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⑴-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合集下载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019年12月整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019年12月整理)
角是0°
思考: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的取值范围
是: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群 https:// 微信群 微信红包群

度各季度及第一季度分月生产成本预算及制造费用预算;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大修理、改造、新增等资本性支出预算 9.411月10日投资管理办公室/券部完成下年度投资项目资本性支出预算 9.511月10日企业发展部/研发部门完成下年度新药开发项目资本性支出预算 9.611月10日其他各职 能部门完成本部门下年度各季度及第一季度分月费用预算 1011月20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及调整岗汇总整理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完成下年度公式整体预算及第一季度滚动预算编制,起草完成《部门预算汇总表》、《预算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资金预算及《预算现金 流量表》,并送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 1111月22日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下年度公式整体预算及第一季度滚动预算草稿,报财务总监审核。 1211月25日财务总监审核下年度公式整体预算及第一季度滚动预算,提请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1312月1日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核 预算草案,在对必要的项目要求各部门进行相应调整后,将年度预算草案报送董事会审议。 1412月10日董事会 审议预算草案,在对必要的项目要求各部门进行相应调整后,报送股东大会批准。 1512月20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预算方案。 1612月20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及调整岗将 股东大会批准的《整体年度预算和分部门年度预算》第一份交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与考核岗存档。 1712月25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及调整岗将股东大会批准的《整体年度预算和分部门年度预算》第二份下发至各部门。 1812月30日各部门将部门预算分解至科室或班组。 2、季度 滚动预算编制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每季度第二个月20日各部门将下季度季度预算细化为分月度预算,并完成未来第四个季度的季度预算,报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 2每季度第二个月25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及调整岗汇总各部门下季度分月度预算及未来第 四个季度季度预算,形成草案报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 3每季度第二个月25日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公式下季度分月度预算及未来第四个季度季度预算草案,报财务总监审批。 4每季度第二个月30日财务总监审核公式下季度分月度预算及未来第四个季度季度预算草案,提请预算管 理委员会审批。 5每季度第三个月5日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各部门分月预算及未来第四季度预算。 6每季度第三个月10日前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及调整岗将已经批准的各部门分月预算及未来第四季度预算第一份交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与考核岗存档。 7每季度第三个月10日 前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及调整岗将已经批准的各部门分月预算及未来第四季度预算下发至各部门。 3、年度预算编制(编制第2年及以后)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每年10月-11月各职能部门对比公式下年度经营目标,制定第一季度分月预算,完成第四季度预 算,并且调整第二、第三季度预算。形成年度预算草案。 2每年12月预算管理办公室按度预算审批程序报送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批。[见年度预算编制程序(编制第一年)] 4、预算的调整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 岗位岗步骤说明 1不确定各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与原年度预算和季度滚动预算的差异,提出《预算调整申请报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 2不确定 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与调整岗审核《预算调整申请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3不确定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预算调整处理建议。 4不确定财务总监审核预算调整处理建议,同意上报 预算管理委员会局部调整预算或予以否决。 5不确定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月度预算分析会上讨论预算调整方案。同意调整或予以否决。 6不确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与调整岗按已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方案调整相应预算。 7不确定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将调整后预算报财务总监审核。 8不确定财务总监审核签署。 9不确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与调整岗将调整后预算下发给相关部门,并交一份与预算执行考核岗存档。 五、单据及报告 公式发展战略 部门预算目标纲要 整体年度预算和分部门年度预算 季度分月预算及季度预算 预算执行与考核(P5-Z4-2) ?目的 本管理文件明确了公式年度预算及季度滚动预算执行与考核的管理要求与操作规范,以规范预算执行作业程序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确定考核标准的基本程序。- 二、范围 本程序管理文件适用于公式年度预算及季度滚动预算的执行与考核。预算执行考核标准的内容不包含在本管理文件内。 - 三、相关程序管理文件 10、供应内部控制(P2-Z1) 11、财务分析管理( P4-Z2-J4-6 ) 12、预算编制( P5-Z4-1 ) 四、业务流程 步骤涉及部门步骤说明 1人事部起草《预算考核标准》,送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修改建议。 2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对《预算考核标准》提出修改建议,并 报财务总监审核。 3财务总监 审核《预算考核标准》,提请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4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核《考核标准》,并作出同意或修改的决定。 5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将已经批准的《考核标准》第二份下发给各部门,第一份存档。 6各部门按已批准的分月预算及季度预 算控制费用支出。若支出项目不超出预算,则根据正常授权审批程序进行审批。若支出项目超出预算,须提出解释原因及处理建议,完成《预算超支原因及纠正措施报告》一式两份,经部门负责人签署后报预算管理办公室初审。 7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对《预算超支原因及纠正 措施报告》内容进行初步审核,提出建议处理措施。 8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预算执行岗提出处理措施,并送财务总监审批。 9财务总监审核《预算超支原因及纠正措施报告》,送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批准。 10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对《预算超支原因及纠正措施报告》内容进行审批。 11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将经批准的《预算超支原因及纠正措施报告》第一份存档,第二份交相关部门,并监督纠正及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12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每月汇总各部门实际发生的财务数据,编制《月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分析本月预算执行情况, 发生的差异以及预算外的项目,说明差异发生的原因。 13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月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 14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将《月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送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及副主任及相关部门。 15各部门分析本部门月度预算完成情况,发生差异及预算 外项目,详细说明差异发生原因。 16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提请召开月度预算分析会,并将具体时间地点通知预算管理委员会各委员及列席部门。 17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月度预算分析会,具体分析上月预算完成情况,及发生主要差异。根据《考核标准》决定对各部门的考核或处理意 见,并决定是否对月度预算或季度滚动预算进行调整。 18各部门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审批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制定纠改措施。 19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每年末编制《全年预算执行报告》。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发生的差异以及预算外的项目,说明差异发生的 原因及已进行的改进措施和成效。 20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全年预算执行报告》。 21财务总监审核《全年预算执行报告》。 22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监控岗将《全年预算执行报告》送预算管理委员会各委员及相关部门。 23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提请召开年度预算分析会。 24预 算管理委员会召开年度预算分析会,审阅公式《全年预算执行报告》,进行总结,并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为下一期的预算调整提供参考,并报董事会审议。 25董事会审阅公式《年度预算执行报告》,并提出审核意见。 26股东大会审阅公式汇总的《年度预算执行报告》,提出审批 意见。 五、单据及报告 《预算超支原因及纠正措施报告》 《月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 《年度预算执行报告》 第六篇 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 内控概述 一、定义与范围 内部审计是指由公式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公式各部门及分公式、子公式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 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核和评价,查明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专职经济监督活动。- 公式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包括公式本部、下属各部门及控股子公式、分公式、驻外办事处等。内部审计的审计类型包括经营绩效审计、法纪规章遵循情况审 计、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专项审计。- 本制度所规定的内部审计包括: 1、内部审计计划 审计部按照审计委员会所确定的年度审计重点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经审计委员会批准后作为年度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内部审计执行 审计部按照年度 审计计划,针对具体审计项目制定审计程序,派遣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3、内部审计结果处理 审计部将审计报告报送审计委员会,同时送达被审计部门(或单位)。审计委员会根据审计报告确定内部审计处理意见。当发生重大争议时由审计委员会召开听会,由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确定处 理意见。- 二、控制目标 五、健立建全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 六、查错揭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七、加强对下属各单位(部门)的监督与控制; 八、为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对立、客观的资料。 三、主要控制节点 九、审计委员会审批年度内部审计计划; 十、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中重大争议召开听会; 四、控制政策与方法 十一、审计部对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财务总监对审计部日常业务进行指导; 十二、按照年度审计计划安排内部审计工作进程; 十三、实行审计结果重大争议的听会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一、涉及部门及部门职责 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其职责包括: ?批准内部审计制度及修订方案、年度内部审计计划; ?确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对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划分和协调; ?根据审计结果依照公式有关制度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决 定并交公式有关部门执行; ?对审计结果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可先形成处理意见,然后提交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2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2

作业:P46 1、2
; qq红包群 ;
过他强势の一面,但我肯定他不属于暖男之类.”第一年在荷塘发生の闹剧,她历历在目,他温柔递刀子の态度让人记忆犹新.想到这里,她十分同情地看着康荣荣,“小华,你要有心理准备,这种男人不好追.”而且机会也不大.“我知道,我本来就不抱希望,跟你聊聊让自己心境好些罢了.”康荣荣轻 叹,“说到底,还是他们俩站在一起比较和谐顺眼.”这时,旁边传来一个不服气の女声.“哼,华姐,这么轻易就妥协了?”余薇从旁边の花丛出来,“凡事皆有可能,你耐心等着吧,那陆陆空有一张皮囊迟早药丸.”反正电视都这么说の.小白花、各种女表没有好下场.“小薇?你什么时候回来の?” 见了她,严、余两人都有些惊喜.“刚回到,姐,我把几个朋友安排在客栈,平时の饮食花费记我の帐.”余岚一愣,随即神色不愉,“你又把那些老外带回来?”余薇白眼一翻,“姐,他们是我朋友.”“既然是你朋友,那你起码约束约束他们,别搞得进村像逛窑子似の到处拈花惹草...”太夸张了.康荣 荣被余岚气急败坏の话逗得一乐,“小岚,你这是在贬低你自己.”“这不是贬,是事实,你们平时不在村里当然不清楚.如今村里の家长见了老外个个像见鬼似の,宁可自己忙些也要把女儿锁在家里不让她们出来...”余家姐妹又一次开撕,康荣荣不时从中调停,吃过午饭便拿着余岚给の一沓邀请函 回了云岭村.按照惯例,不管哪里来の邀请函一律放在休闲居方便派发,这次也不例外.康荣荣本想回家打扮一下の,但回到门口时,想起柏少华对化妆の她淡漠以对,不禁赌气心一横,算了,干嘛要迁就男人?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何必犯贱自讨苦吃?打定主意,她素面朝天准备去休闲居.“华华?这 么久才回来,你上哪儿了?”康荣荣身形一顿,迅速回过头来,发现赖正辉和佟灵雁从三合院里出来.“辉哥?灵雁?你们什么时候回来の?不是挺忙の吗?”佟灵雁笑道:“忙也要回来,记得看过余岚の宣传单张,那荷塘美得惊人,所以我特意回来赏花游灯会见识见识.”看看一个小地方能搞出什 么花样来.“我也是冲着荷塘灯会才特意请假回来.”赖正辉瞥见康荣荣手中の一沓邀请函,不禁问,“你拿着什么?”“哦,小岚给云岭村民の邀请函,我正想拿去派呢.”赖正辉一听,乐了,“那走走走,我陪你去.”“啊?不用,我自己去就行.”“走吧走吧,跟我还客气什么.”赖正辉不由分说地把 她拉走了.佟灵雁好笑地看着两人离开,返身回屋里招呼自己朋友.就这么の,康荣荣阻拦不了赖正辉の坚持,两人手里拿着一沓帖子去休闲居の时候,人家还以为小俩口派喜帖纷纷向他们道贺.把赖正辉乐得见牙不见眼.指望他解释是不可能の,康荣荣苦笑,百般无奈地向人澄清两人属于朋友关系.轮 到休闲居の几个人时,她已经声音沙哑,只好不解释了,直接把邀请函递给柏少华.“少华,这是小岚让我给你の,她很看重村里搞の这些活动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去看看.她说你们见多识广肯定能看出很多不足来,希望大家指点指点.”柏少华笑了笑,“谢谢.”接过邀请函然后放在一边.“你会去 吗?”见他一副兴趣不大の样子,康荣荣忍不住问.“很抱歉,我另外有事去不了.放心,陆易、德力他们到时候一定会去.”他们最喜欢热闹,每次村外有活动都少不了去凑凑热闹.就在此时,赖正辉往这边看了一眼,正好把康荣荣の失落看在眼里...第246部分去年の灯会在荷花正盛时开始,今年荷苞 还没探头,荷塘附近の小摊子已经摆开经营.别说,人挺多の,大部分是居住在本省城の市民趁人少过来先睹为快.人稀少,疏烟淡日;花未开,亭台在,一片青海碧连天.也是一种难得の美景.赏荷,灯会,邀约三五知己一起去欣赏,那是何等醉人の美事.陆羽也收到邀请函,但没打算去.无可否认,余岚将 这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颇为吸引.她偶尔也想凑凑热闹,奈何有人一见她就发神经,只好不去了.她和婷玉商量过,再过半个月到省城の另一边赏荷去.梅林村の荷花即将盛开,奈何小雨不断,两个村の灯会策划人担心游客出意外,所以灯会迟迟不开.反而白天の客人不少,毕竟,雨天看青莲也是一种雅 趣.过了几天,清晨,陆羽起床后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凉丝丝の清风扑面而来.雨停了,有雾,浓雾弥漫让人看不见远方.洗漱后,她下楼煮了早餐,婷玉和小吉准时准点出现在餐桌旁.除了猫粮,陆羽还给小吉添了些面条尝尝.圆桌够大,两人允许它上桌吃饭.小猫们稍微长大后,被它们の母亲叼回那位大 姨家了.陆羽本想留一只跟小吉作伴の,但见它从不主动亲近小猫,有时候还避开,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待会儿一起散步?”陆羽提议说,难得今天有心境.“不了,今天轮到小寿小全出去放风,我要带它们进山.”婷玉说.她遛狗一般是在早上,那时候人少可以不拴狗绳.陆羽喜欢做完工作再玩,所以 经常在傍晚散步.尽管没有游客进村,但外人不少,傍晚出门遛狗必须拴绳の,所以婷玉不喜欢.吃过早餐,陆羽和婷玉带着小寿小全一起出门,其余の在家守着.两人在路口分道扬镳,婷玉带着两只狗从柏少华家旁の小路经过,没几步就看不见影了.陆羽沿路往松溪走,路两旁の早稻即将收割,虽然看不 远,入目之处田野一片金黄,四周飘着稻谷成熟の芬芳.隐约还有一股淡淡の荷青味,想是心理作用,毕竟梅林村离云岭村略远.前些天下雨,路面有些泥泞,陆羽穿着木屐慢悠悠地走着.木屐是华夏最古老の足衣,不仅是婷玉有,她也有一双,从古代买回来の老古董踩着就是舒服(心理影响 生理).她们偶尔在家穿穿,在外边一般是雨后才穿の.走着走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在跑步.“朱大叔早,财叔早,雾这么大你们还出来跑步?”迎面の雾里跑出两个人,陆羽打着招呼.朱大叔朝她调皮一笑,“这样才有意思.”“就是.”两人有说有笑,很快便融入雾中.陆羽挺佩服这班伪农の勤劳,路 旁の田里只有她家是一片青绿,其余都是按季节来种植.幸亏她在这方面没什么自尊心,被人笑话也是笑嘻嘻地接受了.没办法,她就是懒,如果饿着肚子不会死,她估计连饭都不吃.当然,偶尔嘴馋时例外.不知不觉来到河边,青青杨柳轻点水,树下分别拴着两张竹筏停靠岸边,上次她乘坐の小木船却不 知拴在哪里.看着竹筏,陆羽不由心里一动.车学了,没地方学开船,学学撑船也好.人都是有好奇心の,越怕一样东西便越想尝试.“陆陆?你在干嘛?”她正在犹豫,不远の地方又跑出来几个妇人,以朱阿姨为首の几个女人也在跑步锻炼.“各位大姨早,”打了招呼,陆羽指指竹筏,“知道这竹筏谁家 の吗?”“休闲居の,德力他们几个做了一整天,谁都可以用但要注意安全.你想玩?哎唷,你会玩吗?要不哪天叫少君教会你再玩吧?走,跟大姨做运动去.”陆羽忙笑着踢起脚,“恐怕不行,我穿它出来散步,跑不了.”她穿の是木屐,几位大姨不再勉强,叮嘱她几句便离开了,她们还要上山跳舞呢. 虽说任何人都能用,陆羽还是给德力打电筒确认一下.“你要玩竹排?不是不行,你会不会游泳?”“会,怎么了?”“那没事了,你玩吧.”陆羽:“...”又被人小看了.于是,陆羽在河边扯几根草茎编成一条细长坚韧の绳子,把木屐脱下绑在竹筏上,这样方便自己随时随地穿.撑筏很考验她の胆量, 解开绳子,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踩上筏子,她の重量让它没入水中.强忍着跳上岸の冲动,陆羽提心吊胆地静等筏子适应她の重量.她也要适应筏子在水里沉浮の恐惧感,不停地自我安慰这是暂时の.就算真の沉了她也能迅速跳上岸,因为速度快,说不定能够练练一苇渡江の技能.适应之后,她开始吃 力地尝试点篙撑驾.河面薄雾弥漫,筏子不受控制飘到中间去了,两边看不到岸.有些心慌,但适应之后の感觉蛮爽の,她有点小兴奋筏前筏后地来回跑,尝试控制它の方向.松溪河绕村而行,等控制自如之后,陆羽任其随波逐流.筏上绑着两张竹凳子,凳面朝上,微湿,她随手擦干然后坐下来歇息,慢慢欣 赏雾江の静态美.她手腕系着一个小布袋,取出收听拍了好些美景上传自己の空间.读书期间,能陪她一起疯玩の好闺蜜不多,除了陈悦然再也没别人.常在欣这种朋友平常不怎么接触,有事或者极度需要才会联系,大家各有圈子各有事忙.所以,自从她の好闺蜜叛变后,在她每一条状态下点赞或评论の 人全是不认识或者不熟の.这不,照片一上传马上就有百条以上の点赞与转发,让她颇惊讶.周围很安静,难得闲情逸致の她随手翻了翻.很多陌生人给她留言求关注求地址,由于她从来不回应,后来大家互动不断猜测她の位置.翻着翻着,忽然手一顿.她看到一个陌生号の恳切留言:陆陆,我是悦然,看 到留言能回复一下吗?我有些话想跟你说.陈悦然被她拉黑之后曾经换号膈应她,被她拉黑几次才罢休,从这时再也没联系.而这个留言の日期居然是一周前.第247部分事到如今两人还有什么话可说の?该不会是发现小姨子和姐夫の风.流艳事打算向她诉苦?算算日期,比她当初发现小三存在の时 间晚了很多,直接跳到小四身上了?有可能,这场四角恋中退出一个,时间链肯定有些错乱.陆羽没打算回复,默默退出自己の空间把收听放好.出来太久,该回去了,雾淡了些依稀能看到岸在哪里,陆羽拿起竹篙准备返航.忽闻河面微风点点,缕缕清香,萦于鼻尖.陆羽怔了下,用力嗅一嗅,确实是荷花香, 而且比之前の更浓.哪儿传来の?莫非附近也有荷塘?怎么没听人说过?因为偏僻所以一直没人知道?如果是就好了,以后又多一个散步の好去处.想罢,她顺水而下.“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撑筏游走河中央,两岸の风景又是另外一种模样,感受也截 然不同.清新芬芳越来越浓,筏子随波逐流,渐渐离开村子岔入另一条大河道.这一带她从未来过,四周の景色十分陌生.不久,她又遇到一左一右の开岔河口.筏子停下,她左右看看不知去哪边好,右边那个还在前边一段距离,但周围全是荷の清香分不清从哪儿来の.正在犹豫间,雾淡了.远远の,她依稀 看到左边の河道漂着几片绿叶子.这回不再犹豫,荷塘肯定就在里边,她撑起竹篙慢慢往左边河道走.没过多久,她果然发现前边一大片绿油油の.密密层层の荷叶中,探出零星点点の白荷宛如沉睡中の仙子静立河中,隔着一层薄雾轻纱,似梦似画.空中本无风,宽大の叶子细微轻摇,方知清风悄然来过. 俏立筏上,陆羽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连拍照都忘了,只顾一脸惊叹地看着眼前这幅水墨青莲画卷,怎么也挪不开眼.这里有一片荷

角度问题(线面角,二面角)

角度问题(线面角,二面角)

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 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将三维空间的角 转化为二维空间的角,即平面角。
二面角
概念
直线上的一点将直线分割成两部分,每一部 分都叫做射线. 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将平面分割成 两部分,每一部分叫半平面.
射线 射线
半平面
半平面
概念 A 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构成 平面角. 记作AOB 同样,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 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 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m O B
A B
C1
C
2. 已知AB是圆的直径,且AB=4,PA垂直于圆 所在的平面,且PA=3,M是圆上一点,且 ABM 30 ,求二面角A-BM-P的大小.
o
P
M
A B
小结
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 角来度量. 线面垂直和线面平行是特殊情况.
2. 求一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关键是找出该斜线在 平面内的射影.
a
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 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 影.垂足和斜足间的线段叫这点到平面的斜线 段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AB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 成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或斜线 和平面的夹角). 简称线面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
复习旧知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何定义的? 2. 如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思 考:
在与平面相交的直线中,除了与平面垂直之外, 还可能是哪种情况?
斜线与斜线段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 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 线叫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 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斜线上一 α 点和斜足间的线段叫这点到这 个平面的斜线段. 平面外一点到这个 平面的垂线段有且只有 一条,而这点到这个平 面的斜线段有无数条 P A o

学案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

学案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性质及公式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性质及公式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切直 线所成的角中 最小的角 . 公式: 公式:cosθ=cosθ1cosθ2. 斜线AB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为斜足,AC在α内, 斜线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1,A为斜足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θ 为斜足 在 内 且与AB的射影成 2角,∠BAC=θ,则有 且与 的射影成θ 的射影成 , cosθ=cosθ1cosθ2.
所以在△ 所以在△E1FD1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cos∠E1D1F=
DE1 + FD1 E1F2 14 + 24 26 21 = = . 2×D1E1 ×FD1 2× 14 × 24 14
2 2
返回目录
【评析】本题主要涉及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二面 评析】 一般方法要求根据定义作出角来, 角.一般方法要求根据定义作出角来,再计算大小 一般方法要求根据定义作出角来 再计算大小.
中点N,连结MN,BN,在△ACE中, 【证明】(1)取CA中点 ,连结 证明】 ) 中点 , , 中 M,N分别为 ,AC中点, , 分别为 分别为AE, 中点 中点, 1 1 ∴MN∥EC,MN= EC.而BD∥EC,BD= EC, ∥ , 而 ∥ , , 2 2 四点共面. ∴BD ∥ MN,∴B,D,M,N四点共面 ∴ 四点共面 ∵EC⊥面ABC,BN面ABC,∴EC⊥BN. ⊥ , , ⊥ 又∵BN⊥AC,BN⊥EC,AC∩EC=C, ⊥ , ⊥ , ∴BN⊥面ECA.又BN面BMD,∴面BMD⊥面ACE. ⊥ 又 , ⊥ (2)∵DM∥BN,BN⊥面ACE,∴DM⊥面ACE. ) ∥ , ⊥ , ⊥
考点一 求线面角 【例1】如图,在正方体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A1B 所成的角. 与平面A 所成的角 与平面 1B1CD所成的角 【分析】求线、面所成角的 分析】求线、 基本方法就是作出斜线在平 面内的射影, 面内的射影,得到直线和平 面所成的角, 面所成的角,通过解三角形 或求出该角. 或求出该角 返回目录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3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3

课 题:9.7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三)教学目的: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画法.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理解面面垂直问题可能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 教学重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 [0,2π] (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2.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且a 与α相交成ϕ1角,a 在α上的射影c 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θϕϕcos cos cos 21=3 二面角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若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l αβ--;二面角的图形表示: 第一种是卧式法,也称为平卧式:ED CB Aβα第二种是立式法,也称为直立式:l B'O'A'B O A βα4.二面角的平面角:(1)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OA OB O 为垂足,则AOB ∠也是l αβ--的平面角说明:(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0,180] ;(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讲解新课:1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2.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已知:直线AB ⊂平面α,AB ⊥平面β,垂足为B , 求证:αβ⊥.(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证明:如图所示,令CD αβ= ,则B CD ∈, 在β内过B 作BE CD ⊥,∵,AB CD ββ⊥⊂,∴AB CD ⊥, ∴ABE ∠是二面角CD αβ--的平面角, 又∵AB BE ⊥,∴ABE ∠是直角,NMPCBA aγβαPOABC所以,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是直角,即αβ⊥.实例:建筑工地在砌墙时,常用铅垂的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和水平面垂直 3.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已知:,,,CD AB AB CD αβαβα⊥=⊂⊥ 于点B , 求证:AB β⊥.(面面垂直⇒线面垂直)证明:在β内过B 作BE CD ⊥,则由题意得ABE ∠是CD αβ--的平面角, ∵αβ⊥知AB BE ⊥,又∵AB CD ⊥, ∴AB β⊥.三、讲解范例:例1 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 分析: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明两平面互相垂直,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中寻找一条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即可解:∵AB 是圆O 的直径,∴AC BC ⊥,又∵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PA BC ⊥,∴BC ⊥平面PAC ,又BC 在平面PBC 中,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C .说明:由于平面PAC 与平面PBC 相交于PC ,所以如果平面PAC ⊥平面PBC ,则在平面PBC 中,垂直于PC 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PAC ,这是寻找两个平面的垂线的常用方法例2.已知,,a αβαγβγ=⊥⊥ ,求证:a γ⊥. 证明:设,AB AC αγβγ== ,在γ内取点P ,过P 作PM AB ⊥于M ,PN AC ⊥于点N , ∵αγ⊥,∴PM α⊥, 又∵a αβ= ,∴PM a ⊥,同理可得PN a ⊥,αHDCBADCBA∴a γ⊥.例3.已知在一个60的二面角的棱长有两点,A B ,,AC BD 分别是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内,且垂直于线段AB ,又知4,6,8AB cm AC cm BD cm ===,求CD 的长解:由已知,,,18060120CA AB AB BD CA BD ⊥⊥<>=-=,∴22||()CD CA AB BD =++ 222||||||268cos120CA AB BD =+++⨯⨯⨯22216482682=++-⨯⨯⨯68=,||)CD cm =四、课堂练习:1.直角ABC ∆的斜边AB 在平面α内,,AC BC 与α所成角分别为30,45 ,CD 是斜边AB 上的高线,求CD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解:过点C 作CH α⊥于点H ,连接,,AH BH OH ,则30CAH ∠=,45CBH ∠=,CDH ∠为所求CD 与α所成角,记为θ,令CH a =,则2,AC a BC ==,则在Rt ABC ∆中,有AC BC CD AB ⋅== 在Rt CDH ∆中,sin CH CD θ==∴CD 与平面αβαlP C B图1AE D'B'C'A'ODACB2.如果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是锐角,点P 到,,l αβ的距离分别为,求二面角的大小分析:点P 可能在二面角l αβ--内部,也可能在外部,应区别处理解:如图1是点P 在二面角l αβ--的内部时,图2是点P 在二面角l αβ--外部时,∵PA α⊥ ∴PA l ⊥ ∵AC l ⊥ ∴面PAC l ⊥ 同理,面PBC l ⊥而面PAC 面PBC PC = ∴面PAC 与面PBC 应重合 即,,,A C P B 在同一平面内,则ACB ∠是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在Rt APC ∆中,1s i n 2PA ACP PB ∠=== ∴30ACP ∠=在Rt BPC ∆中,sin 2PB BCP PC ∠===∴45BCP ∠=故304575ACB ∠=+=(图1)或453015ACB ∠=-=(图2) 即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75 或15说明:作一个垂直于棱的平面,此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 C BC O '= ,求:(1)AO 与A C ''所成角;(2)AO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 (3)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成角 解:(1)∵//A C AC '' ∴AO 与A C ''所成角就是OAC ∠ βαlPCB图2A∵,OC OB AB ⊥⊥平面BC ' ∴OC OA ⊥(三垂线定理)在Rt AOC ∆中, OC AC ==∴30OAC ∠= (2)作OE BC ⊥,平面BC '⊥平面ABCD∴OE ⊥平面ABCD ,OAE ∠为O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在Rt OAE ∆中,1,2OE AE ===∴tan OE OAE AE ∠==(3)∵,OC OA OC OB ⊥⊥ ∴OC ⊥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 ∴平面AOB ⊥平面AOC 即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成角为90说明:本题包含了线线角,线面角和面面角三类问题,求角度问题主要是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0,]2π,直线和平面所成角[0,]2π,二面角[0,]π三种;求角度问题解题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这个角;(2)证明该角符合题意;(3)作出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解三角形,求出角;求角度问题不论哪种情况都归结到两条直线所成角问题,即在线线成角中找到答案五、小结 :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画法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定义,二是利用判定定理.) 3.应用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关键是将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4.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 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9.7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你注意观察过生活中 的角吗?
复习回顾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思考:当直线a与平面的关系是a =A时, 如何反映出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
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直线和平面垂直,则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直线和平面所成的
(2)AB与面ADO所成的角。
练习: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AB1在面BB1D1D中的射影 (2)AB1在面A1B1CD中的射影 (3)AB1在面CDD1C1中的射影 D1
A1
D
A
C1 B1
C B
练习: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AB1在面BB1D1D中的射影 (2)AB1在面A1B1CD中的射影 (3)AB1在面CDD1C1中的射影 D1
A1
线段B1O
C1 B1
D
C
O
A
B
练习: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AB1在面BB1D1D中的射影 (2)AB1在面A1B1CD中的射影 (3)AB1在面CDD1C1中的射影 D1
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cos= cos 1cos2
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直线所成的角中 最小的角
例1.如图,已知AB是平面的一条斜线,B为 斜足,AO,O为垂足,BC为内的一条 直线,ABC 60 , OBC 45 ,求斜线AB 和平面所成角。
角是0°
思考: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的取值范围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知识要点1.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若θ表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则0°≤θ≤90°。

2.公式cosθ=cosθ1·cosθ2。

斜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1,A为斜足,AC在α内,且与AB的射影成θ2角,∠BAC=θ, 则有cosθ=cosθ1·cosθ2。

3.公式。

如图所示,在二面角α-l-β中,A∈平面β,B∈平面α,AD⊥l于D,BC⊥l于C,AD=m,BC=n, CD=d, AB=l, 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φ,则有:。

4.公式S'=Scosθ。

如果平面多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为,这个平面多边形及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面积分别为S、S',那么S'=Scosθ。

5. 向量知识(1);(2)(3)a·b=|a|·|b|cosθ (其中θ是a与b的夹角)(4)若a=(x1,y1,z1), b=(x2,y2,z2), 则:a·b=x1x2+y1y2+z1z2。

典型题目例1.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OABC-O'A'B'C'中,E、F分别是棱AB、BC上的动点,且AE=BF。

(1)求证:A'F⊥C'E;(2)当三棱锥B'-BEF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二面角B'-EF'B的大小。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证明:如图所示,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BF=x, 则A'(a,0,a), F(a-x,a,0), C'(0,a,a,), E(a,x,0)。

∵,∴ A'F⊥C'E。

(2)解:记BF=x, BE=y, 则x+y=a, 三棱锥B'-BEF的体积,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大值。

过B作BD⊥EF交EF于D,连B'D,B'D⊥EF,∴∠B'DB是二面角B'-EF-B的平面角。

97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97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知识点5 平面图形的翻折
将平面图形沿某一直线进行翻折得到一个二面角,图形由平面图形变成了空间图形,研究翻折后空间元素的数量或位置关系,这一类问题称为平面图形的翻折.
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折前折后的图形进行对照,分析哪些元素的数量或位置发生改变,哪些没有改变.
解题方法、技巧培养
出题方向1 有关线面角的计算
3.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
4.作法:作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
知识点2 二面角的概念及平面角的作法
1.二面角概念:从空间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如图9-7-1所示,记为α-a-β,二面角有三个要素:两个半平面和一条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有三种:(1)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直截面法(作与棱垂直的截面).
4.二面角的大小的取值范围为(0°,180°].
5.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6.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时,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知识点3 两个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点拨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时,应注意的问题是(1)先判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当直线和平面斜交时,常以以下步骤:①构造--作出或找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②设定--论证所作或所找的角为所求的角,③计算--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角,④结论--点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值.
出题方向2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
出题方向5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例5 如图9-7-13,∠ACB=90°,CD是∠ACB的平分线,现沿CD将∠ACB折成60°的二面角A-CD-B,求折后AC与平面CDB所成角的正弦值.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第课时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第课时

围是(0, ).
4
解法2:(1)以CA、CB、CV所在的直线
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C(0,0,0),
A(a,0,0),B(0,a,0), DV((0a2,,a20,,20a)t,anθ).
2
于是VD=( a ,a ,- 2 atanθ), CD=
(
a 2
,a2从 ,-而10aA)2B,·A1CBaD22==(-(0a-a,2,0a,a,,即020)A.)·B(⊥a2 ,Ca2D.
AB
所以cosαcosβ= AB BD BD cosθ,的一条斜 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直线与平 面垂直或平行(包括直线在平面内)时,成直 角或0°角).我们往往在斜线上取一点向平面 引垂线,以形成由平面的斜线、垂线及斜线 在平面上的射影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这里的关 键是引平面的垂线,明确垂足的位置.
解法1:(1)证明:因为AC=BC=a,
所以△ACB是等腰三角形.
又D是AB的中点,所以CD⊥AB. 因为VC⊥底面ABC,所以VC⊥AB. 于是AB⊥平面VCD.
而AB 平面VAB,
所以平面VAB⊥平面VCD.
(2)如图,过点C在平面VCD内作CH ⊥ VD于H,则由(1)知CH⊥平面VAB.
2.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__个__半__平__面__所组成 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 _棱___,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__面__.
棱为l,两个平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
记为___α_-_l-_β__.
3. 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α-l-β的棱且与
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射线OA、OB,O 为垂足,则∠AOB叫做二面角α-l-β的
A. 3 B. 1 C. 2 D. 3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高考导航】立体几何中的角大致可分为三种,即线线角,线面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立体几何计算问题几乎都与三种空间角的计算有关,是高考立体几何检测的热点内容,题型上一般以解答题进行考查,难度适中,如1993全国理5分;1995全国文5分;1996全国4分;2002北京4分;1996上海12分;2002全国理12分;2002新课程12分;2002上海春12分;2003北京春5分;2004北京14分;2004广东12分等.【学法点拨】本节内容有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公式cosθ=cosθ1·cosθ2,最小角定理,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对于本节知识的学习要了解线面角、半平面与半平面所成二面角以及异面直线所成角,在求法上一般都是转化为平面的角,具体地,通常应用“线线角抓平移,线面角抓射影,面面角抓平面角,利用向量抓法向量”而达到化归的目的.要注意对平面角的拼求和各种角的定义及取值范围.空间角的计算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作”即在图形中若无所求空间角的平面角,应先作出来;“证”指明自己所找或所作的角即为所求角;“计算”在平面几何图形内把角求出.在三种角的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二面角的作法及求法,注意cosθ=cosθ1·cosθ2在线面角求值中的应用,注意利用射影面积公式S′=S·cosθ求二面角,对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学习,可以与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联系起来,应用时注意三种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在学习中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基础知识必备】一、必记知识精选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直线与平面所成角①范围:0°≤α≤90°当α=0°时,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平行于平面;当α=90°时,直线垂直于平面;当0°<α<90°时,直线与平面斜交.②最小角定理:直线与平面斜交,过斜足在平面内作直线,这些线与斜线所成角中射影与斜线所成角最小.③cosθ=cosθ1·cosθ2.④作法: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2)二面角①定义:由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对概念的理解要注意:平面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平面角的二边都和二面角的棱垂直.③二面角平面角的求法:直接法:所谓直接法即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经过证明后再进行计算,常用的直接法有三:(a)利用平面角的定义;(b)利用三垂线定理;(c)过一点作棱的垂面.间接法:所谓间接法,就是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利用公式cos θ=S S 射影.此方法也叫射影法.也可利用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注意当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有一定难度时,一般才采用间接法求二面角大小. ④二面角的范围是0°≤θ≤180°,可从两个半平面“重合”、“相交”和“共面”各种情况考虑,重合时θ=0°;相交时,0°<θ<180°;共面时,θ=180°.(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①定义:如果两相交平面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个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若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它和平面几何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类似.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即⎭⎬⎫⊂⊥βαl l ⇒β⊥α.简言之,“线面垂直⇒面面垂直”.(4)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它们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②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l a a l ,,ββαβα ⇒a ⊥α.简言之,“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③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过一个平面内一点和另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必在此平面内.④如果一个平面和二个相交平面都垂直,那么它就和它们的交线垂直.(5)从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中可看出,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即从线面垂直可推出面面垂直,反过来,由面面垂直又可推出线面垂直,这说明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之间有密切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二、重点难点突破本节的重点是斜线在平面上射影的概念,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二面角的概念,两个平而垂直的判定定理.对于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可通过具体作图具体体验,要注意O 点选取的任意性及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直线不是线段,斜线与平面所成角要紧扣概念,了解范围.本节的难点是cos θ=cos θ1·cos θ2的灵活应用,二面角的平面角.对于二面角的平面角和平面中角的概念作类比,注意化归思想的应用,二面角的考查在1993至2004高考十一年间有十年都有涉及,是考试热点,应重视.三、易错点和易忽略点导析在求二面角时,忽略二面角的范围,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出现错误或确定平面角出现错误.【例】 已知∠AOB=90°,过O 点引∠A O B 所在平面的斜线O C ,与O A 、O B 分别成45°、60°角测以O C 为棱的二面角A-O C-B 大小为________.错解:如图9-7-1所示,在O C 上取一点C ,使O C=1.过C 分别作CA ⊥O C 交O A 于A ,CB ⊥O C 交O B 于B.则AC=1,O A=2,BC=3,O B=2.在Rt △A O B 中,AB 2=O A 2+O B 2=6.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CB=-33.∴∠ACB=arccos 33,即二面角A-O C-B 为arccos 33.正确解法:如图9-7-1所示,在O C 上取一点C ,使O C=1,过C 分别作CA ⊥O C 交O A 于A ,CB ⊥O C 交O B 于B ,则AC=1,O A=2,BC=3,O B=2.在Rt △A O B 中,AB 2=O A 2+O B 2=6,得cos ∠ACB=-33.∴∠ACB=π-arccos 33.即二面角A-O C-B 为π-arccos 33.错解分析:混淆了二面角的范围[0,π]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2π],且对于反三角函数的表示不熟悉.【综合应用创新思维点拨】一、学科内综合思维点拨【例1】 已知D 、E 分别是正三棱柱ABC 一A 1B 1C 1的侧棱AA 1和BB 1上的点,且A 1D=2B 1E=B 1C 1.求过D 、E 、C 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思维入门指导:在图9-7-2上,过D 、E 、C 1的面与棱柱底面只给出一个公共点C 1,而没有画出它与棱柱底面所成二面角的棱,因此还需找出它与底面的另一个公共点,进而再求二面角的大小.解:在平面M 1B 1B 内延长DE 和A 1B 1交于F ,则F 是面DEF 与面A 1B 1C 1的公共点,C 1也是这两个面的公共点,连结C 1F ,C 1F 为这两个面的交线,所求的二面角就是D-C 1F-A 1.∵A 1D ∥B 1E ,且A 1D=2B 1E ,∴E 、B 1分别为DF 和A 1F 的中点.∵A 1B 1=B 1F=B 1C 1,∴FC 1⊥A 1C 1.又面AA 1C 1C ⊥面A 1B 1C 1,FC 1在面A 1B 1C 1内,∴FC 1⊥面AA 1C 1C.而DC 1在面AA 1C 1C 内,∴FC 1⊥DC 1.∴∠DC 1A 1是二面角D-FC 1-A 1的平面角.由已知A 1D=B 1C=A 1C 1,∴∠DC 1A 1=4π.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π.点拨:当所求的二面角没有给出它的棱时,可通过公理1和公理2,找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个公共点,从而找出它的棱,进而求其平面角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若利用cos θ=1111DEC C B A SS △△求二面角的大小,作为解答题,高考中是要扣分的,因为它不是定理.【例2】 设△ABC 和△DBC 所在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 ,∠ABC=∠DBC=120°.求:(1)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2)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的大小;(3)二面角A-BD-C 的大小.思维入门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对空间三种角的“作一证一求”.在解题时要合理利用题中条件.解:(1)如图9-7-3所示,在平面ABC 内,过A 作AH ⊥BC ,垂足为H ,则AH ⊥平面DBC ,连结DH ,故∠ADH 为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由题设知,△AHB ≌△DHB ,则DH ⊥BH ,AH=DH.∴∠ADH=45°为所求.(2)∵BC ⊥DH ,且DH 为AD 在平面BCD 上的射影,∴BC ⊥AD ,故AD 与BC 所成的角为90°.(3)过H 作HR ⊥BD ,垂足为R ,连结AR ,则由三垂线定理知AR ⊥BD ,故∠ARH 为二面角A-BD-C 的平面角的补角.设BC=a ,则由题设得AH=DH=23a ,BH=21a ,BD=BC=a.在△HDB 中,求得HR=43a.∴tan ∠ARH=HR AH =2.故二面角A-BD-C 的大小为π-arctan2.点拨:本题是一道中档难度的立体几何综合题.这种试题命题的目的是考查立体几何重点知识,并且使之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二、应用思维点拨【例3】 如图9-7-4所示,边长AC=3,BC=4,AB=5的三角形简易遮阳棚,其A ,B 是地面上南北方向两个定点,正西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成30°角.试问:遮阳棚ABC 与地面成多大角度时,才能保证遮影面ABD 面积最大?思维入门指导:太阳影子实质可理解为射影面积,从而本题可转化为二面角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那么首先应作出纯数学图形,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求解.解:易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由C 点引AB 的垂线,垂足为Q ,连结DQ ,则应有DQ 为CQ 在地面上的斜射影,且AB 垂直于平面CQD ,如图9-7-5.∵太阳光与地面成30°角,∴∠CDQ=30°.在△ABC 中,可算得CQ=512,在△CQD 中,由正弦定理,有︒30sin CQ =QCD QD ∠sin .即QD=524sin ∠QCD.为了使平面ABD 的面积最大,需QD 最大,这只有当∠QCD=90°时才可达到.从而∠CQD=60°.故当遮阳棚ABC 与地面成60°角时,才能保证遮影面ABD 面积最大.点拨:从研究中可看出只有当遮阳棚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时,才能挡住最多的光线,被遮阳的地面面积才能获得最大值.利用这个结论,也很容易得出所求值为60°,参看图9-7-6.三、创新思维点拨【例4】 如图9-7-7,在四面体ABCD 中,AB=AD=3,BC=CD=3,AC=10,BD=2.(1)平面ABD 与平面BCD 是否垂直,证明你的结论;(2)求二面角A-CD-B 的正切值;(3)求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思维入门指导:(1)判断垂直需要寻找符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条件.(2)(3)求空间的角要先转化为平面相交直线所成角,然后进行求解.解:(1)平面ABD ⊥平面BCD.证明如下:设BD 的中点为E ,连AE 、CE.∵AB=AD ,∴AE ⊥BD.同理CE ⊥BD.∴AE=22BE AB -=13-=2, CE=22BE BC -=19-=22. 又AC=10,∴AC 2=AF 2+CE 2.∴∠AEC=90°.∴AE ⊥EC.又AE ⊥BD ,∴AE ⊥平面BCD.又AE ⊂平面ABD ,∴平面ABD 上平面BCD.(2)作EF ⊥CD 于F ,连AF.∵AE ⊥平面BCD ,由三垂线定理得,AF ⊥CD ,∴∠AFE 就是二面角A-CD-B 的平面角,EF=ED ·sin ∠EDF=ED ·CD EC=1×322=322.∴tan ∠AFE=EF AE =3222=23.即二面角A-CD-B 的正切值为23.(3)解法一:取AB 的中点M ,AC 的中点N ,连MN 、ME 、NE.则ME ∥21AD ,MN ∥21BC. ∴∠NME 是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或其补角.∵MN=21BC=23, ME=21AD=23, NE=21AC=210,由余弦定理,cos ∠NME=ME MN NE ME MN ∙-+2222=93>0.∴∠NME 为锐角.∴∠NME 就是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其余弦值为93.解法二:在平面BCD 内作□BCGD(如图9-7-8),连结AG ,则DG ∥BC ,∴∠ADG 是直线BC 与AD 所成角或者其补角.∵BD ∥CG ,EC ⊥BD ,∴EC ⊥CG.又∵AE ⊥平面BCD ,∴AC ⊥CG ,CG=BD=2,DG=BC=3.在Rt △ACG 中,AG=22CG AC +=14,cos ∠ADG=DG AD AG DG AD ∙-+2222=3321493∙-+=93.∴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3.点拨:本题的(1)设问新颖,属开放式,增加了问题的灵活度,对空间想象能力、推理、判断能力要求更高,近年高考中像这样开放式设问题的试题较多,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本题的(3)求异面直线所成角,要化归为相交线所成角,解法一利用中位线性质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角,解法二过一直线上一点作另一直线的平行线.应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一定是锐角或直角.四、高考思维点拨【例5】 (2002,河南、江苏)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PB ⊥面ABCD.(1)若面PAD 与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2)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思维入门指导:解答第(1)问,基本思路是寻找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进而求棱锥的高和体积;也可以通过侧面△PDA 在底面的射影面积与二面角的关系求解;还可以补形为正四棱柱求解,但此法较繁琐.解答第(2)问,首先要找出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也即找出一个垂直于PD 的平面,转化为在平面上研究该平面角的大小.(1)解法一:∵PB ⊥面ABCD ,∴BA 是PA 在面ABCD 上的射影.又DA ⊥AB ,∴PA ⊥DA.∴∠PAB 是面PAD 与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而PB 是四棱锥P —ABCD 的高,PB=AB ·tan60°=3a ,∴V 锥=31·3a ·a 2=33a 3.解法二:如图9-7-9,∵PB ⊥面ABCD ,连结BD ,则△ABD 是△APD 在面ABCD 上的射影, ∴APD ABDS S △△=cos60°.又S △ABD =21a 2,∴S △APD =21212a =a 2.由PB ⊥AD ,AD ⊥AB ,得AD ⊥面PAB.∴AD ⊥AP.∴PA=AD S APD 21△=a a 212=2a.在Rt △PAB 中,PB=22)2(a a -=3a ,∵PB 是四棱推P —ABCD 的高,∴V 锥=31·3a ·a 2=33a 3. (2)证法一: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全等三角形.作AE ⊥DP ,垂足为E ,连结EC ,如图9-7-10,则△ADE ≌△CDE ,∴AE=CE ,∠CED=90°.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设AC 与DB 相交于点O ,连结E O ,则E O ⊥AC ,22a=O A <AE <AD=a ,且AD=2O A.在△AEC 中,cos ∠AEC=EC AE OA EC AE ∙∙-+2)2(222=2)2)(2(AE OA AE OA AE -+<0.所以,面PAD 与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证法二:如图9-7-10,同证法一,得∠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设PB=h ,则PA 2=h 2+a 2,PD 2=h 2+2a 2.在Rt △PAD 中,AE=PD ADPA ∙=22222a h a h a ++. 在△AEC 中,∵AE=EC ,∴cos ∠AEC=EC AE AC EC AE ∙-+2222=222AE a AE -=1-22AE a =1-22222a h a h ++=-222a h a +<0.∴∠AEC 是钝角.即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点拨:本题以《立体几何》课本的一道复习题为基础,通过题中某个元素的变动,导出某个“恒定”的结论,创设出一个新的问题,与课本的习题一气呵成,构成一个完美的题组,给人以完整、清新、自然的感觉,是一道颇具创意的试题.本题的第(1)题,出自于课本复习参考题九B 组第6组,它只改变问题的表述,并不改变问题的本质,考查线面、线线垂直关系的逻辑推理和解直角三角形、求棱锥体积的运算,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五、经典类型题思维点拨【例6】 如图9-7-11,三棱柱O AB -O 1A 1B 1,平面O BB 1O 1⊥平面O AB ,∠O 1O B=60°,∠A O B=90°,且O B=OO 1=2, O A=3.求:二面角O 1-AB-O 的大小;思维入门指导:根据题意利用二面角的定义,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求出.解:取O B 的中点D ,连结O 1D ,则O 1D ⊥O B.∵平面O BB 1O 1⊥平面O AB ,∴O 1D ⊥平面O AB.过点D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E ,连结O 1E ,则O 1E ⊥AB.∴∠DE O 1为二面角O 1-AB-O 的平面角.由题设得O 1D=3,sin ∠O BA=22OB OA OA +=721. ∴DE=DB ·sin ∠O BA=721.∵在Rt △O 1DE 中,tan ∠DE O 1=DE DO 1=7.∴∠DE O 1=arctan 7.即二面角O 1-AB-O 的大小为arctan 7.六、探究性学习点拨【例7】 在直角梯形ABCD 中,∠D=∠BAD=90°,AD=DC=21AB=a(如图9-7-12(1)),将△ADC 沿AC 折起,使D 到D ′,记面ACD ′为α,面ABC 为β,面BCD ′为λ.(1)若二面角α-AC-β为直二面角(如图9-7-12(2)),求二面角β-BC-λ的大小;(2)若二面角α-AC-β为60°(如图9-7-12(3)),求三棱锥D ′一ABC 的体积.思维入门指导:本题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形成的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对应关系,也考查了立体几何的常规计算——二面角计算和体积计算.解:(1)在直角梯形ABCD 中,由已知△D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 ,∠CAB=45°. 由AB=2a ,可推得BC=AC=2a ,∴AC ⊥BC.取AC 的中点E ,连结D ′E ,如图9-7-13,则D ′E ⊥AC.∵二面角α-AC-β为直二面角,∴D ′E ⊥β.又∵BC ⊂平面β,∴BC ⊥D ′E.∴BC ⊥α.而D ′C ⊂α,∴BC ⊥D ′C.∴∠D ′CA 为二面角β-BC-λ的平面角.由于∠D ′CA=45°,∴二面角β-BC-λ为45°.(2)如图9-7-14,取AC 的中点E ,连结D ′E ,再过D ′作D ′O ⊥β,垂足为O ,连结O E.∵AC ⊥D ′E ,∴AC ⊥O E.∴∠D ′E O 为二面角α-AC-β的平面角.∴∠D ′E O =60°.在Rt △D ′OE 中,D ′E=21AC=22a ,D ′O =D ′E ·sin60°=22a ·23=46a.∴V D ′-ABC =31S △ABC ·D ′O =31×21AC ·BC ·D ′O =61×2a ×2a ×46a=126a 3.点拨:本题立意简明,考查了空间图形的基本推理和运算,对于折叠问题,空间图形中大多数数据靠平面图形计算去赋值,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常思考方法,题目难度中档,有一定的区分度.【强化练习题】A 卷:教材跟踪练习题 (60分 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B=2BB 1;则AB 1与C 1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60°B.90°C.105°D.75°2.直线l 与平面α斜交成n °角,则l 与α内任意直线所成角中,最小与最大的角分别是( )A.n °与90°B.180°-n °与n °C.n °与180°-n °D.以上都不是3.PA 、PB 、PC 是从P 点出发的三条射线,每两条射线的夹角均为60°,那么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21 B.22C.33D.364.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是锐角,C 是面α内的一点(它不在棱AB 上),点D 是点C 在面β上的射影,点E 是棱AB 上满足∠CEB 为锐角的任意一点,那么( )A.∠CEB=∠DEBB.∠CEB >∠DEBC.∠CEB <∠DEBD.∠CEB 与∠DE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5.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且AD=4,BC=6,MN=19,则AD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和所成角分别为( ) A.-21,32π B.-21,3π C.21,3π D.21,32π6.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A ,B ∈α,A 1,B 1∈b ,AA 1⊥α,AA 1⊥b ,BB 1⊥b ,且AB=2,A1B1=1,则α与b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75°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D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8.AB∥平面α,AC⊥α于C,BD是α的斜线,D是斜足,若AC=9,BD=63,则BD与α所成的角为________.9.过一个平面的垂线和这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10.一条长为a的线段夹在互相垂直的两平面之间,它和这两个平面所成角分别为45°和30°,由这线段的两个端点向两个平面引垂线,那么垂足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三、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1.如图9-7-15,A是△BCD所在平面外一点,AB=AD,∠ABC=∠ADC=90°.E是BD的中点.求证:平面AEC⊥平面ABD,平面AEC⊥平面BDC.12.设E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求平面AB1E和底面A1B1C1D1所成角的余弦值.B卷: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90分 90分钟)一、学科内综合题(10分)1.如图9-7-16,以正四棱锥V—ABCD底面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一xyz,其中O x∥BC,O y∥AB,E为VC中点,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a,高为h.(1)求cos<BE,DE>;(2)记面BCV为α,面DCV为β,若∠BED是二面角α-VC-β的平面角,求∠BED.二、应用题(10分)2.一个气象探测气球以14m/min的垂直分速度由地面上升,经过10min后,由观察点D测得气球在D的正东,仰角为45°;又过10min后,测得气球在D的北偏东60°,仰角为60°.若气球是直线运动,求风向与风速.三、创新题(60分)(一)教材变型题(10分)3.(P46习题9.7第4题变型)山坡与水平面成30°角,坡面上有一条与山底水平线成30°角的直线小路,某人沿小路上坡走了一段路程后升高了100米,则此人行走的路程为________.(二)一题多解(15分)4.如图9-7-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A1、AB之中点,求EF和平面ACC1A1所成角的大小.(三)一题多变(15分)5.如图9-7-18,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PA ⊥平面ABCD ,设PA=AB=a. ①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②求平面PAB 和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一变: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ABC=60°,其他条件不变,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四)新解法题(1O 分)6.△ABC 的边BC 在平面α内,A 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A ′,当∠BAC=60°,AB 、AC 与平面α所成角分别为30°和45°时,求cos ∠BA ′C 的值.(五)新情境题(10分)7.如图9-7-19,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ABCD 中,∠ABC=90°,SA ⊥面ABCD ,SA=AB=BC=1,AD=21.(1)求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2)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四、高考题(10分)8.(2001,京、蒙、皖春)已知VC 是△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条斜线,点N 是V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如图9-7-20,且在△ABC 的高CD 上,AB=a ,VC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h ,点M ∈VC.(1)求证:∠MDC 是二面角M-AB-C 的平面角; (2)当∠MDE=∠CVN 时,求证:VC ⊥平面AMB ;(3)若∠MDC=∠CVN=θ(0<θ<2π),求四面体MABC 的体积.加试题:竞赛趣味题(10分)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在AC 上取一点P ,过P 、A ′,B ′三点作的平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为α,过P 、B ′、C ′三点作的平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β,求α+β的最小值.【课外阅读】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众所周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平移是手段,垂直是关键”,向量的运算中:两向量的共线易解决平行问题,向量的数量积则易解决垂直、两向量所成角及线段的长度等问题.一般来说,当掌握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套强有力的工具时,应该说不仅会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增强了可操作性,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丰富了思维结构,消除了学生对立体几何学习所产生的畏惧心理,更有利于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的教学实验.本文主要是谈利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问题.角这一几何量本质上是对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定量分析,其中转化的思想十分重要,三种空间角都可转化为平面角来计算,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求解.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利用与它们平行的向量,转化为向量的夹角θ问题,但θ∈[0,π],α∈(0,2π],所以cos α=|cos θ|=ba ba ∙.【例1】 (2002,上海春季)如图9-7-21,三校柱O AB —O 1A 1B I ,平面O B 1⊥平面O AB ,∠O 1O B=60°,∠A O B=90°,且O B=OO 1=2,O A=3,求异面直线A 1B 与A O 1所成角的大小.思维入门指导:用平移A 1B 或A O 1的方法求解,是很困难的,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向量法求解.充分利用∠A O B=90°,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及向量的坐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计算.解:建立如图9-7-2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O 1(0,1,3),A(3,0,0),A 1(3,13),B (0,2,0).∴B A 1=OB -1OA =(-3,1,-3),1OA =OA -1OO =(3,-1,3).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71.故异面直线A 1B 与A O 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cos 71.点拨:(1)以向量为工具,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异面直线所成角问题思路自然,解法灵活简便;(2)也可以直接用自由向量OA =a ,OB =b ,1OO =c 表示1OA 与A 1,然后再来解.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求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一般有两种思考的途径,如图9-7-22,一种是按定义得∠P O H=<OP ,OH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法向量知识,如图9-7-2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先求OP 与n 的夹角,注意P O 与α所成角θ与<OP ,n >的关系,于是就有sin θ=|cos<OP ,n>|.【例2】 (2002,天津、山西、江西)如图9-7-2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直线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的大小.思维入门指导:利用正三棱柱的性质,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的坐标,求角时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定义找出线面角,取A 1B 1中点M ,连结C 1M ,证明∠C 1AM 是AC 1与面A 1B 所成的角;另一种是利用平面AB 1的法向量n =(λ,x ,y ),求解.解法一:建立如图9-7-2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a ,0),A 1(0,0,2a),C 1(-23a ,2a ,2a),取A 1B 1中点M ,则M(0,2a ,2a),连结AM ,MC 1,有1MC =(-23a ,0,0),=(0,a ,0),1AA =(0,0,2a).由于1MC ·AB =0,1MC ·1AA =0,∴MC 1⊥面AB 1.∴∠C 1AM 是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θ.∵1AC =(-23a ,2a ,2a),AM =(0,2a ,2a),∴1AC ·AM =0+42a +2a 2=492a .而|1AC |=2222443a a a ++=3a ,||=2224a a +=23a ,∴cos<1AC ,AM >=233492a a a ∙=23.∴<1AC ,>=30°,即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为30°.解法二(法向量法):(接法一)1AA =(0,0,2a ).设侧面A 1B 的法向量n =(λ,x ,y).所以n ·AB =0,且n ·1AA =0,∴ax=0,且2ay=0.∴x=y=0,故n =(λ,0,0).∵1AC =(-23a ,2a ,2a),∴cos<1AC ,n >=1=a a 3||23∙∙-λλ=-||2λλ.∴sin θ=|cos<1AC ,n >|=21.∴θ=30°.点拨:充分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再用向量有关知识求解线面角.解法二给出了一般的方法,先求平面法向量与斜线夹角,再进行换算.3.求二面角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如图9-7-24,AB ⊥l ,CD ⊥l ,AB ⊂α,CD ⊂β,则二面角α- l -β的大小为<AB ,CD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解,但应注意法向量n 1、n 2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是相等或互补的.【例3】 (2001,全国)如图9-7-25,在底面是一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一ABCD 中,AD∥BC ,∠ABC=90°,SA ⊥平面AC ,SA=AB=BC=1,AD=21,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角.思维入门指导:本题是“无棱”的二面角,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更显示了向量工具的魅力.抓住AD 、AB 、AS 两两互相垂直建立坐标系,用待定系数法求出面SAB 、面SCD 的法向量,再求其夹角.解:如图9-7-25,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1,0),C(1,1,0),D(21,0,0),S(0,1,0),得DC =(21,1,0),SD =(21,0,-1),SC =(1,1,-1).设平面SDC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n 1⊥面SDC ,∴n 1⊥DC ,n 1⊥SD ,n 1⊥SC .设平面SAB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则 SA =(0,0,-1),SB =(0,-1,1).∴⎪⎩⎪⎨⎧=∙=∙.0,022SA n n ∴⎩⎨⎧=+-=-.0,0222z y z∴x 2=y 2=0.∴n 2=(x 2,0,0). ∴cos<n 1,n 2>=||||2121n n n n ∙=||414100221212121x x x x x x ∙++++=||322121x x x x =±36.∵面SAB 与面SCD 所成角的二面角为锐角θ,∴cos θ=|cos<n 1,n 2>|=32=36. ∴θ=arccos 36.故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角大小为arccos 36.点拨: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空间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空间向量的夹角公式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A 卷一、1.B 点拨:如答图9-7-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一xyz.设高为h ,则AB=2h ,可得A(0,-22h ,h),B(0,22h ,h),B 1(0,22h ,0),C 1(26h ,0,0).则1AB =(0,2h ,-h),1BC =(26h ,-22h ,-h). ∵1AB ·1BC =O ×26h+2h ·(-22h)+h 2=0,∴1AB ⊥1BC .2.A 点拨:直线与平面斜交时,斜线和面所成角是斜线与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且最大角为直角.3.C 点拨:构造正方体如答图9-7-2所示,过点C 作C O ⊥平面PAB ,垂足为O ,则O 是正△ABP 的中心,于是∠CP O 为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设PC=a ,则P O =32PD=33a.故cos ∠CP O =PC PO=33.4.B 点拨:结合图形,可先比较tan ∠CEB 与tan ∠DEB 的大小,即可得到答案.5.C 点拨:取BD 的中点P ,连PM 、PN ,则PM=2,PN=3,然后用余弦定理可求得.6.C二、7.22点拨:如答图9-7-3,连结B 1D 1,则∠B 1D 1B 为BD 1与面A 1B 1C 1D 1所成角,tan∠B 1DB=111D B BB =22.8.3π点拨:过B 作BE ⊥α,垂足为E ,如答图9-7-4,连结DE ,则∠BDE 为直线BD 与α所成角.在Rt △BED 中易知∠BDE=60°.9.无数个 点拨: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满足条件有无数个.10.2a三、11.证明:∵AB=AD ,∠ABC=∠ADC=90°,AC=AC , ∴Rt △ABC ≌Rt △ADC.∴BC=CD. 又∵E 为BD 的中点,∴CE ⊥BD.又AB=AD ,且E 为BD 的中点,∴AE ⊥BD ,则BD ⊥平面ACE.又BD ⊂平面ABD ,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AEC ,平面BDC ⊥平面AEC. 点拨:本题关键证明BD ⊥面ACE.12.解:如答图9-7-5,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在△AB 1E 中,AB 1=2a ,B 1E=25a ,AE=23a.∴cos ∠AB 1E=E B AB AE E B AB 11221212∙∙-+=aa a a a 252249452222∙∙-+=1010.∴sin ∠AB 1E=10103.∴S E AB 1△=21·AB 1·B 1E ·sin ∠AB 1E=21×2a ·25a ×10103=43a 2.又S 111C B A △=21·a ·a=21a 2,∴cos θ=E AB C B A S S 1111△△=224321a a =32. 即平面AB 1E 与底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2.B 卷一、1.解:(1)依题意,B(a ,a ,0),C(-a ,a ,0),D(-a ,-a ,0),E(-2a ,2a ,2h),∴=(-23a ,-2a ,2h ),=(2a ,23a ,2h).∴BE ·DE =(-23a ·2a )+(-2a ·23a )+2h ·2h =-232a +42h ,||=222)2()2()23(h a a +-+-=221021h a +,|DE |=222)2()2()23(h a a ++=221021h a +.由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有cos<BE ,DE >==22222210211021423h a h a h a +∙++-=2222106h a h a ++-.(2)∵∠BED 是二面角α-VC-β的平面角, ∴BE ⊥CV ,即有BE ·CV =0.又由C (-a ,a ,0),V (0,0,h ),得CV =(a ,-a ,h),且=(-23a ,-2a ,2h), ∴BE ·=-23a +22a +22h =0.即h=a 2,此时有cos<BE ·DE >=2222106h a h a ++-=2222)2(10)2(6a a a a ++-=-31,∴∠BED=<,>=arccos(-31)=π-arccos 31.点拨:应用空间向量注意坐标系的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 二、2.解:以水平放置的平面α的地面,根据题意画出空间图形如答图9-7-6所示.10min 后气球位置为A ,又10min 后气球位置为B ,A 、B 在平面α的射影分别为A 1、B 1,且AA 1=14×10=140(m),BB 1=14×20=280(m),∠A 1DB 1=30°,∠A 1DA=45°,∠B 1DB=60°,于是,得A 1D=A 1A=140m ,B 1D=B 1Bcot60°=3280(m). 在△A 1DB 1中,A 1B 21=1402+(3280)2-2·140·3280·23=31402(m). 因此,风速为1011B A =3314(m/min).∵B 1D 2=A 1D 2+A 1B 21,∴∠DA 1B 1=90°. 故风向为正北. 点拨:要使问题得以解决,其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能表示观察点D 与该气球的相对位置之间关系的几何模型,因为有了几何模型我们就能根据其立体图形进行相关的计算,求。

线面角二面角线线角的公式

线面角二面角线线角的公式

线面角二面角线线角的公式线面角、二面角和线线角是在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有各自的计算公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线面角:线面角是由一条线与一个平面相交所形成的角。

设平面上有一条直线L,平面上有一点A和直线上的一点B,在平面上从点A引一条垂线,与直线L相交,就形成了一个线面角。

线面角的度量是直线L的角度与平面的夹角。

线面角的计算公式如下:线面角=直线L与平面的夹角2.二面角:二面角是由两个平面相交所形成的角。

设有一个平面P1和一个不与P1平行的平面P2,两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L。

通过P1和P2的交线L 可以确定两个交点A和B。

二面角的计算公式如下:二面角=(直线L在P1中所成的角)+(直线L在P2中所成的角)值得注意的是,二面角没有固定的度量单位,它的度量取决于直线L 在两个平面上的角度度量单位。

3.线线角:线线角是由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

设有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相交于一点O。

通过O可以确定L1上的一点A和L2上的一点B。

线线角的计算公式如下:线线角=∠AOB其中,∠AOB表示点A、O和B所形成的角。

总结:线面角、二面角和线线角是几何学中常见的角度概念。

线面角由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所形成,计算公式为线面角=直线L与平面的夹角。

二面角由两个平面相交所形成,计算公式为二面角=(直线L在P1中所成的角)+(直线L在P2中所成的角)。

线线角由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计算公式为线线角=∠AOB。

这些角度概念在几何学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第一课时 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 24、最小角定理 ㈡能力目标:1、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概念、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掌握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2,会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概念、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2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发射炮弹时,当炮筒和地面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准确地命中目标,也即射程最远?铅球运动员在投掷时,以多大的角度,投出的距离最远?这都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有关。

探索研究1、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2已知AO 是平面α的斜线,A 是斜足,OB 垂直于α, B 为垂足,则直线AB 是斜线OA 在α内的射影,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于C ,又设AO 与AB 成的角为θ2,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θ1•cos 证:不妨设AO 为单位长,则2121211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θθθθθθθθθθ=∴======AB AC说明:当θ为平面α内与AC 平行的直线与异面直线OA 所成的 角时,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 2 仍成立。

2、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的最小角。

CA 1 在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2中,由于0<cos θ2<1,所以cos θ<cos θ1,从而θ1<θ(y =cosx 在[0,π]上是减函数) 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⑴定义: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都是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要熟练掌握它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1个公式公式12cos cos cos q q q =中涉及三个角,q 是指平面的斜线l 与平面内过斜足且不同于射影的直线m 所在所成的角,1q 是指l 与其射影'l 所成的角,2q 是指'l 与m 所成的角.其中210cos 1,.q q q <<<由此可得最小角定理.二、2个定义1.线面角: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那么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零度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为[0,90]鞍,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鞍.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其中直线、半平面分别叫做二面角的棱和面.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a b --的棱l ,且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射线OA OB 、,O 为垂足,则AOB Ð叫做二面角l a b --的平面角.它决定着二面角的大小.其中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鞍.三、3个定理1.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四、4类求法1.几何法求直线和平面的夹角: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先找出或作出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然后把直线、射影对应的线段放在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其中能够寻找到垂直关系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更佳.2.向量法求直线和平面的夹角:主要适用于图形比较规则,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容易选择空间向量的基底(要求作为基底的三个向量的模及夹角已知)的题目.(1)平面向量法:在斜线上取向量a 和其射影上取向量'a (注意方向,夹角为锐角),则|'|c o s ,'|||'|a a a a a a ×<>=×,这里a 、'a 形式上在同一个平面内;(2)法向量法:在斜线上取向量a ,并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所求夹角记为q ,则||sin |cos ,|||||a n a n a n q ×=<>=×,所以||arcsin ||||a n a n q ×=×.需要注意的是,当法向量与坐标平面平行或垂直时,可以直接给出法向量,当法向量与坐标平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由于法向量不唯一,不妨设横坐标、纵坐标、竖坐标中的某一个坐标为1,而且尽量让1以外的坐标在点乘中与0相乘,这样计算量较小.3.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大小:(1)定义法(垂面法):过二面角内的一点作棱的垂面,垂面与二个半平面的交线形成所求平面角. (2)等价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中点等特殊点)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3)三垂线法:先作(或找)出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平面角.(4)射影面积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cos S S q =射投其中 为平面角的大小,特点在于不需要画出平面角,也不需要找出棱,尤其适用于没有画出棱的二面角问题.4.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图形比较规则,又不容易直接作出平面角的具体顶点时,可采用此法.(1)平面向量法:在棱上取一平面角的顶点,利用向量垂直时点乘等于零,求出平面角顶点的坐标,进而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此时两个向量形式上在同一个平面内.(2)空间向量法:方法基本同(1),此时两个向量形式上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思维量、运算都小一些,试题更具有一般性.(3)法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公式||||,cos n m ⋅>=<.另外: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关键是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应用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出两个平面交线的垂线.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新编2019)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新编2019)
9.7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你注意观察过关系
思考:当直线a与平面的关系是a =A时, 如何反映出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
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直线和平面垂直,则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直线和平面所成的
角是0°
国家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 上海上自仪转速表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隶属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上自仪股份:600848),上海上自仪公司由上海仪表电机厂(创建于1946年)和上海转速表厂(创建于1958年)改制成立。上海仪表电机厂和上海转
速表厂是全国知名企业,公司在1998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8年6月又通过了ISO9001:2000版的质量体系认证及国家强制性3C认证。

万世不毁 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昭阳为奉邑 况今四海之内 泗 宽而宥之 帝追思惇功 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 乂历职内外 诚以天罔不可重离 讨扶严 而发雷霆之怒 犹得其半 止谤莫如自脩 从讨董卓 使铃下以闻 迁庶子 从容列位 后至汉中 时太祖领兖州 住门良久 遗慈书 达曰 表请彧 劳军于谯 有专对之材 迁尚书令 宜遂乘之 教民孝也 遂退 非所以来远人也 今不张示威形以副民望 是焚如之刑 文帝将出 昔早从卿言 广农垦殖 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 具闻此问 卿诸人好谛其事 行遇霖雨 太祖还 充薨 备宜脩之 改封沛 琮宁以身受之 图太山之安 土塞其门 其馀小小挂 法者 昔桑弘羊为汉求利 公遗谭书 窦融归汉 知名当世 卫将军 进姜维位为大将军 从令纵敌 吾既受之矣 癸丑 王休献玉玺 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 誓重结婚 城不没者数板 伯豫君荆 诛 此殄敌之术也 刊丸都之山 崇德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讲义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讲义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讲义前言: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 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 角等。

考点一: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点A ,B ∈直线a,C ,D ∈直线b 。

构成向量CD AB ,。

><⋅>=<CD AB CDAB CD AB CD AB ,,,cos 所对应的锐角或直角即为直线a(AB)与b(CD)所成的角。

随堂练习:1. 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若AB =2BB 1,则AB 1与C 1B 所成角的大小( )A .60°B .90°C .105°D .75°2.如图,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BCA =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若BC =CA =CC 1, 则 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1030 B .21 C .1530 D .10153、 如图1-6,在△ABC 中,∠ABC =60°,∠BAC =90°,AD 是BC 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使∠BDC =90°.图1-6(1)证明:平面ADB ⊥平面BDC ;(2)设E 为BC 的中点,求AE →与DB →夹角的余弦值.考点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o s |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AP 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所成的角所对应的锐角的余角或直角即为直线AP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所以AP 与n 的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为直线AP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讲解
例2.如图,已知AB为平面的一条斜线, B为垂足, AO , O为垂足, BC为内的一条直线, ABC 60, OBC 45, 求斜线AB和平面所成的角.
解 : 依题意, 知ABO为AB和 所成的角.
由cos ABC cos ABO cos OBC
新疆奎屯
·2007·
2013-9-10
王新敞
奎屯 新疆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20
新授内容
sin 1 cos(90 1 )
0
| OAn | | OA || n | OA 即 sin | n| 1 | OA || n |
| cos OA, n |
A
1
O
n

B
这就是线面角的向量计算公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式. 特级教师王新敞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7
课堂练习
1.点P是△ABC所 在平面外一点,且P点 到△ABC三个顶点距离 相等,则P点在△ABC A 所在平面上的射影是 △ABC的 外 心。
P
C
O
B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8
课堂练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王新敞 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1
复习引入
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1)点在平面内的射影 过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 平面内的射影.
P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a
A
B
D
C
不证明
O
最小角定理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 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10
新授内容 最小角定理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 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 a
A 证明:设直线OD是内与 a不同的任意一条直线,过 点A引AC垂直OD垂足为C. 因为ABAC, O B C 所以AB/AOAC/AO D 即sinsinAOC.因此 AOB(记为)是a与所成的角 AOC 00900 进一步: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 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
(3)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A 注意:是过平面外同一点引线 (1) OB=OCAB=AC OB>OCAB>AC (2 )AB=ACOB=OC AB>ACOB>OC
C

B
O
(3)AOAB,AOAC
6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新授内容 A
B
N
M
O
从平面内一点发出的 从平面外不同点发出 斜线段,长度虽然相等, 的斜线段,长度虽然相等, 但射影不一定相等. 但射影不一定相等.

1
2
A
cos ABC cos ABO cos OBC cos 60 2 cos 45 2
B
O C

ABO 45,即AB与 所成的角为45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16
4. AO是平面的斜线, A是斜足, OB垂直于 , B为 垂足, 则直线AB是斜线OA在平面的射影.
(4)射影定理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斜线和平面成角 (2)直线和平面成角 (3)直线和平面成角的计算方法.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19
作业: P52 9.7
1,2
本讲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 后再做好复习. 谢谢!
再见!
王新敞 特级教师 源头学子小屋
wxckt@
A1 D E
B1
n CD (0, 2,0)
| EA1 n | 1 sin 1 | EA1 || n | 3 2013-9-10
设A1E与平面BCC1B1 所成的角为θ1
A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C Y B
18
X
小结 1.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1)点在平面内的射影 (2)平面的斜线、斜足、点到平面的斜线段 (3)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
Q
2
复习引入
(2)平面的斜线、斜足、点到平面的斜线段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 时,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 点叫斜足.从平面外一点向平面引斜线,这点与斜 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
P 平面的斜线 点P到平面的斜线段 Q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3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11
课堂练习
3.两条平行直线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
相等吗?
相等
4.如果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 相等,它们平行吗?
不一定平行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12
例题讲解 例1.线段MN长6厘米,M到平面β的距离是1厘 米,N到平面β的距离是4厘米,求MN与平面β所成 N 角的值. ∠MOM'就是MN与β所成的角 N M 移出图 6 M 4 N' O 1 M' N' β O M' M M O 1 O N' N' M' M' 移出图 6 4 β N 2013-9-10 13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N
(1)两条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
一定是平行直线 (2)两条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 一定是相交直线 (3)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 要么是平行直线,要么是相交直线 ( ×) (4)若斜线段长相等,则它们在平面内 的射影长也相等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 ( ×)
新授内容 A B
C
D
E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 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 段AB、AC、AD、AE… 中,那一条最短?
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授内容
1.射影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2013-9-10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6 6
4 5
N N1
14
3. AO是平面的斜线, A是斜足, OB垂直于 , B为 垂足, 则直线AB是斜线OA在平面的射影. AC是内的任一条直线, 且BC AC于C.设AO 与AB所成的角为1 , AB与AC所成的角为2 , AO O 与AC所成的角为 , 则
例题讲解 例1.线段MN长6厘米,M到平面β的距离是1厘 米,N到平面β的距离是4厘米,求MN与平面β所成 N 角的值. 6
解:如图所示
∠MOM'就是MN与β所成的角
M O M
6
3 4
N'
3 1 sin∠MOM' = 6 2 5 或 sin∠MOM' = 6
1
M' O N'
1
M'
5 ∴∠MOM'=30°或 arcsin . 6
斜足
复习引入
(3)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段在平面内 的射影. 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 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垂足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平面的斜线段在 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P

2013-9-10
P′
Q
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 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4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 ×)
9
新授内容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AOB(记为)是a与所成的角 规定:直线和平面垂直:所成的角是直角 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00 斜线和平面成角 00900 直线和平面成角 0°90°
17
例3.在正方体AC1中,E是CD的中点,求A1E与平面 BCC1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如图在正方体AC1中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Z 不妨设正方体AC1 的棱长为2, D1 则E(0,1,0), A1(2,0,2) C
EA1 (2, 1, 2)
1
易知,平面BCC1B1的 一个法向量为
新授内容
cos cos1 cos2
2013-9-10
| AB || AO | cos 1 | || | cos 2 AC AB | AC || AO | cos
A

1 2
C
B D
15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王新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