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学》练习题冀教版(含答案)
《为学》练习题
《为学》练习题为学练习题追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作为学习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些关于“为学”的练习题,以加深对这一话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选择题1.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获得荣誉和地位B.实现个人的权力欲望C.扩展知识面和提升能力D.谋求经济利益2. 下列哪个是学习的关键要素?A.背诵大量知识点B.刻苦钻研C.掌握学习方法D.追求完美主义3.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学习只需要在学校完成B.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C.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D.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份好工作4.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如何处理?A.放弃学习B.找他人帮助C.坚持克服困难D.责怪自己的能力不足5. 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哪项措施来提高?A.只读课本内容B.独自学习C.多角度学习D.死记硬背二、填空题1. 学习需要具备的品质包括________、毅力、自律和聚焦。
2. 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3. 制定科学的________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4. 充分利用________可以扩展学习广度和深度;5. 培养好学习习惯,例如________,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为什么学习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2. 你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3.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4. 请分享一种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5. 你是如何管理时间来平衡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四、文章写作请你结合以上问题的答案,以及你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见解,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为何学习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以及如何有效的学习。
(略)。
冀教版初一语文《为学》家庭练习作业
冀教版初一语文《为学》家庭练习作业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这件事,那幺困难变得容易,初一语文为学家庭练习作业就是针对大家学习本课重点后给同学们的一个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__
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逮:________
3. 旦旦而学之旦旦:学:________
4. 久而不怠焉久:怠:________
5. 迄乎成迄:成:________
6. 吾资之聪,倍人也聪:________倍:________
7. 屏弃而不用屏:________ 屏弃:________
8.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9.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0. 蜀之鄙有二僧鄙:________
11.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于:________
12. 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____ 何如:________
13. 子何恃而往子:恃:________
14. 吾一瓶一钵足矣足:________
15.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下:________ 犹:________
16. 越明年越:________
17. 贫者自南海还还:________
18. 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
19. 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
《为学》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为学》练习题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
()A.不逮人(dài)迄乎成(qì)昏与庸(yōnɡ)屏弃(bǐng)B.蜀之鄙(bǐ)何恃(shì)饭钵(bō)惭色(cán)C.语于富者(yǔ)僧人(sēng)久而不怠(dài)彭端淑(shū)2.解释下列句中“者”的意思。
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富者有惭色()③能者为师()④食马者()3.解释下列句中“之”的意思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②学之,则难者亦易矣()③吾欲之南海()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正确译文是()A.人们立志求学,为什么还不如四川的鄙和尚呢?B.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不如四川那个地位低下的和尚吗?C.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D.人们立志求学,往往顾虑赶不上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译: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6.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①下边句中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住()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
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富者有惭色()能者为师()普通劳动者()③“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
先朗读下边的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冀教版七上《为学》导学案(含答案)
22《为学》学案学习目标1.流利地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3.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
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一、资料链接1.彭端淑,约1736年生,字乐斋,四川丹陵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
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朗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肇罗道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集》。
2.背景资料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为我们理解题旨提供了线索。
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指教、劝导。
所以,“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示有明示、暗示之别。
暗示带启发性,明示则不然;暗示可以培养人的悟性,明示则直以告谕。
彭老先生不举与“为学”有直接关系的例子,让子侄们一目了然长辈的意图;而举贫富二僧去南海的例子,让后辈领会其中所内涵的道理,悟出其中的喻义,可谓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二、初读文章1.自读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为学()贫者语于富者曰()不逮人()怠()迄()屏弃()鄙()恃()钵()2.用“/”在句子中标注朗读停顿。
小提示: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A.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B.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C.子何恃而往D.吾一瓶一钵足矣E.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F.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疏通文意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吾资之庸()不逮人()迄乎成()倍人也()卒于鲁也传之()()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越明年()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自败者( ) 自力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填空:«为学»选自,作者是。
2、给加点字注音:不逮人也〔〕久而不怠〔〕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3、讲明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蜀这鄙有二僧〔鄙:〕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西蜀之去南海〔去:〕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4、讲讲以下句子的意思: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那么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5、辨不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⑴天下事有难易乎⑵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⑶吾欲之南海,何如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区不以下词语的不同含义:⑴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⑵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
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讲明加点字的意思: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贫者语于富者曰〔〕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如何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讲明什么道理?10、富者两次讲〝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和。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讲明了什么?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A、从一样之事到个不之事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D、从一样之事到一样之事«为学»答案1、略2、略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不人;孔子的学咨询,最终是靠不如何聪慧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如此,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无能和天资聪慧才能杰出的人的任用,如何能永久不变呢?5、⑴表疑咨询语气⑵表确信语气⑶表询咨询语气⑷表反咨询语气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8、雇船;从;告诉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讲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为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望桓侯而还走()肉食者鄙()去国怀乡()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分)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参考答案:8、(6分,每空1分)回来掉转(回转)边境目光短浅距离离开9、(2分)C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11、(4分,每空2分)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七年级(初一)语文为学练习题
《为学》练习班别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怠()迄()屏()恃()钵()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为()()逮()()二.文段阅读(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1.文段课文出自《》,原题是,体裁是,作者是,朝代人。
2.题目《为学》的意思是,“学”是词。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意思是。
4.请就这一段谈谈你的体会。
5.给上文空白处填空。
(二)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1.本段从正反论述了与的辩证关系,再举的例子加以佐证,很有说服力。
2.解词:资不逮旦旦卒常迄乎成屏弃鲁3.翻译:吾资之聪,倍人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4.请就这一段谈谈你的体会。
(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回:“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1.文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叙述了的事。
2.解词:鄙(古义)(今义)语之何如恃下犹越还惭色3.翻译:语于富者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以告富者4.富僧的叙述证明了。
5.试比较贫富二僧。
(四)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文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2.解词:去顾哉自败者也自力者也。
3.本段议论进一步说明与的辩证关系。
4.本段用了修辞手法。
【练习】冀教版语文七上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
【关键字】练习第22课为学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理解作者观点,品味故事的含义。
3、背诵课文。
一、积累整合1、填空<<为学>>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朝四川人,“为学”即_______的意思原题是<<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瓶一钵( ) 迄乎成( )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贫者语于富者曰( ) 昏庸(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焉( )蜀之鄙有二僧( ) 犹未能也( ) 买舟而下()4、区别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西蜀之去南海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子何时而往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5、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则>>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一则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2(冀教版七年级上)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2我夯基我达标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2)贫者语.于富者曰。
()解析:结合课文,准确识记拼音。
“语”是多音字,读“yù”时是动词,多用于古文中;读“yǔ”时,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
答案:(1)dài qì(2)yù2.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B.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聪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庸无以异也。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富者曰:“子何恃而往?”解析:准确背诵。
应为“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答案:B3.解释加点的词。
A.吾资之昏.B.吾材之敏.倍人也C.卒于鲁.也传之D.蜀之鄙.E.欲之..南海 F.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解析:结合注解、翻译准确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A.昏:糊涂,愚笨。
B.敏:聪明。
C.卒:最终;鲁:迟钝,不聪明,指曾参。
D.鄙:边境,偏远的地方。
E.欲:打算,想;之:去,往。
F.顾:难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2)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4)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原句的句式,补出省略的成分,关注古今异义现象和宾语前置句。
答案:(1)(如果你)去学,那么再难的学问也很容易。
(2)(假如)我摒弃不用,那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什么区别了。
(3)我好多年来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4)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他的情况)告诉给了富有的和尚。
富有的和尚感到很惭愧。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A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吾一瓶一钵足.矣()A.何不试之以足.B.数人饮之不足.C.吾能为之足.(3)犹.未能也A.犹.如草木B.过犹.不及C.犹.豫不决解析:考查一词多义现象,注意课内外知识衔接。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为学》(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为学》(含题目和答案)富者曰:“我数年来想买船去,还没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僧自南海回来,告诉富僧。
富僧感到惭愧。
西蜀到南海有几千里,富僧不能去,但贫僧却成功了。
难道我们的志向不如那两个XXX的僧人吗?9.本文作者是明朝的XXX。
10.如果去做某件事情,那么原本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去做,原本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难。
研究也是这样,去研究,原本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研究,原本容易的也会变得难。
11.B。
富者的话并不是嘲讽,而是对贫僧的质疑和不解。
XXX有二僧,一贫一富。
贫者对富者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者说:“你靠什么去?”贫者说:“我只需要一个瓶子和一个碗就够了。
”富者说:“我数年来想买船下海,还没能实现。
你靠什么去?”过了一年,贫者从南海回来告诉富者。
富者感到惭愧。
西蜀到南海有几千里远,富者不能去,但贫者却去了。
人立志,难道不应该像XXX的僧人一样吗?本文作者是清朝的XXX。
人立志,难道不应该像XXX的僧人一样吗?本文告诉我们,为学有难易之分,但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克服困难。
6.作者是清朝的XXX。
7.加点字“之”的含义及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D.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表示引导或带领。
8.作者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教育子侄们,要勇于立志追求,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也不要因为容易而懈怠。
9.“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是他一直想着要买舟而下,却一直没有实际行动,文章告诉了我们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只停留在想象中。
富者曰:“我已数年欲买舟而下,却仍未能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僧从南海返回,告诉富僧他的经历。
富僧感到惭愧,因为他虽然富有,却没有像贫僧那样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去做,困难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去做,原本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
研究也是如此,只要努力研究,原本难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
人们确立志向,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甲)XXX《为学》天下的事情有难的和容易的吗?去做了,那么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难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学》练习题冀教版
1.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原题为《》。
作者,是代文学家。
二、翻译句子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选择题1.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两个反问句引出了观点,做任何事难易转化的关键在于“为”。
B.富僧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充满着对穷僧的嘲讽之意。
C.作者以一富一贫两位僧人的对比,证明了客观条件对一件事的成功没有影响。
D.结尾处的“蜀鄙之僧”指的其实只是穷僧一人。
C错在证明的是主观的努力实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通过“为之”与“不为”,“学之”与“不学”的对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B.蜀鄙穷僧的故事生动地证明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句话。
C.作者主要运用语言、肖像描写刻画了穷僧知难而进的人物形象。
D.末段由此及彼将穷僧成功的经验加以引申,重申了文章的观点。
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证明了在学习上要立志勤学,更要付诸行。
3.《为学》一文中心论点是()A.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 在求学这个问题上,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C. “为学”的难与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在“为”。
D.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以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运用对比,揭示了难易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
《为学》阅读及答案
《为学》阅读及答案《为学》阅读及答案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__________(2)越明年明年:__________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告诉,对……说⑵第二年2.C点拨:C句节奏应划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4.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
点拨: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为学练习答案
《为学》练习一、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朝________,本文原题为。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现在人们常借以说明的道理。
答案:1.《白鹤堂文稿》(《白鹤堂集》)清《为学一首示子侄》 2.事在人为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二、解释加点词语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2.蜀之鄙.有二僧鄙:3.贫者语.于富者曰语:4.子何恃.而往恃: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舟: 6.越.明年越:7.以.告富者以: 10.之: 为之.8.西蜀之去.南海去:吾欲之.南海9.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答案:1.做 2.边远的地方 3.告诉,对……说 4.凭借,倚仗 5. 雇船 6.到 7.相当于“把”、“拿”、“将” 8.距离 9.还,反而 10.代词,指天下事往,到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主谓独立性三、句子翻译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答案:1.我几年来想雇条船沿着江水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什么去!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四、内容理解1.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答案:教育他的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2.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 ___ ___ _,勉励人们。
答案: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立志求学,努力上进3.第一部分(①):以两个_________句式,引起人们的思考;通过_________两方面作答,揭示了“________”、“_______”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答案:设问正反难易第二部分(②—⑥):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主要通过两个和尚的对话,反映他们不同的所为。
富和尚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前一句是_______,后一句是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练习题 冀教版
1.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原题为《》。
作者,是代文学家。
二、翻译句子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选择题1.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两个反问句引出了观点,做任何事难易转化的关键在于“为”。
B.富僧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充满着对穷僧的嘲讽之意。
C.作者以一富一贫两位僧人的对比,证明了客观条件对一件事的成功没有影响。
D.结尾处的“蜀鄙之僧”指的其实只是穷僧一人。
C错在证明的是主观的努力实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通过“为之”与“不为”,“学之”与“不学”的对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B.蜀鄙穷僧的故事生动地证明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句话。
C.作者主要运用语言、肖像描写刻画了穷僧知难而进的人物形象。
D.,重申了文章的观点。
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更要付诸行。
3.《为学》一文中心论点是()A.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 在求学这个问题上,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C. “为学”的难与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在“为”。
D.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以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运用对比,揭示了难易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
《为学》练习题
《为学》练习题一.请默写课文第一、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__2. 蜀之鄙有二僧之:________鄙:________3.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________4.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_____ 何如:________5. 子何恃而往子:________ 恃:________6.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________足:________7.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________8. 越明年越:________9.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________ 还:________10. 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11. 西蜀之去南海之:________去:________12.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________13.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________ 哉: ________三、翻译句子。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无答案)冀教版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理解作者观点,品味故事的含义。
3、背诵课文。
一、积累整合1、填空<<为学>>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朝四川人,“为学”即_______的意思原题是<<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瓶一钵.( ) 迄.乎成( )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贫者语.于富者曰( ) 昏庸.(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焉( )蜀之鄙.有二僧( ) 犹.未能也( ) 买.舟而下( )4、区别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西蜀之去南海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子何时而往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5、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则>>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为学》阅读及答案
《为学》阅读及答案《为学》阅读及答案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__________(2)越明年明年:__________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告诉,对……说⑵第二年2.C点拨:C句节奏应划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4.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
点拨: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为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为学》中考试题及答案文章内容完全是有关中考《为学》的考试题及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我将按照考试题的格式进行书写: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为学”的核心主题?A. 学以致用B. 无止境的学习C. 学无止境D.持续不断的学习答案:C. 学无止境2. “为学”强调的是什么?A. 知识的积累B. 学以致用的能力C. 学习的目的D. 持续学习的动力答案:B. 学以致用的能力3. “为学”中的“学”指的是?A. 传统的学校教育B. 传授知识的方式C. 持续学习的态度D. 教育的目标答案:C. 持续学习的态度填空题:4. “为学”的核心理念是“学无止境,为学悦己”,表明了持续学习对个人的自我____________和自我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超越,实现5. “为学”强调学以致用,在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_________能力。
答案:创新解答题:6. 请简述“为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对个人的意义。
答案:“为学”强调持续学习的态度,认为学习永无止境。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持续学习能够让个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同时,学以致用的能力也能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情境,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7. “为学”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是否相符?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答案:是的,“为学”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的需求高度相符。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快,学习持续性成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必备能力。
持续学习不仅能使个人不被淘汰,还能拓宽个人的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另外,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让个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以上考试题及答案来回答了《为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的要求。
这些题目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展现,考查了对于《为学》核心理念的理解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能力。
《为学》阅读及答案
《为学》阅读及答案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__________(2)越明年明年:__________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告诉,对……说⑵第二年2.C点拨:C句节奏应划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4.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
点拨: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原题为《》。
作者,是代文学家。
二、翻译句子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两个反问句引出了观点,做任何事难易转化的关键在于“为”。
B.富僧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充满着对穷僧的嘲讽之意。
C.作者以一富一贫两位僧人的对比,证明了客观条件对一件事的成功没有影响。
D.结尾处的“蜀鄙之僧”指的其实只是穷僧一人。
C错在证明的是主观的努力实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通过“为之”与“不为”,“学之”与“不学”的对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B.蜀鄙穷僧的故事生动地证明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句话。
C.作者主要运用语言、肖像描写刻画了穷僧知难而进的人物形象。
D.末段由此及彼将穷僧成功的经验加以引申,重申了文章的观点。
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证明了在学习上要立志勤学,更要付诸行。
3.《为学》一文中心论点是()
A.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 在求学这个问题上,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C. “为学”的难与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在“为”。
D.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以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对比,揭示了难易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
B.富者两次所说的“子何恃而往”,都表达了他对贫者的嘲讽。
C.上文结尾处“人之立志”一句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
D.选文未写贫者如何去南海并返回的经过,是因为这些与本文中心无关。
5.对《为学》中的“故事”讲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叙述故事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B.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
C. 故事在裁剪上详略得当。
D. 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表现富者没有志气。
6.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意在阐述在学习方面不仅要立志,而且要付诸行动。
B. 本文将富僧畏难不前与穷僧知难而进进行了对比。
C. 通过故事类比推断出结论,我们立志学习,关键是要付诸行动。
D. 本文证明了客观因素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突出了“立志而为”的重要。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反映了为学贵在立志。
B.富者两次所说的“子何恃而往”,语气是不同的。
C.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教育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求学。
D.本文用浅显的故事进行类比说明道理,寓意深刻。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⑴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
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
C.选文⑶—⑹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
D. 选文第⑺段由“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