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备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三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基础。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中,老师们需要围绕数学大单元的核心内容
和教学目标展开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备课之初,老师们需要明确本大单元的教
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同时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深入教学。
2. **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活动。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课外拓展和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准备好教学资源
和教学工具,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充足和教学工具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备课中,老师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包括讲授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5. **评估和反馈**: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估和反馈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中,老师们需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况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关注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老师们在六年级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巧。
- 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
- 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运算符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1. 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研究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多位数的乘法计算。
3. 研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多位数的除法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四、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入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乘法练。
3. 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除法练。
4.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目。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答题情况。
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4. 进行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针对四则运算的练题和题册。
3. 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案例。
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的概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主题: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研讨与备课。
活动时间:[具体日期]活动地点:[详细地点]参与人员:六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一、开场。
主持人(张老师):“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今天齐聚一堂,就像武林高手过招前要先商量策略一样,咱们要好好研讨一下六年级数学下册这门‘武功秘籍’怎么教。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轻松愉快地开始了活动。
二、教材分析。
1. 整体框架。
李老师:“我先来说说这教材的整体框架哈。
这六年级下册就像一场数学的毕业大冒险,先是负数的引入,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新的数学世界的大门,和之前的数域不一样喽。
然后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就像立体几何的小先锋,让学生开始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思考。
”2. 重点内容。
王老师接话:“对呀,重点内容可不少呢。
比例这块儿是个硬骨头,什么正比例、反比例,学生很容易搞混,就像双胞胎一样,看着像,其实差别大着呢。
还有百分数(二),这部分和生活联系紧密,打折、利率啥的,得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可有用了,不是光在课本上算算而已。
”3. 难点剖析。
赵老师皱着眉头说:“我觉得难点就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以及表面积计算上。
那些公式看着简单,但是学生一做题就错,不是忘记乘二分之一(圆锥体积公式中的系数),就是把底面半径和直径搞混。
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比如给个圆柱形状的水桶,让求需要多少铁皮,学生就分不清到底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了。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基础。
孙老师:“咱们这届学生基础有点参差不齐。
好的学生呢,数学思维很敏捷,你讲一点他能想到十点。
但有些学生连基本的计算都还不扎实,分数运算老是出错,这可怎么去学后面更复杂的内容啊。
”2. 学习习惯。
陈老师无奈地说:“学习习惯也是个大问题。
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就像梦游,你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他在下面云里雾里。
作业也不认真做,马马虎虎的,抄错题、算错数是家常便饭。
咱们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行。
”四、教学目标确定。
六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备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备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新课标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对六年级数学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2.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确保教学内容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能够覆盖所有必要的知识点。
3.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数学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注重数学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
5. 强化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6. 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7. 评价与反馈: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8.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有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9.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0. 持续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上述备课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学科: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备课组名称:2024年六年级组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百分数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核心概念、内容结构、呈现方式、育人价值)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百分数在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营养含量和这月我当家四节新内容。
二、单元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经验)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认识百分数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学习目标(基于课标、教材、学情,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1.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会解答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探索出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3.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百分数描述并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建议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
在学生讨论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认识百分数、“%”及百分比、百分率,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际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4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4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 5/8×5 3/7×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全班展示(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 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2)算法展示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数学备课 教案
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运用六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小数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 强调小数点对齐和进位借位的方法。
3. 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4. 教师辅助和反馈(10分钟)- 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 随机选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正确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5. 拓展练习(10分钟)- 分发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 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题目,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教师能够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资源:1.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材料和练习册。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表。
3. 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和反馈评价表。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教师检查和评价学生的练习册或工作纸。
3. 学生上台展示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规则。
同时,通过教师的辅助和反馈,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拓展练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分数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整数乘分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总结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第二章: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2. 整数除以分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 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总结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集体备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灵活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比的概念; - 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 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比的性质和比例关系; 3. 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导入新课,引出比的概念。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总结比的性质,引出比的基本性质。
4.练习比的转化和简化。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引入物体的比较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比较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排序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的比较。
2.引入物体的排序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排序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排序。
第四课时:比的应用:简单的比例关系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应用之一:简单的比例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活动主题。
“如何让六年级数学更有趣、更易懂”二、活动时间。
[具体时间]三、活动地点。
[具体地点]四、参与人员。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
五、活动流程。
(一)开场寒暄。
主持人:“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又聚在一起啦,准备开启这一场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备课之旅!”(二)回顾上次备课要点。
主持人:“咱们先回忆一下上次备课说的重点,上次咱们可是讨论了怎么让那些小调皮们更爱上数学课,大家还记得不?”教师 A:“记得记得,咱们说要多搞点互动活动。
”教师 B:“还有要把例子讲得更生动形象。
”(三)主备人阐述本次备课内容。
主备人:“这次我准备的是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思路。
我觉得这部分得先让孩子们搞清楚分数乘法的意义,不能一上来就死记硬背公式。
比如说,咱们可以用分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切成[X]份,取其中的[Y]份,再乘以[Z],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是怎么回事。
”教师 C:“这个例子不错,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些动画演示,更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主备人:“对对对,我咋没想到呢!还有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想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有收获。
”教师 D:“那拓展题是不是难度别太高了,不然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主备人:“有道理,那咱们再斟酌斟酌拓展题的难度。
”(四)集体讨论。
主持人:“大家都来发表发表意见,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教师 E:“我觉得在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算一算,然后小组交流,这样印象更深刻。
”教师 F:“还有啊,咱们可以编一些有趣的口诀,帮助孩子们记住运算顺序。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气氛热烈。
(五)总结与分工。
主持人:“好啦,经过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咱们这单元的教学思路清晰多了。
下面咱们来总结一下,然后分分工。
”主备人:“总结起来就是,用生动的例子引入,结合动画演示,让孩子们动手算,小组交流,还有编口诀。
练习题要分层设计,注意拓展题难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六年级数学备课室
参与人员:六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一、备课组长张老师发言
张老师首先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指出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接着,张老师提出了本次备课的主题——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二、分组讨论
1. 教材分析组:由李老师和王老师担任组长,带领组员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组:由张老师和赵老师担任组长,讨论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习题设计组:由刘老师和陈老师担任组长,针对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三、分享交流
各小组代表分别上台分享了本组的讨论成果。
李老师和王老师重点谈到了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张老师和赵老师分享了如何运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刘老师和陈老师则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四、总结反馈
张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张老师指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活动效果: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师们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练习题。
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3、圆的周长》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3、圆的周长》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的相关图形和计算公式。
2.白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复习学生对圆形的认识,询问他们圆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步:概念解释1.讲解圆的定义和周长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
第三步:计算圆的周长1.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演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包括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第四步: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自行计算几道题目,检查答案。
2.分组讨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
第五步:实际应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周长。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讨论不同解法的优缺点。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结合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与圆的周长计算相关的题目。
2.思考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记录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常见错误,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2.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3、圆的周长》集体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该课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二次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二次备课》第一部分:深度评估1. 教材内容梳理在进行二次备课之前,首先需要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进行全面梳理。
这一部分包括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评估,以及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的联系等方面的分析。
2. 教学目标分析在深度评估中,需要对每个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3. 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需要评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
特别是需要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广度评估1. 课程与其他科目的关联性在广度评估中,需要考虑数学课程与其他科目的关联性。
特别是需要关注数学知识与语文、英语、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以便增强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
2. 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除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还需要评估数学课程与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
这一部分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广度评估中,也需要评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情况。
包括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评估,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结与回顾在本次深度和广度评估的基础上,我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进行了二次备课。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对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的评估,我对这一教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也意识到数学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二次备课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深度和广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希望我的二次备课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圆的面积(一)
出示教材第14页中的问题: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
请同学们自学,说说从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圆心、半径、周长、面积)。
教师小结并揭题(板书:圆的面积)。
三、新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学生自学课本,估计圆面积大小:
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少?
S=πr×r
S=πr 2
教导处审意见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1.出示教材第16页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算圆的面积,可以讨论交流。
2.指名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师:同学们的估计很有道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一个精确的结果,我们这节课讨论一下能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四、自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一)由旧知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得来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二)自学圆面积公式,并结合学具小组内说一说推导过程:
(三)完成以下问题:
1.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
2.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
3.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 )?
4.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圆的面积= ( )
字母表示面积公式:S=πr2
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如果告诉圆的直径或周长又如何求圆的面积呢?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公式写出来,教师板书。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
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草坪?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的备课
一、备课背景随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阶段的深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渐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本备课将针对六年级数学试卷进行详细备课。
二、备课目标1. 确保试卷内容全面覆盖本学期所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模块。
2. 试题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试题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试卷题型丰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备课内容1. 数与代数(1)重点考察学生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掌握程度。
(2)考察学生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等代数知识的运用能力。
(3)设计题目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图形与几何(1)考察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包括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
(2)考察学生对图形变换、位置关系的掌握。
(3)设计题目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证明能力。
3. 统计与概率(1)考察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2)考察学生对概率知识的运用,如随机事件、概率计算等。
(3)设计题目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试卷结构1.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 解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备课总结本次备课针对六年级数学试卷,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
试题难度适中,题型丰富,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今天咱们要聊聊六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哦。
想象一下,早上阳光明媚,大家带着满满的期待来到教室,像是小鸟飞回了温暖的巢里。
我们坐在一起,桌上摆着各种教案,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认真,像是准备去打比赛似的。
有人说,数学就像一块巧克力,虽然有时会苦涩,但咬下去却又能感受到甜蜜。
老师们纷纷点头,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在这个备课会上,大家围着桌子,神情专注,讨论着最新的教学理念。
有人提出,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教孩子们,真是个好主意呀!比如说,教他们计算的时候,可以拿水果来做道具。
让孩子们想象一下,五个苹果加上三个梨,那不就是八个水果吗?这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像是发现了宝藏,毕竟,数学就应该与生活贴近嘛!你看,有的老师甚至准备了小零食,随时可以在脑子转不过来的时候来点儿“糖分”提神,哈哈,真是聪明。
大家开始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
有的老师说,自己尝试着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比如数学大富翁,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计算。
果然,玩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在其中,收获满满。
另一位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囧事”,说有一次让孩子们分组,结果两组之间开始“激烈对抗”,场面搞得像个小型运动会,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笑声中,数学变得不那么严肃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光说笑,毕竟数学可是门大课,得认真对待。
有的老师提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些知识点卡壳。
这时,大家纷纷开始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们。
有的老师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像搭积木一样,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建立起知识的“塔楼”。
有的则建议,课后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大家一起“开火”,这样思路就会更加灵活,真是脑洞大开啊!说到这里,大家的讨论热情高涨,有的老师甚至开始现场试教,模拟课堂场景。
孩子们的反应、老师的讲解,都让整个气氛活跃得像个小市场。
有人提到,数学的趣味性要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像是调料一样,得恰到好处。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简报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简报一、备课简报的目的和背景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简报旨在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升学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六年级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因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助于教师们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备课活动的过程1. 确定备课主题本次备课活动的主题是“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备课前,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了备课的主题和重点,明确了备课的目的和任务。
2. 分组讨论我们将参加备课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
小组内成员就备课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组长负责记录和整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要点。
3. 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环节,各小组代表向全体教师汇报本组讨论的成果和收获。
同时,全体教师就各组汇报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分享了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还共同探讨了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
4. 制定教学方案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教学方案。
该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三、备课活动的成果和收获1. 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还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方法。
这些知识和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共同探讨教学难点和重点在集体研讨环节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
通过讨论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我们也探讨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课件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课件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课件: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代数方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六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分数:通过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性质、运算方法及应用。
2. 小数:介绍小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比较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 百分数:讲解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比较百分数与小数的异同。
4. 比例:介绍比例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讲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代数方程:通过实例引入代数方程的概念,讲解代数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数的性质及运算方法、代数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代数方程的解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法:通过作业、测验、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反馈方式: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六年级数学试卷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复习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预习新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新课讲授(1)小数乘法①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
②小组合作,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③教师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2)小数除法①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
②小组合作,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教师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
4.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新授)总第课时先学后教策略板块一长方体的认识预习提纲:1.说一说,你会理解的更深刻。
拿出长方体模型(或者家里的微波炉之类的长方体),向你的爸妈介绍长方体。
(譬如指一指什么是面、棱、顶点?长宽高在哪里?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然后写出或者画出你想表达的重点。
2.做一做,就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观察长方体模型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想办法把长方体模型的六个面画在或者印在下面的纸上。
并观察思考如果把长方体的面和棱各自分分组,怎么分?你的理由是?学情预判:1.学生对面、棱、顶点的认识应该是有生活基础的,可能对棱的定义比较模糊,教学时应该明确。
2.棱和面的数量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如何数的,就会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在数几个面几条棱的时候已经模糊地感受到了特征。
3.要求将六个面画(印)在纸上,实际上是一个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画可能有难度,印下来是个好办法,有利于后面的分组。
4.学生的分组可能有两种,无谓好差之分,关键是如何想的以及分组的标准是什么要明晰。
后教预设:小组交流预习题1和2,然后全班交流:出示长方体教具模型,请学生展示介绍。
预设:①追问什么是棱,你能指一指吗?②把长方体模型换个样子放,长宽高是哪里?相机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定义方法。
③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转化到纸上,学生有优秀的做法一定要让他展示。
面和棱的分组(类)各自有两种,在交流中要明确分类的标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
在讨论分组标准中得出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并通过追问思考,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特征实际上相辅相成的。
④借助第2题,追问长方体不是有12条棱吗?为什么这里不止12条呢?相机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反馈拓展:1.小黑板出示P13页练习1,观察直观图,长宽高各是多少?追问为什么有的棱用实线表示,有的用虚线表示?变式练习:最多可以挡住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
2. 练习三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教学目标分解达成(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画一画,印一印)等活动主动认识长方体,在辨析中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板块二预习提纲:(课内出示)拿出正方体模型,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正方体的认识。
并思考:如果把正方体的面分分类,分成几类?为什么是一类呢?棱呢?正方体的认识学情预判:鉴于前面认识长方体的活动经验,这里学生应该能迁移性地去认识正方体。
同时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不难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虽然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棱长都是一模一样的,可能有学生也会像长方体一样分组,但必然有争议。
后教预设:在小组交流时巡视观察对面、棱、顶点的认识有无偏差。
全班主要交流分组。
在分组中辨析得出正方体的特征。
反馈拓展:1.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教学目标分解达成(度):通过迁移认识知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的含义,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板块三沟通联系预习提纲:3.试一试,相信自己一定行。
(选做)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先找找它的长宽高,再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正方体,把你的想法画在橡皮上,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情预判:学生有想法,但可能是模糊不清的,或者知道怎么做,但步骤不清晰,为什么这么做也不是很清楚,而且不同水平学生的想法必然差异很大,所以需要集体的操作辨析。
后教预设:拿出橡皮教具(投影仪上),先把长切成和高一样长(追问怎么切),现在是正方体了吗?前面已经是正方形了,为什么不是正方体呢?得出还有一组棱长不相等。
现在这种长方体和一般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8条棱相等,另外4条棱相等。
2个面是相等的正方形,4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
)板书。
那要变成正方体还要怎么办?(把一组宽也切成和高一样长)现在是正方体了吗?怎么看出来?(棱长都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都相等),看来要把一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只要怎么样?我们数学上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反馈拓展:1.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教学目标分解达成(度):在分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特征后,再通过操作观察明晰他们的联系和关系,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补充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苏教版国标本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新授)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纸盒、长方体的橡皮泥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预习单:1.说一说,你会理解的更深刻。
拿出长方体模型(或者家里的微波炉之类的长方体),向你的爸妈介绍长方体。
(譬如指一指什么是面、棱、顶点?长宽高在哪里?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然后写出或者画出你想表达的重点。
2.做一做,就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观察长方体模型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想办法把长方体模型的六个面画在或者印在下面的纸上。
并观察思考如果把长方体的面和棱各自分分组,怎么分?你的理由是?3.试一试,相信自己一定行。
(选做)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先找找它的长宽高,再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正方体,把你的想法画在橡皮上,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交流共享【板块一】深入认识长方体1.小组交流预习单1和2.2.出示长方体教具模型,请学生展示介绍。
预设:①把长方体模型换个样子放,长宽高是哪里?相机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定义方法。
②小黑板出示P13页练习1,观察直观图,长宽高各是多少?追问为什么有的棱用实线表示,有的用虚线表示?③关注学生观察思考过程,怎么得出相对的面相同(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相等,不管是直观猜想,或者推理论证,或者量一量,比一比也好,都要给其展示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个结论。
通过追问思考,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特征实际上相辅相成的。
④面和棱的分组(类)各自有两种,在交流中要明确分类的标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
⑤借助第2题,追问长方体不是有12条棱吗?为什么这里不止12条呢?相机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板块二】迁移认识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正方体的认识。
追问:把正方体的面分分类,分成几类?为什么是一类呢?棱呢?辨析得出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板块三】沟通联系,辨明区别全班交流预习单第3题,你是怎么想的?拿出橡皮教具(投影仪上),先把长切成和高一样长(追问怎么切),现在是正方体了吗?前面已经是正方形了,为什么不是正方体呢?得出还有一组棱长不相等。
现在这种长方体和一般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8条棱相等,另外4条棱相等。
2个面是相等的正方形,4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
)板书。
那要变成正方体还要怎么办?(把一组宽也切成和高一样长)现在是正方体了吗?怎么看出来?(棱长都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都相等),看来要把一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只要怎么样?我们数学上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三、反馈完善1.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总结回顾1.你有什么收获/疑惑?2.师:这儿有一个关于长方体特征的顺口溜,大家可以轻声读读。
出示: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五、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相等)8个顶点3组每组2个相同的面3组每组4条相等的棱2组每组3个各不相同的面4组每组3条各不相等的棱(长宽高)稍微特殊一点的长方体 2个面是相同的正方形 8条棱相等其余4条棱相等其余四个面是相同的长方形正方体 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 12条棱(12条棱都相等) 8个顶点(特殊的长方体)苏教版国标本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和发现特征。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粘好的头孢药盒)若干个、剪刀(在家长指导下)、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教师准备农夫山泉的包装箱若干个(因为这个箱子的相对面颜色是一样的,不同的面的颜色又是不同的),美工刀一把。
一、先学探究1.试一试,相信自己一定行把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不能剪散,注意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然后得到一些展开图。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试试看,看看你能玩出几种花样,把不同的展开图画在下面(并注明相对应的面)。
看看自己的作品,你有什么发现?2.做一做,理解会更深刻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粘好的头孢药盒),沿着它的一些棱剪开,注意不要剪断,就会得到一些展开图。
和正方体的有点不一样,但也能玩出花样。
试着剪剪、画画,你能找到三组相对应的面并在图上表示出来吗?然后你又有什么发现吗?3.跳一跳,看看自己有多棒!(选做)二、交流共享【板块一】想象操作,建立初步表象1.小组交流第一题,拿出你的作品,说说展开图中对应的原来的正方体的前、后、上、下、左、右面分别在哪?然后按照你的描述将它还原。
所有不同的作品说完后,再说说你的发现。
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
2.全班交流,投影仪上汇总学生不同的做法,同时追问如果这个是前面,那么反面在哪里等等问题。
3.穿插练习P12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