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新人教版 (2)
袁绍
官渡
曹操
官 公元200年 渡 之 战
袁 绍 十万人
以
夜袭乌巢,
烧粮草
少
乌巢
官渡
胜
曹操
多
三四 万人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袁绍 操
曹操
步出夏门行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曹 操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你从这两场战役曹操的胜败中得到什么启示?
1、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2、学会利用自然条件; 3、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4强、大事敌在人人等为。,团结可以战胜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各自的发展
樊城 襄阳
新野
赤壁之战
汉津 江陵
华容
诸 葛 亮
夏口
樊口
赤壁
周 瑜
柴桑
战役 时间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曹操、袁绍
曹操胜 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以后统一 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 、孙权、刘备
孙刘联军胜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 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 么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势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官渡之战
袁绍简介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而展开。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从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等图片,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3.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4.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列表归纳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三国志》(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播放“桃园三结义”的视频片段,并向学生介绍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和电视剧,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接着指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些历史人物有关,从而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说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及结果。
2.说说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及结果。
3.说说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4.230年,谁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以及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分析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评价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自主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激发对历史学科的热情。
-认识到历史中的民族交融对于国家统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分配:合理调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课程内容讲解充分,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巩固练习时间。
2.提高评价反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引入更多教学资源,如历史实物、遗址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提高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但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理解尚浅,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但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有浓厚兴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积极因素。
(3)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分钟)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2分钟)
(2)互动问答:邀请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课堂氛围。(2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理解:
-描述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背景,解释三国政权分立的原因。
-列举并解释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这些战役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通过曹操对两次战役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吗?(《滚长江东逝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同学们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领略丰富多彩的史实。
过渡:那么,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魏、蜀、吴)鼎立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三个政权像鼎的三足一样并立,互相对峙)(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一、官渡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还得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说起。
1.阅读思考:(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曹操诗句“白骨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最渴望什么?(结束战争,恢复平静的生活)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统一了北方呢?(曹操) 2.问题探究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
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
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D
•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4.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
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D.巨鹿之战
• 10.《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
《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
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
C
•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 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
• (2)主观方面: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 才。②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③军 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
•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 (1)曹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 • (2)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且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
水土,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 • (3)黄盖诈降。 • (4)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条件。 • (5)当时曹操代表的北方势力不足以统一全国。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诗词中提到了 哪几个历史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采用正确的战术(4)曹操善于用人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孙权刘备成为他统一全国的障碍。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客观: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主观: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启示○1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2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229 年,孙权称帝,定城建业(南京),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创作的文学作品,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成份,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的真实面目又如何呢?第16课三国鼎立(二)、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阀割据,其中曹操的势力发展迅速。
1、曹操势力的发展、强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196年,曹操率军把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经济上,采取屯田措施,组织兵士耕田,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3、意义: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他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自己。
「优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新人教版
合作交流:(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 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师生互动:(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 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第(1)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对史实的综合把握能力。第(2)问考查学生正 确的历史观,评价一件事是进步还是倒退,要看这件事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第(3) 问考查学生对曹操的评价,解答这类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第16课 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是什么?这次起义对东汉统治 有何影响? 2.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军阀割据混战的 著名战役有哪些?对当时的社会局势分别有何影响?
一、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自读课本,找出曹操为壮大实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第一,政治上: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 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第二,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 事农业生产。第三,善于用人。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 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尝试解答:(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 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 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 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 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 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他也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 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 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 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是什么?这次起义对东汉统治有何影响(yǐngxiǎng)? 2.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军阀割据混战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对当时的
社会局势分别有何影响?
第一页,共九页。
一、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自读课本,找出曹操为壮大实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220年,
曹丕在洛阳称帝建魏。
(2)221年,刘备在 成都称帝建蜀。
(3)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吴。
2.三国的经济
(1)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2)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
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开发(kāifā)西南地区孙。丝权织业兴旺。
些史实看,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
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
的结束。他也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 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 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第六页,共九页。
尝试解答:(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mònián),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 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 了局部的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渲染气势雄浑的气氛,并提问此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让学生补全歇后语和进行知识抢答(1)补全歇后语①周瑜打黄盖——②关公面前耍大刀——③刘备借荆州—-(2)知识抢答:①《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②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3.看来大家都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三国鼎立的形成.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3.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逐渐形成的?4.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各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官渡之战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2.(课件展示曹操图像)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课件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
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
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屯田.结合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明,袁绍的谋士也曾献计让他将献帝迎到邺城,但袁绍怕以后事事要请奏,太过麻烦,就没有采纳,当他知道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后,后悔不已,体现了袁绍不能采纳好的建议。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另外,我觉得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更加丰富。虽然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互动方式,比如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到历史中去。
②重点知识点:赤壁之战的影响。
词: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
句: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南方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分割线,左边写上“曹操”,右边写上“孙权、刘备”,在分割线上画一条箭头指向“三国鼎立”,表示赤壁之战的影响。
③重点知识点:蜀汉的兴衰过程。
词:刘备、关羽、诸葛亮、蜀汉。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三国鼎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蜀汉与魏国的兴衰等。
5.历史思维:培养分析、比较、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
2.曹操与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2.曹操与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
2、知识(zhī shi)抢答: 《三国演义(sān ɡuó yǎn yì)》的作者是谁?
罗贯中 桃园三结义(jiéyì)的兄弟是谁? 刘备、关羽、张飞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重点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 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tuī dòng)了社会的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mínzú)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导入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三国 知多少 (SānGuó) 1.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
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面前耍大刀 ,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yǒu jiè wú huán)
Image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3、在下列(xiàliè)人物中最先称帝的 是(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jīntiān)的( B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第三十页,共三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 面是怎样 形成 (zěnyàng) 的?原因何在? 它的形成有何历 史意义?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220年,曹丕自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回忆思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X备、关羽、X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X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一、官渡之战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
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志向?(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天下) 【问题探究】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答案提示: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某某接到许、重视人才;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
1. 年,曹操和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
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合作探究
1.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
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四、随堂演练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7.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
8.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肥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9.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0.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A.孙权与刘备
B.诸葛亮与刘备
C.曹操与诸葛亮
D.刘备与曹操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200 袁绍
2.赤壁之战
3. 220 洛阳 221 蜀汉
三、合作探究
1.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四、随堂演练
1.B
2.B
3.D
4.A
5.D
6.A
7.B
8.C
9.D 1O.B 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