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形象研究
【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研究文献综述1600字】
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研究文献综述关于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著作有张建民教授著在他在的书中讨论影视作品的内在核心任务一一完成人物的刻画,并强调塑造人物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核心,外延扩充是人物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结局是辨明义理、抒发感情。
人物塑造当谋篇布局、展开剧情,人物关系的纠葛能够显示出必要的戏剧冲突和张力。
通过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命运,或者命运改变,继而推向戏剧高潮,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于平老师对李承祥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影视作品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编导要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感流动为依据,设计出符合人物行动的语汇,应通过音乐和形象的表现手段,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方面的特征。
编导的论文著作相关的是娜仁花的《影视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创作主导》,根据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在因素入手,结合创作实践分析,用以下两点展开论述:一、舞剧创作中人物性格的参照作用。
杨甜甜认为在影视作品情节设定、结构安排以及语言提炼的过程中需要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二、挖掘人物内心活动。
内心活动的外化表现是影视作品人物深度剖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物情感表达是影视作品人物关系的重要桥梁。
把实际创作案例中发现的有价值创作手段,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在论文中。
除了编导在形象塑造上有研究外,影视作品演员也极其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张妹的《论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以演员的角度对舞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并研究。
强调演员在艺术实践中应该不断地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整理。
颜飞飞认为演员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去丰富表现方式。
演员每扮演一个新的角色都要努力地尝试突破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创作灵感的状态,把“角色”演好,把“人物”演活。
根据艺术实践和学习体会,结合曾经塑造过的人物形象,总结归纳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创作过程中的表演经验。
马燕翔认为人物的造型是影视作品中创作的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影视人物造型的设计中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写实的造型设计,二是写意的造型设计。
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
小说人物形象的探究综合考察学生的文本阅读、提取并分析内容、自主表达观点等能力。
因此,熟练掌握一些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答题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物形象探究题目命题角度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点。
人物形象探究题是以人物形象特征及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为探究点的。
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命题:一是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谁是主人公;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人物形象探究题的提问方式常见题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①从描写的篇幅看,一般描写谁的篇幅多,谁就是主人公;②从主题的体现看,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就是主人公;③从情节的发展看,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主人公;④从描写的侧重看,正面描写的是谁(其他人都与之形成衬托对比关系),谁就是主人公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是否多余?①看此人物是否对主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的作用;②看此人物是否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③看此人物是否对主题的丰富和表达起积极作用对某人,是赞颂还是批评?①从时代发展的趋势看,此人言行是否符合时代的主旋律;②从作者的感情倾向看,作者对此人的评价是赞扬还是贬斥;③从其他人物的反应看,其他人物对此人是同情还是厌恶;④从人物的命运结局看,此人的结局是值得赞扬还是批评对某人有不同的认识,你认为呢?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对人物品行的辩证认识分析,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合理的一面三、人物形象探究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角度一:情节的角度。
情节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
角度二:人物自身的角度。
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角度三:主题的角度。
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
角度四:环境的角度。
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角度五:合理的角度。
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文中主人公……,具有……的性格,与他所处的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具体分析情节、社会环境),他自身……(具体分析他自身因素),这一形象具有……(社会角度、小说主题角度)的意义,是(不)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四、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中最直接、最生动、最具体的创作对象。
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于作品的整体呈现和情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人物的外在形象首先,人物的外在形象是通过对其外貌特征的描写呈现出来的。
例如,通过描绘人物的身材高矮、相貌是否端庄等来表达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等。
同时,外在形象也可以通过服饰、言谈举止等多种方式来展现。
例如,某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穿着简朴的衣物,与身边的其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地位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二、人物的内在世界其次,人物的内在世界是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的。
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
例如,某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心灵深处隐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通过对其内心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人物、感同身受。
三、人物的成长与变化第三,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是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通过观察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和成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和人生意义。
有些角色在作品开始时可能是一个稚嫩无知的少年,但随着情节的展开,他们逐渐成熟并体验到人生的磨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样的人物形象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读者对人生、成长的思考。
四、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最后,人物的形象还可以具有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人物形象来代表一定的社会群体、历史背景或者某种特定的思想意义。
例如,某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可以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
总结而言,在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世界、成长与变化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入手。
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研究1. 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红楼梦》被视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广泛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点。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在理解小说整体情节和主题的同时,探索其中各个角色的命运和心理变化。
2. 宝玉:纯良而脆弱的灵魂宝玉是小说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之一。
作为贾家后代,宝玉天真无邪却又异常敏感。
他对于美、音乐以及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都有着独特的感知能力。
然而,宝玉也因其内心世界的过度放大而常常陷入迷茫与困惑。
他对于爱情深感困扰,在众多女子间选择时犹豫不决,并最终以断肠之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 黛玉:叛逆与自由黛玉是一个极具个性和独特之处的人物。
她不遵从传统女子应有的角色定位,而是表现出叛逆和自由的一面。
黛玉有着敏感而聪明的头脑,对很多事情都持有批判与怀疑态度。
她对于女性命运与封建礼教的反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思考。
尽管她最终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但她在小说中呈现了一种独立进取、坦诚待人并且富有智慧与才华的形象。
4. 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复杂性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线是小说中最为引人关注和复杂的一条线索。
两个人都具备敏感、柔弱又极富想象力的特点,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共鸣。
他们相互吸引却又似乎永远无法成全彼此。
这段深刻而又悲伤的爱情关系揭示了作者对于传统婚姻制度和家族禁锢下所产生的挣扎和无奈。
5. 王熙凤:欲望与权力王熙凤被认为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之一。
她具备雄心壮志、果断和聪明的特质,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权力欲望。
她不惜一切代价来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地位,在家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她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也带来了家族的衰落以及其他人物命运的改变。
6.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角色在小说情节和主题展现方面的重要性。
宝玉、黛玉、贾宝玉与林黛玉、以及王熙凤等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人物形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物形象表现出的特征和内涵也不尽相同。
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比两者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探讨文化差异的根源和成因。
一、经典人物形象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著名的经典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孔子一生追求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他的学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他们代表了文化积淀和成就,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文学之一,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推崇。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莎士比亚、但丁、亚里士多德等人则是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誉为欧洲文学的珍宝之一。
但丁在意大利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神曲》,堪称意大利文学的奇迹。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鼻祖,他在哲学、物理、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二、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不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都那么独特而深刻。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礼仪和忠诚。
孔子的学说提倡“和而不同”,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相处。
中华民族历史上,尊师重道、孝亲爱国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
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和自由的价值。
宗教和思想信仰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一直受到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倡导。
西方文化崇尚竞争、进取和创新,在科学技术、工业经济、文艺等领域经常走在前列。
三、文化差异的成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成因可以从历史、地理、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的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展,亲密的共同体意识和松散的国家意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特征之一。
而西方文化则源于欧洲古典文化,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西方文化。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1. 引言1.1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戏剧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人物性格、外貌、行为、语言和情绪等方面进行深入塑造,可以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技巧,更是导演、编剧、舞台美术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戏剧表演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人物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
人物的外貌描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服装、化妆等方面的处理,可以更好地呈现人物的外在形象。
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人物的行为举止、动作表情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的语言表达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人物情绪的展现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通过情绪的适时展现,可以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戏剧表演至关重要。
不同的表现手法会对人物形象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共同打造一个完整、立体的人物形象。
2. 正文2.1 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戏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演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并将其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观众。
在塑造人物性格时,演员需要考虑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情感状态等方面的因素。
演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剧本中关于人物的描述和台词,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
不同的剧本可能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人物可能性格坚强、果断,有些可能性格温和、善良,演员需要根据剧本的要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演员还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来塑造人物的性格。
举例来说,一个性格怯懦的人物可能会有犹豫的动作、紧张的表情,而一个性格强悍的人物可能会有果断的动作、自信的表情。
通过细致的动作和表情的表现,演员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性格。
演员还可以通过声音的运用来塑造人物的性格。
不同的性格可能会有不同的语调、音量、节奏等声音特点,演员可以通过声音的运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研究与赏析
美丽动人:外貌 出众,风韵犹存
聪明机智:在贾 府中处理各种复 杂的人际关系游 刃有余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端庄贤淑:遵循封建礼教,恪守 妇道,以温婉、宽和的形象为人 所敬爱
精明能干:善于处理家务,能够 持家有道,是贾府中不可或缺的 存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才情出众:精通琴棋书画,展现 出卓越的文艺才华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才情出众:诗 文造诣极高, 被誉为“咏絮
之才”。
敏感多疑:对 周围环境与人 际关系极为敏 感,常有不安
之感。
爱情执着:对 宝玉情有独钟, 矢志不渝,敢 于追求真爱。
命运悲惨:身 世凄凉,爱情 受挫,最终在 病痛中离世。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精明能干:善于 处理家务,管理 家族事务
狠毒阴险:为了 权力不择手段, 心狠手辣
对爱情观的启示
爱情是纯洁的, 不应被世俗观念 所束缚
真正的爱情应该 超越门第、财富 和社会地位
爱情需要勇气和 坚持,不应轻易 放弃
爱情需要理解和 包容,不应过分 自私和占有欲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长历程。
环境描写:通过描绘人物所 处的环境和氛围,反映其性
格和命运。
04
主要人物形象的现 实意义
THEME TEMPLATE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 人性的扭曲
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和 命运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性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关注 人性和道德建设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贾宝玉:追求真 爱与自由,反对 封建束缚
情感内敛:尽管内心深处也有对 爱情的渴望,但表现得含蓄而克 制
关于武松角色形象研究报告
关于武松角色形象研究报告
武松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是一位勇猛有力、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
以下是对武松角色形象的研究报告。
首先,武松的外貌特征是他的魁梧身材和锐利的眼神。
在《水浒传》中,武松被描绘为一个身高八尺,魁梧有力的男子。
他的眼睛带着锐利的光芒,给人一种强烈的进攻和威胁感。
其次,武松的性格特点是勇猛果敢和机智聪明。
武松是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并且义无反顾的人。
他在打虎的过程中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勇,为人勇猛果敢。
而他在被妻子奸污后,能够冷静地思考并制定出完善的计划,展现了他的机智和聪明。
第三,武松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诚实和义气。
在《水浒传》中,武松对待朋友非常忠诚,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也十分侍奉。
他帮助邓龙时毫不犹豫,甚至不惜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
在与人交往中,武松经常展现出豪爽大气和大公无私的一面,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
最后,武松的形象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
他的形象充分展示了“忠诚”和“义气”的精神,这是古代中
国人非常看重的品质。
武松的勇敢和坚定也传递了“勇往直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在中国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武松是一位勇猛有力、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
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都展示了他的英雄气质和高尚品质。
他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他是《水浒传》中一个令人敬佩和值得研究的角色形象。
水浒传人物形象研究
水浒传人物形象研究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杰出作品,它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个绿林好汉的故事。
这些好汉各具特色,形象生动鲜明。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内涵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一、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操的英雄。
宋江身体彪悍,性格豪爽,英勇善战。
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敢的精神,对于不公平与罪恶立即采取行动。
此外,宋江还是一个善于团结他人的领导者。
他能够以正直和智慧来调动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统一目标,取得胜利。
宋江的形象塑造了英雄应有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对正义和团结的理念。
二、武松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勇猛果敢的猛将。
武松外表粗犷,但内心善良。
他具备过人的武艺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武松在故事中以自己的实力和勇气,打败了强敌,保卫了家人和正义。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散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武松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也给读者传递了一种反抗不公与正义的信念。
三、林冲林冲是水浒传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机智灵活、忠诚正直的好汉。
林冲熟知兵法,并善于运筹帷幄。
他通过智慧和谋略往往能够化险为夷,让敌人望而生畏。
林冲还有着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他对待好友周仁的忠诚使人感动。
林冲的形象展现出智勇兼备的特质,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真诚友谊和英雄气概的赞扬。
四、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的反派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性情鲁莽、豪放不羁的英雄。
尽管他为人凶狠,但他却有着对于兄弟的忠诚和对爱情的真挚。
李逵的形象复杂而真实,他在故事中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难以忘怀。
通过对水浒传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他们的形象塑造丰富多样,既有正面的英勇和智慧,也有反面的暴戾和野蛮。
这些形象的相互碰撞和冲突,构成了水浒传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故事的推动者,还承载着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文学人物形象 研究的书
文学人物形象研究的书摘要:一、引言1.文学人物形象的重要性2.研究文学人物形象的必要性二、文学人物形象的分类1.正面形象2.反面形象3.复杂多面形象三、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1.文本分析法2.心理分析法3.社会历史分析法四、文学人物形象的研究意义1.深化文学理解2.文学创作指导3.社会文化价值五、结论1.文学人物形象研究的未来发展2.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启示正文:文学人物形象的研究一、引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物形象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文学人物形象不仅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演变。
本文将从文学人物形象的分类、分析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学人物形象的分类文学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正面形象:这类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鲜明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作品中的主角,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敬仰。
如《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他忠诚、武艺高强,善良且正直。
2.反面形象:这类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恶劣的品质和行为,成为作品的衬托和对比,起到警示和批判的作用。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然英勇聪明,但也有着狡猾和叛逆的一面。
3.复杂多面形象:这类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性格特点,既具有正面品质,又存在反面特质,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既有着贵族公子的优越地位,又对封建礼教充满反感和无奈。
三、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以下简要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1.文本分析法:通过深入阅读和解析文本,挖掘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从而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在动机。
2.心理分析法:借助心理学原理,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和心理冲突,以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演变。
3.社会历史分析法:将人物形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考察人物形象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世界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作家们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更是作品与读者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桥梁。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以及人物形象的意义。
首先,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特点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塑造手法之一。
作家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塑造出与其性格相符的形象。
如贾平凹先生的小说《废都》中的女主角静香,她的唇角微微上扬,眼中常带嘲讽的光芒,这些细节表现出了她机智且狡黠的性格。
此外,作家还会运用对人物举止言谈的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言谈举止不拘小节,率性而为,展现出了他的洒脱不羁的性格。
其次,作家通过人物的经历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人物在作品中面临的挑战和遭遇的困境,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中的默克尔则,他身世坎坷,失去了亲人的关怀和爱,导致他内心孤独无助。
通过描写默克尔则的心路历程,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进一步理解和关注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人性。
第三,作家通过人物形象来传递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
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往往与作品的主题密切相关。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的内心矛盾、对真相的探求以及对世界的怀疑,体现了作品中关于人性、命运和真理的深刻思考。
人物形象具有象征性,代表着作家对某种价值观的追求和表达。
最后,人物形象还可以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往往会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世界产生疑问和思考。
他们会思考人物的动机、决策的后果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外在因素,从而思考人物形象对整个作品的意义和贡献。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塑造作品情节、传递思想和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特点、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作品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作品的构成要素,更是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和深入思考的媒介。
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故事的核心,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个生动的个体。
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家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以及其对作品整体的影响。
一、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的描写作家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心理特征来塑造他们的形象。
通常,人物的外貌描写会包括年龄、相貌、身高、体态等方面的描述。
而心理特征则更注重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刻画。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他经常以“眉如柳叶”、“目若秋波”等形容词来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更容易形象化地想象出人物的形象。
二、言行举止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性格也是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家可以通过人物的对白、动作和举止等来展示他们的性格特点。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孔乙己,通过他的口吻和行为展示出他的自卑和受辱感,这种形象刻画使得读者对这个角色产生共鸣和同情。
三、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关系人物在作品中的互动关系也对其形象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物之间的互动可以展示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观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互动展示出他们之间的复杂情感,深化了他们的形象。
四、代表特定社会角色或象征意义有些人物在作品中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或象征意义,通过代表特定的社会群体或者象征特定的意象,使得这些人物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被赋予了旧中国南北社会矛盾的象征意义,他的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对他在历史背景下所处境遇的描写。
五、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联人物形象塑造也与作品的主题息息相关。
人物通过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来传递作品的主题和观点。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与作品整体的风格和主题一致,以保持整个作品的统一性。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通过经历一系列困难和挫折,展示出对生命的坚持和希望,这与作品的主题“生命的意义”密切相关。
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研究
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之一,它们不仅是作品情节的推动力,更是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的载体。
通过对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作家的艺术追求。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社会风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与当时的社会风貌密切相关。
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例,他是一个富贵家庭出生的公子哥儿,身世显赫,却深受家族命运的困扰。
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家族观念的盛行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在这个时代,家族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个人的命运,而贾宝玉的身份注定了他无法摆脱家族的命运束缚。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思想观念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作家对当时思想观念的表达。
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他是一个狡猾聪明、机智过人的猴子,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
孙悟空通过不断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了众人敬仰的英雄,这与当时社会对于个人修养和责任担当的重视是一致的。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作家的艺术追求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作家艺术追求的体现。
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她是一个敏感、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形象塑造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通过对她内心世界的描绘,作家成功地展现了她的独特个性和情感世界。
林黛玉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作家对于个人情感的追求和对于艺术表达的独特见解。
四、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读者的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作家的创作成果,更是读者情感共鸣的源泉。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以《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例,他是一个正直勇敢的英雄人物,他的形象塑造引起了读者对于正义与勇气的思考。
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研究是一项有深度和意义的工作。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观念以及作家的艺术追求。
文学研究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
文学研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是揭示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动机的深入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在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通过分析《红与黑》这部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动机,来探讨人物形象和动机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
一、人物形象的分析1. 朱丽安娜:聪明、狡黠、机智朱丽安娜是《红与黑》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聪明、狡黠、机智,经常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以自己的美貌和魅力吸引了主人公朱利安,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融入高级社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 朱利安:野心勃勃、聪明才智朱利安是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形象也充满着矛盾和深度。
他野心勃勃,渴望脱离贫穷的家庭,获得权力和财富。
为了达到他的目标,他狡猾且聪明才智过人。
他为了上进,勤奋读书,终于成为神父。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虚荣和野心最终使他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二、人物动机的分析1. 朱丽安娜的动机:求生存和改变命运朱丽安娜出生在贫苦的家庭,她希望能够摆脱贫困的生活,过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貌来吸引有钱和有权势的男人。
她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生存和追求更好的生活。
2. 朱利安的动机:权力和地位的追求朱利安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渴望获得权力和地位,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通过勤奋读书,并且利用聪明才智,成为了一名神父。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虚荣和野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和悲剧的结局。
他的动机主要是追求权力和地位。
三、人物形象和动机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红与黑》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和动机在推动故事发展、揭示人性和展示社会现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物形象和动机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
朱丽安娜和朱利安的聪明才智、野心和动机驱使着他们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欲望,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冲突的产生。
研究人物形象的意义
研究人物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作品情节的推动力,也是作品意义的体现。
在文学研究中,探究人物形象的意义,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创新思想、拓展学术视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物形象是展现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人物形象通过表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研究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形象,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的矛盾思想和复杂情感,探讨了人类的哲学与道德问题。
哈姆雷特内心的纠结、痛苦以及他的种种矛盾心理,都揭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人物形象因而成为传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其次,人物形象是作品意义的体现。
人物形象通过展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传达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观。
比如,研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可以发现主人公格雷高·桑姆塔在被变为昆虫后所经历的种种险恶和孤独,展现了现代人的彷徨和沉郁。
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不仅是格雷高·桑姆塔的形象,更是现代人的折射,作品的意义因而也更加深入和广泛。
再次,研究人物形象有助于深化文学理解。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研究人物形象有助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比如,研究毛姆的小说《人性的枷锁》,可以发现主人公弗莱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内心深处存在着强烈的欲望和对奢侈生活的向往。
弗莱的人物形象不仅描绘了他自身的特点,也揭示了人类贪欲和内心的矛盾,用细腻的笔触深化了作品的理解。
最后,研究人物形象有助于文学研究的创新。
人物形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元素之一,探究人物形象,可以启发新的文学思路、拓展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徐则臣的小说《走出场景》,可以发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真实生活。
因此,研究人物形象不仅对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为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想法和视角。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一、人物形象的概念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所具有的形象。
人物形象是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塑造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从而使读者产生对人物的印象。
它对于整个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1. 描述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大都通过描述手法实现。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和行为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给人物形象注入生动的内容。
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会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通过解析人物的性格、意识和行为特征等来刻画人物。
这种刻画方法需要深入思考人物的种种日常细节,探究人物内心的秘密和动力。
2.语言风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风格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语言风格来自人物的性格、文化知识、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语言风格的塑造需要考虑到语言风格的地域特色、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影响。
3.角色行动和人物特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人物所扮演的角色行动和人物特质等方面。
人物所扮演的角色行动是作者通过人物道德修养、事业追求等方面的表现塑造人物。
人物特质则体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和行为方式等特点。
三、人物形象塑造实例1.孙悟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位英明而勇敢的角色。
他被塑造成了不屈不挠、满怀正义感、有礼有节的形象,这种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态度和表现是他角色特征的重要方面。
作者通过孙悟空和师傅之间的互动,表现了孙悟空一路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就。
2.瑶姬——《庐山谣》的人物形象在《庐山谣》中,瑶姬是一位五彩缤纷的女神。
她被塑造成一个美丽、充满诱惑的形象。
作者通过瑶姬的声音和美貌以及她的堕落与重生,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
她同时也表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韧。
四、人物形象的作用1.推进情节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合作,为情节的推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研究
论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研究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塑造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吸引力、深度和感染力。
因此,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的研究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作品阅读和创作的水平。
一、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种类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分为主角、配角、形象人物等多种类型。
主角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是观众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对主角的塑造往往是最为复杂和深入的;而配角则是为了衬托主角而存在的,往往只有比较简单的描写和塑造;在一些作品中还存在形象人物,他们不是作品的重要人物,但却具有十分鲜明的形象和特点,往往给作品增加了许多有趣的元素。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描写和语言运用。
描写要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进行不同的塑造,例如要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运用则是指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人物形象的深度和感染力。
另外,人物形象的创建还受到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作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1. 形象性原则: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而形象是通过写实的描写手法来达到的。
因此人物的身体形态、肢体动作、声音和面部表情等都要通过细致描写来刻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存在感。
2. 矛盾性原则:人物形象应该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即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一个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在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内心矛盾、行为矛盾等方式来创造丰富的形象。
3. 动态性原则:人物形象应该是具有活力的,他们有明显的行动和思维,通过他们所做的事情来反映其性格和思想。
这种动态性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对话和心理活动来分别展现。
4. 象征性原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还可以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黑人吉姆代表了奴隶制度下的黑人形象,以及各种不平等和苦难;而快乐的草原代表了自由和美好的生活。
古典文献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古典文献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古典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古典文献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人物的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在古典文献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君王将相、文人墨客、武将英雄、百姓平民等各种类型。
其中,君王将相是最为突出的人物形象之一。
他们是统治者,掌握着政治和军事大权,往往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例如《史记》中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君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治国理政和征战战绩都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另外,文人墨客也是古典文献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他们是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学问和才华。
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的爱情悲剧、家族命运等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家族伦理、爱情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除此之外,武将英雄也是古典文献中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之一。
他们是战争的主角,往往具有勇猛无畏、智勇双全等特点。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他们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
最后,百姓平民也是古典文献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形象。
他们是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体,往往具有朴实善良、勤劳致富等优秀品质。
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层分化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等百姓英雄,他们在抗击贪官污吏、保护百姓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平民英雄。
总之,古典文献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可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和文化智慧,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红楼梦人物剖析与研究
红楼梦人物剖析与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自问世以来,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赏。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塑造了一批令鲜活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人物所代表的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一、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和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但同时也情感多变、性格颇为复杂。
她的出现为整个故事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林黛玉的众多特征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她的矛盾性格。
她既具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又有独立自主的一面。
她内心善良、追求真实,却又充满了自卑和自我消极情绪。
林黛玉的独特个性使得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也让她成为了许多读者心中的经典形象。
二、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作为贾府的公子哥儿,自小便备受宠爱。
贾宝玉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他不拘于世俗的规范和约束,这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
贾宝玉的形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纯真和感性。
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爱的渴望使得他陷入了复杂的情感纠葛之中。
贾宝玉的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纯真而又脆弱的少年,他的情感敢于表达,但又经常陷入自我矛盾和迷茫之中。
贾宝玉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共鸣,他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三、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虽然地位不如黛玉,但却以她的坚韧和智慧赢得了贾宝玉的真心。
薛宝钗的人物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聪明机智和隐忍压抑的性格。
她的睿智和稳重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尊敬和喜爱。
她在家庭中扮演着稳定和固定的角色,她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和谐和平衡。
薛宝钗的形象充满了智慧和魅力,她是红楼梦中最让人敬佩和喜爱的角色之一。
四、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极具争议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性格果断、机智聪明,但对待他人却常常心狠手辣,善于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熙凤的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智慧和心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研究刘琳【摘要】:《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理散文著作,兼有哲学著作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双重身份,其重要之处在于它以寓言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哲学观念。
而庄子对寓言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则使《庄子》成为先秦诸子著作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散文著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庄子》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千姿百态的社会人物画卷,神话人物、帝王将相、能工巧匠、卑劣小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
这不禁让人感叹《庄子》人物塑造的高超技法。
文章除引言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庄子》中的庄子形象。
庄子形象基本上在作品中处于中心地位。
我们可以透过庄子的言行举止认识到庄子的生活状态及其深厚的哲学思想。
与其他人物形象不同,庄子形象是《庄子》寓言中唯一一个全部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人物形象。
庄子形象的塑造是他自身人格的彻底艺术化。
本文将庄子形象细分为隐者形象、智者形象、达人形象、贫士形象。
通过对这四类形象的具体分析,庄子的哲思则显现无疑。
此外,本节从《庄子》体系复杂性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了庄子形象的成因第二部分:《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孔子作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经常会被诸子各家所借用,成为或褒或贬的角色。
而在《庄子》寓言中孔子则成为了道家思想的宣扬者和寄托者。
通过对孔子形象从正面、反面、客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孔子形象之所以在《庄子》中复杂多变,主要是庄子为表达自己的道家哲学思想而对孔子形象进行利用和否定的结果。
孔子形象多变首先是受寓言文体特点的影响;其次,受楚文化的影响;再次,孔子行为和儒学本身具有多样性;最后,庄子对孔子身份的有意借重。
第三部分:《庄子》中的畸人形象。
畸人形象尤为庄子所偏爱。
这些形体残缺不全,精神却居于常人之上的形象集丑与美于一身,承载了庄子逍遥自适和愤世孤寂的矛盾心情,寄寓着庄子的人生理想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在明确畸人的概念后将畸人形象分为人为畸形者、天生畸形者和心理畸形者三类,并对三类形象的代表人物及内涵进行了分析。
本节从庄子对畸人的主观感情、畸人的原型来源、庄子的生活经历三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了畸人形象的成因。
第四部分:《庄子》中的人物形象对后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庄子形象和畸人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形象孔子形象畸人形象影响【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孙高娃【摘要】:本文由导论、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蒙古族农民形象塑造、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的言语特征、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农耕经济习俗、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悲剧审美倾向、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叙事程式、结论等七个部分组成。
导论中包括选题理由、与本论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研究意义、与论文相关的术语解释等内容。
一、选题理由。
本人因为生长在科尔沁,比较了解科尔沁本土文化。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就读本科期间大量阅读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本,初步认识了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特征。
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导师查·乔旦德尔教授的指导下选择《新疆小说家道·奈岱及其小说研究》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并在搜集资料和撰写过程中对新疆乡土小说特征以及乡土小说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新疆乡土小说的研究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的文化内涵与独有的特征,从此开始关注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发展动向。
本人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对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本进行了大量的阅读,逐渐掌握了研究概况。
同时,发现了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中国蒙古族乡土文学研究领域内,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本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作家作品的研究或对多种体裁的作品进行综合研究上,运用文学文化学理论对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进行多学科多维视野的专题性深入研究的论文或专著至今还未出现。
在了解了有关蒙古族乡土文学的研究未曾深入的情况下,本人选择了题为《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的学位论文,并在导师王满特嘎教授的认真指导下顺利完成。
二、研究概况。
受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蒙古学界开始关注“乡土小说”研究。
1981年,学者策·吉日嘎拉在《关于年轻作家巴德巴小说》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乡土文学”概念,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促进了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实践与理论研究。
1.额尔顿其木格的《严冬中的人物形象》、贡楚格扎布的《莫·阿斯尔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朝鲁的《葛日乐朝克图小说形象特征》、宝音陶克陶的《格日勒图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僧格的硕士学位论文《科尔沁文学农民汉子形象研究》等研究,从农民形象的类型、形象塑造、体现的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2.德力格尔的《斯·巴特尔小说语言风格》、牧丽森、苏尤格的《文学语言独特尝试——科尔沁词语》、哈斯高娃的《蒙古贞阿爸中的谚语艺术》、宝音陶克陶的《小说灰尘的独特成就》、哈·乌兰巴托的《布和德力格尔小说语言的文学语言学分析》等论文,从语言程式、文化思维入手,对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语言进行了论述。
牧丽森、苏尤格提到的从言语系统研究小说的必要性和哈·乌兰巴托提倡的从语言习惯与言语程式入手研究小说的尝试,分别给了我们启发。
3.特古斯朝格图的《区域特色与乡土文学》、娜弥雅的《科尔沁小说中体现的大众文化象征》、白钢的《科尔沁当代小说中的生产民俗》等论文,从民俗学的宏观视野审视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尤其是娜弥雅论文对科尔沁小说中体现的民俗系统性、文化性以及倾向性的论述极其深刻。
本人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农耕经济民俗的内部特征入手,阐释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体现的人物心理倾向以及象征文化思维,探究其深刻文化内涵。
4.哈斯朝鲁的《阿拉坦巴根小说审美倾向》、巴·苏和的《科尔沁文学灵魂—忧患意识》、宝音陶克陶的《斯·巴特尔小说的审美追求》、白钢的《科尔沁当代小说悲剧意识》等论文,从审美倾向、忧患意识、悲剧心理、悲剧根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但以上研究的侧重点只限于阐释审美悲剧的客观原因,未能全面阐释产生悲剧的主观原因。
因此,本人试从悲剧的主观原因入手,将其作为突破口,进行深入探究。
5.敖·阿克泰的《关于严冬的艺术特点》、巴·苏和的《仁钦道尔吉历史小说满都海与章回小说技巧》、叁布拉诺尔布的《小说波涛汹涌的拖拉河)中的说唱风格》等论文,分别论述了审美多样性、乡土特色、口头艺术与书面艺术的融合、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的传承、汉族章回小说技巧对蒙古族小说创作中的影响、胡仁乌力格尔对小说创作的影响等问题。
6.丹碧普勒吉德的《巴德巴小说中的科尔沁风格》、高勒陶的《巴达玛小说阿拉坦波尔斯民族性、区域性与语言》、呼日勒沙的《反思—改革文化思维—布和德力格尔小说》、贺·宝音巴图的《巴德巴小说科尔沁风格》、青格勒图的《乡土文学与蒙古贞阿爸》、宝音陶克陶的《(青青的群山中的乡土情感》、哈·乌兰巴托的《博·照日格图生长的文化环境与小说创作》等论文,分别从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人物性格,民间文化传承与语言,传统文化思维与现代意识,民俗风情、戏剧性结构以及语言,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心理和批判意识,生长的文化环境与创作关系等多维视角进行了论述。
很显然,以上研究侧重于某个作家作品的综合研究。
7.宝音陶克陶的《科尔沁乡土文学发展形成的三个阶段》、娜弥雅的《科尔沁小说中的乡土意识》、呼和巴拉的《科尔沁小说特征概述》、韩玉英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尔沁小说乡土性特点》等论文,分别从原型批评,奋斗精神与家庭、村落、出息意识,内容、主题的丰富、人物形象的革新和语言特色,科尔沁小说中的民间文学传统,科尔沁小说中的汉文化踪迹等方面,对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进行了探究。
巴·苏和、宝音陶克陶、呼日勒沙等的《科尔沁文学概要》(民族出版社,1993年)一书,从科尔沁小说传统、发展概况、小说作家群、小说革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苏尤格主编的《蒙古族现代文学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介绍了科尔沁小说作家群及代表作、艺术成就。
巴·苏和、宝音陶克陶的《当代文学科尔沁)》一书中论述了科尔沁当代小说家艺术成就与风格。
从以上研究成果能看出学者们的宏观研究意识。
总的来看,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以往的研究也给我们留下了有待于探索挖掘的空间。
突破单一、片面的研究视角,以多学科多角度系统深入研究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的文化内涵,这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迫切需要。
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学文化学研究方法,结合运用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美学、叙事学、阐释学、比较学等其他研究方法,对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进行多学科、多维视野的透视,探索其文化底蕴、发展规律和独有特色。
四、本文的创新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突破的方面有:1.专门以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科尔沁当代乡土文学的独特性与发展规律。
2.试图把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回放到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在文化结构的整体脉络中进行透视,以文学文化学、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美学、叙事学、阐释学、比较学等交叉学科理论和多维视野,探究其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
五、本文的研究意义。
1.对小说进行文化内涵研究,有利于拓宽蒙古文学研究领域。
从乡土文化视野研究小说,有利于深刻认识整个蒙古族小说的文化内涵,对探究蒙古族小说民族性、存在形式、艺术生命力,探索蒙古族小说人类学意义、人文价值以及独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的研究对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通史的撰写、科尔沁乡土文化研究以及高校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相关的名词术语解释。
在这里简单的阐释了本文中所运用的“科尔沁”、“乡土文学”、“文学文化学”、“文学语言学”等名词术语的概念范畴。
第一章,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蒙古农民形象塑造。
由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蒙古农民现象,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老练农民形象与好汉农民形象,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勤劳农民形象和懒惰、保守农民形象,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谨慎农民形象等四节内容组成。
本章中论述了本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之后产生的科尔沁蒙古农民独特文化性格以及人类学意义。
第一节,论述了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科尔沁半农半牧经济形态与全农经济形态条件下产生的科尔沁文化土壤所造就的蒙古族农民现象的必然性。
第二节,以独特文化性格与文化思维入手,论述了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老练农民形象与好汉农民形象的具体体现与产生的审美取向、文化根基以及文化学意义。
第三节,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度性、快速节奏性等农耕文化的特征入手,阐释勤劳农民形象的文化根源。
然后,以世界性现象为依据探讨懒惰农民形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