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学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定律学案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温故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二、知新1、伽利略理想实验(1)、亚里士多德观点(错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观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理想实验: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3)、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补充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概念: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2)、惯性系: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样的参考系叫做惯性系3、惯性(1)、惯性与力:当物体合外力为零,惯性就是表现为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合外力不为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2)、惯性与质量:惯性为物体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与速度:惯性与物体速度无关§4-3 牛顿第二定律一、温故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惯性二、知新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作用力方向相同。
(2)、公式:ma F =由公式可知单位N 也是2/s m kg ⋅,1N 表示物体产生12/s m 加速度的力大小为1N 。
2、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些性质(1)、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同一性(3)、矢量性:公式ma F =是矢量式,F 与a 都是矢量。
(4)、瞬时性:有合外力就有加速度,合外力停止,加速度消失,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
(5)、独立性:物体上每一个力都产生自己的加速度,不受其他力影响。
(6)、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试用惯性参考系,不适用非惯性参考系;只试用低速宏观物体,不适用高速微观。
3、合外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方向: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一致,但是与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如果速度方向与合外力(加速度)方向一致,加速,相反为减速。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产生过程和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及实质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历史的回顾: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研究物体运动原因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才能运动;_________________,物体就要静止。
即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通过研究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而恰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
三、物体的运动状态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实质上就是物体的发生了变化。
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即力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的原因。
四、惯性大小的量度1、惯性是是物体的,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大,惯性大。
2、惯性与物体的和无关。
【典例分析】题型一、力与运动的关系例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题型二、伽利略理想实验例2.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如图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属于经验事实的是属于推论的是题型三、对惯性的理解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当堂反馈】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3.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4. 列车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车里桌面上有一个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B.向西做减速运动C.向西做加速运动D.向东做减速运动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子会向前倾斜,是因为汽车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物体的惯性只有在物体速度改变时才表现出来D.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6.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的小球m,劈形物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参考答案一、历史的回顾: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没有力的作用,维持2、维持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二、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上面的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三、物体的运动状态1、速度速度2、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四、惯性大小的量度1、固有属性质量质量2、运动状态受力情况【典例分析】1、C2、2314、 2、 3143、D【当堂反馈】1、BD2、C3、D4、CD5、D6、B。
4.1 牛顿第一定律 —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郭雪鹏一、教学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必修1模块中“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的解读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能用这三个定律分析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有关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学生应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从力和惯性作为科学概念的提出过程体会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从对规律发现过程的学习体会理想实验加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以问题引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在运动和力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凸显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其量度,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了解定律的表述,通过生活经验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初步了解,但这种了解是肤浅的。
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但理解不深入,在应用分析解决问题时仍然会出现问题。
高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相较于初中有所提高,教学时要注重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的分析,着重介绍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准确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形成对运动和力关系问题更深刻的理解。
3.学生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认识,了解理想实验及推理过程,领会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想象能力。
4.学生能举例说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及其发现过程背后的思想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小车静止在地面上,猛推一下小车。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第四章 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Word版
2.讲授新课:
(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教师引导】首先指出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锻炼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解决问题的规律方法,使同学们知道该如何解题才规范。
巩固本节知识
巩固本节知识
板书设计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两类问题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的问题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的问题
二、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必要时画受力示意图;
【教师总结】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的示意图,求合力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4、利用运动学公式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
3.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2.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解题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及运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学案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
2.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01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02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03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04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
判一判(1)若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
()(2)若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且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3)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以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进而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力。
()(4)若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提示:(1)×(2)√(3)√(4)×想一想(1)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致?为什么?提示:不一定。
物体的运动情况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初始状态共同决定。
如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冲上光滑斜面,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而物体的运动方向沿斜面向上。
所以受力情况决定了加速度,但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2)加速度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中有什么作用?提示:加速度是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还是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都需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加速度这个桥梁。
所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课堂任务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将质量为m的冰壶沿冰面以速度v0投出,如何求解它能滑行的距离?活动1:如图所示,以一定速度v0将冰壶沿冰面投出,冰壶滑行时受什么力?提示:重力、支持力和冰面对它的摩擦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重点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学习难点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过程课堂笔记【课前预习】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课堂探究】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例1】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
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3.4m/s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取10m/s2.。
(2)若运动员仍以3.4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距离?【解题指导】(1)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根据受力情况可以求得哪个物理量?(2)画出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示意图——根据运动情况和已知量,最好选用哪个公式计算待求量?(3)题目的第一、第二两问,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有何不同?解答:注意认真书写、严格规范过程【题后反思】已知受力情况――→F =ma求得a ,由⎩⎪⎨⎪⎧x =v 0t +12at 2v =v 0+atv 2-v 2=2ax→求得x 、v 0、v 、t 等。
【课堂练习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 ,在6.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12,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 内发生的位移(g 取10m/s 2)。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例2】一位滑雪者,人与装备的总质量为75 kg ,以2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倾角为30o,在5s 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为60m 。
4.5 牛顿定律的应用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第四章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知识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5.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核心能力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2.通过收集展示资料,了解牛顿定律对社会进步的价值.3.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5.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科学品质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2.正交分解法.【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一)新课导入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地点,他们靠的是什么?能不能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研究这一类问题?一切复杂的问题都是由简单的问题组成的,现在我们还不能研究如此复杂的运动,但是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方法将会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现在就从类似的较为简单的问题人手,看一下这一类问题的研究方法.(二)新课内容一、从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4)结合给定的物体的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
《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能够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基础题:a. 给出一些简单的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定律进行解析。
b. 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a. 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运动物体受力分析、多力作用下的运动等,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b.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场景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析,并讨论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
3. 创新题:a. 让学生尝试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某个物理原理或现象。
b. 鼓励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场景应用了牛顿运动定律,将其总结出来。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基础题为基础作业,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 小组合作:提高题和部分创新题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报告。
3. 书写规范:所有作业需书写规范,字迹清晰,逻辑严密。
4. 时间限制: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逾期将无法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批改: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2. 课堂讲解: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成绩评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及讨论报告的质量,给予学生相应的成绩评定。
4. 鼓励创新:对于创新题提交的优秀作品,将给予额外加分以示鼓励。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就作业难度、完成情况及教师批改意见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反思:教师将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批改情况,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团队协作:对于小组合作的题目,应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定律进行分析;3.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给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拉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a;(2)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G和摩擦力f的作用,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3)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弹簧振子的振动等。
三、作业要求1. 课堂练习部分需在课堂结束前独立完成,并由教师讲解典型例题;2. 课后作业部分需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相关概念和定律,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完成作业后,请将答案写在作业纸上,并交给教师批改;4.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进行批注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牛顿运动定律;2. 课后作业部分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优秀作业将得到表扬和展示;3. 本次作业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之一。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批注和反馈,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2. 学生应积极与教师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定律进行分析,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与教师交流和反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以下作业任务:1. 理解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加速运动问题。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速度运动问题,如电梯上升、自行车行驶等,让学生尝试使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答。
* 完成一份课堂练习卷,包含5-10个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考察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课后作业:* 编写两个小实验或案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释或分析。
例如,小车滑块实验、汽车启动和制动过程等。
* 完成一份作业报告,描述实验或案例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重点分析如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参考网上答案。
2. 认真分析:学生需认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问题背景,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团队合作:对于实验或案例的编写和报告,需要团队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提交作业:作业报告应提交电子版文档或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教师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于错误的地方进行标记和指导。
2. 评分:根据正确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报告的清晰度等方面,给予学生作业成绩。
3. 反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反馈和讲解,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按时提交。
对于未按时提交或抄袭他人答案者,将影响最终成绩。
2. 本次作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相关问题,拓展知识面。
3.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将作为榜样在班级内进行宣传和鼓励,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能够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选择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其运动状态。
(2)选择一个较复杂的物理模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其运动状态,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3)小组合作:针对上述问题,小组内讨论并尝试协作解决,完成后提交小组报告。
2.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选择一个实际物体(如小车、小球等),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其运动状态,并画出受力分析图。
(3)搜集一些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与同学们分享。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部分需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部分鼓励独立完成。
2. 协作完成:小组合作任务需小组内成员协作完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提交要求:提交的报告需包括分析过程、解决方案及结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4. 质量要求:报告中的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必须清晰、逻辑性强,结论准确无误。
四、作业评价1. 课堂练习部分: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部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部分:根据报告质量、小组内协作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提高他们运用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5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5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重点)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难点)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联系起来.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思维辨析(1)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方向.(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定的.( )提示:(1)√(2)×(3)√(4)×基础理解(1)(2019·江苏月考)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建造大桥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沉管隧道的沉放和精确安装,每节沉管隧道重约G=8×108 N,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重量.通过缆绳送沉管到海底,若把该沉管的向下沉放过程看成是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且沉管仅受重力和缆绳的拉力,则拉力的变化过程可能正确的是( )提示:选C.设沉管加速的加速度为a 1,减速的加速度为a 2,加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F 1=ma 1,得:F 1=G -ma 1,F 1<G ;减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G =ma 2,得:F 2=G +ma 2,F 2>G ,故A 、B 、D 错误,C 正确.(2)(多选)如图,在车内用绳AB 与绳BC 拴住一个小球,其中绳BC 水平.若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相对小车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绳拉力不变 B .AB 绳拉力变大C .BC 绳拉力变大D .BC 绳拉力不变提示:选AC.对球B 受力分析,受重力、BC 绳子的拉力F 2,AB 绳子的拉力F 1,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F 2-F 1sin θ=ma ,竖直方向F 1cos θ-G =0,解得F 1=Gcos θ,F 2=G tanθ+ma 因静止时加速度为零,故向右加速后,AB 绳子的拉力不变,BC 绳子的拉力变大.(3)求物体的加速度有哪些途径?提示:途径一 由运动学的关系(包括运动公式和运动图象)求加速度; 途径二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已知物体的受力求运动情况问题导引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有两种运动情况: (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2)汽车关闭油门滑行.试结合上述情况讨论: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的思路是怎样的?要点提示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核心深化】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的思路物体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 →运动学公式→物体运动情况2.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4)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关键能力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2019·浙江湖州高一期中)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小明妈妈正与小明在冰上游戏,小明与冰车的总质量是40 kg ,冰车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在某次游戏中,假设小明妈妈对冰车施加了40 N 的水平推力,使冰车从静止开始运动10 s 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使冰车自由滑行(假设运动过程中冰车始终沿直线运动,小明始终没有施加力的作用).求:(1)冰车的最大速率;(2)冰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行总位移的大小.[思路点拨] (1)由题知,冰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当小明妈妈停止施加力的作用时,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由速度公式求解最大速率.(2)由位移公式求出匀加速运动通过的位移,撤去作用力冰车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由运动学速度位移关系求得滑行位移,即可求出总位移.[解析] (1)以冰车及小明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1①v m =a 1t ②由①②式得v m =5 m/s.(2)冰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有x 1=12a 1t 2③冰车自由滑行时有μmg =ma 2④v 2m =2a 2x 2⑤又x =x 1+x 2⑥。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收集展示资料,了解牛顿定律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正交分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地停靠在对应车门的位置。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二、讲授新课: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教师提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教师总结】【教师提问】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是怎样界定的?【学生回答】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教师提问】基本思路是什么?【学生回答】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教师提问】解题步骤是怎样的?【师生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量——任意时刻的速度,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以及运动轨迹等。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导教案设计(无答案)1-4-1牛顿第必定律科目: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型:新讲课主备:刘巧英审查:赵伏莲班级:姓名组长署名: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号:B1-4-1学习目标:1.能清楚地描绘力和运动的关系,能用实验考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2.能正确表述牛顿第必定律,并能大概表达它的发现历史,领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和认识问题的实质性.学习要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牛顿第必定律,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自学检测:1.在研究物体运动原由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才能运动;_________________,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_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原由.2.伽利略经过研究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由,而恰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由,笛卡儿增补和完美了伽利略的看法,明确指出:假如运动中的物体没有遇到力,,它将持续,既不断下来也不。
3.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全部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除非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迫使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惯性.4.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_,我们说它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说它惯性小._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独一量度.质量是________,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新知研究:导入新课: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各样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含司机)一定系好安全带,为何?2.常有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特别深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何呢?你能解说一下吗?一、理想实验的魅力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械,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2.力撤物不断.供采用器械: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_____,不推就_____;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_______________.结论:举出一些其余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看法.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方才的两个实验为何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此刻哪里呢?下边用小球来做个对照实验.演示实验1:图4-1-1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符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转动的距离;1/4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导教案设计(无答案)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符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地点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转动的距离;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符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地点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结论1:接触面越圆滑,小球转动的距离越远.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由是遇到摩擦力的作用.问题:若接触面圆滑无摩擦小球会如何?学生议论、沟通,勇敢猜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力撤物停的原由是因为摩擦力.结论2:.若无摩擦力,运动物领会向来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呢?(课件展现)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边播放边介绍)要动态出以下成效:图4-1-2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地点自由开释要滚到等高,转动距离越远.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向来滚下去.依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为了考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下边经过气垫导轨实验来考证一下:(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演示实验2:利用气垫导轨除去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一样地点的速度.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觉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阅读课本找出: 1.伽利略的看法:..:3.牛顿第必定律:对照三个人的看法,他们都是表达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问题1:既然牛顿第必定律更完美,那么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结论:问题2:牛顿第必定律可否用实验来考证?结论:.三、惯性与质量演示实验3: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圆滑玻璃板上运动,前方固定一个物体,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图4-1-32/4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牛顿第必定律导教案设计(无答案)总结:惯性是问题:当力迫使物体改变本来运动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挡运动状态改变的“本事”.这个“本领”与什么要素相关?请大家经过实例剖析.结论:讲堂训练1.以下对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可以立刻停下是因为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战胜了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状况均没关2.如下图,当你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时,能否感觉使劲不断地蹬,车才会匀速行进,一旦不使劲蹬,车子就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必定律矛盾吗?试解说之.稳固训练(赐教材问题与练习)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关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原处,这是因为()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带着他向前运动人跳起的瞬时,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进他伴同火车一同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厢持续向前运动,因此人落下后必然偏后一些,不过上涨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显然而已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人和车一直有同样的速度2.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放内行驶的汽车上的木箱忽然相对汽车向前运动,则可知汽车的运动是分析:汽车上的木箱忽然相对汽车向前运.动,说明汽车正在减速达标反应1.对于牛顿第必定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牛顿第必定律是实验定律牛顿第必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2.以下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亚里士多德以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遇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伽利略以为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伽利略依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假如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拥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持续运动下去3.如图4-1-2所示,在一辆表面圆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3/4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导教案设计(无答案)两小球本来随车一同运动,当车忽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余阻力,则两个小球()图4-1-24.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同样的力,则相对船()向北跳最远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同样远,但没有向南跳得远不论向哪个方向都同样远选做题1.有一仪器中电路如下图,此中M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金属块,两头与弹簧相连结,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当汽车启动时,哪只灯亮?当汽车急刹车时,哪只灯亮?为何?网络建立亚里士德的看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两种看法伽利略的看法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物体1.牛其实不需要力来保持牛顿第必定律全部物体老是保持不是一条实验定律顿2.止状态,直到匀速直线运动状揭露了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态或静第状态为止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类 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一 定律 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3.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 独一量度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叫惯性物体的惯性表现不是受到了力4/4。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史上人们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知历程。
2. 初步了解理想化实验方法,知道理想化实验方法的意义和局限。
3. 理解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析生活中的与惯性相关的现象。
4. 在了解人们对力与运动关系认知历程的过程中,体会理想化实验、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学史上人们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知历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设问:在初中,我们学过了牛顿第一定律,请大家回顾一下它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老师所提问题,集体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口述:我们今天就来细致地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和它的得出过程、及惯性。
讲授新课一、理想实验的魅力教师活动:讲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观点。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它用力;用力使物体运动起来后,停止用力,物体归于静止。
于是,他声称“运动者皆被推动。
”“当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教师活动:讲解伽利略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伽利略认为,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而物体在通常情况下运动时,摩擦又是难以避免的。
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
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滚动,球也会越滚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作用的结果。
若没有摩擦,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由此可以推断,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案设计无答案)
课题: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然后用牛顿运动定律把二者联系起来。
(3)初步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难点: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预习案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97至P100,重点研究两个立体的解题思路。
自主完成预习案、探究案,用笔标出疑问,以备合作探究。
发现的问题,写入我的疑问。
导学问题:一、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再通过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 ,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求出力。
【预习自测】(1)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方向。
(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
(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定的。
()探究案探究一: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例1.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经时间t=4.0s绳子突然断了(已知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2)从绳子断后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
思路点拨:参照下面归纳总结的解题步骤我的疑问:例2.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s内通过8m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s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2×103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求(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牛顿第二定律:F=ma,以加速度为桥梁联系力与运动的关系.2.基本应用(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3)超失重现象.(4)传送带模型的分析流程3.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弹簧等连在一起.4.图象问题(1)常见的图象有:v-t图象,a-t图象,F-t图象和F-a图象等.(2)图象间的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连接体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隔离法和整体法往往交叉运用,可以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两种方法选择原则如下:(1)求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2)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再用“隔离法”;(3)如果连接体中各部分的加速度不同,一般选用“隔离法”.(2019·湖南益阳高一期末)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大小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当用恒力F倾斜向上拉着a,使a、b一起沿粗糙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3,如图所示.则()A .x 1= x 2=x 3B .x 1 >x 3=x 2C .若m 1>m 2,则 x 1>x 3=x 2D .若m 1<m 2,则 x 1<x 3=x 2[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注意应用整体与隔离法,一般在用隔离法时优先从受力最少的物体开始分析,如果不能得出答案再分析其他物体.[解析] 通过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利用隔离法求出弹簧的弹力,从而求出弹簧的伸长量.对左图运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为:a 1=F m 1+m 2,对b 物体有:T 1=m 2a 1;得:T 1=m 2F m 1+m 2;对中间图运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为:a 2=F -(m 1+m 2)g m 1+m 2,对b 物体有T 2-m 2g =m 2a 2,得:T 2=m 2F m 1+m 2;对右图,整体的加速度:a 3=F -(m 1+m 2)g sin θ-μ(m 1+m 2)g cos θm 1+m 2,对物体b :T 3-m 2g sin θ-μm 2g cos θ=m 2a 3,解得T 3=m 2F m 1+m 2;则T 1=T 2=T 3,根据胡克定律可知,x 1=x 2=x 3. [答案] A求解连接体问题的一般思路先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达标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M >m ,用一力F 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细线的拉力为F 1.若用一力F ′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其一起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θ角,细线的拉力为F ′1.则( )A .a ′=a ,F ′1=F 1B .a ′>a ,F ′1=F 1C .a ′<a ,F ′1=F 1D .a ′>a ,F ′1>F 1解析:选B.当用力F 水平向右拉小球时,以球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有F 1cos θ=mg ①水平方向有F -F 1sin θ=m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 =(m +M )a解得a =m M g tan θ② 当用力F ′水平向左拉小车时,以球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有F ′1cos θ=mg ③水平方向有F ′1sin θ=ma ′解得a ′=g tan θ④结合两种情况,由①③有F 1=F ′1;由②④并结合M >m 有a ′>a ,故正确选项为B.2.(2019·长春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质量为m 1,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桌沿的定滑轮后悬挂质量为m 2的物体B ,先用手使B 静止(细绳质量及滑轮摩擦均不计).(1)求放手后A 、B 一起运动中绳上的张力F T .(2)若在A 上再叠放一个与A 质量相等的物体C ,绳上张力就增大到32F T ,求m 1∶m 2. 解析:(1)对B 有:m 2g -F T =m 2a 1对A 有:F T =m 1a 1则F T =m 1m 2g m 1+m 2. (2)对B 有:m 2g -F T2=m 2a 2对A +C 有:F T2=2m 1a 2则F T2=2m 1m 2g m 2+2m 1. 由F T2=32F T 得 2m 1m 2g m 2+2m 1=3m 1m 2g 2(m 1+m 2)所以m 1∶m 2=1∶2.答案:(1)m 1m 2g m 1+m 2(2)1∶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的综合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纵轴表示的量)与自变量(横轴表示的量)的制约关系.(2)看图线本身,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3)看交点,分清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定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在看懂以上三个方面后,进一步弄清“图象与公式”“图象与图象”“图象与物体”之间的联系与变通,以便对有关的物理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多选)如图甲,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 由题图乙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1=v 0t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v 1t 1.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 f =ma 1,mgsin θ-F f =ma 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v 0+v 12t 1g ,滑动摩擦力F f =m (v 0-v 1)2t 1,而F f =μF N =μmg 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由v -t 图线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答案] ACDv -t 图象(属于已知运动求受力) (1)根据图象确定物体各段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弄清每段与物体运动的对应关系(3)对各段进行受力分析(4)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F -t 图象(属于已知受力求运动) (1)根据图象结合物体运动情况明确物体在各时间段的受力情况(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3)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其他运动量a -F 图象 图象的力F 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的变化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1)对物体进行全面受力分析(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其他未知力1.(2019·湖北沙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绳子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子上某一点到绳子右端的距离为x ,设该处的张力为T ,则能正确描述T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解析:选A .对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整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T 与x 的关系.设单位长度质量为m ,对整体分析有F =Lma ;对x 分析可知T =xma ,联立解得:T=F Lx ,故可知T 与x 成正比,且x =0时,T =0,故A 正确. 2.如图甲所示,固定光滑轻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 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 与小环的速度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小环的质量m ;(2)轻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解析:(1)由F -t 图象知,0~2 s 内推力F 1=5.5 N ,由v -t 图象知,在此时间段内小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Δv Δt=0.5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sin α=ma ①由F -t 图象知,2 s 以后推力F 2=5 N ,由v -t 图象知,此时间段内小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有F 2-mg sin α=0②联立①②解得m =1 kg.(2)将m =1 kg 代入②式解得sin α=12,故α=30°. 答案:(1)1 kg (2)30°滑块—滑板模型滑板—滑块模型的三个基本关系加速度关系 如果板、块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用“隔离法”求出板、块运动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板、块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的隐含的条件速度关系 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认清板、块的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板、块受到的摩擦力.应注意当板、块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的情况位移关系 板、块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板、块的运动过程,认清板块对地的位移和板块之间的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就是解题过程中列方程所必需的关系,各种关系找到了,自然也就容易列出所需要的方程式.如图,质量M =8 kg 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 1=16 N ,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3 m/s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10 m/s 2,问:(1)小物块刚放上小车时,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的相对运动?(小车足够长)(3)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 0=3 s 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4)达到相同速度时,若水平恒力立即变为F 2=25 N ,请通过计算说明物块会从小车左端掉下吗?[解析] (1)对物块:μmg =ma 1,得a 1=4 m/s 2对小车:F 1-μmg =Ma 2,得a 2=1 m/s 2.(2)物块在小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速度相同则有:a 1t 1=v 0+a 2t 1得t 1=1 s.(3)t 1内物块位移x 1=12a 1t 21=2 m t 1时刻物块速度v 1=a 1t 1=4 m/st 1后M 、m 有相同的加速度,对M 、m 整体有:F 1=(M +m )a 3,得a 3=1.6 m/s 2则t 1~3 s 内物块位移x 2=v 1t 2+12a 3t 22=11.2 m 则3 s 内物块位移x =x 1+x 2=13.2 m .(4)两者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对m 有:F fm =ma m 得a m =4 m/s 2对整体有:F 0=(m +M )a m =40 N由于F 2<F 0,故物块不会从小车左端掉下来.[答案] (1)4 m/s 2 1 m/s 2 (2)1 s (3)13.2 m(4)见解析【达标练习】1.质量m 0=30 kg 、长L =1 m 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5.将质量m =10 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 0=4 m/s 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滑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μ2=0.4(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B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C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D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解析:选C.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2,方向向左,F f2=μ2mg =40 N ,木板受到木块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F ′f2,方向向右,大小为F ′f2=F f 2=40 N ,木板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 f1=μ1(m +m 0)g =60 N .F f1方向向左,F ′f 2<F f1,木板静止不动,木块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木块减速到零时的位移为x ,则由0-v 20=-2μ2gx 得x =2 m >L =1 m ,故小木块能滑出木板,选项C 正确.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 =4 kg ,长L =1.4 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 =10 m/s 2)(1)现将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木板上,为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面滑落下来,则F 大小的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最终使得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落下来,则小滑块在木板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1)要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应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小滑块分析得出μmg =ma 1,解得a 1=4 m/s 2,对木板分析得出F -μmg =Ma 2,加速度a 1、a 2均向右,若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需要满足a 2>a 1,解得F >20 N.(2)当F =22.8 N 时,由(1)知小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有F -μmg =Ma 3,则a 3=4.7 m/s 2.设经时间t ,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则12a 3t 2-12a 1t 2=L , 解得t =-2 s(舍去)或t =2 s.答案:(1)F >20 N (2)2 s一、选择题1. (2019·湖南益阳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一质量为2m的小车在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作用下下滑,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小车支架上连接着小球(质量为m)的轻绳恰好水平,则外力F的大小为()A.4.5mg B.2mgC.2mg D.0.5mg解析:选A.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小球受重力mg、绳的拉力T,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则mg和T的合力定沿斜面向下.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30°=ma,解得a=2g,再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2m+m)g s in 30°=3ma;解得F=4.5mg.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甲乙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为正,恒定,2~4 s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6 s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为正,恒定,6~8 s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力为负,恒定,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不可能为负,综合分析只有A正确.3.(2019·万州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材料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运动,当作用力F一定时,m2所受绳的拉力()A.与θ有关B.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有关C.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仅与两物体质量有关解析:选D .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 1+m 2)g sin θ-μ(m 1+m 2)g cos θm 1+m 2=F m 1+m 2-g sin θ-μg cos θ;隔离对m 2分析,有:T -m 2g sin θ-μm 2g cos θ=m 2a ,解得T =m 2F m 1+m 2;知绳子的拉力与θ无关,与动摩擦因数无关,与运动状态无关,仅与两物体的质量有关.4.(多选)(2019·安徽淮南高一期末)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 、m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 ,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绳的拉力等于 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 in 2α)gD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 Mg 解析:选AD.第一次放置时M 静止,则由平衡条件可得:Mg s in α=mg ;第二次按图乙放置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s in α=(M +m )a ,联立解得:a =(1-s in α)g =M -m Mg .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T -mg s in α=ma ,解得:T =mg ,故A 、D 正确,B 、C 错误.5.(2019·陕西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解析:选A.设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2,在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μ1mg -μ2·2mg =ma 1,解得a 1=-(μ1+2μ2)g ;达到相同速度之后,二者共同的加速度为-μ2·2mg =2ma 2,解得a 2=-μ2g ;由加速度可知,图象A 正确.6.(多选)(2019·山东淄博高一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均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都是M,人的质量都是m,甲车上人用力F推车,乙车上的人用等大的力F拉绳子(绳与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人与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FM B.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FM+m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解析:选BC.对甲: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对乙: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向左的2F的拉力,故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FM+m.7.(多选)(2019·鹤岗一中高一检测)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10 m/s2)()A.物体的质量为1 kgB.物体的质量为2 kg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解析:选BC.由题图乙可知F1=7 N时,a1=0.5 m/s2,F2=14 N时,a2=4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μmg=ma1,F2-μmg=ma2,解得m=2 kg,μ=0.3,故选项B、C正确.8.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这两个图象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A .0.5 kg ,0.4B .1.5 kg ,0.4C .0.5 kg ,0.2D .1 kg ,0.2解析:选A.由F -t 图和v -t 图可得,物块在2~4 s 内所受外力F =3 N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Δv Δt =42m/s 2=2 m/s 2,F -F f =ma ,即3-10μm =2m ① 物块在4~6 s 所受外力F =2 N ,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 =F f ,F =μmg ,即10μm =2②由①②解得m =0.5 kg ,μ=0.4,故A 正确.9.(2019·亭湖校级月考)一长轻质薄硬纸片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质量均为1 kg 的A 、B 两物块,A 、B 与薄硬纸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2,水平恒力F 作用在A 物块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 =1.5 N ,则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B .无论力F 多大,A 与薄硬纸片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C .无论力F 多大,B 与薄硬纸片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D .若F =8 N ,则B 物块的加速度为4.0 m/s 2解析:选B.A 与纸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 =μm A g =0.3×1×10 N =3 N ,B 与纸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 =μm B g =0.2×1×10 N =2 N .若F =1.5 N <f A ,AB 与纸板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 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 A a ,所以A 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1.5 N ,故A 错误;当B 刚要相对于纸板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B =m B a 0,又f B =μm B g 得a 0=2 m/s 2;对整体,有F 0=(m A +m B )a 0=2×2 N =4 N ,即达到4 N 后,B 将相对纸板运动,此时B 受到的摩擦力f =2 N .对A 受力分析,A 受到的摩擦力也为2 N ,所以A 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A 和纸板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当拉力为8 N 时,B 与纸板间的摩擦力即为滑动摩擦力为2 N ,此后增大拉力,不会改变B 的受力,其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 2,无论力F 多大,A 和纸带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故B 正确,C 、D 错误.二、非选择题10.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以轻质细绳相连,m A =2 kg ,m B =3 kg ,m C =1 kg ,A 、C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10 m/s 2,求:(1)系统的加速度大小;(2)绳1和绳2中的张力大小.解析:(1)对A 、B 、C 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B g -μ(m A +m C )g =(m A +m B +m C )a解得a =m B g -μ(m A +m C )g m A +m B +m C=3.75 m/s 2. (2)设绳1的张力大小为F 1,对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1-μm C g =m C a解得F 1=m C a +μm C g =6.25 N设绳2的张力大小为F 2,对A 、C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2-μ(m A +m C )g =(m A +m C )a解得F 2=(m A +m C )a +μ(m A +m C )g =18.75 N . 答案:(1)3.75 m/s 2 (2)6.25 N 18.75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