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的图书馆学解答

合集下载

如何从教育改革角度回答“钱学森之问”

如何从教育改革角度回答“钱学森之问”

如何从教育改革角度回答“钱学森之问”如何从教育改革角度回答“钱学森之问”摘要: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反映出了中国杰出人才培养乏力的问题,切中了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要害,该问题的解答需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对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关键字:教育改革钱学森之问创新型人才“钱学森之问”深深的触及到了中国教育的痛处,也让无数中国人倍感困惑:政府每年投入那么多的经费,为何中国教育离我们所期待的反而越来越远呢?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改革面临着无限的尴尬。

我们现在的教育出现了哪些问题?原因为何?教育改革之路去向何方?当今的教育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等待我们去改善。

首当其冲的是基层中学教育体系的问题,尤其是填鸭式教育。

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教育指标,不尊重学生个人的接受能力与接受方式,一律要求学生死记烂背,使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头脑僵化,思维单一。

其次是高校发展出现方向性错误。

现行的教育体制之所以问题重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以往众多次改革中,教育体制并没有彻底改变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因此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既然改革需要经济的逐渐发展与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改革难以"一蹴而就",我们不如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做些实在的事情、想想当下可行的办法。

我想这也是渐进式改革必经之路。

1、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包括高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降低课程标准减轻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有闲暇全面发展,有闲暇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浅谈钱学森之问

浅谈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

何谓杰出人才?应该是指世界级的、在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应该是能和“三钱”相提并论的人才。

三钱则是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老对此问题的回答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 那么什么样的办学模式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来?上个世纪30年代钱老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关注钱学森之问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公开信。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发出公开信的11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天前,我们满怀悲痛送别了钱学森老人。

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老对国家民族、对科学研究、对青年人才、对科学道德的挚爱,感动了全民族。

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连日来,人们在缅怀和追思中,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在当时,我们的学校,缺乏培养杰出人才的机制。

当然如果再追问下去,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的学校不像学校,更像衙门。

不仅没有杰出人才,而且离“杰出”两个字渐行渐远。

现在,虽然较当时情况比较好,但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钱学森之问仍然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

探解钱学森之问

探解钱学森之问
探解钱学森之问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钱学森之问的背景与意义 • 钱学森之问的内容与实质 • 探解钱学森之问的方法与途径 • 探解钱学森之问的挑战与未来 • 结论与建议
01
钱学森之问的背景与意义
钱学森之问的背景
钱学森的疑问
2005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次科学沙龙上,向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 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的背景在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规模和资源上已经有了显 著的进步,但仍然缺乏在国际上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回顾
01
02
03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钱学森之问强调了科学教 育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教 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
科学精神的缺失
钱学森之问反映了当前科 学精神在教育中的缺失, 需要加强科学精神的培育 。
教育体制的局限性
钱学森之问揭示了当前教 育体制的局限性,需要改 革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
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02
钱学森之问的内容与实质
钱学森之问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这是钱学森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他对中国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的关注。
钱学森之问并非仅限于教育领域,它实际上涉及科技、人才 、创新等多个领域,是对中国如何培养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 人才的深层次思考和追问。
科研实践是探解钱学森之问的一个重要 途径。科和解决
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在探解钱学森之问的过程中,科研实践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钱学森先生的 学术思想和贡献,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试答钱学森之问 原创

试答钱学森之问 原创

试答钱学森之问今年的两会期间,许多代表热议钱学森之问,就是“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是钱老问总理的,当然轮不到我们一般百姓来操心回答。

不是有句话叫“位俾未敢忘忧国”吗?所以作为教育战线退下来的老者也不能不胡乱思考这个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思考答案。

先不讲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年的努力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较低)水平,使人民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这一事实,没有众多杰出人才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这说明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的,这些杰出人才是我们党政部门,各行各业的骨干。

但是应该承认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事实。

许多人把这归因为高等学校,尤其批评高校没有抓好教育质量,不应过分功利主义等等,我认为这种批评是不够公平的,是不够实事求是的。

那么原因是什么?斗胆谈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首先是历史原因。

我国历史上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考的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因此,私塾教的也是这些内容,根本没有现代科学知识。

直到19世纪末才废科举兴学校,引进西方的现代教育,但发展很不平衡,没有形成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几十年内也很难形成这样的体系。

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最早的要比我们早了700多年,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建于1167年,剑桥大学建于1209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麻省理工学院建于1861年,俄国的莫斯科大学建于1755年。

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起步晚而且经历了长年的战乱,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清末的革命战争,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50年的时间,何曾有过安宁和顺利?以至于有人高呼“偌大的中国竟然安不下我们的一张课桌”。

新中国的建立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五十年代初就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现代教育体系,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但正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全党工作重点一直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的影响,教育事业不但长期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受到‘左’的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

对钱学森之问的理解和解释

对钱学森之问的理解和解释

对钱学森之问的理解和解释“钱学森之问”是指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200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对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科研环境提出的尖锐问题。

他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个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要理解和解释“钱学森之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教育体系的问题钱学森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首先,中国的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和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中国的教育体系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学生缺乏自由度和自主性,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1.科研环境的问题除了教育体系的问题,钱学森还指出了中国科研环境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的科研环境过于追求短期成果和量化指标,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和质量提升。

这种科研环境导致了科研人员的思维局限和急功近利,缺乏对重大科技创新的追求和探索。

此外,中国的科研环境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如科研资金分配不公、科研人员评价机制不合理等,这些也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1.社会文化的问题“钱学森之问”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些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服从、遵守规矩,而创新和独立思考则被视为离经叛道。

这种社会文化氛围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得培养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更加困难。

此外,中国的社会文化中也存在一些浮躁和功利的心态,这也影响了人们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和投入。

为了解答“钱学森之问”,我们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和改革。

以下是一些建议:1.改革教育体系首先,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包括改变过分注重分数和考试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其次,我们需要推行个性化的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这需要教育机构减少对教育的限制和干预,增加学生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试答“钱学森之问”

试答“钱学森之问”

刘人怀院士等:试答“钱学森之问”发布时间: 2011-10-17 点击数:29187文/刘人怀郭广生徐明稚陈劲陈德敏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晚年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钱老自己其实是有答案的。

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之问和钱老自己的回答,振聋发聩,实际上指出了中国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进而提出若干化解之策和可操作的计划。

教育问题的现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家进入了盛世时代,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32年来,教育事业更是突飞猛进,中国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发展进程之中。

但是,我国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

教育体制和管理有待改善在高等教育方面,目前的病态表现为:从建国初期至今,教育革命和教育改革始终不断,但一直未形成科学的、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拥有杰出人才成长环境;学术浮躁;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千篇一律,许多大学无特色;上级管理名目繁多,对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评估、考核、检查太过频繁,基层穷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学校管理过分行政化,行政干涉学术过多;学校产业化问题,错误强调学校科研要产业化,使基础科学研究萎缩;学校关系化问题,社会和学校人治大于法治,师生办事常常要找关系才能办成,使杰出人才成长受限;“官员”型校长多,优秀校长少;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涉及部分党委书记和校长以及“知名”学者,但处理惩治既慢又不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未得到有效管治;教学和科研奖励以及科研项目申请中,拉关系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公正性缺失,制约了杰出人才出现;学校从上到下搞创收,教师无法专心致志做学问;许多教授喜欢做官,不喜欢做学问,不喜欢承担教课任务……以上这些问题都亟待教育体制和管理的尽快改善。

大学教育该如何回答_钱学森世纪之问_

大学教育该如何回答_钱学森世纪之问_

专家档案:
熊丙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钱学森
属于“偏才”和“怪才”。

我国的高考制度和大学教学管理,是为我们所理解的“人才”服务的。

在高考中,依据学生的考分高低、结合志
业率时严重注水,甚至去年曾曝出“被就业”丑闻,这给学生的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教育的尊严在学生心中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一些学生热衷学多用人单位,纷纷对应聘求职的大学生,提出一到岗就能“上手”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大学不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就业。

教育法》本身就可看出端倪,在这一部法律中,居然没有“法律责任”一章,也就是说,如果政府部门越权干涉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大学将无处获得救济。

也于是,在过去10年间,纵有诸多大学校。

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材料

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材料

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材料一:当前,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不少,急功近利就是一个既十分普遍又十分严重的问题。

浮泛的心态,躁动的情绪,驱使许多地方的干部、校长、教师、家长涌入功利大潮,不能自拔。

教育是典型的长期事业,是百年大计。

急功近利、争名夺利、拔苗助长、商业炒作对于育人来讲是祸害无穷的。

综观当今教育现状,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童年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在不少地方,学习活动常常远离了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整齐划一的学习任务,偏离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自主性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学习活动的要求常常违背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这种现象能说是符合教育合理性、科学性的要求吗?能说是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吗?解决急功近利问题,关键在于:一要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体制;二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模式;三要形成有利于人才大量涌现的社会文化环境;四要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劳动人事制度。

没有这几条,好事情也会办不好。

就拿这两年轰动整个教育界、轰动整个社会的“钱学森之问”来说吧,由受广大人民群众尊崇爱戴的科技大师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的问题,引起了上至党和政府领导决策层,下至社会各界、黎民百姓的警觉和思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对此表示关切和忧虑。

这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多么难得的历史机遇啊!回答这样一个世纪提问,需要有高度智慧,需要作冷静思考,需要下狠心革除种种弊端,需要创建人才可以脱颖而出的法律、规章、评价制度乃至文化环境。

但有些高校的应对之策,却是开展一场新的生源争夺战,纷纷拨出专款到中学去重金预定高分尖子。

这种结果,我相信不会是钱老所愿意看到的,也不会是人民群众所愿意看到的。

数十年的历史经验说明:高度集中统一、以分数论成败、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不利于出人才;由高中到初中甚至到小学遍地开花的学科“奥赛”不利于出人才;年复一年的神童炒作、少年天才吹捧,不利于出人才;以应对考试为本,猜题押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出人才。

破解钱学森之问

破解钱学森之问
破解“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们的大学究竟出了些什么问题? 这背后有隐含了哪些社会原因?
钱学森之问的首次提出
•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 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 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 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 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 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 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 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 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实质
• 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 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 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 才培养方法的转型。 • 为何我国没有诺贝尔那样的发明家型企业 家,为何没有企业家设立科学研究基金会 与科学奖?

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问题
• • • • • • 应试教育 学术腐败 论文抄袭 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 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 。。。。。。
破解“钱学森之问”关键
1.高校管理模式 2.人才评估体系 3.授课教育模式 4.保护创新体制

“钱学森之问”文献综述

“钱学森之问”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 解读方式 # 解答方式
文献综述
“钱学森之问”:
文献综述
1.有关“钱学森之问”的解读方式
傅国亮:钱学森之问”至少有三层意思:一问是“关于杰出人才之问”,二问是“ 关于教育质量之问”,三问是“关于教师水平之问”。
赵颖颖等:“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一次发人深省的思索,需要 社会各界人士的同心同力,共同破解这个难题。
敬请指正,谢谢!
森之问”—文献综述
2016年10月
目录 Contents
”钱学森“之问
# 背景介绍 # 个人介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 解读方式 # 解答方式
“钱学森之问”
# 背景介绍 # 个人介绍
“钱学森之问”
1.背景介绍
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 望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感慨道: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 个的学术成就,能够和民国时期培养 的大师相比。”接着,钱学森又发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的人才?”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 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 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 发明创造人才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 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 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 之问”。
姜文:对“钱学森之问”的解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意识国家建设和发展需 要杰出人才;二是什么样的人才是杰出人才,或者说杰出人才具有哪些特征;三是杰出 人才的培养到底是谁的责任和使命。
时龙:“钱学森之问”是历史之问、国家之问、教育之问。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主张整体观,强调 从整个教育系统出发,主要涉及教育系 统内部、社会支持系统与杰出人才三个 层面来理解。
“钱学森之问”
2.个人介绍

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

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

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领导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曾向领导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回忆:30年前,父亲提出第六次产业革命,提出基于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问题,提出知识密集型农产业的思考,学术界对这些理论反响不大,基本上无人关注无人践行,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才明白,自己不仅要提出理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才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时间过去16年了,但是“钱学森之问”依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进,许多学校依然是只能培养优秀学生,却没办法培养出杰出人才。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最近我在读布莱恩·格里瑟姆的《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这本书从批判性思维谈起,进一步谈敏捷思考这个概念,他提出的创新思考应具备的十大特征,我认为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一、善于清空大脑我们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元认知,即能否思考我们的思考,抓住最好的想法,最犀利的观点。

要做到这一点,碧玺善于清空大脑。

对创新思考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好的想法要出现,碧玺为它腾出足够的空间。

不幸的是,我们的大脑都被无关紧要的事所占据,这些事四处徘徊,劫持我们的思想,比如反复预演以确保正确无误的对话、臆测的小事、自以为应该回应的矛盾、快乐的回忆以及无尽的期望。

研究发现,公司高管每个工作日单独待着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结论是,即使他们应该思考生命、应该如何入手,他们也没有时间来思考。

答钱学森之问详解共39页

答钱学森之问详解共39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答钱学森之问详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钱学森之问详解共39页PPT

答钱学森之问详解共39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答钱学森之问详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用非线性思维破解“钱学森之问”

用非线性思维破解“钱学森之问”

用非线性思维破解“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具有中国特色,具有重大意义。

钱老倡导的系统思维对中国、对世界影响都很大。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掌握系统思维。

相似思维是系统思维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方法,对培养创新人才启发重大。

中央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都是系统思维。

相似分为自相似(一个系统内部)和他相似(两个系统之间)。

树枝、闪电、皮蛋花、全息照片、俄罗斯套娃等都是自相似;子女像父母是他相似。

其实,在更大范围内他相似也是自相似,在更小范围内自相似也是他相似。

相似性产生于系统的非线性,即1+1≠2,1+1=2+δx,这里δx≠0,凡是Xn,这里n2,就是非线性问题。

凡是1+1=2就是线性,不产生相似性;只是相同或相等。

由于有非线性作用,因此A和B都相互联系和制约从而失去自我,趋于相近或相似。

在生物学、生态学上叫协调趋同、趋同化现象。

例如夫妻相,就是趋同现象。

子女像父母是遗传基因DNA的复制。

人的相似思维根基在于DNA的分裂和复制,在于大脑神经网络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是一种渗流(Percolation)现象,可以用符号动力学方法或计算机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模拟。

非线性作用在物理学上叫相干性,就是耦合、制约、干预、沟通、联系。

在经济学、政治学上有相似性和非线性现象,如欧洲成立欧盟,货币、GDP都统一了,这是非线性作用的结果。

由于世界上非线性系统是占绝大多数,线性系统只是极少数。

因此,非线性现象大量存在,相似性现象也大量存在。

由此可把思维分为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

在牛顿力学范围内就是线性思维,量子论、相对论应该是非线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非线性思维,具有跳跃性、不连续性、不可微性,是突变的、跨越的,如灵感。

有些非线性思维属于形象思维。

在创新思维中δx0,必须是正的增量,不能是δx0的负增量,因为要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

联想、类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非线性作用的结果。

“钱学森之问”的解答

“钱学森之问”的解答

“钱学森之问”的解答姓名:程正中班级:072094班2009年10月,我国科学巨匠辉煌而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然而,在钱学森生前,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时,钱老提出了一个“刺痛”整个教育界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对于这个艰深的问题,很多教育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钱学森前辈已经给出了他自己的解答,他曾说:“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可见,“钱学森”之问直指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以及人才培养问题,那么,怎样从实质上和实际上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要回答钱老的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何谓“杰出的人才”。

在如今这个时代,引领全球和社会发展的无疑是“科学”,再很多方面和层次上,科学已经成为众多领域衡量的标准;而至于人才,他所具备的实力当然得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一个“杰出的人才”主要就是指“科技创新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呢?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专家曾经给温总理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我觉得关于人才的培养的关键不应该只是教师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各大高校,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依然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放在首位,虽然近几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实很明显,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任何大的改变。

另外高校相对而言的比较强调实践的,但实践的一直都是那些技术上的小细节,没有多少创新的成分,实践也就成了徒劳之举。

纵观我国,建国几十年以来,我们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反映的不只是科技一个方面,而是科技创新、医学、金融、文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显而易见,这诸多的问题的原因不只是教师的问题,更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仰望星空的秘密——“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阅读答案(精选合集)

“仰望星空的秘密——“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阅读答案(精选合集)

“仰望星空的秘密——“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阅读答案(精选合集)第一篇:“仰望星空的秘密——“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阅读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仰望星空的秘密——“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郭爽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②百年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上个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包含了一个王朝的瓦解和太空时代的诞生。

不过,国际环境的大变迁于钱学森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显得简单而平淡:“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因为我是中国人。

”这位科学巨擘最终排除万难回到祖国。

他的学问与胆识,他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为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开启了另一扇窗。

③1989年,钱学森获得当今世界理工界最高荣誉“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

人们称他是一个三维科学家,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

④在钱学森儿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钱均夫。

钱均夫是个业余标本制作家,深谙现代教育之道。

他曾告诉儿子,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则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

⑤夏日来临时,年幼的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标本。

他学习钢琴、小提琴和水彩画,房间里堆满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

⑥钱学森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⑦钱学森之母章兰娟本为杭州富商之女,她家教甚严、多才多艺。

每天,她督促钱学森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吟诗诵词。

闲时,她为钱学森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血战沙场,以及孔融让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愤故事。

母亲的谆谆教诲在钱学森心灵上刻下烙印。

高一教学论文回答钱学森之问

高一教学论文回答钱学森之问

什么缘故咱们的学校老是培育不出杰出人材?——试着回答“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闻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如此的感慨:“什么缘故咱们的学校老是培育不出杰出人材?”这确实是闻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进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一起破解。

有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小孩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制造力倒数第五。

这是什么缘故?这些都引发国人沉思。

咱们的学校老是培育不出杰出人材什么缘故?而中国小孩计算能力第一,而想象力倒数第一,制造力倒数第五。

两个问题有同曲异工之妙。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想从现行教育状况方面,探讨一下教育对想象力与制造力培育方面的缺失,不妥的地方,还请诸位同仁一起商议、一起探讨。

毫无疑问,想象力与制造力,是人材必备的要素,尤其是杰出人材,更需要具有想象力与制造力。

与计算能力相较,想象力与制造力加倍重要。

可是,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制造力呢?笔者曾对学生说,去超市商场买东西,怪伤民族情感的,因为宜东西都是外国品牌!中国制造成了垃圾的代名词。

“什么缘故咱们的学校老是培育不出杰出人材?”中国人的制造力是如何被磨灭的呢?一、“标准答案”抹杀了想象力与制造力咱们过度强调了知识的教授,过度重视了对知识把握程度的考量,即分数多少,成绩高低。

尤其是这种考量的权威标尺——“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桎梏了学生的想象力。

“标准答案”,莫说让学生独立试探,简直连试探的权利也剥夺了!前不久,一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给上海的小学生出了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结果有90%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86-34=52岁,只有10%的学生以为此题荒谬,无法解答。

而在法国小学做实验时,超过90%的同窗提出了疑义,乃至嘲笑老师“糊涂”。

事后,那90%的上海学生说“老师出的题老是对的,不可能不能做”“老师平常教育咱们题目做了才得分,不做的话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之问”的图书馆学解答——图书馆与杰出人才培养研究*注:*本文为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文化学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0-ZX-033尹鸿博(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开封,475001)摘要:针对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钱学森问题,运用图书馆学的原理,从图书馆与杰出人才培养这一角度,进行了探索性的解答。

提出图书馆应肩负起培养杰出人才的使命,培养读者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塑造读者的完美人格,构造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钱学森问题;杰出人才;图书馆学;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asking of the Qian Xuesen” library science explanation the -- library and the key man raise studyYinhongbo(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 )Abstract: Raise the key man this Qian Xuesen question why in view of can't ours school, utilizes the library science principle, this angle from the library and the key man raises,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ing explanation. Proposed that the library should shoulder the trained key man's mission, raises reader's science spirit and the humane spirit, molds reader's perfect personality, constructs the reasonable knowledge structure.keywords:Asking of the Qian Xuesen; Qian Xuesen question; Key man; Library science; Library“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

[1]2006年11月20日,面对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温家宝说:“有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显然,“钱学森问题”,也是总理最着急的问题。

[2]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答案也是复杂的。

但是,毫无疑问,作为高等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肯定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杰出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只有拥有杰出的图书馆的学校,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学校。

在那些培养出杰出人才的学校里,肯定有一所非常好的图书馆,肯定会有非常好的图书馆服务,可定有一批非常好的图书馆员。

早在1876年,杜威就说:图书馆是一个学校,图书馆员是广义的教师。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

[3]153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推行终身教育的有效设施。

历来所有学术精英与成功人物莫不曾受惠于图书馆。

凡是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借助图书馆获得新知识,图书馆是社会的大学。

[4]281.钱学森所说的“杰出人才”的含义“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

” 这是2005年3月29日,95岁的钱学森在病床上所做的,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所说的“杰出人才”,首先是“有创新思想的人”。

钱学森回忆自己学习和工作了十几年的加州理工学院——在那所世界顶尖大学里,让外人难以想象的民主而活跃的学术风气,对创新的鼓励,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造就了许多大师级科学家。

钱学森说:“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杰出人才是指“大师级科学家”、“有科技创新精神.”、“会动脑筋”、“有非凡创造能力”、“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敢于想人家不敢想的东西的顶尖帅才”。

钱学森秘书涂元季说:“他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他不赞成50年那个时候向苏联学习,他说还不如我们解放前的大学办得好,把专业分得很细,这样培养出来就懂得那么一点点的专家,那就培养不出大科学家,大师级的人物”。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杰出人才”是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大科学家、大师级的人物”,而不是“就懂得那么一点点的专家”。

钱学森所说的“杰出人才”是指:有创新思想的、有非凡创造能力的、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敢想敢做的顶尖帅才、大师级科学家,而不是那种只懂得一点点的专家。

在培养这种大师级科学家的学校里,图书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主要角色。

这是因为图书馆能够起到培养读者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塑造完美人格的作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5]科学精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绝不人云亦云。

科学精神的关键是要坚持真理,绝不随波逐流。

科学精神关乎一个人的人品,唯利是图、溜须拍马之徒是与科学精神无缘的。

科学精神可以细分成几个方面,需要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润物细无声”地对读者进行教育和影响:2.图书馆要培养读者养成执着的探索精神学校图书馆在开展各类新生入学教育和开办各类讲座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执着的探索精神。

举出科学史上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明白科学劳动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他终身都在艰苦探索,《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学术名著彪炳青史,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千年风云人物。

[6]探索精神应该包括冒险精神。

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及战略官科瑞格·蒙迪说:“我们作为企业来说,是希望能够看到跨学科思考这样的一些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最终我们需要去和世界各地以及各个不同科学领域的人打交道,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跨学科的能力非常重要,合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此外,我认为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之一,就是敢于冒险的能力。

如果作为商业界的领袖,不敢去冒风险,或者不适应一个冒风险的环境的话,我相信他未来是不会适应相关挑战的”。

[7]3.图书馆要培养读者养成创新和改革精神创新和改革精神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活动的灵魂。

因循守旧,抄袭剽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产生学术垃圾。

图书馆在开展各类新生入学教育和开办各类讲座时,要教育学生养成创新和改革精神。

可以挑选出优秀的科学家传记,推荐给读者,一点一滴地浇灌,让他们懂得创新的可贵和改革的重要。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引起了英国的产业革命,才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

在钱学森的记忆中,“和权威辩论是很平常的事”,而在这所“弥漫着创新精神”的校园中,和他一起“开窍”的,还有两弹一星的元勋钱伟长、郭永怀,以及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等等一批顶尖科学家。

[2]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说,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尊师重道是个悠久传统,学生尊重权威,课堂上对教授观点不敢有异议,100%相信老师。

在这种学术氛围下,何来创新。

“爱因斯坦如果不是怀疑牛顿的观点,挑战权威,也不会有创新。

”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比西方更困难。

“如果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不敢质疑老师,你怎么能指望他到大学能质疑老师,挑战权威?”[7]4.图书馆要培养读者养成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5]图书馆要通过讲座和图书推荐,教育学生懂得继承科学遗产。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就是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瓦特也是在原有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5.图书馆要培养读者的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感性不能代替理性,经验不能代替科学。

科学是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有严格的逻辑结构和体系。

因此科学工作者要受到严格的科学方法的训练,要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书馆要通过讲座和图书推荐,让读者养成一种科学工作者的理性精神,提高读者的思辨能力。

6.图书馆要培养读者的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拍脑袋、想当然,是靠不住的。

伪造数据,是不道德的,也是难以持久的。

纸包不住火。

求实精神,就是要正确反映客观现实,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完全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

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并找到真理。

图书馆要通过讲座和图书推荐,让读者养成求实精神。

7.图书馆要培养读者的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面前,必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布鲁诺为了求真,坚持日心说,火刑也不能让其屈服。

8.图书馆要培养读者的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科学研究中要学会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使立论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论证有事实依据,结论符合客观实际。

9.图书馆要培养读者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同读者的日常接触和言谈当中,帮助读者养成严格、精确地分析事物的习惯。

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帮助读者学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并且提供馆藏各种原始数据,以利读者作为分析研究的资料。

10.图书馆要培养读者的协作精神科学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主要依靠科学家集团的协作,仅靠个人的力量哪怕是有一点点贡献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要教育读者发扬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搞好团结与写作,以期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