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课程..共23页文档
国学第一讲
v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国学第一讲
第二计 围魏救赵
v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v 与敌交战时,攻打大集团敌人不如将敌人分 割成小股敌人来打,攻打敌人正面不如攻打 敌人的后面或侧面。
腹似蜃shèn ,鳞似鲤,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 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 旁有须髯[rán] ,颔下有明珠,喉 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 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 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传人解析 国学第一讲
名人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 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 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国学第一讲
v 燧[suì]人氏: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
v “民食瓜果蚌蛤(bàng gé ),腥臊恶臭,
v 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v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
v 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
v 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dù] 》)
国学第一讲
v 神农氏: (距今五、六千年前)
v “民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 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 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食, 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新语·道基》)
v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奇书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异兽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上古四大神兽
国学第一讲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现在一说到“豆腐渣”桥梁、“豆腐渣” 堤坝,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贪污与腐败,一说 到讨薪问题,我们便会联想到跳楼,作为中 学生,我们课堂上听的是大公无私,到街上 走一圈就有可能被欺骗,我们不知所措,困 惑!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世界 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国人自己 失去了方向,西方经济冲击也好,不良文化 渗透也好,那是外因,内因毕竟是决定因素。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 地官·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 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 “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早在1981年就这样警示世 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眸2 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即儒 家的思想精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 求。便提及了国学的必要性”。 •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 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 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 子使作善也」
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又可以分为儒、佛、道三 家。儒家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度事,叫人做善事、 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讲究天人合一。前人说过“以儒治世,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召唤与要求。今天, 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 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 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 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 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绝不能够数典忘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本书内容包括:国学概说;经部之学(上);经部之学(下);史部之学;子部之学(上);子部之学(下);集部之学;校勘学及其方法;注释学及其方法;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等。
关于国学经典的一些小知识【1】1,什么是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清代阮元统筹印刷。
阮元(清),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出任山东、浙江学政。
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和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岁入为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
阮元一生重视提倡文化,培养人才,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阮元在江西任职时,开始集印十三经注疏,每部经书,都由一名学者校勘。
《周易》元和李锐校,《尚书》德清徐养原校,《毛诗》元和顾广圻校,《周礼》武进臧庸校.《仪礼》德情徐养原校,《礼记》临海洪震煊校,《春秋左氏传》钱塘严杰校,《春秋公羊传》武进臧庸校,《春秋榖梁传》元和李锐校,《论语》仁和孙同元校,《孝经》钱塘严杰校,《尔雅》武进臧庸校,《孟子》元和李锐校。
这些书的校勘,虽然都出自当时诸名士之手,然皆由阮元总领其政,亲自复勘,定其是非。
作《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国学入门精品ppt课件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 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 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 而且必有所得。” 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
•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 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 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 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一 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被忘记,却 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为什么读经典》 意大利 伊塔洛· 卡尔维诺
史
国 学
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 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政事史,如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 《通典》及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 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 儒家的《论语》,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 子》,道家的《老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 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 家皆入“子部”。 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 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总集如《玉台新咏》。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 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
课 时 内 容
• (一) 什么是国学? • (二) 国学的分类? • (三) 为什么要学国学? • (四) 用什么方式学习国 学? • (五) 几位当代国学大师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信息如何爆炸,不管人们 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便捷,苹果手机如何进入 学生书包,决定人之为人的基本界限没有变, 一批古代先贤用文字清晰概括的思想精髓,不 会因时间改变而改变。许多当代人在反思时, 也往往会发现,国学教育对改变当下道德缺失、 社会失信、孝道式微极有好处。古人的某些总 结,精辟之极。 • 张新彦 (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研究员 )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 扰乱,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 延至晚清,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一)国学的架构
汉代以前的六分法——《汉书 · 艺文志》
第一类:六艺 第二类:诸子百家 第三类:诗赋 第四类:兵书 第五类:术数 第六类:方技
汉至清代国学的演进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思潮与风格
• • • • • • 两汉:经学今古文学派;史学。 魏晋南北朝:玄学(新道家);书法。 隋唐:佛学;道教;唐诗。 宋元:理学(新儒家);词曲。 明:心学(新儒家);小说。 清:训诂音韵学。
汉初黄老之术兴盛,汉武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古今文学的发展 西汉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之博士学均为今文,至武帝 立五经七博士,今文经成为官学。今文出身的官员成为政权主体。
班固与《汉书》 《汉书叙传》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 后世,冠德于百王”。
新道家(玄学)
• 汉魏之际,天下动荡,政治污恶,风气浮薄萎靡,士 人用世之志日淡,无常之感日深,于是深究三玄之学, 而形成为新道家(玄学)思潮。
雪 夜 访 戴 图
王羲之与魏晋书法
兰亭碑
南北朝隋唐佛教
• 僧肇与《肇论》。
国 学 基 础
第一讲:国 学 概 述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内 容 提 要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国学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现在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二)考求书籍的真相
1、研究书籍记录的目录学 2、研究书籍版本的版本学
3、研究书籍勘误的校雠学 4、研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 5、研究书籍真伪的辨伪学 6、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
②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③经典著作:《老子》、《庄子》 ④思想旨要:自然无为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老子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庄子
现在三十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3)法家
①起源: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 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②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 ③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 ④思想旨要:法、术、势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韩 非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李斯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4)墨家
①起源: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 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 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至于“中国学”的称谓,西则是汉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
现在六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三、对“国学”概念的总结
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是指对中国古代以儒家 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认知与学习。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6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二、中文摘要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国学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推广与实践
社会公益理念
国学中的仁爱思想,提倡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福祉,为社会公益 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
公益活动组织
国学中的礼仪规范和组织管理思想,可以为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 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志愿者精神培养
国学中的“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等思想,有助于培养志愿者 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以上对《四书五经》的简要介绍,仅涵盖了其表面层面的内容。实际上 ,这些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需要经过 深入的研究和体悟才能领略其博大精深。
经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意义
道德指导
经学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作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指导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传承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扬有 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国学在职场中的应用
职场道德修养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 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有助于提高 职场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
领导力提升
国学中的管理思想,如孔子的“ 为政以德”、孙子的兵法战略等 ,对现代领导力提升有积极的借
鉴意义。
人际沟通技巧
国学中的交际之道,可以帮助职 场人员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倾听、尊重
国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历史渊源
国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国学的基础 。汉代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等,都是国学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发展脉络
国学的发展脉络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在传承方面,历代学者 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和注释,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创新方面,国学不断吸收 外来文化和思想,进行融合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
(完整版)国学经典入门(讲稿)
「易经」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祖先.不是 某某一个人,是中华远古历史的传承。
以后,他记忆也很好,英语也学得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 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 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 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 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 懂。所以糊里胡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 他凭什么当教授?他凭13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 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 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 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它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 功之后,反而建议当时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从此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公认的 “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而获得1957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并明确指 出:灵感来源于《易经》学说,既有阴阳的道理,即同时也 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易 经·第二十四卦),否极泰来(易经第十卦)的道理。
5、而且越小越能静下心来感悟,青少年时期,可以有时间去读,培养其兴 趣,现在而成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压力太大,反而难以安心去感悟。
国学入门
国学入门第一讲“国学”问题的起源一、从“国”、“邦”和“家”字说起“国”字繁体字从“囗”,“或”声。
“囗”子读如包围的“围”字,即护城墙,或者是村庄的围墙。
“或”字是声旁,表示该字的读音。
有人不同意“或”仅仅表示声旁,认为“或”字是声旁兼义旁。
“或”字本身从“戈”从“一”、“口”。
“或”有武装杀伐的意思,例如“馘”字。
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國”字还不是国的最早写法。
在甲骨文中,今天表示“国”意义的字就写作“或”字,而且是从“囗”从“戈”,不从“一”。
戈是武器,囗是围起来的意思,土围子、城墙都是这个“囗”。
到殷周时期,将或借用作“或者”的“或”,于是再加一个囗字,成了“國”字。
国字原来是指有武装防卫设施的聚集区。
最早的“国”应当是村社,即大型村庄。
然后发展成有军事设施、粮食加工和存储、商品聚集与交换的居住区,即早期的城市,主要功能是消费、生存、手工业与商业生产,包括奢侈品生产,例如酿酒、纺织。
当然还包括早期的艺术生产。
农业生产在“国”之外,被称为“郊”。
与“国”字相近的字是“邦”字。
《说文解字》认为邦字形从“邑”,“丰”声。
“邑”字后来做偏旁的就简写成“阝”部。
但这是字形讹变,不能据以分析字义。
但是随着对甲骨文、金文的成功释读,学术界发现,封、丰、邦都是同源字,都起源于丰,郭沫若说丰字甲骨文字形象在坟土上植树。
《周礼》有大司马、封人等职务,负责封疆。
因此“丰”最早的意思是培土植树以区分疆界,以便辨认。
从“寸”(即“右”字,指人的右手)的“封”字,从“邑”的邦字都是后起孳乳字。
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文始》中的观点。
关于“邑”字,我想强调一点。
从前的学者已经指出,“邑”字构造不是从“囗”从“巴”,而是从“囗”从“儿”,“儿”即人。
可见“邑”是有人居住的、有所防卫的地方。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对的。
不过“邑”字所从“儿”不在“囗”内,如“或”在“囗”中为“国”,说明“邑”字指城墙外居住人的地方,即城市的外围。
国学课教案课程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热爱自己的国家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讲解: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实践活动:请学生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学会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要求:学生鞠躬要发自内心,诚肯去做作业:向自己的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无论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国心不会变;从今天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学生还会拒绝学习鞠躬;老师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要耐心鼓励,天天训练;小朋友就会有很大的改变;第二课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第三课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内容:弟子规一、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讲解内容: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教学体会:一定要有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个案:有个学生,因是单亲家庭,从小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小朋友不会体谅妈妈的心情,有时妈妈心情不好;她还惹妈妈生气;结果老是挨打;学了弟子规后,变化特别大;过去妈妈越打她越倔强,就是不认错,也不躲避;现在妈妈一打她,她马上说:“我错了,下次一定改”说着就跑开了;妈妈看见她有进步,“十一”国庆节还带她出去旅游了一趟;她回来后还跟老师说:“妈妈说了‘你听话,春节妈妈还带你玩’,我要好好学习弟子规,不再惹妈妈生气了”第四课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弟子规的2、3段提问: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苟:如果、假使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举例说明: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苟:同上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第五课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讲解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互动:请学生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学生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弟子规入则孝活动背景前段时间,我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显示,只有6%的同学母亲节问候过妈妈,只有9%的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只有21%的学生会在节假日给父母送礼物,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已的倾诉对象等等;我感到这是一种极危险的倾向;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养成阶段,性格的培养比学习更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应该重视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一个缺乏爱的人,不但会对他人冷漠,而且也会轻视自己;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又怎么会爱别人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关注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入则孝,使孩子们知道父母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父母,关心、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想、说、读、做”等系列活动,激发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表达对父母的敬爱,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进而把这种行动内化为一种习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活动准备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父母的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2.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3、录音机、磁带、弟子规书本;4、故事;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常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母亲的恩情比海还深,是报答不了的那你们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好下面咱们先来做一个现场调查: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51人不知道:8人问题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知道:31人不很清楚:10人不知道:10人问题3:你能经常与父母交流吗经常:8人隔一段时间:30人几乎没有:13人问题4: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会:6人能理解:21人不会:24人问题5: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会:19人偶尔会:25人不会:7人有位哲人曾说过问题6: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不知道:5人不太清楚:20人知道:26人二、学习入则孝1、老师范读,学生倾听2、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3、让学生大致说说其中句子的意思,师相机指导4、学生练习背诵5、指名背诵6、集体背诵三、诗朗诵母爱老师:从刚才入则孝的学习和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太少太少而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为了照顾孩子,家长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心仪的服装却斟酌再三;每一次考试,比你们还紧张,他们为你们多了一丝丝华发,添了一道道皱纹;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下面请听诗朗诵母爱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诵读,借此感染其他同学;相信,此时同学们已被文中的母爱所感动,也一定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吧;那么就请你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一起来分亨你们成长中的感动吧三、说说自己的妈妈1、同位互相诉说;2、指名交流四、歌颂历史上的妈妈老师: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的妈妈,伟大的妈妈,她们的故事流芳百世;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古:岳飞的妈妈、孔子的妈妈、孟子的妈妈请听古诗朗诵——游子吟并解释诗的含义老师: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是妈妈;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是妈妈;培育我们成长的祖国,是妈妈;我们要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爱您”五、辨析深化;1判断正确与否A工作了一天后,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小丽还缠着妈妈为他包包子吃;B 星期天,红红写完作业就帮妈妈洗衣服、拖地,妈妈说:“孩子歇歇吧;”红红说:“妈妈,没事的,我不累C刚刚今天没有值日就跑走了 ,老师批评他,他嘴里嘟囔着说:“那天小明也没值日就跑了,您怎么没批评他”……2讨论理由,指导行为;六、感恩方法大奉献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6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7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8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七结束语老师:山,没有父亲的爱高;海,没有父亲的爱深;他是春天里的风,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他是夏日里的烈焰,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她是秋天里的夕阳,带给我们彩色的人生,她是冬日里的日出,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但愿我们的同学能够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爱自己的妈妈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让“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 4学分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 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第一节什么是国学一、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讲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第一节经学的发展一、“经典”的确立二、历代经学第二节经典概述一、易经二、诗经三、“三礼”四、春秋五、孝经六、尔雅七、“四书”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一、史部目录学二、经部史籍简说三、史籍的传统分类四、经学与学术(经学与中国哲学)第三讲经学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国学通识教程
第一篇 仁孝篇
拓展训练
一、有关仁孝的成语,你能记住几个?
1 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 亦难以回报。类似的词有“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诸。——扬雄 8 五刑不如一耻。——吕坤 9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10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第六篇 知耻篇
拓展训练
一、有关知耻后勇的成语,你能记住几个?
1 痛改前非:指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类似的词有“改 过自新”、“洗心革面”。
2 弃旧图新: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 确的道路。
2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白居易 3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苏轼 4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胡宏
第六篇 知耻篇
知耻而后勇
经典诵读
1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 2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 3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 4 记己有耻。——《论语》 5 知耻近乎勇。——《礼记》 6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7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
第四篇 好学篇
二、有关勤奋好学的名言或诗句, 你能记住几 句?
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
愈 3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国学入门课程
1
读一读 比一比
2
春郊游记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 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 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 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 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 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 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 如毡。……末几,炊烟四 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 回。就灯下而记之。
游越秀山公园
春节,我随家人来 到了越秀公园……我们 来到五羊像前。传说, 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 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 州,把麦穗分给人们, 并教给人们怎样种植。 后来,仙人回到天上, 留下了五只羊,之后就 成了石羊,从此这五只 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 我爱越秀公园。
17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 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史”是指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如《荀子》、《老子》、 《庄子》、《论衡》……。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 《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
1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 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语 出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 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 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 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 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 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5
“国学”意义的嬗变
2、文化普及意义上的“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