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20 一滴水经过丽江-部优-张老师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由于丽江古城四面青山环绕,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的大砚,古时, “砚”通“研”,所以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丽江古城坐落于丽江坝 的中部,与四川的阆中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安徽的歙县并称为“保 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围墙的古 城之一,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的土司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 “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距今已经有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 交往的枢纽和经济贸易集散之地。
写名片
1.替水滴导游为丽江设计的名片上写一句话,概 括特点:这滴水所见的丽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 象? 示例: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说说特点。丽江
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雪山晶莹夺目,人民勤劳聪
慧、热情好客, 古城悠闲恬静,文化特色鲜明。
自学批注
作为游客,你选取什么镜头作为留念,为什么?注意选取 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丽江古城的天生丽质、古 朴静谧、和谐美好。试着从写景角度和智慧选景方面做批注, 加评点。
落水洞后沉睡,前面的时间是古代,游览的踪迹在 城外,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后面是现代,游览的 踪迹在城内,主要写的是人文风情。
厚重的历史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 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 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 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玉龙雪山——山下——驿道——丽江坝纳西族村庄— —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闸口—— 中河——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果园田地—— 丽江坝——金沙江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 去 四方街 。
写名片
1.替水滴导游为丽江设计的名片上写一句话,概 括特点:这滴水所见的丽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 象? 示例: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说说特点。丽江
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雪山晶莹夺目,人民勤劳聪
慧、热情好客, 古城悠闲恬静,文化特色鲜明。
自学批注
作为游客,你选取什么镜头作为留念,为什么?注意选取 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丽江古城的天生丽质、古 朴静谧、和谐美好。试着从写景角度和智慧选景方面做批注, 加评点。
落水洞后沉睡,前面的时间是古代,游览的踪迹在 城外,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后面是现代,游览的 踪迹在城内,主要写的是人文风情。
厚重的历史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 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 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 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玉龙雪山——山下——驿道——丽江坝纳西族村庄— —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闸口—— 中河——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果园田地—— 丽江坝——金沙江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 去 四方街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 (共29张PPT)
玉河
四方 街
黑龙 潭
细节感知
Details of perception
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细节感知
Details of perception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课后拓展
KE HOU TUO ZHAN
带你走近“四方街”
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 所。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 已有800余年历史,展现着汉、藏、 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 元文化形态。
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目眩 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感知
Overall perception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1-2
写“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二部分 3-15
第三部分 16
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整体感知
Overall perception
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 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 奔放的新生活。
细节感知
Details of perception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 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 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 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 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 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 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 筑?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ppt课件(20张)
依止: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依托,依附。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经过”: 所至
请 “以经“过一 ”滴 :水轻经所过至盈甘洛:”写一形段话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目眩神迷: 五多彩形: 容指所青见、情黄景、令赤人、惊白异、。黑五色,眼指多花种缭颜色乱错杂,。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教 (师四明)确 借: 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意(既赞景又写人) 课②件我展 想示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 敌形手容: 人能或力物相(当女的子对、手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望(:所眺 见望所。感神,州情:景这交里融指)中原地区。
(新颖的构思) 细心的你,会发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识记一些点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一滴水”: 游览者 •“经过”: 所至 •“丽江”: 所见
抒写一段情
请以“一滴水经过甘洛”写一段话。 或另选角度,如“一匹马、一只鸟 、一朵云等”
南 和乡更子多·的登冰京挤口在北一固起亭,有缓怀缓向下流动。
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人②文我主 想题起:来借,鉴自文己中的的前理生论,方在法从,高学空习的鉴雾赏气文化学为作一品片和雪山,水又画凝作成。一拓粒展冰阅之读前,质也疑是反一思滴,水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 阿,来简称“山水”。—中—国阿画来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经过”: 所至
请 “以经“过一 ”滴 :水轻经所过至盈甘洛:”写一形段话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目眩神迷: 五多彩形: 容指所青见、情黄景、令赤人、惊白异、。黑五色,眼指多花种缭颜色乱错杂,。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教 (师四明)确 借: 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意(既赞景又写人) 课②件我展 想示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 敌形手容: 人能或力物相(当女的子对、手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望(:所眺 见望所。感神,州情:景这交里融指)中原地区。
(新颖的构思) 细心的你,会发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识记一些点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一滴水”: 游览者 •“经过”: 所至 •“丽江”: 所见
抒写一段情
请以“一滴水经过甘洛”写一段话。 或另选角度,如“一匹马、一只鸟 、一朵云等”
南 和乡更子多·的登冰京挤口在北一固起亭,有缓怀缓向下流动。
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人②文我主 想题起:来借,鉴自文己中的的前理生论,方在法从,高学空习的鉴雾赏气文化学为作一品片和雪山,水又画凝作成。一拓粒展冰阅之读前,质也疑是反一思滴,水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 阿,来简称“山水”。—中—国阿画来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1张PPT)
背景链接
阿来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 但我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 精髓是水!”阿来四次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 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第四次到了 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 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游记散文,也是作者对 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作者名片
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 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代表作,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 等。其中,作品《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中篇小说奖。
标题解读
“一滴水”实际上指的是作者自己。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 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主旨概括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 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从古代到现代,从雪 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丽江优美的自然 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 往与热爱。
艺术特色
1.语言富有诗意,艺术魅力浓郁。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
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 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美的享受,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2.线索清晰,借物抒情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名声 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 传播 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厚重的历史美
1.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 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 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完成了“一滴水经过丽 江“的历程。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 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 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0张PPT)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6--8段),写“我”醒来后到古城前 的见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第7段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怎样 的情景?
• 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游人如织的 画面以及玉龙雪山、黑龙潭的美景,说明 了丽江的繁华景况,也展现了丽江的变化 之大、发展之快。
四 方 街 游 人 如 织
2.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 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这样写构思巧妙,视角独特。作者化身为一滴水, 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滴水,既便于全方位多角度地 介绍丽江古今的变化,娓娓道出丽江的风景美和 人情美,使文章显得亲切真实;又便于抒发情感,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第一部分(第1—5段),以“我”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丽江的历史。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体会作者写景角度的妙处,品味文章富有诗 对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这句话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矗立】 高耸地立着。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轻盈(yíng) 喧哗(xuān)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文章第7段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怎样的情景?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一部分(第1—5段),以“我”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丽江的历史。 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蘸(zhàn) 擦拭(shì)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6--8段),写“我”醒来后到古城前 的见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第7段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怎样 的情景?
• 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游人如织的 画面以及玉龙雪山、黑龙潭的美景,说明 了丽江的繁华景况,也展现了丽江的变化 之大、发展之快。
四 方 街 游 人 如 织
2.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 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这样写构思巧妙,视角独特。作者化身为一滴水, 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滴水,既便于全方位多角度地 介绍丽江古今的变化,娓娓道出丽江的风景美和 人情美,使文章显得亲切真实;又便于抒发情感,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第一部分(第1—5段),以“我”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丽江的历史。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体会作者写景角度的妙处,品味文章富有诗 对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这句话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矗立】 高耸地立着。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轻盈(yíng) 喧哗(xuān)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文章第7段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怎样的情景?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一部分(第1—5段),以“我”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丽江的历史。 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蘸(zhàn) 擦拭(shì)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城的建筑, 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风景画,美在诗意
玉龙雪山
丽江坝
杜鹃花
大水车
金沙江
建筑画,美在地域
丽江古城
四方街
小桥
民俗画,美在和谐
东巴象形文字
(1)阿来追求平等美,他从生 命平等意识去观察自然的灵魂跃动 ,用敬畏的态度写人与自然的交融 ,从自然景观写到人文风情;
(2)他还追求和谐美,和谐共 融的观念使他消解了古今之别与空 间之别,他写传统与现代两个文明 的共融,体现了大文化的境界。
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多 彩 生 活 , 呈 现 了 四
方街热闹和谐的市井
风俗画面。
银匠敲打银器
售卖翡翠
老者演奏古乐
示例
《颜色里的四方街》 我经过, 道道古朴的小桥。 我经过, 银器店,叮叮当当。 玉器店,翡翠碧绿。 我经过, 演奏的老者,白须飘飘。
•第7段:
批注:
• 黑头发的人,黄
这段文字长短句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阿来,藏族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期转
向小说创作。其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 干净、隽永、富有诗意。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 格萨尔王》《空山》,其中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 茅盾文学奖。
重点字词
闸口(zhá) 砚(yàn)
蘸(zhàn)
喧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矗立(chù) 翡(fěi)翠
•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丽江 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有光 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 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 桥流水。
•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 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 ,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 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 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 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 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 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风景画,美在诗意
玉龙雪山
丽江坝
杜鹃花
大水车
金沙江
建筑画,美在地域
丽江古城
四方街
小桥
民俗画,美在和谐
东巴象形文字
(1)阿来追求平等美,他从生 命平等意识去观察自然的灵魂跃动 ,用敬畏的态度写人与自然的交融 ,从自然景观写到人文风情;
(2)他还追求和谐美,和谐共 融的观念使他消解了古今之别与空 间之别,他写传统与现代两个文明 的共融,体现了大文化的境界。
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多 彩 生 活 , 呈 现 了 四
方街热闹和谐的市井
风俗画面。
银匠敲打银器
售卖翡翠
老者演奏古乐
示例
《颜色里的四方街》 我经过, 道道古朴的小桥。 我经过, 银器店,叮叮当当。 玉器店,翡翠碧绿。 我经过, 演奏的老者,白须飘飘。
•第7段:
批注:
• 黑头发的人,黄
这段文字长短句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阿来,藏族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期转
向小说创作。其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 干净、隽永、富有诗意。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 格萨尔王》《空山》,其中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 茅盾文学奖。
重点字词
闸口(zhá) 砚(yàn)
蘸(zhàn)
喧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矗立(chù) 翡(fěi)翠
•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丽江 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有光 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 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 桥流水。
•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 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 ,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 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 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 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 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 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9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这里写在黑龙潭边远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蓝 天的映衬下晶莹夺目,在潭水的映照下让人目眩神迷。作 者用人的感觉突出雪山的壮美。
2024年可用课件
1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 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 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2000年,其 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 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 学奖中篇小说奖。
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 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 依托,依附。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2024年可用课件
12
寻
1.勤劳平和
2.热闹欢乐,恬淡和
谐
3. 和谐融洽
15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
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
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
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
2024年可用课件
9
整体感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字词累积
驿道( yì ) 蘸到(zhàn ) 眺望( tiào )
人教部编语文八下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
【答案】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 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 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整理版课件
16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 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蕴含 义、引申义、特定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 义(指代内容、对象或范围)。答题思路:读懂文章 (文段或句子)的意思,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 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态度、认识。
26
【手法探究】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 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 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 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 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 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 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第二部分(⑥—⑩): 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 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第三部分(⑪—⑭): 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 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⑮、⑯): 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
整理版课件
14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矗立: 高耸地立着。
矗立、屹立、伫立辨析 同:都有站立、立着的意思。 异:“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实物;“屹立”有坚定 不可动摇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 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伫立”主要指人长时间地站着。 例:(1)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 年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他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答案】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 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 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整理版课件
16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 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蕴含 义、引申义、特定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 义(指代内容、对象或范围)。答题思路:读懂文章 (文段或句子)的意思,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 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态度、认识。
26
【手法探究】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 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 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 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 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 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 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第二部分(⑥—⑩): 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 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第三部分(⑪—⑭): 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 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⑮、⑯): 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
整理版课件
14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矗立: 高耸地立着。
矗立、屹立、伫立辨析 同:都有站立、立着的意思。 异:“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实物;“屹立”有坚定 不可动摇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 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伫立”主要指人长时间地站着。 例:(1)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 年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他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找出文中体现丽江之美的语段,仔细品 析,其呈现了丽江怎样独特的美?
温馨提示:
1.选择一处赏析: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和角度展现丽江的美。
2.请用“我从
读到了丽江的
美,作者用了
的方法(角度)展现了丽江的美”的句式来回答。
二、品“一滴水”所感,味多元丽江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
语言凝练
看到了狮子山上带着一圈圈苍青色年轮的老柏树,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3、(男)我又化成了一滴水, 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
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三、探“一滴水”所变,悟浓浓丽江情
选文二: 1、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
。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丽江:古潭城水分—三—路依穿水过而古建城的,形地成理了环境
“家家门前流水,户户屋后垂柳”的诗画图。
我准备写
飞驰李子坝站 。
教师寄语
身在四方,心向星光。 眼中有诗,自在远方!
感聆 听 谢
二、品“一滴水”所感,味多元丽江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 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 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二、品“一滴水”所感,味多元丽江
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来不及作出选择……
二、品“一滴水”所感,味多元丽江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
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 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三、探“一滴水”所变,悟浓浓丽江情
链接:这是今天游客们的丽江,很多小资的网上或 纸上文字,都津津乐道他们对丽江的新定义:艳遇之都 。
——阿来《小资和艳遇概括不了丽江》 同是阿来笔下的丽江,为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你们觉得阿来前后矛盾吗?阿来写《一滴水经过丽江》 到底为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6张PPT)
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 《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 在丰盈》。
代表作品
2002年小说《尘 埃落定》被改编 拍成同名电视连 续剧,并获电视 金鹰奖
在故事上简介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 人民被四大土司统治着,麦琪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4.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 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思考: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 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四方街“名扬世界”,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 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 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 术美和地域特色。
拓展迁移
四方街
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所。丽江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展 现着汉、藏、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
状元成才路
元文化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 的空白。在此后的10余年间,丽江古城“用保护世 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 践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为中国乃至世 界城市类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 全新的路子和经验。
路途坎坷,困难重重
四、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
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代表作品
2002年小说《尘 埃落定》被改编 拍成同名电视连 续剧,并获电视 金鹰奖
在故事上简介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 人民被四大土司统治着,麦琪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4.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 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思考: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 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四方街“名扬世界”,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 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 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 术美和地域特色。
拓展迁移
四方街
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所。丽江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展 现着汉、藏、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
状元成才路
元文化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 的空白。在此后的10余年间,丽江古城“用保护世 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 践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为中国乃至世 界城市类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 全新的路子和经验。
路途坎坷,困难重重
四、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
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外赏读
3. 请欣赏文中的“风景画〞,说说它美在何处? __这___篇__散__文__所__描___画__的__风__景___画__—__— ___“__丽__江__古___城__〞__作__为___画___ __面___的__中__心__,__再___以__玉__龙__雪___山__为__背__景___,__以__玉__河___街__道__为__线____ __索___,__以__四__方__街___小__广__场__为___梯__形__,__构___成丽江古城风景画, __并___用__水__的__流__动___为__画__面__添___加__运__动__感___。__整__个__画___面__有__层__次____ __感___,__从__高__到__低___,__由__远__到___近__,__景__致___清__楚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精读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 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 明代,纳西族的领袖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 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 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 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曾经奔腾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 也要去四方街。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 腾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 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精读
1.请简要写出一滴水的阅历。 __全___文__以__“__一___滴__水__〞__的___身__份__,__讲___述__本__人__由__雪___变__成__冰__川___,____ __再___变__成__一__滴___水__,__再__由___一__滴__水__经___过__驿__道__、__纳___西__族__村__庄___、____ __草___甸__、__落__水___洞__、__黑__龙___潭__、__四__方___街__、__街__道__店___面__、__纳__西___人____ __院___子__,__最__后___奔__腾__到__金___沙__江__边__的___阅__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共22张PPT)
板书设计
一
滴 多彩丽江——风景美
水
经 过
文化名城——建筑美
热爱赞美
丽 江
民众活动——民俗美
新课讲解
4.第7自然段中“咕咚一声翻上水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拟声词“咕咚”和动词“翻”, 生动地写出了水被亮光惊醒后跃出黑龙潭的兴奋与喜悦之 情。
新课讲解
5.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 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 文风情,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至此,“一滴水”结 束了这次奇幻的生命旅程,奔向最终的归宿——大海。这滴 水带领读者游览了丽江古城,感受到了古城的厚重历史和现 代气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字词积累 读字音
yàn 砚
zhá 闸口
shuò 硕大
zhàn 蘸
pái huái 徘徊
xuàn 目眩神迷
yì 驿道
jìng 苍劲
lán 五彩斑斓
Hale Waihona Puke chù 矗立yù 犹豫
字词积累 写字形
tiào( 眺 )望 xuān( 喧 )哗
fěi( 翡 )翠 擦shì( 擦 )
字词积累
记词义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漂亮。
玉龙雪山古称耸雪山、雪山、雪岭,位 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 ,丽江市区北面15公里外,玉龙雪山最 高海拔5596米,面积455平方公里,雪 山的13峰终年积雪不化,如一条矫健的 玉龙横卧山巅,有一跃而入金沙江之势 ,故名"玉龙雪山"。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 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 水洞等地方,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表现了丽江古城的历 史变迁和风物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过”——水 之 足 迹
评价你梳理的游踪,与该同学的有何异同?
学习疑惑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谭玙馨) 学习疑惑2:为什么水经过丽江前要落入落水洞沉睡?(陈舒菡) 学习疑惑3: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滴水来游历丽江?(卢奕君、倪艳榕、郑承恩 等12位同学) 学生疑惑4:那既然写水,为何前两段要写到“雪”和“冰”?(张佳怡、 刘滢)
丽 江
小试牛刀
展示团队中精彩的游记片段,互相评价,谁的游记吸引你。
作业
1、抄词 2、练习册 3、用“美篇”优化你的游记,分享到群上;
情思
一滴水
水之
你觉得水的哪些动作、心理活动,写得特别有趣、微妙?朗读你喜欢的 句子,说说水的心态是怎样的。
1、之前: 兴奋、迫不及待
2、之时:
3
重点研讨7-15段:品读文章中描写丽江的精彩句子,结合关键 词句,谈谈丽江初印象。
水看到/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我从这里,感受到丽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内涵
建城的木氏家族、为丽江扬名的徐霞客、演奏古老音乐的白发老者、浇花的房东、 世界各地的游人、寄居的客人、夜游欢饮的游人 这些人创造了历史,传承了古老文化,延续了古朴的民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十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 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评价你梳理的游踪,与该同学的有何异同?
学习疑惑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谭玙馨) 学习疑惑2:为什么水经过丽江前要落入落水洞沉睡?(陈舒菡) 学习疑惑3: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滴水来游历丽江?(卢奕君、倪艳榕、郑承恩 等12位同学) 学生疑惑4:那既然写水,为何前两段要写到“雪”和“冰”?(张佳怡、 刘滢)
丽 江
小试牛刀
展示团队中精彩的游记片段,互相评价,谁的游记吸引你。
作业
1、抄词 2、练习册 3、用“美篇”优化你的游记,分享到群上;
情思
一滴水
水之
你觉得水的哪些动作、心理活动,写得特别有趣、微妙?朗读你喜欢的 句子,说说水的心态是怎样的。
1、之前: 兴奋、迫不及待
2、之时:
3
重点研讨7-15段:品读文章中描写丽江的精彩句子,结合关键 词句,谈谈丽江初印象。
水看到/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我从这里,感受到丽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内涵
建城的木氏家族、为丽江扬名的徐霞客、演奏古老音乐的白发老者、浇花的房东、 世界各地的游人、寄居的客人、夜游欢饮的游人 这些人创造了历史,传承了古老文化,延续了古朴的民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十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 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