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2课时《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说课稿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2课时《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学会节约资源。
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时代的主题——绿色与环保,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文明生活。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暴增的垃圾",第二板块的话题是"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教材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废弃物再利用,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
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为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尽到自己的力量。
"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插图中呈现了学生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量、减少资源浪费的做法。
"帮助垃圾找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垃圾分类的方法与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厨余垃圾的自述",了解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好处,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
"相关链接"呈现了深圳市垃圾分类行动的实例,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范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深圳市垃圾分类的做法,为社区、家庭和班级垃圾分类想妙招。
"研究废弃物再利用记录表"引导学生分组研究,动手动脑,思考怎样将垃圾变废为宝,为之后的自主创意展搭建桥梁,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废弃物再利用的方法,与同伴合作,在家长的协助下发挥环保创意。
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经历了前几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知道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具备简单的环保知识;在道德情感上也有所发展,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有基本的判断力,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的思考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垃圾分类,通过厨余垃圾的再利用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循坏再利用的意义。
2.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会变废为宝。
3.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节约和循环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2.学会变废为宝。
三、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课件PPT、素材库、矿泉水瓶、教师制作好的创意笔筒,学生准备:分组研究P87废弃物利用,完成记录表,并选取一种方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老师带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矿泉水瓶,今天它有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矿泉水瓶的自白》(播放视频)。
老师:矿泉水瓶的降解时间长达200年,大家知道200年意味着什么吗?老师:200年意味着今天你随意丢弃的一个矿泉水瓶,将会给以后的5、6代人都带来危害。
看完这个视频,你觉得矿泉水瓶应该去往哪里呢?是让矿泉水瓶污染环境还是回收利用呢?老师:看来经过这几课的学习,大家都成为了环保小卫士,知道矿泉水瓶应该回收利用。
这样既能减少垃圾,还能减少资源浪费。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探讨如何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板书课题)(打开第1张PPT)3.学习新课【1】减少垃圾老师:同学们,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垃圾危害深远。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
要想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就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观察P84情境中,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呢?老师:他们在讨论生活中减少垃圾的问题(板书:减少生活垃圾),请4位同学角色扮演,说说他们的讨论内容。
从他们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自带购物袋、不剩饭、按需购买、把不需要的东西赠送给需要的人等等都可以有效的减少生活垃圾,这些做法非常可行,值得我们效仿。
老师:如果你也参与讨论,你准备说些什么呢?你有哪些减少垃圾的好办法?根据要求小组探究学习。
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第2课时减少垃圾变废为宝【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年龄大约为9-10岁。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对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废物变废为宝,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掌握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3.学会将废物变废为宝,进行回收再利用。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思考: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废物回收再利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废物变废为宝,进行回收再利用。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垃圾分类的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吗?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知识。
首先,我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展示一些垃圾分类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吗?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学生1:垃圾分类是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别归类的行为,比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保护环境。
学生2:垃圾分类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教师:非常好!你们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和制作的垃圾包,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垃圾问题。
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垃圾问题,并提出减少垃圾的方法和创意。
第二环节: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垃圾分类,环保先行)活动一:垃圾分类游戏一)教师出示四个分类垃圾箱,让学生分组将手中的垃圾分类投放。
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种垃圾的回收利用方式,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环保知识。
活动二:垃圾分类小调查一)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家庭或学校的垃圾分类情况。
二)学生汇总数据,分析调查结果,讨论如何促进垃圾分类的普及和推广。
第三环节:变废为宝,创意无限废品再利用,创意无限)活动一:废品创意设计比赛一)教师介绍废品再利用的概念和意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废品再利用作品。
二)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选。
活动二:课堂分享一)学生展示自己的垃圾包和废品再利用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体会。
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体会,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整理垃圾分类知识,制作海报或手抄笔记。
2.设计一件废品再利用的作品,写一篇作品说明。
3.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记录并分析自己的环保行为。
他们思考如何将生活垃圾再利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
二)通过观看小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活垃圾再利用的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让生活垃圾得到更好的再利用。
活动六:垃圾分类实践一)学生将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在班级或家庭中进行垃圾分类。
可以通过制作分类垃圾桶等方式,让垃圾分类变得更加便利。
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垃圾分类方法。
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结: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搜集资料、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让生活垃圾得到更好的再利用。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教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已经有所发展。近几年,经过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位环保宣传教育,他们对“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变废为宝”等有一定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不足。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 比较全面地理解垃圾分类及其意义,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
3. 垃圾只有分类了,才可以有效利用。播放垃圾分类好处的小视频。(课件)
学习, 了解垃圾分类意义
重大。
通过习总书记的话,提升学生
垃圾分类的参与意识。
活动四:变废为宝创意多
1.出示习总书记的话。
(课件)
欣赏图片
2.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变废为宝的例子。
(课件)
分组讨论说创意, 展示作
品。
本环节通过欣赏、交流、展示, 在生生互动中,反馈学生生活 中变废为宝的创意,激发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有
效性。
3.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小创意?
展示,参与交流。
4.智慧课堂。
(1)实物展台,展
示变废为宝作品。
(2)评议,小组加
星。
课后实践:
1.小组合作或家人 合作,完善废弃物再利用记录表。
2.制作变废为宝作品,一周后班级展示。
畅言晓学布置课后实践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堂拓宽至生活中。
九、板书设计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减少
利
用 分 类
把课堂拓宽至生活,注重课程的生活性。
6.总结,出示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宣传图片。引导从自己做起,坚持垃圾分类投放。(课件)
活动三:垃圾分类好处多
1. 厨余垃圾有话说,播
放小视频。(课件)
观看视频
积极参与交流。
11变废为宝有妙招(2)(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掌握了基本的垃圾分类方法。然而,他们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了解到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的基本知识,但可能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悉。他们可能知道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分类错误的情况。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11变废为宝有妙招(2)(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的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2)”。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可以被有效利用,变废为宝,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垃圾分类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将使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的一课,主要围绕“垃圾的分类与利用”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就能把垃圾变成宝物。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变废为宝”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他们对于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垃圾的分类不明确,对废旧物品的利用不够创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垃圾的分类,激发他们利用废旧物品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的利用价值,学会一些简单的废物利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的利用价值。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准备一些废旧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利用价值。
如废旧报纸可以制作成手提包,废旧衣物可以制作成拖把等。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二课时 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所讲解的内容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11变废为宝有妙招」中的「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物品,倡导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此外,本课还融入了科技元素,介绍了通过科技手段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
通过此课,帮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再利用价值,激发环保意识并加以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分类垃圾。
•了解垃圾的再利用价值。
2. 能力目标•具备环保意识,正确处理垃圾。
•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垃圾处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通过图片或现场展示垃圾堆,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呈现:通过示范和介绍,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了解垃圾的各种再利用价值。
•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小组,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设计制作废旧材料制作出有用的物品。
•科技元素:通过PPT或实例,介绍科技手段还可以将废物变废为宝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
•课后作业:通过家庭调查、精心设计、实践操作等形式,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废物减量、分类和再利用中来。
2.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或者图片展示垃圾堆如何影响我们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第二步:知识点呈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分类垃圾,例如,厨房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等,介绍各种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和垃圾的再利用价值。
例如:废旧布料可以制作成衣服和小物件;旧玩具可以制作成手机支架;废旧金属可以制作成各种实用器具等。
第三步:小组活动学生自行组织小组,通过思维导图、手工制作等方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设计制作废旧材料制作出有用的物品。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2课时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快递包装越来越复杂,商品完好的同时,快递垃圾却越来越多!》
2.小讨论:看完这个视频你有怎样的感受呢?你认为回收快递包装袋包装盒,有必要吗?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谈自己看完视频的感受。
3.生表述对于回收快递包装袋包装盒的看法。
15.小小生活专家: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呢?
16.知识窗:可回收物
17.试一试:这些垃圾中哪些是可收回再利用的资源?
学生活动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垃圾状况有初步的感知。
3.通过镜头记录垃圾堆积的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垃圾暴增的现状。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1.说一说:在日后的生活当中,你会怎样处理垃圾?
2.师小结:垃圾挤占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们要携起手来,一起为减少垃圾而努力!
学生活动
先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总结提升,再次呼吁孩子们树立新的资源观,辩证地看待垃圾与资源问题。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本单元选用的图文资料全部来源于生活,带给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开展教学活动更要紧密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课堂教学及活动中,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他们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绿色生活。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1-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1-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是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题是“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如何将废物变废为宝,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但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仍有待提高,本节课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废物的价值,学会将废物变废为宝。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废物的价值,并学会将废物变废为宝。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废物利用的实物。
2.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废物利用的手工材料,如纸箱、塑料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物利用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废物是否可以变成宝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废物的案例,如废旧报纸制成的手提包、废旧塑料瓶制成的花瓶等,让学生了解废物利用的可能性。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废物利用的实践活动,如用废旧纸箱制作收纳盒、用废旧塑料瓶种植绿植等。
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2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废物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一些日常物品的废旧利用方法,唤起环保意识。
3.学习使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废物利用”,激发对环保的认识和了解。
2.具体介绍一些常见日常物品的废旧利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物品的废旧利用?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物品的废旧利用方法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废旧物品有什么用途。
2.询问学生这些废旧物品能不能再利用,如何利用。
学习(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废物利用”的概念和意义,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平时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介绍一些常见日常物品的废旧利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学生就自己创意的废旧利用方法进行讲解分享。
总结(7分钟)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废旧利用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2.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废物利用”的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相似的废旧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自行想象多种利用方法,并交流分享。
教学评估1.学生废旧利用的讲解和分享。
2.学生对废物利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1.在废旧利用实践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废旧材料样本,以便他们开放想象、发散思路。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避免过度指导。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通过学习知道废物对于环境的破坏,以及如何对废物进行分类垃圾回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2.学习如何将废物变为有用的物品;
3.了解分类垃圾回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如何将废物变为有用的物品;
2.如何进行分类垃圾回收。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实验演示法;
3.问答互动法。
五、教学过程
1. 预习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分类垃圾回收的重要性。
2. 导入
让学生回顾前一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
3. 学习重点
介绍如何进行废物回收与利用。
1.可以对餐厨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用于花园养护;
2.旧衣服可以进行二次使用,比如做补丁或者制作其他物品;
3.废旧纸张可以进行回收处理,制作新的纸张或者卡纸等。
4. 学习难点
介绍分类垃圾回收。
1.将易腐垃圾放在一起处理;
2.将可回收垃圾分类存放;
3.将有害垃圾分类存放;
4.将其他垃圾分类存放。
5. 实验演示
进行妙招展示,让学生实地操作,将垃圾变废为宝。
6. 问答互动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演示和问答互动, 让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以及分类垃圾回收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学习方法分享:
做作业的科学方法七种做作业的技巧
1、先复习后做作业。
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
2、认真审题。
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题意;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3、细心的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
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
4、要认真检查作业。
作业检查般分四部进行:是检查题目是否抄对;审题是否正确;运算是否正确;思路与步骤是否正确。
5、做完作业后要耐心思考。
作业完成之后,定要耐心的再思考,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6、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
只有经过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7、改掉作业拖沓的习惯。
当天的学习当天完成,明天还有明天的学习任务,困难只会越积越多。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3.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逐渐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4)实物道具:准备一些废弃物品和制作工具,以便学生在实践环节动手操作。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废弃物品无法处理的情况?”举例说明:比如,家里的旧报纸、空瓶子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将废弃物品变废为宝的奥秘。
7. 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
8. 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沟通技巧。
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1)讲授法:在导入环节,通过讲解生活中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废弃物品变废为宝的概念。
(2)实践操作法:在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废弃物品制作成有用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在分享与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 教学组织: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好地组织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废旧物品”是什么,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的“废旧物品”。
2.了解废旧物品可以怎样处理及其意义。
3.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变废为宝”展开。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废旧物品是什么,列举一些常见的废旧物品。
2.废旧物品可以怎样处理及其意义。
3.四步法制作废物再利用制品。
三、课程设计1. 活动1:认识废旧物品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认识废旧物品,引导学生感受废旧物品的存在。
讲解废旧物品常见种类,如旧衣服、瓶子、报纸等。
2. 活动2:废旧物品可以有新用途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讲解废旧物品可以储藏、制作、改变等多种再利用方式,并介绍这些方式对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3. 活动3:四步法制作废物再利用制品•第一步:收集废旧物品,选择需要制作的制品。
如:用旧衣料制作小袋子。
•第二步:设计制品的样式、尺寸等细节。
•第三步:开始制作,把废旧物品切割、拼接一起。
•第四步:修整制作好的制品,使之更美观实用。
4. 活动4:制作废物再利用制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废物再利用制品的制作,同时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重点1.认识废旧物品、意识废物的再利用。
2.掌握制作废物再利用制品的四步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废物再利用创意的培养。
六、课后作业1.总结本次废物再利用制品的制作,进行展示,分享制作心得。
2.搜集一些实用废物再利用方法,写一份小报告。
七、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制作废物再利用制品的过程,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制作技能以及对环保意识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解废旧物品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制作废物再利用制品等,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废物的持续关注和注意环保的意识。
同时,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制作技巧和合作能力。
但是,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去。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废弃物再利用的基本概念、方法、案例分析等。
强调废弃物再利用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废弃物再利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废弃物再利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理解废弃物再利用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他们能够明确废弃物再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它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然而,我也注意到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不够积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发挥积极作用。
2.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以及如何将废弃物再利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请学生调查身边的废弃物处理情况,了解当地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政策,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优质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选自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第二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环境质量。
《变废为宝有妙招》关注生活常见的现象——垃圾,学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所见所闻,进行辨析讨论,理解垃圾分类政策,明白减少垃圾、变垃圾为资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废弃物再利用,从而为改善生活环境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中年级与高年级的过渡期,知道不能随手乱扔垃圾,具备简单的环保意识,但是对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处理方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垃圾与资源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缺乏认识和体会,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正确认识垃圾的危害,树立资源节约与资源再利用的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体会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在生活中合理对垃圾回收再利用。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的垃圾,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明白正确处理垃圾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垃圾暴增的危害性,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会正确给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海洋垃圾图片,再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暴增的垃圾是导致专家预测2050年海洋中垃圾比鱼类还多的根本原因。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活动一:无处不在的“垃圾”现象1.通过海洋垃圾引导学生谈一谈还有哪些类型的垃圾?教师用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的图片,并分别举例。
2.根据所了解的垃圾类型,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堆积成山的垃圾,谈谈当时的感受。
教师总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
暴增的垃圾正在挤占我们宝贵的生存空间,污染我们的环境。
活动二:处理不当危害多1.阅读教材第82页的内容,让学生先思考焚烧和掩埋两种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分别会有什么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
本单元聚焦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四个主题:“环境污染”“资源回收再利用”“低碳生活”。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一课时为“暴增的垃圾”,主要了解垃圾的危害与环境污染的现状。
第二课时“变废为宝有妙招”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
1.思考怎样减少垃圾、减少浪费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四类垃圾分类的方法。
3.能够利用自己的创意使垃圾变废为宝。
这些内容都直接指向了教育部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两项目标体系。
【学情分析】
从学科认知来说,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孩子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我们不乱扔》中意识到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中,自觉维护生活环境的整洁;二年下册的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在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暴增的垃圾》中,孩子们了解垃圾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危害。
学生对于环保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与体验。
从实践认知来说,学校有过捡垃圾的活动,孩子们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在新闻与各种社会活动中,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很多学生对垃圾分类还存在着很多疑问,不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寻找减少垃圾、减少浪费的办法。
2.通过亲历、调查、采访、体验等形式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学会垃圾分类。
3.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树立节约资源、合理再利用垃圾的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能做到废品的再利用。
教学难点:对垃圾科学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完成调查表,搜集整理资料,观察身边的垃圾,记录并制作垃圾包。
2.教师:(1)准备相关上课的材料(2)多媒体ppt课件(3)分类垃圾箱【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完成主题话题“暴增的垃圾”
第2课时完成主题话题“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变废为宝有妙招
减少垃圾人人有责
垃圾分类资源利用
变废为宝不断探索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生活中的垃圾为线索贯穿始终,从孩子们观察生活垃圾入手,让学生们以此为镜子,去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为,并思考解决产生垃圾过多、解决资源浪费的方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们在课下搜集整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并结合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采用小组介绍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接着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搜集到的垃圾卡片,尝试着对垃圾进行分类,用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落实教学目标。
尊重教材采用了厨余垃圾再利用的案例以及动手去变废为宝,让孩子体会资源再利用的意义,获得资源再利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最后出示电池的危害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意识。
本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效果较好。
绝大部分学生在本次课后意识到了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并有践行了垃圾分类和垃圾再利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对生活的思考与改变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孩子们环保意识的发展与践行需要教师予以长期关注与引导,需要学生持续感悟、反思与内化,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