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发展和选择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探索
世 界上 最初 开展 的临床肝 移植 中,肝 癌 占了一
半 以上 ,但这 部分 患者 的 总体 效果 均 不 理 想 ,平 均 1年 生存 率 只有 2 %左右 ,主 要死 因是 围手 术 期 并 0
估, 且肝 门等处的肿大淋 巴结需在术 中做冰冻切片 才能 明确定 性 。其 次 ,由于肝 脏供 需 矛 盾的 日益 加
维普资讯
第1 9卷第 1 期
20 年 1 07 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V0 . 9 No 1 1 1 .
J u a fHe ao a ce tbl r ug r or l n o p tp n rao ia S rey iy
Jn a a .2
原 来符 合 Mi 标 准 的肝 癌 患者 很 容 易在 等 待供 肝 l 肌 的过程 中由于 肿 瘤 生 长超 出标 准 而被 剔 除 。此 外 , Min标 准很 难 适用 于 活体供 肝肝 移植 及 中、 期肝 l a 晚
癌 治疗 后 受体 的筛选 6。
近 300例 , 为 仅 次 于 美 国 的全 球 肝 移 植 第 二大 0 成 国…。 随着 肝移 植 例 数 的 增长 , 国 的器 官 移植 供 我 体形 势 也 日益 紧张 , 癌 行肝 移植 日益 受 到 业界 和 肝 广 大公 众 的置疑 。 而 中国是世 界肝 癌 发病 率最 高 的 国家 , 世 界每 年 新发肝癌 的一半 以上 在 我 国l , 全 2 其 ] 中能够 行 手术切 除 的肝 癌 不 到 1 %l , 移 植 无疑 0 3 肝 ] 为那 些 已无 法 根 治切 除 的肝 癌 患 者 提 供 了 新 的希
我 国 的肝移 植起 步于 17 9 7年 , 近年 来 随 着 技术 的进 步和 经 济 的发 展 , 国的肝 移植 工 作 出现 了全 我 国性 的 大发 展 , 目前 全 国每 年 施 行 的肝 移 植 手 术 已
肝癌肝移植治疗的争论与进展
肝癌肝移植治疗的争论与进展Debate and Progres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for Liver CancerZHOU Ding -hua ,JI Wang -ming ,WANG Hu -ming周丁华,吉王明,王虎明(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北京100088)摘要:肝癌起病隐匿,手术切除率低。
随着肝癌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肝移植疗效的提高,肝移植成为当前肝癌治疗的良好手段。
全文总结了在目前肝移植供体匮乏状况下,肝癌肝移植标准的选择及优化、肝癌活体肝移植、肝癌肝移植术前预处理以及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主题词:肝移植;肝肿瘤;复发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12)07-0481-04通讯作者:周丁华,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6号(100088);E -mail :zhoudh@ 。
收稿日期:2012-04-12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目前全世界第三大常见致死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的肝癌发病率为31.7/10万,死亡率高达20.4/10万[1]。
尽管肝部分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且多数患者合并肝硬化,其总的手术切除率仅20%左右,5年生存率也不足50%。
自从1963年Starzl 施行第1例临床肝移植以来,肝移植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希望,也为肝癌治疗方式选择带来了新的思考。
本文就肝癌肝移植的选择标准、肝癌活体肝移植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前预处理、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预防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肝癌肝移植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讲,肝移植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最佳选择,但肝癌肝移植的合理性一直备受争议。
早年肝移植主要针对肝癌患者,但由于肝癌肝移植的疗效不佳,使肝癌从最初作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相对禁忌证[2]。
肝癌选行肝移植治疗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肝 癌 肝 移 植 早 期 疗 效 不 理 想 的 最 主 要 原 田 之 一 就 是 受 体 的 选 择 不 当 . 多地 选 择 不 能 切 除 的 晚 期 肝 过 癌 作 为 受 体 , 而 合 理 地 选 择 受 体 对 于 疗 效 至 关 重 因
能 较 差 、 备 功 能 不 良 的 肝 癌 病 人 来 说 , 移 植 更 储 肝
硬化 和 门静 脉高压 者 应倾 向于肝 部分 切 除术 , 之 反 则倾 向选择 肝移 植 治疗 其 次应 进 一 步 了解 肝癌
的 肿 瘤 学 特 征 , 括 大 小 、 置 、 量 、 无 血 管 侵 包 位 数 有 犯 、 无 包 膜 及 肿 瘤 学 分 级 等 , 资 料 显 示 . 并 肝 有 合 硬 化 、 发 、 径 < 5 m 或 癌 块 数 ≤ 3个 且 每 一 直 单 直 c 径 ≤ 3 m、 大 的 血 管 侵 犯 和 肝 外 转 移 的 原 发 性 肝 c 无 癌 病人 , 较 适 合 接 受 肝 移植 治疗 ,0 左 右 的 5 比 7 年 生存 率 接 近 良 性 终 末 期 肝 病 移 植 效 果 。. 肝 大 癌 和 弥 漫 型 肝 癌 移 植 术 后 疗 效 不 佳 . 果 同 时 合 并 如 血 管 侵 犯 或 肝 外 转 移 则 属 移 植 禁 忌 国 内 文 献 尚 无 大 宗 病 例 的 肝 癌 肝 移 植 报 道 . 且 受 体 选 择 的 标 准 、 式 各 不 相 同 , 而 而 术 因 很 难 客 观 评 价 肝 癌 肝 移 植 的 疗 效 和 界 定 手 术 指 征 中山大学 附属第 一 医 院器 官 移 植 中心 在 1 9 3年 4 9
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
专家论坛 .
【 A b s t r a c t 】 L i v e r r e s e c t i o n i s t h e m o s t a v a i l a b l e , e i f c i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肝 癌 肝 移 植 的适 应证 及 疗 效 评 价
窦科峰 杨诏 旭
窦科峰 现任 第四军 医大学西京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全 军器官移植研 究所主任 , 博士 , 教授, 博士
生导 师, 技 术二级 , 陕西省政协委 员, 享 受 国务 院政府特殊 津贴 。兼任 中华 外科 学会 副主任 、 中华器
时已丧失 了手术机会。肝移植不仅清除了肿瘤而且去除 了硬化 的肝脏 , 因此 对早期 肝癌伴有 肝功 能 不全的患者 , 是理想 的治疗方式 。对肝癌肝移植来说 , 适应证的选择是影响术后肝癌复发及远期疗效 的最关键因素 。米兰标准则是最常用的纳入标准 , 按此标准进行肝癌肝移植 5年生存 率大 于6 0 . 0 %, 效果 良好 。但米兰标准也存在局限性 , 更多 的研究 主张扩 大米兰标 准 , 建 立新 的标 准 。在我 国 , 一 些 学者结合 国人肝癌 的特点提 出了自己的标准 , 这些标 准扩 大了肝癌 肝移植 的适应 证 , 且并未降低术后 生存率 , 但有待进一 步验证并形成相对 统一 的中国标准 。另外 , 采用 合理 的综 合治疗 手段 , 预 防肝 癌 的复发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肝脏移植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肝脏移植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肝脏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方法,也是器官移植领域中最成功的治疗方式之一。
自1963年首例肝脏移植手术后,肝脏移植技术已历经5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手术技术不成熟到熟练,从重视术后恢复到重视术前准备,从人工捐赠到脑死亡捐献的转变。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肝脏移植的现状。
一、肝脏移植的技术发展1. 手术技术的进步肝脏移植最初采用开放手术方式,现代肝脏移植手术则基本采用腹腔镜手术,即微创手术。
相对于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更少的术中和术后出血、较少的感染发生率、较低的术后疼痛、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尽可能减少创口,更快的恢复及出院时间,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2. 免疫抑制剂的发展由于肝移植后,肝脏功能正常,易于克服排异反应,因此采用小剂量,单药免疫抑制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成功转归。
当前,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方式已大大改进,目前常用的包括糖皮质激素、顺铂、咪唑类免疫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 确定合适的病人种类和捐献者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和捐献者的选择越来越严格。
合格的病人应符合以下条件:肝功能衰竭或肝细胞癌的晚期患者、有肝功能不全的先天代谢类疾病、慢性肝病伴随肝硬化等。
而在选择捐献者时,应特别注意年龄、健康状况、匹配程度等指标。
二、肝脏移植的应用1. 终末期肝病治疗终末期肝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造成倍度负担,威胁病人的生命。
肝脏移植手术能够使病人重获新生,继续拥有美好的生命。
2. 肝硬化品质的提高肝硬化的病人肝脏功能明显低下,肝功能细胞减少,加速了肝细胞的死亡,血液输出受到排毒功能受阻,进行了肝移植,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3. 组织工程技术在肝移植领域的应用肝移植手术传统上依赖于器官捐赠,但是由于器官供应仍然严重不足,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方法来提供肝细胞。
在这个方面,组织工程学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选项。
正在研究组织工程学解决肝移植的问题,例如通过细胞培养和材料学开发患者的受体外肝,或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可移植的器官。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标准并没有统一,以下是一些不同标准的介绍:
1. 米兰标准:要求单一癌灶直径不>5cm,或者多发癌灶数目不多于3个,而且最大的直径不能>3cm,肿瘤没有肝内大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
2. 杭州标准:分为A、B、C三类。
A类指肿瘤直径≤8cm,或者肿瘤直径>8cm,但甲胎蛋白≤100μg/mL;B类为肿瘤直径>8cm,甲胎蛋白在100-400μg/mL。
3. 上海复旦标准:只要肿瘤直径不超过9厘米就可以实施肝脏移植。
经证实,符合“上海复旦标准”的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三年生存率达80%左右,由此,肝移植适应证人群扩大了40%左右。
请注意,肝癌肝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器官匹配程度等多种因素。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面临此类情况,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器官移植专家,获取最准确和合适的信息和建议。
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通常包括米兰标准、UCSF 标准和杭州标准等,以下是这些标准的简要介绍:
1. 米兰标准:这是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肝移植标准。
该标准要求单发肿瘤直径不超过5 厘米,或多发肿瘤数目不超过 3 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 厘米。
米兰标准的目的是选择肿瘤负荷较小、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进行肝移植,以提高手术的疗效和生存率。
2. UCSF 标准:该标准在米兰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将单发肿瘤直径上限放宽至6.5 厘米,或多发肿瘤数目放宽至4 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4.5 厘米。
UCSF 标准的目的是扩大肝移植的适用范围,使更多的肝癌患者有机会接受肝移植。
3. 杭州标准:该标准是在中国提出的,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A 级或B 级的肝癌患者。
杭州标准将单发肿瘤直径上限放宽至8 厘米,或多发肿瘤数目放宽至3 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5 厘米,同时要求肿瘤无大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肝移植的筛选标准,实际的肝移植决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肝功能、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
此外,
随着对肝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深入,肝移植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肝移植米兰标准
肝移植米兰标准肝移植是一种治疗严重肝病的重要手术方式,而米兰标准作为国际上公认的肝移植手术指征,对于肝移植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米兰标准最早由意大利米兰大学医学院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将肝细胞癌(HCC)患者分为三个临床分期,根据不同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根据米兰标准,对于肝细胞癌患者的分期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该标准,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和数量来确定。
具体来说,第一阶段是单个肿瘤且直径不超过5厘米,第二阶段是多个肿瘤但最大的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第三阶段是一个或多个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者肿瘤侵犯血管。
通过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严格的分期,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其次,米兰标准在肝移植手术的适应症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该标准,符合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患者可以被列入肝移植的适应症范围,而符合第三阶段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更加综合的评估。
这种基于肿瘤分期的适应症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的风险和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最后,米兰标准对于肝移植手术的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严格的分期和适应症评估,可以更好地筛选出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同时,对于术后的随访和治疗也可以根据米兰标准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之,米兰标准作为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的重要指征,对于肝移植手术的适应症评估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按照米兰标准进行患者的分期、适应症评估和术后随访,可以更好地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和希望。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验证及再思考
张 建军
对不 同的原 发性肝 细胞癌 ( 肝癌 )肝 移植适应 证标 准进 行评价 与验证 。方法
【 摘要 】 目的
20 年 至 20 01 0 7年上海 七家肝移植 中心施 行的肝癌 肝移植病例 共 9 8例 ,采 用 K pa— i 法分析 符 4 al Me r n e 合米兰标准 、加利福尼亚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 的肝 癌肝 移植患者的术后 4年总体生存率及 无复 发生存
s c t e p t ns w t e u i ai t i HCC w o u d r n T o e 一 e r p r d a h n h imu ic n e ol b r t e L v e h h n e we tL v r a 6 y a e i tS a g a h — e tr c l o ai T o a v g o p i o p tl.T e Ka l n Mee t o i o a k t s wa s d t v l ae s r ia ae a c r ig t ru n 7 h s i s h pa — irme h d w t lg r n e t su e oe a u t u v v l t c o d n o a h r
c l lrcrio el a acn ma f u HCC)a dv l ae i’ l ia au . M eh d W ee au td te o to f 4 o — n ai t t Sei e 1vle d n to s v lae h uc me o 8 c n 9
dfrn cir .R s l T e -er vrlsri l O )rt adr as—e u i l R S aew r: ieet rei f t a eut s h ya ea uv a ( S a n l ef esr v ( F )rt ee 4 o l v e ep l v a M l rei n=3 9 5 8 ,7 . % ) C F c t i n=40;6 . % ,7 . % ) h nhiF dn i nc t a( a ir 6 ;6 . % 41 ;U S re a( ir 7 60 36 ;S aga u a
肝移植的发展[1]
肝移植的发展引言肝移植是一种重要的器官移植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肝疾病,如肝衰竭、肝癌和肝硬化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器官捐赠的推广,肝移植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肝移植的历史背景、手术技术、供体选择以及手术后的抗排异治疗等相关内容。
肝移植的历史背景肝移植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最早的肝移植手术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如1963年Thomas E. Starzl在犬模型上进行了首例动物肝移植。
这些早期实验为后续人体肝移植手术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肝移植手术的发展随着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肝移植手术从动物模型迅速发展到人体实践。
1967年,Starzl进行了首例人体肝移植手术,手术对象是一位6岁的女孩。
尽管手术成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和器官捐献制度的建立,肝移植手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引入和器官捐献制度的建立,肝移植手术才真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时期,肝移植手术的技术逐渐成熟,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肝移植手术的技术肝移植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过程,包括供体选择、手术切除、移植过程和术后护理等环节。
供体选择供体选择是肝移植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选择供体时,需要考虑供体的年龄、体格指标、心理状况和疾病史等因素。
一般来说,供体应该是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有正常的肝功能、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年人。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肝移植手术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手术切除时,需要将供体的肝脏完整切除,并保留肝门部分和胆管,以便于后续的移植操作。
移植过程移植过程是肝移植手术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移植过程中,医生将供体的肝脏与受体的肝脏进行连接。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的手术技巧和合理的移植血管重建。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肝移植手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术后护理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免疫抑制药物和抗感染治疗。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肝移植杭州标准
肝移植杭州标准
肝移植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对于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而杭州作为中国的医疗中心之一,自然也
有自己的肝移植标准。
首先,肝移植手术的适应症是非常严格的。
一般来说,只有患
有晚期肝病、肝癌等疾病,且经过全面评估后确定无法通过其他治
疗手段挽救生命的患者才会被列入肝移植的候选者名单。
在杭州,
这一点也是严格执行的,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肝移植手术需要进行供体的选择和配型。
在杭州,供体
的选择也是非常谨慎的,一般来说,供体是指脑死亡的器官捐赠者。
而配型则是根据供体和受体的血型、体型、免疫抗原等因素进行匹配,以确保手术后能够减少排斥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
再者,手术后的抗排斥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移植手术后,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的肝脏被患者的免疫系
统排斥。
在杭州,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抗排
斥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最后,术后的康复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定期复查,以确保移植的肝脏能够正常运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杭州,医生们会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肝移植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手术,而杭州作为中国的医疗中心之一,其肝移植标准也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
通过严格的适应症筛选、供体选择和配型、抗排斥治疗以及术后的康复和随访,杭州的肝移植手术能够为患者带来新的生机,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和幸福。
肝细胞肝癌的常规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现状
1 1 40
肝 细 胞 肝 癌 的 常 规 治 疗 和 肝 移 植 治 疗 现 状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 民医院肝胆外科
肝癌 的常规治疗从 2 纪 5 o世 O年代 的大肝癌 的规则性 切 除、O年代的小肝癌 的局 部切 除、0年代 的复 发肝癌 的再 切 7 8 除和肝 癌的二期 切除 , 9 到 o年代 以来 的肝癌综合 治疗和对 肝 癌 复发转移 的防治, 使肝细胞癌 (ea cHlr ac o a H C hpt eua cri m , C ) o n
和不宜手术切 除的 H C则采用包括介入 治疗等的综合 治疗 。 C
目前 的 肝 细 胞 癌 的 常 规 治 疗 疗 效 是 : 肝 癌 根 治 性 切 除 术 后 小
S r 等在 16 tz al 90年首次描述 , 并于 16 93年在科罗拉多大学(h t e U v瑁f 0C l ao完成首例人类肝 移植 …。经过 4 e i o r ) yf od 0多年的 实践 , 其作为对终末期 肝病 的首选疗 法 已被广 泛接受 。然而 围绕肝移植治疗 H C这个主题 , C 目前 在某些 方面大家 已有共 识, 而在某些方面则仍存争 议。本 文就 H C的常规治疗 和肝 C 移植治疗作一综述 。
9 .% , 36 手术死 亡率 15 , 生 存 率 6 .% ,0年 生存 率 .% 5年 27 1 4 .%。杨 甲梅等“ 报 道 8 巨大 肝癌 行肝 切 除的 治疗结 63 6例 果 ,、、 1 3 5生存 率分 别 为 5 .% 、57 1 . %。樊嘉 等 82 3 .%、7 6 4 报道 7 9例肝癌合并 P rr 手术切 除及取 栓术 , 、 行 r r 结果 中位生 存期 1 个 月 , 后 13 5年 生存 率 分别 为 5 .%、69 2 术 、、 39 2 .%和 1 .% , A 66 H L+T C A E组 (8例 ) 1 中位生存 期 5个月 , 术后 13 5 、 、 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2 .% 、 .% 和 O 22 56 %。 王 学 浩 等 J
肝移植治疗肝恶性肿瘤的适应证选择
75%,这使得米兰标准成为了肝移植治疗肝恶性肿
瘤的金
'4打然,
于格的限制
以至于一些患者失去肝移植机会,因此一部分移
植中心尝试扩大适应证并提出了诸多标准⑸,这
其中包括加州旧金山大学提出的标准(单发肿瘤
小于或等于6.5cm,小于或等于3个肿瘤且每个肿
瘤小于4.5cm,肿瘤总和小于或等于8cm)'6(,东
(不多于5个肿瘤且最大肿瘤小于或等于
5cm)⑺,京都标准(不多于10个肿瘤且最大肿瘤
小于或等于5cm且DCP小于或等于400mAU/
ml)'8 (,牙山标准(不多于5个肿瘤且最大肿瘤小
于或等于5cm)⑼,我国提出的杭州标准(肿瘤直
径总合小于或等于8cm,若肿瘤直径总和大于
8cm,AFP需小于或等于400ngml且肿瘤病理分
瘤数量大于5个(所有肿瘤均不超过4cm,肿瘤直
径综合小于或等于12cm)或单发肿瘤直径大于
8cm者可考虑肿瘤降期治疗,据报道约24% -
69%的患者能够成功降期并行肝移植术,这些患者
的5年生存率可达55%〜94% '⑸。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一直是肝门部胆管
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对于无法行手术切除的
这类患者,肝移植后新辅助化疗被认为是治疗该 类疾病的另一选择'16(,据梅奥协议报道,丘
治疗手段下的
者可获得不低于68%的5
年无瘤生存率,此类患者的预后甚至优于一些其
他疾病行肝 的预后'17(。然而,梅奥协议中所
到的这部分“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
通讯作者:张升宁,Email: zsn813@
日本的研究认为肝母细胞瘤行肝移植预后主要取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完成了约2000例肝移植手术,其中大部分为成人 活体肝移植和亲体肝移植。尽管手术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肝移植 手术的需求仍远远未得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肝移植手术的排队等待 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移植手术的相关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在手术方案的设计、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国内外的 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此外,一些新技术和新的理念,如机器人辅助手术、三维打 印技术等,也在中国的肝移植手术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和推广。这些技术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基本内容
肝移植是一种能够挽救晚期肝病患者生命的手术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肝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开展,而在中国,肝移植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 段。本次演示将围绕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展开讨论,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肝移植手术逐渐开展。随着国内肝胆外科技 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医疗政策的支持,肝移植在中国的开展逐渐步入正轨。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数十家医院具备开展肝移植手术的能力,其中综合性医院 和专科医院都有涉及。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肝移植手术在数量和 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患者评估、手术操作、 术后管理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肝癌肝移植过程中 的重要性,包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
适应症方面,本指南主要针对那些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特别是对 于多发性、弥漫性或特殊部位的肝癌,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 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肝癌,如胆管细胞癌等,肝移植也可能是最佳选择。
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
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肝脏的任何位置。
肝移植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标准包括肿瘤大小、数量、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
1.肿瘤大小和数量: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之一是肿瘤的大小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单个肝癌的最大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者有多个肝癌但最大直径之和不超过5厘米,可以被视为肝移植的适应症。
2.血管侵犯:肝癌侵犯肝门静脉及其分支血管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的重要因素。
如果肝癌侵犯肝门静脉的程度较轻,可以考虑肝移植。
但如果侵犯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措施。
3.淋巴结转移:肝癌转移至腹腔淋巴结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晚期肝癌中。
对于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需要评估淋巴结受累的程度,如果转移较轻,可以考虑肝移植。
4.肝功能:肝癌肝移植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肝功能。
患者需要有较好的肝功能,以确保移植后新的肝脏能够正常工作。
通常情况下,肝功能需要是Child-Pugh A级别的。
5.骨髓抑制性化疗:部分肝癌病人在手术前需要接受骨髓抑制性化疗。
骨髓抑制性化疗可以帮助减小肿瘤体积,减轻肝脏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的几率。
6.癌细胞在肝外的转移情况:肝癌肝移植前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肝外转移。
如果肝外转移较少且不严重,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
7.代谢情况:患者代谢状况也是判断肝癌肝移植适应症的重要因素。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需要进行相应调节和治疗,以减轻手术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肝癌肝移植的适应症标准可能会因医院、医生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肝癌肝移植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综上所述,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标准包括肿瘤的大小、数量、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功能、骨髓抑制性化疗、肝外转移情况以及代谢状况等因素。
这些标准的应用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肝癌肝移植手术。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
最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乙肝性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国家。
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等组织专家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
现再次更新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所有肝癌类型的75%~85%,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中国<60岁成年男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据统计中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特别是2015年全面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后,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LiverTransplantRegistry,CLTR)数据显示:2018一2020年国内肝移植数量平均约6000例/年,其中肝癌肝移植占比为35.0%。
为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专家于2014年制订《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更新。
对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再认识
肝癌 作为肝移 植的适 应证 一直存在 许 多争议 。支持者认
为: 彻底切 除病 灶 ; 灭导致 肝癌 和肝 硬化 的“ 消 土壤 ” 治愈肝 :
U O N S标准等 以扩 大肝癌肝移植适 应证 , 各个标 准之 间包涵 但
不 同 的 范 围 , 成 了肝 癌 肝 移 植 疗 效 的 差 距 , 造 成 了统 计 的 造 也
疗小肝癌 。而我 国肝癌发病人 数几乎 占全世界 的一半 . 如果严 格按 照国外的标 准 .将造 成绝 大部 分 的肝癌病人 丧失治 疗机 会 。因此 , 正确认识适合我 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有 着深
远的社会意义 。
间和相 对的长期 生存率 . 能达 到提 高患者 生存质 量 . 相对延 长 生命的 目的 。因此 , 对超越 Mi n标准但 符合 5c l a m<肿瘤直径 <1 m或每个直径 ≤3c 肿瘤数量超过 3个 . 限于单叶 内 0c m, 局 不 伴 血 管侵 犯 和 肝 外 转移 者 . 可将 其 视 为肝 癌 肝 移 植 的 相 对 适 应证。上述观点 亦得到 国 内其他肝移 植 中心的支持。周俭等[ ] 报道 12例 肝 癌肝 移植 中 >5c 的肿 瘤 5 4 m 5例 . 1年 生存 率 7 .%。 年 无瘤 生存 率 7 .%。严律 南等[ 亦发现 超过 M l 05 1 07 8 ] i n a 标准的大肝癌肝脏移植后仍可 获得较好 的生存 率 。 中单个肿 其
瘤 直 径 >1 m 或 多 个 肿 瘤 仍 局 限 于 半 肝 者 . 生 存 率 可 达 0c 3年
对 于 恶 性 肿 瘤 的 治 疗 .临 床 医 生 的 最 高 目标 是 让 病 人 能
获得长期的无瘤生存 .其 次则是使 病人能相对 的延 长寿命 . 适
肝移植手术中的供肝和受体选择
肝移植手术中的供肝和受体选择在肝脏疾病严重发展的情况下,肝移植手术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
供肝和受体的选择在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生存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移植手术中供肝和受体的选择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一、供肝的选择1. 捐赠肝源肝移植手术的供肝可以是来自活体(活体肝移植)或死体(尸体肝移植)的肝源。
活体肝移植是指从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体内获取部分肝脏进行移植。
尸体肝移植则是指通过器官捐献者的无偿捐赠获得肝脏。
区别于其他器官移植,肝脏可以在体内部分再生,因此采用活体肝移植可以减少受体等待时间。
2. 供肝的匹配度肝移植的成功与否与供肝和受体之间的匹配度密切相关。
过高的匹配度可能导致免疫排斥反应,过低的匹配度则可能导致肝脏功能衰竭。
匹配度的评估包括血型匹配、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和ABO血型系统等。
3. 供肝质量评估供肝的质量评估与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预后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供肝要求存活时间短、功能正常、未受重大损伤。
评估供肝质量的指标包括肝脏的形态学、功能参数(如肝酶水平)以及病原体感染等。
二、受体的选择1. 疾病严重程度在供肝中,受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疾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只有病情严重到不可逆转或无其他治疗选择时,才考虑进行肝移植手术。
常见需要肝移植的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和急性肝衰竭等。
2. 年龄和健康状况年龄和健康状况是选择受体的重要考虑因素。
年轻、没有其他严重器官疾病的受体通常具有更好的手术耐受性和更高的术后生存率。
3. 免疫匹配免疫匹配是选择受体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当的免疫匹配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移植肝的生存质量。
三、供肝和受体选择的影响因素供肝和受体选择涉及众多影响因素,包括病理学类型、病因、疾病的严重程度、免疫状态、年龄、性别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最合适的供肝和受体选择,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肝移植手术中的供肝和受体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医学 2 0 0 7年 l 2月第 3 8卷第 l 期 2
75 7
肝 癌 肝 移 植 适 应 证 的 发 展 和 选 择
复旦 大学 附属 中山医院肝 外科 复旦 大学肝 癌研 究所 (0 0 2 徐 203 ) 泱 樊 嘉
[ 关键 词]
分配网开 始采用 Ml i n标准 [ 终末 期肝病模 型 a 加 ( oe f n-ae i r i a ,M L )/ m dlo eds g v s s r t l e d e e E D 儿童终 末期 肝 病 模 型 ( eii eds g i rd es , pd t n. ae le i a ac t v s e
癌降期治疗后行肝移植的筛选 。 为克服 M l in标准可能过于严格的问题 , 国 a 美 MA S R H等 在 20 提 出 Ptbrh改良 T M 标 00年 isug t N 准。此标准只将有大血管侵犯、淋巴结受累或远处 转移这 3 者中出现任 1 项作为肝移植禁忌证 ,而不 将肿瘤的大小、个 数及分布作为排除的标准 ,显著 扩大 了肝 癌 肝 移 植 的 适 用 范 围 。但 其 最 大 的 缺 陷 是 ,在术前很难对微血管或肝段分支血管侵犯情况 作 出准确 评估 ,且 肝 门等 处 的肿大 淋 巴结 需术 中冰
良性肝病患者获得供肝 的机会。20 年美 国加州 01 大学旧金 山分校 Y O等 又提 出了 U S A C F标准 ,
即单个肿瘤 直径 等于或小于 65e . m,或多发肿瘤 数目等于或小于 3 个且每个肿瘤直径均等于或小于 45 e . m,所 有 肿 瘤 直 径 总 和 等 于 或 小 于 8 e m。 Y O等分析 了 7 A O例肝癌肝 移植病例 ,符 合 U S CF 标准 的 术 后 1年 及 5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9 % 及 0
先 ,符 合 Mi n标准 的小 肝癌 行 肝 移 植与 肝 切 除相 l a
比, 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考虑到供体的 缺乏 及移植 的高 昂费 用等 因素 ,对 于 符 合 Min标 l a 准的可耐受肝切除的肝癌是否直接行肝移植治疗仍 然是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 ,特别是在许多发展中国 家尤其受到质疑。其次 ,过于严格的 M l 标 准使 in a
日益加深 ,虽然扩大 了的肝癌肝移 植指征使一些 中 、晚期 肝癌 患者 可 能 由此 受益 ,但其 总体 生存 率 却显著降低了,并 由此减少 了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
P L )评分]作为筛选肝癌肝移植受体 的主要依 ED 据 。 目前 ,Min标 准 已 成 为 世 界上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l a
很 多有 可能 通过 肝 移植 而得 到 良好 治疗 效果 的肝癌
移植无疑给予了那些已无法根治切除的肝癌患者希 望_2 JJ .。作为肝癌第一大国 ,是否需要一个 符合国 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呢(本文就此相关 问题 7
进 行论 述 。
2 肝 癌肝 移植 适 应 证 的 变 迁
世界上最初开展的临床肝移植中 ,肝癌患者占 了一半以上 ,但这部分患者 的总体效果均不理想 ,
肝
原发性肝癌
肝 移植
标 准
适应证
1 引 言
我国是世界上 原发性肝癌 ( 癌) 发病率 最 肝 高的国家 ,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一半以上在我
国 ,其 中能 够 接 受 手 术 切 除 的 肝 癌 不 到 1% ,肝 0
肝癌肝移植筛选标准。但 Ml 标准远非完美 ,首 in a
பைடு நூலகம்
术期并发症。随着免疫抑制剂 及手术技术的进步 , 肝癌肝移植的疗效也有所提高,但因所选病例多数 为进展期肝癌患者 ,故肝癌肝移植早期系列报道的 1 年生存率通常低于 5 % ,一半以上的患者在肝移 0 植后 6个 月 一1年 左 右复 发。 19 96年 ,意 大 利
MA Z F R O等 首先 提 出小 肝 癌 肝 移 植 标 准 ,即 ZAE R
平均 1 存 活 率 只 有 2 % 左 右 ,主 要死 因 是 围 手 年 0
患者被拒之 门外 ;由于供体 的紧 缺,原来符合 M — i ln标准 的肝 癌患 者 很容 易在 等 待 供 肝 的 漫长 过 程 a
中 ,由于肿 瘤 生 长 超 出 标 准 而 被 剔 除 。此 外 ,Mi - l a n标准 很难 适 用 于 活 体 供 肝肝 移 植 及 中 、晚 期肝
冻切 片才 能 明确定 性 。其 次 ,由于 肝脏 供需 矛盾 的
Ml 标准 : in a 单个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 5e m,多发
肿瘤 数 目小于 或等 于 3 且最 大 直径 小 于 或 等 于 3 个 e m。按此 标准 进 行 肝 移 植 者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疗 效 , 故其逐 渐在 国际上 得到 推 广 _ J 9 8年 美 国器 官 3 。19
7 . % ,与符 合 Min标准 的肝 癌肝 移 植 术 后 生存 52 l a 率 比较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超 越 Mln标 准 但符 合 i a
医学 博 士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 肝 外 科 副 主 任 医 师 、上 海 市
肝癌肝移植协作组秘 书 ,中华 外科 学会肝脏 学会会员 ,上海市医学 会 器 官 移 植 分 会 会 员 医学博 士,教授 ,主任 医师 ,博 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 大学 附属 中山医院副院长 、肝 外科主 任 、上海 市肝肿 瘤 临床 医学 中心副 主 任 、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系副 主任 ,担任中华医学 会肿瘤 分会 常委 、中华 外科 学会 肝脏 学组 委 员 、中 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 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美国临床肿瘤 学会会员 、美国临床外科学会会员 及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