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2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人教版教案(精选16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人教版教案(精选16篇)六班级上册《山中访友》人教版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会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沟通感受。
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访问他的伴侣。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访问的是一位怎样的伴侣?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走进山林,去访问的山中“伴侣”。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索:去山中访问的伴侣究竟是谁?2.读后沟通,了解学情。
(1)在山中访问了哪些伴侣?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2)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同学争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与山中伴侣之间的亲热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找出语句,沟通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伴侣”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沟通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召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概”;悬崖──“挺立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才智”;白云──“让天空布满安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发现的好风景”。
老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沟通,它们成了我们的伴侣。
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专心赏读。
师:是那么喜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伴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 人教新课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教学重点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三、教学过程(一)检复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细读品悟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1)相机出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①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②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③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④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⑤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⑥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设计理念: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学生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学生的朗读才感情。
)(2)你还划到了哪些语句?相机出示: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山中访友 |人教新课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课前准备】同学预习,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
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
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二、“说读”课文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
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6分钟)⑷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播报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大自然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那里有春风夏雨,有秋霜冬雪;有奇峰怪石,有鸟语花香。
我们这个学期要学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板书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猜猜看,作者到山中将要访问他的什么朋友?为什么要访问?他最终如愿以偿吗?二、尝试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作者到底访问了哪些朋友?2、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3、读通课文,学习生词。
三、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句子: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四、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五、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山中访友2-人教新课标

课题:1,山中访友第 2 课时一、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二)、重点、难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二、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思路: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四、预习检测:听写生字词语;阅读课文.五、导学案(读、思、练):一,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①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②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③齐读.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六、巩固训练: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发挥联想,50字左右)七、板书设计: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我的知己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中访友溪流: 邀我唱喝快乐,幸福瀑布: 雄浑,有气势悬崖: 身躯挺拔白云: 谈风景八、教学反思: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在于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与联想表达情感的,以及体会句子的美妙之处。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⑴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⑴(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三、探究1、赏析交流: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
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⑴交流: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⑴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体验反思: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那些“老友”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4.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阅读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5.总结提升,情感教育: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关爱自然、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中的美景,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中访友》。
2.精讲细读,深入剖析: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同时讲解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创作实践,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旨,领悟作者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山中美景图片,配合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山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山中访友 |人教新课标 (2)

课题: 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于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链接起导读与本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的感情的方法。
3.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鲜明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山中访友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学习方式:讲解法引导法课型:新授课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民族团结教育:中华大家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有一个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
二、创设悬念,揭示课题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三、读通课文,掌握字词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四、学习“出门”,感受心情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中访友3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中访友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中访友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中访友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山中访友》教案。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 学生可能会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③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精选文档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全文思路。
3、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与领悟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揣摩分析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主旨: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涛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研讨加以解决。
精彩段落: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大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1、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
”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精彩段落: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人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详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 人教新课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此文既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又要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此文既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寻找拜访的“朋友”1.初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
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二、研读课文,体悟“朋友”的特点1.拜访“德高望重”的古桥,体悟表达手法。
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
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作者看到古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研读语段,体悟表达方法。
(作者用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读来引人入胜。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写出了古桥的形状特点,又突出了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体悟叙述人称的好处。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好像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访问“心有灵犀”的鸟儿露珠,体悟表达手法。
师:走进山中,鸟儿、露珠会怎样迎接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师:大家用心诵读,体悟句子的内涵与表达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知识目的:掌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才干目的: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味优美的言语,鉴赏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的: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育安康高尚的审美情味。
二、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言语,在欣赏和品味中遭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用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五、教学进程一、走近山中:1、导入新课:有人说,没有冤家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黑暗丽,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意境,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
因此,我特别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
〔课件显示作者姓名〕明天,李导满怀好意境带我们到〝山中访友〞。
〔课件显示课题〕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同窗们观看。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腕创设情境,协助同窗们走进文中所描画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1、快速阅读课文,思索:〔课件显示效果〕〔1〕作者满怀好意境去山中访问的冤家是谁?〔同窗们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设计意图:让同窗们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绪。
〕(2)这些〝冤家〞我们往常也常罕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进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仔细思索。
〔3〕同窗们畅谈看法。
〔4〕教员小结:用冤家称谓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欢、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设计意图:是引导同窗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五、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六、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山中访友 |人教新课标 (2)

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二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你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么?引出“访”的意思“访问”“拜访”。
2、现在我们就跟着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拜访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带着喜悦再齐读课题。
3、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清爽、邀请,俯身,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2、从这些词中的选择几个说一段话。
三、浏览课文,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说说作者到山里都拜访了哪些朋友?(古桥,树林,山泉,溪流……)板书:古桥树林……四、走进文本,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出门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说说疑问。
(读课文和这两个自然段时,以为作者拜访的是人。
其实拜访的是大自然啊!)引出课题:是啊,作者明明拜访的是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为什么作者却说是------山中访友呢?课题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呢?(板书:在课题旁边画个“?”)2 、指名让学生说说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喜悦,开心,轻快)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呢?你来试一试。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2)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航(2分钟左右)1.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
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复习结构第一段:1,2节,写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访友。
第二段:3至7节,写了作者都去访问了哪些朋友。
第三段:8节,写作者满怀好心情好机会回家了。
2.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左右)第一次自学拜访古桥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自学。
(8分钟左右)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抓住“德高望重”一词)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二次自学树为知己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
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第三次自学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教案1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

作业布置:
辨字组词。
激 邀 俯 府 暴 瀑 悄俏 峭 捎 消 哨 驱 躯 岖 津 律 肆 狭 陕 峡 侠
板书设计
学习反应
①走出门,就与和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新鲜,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群众效劳的质量,充沛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誉和敬仰。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流眼神。
拟人笼统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冤家间的默契和友情。
六年级上册语教案1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
课 题
1、«山中访友»
课 时
第 2 课时
研发人
审核人
班 级
六年级
学习目的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峻峭、挺拔、身躯、精致、包括、微妙、侠客、德高望重、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育先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
探求后教员小结:
当你带着猎奇和轻松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言语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显显露的情愫里感遭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索──做人要有耐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要保护大自然,维护人类的冤家──鸟类;要憨厚残酷;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安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任务和生活。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冤家〞之间的那种深沉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 山中访友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重点难点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方法与设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
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
二、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
(快速默读)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三、检查预习,抽生朗读,其余人静听准备点评指正。
一生主动读过后,别人主动点评。
师提醒注意“玄奥”的“玄”字读音xuān,与弦(xián)和舷(xián)不同。
“露”有两个音“lù”和“lò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lù”,“lòu”用于口语,如“露怯”和“露马脚”。
四、师范读,生静听,准备点评并准备回答“二”中的两个问题。
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帮助)五、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
(解决问题1)生说师板书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山中访友人教新课标

1山中访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久居城市的你们,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访问山中的众朋友,去感觉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要拜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2.作者喜爱大自然的感情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在学生列举词句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四、欣赏品味,领悟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同时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发挥联想,交流感受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
在作者亲切地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其余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2.要尽量地激发起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1.抄写生字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
一、走近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
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
(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
(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同学们观看。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同学们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同学们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同学们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设计意图:是引导同学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同学们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语感。
)
同学们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
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
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
(1)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
在同学们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
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4、指导同学们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
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意识。
)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
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
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
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同学们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拟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