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2、选择身边值得佩服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3、学会评改习作,并在互评互改中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选择具体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以及自己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习作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审题立意1、师:早就听说四(2)班的同学聪明能干,个顶个的棒,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是一段绕口令。
出示ppt:门口吊刀,刀倒吊着。
谁来试试?指名说,师说。
第一次就能说得这么流利,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同学,引出“敬佩”。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具有令人敬佩的地方。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练习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板书题目)。
2、ppt出示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1、指名读2、学生汇报3、这个人可以是谁呢?4、出示ppt,教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从习作要求中把握信息,这次作文要求写人,是我敬佩的一个人,他(她)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
重要的是要用具体的事例写清让人敬佩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抓品质(特征),具体写(板书)二、确定对象,抓住品质1、“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敬佩的人是谁呢?请在纸上写出来。
2、他(她)长什么样子呢?真想见识一下呀,谁想介绍一下你最敬佩的人?在请大家介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朋友。
ppt出示文段1:小虎子不但名字帅,长相也帅。
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对虎里虎气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样有神,他那乌黑的眼珠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是那样的机灵。
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肉嘟嘟的小嘴,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印在那活泼可爱的小面孔上。
指名读,你从这段话读明白了什么吗?(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了小虎子帅气可爱的形象,我们作文的时候只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也能突出表现物的形象。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文贵真实”的道理,表达真实情感;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写作时常范的毛病,提高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和习惯,乐与和他人交流习作经验,体验习作的成功。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叫来这里上课,而且又有这么多的听课老师,大家肯定很紧张,我也是,但我相信我们能上好这节课的,你们说我们行吗?请看;二、作文指导。
1、正确地使用标点。
课件出示:(学生读,教师点拨)住在医院的第三个夜晚,我梦到了活泼开朗的自己,我梦到了健康无病的自己,我梦到了……(这个省略号用得好,让人意犹未尽,可见他是个会写作的人)A、指名读。
B、引导学生联想,练习说话。
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请同学们看看这一句和前一句有什么不同之处?(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的表达效果。
所以,前一句我们再添一句,再用省略号更好,谁来添添?)C、指名添句子。
“哈哈,你那可怕的病魔被我战胜了!”我自言自语地说。
(请看:还是贺浩岚同学的作文,一个感叹号让人感受到了他大病初愈的那种自豪、幸福的感情,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不要随意使用标点符号,要仔细斟酌,标点用得好会起到景上添花的作用。
2、正确地使用“说”。
说到“说”,我想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话,课件出示:神鸟说:“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又不许闷头不语。
”安妮说:“好啊!”神鸟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安妮说:“好!”神鸟对哈桑说:“虽然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我捉住,但是您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并且要回答正确,用最简洁的语言。
”“好吧,你快讲。
我是国王,我绝对回答的出来。
”“好,我给你讲一个。
”A、请同学们想想:这两段话,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果要你修改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B、活学活用。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
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
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好处。
课堂教学设计锦集六篇

课堂教学设计锦集六篇课堂教学设计篇1 活动目标: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一、认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1、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2、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1、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教师小结。
三、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1、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便动煤气灶的开关。
3、如果闻到异味,要及时提醒爸爸妈妈。
课堂教学设计篇2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2024年9月期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教材分析《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文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说现在孩自制力的情况;二是心理专家对自控力做了跟踪实验;三是该怎样如何做呢?学员分析本次家长主要是一年级家长,平时都比较溺爱孩子,当孩子们遇到自制力不能控制时如何是好,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家长怎样控制孩子自控力,并引导家长掌握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过程:各位家长朋友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
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
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
(课件出示)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
”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
”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
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
重点: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饰词语的方法。
1、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是一处或多处。
如扩句:孩子们看书。
主干词语“孩子们”前可以加上“可爱”来描写孩子们,还可以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一群”。
课堂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课堂教学设计(集合15篇)课堂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历史朝代名称。
2、识记历史朝代更替顺序。
3、探讨朝代更替原因和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朝代名称,重点朝代建立年份、开国者。
2、记住朝代顺序,理解记忆朝代更替歌诀,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
3、理解朝代更替的规律及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培养学生对朝代及更替的整体认知能力。
2、利用提问探讨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原因剖析,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历史规律及发展变化的原因,学生认识到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性,以史为鉴,知兴衰得失,继往开来。
【重点难点】一、重点:朝代更替顺序。
二、难点:朝代更替的原因及规律。
【授课类型】自设专题综合课。
【版本及教材】岳鹿版,涉及七八年级历史共四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课本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列表法、歌诀法多法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知道中国哪些朝代?你能完整说出朝代更替的顺序吗?(点学生回答)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对朝代更替掌握得不够全面和准确,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全面准确掌握朝代更替顺序、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历史朝代更替》。
二、问题引导问: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名称是什么?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第一个朝代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这三首诗,进一步了解李白的创作思想。
2、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3、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重点】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
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用5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用5篇第一篇:互动小组讨论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课堂参与度。
教学内容: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教学步骤:1. 老师引入主题,简要讲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3. 老师布置一个问题或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给出解答或解决办法。
4.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6. 全班讨论,学生就各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改进意见。
7. 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项目式学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步骤: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2. 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5.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
6. 全班讨论,学生针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7. 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第三篇:综合素质课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一款创意产品。
教学步骤: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创意产品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兴趣。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3. 老师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款创意产品,并给出相应的功能和特点。
4.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头脑风暴,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方案。
5.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善产品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6.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创意产品,并解释其功能和特点。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12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12篇课堂教学设计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12篇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教学内容:四季变化特点、相关词汇。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外面的天气并谈论。
2) 学习: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四季的变化特点。
3) 练习: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相关词汇进行表述。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四季变化的特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2.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直线和曲线的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直线和曲线的特点、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线和曲线的思考。
2) 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理解直线和曲线的特点。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直线和曲线的特点,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和实验。
教学内容: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计算和实验。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电流和电压的思考。
2) 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3) 实验: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计算。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4.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水平。
教学内容:口语表达、口语练习。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游戏等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习并模仿口语表达。
3) 练习:设计口语练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四篇课堂教学是教化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段,它是老师给学生传授学问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老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全部教具。
以下是我整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急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急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打算: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一、相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1、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家运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2、老师进行简洁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能烧水、烧饭、烧菜……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急性。
1、老师:煤气的用处许多,可是假如不正确的运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状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阅历谈谈煤气造成的危急性有哪些?老师小结。
三、组织幼儿探讨,知道平安运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1、怎样平安运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四、老师结合幼儿的详细状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运用煤气烹饪时,小挚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小挚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意动煤气灶的开关。
3、假如闻到异味,要刚好提示爸爸妈妈。
课堂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驾驭“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驾驭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驾驭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
(2)培育学生鉴赏诗词的实力。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12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12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了解早睡早起和午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学习制订起居计划,养成按时起居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自制故事动画《淘气的小黄鸯》。
2、图片两幅,内容为:1、一个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2、一个长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仪一台,自制钟表。
4、“我的作息表”,上有姓名、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三栏。
活动过程:一、幼儿观看动画故事《淘气的.小黄莺》,理解故事内涵师:小黄莺的歌唱得怎么样?可它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奖?(引导幼儿明白小黄莺没有得到歌唱比赛的大奖是因为它迟到了)师:小黄莺心里怎么样?第二次小黄莺参加比赛没有得到大奖?为什么?二、幼儿对比观察图片,感受按时起居和不按时起居对身体健康的不同影响师(出示图片一):这个男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会长得又矮又瘦?师(出示图片二):这个小女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小女孩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师(小结):按时起居的好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讨论入睡和起床的合适时间师(出示自制钟表):你们觉得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上什么时间起床合适呢?师(小结):晚上大约8点上床睡觉,早上大约7点起床,这样比较合适。
四、幼儿学习制定自己的起居时间表师:以后你打算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呢?请在表格中的钟表图上画上指针表示时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制订情况。
)五、延伸活动要求幼儿将制订好的作息表带回家贴在床边。
请家长督促幼儿按作息表睡觉和起床,用笑脸图谱和哭脸图谱对幼儿能否按时睡觉和起床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做按时起居的孩子。
设计意图:进入大班后,我发现班上部分孩子有迟到现象,还有部分中午回家吃饭的孩子下午游戏时常常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伏在桌上睡觉。
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孩子迟到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导致第二天早上醒得太迟;而一些孩子下午游戏时打瞌睡则是由于没有午睡,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为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教师在背后默默编写教案。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教案编写才是好的教学教案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说出在日常视察中的发觉;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掌控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全地转述;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视察习惯。
教学难点: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交换生活中的视察发觉。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觉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
(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2.这段时间我们视察了很多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觉。
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觉。
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觉。
(学生小组交换。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觉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很多。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觉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觉了……有的同学发觉了……还有的同学发觉……”句式。
(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觉,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觉可感爱好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觉最感爱好?(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觉感爱好,就去问问他(发觉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说明。
)4.我们经过交换,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觉,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换,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小组交换。
)(三)老师发觉有的小组交换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觉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动身觉,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觉者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15篇

课堂教学设计15篇课堂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
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
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
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学校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丽宏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次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对岳阳楼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丽气概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观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同学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3.小组争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丽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奇。
4.与对子沟通自己喜爱的语句:5.引导同学展示喜爱的语段,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学校语文教案2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办。
重点难点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改变,从而领悟国王由于受到惩办,吸取了教训。
2. 理解课文讲解并描述的道理。
教具预备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8)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2. 有这样一句话:“给同学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同学点金术(学习的方法)。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2)1. 圈诞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老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 老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1)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2.生字词卡片.第一课时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2)教学目的:1、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2、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掌握反义词。
3、读懂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4、读成语故事,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共3篇)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共3篇〕第1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西洋店二中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上课进入教室课堂前准备:1、老师整理衣冠,树立老师形象;2、稳定教室秩序,保持室内安静;3、准备好上课用的教案,教具等;4、上课铃声响后,老师示意“上课”,班级文体委员喊“起立”,待老师回敬学生后文体委员喊“坐下”。
☆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一、导入课题揭〔3分钟〕二、出示教学目的〔2分钟〕三、指导学生自学〔2分钟〕四、学生自学,老师巡视〔6分钟〕五、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6分钟〕六、老师解疑,归纳总结〔20分钟〕七、当堂训练、布置作业〔6分钟〕一、导入课题【操作】通过提早制作好的教具让学生回忆与本节相关的知识。
【时间】3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后导入课题。
【意义】1、复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的探究、追求。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教具,明确学习目的。
【老师的主导地位】准确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注意点】导入要快节奏,语言简洁且有吸引力,富有启发、新颖有趣。
二、提醒教学目的【操作】让学生看课前制作好教具。
【时间】2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1、使学生在上课开场就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的进展探究。
2、由于学习目的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表达,因此长期坚持提醒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才能。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教具,明确学习目的。
【老师的主导地位】准确提醒目的,引导学生追求目的。
【注意点】 1.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的,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随意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2.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能太长。
三、指导学生自学【操作】课前制作好投影,课上通过投影让学生看。
(精选)课堂教学设计15篇

课堂教学设计15篇课堂教学设计1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联系旧知。
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
(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
理解寓、则的意思。
(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
)理解1、2句间的关系。
(转折)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 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课堂教学设计2上课班级:上课教师:设计思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数学-初二数学利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课堂实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的直觉并且运用基本方法进行相关的验证,指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5’
听讲与回忆、思考
1.咨讯
(回顾与导入)
成本项目回顾引入
基本概念的理解、各种成本分类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
法的应用及评价。
难点是混合成本分类方法的正确应用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5’
结合材料和内容查看
掌握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熟悉成本性态和相关范围的概念及其意义,熟练运用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等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发生额为65,000。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净收益。(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据以确定的净收益发生差异的原因。(3)具体说明采用全部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第一和第二年的净收益发生差异的原
因。
2.决策
(布置任务,
标准要求)
2、分类
(1)半变动成本(最普遍的混合成本的形态)见教材38页 y=a+bx
a:表示固定成本,b:单位变动成本
如前所述企业的总成本也可按此公式来中以描述。
(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固定成本”)见教材38页。
(3)延伸变动成本
5’
倾听和更正、记录
6.评价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对成本性套态划分后的意义进行分析。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完全成本下单位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
5.检查
(交流展示、检测反馈)
学生演示提问
混合成本
1、定义:“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其特征是成本项目发生额的高低虽然直接受业务量大小的影响,但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最常见,企业的总成本即是最大的一项混合成本)
保利点计算的有关公式
影响和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指标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20’
倾听与关注多媒体
营业利润=贡献边际总额-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固定成本
贡献边际指标的计算公式:
贡献边际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售量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2)垫支在流动资产上资金的收回。
终结现金流量计算公式:
终结点NCF=净利润 + 折旧+ 回收额
10’
实际动手练习
三、现金流量的估算
【例6-16】前进制药厂准备上马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以下两种投资方案可供选择:
5.检查
(交流展示、检测反馈)
对学生讲演进行适时补充点评
3’
倾听和更正、记录
6.评价
(教师点评、
归纳总结)
案例解答说明:
贡献毛益为:25 000-15 000
=10 000(元)
贡献毛益率为:
10 000÷25 000=40%
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
=8 000÷0.40=20 000(元)。
教学载体
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活动等
教学方法
卡片展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
时间安排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2’
听讲与回忆、思考
1.咨讯
(回顾与导入)
一、长期投资决策的含义
二、长期投资的分类
(一)按投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
(二)按投资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新建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
=贡献边际总额÷销售量
=销售单价×贡献边际率
贡献边际率=贡献边际总额÷销
3.计划
(学习材料,问题引导,
工作条件,
分组讨论)
本量利基本关系式:
营业利润=(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一固定成本
即P=(p-b)x-a
设某企业第一季度共销售产品2 500件,其销售收入为25 000元,销售收入中的变动成本为15 000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 000元,据此可确定其:
(3)流动资产投资。
(4)其他投资费用。
(5)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初始现金流量计算公式:初始NCF = - 原始投资额
(二)营业现金流量
(1)营业现金流入。
(2)营业现金流出。
营业现金净流量公式:
营业期NCF=净利润 + 折旧
=(营业收入 - 付现成本 - 折旧)×(1-所得税税率)+ 折旧
(三)终结点现金流量
《管理会计》教学方案设计
学习内容
成本性态的分析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完成任务:划分成本性态
解决问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区分
方法能力
学习方法: 案例分析工作方法:
扩展自我天赋: 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社会能力
通过案例,对成本性态区分与运用于管理工作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时间安排
方法1:P =A·(P/A,i,n)·(P/F,i,m)
方法2:P =A·[(P/A,i,m+n)-(P/A,i,m)]
4.永续年金
(1)永续年金没有终值
(2)永续年金现值:
10’
实际动手练习
【例6-13】企业投资生产一项新产品,前4年由于试生产、市场推广等原因没有获利,从第5年起到第10年每年年末获利20万元,利率为5%,求到第10年末该产品的收益总额的现值。
解决问题: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评价结果:案例分析结论
方法能力
学习方法: 工作方法:
扩展自我天赋: 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社会能力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得出相对一致意见;能取长补短;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
时间安排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2’
听讲与回忆、思考
1.咨讯
(回顾与导入)
扩展自我天赋: 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社会能力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得出相对一致意见;能取长补短;
目标群体
具备《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群体。
教学环境
鼓励营造工作环境,包括真实环境、模拟环境
教学载体
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活动等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
4.实施
(形成作品)
巡视并分别指导
5’
讲演交流
方法1:
P=A·(P/A,i,n)·(P/F,i,m)
=20×(P/A,5%,6)×(P/F,5%,4)
=20×5.075 7×0.822 7
=83.516(万元)
方法2:
P=20×[(P/A,5%,4+6)-(P/A,5%,4)]
=20×(7.721 7-3.546 0)
根据老师案例完成任务
4.实施
(形成作品)
提供案例:某企业第一季度共销售产品2 500件,其销售收入为25 000元,销售收入中的变动成本为15 000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 000元。要求学生完成保本计算。
5’
讲演交流
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
售量×100%
注:企业的率只有达到作业率之上才能盈利。
=P·(A/P,i,n)
2.预付年金
(1)预付年金终值:已知预付年金A,求终值F
F= ·(1+i)= A·[(F/A,i,n+1)- 1]
(2)预付年金现值:已知预付年金A求现值P
P= ·(1+i)= A·[(P/A,i,n-1)+1]
3.递延年金
(1)递延年金终值:F = A·(F/A,i,n)
(2)递延年金现值
(三)新建项目按涉及内容的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
三、长期投资的特点
四、长期投资项目计算期
货币时间价值通常是采用利息的形式,按复利法进行计算。复利不同于单利,它既涉及本金上的利息,也涉及利息上所产生的利息;而单利则只涉及本金上的利息。
货币时间价值的主要计量形式包括: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
贡献毛益为:25 000-15 000=10 000(元)
贡献毛益率为:10 000÷25 000=40%
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8 000÷0.40=20 000(元)。
10’
实际动手练习
售收入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83.514(万元)
5.检查
(交流展示、检测反馈)
巡视并分别指导
3’
倾听和更正、记录
6.评价
(教师点评、
归纳总结)
总结年金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作业
教学反馈
学习内容
模块三 现金流量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完成任务:掌握现金流量的内容
解决问题:利用计算的NCF评价项目
评价结果:熟练运用
方法能力
学习方法: 工作方法:
5’
结合材料和内容查看
2.决策
(布置任务,
标准要求)
一、现金流量的定义
现金流量的构成:
1.现金流入量CI
2.现金流出量CO
3.现金净流量NCF
20’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
3.计划
(学习材料,问题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