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小楷《册封琉球赋》真霸气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雪辛未烈烈四山风,收归夜气中。
无声三尺雪,破屋一镫红。
送孙镜塘师就馆泺州先生将有行,忍舍学生去。
回思教爱深,牵衣泪如注。
一白雪连天,泺州在何处。
送周翰博丈承宗南归甲戌少年得意系青緺,杯酒离亭笑语哗。
博士衣冠归故里,圣人纶綍出天家。
三千客路征途阔,十万秋光别思赊。
遥忆舂陵回首处,北堂剪烛话京华。
落叶柬周午桥诰表叔癸酉拔贡清飙惯作不平鸣,卷叶能令客耳倾。
摇落有人同岁晚,飘萧无雨亦秋声。
驹光转激儒生志,雁字应伤楚客情。
静定方坚后凋质,可怜枯树赋兰成。
立春柬午桥丈几度燕台物候新,芹芽芦菔又迎神。
东坡老去莺花在,工部归来甲子频。
阁里梅花先得信,庭前草色渐宜人。
把杯借问舂陵客,帝里奚如故里春。
陶孝女割臂疗母诗女儿十三未离母,千岁堂前酌春酒。
日将无病祝双亲,上有天高下地厚。
一朝母病不可医,桐君俞跗惊蹙眉。
剩有儿身是母遗,还以奉母心何疑。
四顾无人肉堕地,乍起酸风扑镫碎。
操刀再割恬不呼,手试银铛羹已沸。
淋漓掔血无金创,自有元气能扶将。
鱼邪肉邪不可辨,床头一箸苏膏肓。
母病儿心悲,母愈儿心喜。
儿心悲喜不自知,何况区区皮肉体。
从此儿羹不再尝,但有怡颜奉甘旨。
嗟哉孝女我何羡,我亦人间有亲子。
爷娘无病是儿福,日把书声娱老耳。
风吹阶草笑成春,月照棠花艳如水。
一夜题成孝女诗,千秋重补白华词。
寒镫无焰天难晓,想见当年握翦时。
闻浙东大荒本省亦受其波累感事一首乙亥鼍江龙井空云黑,秦望吴山照火赤。
昨岁连冬未见白,雪泽不及望雨泽。
年来丰隆复遁迹,遂使萑苻来盗贼。
石门早闭日未夕,一方大歉已足惜。
何堪复作馀波及,藩金十万下湘国。
白衣往返米未得①,可怜先年澧水溢②。
民间不免有菜色,那堪又效移粟策。
容得江淮来就食,钦惟圣主长太息。
农坛默祷求神力,庶几待刈王官麦,我辈何劳忧劝籴。
注:①时以银十万于本省买籴未得;②去岁澧州大水。
步渔洋山人《秋柳》原韵四首杨柳萧萧总断魂,春风记得武昌门。
眼前又触新秋思,衣上全销旧染痕。
一带青馀前浦浪,千丝黄绕夕阳邨。
何绍基艺术风格探源

何绍基艺术风格探源作者:王汝海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30期在书法史上,清代的书法,可谓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站在这个峰顶上的何绍基则是清代晚期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何绍基,湖南道州人,字子贞,东洲蝯叟等。
历经晚清四个朝代。
纵观子贞书法,“篆分遗意”,真草隶篆皆工,造诣极深,博学多艺,诗画印精绝,独创执笔回腕法,更为书林别调,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学传承积淀丰实何绍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其父何凌汉官至户部尚书。
何凌汉不仅身居显要,仕途畅达,其书法也为时人称道,其对子女的教育尤为严格。
嘉道年间多数书家以唐碑为宗,何凌汉对欧、褚、颜较为倾心。
故其教子亦从唐碑入手。
颜平原为唐代书法宗师,何绍基兄弟四人书法皆宗平原。
何凌汉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传授经、史、诗文与书法,更注重对子女的立身处世。
其父言传身教,教子有方,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其母不随父上京,不享荣华,勤俭依旧。
何绍基早年既有严父,又有良母,家庭的熏陶。
另在何绍基与母寄居舅父家中时,其舅交其识字,练字,并培养了他勤学好问的求知品质。
青少年时,何凌汉聘请家庭教师,十年苦读,奠定了他扎实的学问根基,楷书功底主要是这段时间打下的。
壮年时期何绍基多次参加科举,历经童试,乡试,殿试(第八名)。
入仕途至“学政”,后“忠勤正直,不避权贵”而罢官从教。
坎坷的人生,丰富了何绍基广博的学识。
他的好友曾国藩言:“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日字好。
以余观之,自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其外交游甚广,也是其成为一代大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各种文献资料来看,所提到的人物不下数百人,且多为学术界人士,如:阮元、包世臣、魏源、曾国藩、杨瀚等。
何绍基其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广博的交游,使他能看到很多好作品,听到不少高超的见解,整日读书作文,谈碑论画,文气久蓄胸中,自然化得笔墨氤氲。
何绍基手札

何绍基手札行书手札广西桂林图书馆藏释文:……用意用笔讲究之至,佩服、佩服。
鄙意如此大篇头绪烦多,宜一直叙下后以补笔斡旋,令具。
若三四反复,颇觉眉目难清。
李文恭推重向公,甚至屡见章奏。
且贼之由粤入楚,向公亦不能无过,此等处尚宜酌。
上年在孝陵卫被贼劫营,退守丹阳,挫失后弹压调度,大局仍能不误,尤宜分明叙出,以塞议者之口,此公善守而不善战,胜人者在坚定严密持重有德,既得此美谥,起段或将杨忠武并提,一则成功而得谥,一则未成功而得谥,赖圣明鉴。
其隐微所以为诸将励,此意可做一段文字。
实叙处不必太烦也,承挥问勤勤,谨此奉寄。
辱叠韵赐诗,容勉和奉答也,定翁如面,基顿首。
致石桂书札释文:石桂仁兄亲家大人侍右:月底月初,手书再至,翔肫切,感何可言。
近惟荩勚之时,随事珍卫,为颂。
弟到此倏已半月,安置清妥,披卷拈毫,延师课侄,稍觉清气复来,夜酬绝少,劳人小憩之时,得子愚书,家慈十一月初十方得启行,果尔,则此时亦到清河上下矣。
转眼同处,相商再定去留之策。
弟本欲春初溯流而上,但家口过多,支持不易,且将来或隐或仕,或上或下,亦恐各有所见。
即如此时到湘中,而子贞仍欲回京供职,则往返之劳,恐有咎弟者矣。
是以专信走问子贞,请示而行,出处进退,总以贞兄之言为主。
人生在世得闲且闲,到那不当闲时,只得呵出来了,却也要於事有济。
若弟自家,则定然舍去,不但不敢与国事,亦不欲久理家事矣,至爱如兄者,将何以教之耶?现在署中一切自然安善,惟时事之难,无怪书来形诸愁叹。
弟以为此时吴门不过差务过烦,臬署自有专政,万一浙西报警,则一切调度得为即为,得言即言,恐不能自居疆界之内矣。
袖手旁观之人如此纵恣畏葸,若依弟意,竟当直达九阍,不复问将来祸福、人言是非。
(海秋才大兴高,宜乎若此,要之更事多则心益明耳。
)特此间所闻恐亦过甚,未必皆实也。
使星转向湘中,所为何事?子愚书来,言粤东矿匪数千逼近桂、郴一带,弟亦未敢遽信,不知亲家所闻如何?老矿如此,尚可开新矿耶?白下方伯甚静,太守甚勤,故民情甚为安帖。
清代楷书大家

《魏故郭君墓志铭》全称《魏故左将军太中大夫郭(肈)君墓志铭》。志高 49.5cm,宽50cm。志文凡19行,满行19字,全文共340字,楷书,存有方格, 撰、书、刻者不详。
•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 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 秀逸 王文治像 • 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 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 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
课 弘 册 页 》 《楷 书 临 魏 碑 字 师 一 法 ·
·
临<始平公造像记》
弘一 楷书佛说大乘戒经 手卷
郑孝胥(1860-1938),近代著名政治家、 书法家。福建闽候人。清光绪八年(1882) 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 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 居。1932年任伪满州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 1935年下台。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 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 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 导者之一。另同名的有:红军团长郑孝胥 (1904-1929) 江西清江人。
九 十 六 字 册 》 《南 唐 四 百 书 楷 谦 之
赵
张裕钊
张裕钊(1823~1894))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 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 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 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 昌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道光二十六年 (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 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 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 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 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
王澍楷书《汪府君墓志铭》
描写小楷的诗句

描写小楷的诗句
描写小楷的诗句有:
1. “气衰不敢高声语,腕弱才能小楷书。
”——刘克庄《少日》
2. “比似羲皇元未画,何须小楷作蝇头。
”——舒岳祥《代梅所戏答正仲用韵赠管城子二绝》
3. “老我久无椽样笔,为君小楷注鱼虫。
”——杨万里《谢李君亮赠陈中正墨》
4. “瘗鹤字犹看不见,黄庭小楷付来生。
”——刘克庄《题法帖》
5. “收拾微吟追李杜,研摩小楷逼苏黄。
”——李石《再用九日韵答何邵卿二首》
6. “题诗不作人间语,呵手残炉小楷书。
”——程公许《山中醮后一…雨溟蒙…一气未分也》
7. “旋作续书传福畴,偶成小楷付官奴。
”——刘克庄《病起十首》
8. “最奇小楷乐毅论,永和题尾付官奴。
”——梅尧臣《二十四日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录其所见》
9. “夷清韩颂古皆无,更得高平小楷书。
”——富弼《题范希文手书伯夷颂墨贵》
10. “一自偏盲常面壁,甚贪小楷废临池。
”——刘克庄《病中九首》
11. “麦光小楷临唐帖,更有人间第一清。
”——张闰《春日》
12. “百年小楷照乘珠,为问汗青谁董狐。
”——岳珂《银青制劄帖赞》
13. “王家小楷天取将,秪余惊鸾尚双翥。
”——杨万里《跋罗春伯所藏高氏乐毅论》。
蔡冠洛 爱客开编楷书七言联

( 廷珍 ,1 8 8 7 —1 9 7 1 ) 等人创 办 《 诸 暨民报 》。停刊 后,辗 转任教 于省 立第五 中学 ( 绍兴 )、上虞 春晖 中学 、上 海立达学 园、省立 第六 中学
( 台州 )、省 立第二 中学 ( 嘉兴 ) 等校 。1 9 3 1 年 ,举家 移居桐 乡濮院。1 9 3 4 年 ,入职 上海世界书局 ,先后担任编 辑 、总编辑 ,期间完成编 幕 《 清代七百名人传 》 ( 世界 书局i 9 3 7 年1 月初版 ),主编 出版 《 大众实用辞林 》 《 初 中新本 国史》等书籍。抗战军兴 ,世 界书局关 闭,返 回濮 皖办建 可囤农场 ,尤 以蜜蜂养殖业为盛 ,出任江 渐养蜂 协会理 事长 晚年 ,在养蜂之 余,兼事古 医书编 抄。
= ]
・
始 建 国: 卜 年 六 月一 日,寓 嘉兴 西城 ,快 n 奇 宦 禁 冠洛
印峪: 可园 ( 白) ,眄因 ( 朱 ):希 有闪 缘 ( 术)
说明: 本作 图片 由蔡 冠洛儿 媳沈 雪华 女士 提供 ,特 此
致 谢 !原件 收 藏 者未 详 。受 件人 ( : 款) “ 东
蘩冠 洛善书法 ,精鉴 赏,爱收藏 ,一生 收藏宋 元 占箱版 本和宋元 明清 名家字 画 、明清 篆刻名 家印章 以及南北朝 石刻 、术元 明拓碑 帖甚 多,惜 乎散佚 殆尽。 与弘一法师交谊长达 二十余年 ,多次收 受弘一法师写经作 品,两人往还 书信 多达 百余通 。1 9 3 1 年 弘一法 师应请 为之撰 书
典
一
龙 》二 碑意 味 。或受 经 亨颐 、李叔 的 影 响。
士
情 确
蔡 冠洛 ( 1 8 9 0 - - - 1 9 5 5),字丐因,号可 园,斋号快晴宦 、快晴室、汉 威熹斋等 ,浙 江诸 暨人。 蔡宗沈 ( 渊泉 ,1 8 5 4 ~1 9 1 4) 之 子 幼 承 定训 ,聪 颖好学 ,光绪三十 四年 ( 1 9 0 9 )四月至宣统二年 ( 1 9 1 0) 或三年 ( 1 9 1 1 1夏就读 干浙江两级师范学 堂优 级史地科专业 后 留学 日本, 入同盟会 ,毕业于 日 本东京帝 国大学 ( 主修 文学 )。归国 回乡,加入 “ 励社” ,并在1 9 1 9 年 与同 乡学人章微颖 ( 锐初 ,1 8 9 5 - 一 1 9 6 8 )、孙选青
第九课北投硫穴记

第九課北投硫穴記郁永河、臺灣寫真三、裨海紀遊簡介1.「裨海」的典故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
」司馬貞? 索隱:「裨海,小海也。
」郁永河大概認為在大清一統之下,臺灣海峽只能算是宇內的小海,因而以此為書題。
2.成書原因:「余性耽遠遊,不避阻險,常謂臺灣已入版圖,乃不得一覽其概,以為未慊。
會丙子冬,榕城藥庫災,燬硝磺火藥五十餘萬無纖介遺。
有旨責償典守者,而臺灣之雞籠、淡水,實產石硫磺,將往採之。
余欣然笑曰:『吾事濟矣』。
」(①慊:音〈丨P',滿意。
②事濟:指事成。
濟,成就。
)3全書分三卷,共二萬四千多字,是依照日期推進記錄的日記體遊記,行文夾敘夾議,興之所至常雜以吟詠,這是許多舊文人共有的習慣。
(1)上卷記在閩地的遊歷、通過黑水溝的驚險過程,及抵達臺灣鹿耳門、安平城、赤嵌城、臺灣府之間的見聞。
(2)中卷記在臺灣府購買採硫用品,然後由陸路北上採硫磺,途中歷經危難。
最後描述採硫的過程,與大多數伙伴生病的經過。
(3)下卷對採硫行程做最後的記錄,並歸納在臺灣的所見所聞。
也提及對臺之治理與對番政的意見。
4.裨海紀遊,可以媲美徐霞客的滇遊日記,內容詳實,文字優美。
徐霞客是歷史上少數訪問少數民族的旅行家之一,非常看重少數民族的民情風俗,郁氏也具有相同的特色。
他對於原住民很有同情心,他看到一些在原住民各社中負責對外聯絡、仲介的「通事」欺壓原住民,常藉原住民語言隔閡、不諳法令的弱點而上下其手,剝削自肥,他內心忿忿不平,感慨萬千地說:「是舉世所當哀矜者,莫番人若矣。
乃以其異類且歧視之;見其無衣,曰:『是不知寒』;見其雨行露宿,曰『彼不致疾』,見其負重馳遠,曰:『若本耐勞』<噫!若亦人也!其肢體皮骨,何莫非人?而云若是乎?馬不宿馳,牛無偏駕,否且致疾;牛馬且然,而況人乎?抑知彼苟多帛,亦重綈矣,寒胡為哉?彼苟無事,亦安居矣,暴露胡為哉?彼苟免力役,亦暇且逸矣,奔走負戴於社棍之事胡為哉?夫樂飽暖而苦飢寒,厭勞役而安逸豫,人之性也;異其人,何必異其性?仁人君子,知不吐余言。
《(〈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审阅评估会

( ) 记事 珠》 二 《 中有 文 字专 门提到 《 生 六记 》 且有 浮 , 部分 条 目 来 自 《 生六 记 》 故 可 以 肯 定 《 封 琉球 国记 浮 , 册
略》 自《 生六记 ・ 国记 》 抄 浮 海 。
( 在沈复《 国记 》 著发现之前 , 三) 海 原 钱泳 的抄录本 可 作为《 生六记 》卷五 ) 浮 ( 的替代 , 不失其应有 的文学意义。
图 为 专 家 审 阅评 估 会 会 场 。 中 央 文 史 研 究馆 馆 员 、 华 大 清 学中国古典文献研 究中心主任傅璇琮教授 ( 席台右一 ) 主
在 做 主 旨发 言
佚文 的发 现 , 使钓 鱼 岛 ( ) 台 及其 附属 岛 屿 自古 就是 中 国
领 土 , 鱼 岛 ( ) 其 附 属 岛 屿 自 古就 不 属 于 琉 球 领 钓 台 及
域, 更不 属 于 日 本领 域 等 真实 的 历史 信 息 , 首次 融 入 古 典 文学名 著 之中 , 有利 于广 泛传 播与 深 入人 心 。 更
《 事 珠 》 现 者 彭 令 先 生 向 鹿 守 本 教 授 ( 一 ) 金 灿 荣 记 发 右 、
( )海 国记 》 描写 的 出 使琉 球 、 封琉 球 国王 之 四 《 中 册
事, 真实性 、 可信 度 高 , 反映 出 我 国清代 与 琉 球 国的 外事 往来 , 具有 对外 交流 的积 极 意义 , 值得 大 力宣 传 。
教 授 ( 一 ) 示 手 稿 原 件 左 展
( ) 《 国记 》 五 在 海 中描 写 出使 琉球 , 封 船航 行 到钓 册
鱼 岛 ( ) J 海域 , 钓 鱼 岛 的描 述 真 实 可信 , 作 为 台 g近 对 可
我 国拥 有 钓鱼 岛主 权 的又 一新 证 。
何绍基精品书法集锦100幅

何绍基精品书法集锦100幅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
据《大戴记》考证《礼经》。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何绍基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
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
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绍基为官,因言事降调,于是远离官场,周游各地,以书法著作自娱,晚年倦游,在长沙生活,与黄道让、王先谦、王闿运等人相唱和,成为长沙诗坛雅韵之一章。
“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
当真圆,大难,大难!”楷则至唐贤而极,其源必出八分。
唐人八分去两京远甚,然略能上手,其于真书已有因规折矩之妙。
宋人不讲楷法,至以行草入真书,世变为之也。
唐贤三昧远矣,况山阴裴几乎?襄阳精于摹古,迹恒苦行草中无楷法。
此《老人星赋》典型庄正,乃有六朝之方整,而兼北海、季海之宽绰稳实者。
【宽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信有此理。
昔曾见米老大篆分石刻古拓本,欹斜无范,不料其入真书中已有此力量。
顾其真书不多见者,欲以简礼逾二王,不欲以模楷媲唐贤耳。
究之短长自在,何若乃口口耶。
唐以前碑碣林立,发源篆分,体归庄重,又书手、刻手各据所长,规矩不移,变化百出。
汇帖一出,合数十代千百人之书归于一时,钩摹出于一手。
于执笔者性情骨力既不能人人揣称,而为此务多矜媚之事者,其人之性情骨力已可想见,腕下笔下刀下又止此一律。
况其人本无书名,天下未有不善书而能刻古人书者,亦未有能一家书而能刻百家书者。
清何绍基书法《隶书长卷》欣赏

清·何绍基书法《隶书长卷》欣赏
何绍基(1799—1873)清代著名书法家。
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猨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编修。
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帖,心摹手追,自成一家。
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得到世人的赞誉,而对后世的影响就更为广泛。
聪颖的性灵和终身的勤奋,使其成为清代后期书坛上最负盛名的碑学大师。
何绍基书法笔意含蕴,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此卷书风融隶、篆于一炉,从书法风格来看,书体只是自己的笔法,而所具有的乃是汉隶的神韵。
《九雅艺术网》是《书法第一网》运营团队【广州奇宇网络】旗下另外一个艺术品交易电商项目,签约艺术家可实现在《书法第一网》与《九雅艺术网》同步推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成亲王永瑆小楷《临苏轼赤壁赋》

成亲王永瑆小楷《临苏轼赤壁赋》展开全文永瑆《临苏轼赤壁赋》字库1.0版字库 2月26日永瑆《临赵松雪赤壁赋》小楷。
爱新觉罗·永瑆,成亲王。
作为清朝著名书法家,永瑆的书画造诣是倍受肯定,创“拨镫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
【始】【1】《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2】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3】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4】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6】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7】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临赵松雪书;成亲王;袁治摹勒。
从明清册封琉球使录看钓鱼岛主权的历史归属

录》 , 清乾隆周煌 ( 1 7 5 5年奉使 ) 的《 琉球 国志 略》 ,
鼎元 ( 1 8 0 0 年奉使 ) 的《 使 琉球 录》 及齐鳗 ( 1 8 0 8 年 奉使 ) 的《 续琉 球 国志 略》 等 。这 些 使 录在 记 述 航路
过程 中 , 多将 钓鱼 岛列 屿作为 航标 列 出 , 而 正是 这种 不加 格外 说 明 的罗 列 , 更 加 有 力 地证 明 钓 鱼 岛历 史
Vo 1 . 1 2, No . 6
De C 。2 0 1 3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0 4 1 ( 2 0 1 3 ) 0 6 . 0 0 7 6 - 0 4
从 明清 册 封 琉球 使 录看 钓 鱼 岛主 权 的历 史 归 属
王 娟 , 逢 文昱 , 韩 庆
1 1 6 0 2 6 ) ( 大连海事大学 a . 航海历史 与文化研究 中心 ; b . 航海学 院, 辽宁 大连
明清两朝遣使琉球共2010余次并没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自明嘉靖十三年1534册封使陈侃返回国撰写第一部枟使琉球录枠后以后的使臣便效仿这种做法都依例将出使琉球经过及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之事写成专门报告且文体多样目前保存至今著作主要有明嘉靖陈侃1534年奉使枟使琉球录枠明嘉靖郭汝霖1561年奉使琉球录枠明万历夏子阳1606年奉使km黄尾屿次之约km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与东部的琉球之间有深逾2000的海沟相隔
二、 使录对 中琉 界山的认 定
使录中关于册封航 程的详 细记 录, 自然提及 中 王嗣位 , 皆请命我明清朝廷册封 , 明清两朝统治者在 接到册封请求后 , 派遣册封使团从福建出发 , 途径钓 琉分界。从使 录的记载看 , 中琉 以山为界 。界山确
鱼屿、 黄尾屿、 赤尾 屿 , 远 渡重洋抵 达琉球 , 完 成 册 定 , 位于 界 山一侧 的钓 鱼 岛所 属 自然 明确 。
清朝册封使臣琉球八景诗之取境渊源与文化意义

山王 尚 巴志 即位后 , 以其强 势 灭北 山平 南 山遂 统一 全 岛 。大明对 琉球 的册 封 , 作 为琉 球本 土最 大 祭祀 升格
这是张之翰赠书生吴志斗赴琉球招安出使前的一首送别诗 ,缘起于元初世祖萌发 与琉球建立宗藩关 系。 据《 元史》 引《 元实录》 、 《 经世大典 ・ 正典 ・ 征讨》 的记载 , 大将杨祥请兵征流求 , 文人吴 氏力主睦邻 , 谏“ 遣 使往谕” , 世祖纳 贤意 , 遣其往之 , 施招安 。张诗高度评价吴君“ 其意 岂与陈张侔 ” , 褒美他非 隋朝陈棱 、 张镇 周( 州) 武运征讨之下策 , 而是睦近邻 、 展宏图、 拓远洋 , 志开发 , 以感召藩属人心的真实史实 , 这必将名垂千 秋。 这也印证 了中华 自 古 以底蕴深邃的软实力文化 , 弘文治的优秀传统。 诗 的标题保持史料载“ 流求 ” 原文 ,
传” 称, “ 流求 国, 居海岛之 中, 当建安郡东 , 水行五 日而至” _ 1 ] 而后 的《 北 史》 、 《 通典》 、 《 通 志》 、 《 太平寰 宇 记》 、 《 诸藩志》 以及《 宋史》 、 《 文献通考》 都沿用这一说法 。《 宋史》 、 《 元史》 之“ 外国列传” 、 《 诸蕃志》 , 元编撰
徐葆光滞琉球期间中山王府总务外务权臣文臣程顺则蔡文溥蔡温陪同他游山南中山山北至王府北侧天德山顶圆觉寺琉球王礼佛寺庙由大王尚真于明弘治年14881491建山门悬径山法翮的2017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墨宝临济阁周围风景迤逦奇幽徐闻禅僧介绍周边曾选有圆觉八景即兴赋圆觉八景诗示寺僧
读何绍基楷书《前后赤壁赋》

读何绍基楷书《前后赤壁赋》
井亭
【期刊名称】《上海文博论丛》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正> 何绍基的书法,《清史稿》称其"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成一家,世皆重之。
"对于这样一位书风独特、书艺高绝的书法家,人们是很难忘记的。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道州,晚号蝯叟,别署东洲居士、猨臂翁,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其父何凌汉曾历任工部、吏部、户部尚书,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安。
家学渊源,使何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井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惟我齐年母氏康疆-何绍基《韦年伯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赞》楷书屏 [J], 韦青
2.何绍基的精神世界——读曾昭薫《湖南历代文化世家·道州何氏卷》 [J], 王田葵
3.研究何绍基的新基点——读《何绍基墨迹》 [J], 欧阳中石;叶培贵;
4.阅理万端读万卷消长得失惟反躬—浅论何绍基的书法艺术特色 [J], 何炳武;张红春
5.何绍基楷书《进学解》条屏 [J], 高朝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册封使咏琉球之纸诗三首

作者: 容坤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138-138页
主题词: 琉球;册封;纸;清代;诗;翰林院;出使;《奉使琉球诗》;徐葆光;李鼎元
摘要:徐葆光,康熙五十八年以翰林院编修充册封副使出使琉球,归来后作《中山传信录》,流传甚广。
他还作有《奉使琉球诗》,其卷二有“球纸”一首,曰:“流求茧纸扶桑蚕,十华捣就藏龙龛。
一缣一纸购不得,岛客求书致满函。
冷金入手白于练,侧理海涛凝一片。
昆刀裁截径尺方,迭雪千层无幕面。
我毫弱似痴冻蝇,寒光耀腕愁凌冰。
卷叠空箱加什袭,携归到剡夸溪藤。
十载京师了书债,廨墙寺壁都遭疥。
高丽茧纸称最精,年年贡自朝鲜界。
方幅虽宽质此同,两邦职贡皆海东。
邛竹茹酱一水通,望洋浩浩歌皇风。
”。
何绍基行书节录苏轼《天庆观乳泉赋》立轴

何绍基行书节录苏轼《天庆观乳泉赋》立轴
款识: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鉴藏印:药翁、大石斋
释文:今夫水之在天地之间者,下则为江湖井泉,上则为雨露霜雪,皆同一气之甘,是以变化往来,有逝而无竭。
故海洲之泉必甘,而海云之雨不咸者,如泾渭之不相蒙,河济之不相涉也。
若夫四海之水,与出盐之泉,皆天地之滞气也。
吾居儋耳,卜筑城南,邻于司命之宫,百井皆咸,而醪醴钟乳,独发于宫中,给吾饮食酒茗之用,盖沛然而无穷。
说明:唐云旧藏,唐云(1910-1993),字侠尘,号药翁,大石,斋号“大石斋”,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画院院长,海派书画大师。
|作者简介:何绍基,湖南道县人。
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
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绍基小楷《册封琉球赋》真霸气
何绍基是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其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他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同时他还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
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
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
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
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此帖为何绍基39岁所书小楷《册封琉球赋》,甚至有人评价说,这字可以直接与颜真卿《麻姑坛》相抗衡。
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