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配套习题-第一章测评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和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如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4.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人口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差/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
下图为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6.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环境污染严重D.限制人口迁入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 21:00 至次日 3:00 之间发生的现场消费(不包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
下图示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 2016 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A.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B.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C.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D.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地区8.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A.经度差异B.纬度差异C.人口密度差异D.消费习惯差异14+94.5+4=112.5,这是一道简单算术题,算的是姜女士从河北沧州到北京跨省上班单程所花的路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是“每隔5年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含预测)”.年龄分为未满15岁、15岁到65岁、65岁以上三个区间.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甲表示的是()A. 未满15岁的人口比重B. 15岁到65岁的人口比重C. 未满65岁的人口比重D. 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2)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世界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总负担系数逐渐升高B. 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相关C. 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D. 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2.《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表1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A. 出生人口性别趋于平衡B. 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 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如图是“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题.(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A. 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B. 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人口从一开始就是负增长D. 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2)据图示信息,可知2031年台湾省人口问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A. 就业困难B. 教育压力增大C. 社会赡养费用上升D. 人口素质下降4.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据此完成题(1)1950~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A. 33‰B. 43‰C. 27‰D. 1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A. 1960~1961年间B. 1959~1960年间C. 1957~1958年间D. 1949~1950年间(3)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A. 人口总量稳定B. 人口老龄化加速C.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5.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结合图a、b,回答下题.(1)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A. 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图b中,能够反映我国2019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A. ①点B. ②点C. ③点D. ④点6.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湘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 章末综合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B.b—肯尼亚C.c—印度D.b—日本3.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2011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
读图,回答4~5题。
4.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高—高—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5.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A.劳动力数量较少B.劳动力比重较大C.性别构成较合理D.年龄构成较轻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6~7题。
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A.a B.b C.c D.d7.若2017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A.Z>Y>X B.X>Y>ZC.Y>Z>X D.Z>X>Y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8~9题。
8.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9.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0~11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_(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单元综合检测 (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4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根本差异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4.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2和图3并回答5~7题。
5.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7.下列不是“民工潮”现象产生原因的是A.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B.城乡经济差距大C.各城市都出现人口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D.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8.关于某地区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空间越大,人口容量就越大 B.环境越好,人口容量就越大C.平原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 D.资源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配套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节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课后篇巩固提升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的消费水平低B.水资源相对短缺C.当地对外开放程度低D.科技水平高2.该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人口合理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1题,从图甲中可看出,该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2题,从图乙中可看出,该地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千米2,北部为10人/千米2;而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A地区为64人/千米2,B地区为47人/千米2,超过了该地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
2.A根据广州市政府的统计,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449.84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第3~4题。
3.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4.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3题,材料中指出“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表明1500万是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第4题,由图可知,广州市15~64岁人口占比重最大且较上次人口普查有所上升,所以劳动力人口数量大,不需要引进移民,而应该发展科技,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C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第5~7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2.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② C.③ D.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完成3~4题。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4.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农田面积上的农民人数;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单位:人/ km2)统计表。
读表,回答5~6题。
5.与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相比,人口密度未考虑( )①土地类型②土地面积③农业生产技术④人口总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根据材料可知( )A.生理密度大的国家农业密度大 B.荷兰的农业技术水平比日本高C.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 D.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规模上限示意图,完成7~8题。
7.江阴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可能为()A.600万人B.200万人C.700万人D.400万人8.影响江阴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水资源B.能源C.水环境D.大气环境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澳大利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差不大B.地形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C.内陆地区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小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10.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适宜的气候B.发达的农、牧、工矿业C.对外联系便利D.地域文化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01年、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01~2025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地区是A.北美和拉丁美洲B.非洲和拉丁美洲C.大洋洲和欧洲D.亚洲和大洋洲2.“人口数量及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B.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很快缓解C.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D.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问题。
3.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4.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左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右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A.Ⅰ阶段人口总数变化大 B.Ⅱ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C.Ⅲ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D.Ⅳ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200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B.201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下图为“某城市2018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8.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
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我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我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因素B.经济因素C.家庭因素D.文化因素10.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级行政区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江苏省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下图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10.造成曲线B性别比较低年份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
C.该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吸引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D.传统观念思想严重造成
11.曲线A达到最大值时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①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劳动力缺乏
A.北欧B.非洲C.东南亚D.南美洲
1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人口的老龄化B.性别比例失调C.人口增长过快D.人口的负增长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完成下面小题。
15.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表示意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丙 、乙、丁
13.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___阶段向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2.A3.A4.D5.C6.D7.A8.B9.B10.C11.B12.B13.A14.A15.A16.B17.C18.C19.B20.D21.C22.C23.C24.B25.D
(2)(灌溉)水源;风沙危害;灌溉不合理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过度用水引起下游河段用水紧张。
高中教育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测试卷
湘教版地理必修 2 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命题人:曾祥兵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1. 某地以耕地、丛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奉养的人口数目分别为8 000人、 6 000人、封 4 500 人、 10 000人 , 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 耕地 B. 丛林 C.淡水 D.矿产-- 2. 不一样历史期间,不一样国家人口发展的特色,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 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 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 自然灾祸和战争---读以下图回答 3—4题--号--考-------------------------3.以下有关人口增添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名-A. 19 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B. 20 世纪早期乙国人口增添最快-姓--C.甲国可能是欧洲发达国家D.乙国老年人口比率高于甲国--4.以下有关人口问题及原由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密A.甲国人口增添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快速--B.近来乙国人口增添过于迟缓,城市人口显然减少班---C.乙国人口增添过快,是出生率过于偏高--D.近来甲国人口增添过于迟缓,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目、规模、范围都在不停变化。
跟着人口数目的增加,--人类开发资源的数目愈来愈大,种类愈来愈齐备,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代替品,但仍有很多资--级-源欠缺、枯竭。
依据资料,回答5~ 7题。
-年-5.以下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铁矿、塑料B.石油、农田 C .原始丛林、地下水D .煤炭、化肥---6.对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根源于自然资源--B.跟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添,自然资源也急剧增添--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添对资源的需求日新月异,人均资源耗费量也日新月异--7.我国人口数目逐年递加,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是()--A.逐年降低人口增添数目和减少资源的使用量---B.控制人口增添速度和数目,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确实保护耕地资源--C.发展科技,开发全部可利用资源--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粮食产量--8.对于人口容量的正确表达是()---A.是指地球空间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目--B.是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资源与环境能奉养和承载的最大人口数目--C.是指全世界或某地区的资源、环境保持最高生活水平状况下的人口数目-校-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目-学-9.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最低的地区是()A.北温带B.中温带C.干旱半干旱区 D .青藏区10. 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要素是()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人类的文化水平D.人类的生活花费水平11. 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有关的要素是()A. 资源数目B. 科技发展水平C. 花费水平D.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12.对于人口迁徙观点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挪动,均称为人口迁徙B.参加国际旅行属于人口迁徙范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徙D.属人口迁徙范围的迁徙人口,其空间挪动距离在 1 000千米以上13.对于人口迁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国际人口迁徙是指发生在不一样国家之间的人口迁徙()B.国内人口迁徙不过指发生在一个国家自察与省之间的人口迁徙C.出门旅行、购物等发生的人口挪动也属于人口迁徙D.国内的人口迁徙即指由乡村迁向城市的人口挪动14.从 20 世纪 70 年月中期开始,部散发达国家接踵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中人口迁徙的方向是()A.由乡村到乡村的人口迁徙B.由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徙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徙D.由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徙1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旅客前去四川九寨沟,这类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徙 B .国内人口迁徙 C .省际人口迁徙 D .人口流动16.对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徙的影响,正确的表达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徙及空伺散布的重要要素B.历史期间,天气的好坏决定着人口迁徙的方向和规模C.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弱竭进行的人口迁徙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D.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徙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7.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活、生产空间格局,进而决定着人口迁徙方向和规模的自然环境要素是()A.天气的影响 B .淡水的散布和变化 C .土地生产力的衰竭 D .矿产资源的开发18.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惹起的移民是()A. 属自觉形成的B. 社会经济要素起主要作用C.对迁入地经济建设不利D.主要迁往沿海地区的大城市19. 跟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行,好多人向西部迁徙,这类场面形成的主要原由是()A. 水源条件的改良B. 民族政策的变化C. 交通与通信的进步D.经济布局的改变世纪 80 年月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徙的特色是()A. 从城市迁往乡村B. 规模小,频次低C.由内陆迁往边境D.流感人口大量增添21. 我国 20世纪 80年月,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由是()A. 政治要素B.经济要素C.天气要素D.资源开发要素22. 以下人口迁徙,属于国内人口迁徙的是()A. 北约入侵南结盟致使的难民迁徙B.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C. 上海赴庐山旅行的旅客D.三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23~25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_(湘教版)-精选教育文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C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迁移数量2.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B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读下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明,正确的是( C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C.甲国可能是欧洲发达国家 D.乙国老年人口比率高于甲国4.下列有关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B.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人口明显减少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出生率过于偏高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齐全,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
根据材料,回答5~7题。
5.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C )A.铁矿、塑料 B.石油、农田C.原始森林、地下水 D.煤炭、化肥6.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量也与日俱增7.我国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是( B )A.逐年降低人口增长数量和减少资源的使用量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耕地资源C.发展科技,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8.关于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B )A.是指地球空间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B.是指全球或一个地区的资源与环境能供养和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C.是指全球或某地区的资源、环境维持最高生活水平状况下的人口数量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9.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最低的地区是( D )A.北温带 B.中温带 C.干旱半干旱区 D.青藏区10.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C.人类的文化水平 D.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11.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C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1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C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13.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只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C.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D.国内的人口迁移即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14.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中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D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1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16.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伺分布的重要因素B.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C.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D.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7.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活、生产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方向和规模的自然环境因素是( B )A.气候的影响 B.淡水的分布和变化C.土地生产力的衰竭 D.矿产资源的开发18.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引起的移民是( B )A.属自发形成的B.社会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C.对迁入地经济建设不利D.主要迁往沿海地区的大城市19.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A.水源条件的改善B.民族政策的变化C.交通与通讯的进步D.经济布局的改变2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D )A.从城市迁往农村B.规模小,频率低C.由内地迁往边疆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21.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B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22.下列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D )A.北约入侵南联盟导致的难民迁移B.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C.上海赴庐山旅游的游客D.三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是“每隔5年世界人口年纪组成变化图(含展望)”.年纪分为未满15岁、15岁到65岁、65岁以上三个区间.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甲表示的是()A.未满15岁的人口比重B.15岁到65岁的人口比重C.未满65岁的人口比重 D.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A.(2)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纪人口数与劳动年纪人口数之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世界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总负担系数渐渐高升C.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有关D.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高升后降低E.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高升第1页/共10页2.《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中指出,将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重点转折期。
表1为我国人口变化展望数据。
据此达成以下各题。
(1)以下说法切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趋于均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青化C.人均寿命增添,死亡率降低D.人口自然增添率不停上涨(2)依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乡村的影响()①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②乡村劳动力均匀年纪变小③有益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改良④乡村校校小孩上学均匀距离缩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如图是“台湾省不一样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达成下题.(1)图示过程能够显然反应台湾省()A.0﹣5岁人口比重不停上涨B.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停上涨C.人口从一开始就是负增添D.处于人口增添减缓阶段(2)据图示信息,可知2031年台湾省人口问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A.就业困难B.教育压力增大C.社会奉养花费上涨D.人口素质降落第2页/共10页4.以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改动图”,据此达成题(1)1950~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A.33‰B.43‰C.27‰D.15‰(2)人口自然增添率为负值的年份是()A.1960~1961年间B.1959~1960年间C.1957~1958年间D.1949~1950年间(3)依据图上曲线延长的变化,将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A.人口总量稳固B.人口老龄化加快C.人口自然增添率约在17‰左右D.人口总量渐渐减少5.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号召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付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联合图a、b,回答下题.(1)翟振武教授以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照是()A.人口数目连续减少B.0~14岁人口比重不停上涨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降落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停上涨(2)图b中,能够反应我国2019年人口年纪组成的是()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6.以下图表示某地域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过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和环境》单元检测题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区域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A .该区域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B .图中干流的西部支流主要补给水源是西部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C .该区域降水量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D) ( A.图中、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2 A.都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港口.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 .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C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在河流入海口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二、cba下图是四个国家三大产业结构百分比图,如果、、分别表示第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3 D.④ C.③.①A B.②有关②、③叙述正确的是4.若②、③代表世界上的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②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A .③国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 .②国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 .③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D.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5 )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A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6.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措施有(A.尽可能发展大城市,减少中小城市的数量.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一起B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D.将城市建在山区,景观中有山、河、植被等。
7.下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该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行政干预 D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A.地形条件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和三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2练习【第1章】人口合理容量(1)(含答案)
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典型例题]1、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解析: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而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答案:C2、人口容量的特点有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解析: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人口容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临界性。
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二是相对性。
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
三是警戒性。
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答案:C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B、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C、由于自然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D、自然资源的数量、种类、规模、范围一般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2、风能的使用开始于A、铁器时代B、中世纪C、文艺复兴时期D、殖民时期3、在农业社会里,使用的主要能源是A、水能、风能B、煤炭、石油C、石油、天然气D、风能、潮汐能4、下列有关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往往会引发地震B、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惟一能量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D、由于矿产资源被大量消耗,矿产资源的种类不断减少5、人口合理容量A、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B、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越来越小C、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因此环境的人口合理容量较大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7、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A 、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B 、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C 、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D 、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8、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A 、人口环境容量B 、人口合理容量C 、最大人口容量D 、每平方千米200人二、综合题9、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关系图,请按事物的因果关系将字母代表的选项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1~3题。
1.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缘由,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地理条件优越C.城市发展水平高D.工业发展较早2.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缘由是(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有B.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的人口密集区C.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乙处位于南亚,丙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丁处位于亚欧大陆。
第1题,乙处(南亚)形成人类大陆与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第2题,丁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四周地区人烟稀有;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科技等。
2.B3.B读某大洲沿30°纬线人口密度图,完成4~5题。
4.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缘由是( )A.现代工业发展早B.经济高度发达C.浇灌农业发展早D.矿产资源丰富5.②地区人口稀疏的缘由是( )A.针叶林广布B.未开发的雨林地区C.干旱的沙漠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4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大洲为亚洲,①地区位于印度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浇灌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哺育了众多人口,因此现在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C项正确。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1)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1)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的高低B.人口死亡率的高低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这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A.警戒性B.相对性C.临界性D.差异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占比达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应对中国的人口问题。
读我国老龄人口比重(预测)变化表。
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段是A.1991年~1995年B.1995年~2000年C.2000年~2005年D.2005年~2010年4.下列有关中国人口老龄化说法正确的是A.2010~2015年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新中国成立有关B.2010年后每年新增的老龄人数一直在增加C.2035~2040年老龄人口比重变化与放开二胎政策无关D.2040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有效缓解2018年2月24 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 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 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1/ 96.导致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乡经济差异B.政府政策鼓励C.传统思想影响D.交通条件改善7.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如下图为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
高中湘教版本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 读“我国人口和耕地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目前,国家为解决耕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①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①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 ①改善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的发展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 . 推进城市化进程 B .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 . 解决城市交通困境D . 改善城市住宅质量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3.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 . 推进城市化进程 B .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 . 解决城市交通困境D . 改善城市住宅质量图甲为“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为“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4.从1990年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最接近于图乙中的( )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因素 B . 养老设施C . 气候条件D . 婚姻家庭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以下两题。
6.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因素B . 政治因素C . 生态环境因素D . 社会文化因素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7.与当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趋势相符的是( ) A . a B . bC . cD . d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的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第1~3题。
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A.控制人口增长B.人口迁移C.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1题,图中甲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说明该国已进入老年型,出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甲国是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说明甲国是中国。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2题,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出生率不高,老龄人口上升速度快,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进行产业调整,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3题,乙国为印度,人口数量多,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世界大量加工型企业到印度设厂,其突出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低。
2.C3.A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完成第4~5题。
4.该地最有可能是( )A.上海市区B.北京大学C.贵州农村D.广州孤儿院5.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A.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4题,图示反映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判断可能是由人口迁出造成的,故选C项。
第5题,注意“户籍人口”不因人口迁移而改变,故A项错误。
5.A6.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下图,可知我国(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A.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长期持续B.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不断加大C.目前“城乡倒置”与人口迁移有关系D.P点时城乡老年人口数量相等,即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这种“城乡倒置”现象主要是由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迁移到城市所致。
C 项正确。
7.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些年发生倒置现象,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和10.1%。
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过度的城市化,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城市雾霾严重,导致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以青壮年为主,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城市老年人口比重降低,故出现了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现象,C项正确,A项错误;我国的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城市医疗卫生水平高于农村,故城市老年人的死亡率较低,D项错误。
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
读图,完成第8~9题。
8.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9.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8题,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
第9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人口容量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比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人口容量大于甲、丙两区域;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
9.B下图中的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10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选项涉及的四个地区中自然条件最优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故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第11题,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一个适宜值。
11.D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3.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12题,由图中老年人口比重可看出,上海、北京、天津等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贵州、云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低;经济发达的省市并未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如天津的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占比均低于7%;东北地区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低于城镇老年人口占比。
第13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如贵州、湖南等,由于人口密集,山区经济落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经济收入较高的城镇务工,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占比较高。
13.B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15.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中最典型的是( )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江苏省14题,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由于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李姓人口迁移至此。
第15题,一个省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以迁入为主。
15.D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在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读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地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完成第16~18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市、区)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市、区)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市、区)均在东部地区17.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B.海南C.山东D.青海18.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B.就业机会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16题,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排除A项;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全国第五位,排除D项;同时,也可得出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B项正确;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其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排除C项。
第17题,从表格中地区位置分析可知,人口流入与流出地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再加上历史上山东人口曾经大量流向黑龙江、吉林等省,因此可推断出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第18题,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17.C 18.B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
下图示意1953—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致在( )A.1982年B.1990年C.1998年D.2010年20.应对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①完善、繁荣养老市场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③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④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题,读图可知,安徽省199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小于7%,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故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5—2000年。
结合选项,只有C项符合。
第20题,完善、繁荣养老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均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①②③正确。
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既不能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也不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④错误。
故选A项。
20.A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现常住人口已超2400万,根据其城市发展规划,未来人口控制目标为2500万。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演变图以及该市2006—2014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变动图,完成第21~23题。
21.根据以上两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006年以来,该市机械增长率持续下降,经济滑坡是主因B.拐点甲时调整人口政策的强制性比乙明显更强C.该市经济水平最高的是阶段③D.阶段①后老龄化日趋严重,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国民素质22.2006年至2014年,该市人口总量最多的是年。
( )A.2008B.2010C.2012D.201423.上海人口调控关键在于( )A.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B.疏散过多的城市职能C.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D.降低工业用地规模21题,拐点甲为实行宽松的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拐点乙为实行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①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阶段,但人口老龄化严重,故应提升国民素质,以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
第22题,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变化率为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2012年之前上海的人口总变化率为正值,之后上海的人口变化率为负值,人口总量在2012年达到最大,C项正确。
第23题,上海市外来人口众多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外来人员较多,为减少外来人口数量,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益,上海应疏散城市职能,减少市区人口,B项正确。
22.C 23.B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读2010年我国男女性别比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
24.与城市相比,农村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重男轻女观念严重B.经济水平较低C.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够D.女性寿命较长25.与一胎相比,二胎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多子多福观念B.家族观念C.宗教观念D.选择性生育24题,从图中可看出农村性别比偏高,主要是传统的“男尊女卑,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老有所养”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