读。

本文选取了《红楼梦》的三个英译本作对比,霍克斯(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1973),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1978),以及邦斯尔神父(Bonsall)所译的Red Chamber Dream(1940s)。

二、译本概况
The Story of The Stone由大卫·霍克斯所译,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

霍克斯曾在北京大学深造,对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造诣。

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所认识,所了解,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则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有中国人参与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

译者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和诗人,有着极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其译本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邦斯尔神父1911—1926 年在中国传教,回国后后继续研究汉语语言文学,并通过有关《战国策》的研究获得伦敦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对中国和汉语语言文学的兴趣不减,于20 世纪50 年代完成了《红楼梦》翻译。

三、建筑名英译对比分析
1.大观园
三种译本都把“园”译作了“Garden”,表示大型传统园林。

杨译和邦译都是逐字翻译为Grand View Garden 和Great View Garden,用“view”传达出大观园集各种景致为一体的宏伟壮观的气派景象。

而霍克斯则意译为“Prospect Garden”,表现了对这座园林美好前景的展望,希望能永世长存。

比较看来,杨译和邦译形象直白,符合原文大观园所蕴含的奢华大气的涵义;霍译则比较委婉,但《红楼梦》结局中大观园最终是一片萧条寂寥,家族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因此“Prospect”带了几分讽刺的意味。

2.潇湘馆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

“潇湘”是潇水与湘江的并称,作为与水有关的中国传统意象,包含一种清新美好的意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霍译本中将其翻译为“Naiad’s House”,那伊阿德是古希腊中掌管河、泉的水中女神,是西方文化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女神形象。

“潇湘妃子”是古代传说中舜妃娥皇、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死后成湘水女神之称,而潇湘馆的主人林黛玉在海棠诗社中的名号也为“潇湘妃子”。

那伊阿德与潇湘妃子都是水中女神的形象,霍译本用西方读者熟悉的那伊阿德来代替潇湘妃子,使西方读者更易理解。

杨译则把“潇湘”直译为“Bamboo”,符合潇湘馆本身的建筑特点——被一片竹林环绕,也暗示了主人多愁善感、高洁淡雅的品格,更体现了斑竹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典故,更能体现小说的内涵,向外国读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邦译由于英语中没有和“潇湘”二字相对应的单词则直接采用了音译的方式翻译。

其次是对“馆”的翻译,杨译使用“Lodge”一词,指乡野中的屋舍或者门房,但潇湘馆虽小巧狭窄却十分精致,虽没有其他宅院宽敞,但毕竟是大观园园林建筑的一处有特色的有身份的人的住所,绝不会寒酸,用“Lodge”一词显得比较小气朴素甚至清苦,不大符合原文。

而霍译中的“House”大小等级基本与“馆”相当,但“House”倾向于整个家庭的住所,独门独户,不大符合原文中潇湘馆是大观园的一部分的意思。

相比之下,邦译的“Hall”更准确,在英文中Hall解释为“the large room of a manor or castle”大型庄园或城堡的一部分,既独立存在又是主体建筑的一部分,符合原文。

四、三种译本的特点
通过对三个《红楼梦》英译本中大观园建筑名称翻译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霍译以“归化”为主,灵活自然;杨译以“异化”为主,准确忠实;邦译倾向于逐字逐句直译,部分采用威妥玛拼音直接对建筑名进行音译,尊重原文。

“归化”策略(domestication )指译者有意识地采用自然流畅的目的语语言结构,使译作符合目的语话语语法,要求需要时甚至加入解释性话语,以消除源语中的异域文化色彩,从而使译文读起来毫无不顺感和阻碍感。

霍译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容易读懂原文,倾向于用西方读者比较熟悉的文学符号或者表达方式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学意象或内涵,例如用“Green”代替“Red”,用“Naiad”代替“潇湘妃子”。

“异化”策略(foreignization)翻译中的异化指译者采用与原作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再现源语内容和异域色彩。

异化策略强调翻译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不应受到目的语的语言和文本习惯的限制约束,应尽量传达源语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文化再现的目的。

杨译和部分邦译都采用了异化的策略,尽可能忠实于原文,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传统文化。

而且邦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求直观完整再现原文,按原文字面逐词、逐句地直译,从而导致译文对原文亦步亦趋,注重字、词、句表层结构的转换,译文略乏灵活性和自然性,但邦译注释丰赡且细致,《红楼梦》语言文字之精妙与隐含的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很难通过直译传达出来,只能转而借助注释,这也是邦译注释条目如此之多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俞平伯校,启功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毛志成.反刍大观园——中国的古典建筑观[J].海内与海外,2005(6).
[3]刘泽权,刘艳红.初识庐山真面目——邦斯尔英译《红楼梦》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1(4):3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