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理性批判与技术悲观主义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评析及其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80b4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f.png)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评析及其借鉴意义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对技术的看法和理解存在显著的差异。
技术悲观主义认为,技术进步带来的并非全然的积极影响,而是伴随着诸多负面影响。
这种观点强调,技术的迅速发展可能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社会不平等以及人类价值观的扭曲。
华德等思想家甚至认为,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人口和资本将按指数增长,世界的混乱程度将越来越严重,因此人类文明可能不断衰亡。
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工业化污染、资源消耗和社会问题的担忧。
相反,技术乐观主义则主张,技术进步是解决人类问题的关键。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消除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疾病、贫困和环境破坏。
它强调技术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推动社会进步。
技术乐观主义者往往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持乐观态度,并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现存的挑战。
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借鉴意义:首先,无论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都提醒我们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
悲观主义提醒我们要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乐观主义则鼓励我们相信技术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警觉。
其次,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
悲观主义提醒我们关注的问题,而乐观主义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技术来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最后,对于两种观点的借鉴意义还体现在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上。
悲观主义提醒我们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而乐观主义则鼓励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保持积极态度。
这意味着,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在面对技术的发展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应对挑战并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9e250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7.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重要哲学家之一,他对技术理性提出了批判并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技术理性虽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容易导致对人类生活和价值的忽视。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失去传统价值的危险。
他同时也指出了技术理性在社会中的必要性,强调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要平衡其重要性与局限性。
对技术理性应审慎对待,避免过度依赖,以免影响人类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具有重要启示,提醒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关键词】关键词:哈贝马斯、技术理性、批判、社会影响、局限性、重要性、平衡、社会意义、审慎对待、启示。
1. 引言1.1 哈贝马斯是当代重要哲学家之一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当代重要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哲学界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民主理论和公共领域的重要参考。
哈贝马斯以其丰富的学术成就和深入的思想洞察力而闻名于世,他的思想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当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哈贝马斯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挑战和问题。
哈贝马斯的思想具有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双重特征,不仅对理论研究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实践和政治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支持和指导。
在当代知识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变革越来越快速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的思想引领着人们走向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之路,促使我们更加注重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道德的持续进步。
1.2 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可忽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d437c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a.png)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中立主义3.技术观对教育的影响4.总结正文【引言】技术观是指人们对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技术观领域,有三大流派,分别是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中立主义。
这三大流派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入手,分析它们对教育的影响。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1.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是进步的源泉,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他们认为技术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
2.悲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者则认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无法解决,人类社会将陷入困境。
3.中立主义:技术中立主义者认为技术本身无好坏之分,它既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的影响。
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技术,如何平衡技术的利弊。
【技术观对教育的影响】1.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如在线教育、智能教学系统等。
2.悲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过度依赖的担忧。
悲观主义者认为,技术可能取代教师的角色,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3.中立主义:技术中立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衡技术的利弊。
中立主义者认为,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便利,但也需要适度使用,防止过度依赖技术。
【总结】总的来说,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技术观,适度利用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07a5e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b.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1. 引言1.1 引言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技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还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对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中,我们往往将技术理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同时也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潜在危险。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他的著作中对技术理性提出了批判,他认为技术理性的盲目追求效率和控制往往导致了我们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脱离和异化。
本文将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进行剖析,探讨技术理性的弊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之道。
通过对哈贝马斯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认识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加负责地使用和发展技术,从而实现技术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概念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概念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技术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中。
他认为技术理性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技术理性将知识和科学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理性的规划和控制来达到预期的结果。
哈贝马斯指出,技术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导理性形式,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日益扩大。
在哈贝马斯看来,技术理性的出现和发展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密不可分。
他认为现代科学的理性化趋势促使人们将这种理性扩展到实践和行动中,从而形成了技术理性。
技术理性注重系统性、计划性和效率性,它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哈贝马斯也指出了技术理性的局限性和问题。
他认为技术理性过分强调实现目标的方式和结果,忽视了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
技术理性的单一追求效率的倾向可能导致环境破坏、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人类自身的尊严和自由造成威胁。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概念提出了重要的思考和批判,他呼吁人们在应用技术理性时要平衡考虑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人文关怀,避免技术理性的滥用和偏颇。
这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整体利益至关重要。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27ee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5.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技术理性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技术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总在给我们带来一些便利,但同时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曾对技术理性提出了批判,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社会和个体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这种批判的意义。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带来了对人的异化。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被技术所控制,而非人们控制技术。
人们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被技术所驱使的工具。
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不断地被各种信息洪流所包围,而忽略了真实的社会生活。
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立,不再有真正的社交,这种社会现象被哈贝马斯称为“异化”。
这种异化让人们的生活失去了人性的温暖和深度,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空虚和孤独。
哈贝马斯指出技术理性还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注重技术的便利性和效率性,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这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工业化的进程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很多自然生态系统都遭受了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也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给未来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应该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不能只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哈贝马斯还指出技术理性带来了对人类自身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高科技的发明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核能的利用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旦这些技术出现了失控,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使得人们的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的发展应该在提高效率的也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中,他并不是要否定技术的重要性,而是要提醒人们要更加审慎地对待技术的发展。
他认为,技术的进步必须要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不能只看到技术的便利性和效率性,而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902bc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4.png)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约格尔•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探讨了技术文明对人类社会、人的认识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成为了社会运行和生产力的核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进行浅析,以探讨其对社会和人的影响。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技术控制下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社会组织原则,这种理性以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交流。
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力量,人们在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心灵层面的需求和情感交流。
这种情况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虚无,人情味逐渐消失。
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心灵虚无的空洞。
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理性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和生产效率上的,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灵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些方面往往被社会所忽视。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
他指出,技术理性的发展往往将人的主体性置于被动地位,人被视为被技术所支配的客体。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选择和决策常常受到外部技术力量的支配,而缺乏真正的自由意志。
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导社会从技术理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发现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以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
这也是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核心精神之一。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还强调了对话和沟通的重要性。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技术理性的发展经常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个体的孤立,人们的沟通和对话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沟通和理解,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和异化。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bf8ec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7.png)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1. 引言1.1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概述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指美国社会学家霍克海默提出的一种批判性理论,主要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技术的理性,即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但却忽视了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强调效率和生产力的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他指出,技术的发展会导致社会的规训化和异化,剥夺了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进而使人类丧失了对自己和自然的控制能力。
技术的发展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加剧和环境的破坏,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隐患和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理性对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霍克海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他主张通过重新审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强调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他倡导人们应该重视人本主义和生态平衡,注重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挑战,引发了人们对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000字】2. 正文2.1 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现代科技发展中技术理性的盲目追求和对人类生活、社会价值的忽视上。
他认为,技术理性的过度强调追求效率、规范和控制,导致了人类的自由度和创造性的丧失,使人们成为技术的奴隶而非主人。
霍克海默指出,技术理性的实践往往使人们忽视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破坏、社会分化等问题。
霍克海默批判技术理性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技术的发展往往是被动的、无目的的,而非根据人类价值和目标进行选择。
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而非被动地追求技术本身。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理性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329aaae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技术理性批判技术理性批一、技术理性批判的地位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构架里,技术理性批判是极为重要的批判视角和不可或缺的主题维度。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大众、意识形态、性格结构、现代性、现代国家统治形式等等问题的出现,都直接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理性的进展的后果密切相关。
因此,技术理性问题甚至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文化批判的聚焦点。
技术理性批判也相应地构成了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
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主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技术理性批判为基础和核心。
二、理性主义传统20世纪许多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技术理性批判的主题。
韦伯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分析、齐美尔关于合理化与物化的批判、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科学世界的批判、存在主义关于技术世界中人的文化困境的分析,等等,都构成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理性的剖析和批判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这是西方文化的两种基本精神,理性与上帝构成西方人的两大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
在其中,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尤为重要,不但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
作为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的技术理性批判,直接导源于希腊的古典理性主义,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构成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哲学史古典理性主义的典范,在人类思想史上最先以自觉的方式确立了理性主义的基调。
“人是理性的存在物”,这一信念无疑贯穿于古希腊哲学之中。
但是,希腊的先哲们对理性的把握并未局限于其认识论和人本学含义,而是致力于在本体论或宇宙论的层面上,确立起作为万物内在结构和根据的“宇宙理性”。
赫拉克利特为生生不息、变化不居的现象世界找到了“永恒地存在着的”根据,即万物由之产生的“逻各斯”;巴门尼德抛开不确定的表象世界和人类意见,设定了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唯一的存在”;斯多葛学派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发展为“世界灵魂”和“宇宙理性”。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030636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3.png)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结构的把握,逐渐成为一种统治社会的力量。
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具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马尔库塞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对他的理性、感性采取批判的态度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寻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思路。
标签:马尔库塞;技术理性;异化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经过我们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马尔库塞是在前人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异化的理解,形成了自己思维的独特性。
首先,马尔库塞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能动力的,这种能动性最后会异化自然界异化社会,进而社会及自然界又反过来异化我们人类自身,这种循环往复的异化过程其实都是精神异化的结果,马尔库塞在黑格尔的思想基础之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异化思想;其次马尔库塞又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之所以感到不安、恐惧,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人性的泯灭,所以人们才会感到空虚、不安。
所以海德格尔最后主张还原人内心本真追求,揭示了人最终存在的内在意义。
马尔库塞深受影响,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他的异化学说。
第三个影响的马尔库塞的人物,就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构成。
其中,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在人类内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意味着把人当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存在物。
弗洛伊德还单纯把人的本能归为生与死的本能。
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形成了他的社会批判理论,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它他指出劳动异化其实是人与劳动之间的异化,人的劳动成果出自人自身,人类自己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劳动产品。
马克思继而又提出了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类本质相异化。
马尔库塞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尤其是他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
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
![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974cec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8.png)
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一、本文概述《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现代性背景下技术理性的崛起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现代性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技术理性如何成为现代性核心特征的过程。
接着,文章将探讨技术理性如何塑造现代社会,包括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并分析其带来的正负效应。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展开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一方面,文章将关注技术理性对人性、社会关系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人的物化、情感疏远、环境破坏等;另一方面,文章也将探讨技术理性对文化多样性和精神世界的冲击,以及其对传统价值观和信仰的挑战。
通过这一批判,文章旨在唤起人们对技术理性的反思,以期在现代社会中寻求一种更加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文章还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强调人文关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等,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科技与人文的协调发展。
整篇文章旨在揭示技术理性在现代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从而为人们认识现代社会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二、技术理性的形成与发展技术理性,作为现代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形成与发展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在探讨技术理性的形成与发展时,我们不得不回溯到古代社会的技术实践及其背后的思想观念。
在古代,技术主要服务于宗教、政治和军事等领域,它往往被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技术开始逐渐脱离这些传统框架,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在这一时期,技术理性开始崭露头角,它强调技术的自主性,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技术理性的形成与多个因素有关。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生产力的提升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技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手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科学方法的兴起也为技术理性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科学方法强调实证、量化和预测,这些原则也被应用到技术领域中,使得技术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
![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962211a227916888486d7ba.png)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
(一)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倾向
●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主要有两种倾向: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1.乐观主义倾向:科技乐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人类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人类自身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尽管技术现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许多问题在将来肯定能够得到解决。
④如果人们能足够早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相应做出一些预防措施,科学技术进程中所有对人类社会将产生的不利因素都能够被克服
2:科技悲观主义的主要观点:
①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对立。
因为地球资源的
有限性,因此增长是存在极限的。
②技术化社会中人类丧失了自由,人性被扭曲。
③科学技术是当代环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元凶。
三、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1.具体生态法则
●生态关联——生态的系统性
●生态智慧—生态与自然的和谐
●物质不灭—物有其用有其归
●生态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生态原则的特点:长期性、复杂性。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基于对科学、技术、工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整体性认识,对科技工程的功能及其效应的综合估价。
(三)客观性原则
评价的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1、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
•3、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②。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6b482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1.png)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摘要:1.概述技术观的三大流派2.技术观的发展历程3.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的影响4.总结正文:【概述技术观的三大流派】技术观是指人们对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包括: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中性主义。
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便利,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技术悲观主义则认为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技术中性主义则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
【技术观的发展历程】技术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对技术的看法比较单一,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人们对技术的看法也开始多元化。
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技术乐观主义成为主流,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资源等问题,使得技术悲观主义在20 世纪中叶开始崛起。
20 世纪末,技术中性主义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开始认识到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的影响】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乐观主义主导下,教育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强调实用性和效率。
技术悲观主义则关注到技术发展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例如技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冲击、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等。
技术中性主义则认为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培养。
【总结】技术观的三大流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技术观多元化的背景下,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c5e1e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4.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其对于现代化的批判备受关注。
他认为,技术理性是现代化的核心,它是通过计算和机械化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也伴随着对自然和人的控制、剥夺和异化。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理性强调效率和功利性,忽视人类价值和情感,剥夺了人的有意义的自主性和主观性。
其次,技术理性通过科学思维和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忽视了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导致了一种技术独裁和专制。
哈贝马斯的批判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技术发展与人类价值的关系,注重“效率为何、效率为谁”,尊重人的主观性和自主性。
其次,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视角来看待技术,注重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影响,避免纯粹的技术主义。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技术的民主化和公民参与,防止技术独裁和专制。
在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的批判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保障人类价值和社会公平,防止个人隐私被监控和侵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推动技术资源的民主化和公平分配。
只有这样,技术发展才能真正为人类服务,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技术观: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科学技术观:乐观主义、悲观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ad2de281c758f5f61f6785.png)
科技乐观主义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一 个决定性因素; 科技带来的一切问题 都能依靠科技本身解决; 科技的发展状况是社 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
基本观点:科技悲观主义源自科技悲观主义基本观点:
核武器悲观主义 (认为人类最终将遭 到核武器的毁灭)、 自动机悲观主义(认 为人类将沦为机器的 奴仆,甚至被机器人 所消灭)、生态悲观 主义(鼓吹科技发展 将导致环境、生态危 机)。
在对待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 无论技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都可以归 之为技术决定论, 很多学者不同意技术乐观 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的这种片面思维方法。 人类的命运或幸福完全依赖于技术的力量, 技术能创造一切, 技术也可以毁灭一切, 这是 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者们的立据, 他们 的逻辑起点是将人类的一切成功和失败都归 之于技术, 显然是非常片面的。虽然技术乐 观主义也看到了技术的负面效应, 技术悲观 主义也看到了技术的正面效应, 但是他们仍 只局限于以技术为中轴、以技术万能为出发 点的范畴来讨论问题。两者都把技术发展与 社会进步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了, 把技术 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地加以考察。把技术作 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淡化其他社 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尤其是淡化社会 改革及社会革命的意义。就方法论而言, 技 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一样, 都陷入一 元线性历史观的窠臼。
既不能认为科技悲观主义是无稽之谈,也不能认为科技乐观主义都是可 以接受的。
这是由于,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对科技成果的价值判断存在差异:消费 者注重有效性、实用性,企业家注重经济效益,科技专家则考虑其创造性。 因此,这两种思潮都是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类的更广泛的不同角度来 看待科技的,值得重视。
• “科学技术悲观主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93694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e.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来探讨其意义。
他认为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不仅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还对社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其意义: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是指一种单纯追求效率和实用性的理性,它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技术问题,并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一切问题。
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人们对于事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结果和方法上,而忽视了过程和价值。
这导致人们只关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指出技术理性使人们变得越来越工具化,也就是说人们逐渐变成了技术的工具,而不是技术为人类服务。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而忘记了自己作为自主行动主体的存在。
人们变得被动接受技术带来的影响,而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使人与自然和社会隔离开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将自然界和社会结构视为可以被掌控和实现的对象,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的侵害日益加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技术的应用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和冲突,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
技术理性的批判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批判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技术,要对技术的发展保持警惕和审慎。
他强调人的自主性和价值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技术发展中保持人文精神,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的批判也为探索技术的发展与人的自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的路径,促进了对技术伦理的研究和讨论。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7126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2.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他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关注和抱怨。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技术理性的概念。
在哈贝马斯看来,技术理性是指一种以实用性和效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强调通过计划和控制来解决问题,并试图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技术问题。
在技术理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将知识作为权力和控制手段的趋势。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甚至成为了主导性的价值观。
他指出,技术理性使人们过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忽视问题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但与此人们的理性被异化和剥夺,人的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也被逐渐削弱。
这些问题表明,技术理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束缚。
在哈贝马斯看来,技术理性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技术理性以效率和实用性为导向,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中间过程。
这种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容易忽略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而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失衡。
技术理性使人们对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
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权威指导下,人们的意见和权利被边缘化,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空间也被压缩。
这导致了一种专家主义的倾向,社会大众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相对削弱,进一步加剧了民主的危机。
技术理性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异化。
在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越来越冷漠和分散。
文化的标准化和同质化现象也日益加深,人们陷入了对消费和享乐的追逐,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需求和社会责任。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呼吁我们重新思考并调整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他主张超越技术理性,重新关注问题的本质和价值,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置于核心位置。
论看待媒介技术的角度“乐观”与“悲观”同在
![论看待媒介技术的角度“乐观”与“悲观”同在](https://img.taocdn.com/s3/m/2deee3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8.png)
论看待媒介技术的角度:“乐观”与“悲观”同在戴锐(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摘 要:媒介技术对社会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直是被讨论的议题,学界也因此出现了技术乐观派和技术悲观派。
从古至今,媒介技术在不断发展,从口语传播时代的零技术直到今天的电子传播时代在建设“5G基建”。
对于媒介技术,如何控制“乐观”与“悲观”两种情绪对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技术造福于人类有巨大帮助。
盲目地“乐观”与“悲观”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乐观看待媒介技术发展和技术本身,未来可期;同时,“悲观”看待媒介技术的所有权、使用权问题,如履薄冰。
关键词:媒介技术演进;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一、未来可期:“乐观”看待媒介技术发展保罗·莱文森对于媒介进化提出了三个理论: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补救性媒介”理论和媒介演进三阶段(玩具—镜子—艺术)理论。
莱文森特别强调技术是人类思想的表现,是人对于技术的控制。
媒介技术能够体现出人的思想,所谓“媒介是人的延伸”,书本报纸延伸了人类的视觉,广播延伸了人类的听觉,电视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与听觉。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以马克思社会进步观来看,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指在生产关系基本满足生产力的发展前提下,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迈进的过程,而且这种迈进过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如邓小平的论断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各种各样的媒介技术丰富了生产力,从而生产力决定了又生产关系,最终推动了社会进步。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的进步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变人和社会。
但无法否认的是,任何媒介都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且这是必然的。
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媒介还在持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之中。
具体来说,任何一种媒介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缺陷,而它的缺陷也会在发展过程中由新媒介所弥补。
在这种规律之下,媒介进化将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新媒介永远会弥补旧媒介的缺陷。
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
![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e6c96a2e2af90242a895e5ce.png)
收稿日期:2004-11-15作者简介:巨乃岐(1958-),男,陕西岐山人,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邢润川(1940-),男,河北邯郸人,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7卷第3期2005年5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17,No.3M a y 2005文章编号:1008-3758(2005)03-0172-04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巨乃岐,邢润川(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摘 要: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的特殊的、综合的和典型的形式,是人类多种理性的某种合取,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
技术理性批判是对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批判,而不是对它的一般批判,更不是对其简单否定或抛弃。
准确把握技术理性必须辩证地理解技术实践的二重性特征,应把技术理性与其构成要素区别开来,其完善与建构应在技术与人文和道德的互动中展开。
关 键 词:理性;技术理性;内涵;技术理性批判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识码:A一、理性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历史上,人们对理性有多种理解。
一是客观理性或本体理性[1],即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实体,宇宙万物的终极存在和本质。
柏拉图的宇宙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理性等大致属于这一类。
二是主体理性或启蒙理性[2],即与对神的敬畏、对权威的崇拜相对立的人的明智的判断、独立的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
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反对神性尊重人性、反对禁欲承认物欲的一种理性。
究其实质,是对客观理性的反叛,其根本目的是要树立人的权威,把人“置于主人的位置上”[3]。
三是科学理性或认知理性,即人类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对于物质世界中“客观秩序进行反思的努力或能力”[4]。
它主张追求真理,把对真实的、无可怀疑的知识的探求作为惟一目的。
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
![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7eee8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5.png)
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产生于人类对技术的社会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技术乐观主义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技术乐观主义源远流长,远在上古时代亚里土多德就相信技术会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
16世纪作为技术乐观主义的主要倡言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技术乐观主义直到l9世纪才最终形成。
l8世纪60年代爆发的产业革命显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改变的主要力量。
因而,技术乐观主义者相信,技术具有救世功能,可以解决大多数社会问题,科技可以治国。
20世纪以来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进一步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乐观主义思想,德国的技术哲学家卡普出版的技术哲学纲要》认为技术是人类自我拯救的手段,是人类器官和骨骼向大自然的延伸、外化及投影。
随着电子技术及其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他现代技术的发展,有更多的人(如美国的赫尔曼·卡恩)认为人类目前遇到的全球性生态问题不足为虑,海洋、地层和外层空间还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人类完全可以凭借更好的技术与更完善的工艺对已开发的资源和能源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因此,自然因素的制约不足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技术悲观主义是指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并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种观点,又称反技术主义。
技术悲观主义的内涵技术悲观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老庄学派和近代西方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学派。
自此以后,随着技术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人们对技术的批判和指责声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而且越来越强烈。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向世人警告:“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鸟鸣的声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f4e0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3.png)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技术理性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通识”理论,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它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呈现出一种理性化的趋势。
然而,这种理性化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因为它忽略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情感因素,只关注结果和效益,忽视对人类生命、价值和道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哈贝马斯还指出,技术理性的弊端在于,它容易使人们依赖技术的解决方案,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意志。
这种依赖性不仅限于掌握技术的人群,也包括普通大众。
人们不再重视个人的感性经验和判断力,而是把信任和依赖放在了技术的数据、模型和算法上。
这意味着对技术的盲信可能会导致对人格自由和价值的剥夺,后果是可怕的。
因此,哈贝马斯提出的“通识”理论可以看作是对技术理性的一种抵御和对抗方式。
通识不仅包括相关学科的知识,还包括文化、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素养,它是一个多元自由的学科体系。
通过通识教育,人们可以发展出更全面、更发达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避免单一视角的盲目陷入。
同时,通识还注重培养人的感性和情感素质,使人不仅具备理性思辨的能力,还具备理性感知和理性行动的能力。
哈贝马斯的批判和对策是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根基。
正如他所言,“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通识水平,既可以更好地发挥技术所具有的潜力,又可以避免其潜在的弊端”。
通过广泛开展通识教育,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单一视角的影响,同时更好地应对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和提出的“通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也要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通识教育和思考来克服技术的局限性,为人类的自由和价值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2期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18No.2 2001年4月Science,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Apr.,2001技术理性批判与技术悲观主义赵建军1,修涛2(1.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11;2.辽宁大学哲学系,辽宁沈阳110036)摘要:文章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技术理性批判浪潮的兴起及与技术悲观主义的关系;技术悲观主义的本质所在;技术悲观主义对我国现代化的启示。
文章强调开展技术理性与技术悲观主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和协调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关系。
关键词:技术理性批判;技术悲观主义;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80(2001)02-0056-05一技术理性批判浪潮的兴起理性,一直是文明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
特别是近代经笛卡尔、培根建立起的理性主义哲学(又称科学主义)主张理性思维至上、科学知识万能、逻辑方法绝对无误,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抽象的人,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变成概念编织起来的单调世界。
然而千疮百孔、丧失人性、危机四伏的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却使得人们对理性产生怀疑。
从19世纪中叶,特别是于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哲学中,形成了一股反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又称人文主义)的思潮。
叔本华第一次大胆说出人的欲望、痛苦构成人的本质;尼采宣称酒神精神、人的本能冲动是人性最深刻的表露;柏格森强调/生命之流0,指出直觉是通向实在之路;弗洛伊德揭示/无意识0是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他们否认理性与科学具有认识实在、把握世界的绝对权威,他们呼唤失去的人性、自我,把人从抽象的思辨的/理性王国0拉回到现实人间。
20世纪,理性主义借科学技术之手开始指点江山,文明社会的技术化特征露出端倪,技术理性开始控制文明社会的进程和方向。
它所带来的/病态社会0、/单面人0、核武器扩散以及全球生态危机,激起了西方学者的激烈批判。
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主流。
像文化)))历史主义的代表斯本格勒把文化与文明对立起来,认为文明是文化的终结,也即末日的来临[1]。
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本质进行追问,却发现人、自然连同上帝都已经被一种/展现着0的技术关系所笼罩、所遮蔽,/技术在本质上是人靠自身力量所控制不了的东西0[2]。
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现代资本主义/物质丰富,精神痛苦0的现实,揭示了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意识形态性,技术的合理性转化为统治的合理性,其结果必然是/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扩大的奴役0[3]/技术统治论0盛行。
技术自主论者埃吕尔指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技术社会是非人性化的社会,/它使得现代的人类不但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甚至不能选择自己的手段0[4]。
熵增论者J.里夫金、T.D.霍华德认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衰亡的过程,现代工业社会巨大的能量消耗,给我们居住的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技术现代化的进程越快,能量转化的速度就越高,有效能量消耗的就越多,环境的混乱程度也就越大。
/不论我们作出多大努力,世界总在堕落之中0[5]。
罗马俱乐部A.佩西、D.米都斯等则对日益恶化的人类环境提出质疑,/这个世界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是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崩溃0,只有停止经济增长,才有望躲过文明劫难[6]。
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J-F#L yotard)、福柯(M.Fou-cault)、德里达(J.Derr ida)、罗蒂(R.Rorty)等进一步发扬法兰克福学派理性批判的传统,指出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爆炸0的后工业社会,旧有的概念、规则不再有效,/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支离破碎的片段组成的0。
人们踏上了/不归之路0,多样性、非一致性、不完满性、不确定性、破碎性、否定性、反正统性已构成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新的思维观念。
主张用/游戏0的规则取代普遍的必然真理,用/流浪者的思维0横扫决定论的权威、拒斥整体的专制,他们把/摧毁0、/冲突0、/消解0看作是/一种生成0、/一种创造0,而/不再渴望业已永远失落的家园0[7]。
=收稿日期>2000-11-10=作者简介>赵建军(1961-),男,哲学博士,副教授,兼任华侨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主攻技术哲学;修涛(1963-),副教授,主攻技术社会学、生态哲学。
西方这种对理性主义的否定、对科学技术的批判社会思潮,滋生出一种对文明社会未来发展的恐惧心理、无奈情怀,对未来的忧虑胜过希望,甚至对未来彻底绝望。
它们从一个侧面被人们看作技术悲观主义,与理性至上、科技万能的技术乐观主义形成鲜明对照,引起学界和公众的强烈反响,人们对此褒贬不一[8]。
二技术悲观主义的本质所在技术悲观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并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5增长的极限6报告的发表,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
1979年和1992年,以技术悲观主义为议题,分别在美国和以色列召开了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并就以色列论坛的主题,编辑出版了5技术、悲观主义和后现代主义6论文集,收录在美国1994年5科学社会学年鉴6里,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但是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学术界专论技术悲观主义的理论文章却很少,专著则几乎没有。
凡有涉及技术悲观主义这个词的,多是在研究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在评述某位学者的思想观点时,指出带有技术悲观主义的色彩,而缺乏系统研究。
因为在我们谈论某种理论属于技术悲观主义,某位学者是技术悲观主义者时,我们甚至不清楚什么是技术悲观主义,对它的划界标准、产生背景、价值功能等更是模糊、混乱。
目前学术界尚无人明确宣称自己是技术悲观主义者,不少学者如海德格尔、埃吕尔、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以及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他们对技术的批判是深刻的,并对技术的恶果和无限制的发展表示担忧,但他们并不彻底反对技术。
同样那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学者像托夫勒、贝尔、维纳等亦对技术强权和引发的危机深表忧虑。
技术悲观主义,由于沾染一个/悲0字,它在修辞学上的消极、无奈含义,它对技术所持的怀疑、批判、恐惧和否定态度,使得学术界不做深入的研究而多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待之。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或思潮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未加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就对技术悲观主义断然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技术悲观主义同样有其合理的内核和有益的忠告,是不该轻易淡化和排除的[9]。
这也暴露出我们在探讨这一问题上的传统心理和偏见,或者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理性主义统治之中、处在科学技术万能之中。
这种倾向是危险的,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弊端就是前车之鉴,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种种困境预示着西方社会危机的再现。
难道我们用2)3代人的努力达到的目标,还要再用5)6代人的代价去克服因达到这一目标而产生的恶果吗?研究技术悲观主义将有助于我们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把握人类的未来。
关于技术悲观主义,目前学术界大体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一是:技术悲观主义就是反技术主义。
美国学者沙缪#C#福罗曼(Sauel C F lorman)持这种观点[10],我国学术界多也持有这种观点[11];其二是:技术悲观主义是/超越论者0。
这是荷兰学者E#舒尔曼的观点[12];其三是:技术悲观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技术批判。
我国年轻学者高亮华、陈红兵等持有这种观点[13][14];其四是:技术悲观主义是与技术批判主义相并列的一种哲学思潮。
国内技术哲学专家陈昌曙持这种观点[15]。
笔者认为,就一般意义上来看,可以对技术悲观主义作如下理解:1.技术悲观主义是根植于人类潜意识层面的忧患意识技术悲观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理性存在,实质上是根植于人的潜意识层面的忧患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技术变化超前、文化滞后,新社会运行机制与原有价值观冲突,导致人的心理失衡、自我在现实与理想中发生错位后的显现。
人不是先知,未来对人总是一个神秘的、不确定的未知世界。
但是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促使人类关注自身命运,对人类活动进行超前思维。
而早期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探险之路,形成了人们对未来认识吉凶掺半的心理意识,这就是忧患意识,它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在人对事物的认识中,存在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种判断,黑格尔把对事物的肯定性判断称为/善0,把对事物的否定性判断称为/恶0。
忧患意识实际上正是这种/恶0的思维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直接情感判断。
忧患意识之所以表现为否定性思维,是因为本能中含有忧患情感的主体在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当客体的质料与主体意识中的形式(心理期望)发生背离时,就表现为否定的价值取向。
这种否定性反映了主体的能动性、批判性和建构性。
黑格尔在5精神现象学6中指出,意识的本质是思维,而思维的本质是否定,怀疑性就正是否定性和无限性的表现。
否定性思维能使主体通过自身能力的实现,摆脱机械论和命定论。
对事物的怀疑和批判,防止了认识的片面性,从而使意识的触角更接近与客体的内在本质。
康德就曾以/批判哲学家0自居,他说,/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避这个批判的。
宗教企图躲在神灵的后面,法律企图躲在尊严的后面,而结果正引起人们对它们的怀疑,并失去人们对它们真诚尊敬的地位。
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能博得理性的尊敬的0。
这种怀疑、批判包含着肯定,包含着一种创生的萌动,包含着一种合理的期望。
因此,忧患意识作为一种理性的情感判断,具有很强的透视功能。
忧患意识本身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古代忧患意识所具有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从野蛮状态向文明时代过渡,人的社会性同其自然性相冲突、自我脱胎换骨,处于一种经常性的不安和痛苦之中的过程。
它集中体现在人的自我意识和内心之中。
近代前期,人们的忧患意识一度被强大的技术力量所吞没(卢梭例外,他的观点仍然是古代忧患意识的延续),/技术统治思维0取代了忧患意识,人们沉浸在技术的胜利之中。
但是忧患意识并没有消失,而是滞留在潜意识中。
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技术理性的勃兴和全面渗透,技术的不良后果、技术对社会作用的加强以及技术特性的充分暴露,使得忧患意识再度兴起。
如果说古代忧患意识仅仅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流露,是一种无知驱使下的杞人忧天,那么,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环境保护主义者等所表现出的现代忧患意识,则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反思,是在理性引导下的、对人类未来精神家园的呵护。
例如,科技成果军事化所带来的战争、暴力、核威胁和相互残杀而表现出的社会忧患意识,使得人们不仅对天国丧失了信心,而且对地球和它的臣民也颇感失望。
因全球问题及其折射出的生态忧患意识,则在人们心理上蒙上了一层对人类未来前景暗淡的阴影。
2.技术悲观主义是人类否定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技术悲观主义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人类文明进程存在一种/伴生0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