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何绍基临《西狭颂》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雪辛未烈烈四山风,收归夜气中。
无声三尺雪,破屋一镫红。
送孙镜塘师就馆泺州先生将有行,忍舍学生去。
回思教爱深,牵衣泪如注。
一白雪连天,泺州在何处。
送周翰博丈承宗南归甲戌少年得意系青緺,杯酒离亭笑语哗。
博士衣冠归故里,圣人纶綍出天家。
三千客路征途阔,十万秋光别思赊。
遥忆舂陵回首处,北堂剪烛话京华。
落叶柬周午桥诰表叔癸酉拔贡清飙惯作不平鸣,卷叶能令客耳倾。
摇落有人同岁晚,飘萧无雨亦秋声。
驹光转激儒生志,雁字应伤楚客情。
静定方坚后凋质,可怜枯树赋兰成。
立春柬午桥丈几度燕台物候新,芹芽芦菔又迎神。
东坡老去莺花在,工部归来甲子频。
阁里梅花先得信,庭前草色渐宜人。
把杯借问舂陵客,帝里奚如故里春。
陶孝女割臂疗母诗女儿十三未离母,千岁堂前酌春酒。
日将无病祝双亲,上有天高下地厚。
一朝母病不可医,桐君俞跗惊蹙眉。
剩有儿身是母遗,还以奉母心何疑。
四顾无人肉堕地,乍起酸风扑镫碎。
操刀再割恬不呼,手试银铛羹已沸。
淋漓掔血无金创,自有元气能扶将。
鱼邪肉邪不可辨,床头一箸苏膏肓。
母病儿心悲,母愈儿心喜。
儿心悲喜不自知,何况区区皮肉体。
从此儿羹不再尝,但有怡颜奉甘旨。
嗟哉孝女我何羡,我亦人间有亲子。
爷娘无病是儿福,日把书声娱老耳。
风吹阶草笑成春,月照棠花艳如水。
一夜题成孝女诗,千秋重补白华词。
寒镫无焰天难晓,想见当年握翦时。
闻浙东大荒本省亦受其波累感事一首乙亥鼍江龙井空云黑,秦望吴山照火赤。
昨岁连冬未见白,雪泽不及望雨泽。
年来丰隆复遁迹,遂使萑苻来盗贼。
石门早闭日未夕,一方大歉已足惜。
何堪复作馀波及,藩金十万下湘国。
白衣往返米未得①,可怜先年澧水溢②。
民间不免有菜色,那堪又效移粟策。
容得江淮来就食,钦惟圣主长太息。
农坛默祷求神力,庶几待刈王官麦,我辈何劳忧劝籴。
注:①时以银十万于本省买籴未得;②去岁澧州大水。
步渔洋山人《秋柳》原韵四首杨柳萧萧总断魂,春风记得武昌门。
眼前又触新秋思,衣上全销旧染痕。
一带青馀前浦浪,千丝黄绕夕阳邨。
何绍基年表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清]何绍基 诗稿 24.5×104.8cm 纸本 1863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太初有文盖无字,仅类画卦分阴阳。
缘玉为圭璋璧琮,厥贡集瑶琨琳琅。
金石刻画乃渐起,文字孶乳不可量。
稽古同天炳群圣,钩河擿洛归素王。
当时六经虽手定,传道难遍诸狷狂。
曾商卜左数子耳,抱经讲授各异乡。
漆书竹简虞俄空,藏壁过江多悚惶。
圣人如列五等爵,胙土得分青赤黄。
定取吉金与乐石,古文刻经天府藏。
能令赢焰永消灭,更轶禹鼎腾芬芳。
岂比河图与大训,简重只宜陈序房。
巍巍之德竟无位,礼殿俎豆长馨香。
俗书写经大容易,直似衣食凭农桑。
闻疑孰叩渡河豕,纠误难穷白下羊。
或挟讹文骋臆见,敢訾古谊甘面墙。
传言遗经在海东,有类佛典沦乌苌。
吁嗟圣道久凌替,三古旧闻谁辨章。
布帛菽粟化银币,井田封建如收皇。
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东汉《西狭颂》
《西狭颂》《西狭颂》《西狭颂》概述《西狭颂》摩崖刻石,汉代隶书。
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
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镌刻,在甘肃成县西狭中段青龙头。
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西狭颂》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摩崖巨构,其文体优美,遣词精彩,集篆额、正文、题名、题记及刻图为一体。
其气韵高古的书法艺术和宏朴简劲的汉画风格为中外书画家称赞不已。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谓其“宽博遒古”;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赞其“疏宕”;杨守敬《评碑记》誉其“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徐树钧《保鸭斋题跋》叹其“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梁启超《碑帖跋》颂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日本著名书法家牛丸好一则认为:“《西狭颂》,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
原文【题额】惠安西表【刻画题记】黄龙 白鹿 嘉禾 木连理 甘露降 承露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官掾上禄上官正字君选 。
□□□□上禄杨嗣字文明。
□□□□下辨李京字长都。
【正文】汉武都大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
天资明敏,敦诗悦礼,膺禄美厚。
继世郎吏,幼而宿卫,弱冠典城,有阿郑之化是以三符守致黄龙、嘉禾、木连、甘露之瑞。
动顺经古,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
不肃而成,不严而治。
朝中惟静,威仪抑抑, 督邮部职, 不出府门,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县趋教,无对会之事,外来庭四,面缚二千余人。
年谷屡登,仓庾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
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
下有不测之溪,厄促迫,财容车骑。
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霣隧之害,过 者创楚,惴惴其栗。
中国十大汉隶碑帖书法欣赏
一、石门颂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摩崖汉隶,是“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二、乙瑛碑《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三、礼器碑《礼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藏山东曲阜孔庙。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四、华山碑汉代隶书代表,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六字。末行有“郭香查书”字样。《华山碑》是汉碑隶属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书风朴茂古拙又圆转流动;用笔丰满中和又波磔明显,为书家所推重。五、鲜于璜碑《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鲜于璜碑》的书法艺术地位,可谓是上乘秦汉,下启魏晋,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古朴、雄壮、稚拙于一炉,堪称书蒹众美。《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所发现的最具价值,最具影响的名碑。对于书法的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与广阔的再创造空间。六、衡方碑《衡方碑》也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其结体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字体方整严峻,有下紧上松之感。整篇章法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白很少,但又毫无局促壅塞之感。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说:“足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清姚华《弗堂类稿》跋此碑说:“《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何绍基称其“方古中有倔强气”。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杨守敬说它“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七、史晨碑《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八、西狭颂《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3.06米,横3.75米,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五瑞图》是对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对西狭碑文的生动补充,是了解和研究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宝贵遗迹。其左是正文,后面是题名。九、曹全碑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萃里村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洵神品也。”十、张迁碑《张迁碑》,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迂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所以有人怀疑是摹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点而言,非汉人不能,所以决为当时之物。碑阴所刻人名,书亦雄厚多姿。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西狭颂
《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金丹一、《西狭颂》背景简介《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
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
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
总高212厘米,总宽298厘米,正文隶书,20行,385字。
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
后有小字题名12行,142字。
《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
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
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
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
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
”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
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
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
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
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它与成县的吴挺碑、鸡峰山、苍龙岭、香水洞等古迹浑然一体。
《西狭颂》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它所处的绝胜美景,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人。
宋代文人曾巩曾写下一篇《西狭颂》跋尾,其中这样描述道:“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陨坠之害。
”其修道和刻凿之艰辛可见。
《西狭颂》高清大图,附释文
(一)正文,为标准的正方形,纵横各145厘米,20行,满行20字,计 385字,正文内容主要记 述武都太守李翕的出身、家世、以及修治西狭阁道造福于民的政绩。
(二)《西狭颂》篆额,“惠安西表”4字小篆一列在上,字径长约13厘米,宽约9厘米。
(三)文后题名,12行,114字,小于正文,字形略扁,其中第十行:“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 书文”,可知《西狭颂》“挥翰遣词皆斯人”(南宋?洪适《隶续》)。
故西狭颂崖面风吹不着雨洒不着日晒不到加之地处偏僻峡谷山势险峻道路难行人迹罕之崖面陡峭距地面较高不易攀爬锤拓难度很大虽经1800年之久碑文等完好无缺
《西狭颂》高清大图,附释文
《西峡颂》镌刻崖体为花岗岩,石质坚硬细密,其碑面向内凹进,上有天然石龛遮掩,崖面坐 阴,相隔不足20米的单山相蔽,且崖下潭水相润。故《西狭颂》崖面风吹不着,雨洒不着,日 晒不到,加之地处偏僻峡谷,山势险峻,道路难行,人迹罕之,崖面陡峭,距地面较高,不易 攀爬,锤拓难度很大,虽经1800年之久,碑文等完好无缺。1982年修起碑亭和铁栅以作保护。 近年经政府修葺、曲经通幽,栈道悬壁,古亭护于崖前,铁栅栏阻人进前,但观瞻碑文无碍。 并不是讹传的“碑石几经刻洗,已貌存神遗”,而是古碑神采依旧照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文
恵安西表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悅《禮》,膺祿美 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竹/剖]符守,致黃龍、嘉禾、木 連、甘露之瑞。」動順經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嚴而 治。朝中惟靜,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強不暴寡,知不詐愚。屬縣 趨」教,無對會之事。儌外來庭,面縛二千餘人。年穀屢登,」倉庾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 錢。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谿,阨」笮促 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隧之害,過者創楚,惴惴其慄。君踐其 險,若涉淵水。嘆」曰,詩所謂:如集于木,如臨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則」為設備,今不 圖之,為患無已。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常繇{繇,今字}道徒,鐉燒破析,刻陷崔 嵬{陷,今字},減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土石。堅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行 人」歡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風。乃刊斯石,曰:」
《西狭颂》原拓扫描高清单字!
《西狭颂》原拓扫描高清单字!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刊名题写:王增军《西狭颂》整拓《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
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仇靖撰刻并书丹的摩崖石刻,隶书书法作品。
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西狭颂》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篆额有“惠安西表”四字。
正文右侧刻有“邑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
颂在图之左,阴刻隶书20行,共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
颂之左为题名,隶书竖行12行,计142字。
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颂其为民修复西狭栈道为民造福的政绩。
《西狭颂》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
《西狭颂》拓片局部《西狭颂》是“三颂”中保存最完好的,至今一字不损。
它虽然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
但是它用笔本身的撇、点、捺和横画蚕头燕尾等特色,仍然是隶书笔法。
它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西狭颂》的线条朴茂丰腴,深厚凝重,绵长劲挺,用笔逆入平出,笔笔达意。
起笔收笔以方笔为主兼以圆笔辅之,而在力量上它又十分强调粗重感。
所以《西狭颂》的线条一般两头较为粗壮,中段较为平缓,显得力量内蓄沉郁。
给人以稳如磐石的感觉。
尤其是波画,在手法和面貌上那更是层出不穷,多姿多彩。
如“事”字的圆圆行笔,长长带出,以及“教”字的圆笔行进,转角方折重顿,出锋尖长等等,都可说明此点。
“燕尾”作为隶书中最显著的特征,在《西狭颂》中也反映得淋漓尽致,别具一格。
其燕尾基本上以圆和状为主,且用笔之力似乎在起笔处就开始蓄集,然后长长挑出,而收尾处或上挑,或平出,或内聚,或外拓,手法变化多样,姿态各异,均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西狭颂》部分单字(上下滑动欣赏点开看大图)温馨提示:需要《西狭颂》原拓扫描高清版的朋友请在青少年书法家园后台输入:西狭颂。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
---------------------------------------------------------------最新资料推荐------------------------------------------------------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金丹一、《西狭颂》背景简介《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
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
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 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
总高 212 厘米,总宽 298 厘米,正文隶书, 20 行,385 字。
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
后有小字题名 12 行, 142 字。
《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
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
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
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
1 / 25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
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
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
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
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
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清代何绍基论书
清代何绍基论书何绍基致⽯梧书札释⽂:不料其⼊真书中已有此⼒量。
顾其真书不多见者,欲以简礼逾⼆王,不欲以模楷媲唐贤⽿。
究之短长⾃在,何若乃⼝⼝耶。
跋⽂⽒停云馆刻晋唐⼩楷⼭阴真⾯⽬⽆处寻觅,世间纷尚《黄庭》,其实了不见古⼈意思,即此刻亦苦横、直、撇、捺、⼽法⽆古劲厚远之⽓矣。
惟《曹娥》全是分书意度。
余尝谓度尚⼤字⼋分碑,右军仿其意作⼩真书,故⼼⼿间尚有分法。
⼦敬《洛神赋》⽤笔横逸疏宕,欲出⽗书之外,颇见本⾊。
欲求⼆王律令,观此两种可想象⼗⼀,其余殆⽆⾜摹览,⾮谓《停云》刻不佳也。
跋贾秋壑刻阁贴初拓本唐以前碑碣林⽴,发源篆分,体归庄重,⼜书⼿、刻⼿各据所长,规矩不移,变化百出。
汇帖⼀出,合数⼗代千百⼈之书归于⼀时,钩摹出于⼀⼿。
于执笔者性情⾻⼒既不能⼈⼈揣称,⽽为此务多矜媚之事者,其⼈之性情⾻⼒已可想见,腕下笔下⼑下⼜⽌此⼀律。
况其⼈本⽆书名,天下未有不善书⽽能刻古⼈书者,亦未有能⼀家书⽽能刻百家书者。
余少年亦习摹勒,彼时习平原书,所钩勒者即尽与平原近。
⼼是所学,谓本是⼀意,后渐于书律有进,乃知其误也。
《戏鸿》、《停云》疵议百出,弊正坐此。
⽽《淳化》则罕有雌黄,特因其所从出者,世不睹其初本,不能上下其议论⽿。
以余臆见揣之,共炉⽽冶,五⾦莫别,宋⼈书格之坏,由《阁帖》坏之。
类书盛于唐,⽽经旨歧类;帖起于五代、宋,⽽书律堕。
门户师承扫地尽矣。
古法既湮,新态⾃作,⼋法之衰有由然也。
怀仁《圣教》集⼭阴裴⼏⽽成,珠明鱼贯,风矩穆然,然习之化丈夫为⼥朗,缚英雄为傀儡,⽯可毁也,毡椎何贵耶!汇帖遂俑于此,重毕施缪更相沿袭,《淳化》遂成祖本,尊⽆⼆上。
南渡以后,灾⽯未已,试看汇帖中于古⼈碑版,⽅重之字不敢收⼊⼀字,⾮以其难似乎?简札流传,欹斜宛转以取姿趣,随⼿钩勒,可得其屈曲之意。
唐碑与宋帖,低昂得失,定可知矣。
【羲之俗书趁姿媚】,昌黎语岂为过哉!东坡、⼭⾕、君谟、襄阳、不受束缚,努⼒⾃豪,然摆脱拘束,率尔会真者,惟坡公⼀⼈。
西狭颂 导游词
《西狭颂》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游览一条幽深奇特的峡谷,去欣赏一处悬崖上的珍贵的文物,那就是著名的书法石刻《西狭颂》。
汉代的流行字体是隶书,提起汉代隶书名帖,可能有人会道出《华山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等,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西狭颂》呢?我们成县的《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
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现在保留下来的汉代碑刻原石寥寥无几,风毛麟角,而《西狭颂》就是其中之一。
它毫无损坏地保存在原处,实属罕见,格外珍贵。
《西狭颂》在国内外书法界、史学界很有名气,作为普通游客,也许你对它不太了解。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去揭开她的面纱,认识她的面目。
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成县抛沙镇东营村丰泉山脚下,离开县城已十多公里了。
请大家往前看,前面一座仿汉代风格的牌坊,上有“西狭风景区”5个字,从这儿向西进沟,再走不多路程,汽车就到我们的游览地了。
汉阙游客们:我们面前是一座三楹彩绘汉阀门,雄伟壮观;门后正中是唐代样式的展览大厅,古香古色。
大厅旁边横跨在响水河的桥廊,将把我们引向峡谷深处的《西狭颂》摩崖。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踏上了今天的西狭徒步之旅。
峡中路上这条绵延数里的峡谷叫西峡,又叫天井峡、鱼窍峡,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
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树,相映成趣。
人行小道曲径通幽,悬空栈道婉蜒至深。
投人其中,大家是否有了身在世外的感觉?峡奇在山,美在水。
大家抬头放眼,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
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
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
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仿佛要洗去大家一路的风尘,表示对远方来客的特别敬意。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
---------------------------------------------------------------最新资料推荐------------------------------------------------------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金丹一、《西狭颂》背景简介《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
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
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 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
总高 212 厘米,总宽 298 厘米,正文隶书, 20 行,385 字。
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
后有小字题名 12 行, 142 字。
《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
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
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
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
1 / 25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
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
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
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
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
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何绍基临西狭颂何绍基与《西狭颂》
何绍基临西狭颂何绍基与《西狭颂》何绍基挨笞发愤? 对何绍基(1799-1873)的喜爱和认识,可以追溯到中学时期。
幼时家中虽挂过何氏对联,但那时我还不识字,没有记忆。
该联很早就在迁居时丢失了。
后来上小学,每天的回家作业规定要临写一张小楷、一张大楷。
家中字帖甚多,父母为我挑选时,曾翻到一本何的字帖,因是行书,未予考虑。
直到上高中时,我对诗词有了爱好,对家中的字画、碑帖也发生兴趣,这才挑出一本据何氏原迹双勾摹勒的《花蕊夫人(宫词)》,细细品读。
这组描绘五代前蜀宫廷游乐生活的七绝,写得浅显生动,读来朗朗上口,书法又是那样道劲而具个性,所以捧读之下,觉得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也试着临写过,却是形神俱失,也就知难而退。
先父喜谈掌故,曾说何绍基的父亲系探花,何本人则屡应乡试不第,但他锲而不舍,终于在37岁第11次赴试时考中举人第一名,即解元,翌年又中进士,书法更卓然成一大家。
先父还同我谈何的诗作,曾说:“何子贞的‘秋水荒寒不可收’,一句就把莫愁湖的荒凉写了出来。
”后来我读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其中一篇专谈何绍基,所述轶事虽然有趣,有些情节却似乎经不起推敲,譬如他也谈到何的早年经历——子贞幼时,坼弛不羁。
年二十四,其尊翁凌汉携之入都,舟泊永州,适闲暇,究其所学,则茫无所知。
凌汉大怒,笞掌二十,推之上岸,曰:不可使京中人如我有此子,以为吾羞。
绍基潜归,闭户勤读,卒得进士,且成名人,斯亦奇矣。
24岁对学问还“茫无所知”,挨打之后才发愤苦读,“卒得进士”,说来的确有点“奇”。
但我读过一些何诗,记得他有“忆我八岁时,便上长安道”之句,就是说,由于其父被授翰林院编修,他8岁时便已随父入京,之后10多年都在北京生活,并非24岁才被“携之入都”。
此外,我曾读过何的《生日书怀二首》,是他虚岁19时作的二首五古,写得很不错,且录一首如下——爱云如爱影,爱月如爱友。
爱花如爱色,爱山如爱酒。
惟书爱最真,坐卧不离手。
架上三万签,经史任所取。
何绍基的书学“朋友圈”
48故事责编:澜翔*****************************何绍基的书学□翊 鸣奠定了其“碑帖融合”的大格局。
邓石如(1743-1805)是清代碑学思潮兴起后第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家。
他不仅发展了篆、隶古体,也为囿于帖学中的楷、行、草书开辟了一条新路。
对篆书一艺,何绍基最服膺邓。
他曾在《书邓完伯先生印存后为守之作》中说道:“余廿岁时,始读《说文》,写篆字。
侍游山左,厌饫北碑;穷日夜之力,悬臂临摹。
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务得生气;每著书作数字,气力为疲。
自谓得不传之秘。
后见石如先生篆分及刻印,惊为先得我心;恨不及与先生相见。
而先生书中,古劲横逸,前无古人之意,则自谓知之最真。
张翰翁、包慎翁、龚定庵、魏默深、周子坚每为余言翁摹古用功之深,余往往笑应之。
我自心领神交,不待旁人告语也。
”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包世臣(1755-1855)在阮元的基础上强调以“笔法”为核心,推崇北碑。
他的实践经验源于邓石如,理论启示源于阮元,但更强调由具体的用笔、技法去挖掘表现“北碑”茂密雄强的阳刚之美,且强调北碑能得篆、分遗意的特征。
但在何绍基看来,“包慎翁之写北碑,盖先于我二十年。
功力既深,书名甚重,于江南从学者相矜以‘包派’。
余以横平竖直绳之,知其于北碑未为得髓也。
”虽然两人皆倡学北碑,但于实际探索中却有着极大分歧。
莫友芝(1811-1871)亦师法邓石如,其雄何绍基(1799-1873)的书法四体皆善,尤以楷、行、分隶最为人称道。
受家学影响,何绍基早年习书由唐楷入手。
他曾自述:“先文安公藏宋拓本,临仿有年,每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等。
余肄书泛滥六朝,仰承庭诰,惟以此四字为律令。
”“横平竖直”的思想贯穿其书法一生。
何氏的成就源于家学的濡染、阮元和包世臣的书学理论影响,以及邓石如的实践基础,并通过不懈努力使这些成果发扬光大。
作为清代晚期的重要书家,其书法会通颜真卿、欧阳父子、李邕、苏轼诸家,晚年遍临汉碑,自成一体,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
清何绍基诗稿手卷(三)湖南省博物馆藏
清何绍基诗稿手卷(三)湖南省博物馆藏何绍基《诗稿手卷》,纵24.5厘米,横54.5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释文:古来大笔辉山溪,文章在集字在碑。
就文论文字说字,未宜牵引如棼丝。
况古名臣气磊落,岂作瘦语如纤儿。
元颜碑照湘东西,恶禽弊兽不敢栖。
双井老人坚苦学,于诗与字无苟为。
顾独未解鲁国笔,贞白怀素乃所师。
欹斜谓得古人势,醉帖仍让东坡挥。
其于斯文更苛议,中兴二字非阽危。
宗庙再安聱叟颂,日月双悬太白诗。
趣取大物是何语?强传春秋成谤词。
摩崖大字况如斗,鲁国忠爱岂肯随?梅根居士癖昵古,被古人愚吾窃悲。
有关诗教,非若前篇止论书也。
何如之?山谷浯溪碑诗以颂为毁,非元、颜两公忠爱意也。
梅根来诗,曲徇山谷。
复草此以砭之,辨才将何以见教?蝯稿,七月八日夜。
碑拓鉴赏 讲座
碑拓鉴赏讲座主讲:李绪杰顾问:王钧刘大新一、碑帖的含义1、碑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定义的“碑,竖石也”,(幻灯)这是碑的原义。
后经过发展才开始刻有文字。
今天我们解释“碑”字,应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狭义来讲,碑是许多石刻种类中的一种;而从广义来讲,它泛指各种形制的石刻文字。
今天我们欣赏石刻文字书法时,就得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了。
这也是碑的含义的引伸和扩展的结果。
凡刻有文字的刻石统称为碑,也有其渊源,并非近时开始的,清代叶昌炽在其《语石》中曾记载:“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当是汉以后。
”碑这一概念,经过含义的延伸,就包括了:刻石、碑、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石阙、摩崖、画像题字等等,成为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2、帖,(幻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帛书也”。
古人把书写在竹、木上的字迹,称之谓“简牍”,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字迹,称之谓“帖”。
帛,就是丝织品的总称。
自从造纸术发明后,帛与缣jian(细绢)素、纸并用于书札。
到此凡是小件篇幅的书迹,当时人们都称之为帖。
帖的含义因此也就得到扩展。
(一扩展)从东汉开始,书法艺术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文人士大夫有收集书家手迹的习惯(用现在话说就是收藏名人信札或墨迹),这些名家信札被收藏者作为珍秘,供收藏者研习。
(二扩展)自宋朝开始(也可能从五代开始),有汇刻历代名家书迹于木、石之上的,称作丛帖或集帖。
从石刻上棰拓下来的拓本,为了便于临摹欣赏,装订成册。
(三扩展)从清末西方摄影技术传入我国后,凡是镌刻或手写的一切书法艺术文字,经过影印装裱成册的,也都称为帖。
这样,就能看出帖的产生与发展了。
二、碑与帖的区别(幻灯)人们习惯于碑帖合称,形成了一种刻字拓本的概念。
而实际上,碑和帖是有区别的。
这些不同体现在文字内容、书法风格、性质、功用及制作方法上。
碑的文字内容和功用是为了追述世系、纪功颂德或祭祀记事之用,有一定的格式。
虽有正、行、隶、篆各种书体,但要求肃穆庄重,书丹上石,刻成后立于地上。
清何绍基临《石门铭》册(24开分页高清)欣赏
清何绍基临《石门铭》册(24开分页高清)欣赏清何绍基临石门铭册嘉德2012秋拍成交价109.25万元作品鉴赏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清代诗人、书法家。
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
道光进士,官编修,博览群书,于经、史、子学皆有著述,尤精小学。
书法尤著名于世。
书法自秦汉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
《息轲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课甚勤,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平生作书,对联特多,而不是一般应酬之作,书作着力,书艺很高,被誉为“书联圣手”。
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文钞》、《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校正》等。
题识:辛酉八月十一日,詹王宫齐集成服。
蝯。
后纸:1.何维朴(1844-1925)跋:先大父六十岁时始专习隶书,于东京诸碑无不临写,日有课程。
《礼器》、《张迁》二碑各临至百余通。
《石门颂》临本差少。
此本后题辛酉八月,正文宗升遐后所书。
大父受文宗特达之知,虽以建言被议,而感恩恋阙之心无时或释,每一语及,辄呜咽不能已已,此则非外人所得知者,因谨记之。
光绪二十有六年庚子(1900年)闰八月,道州何维朴书。
钤印:何维朴、诗孙。
2.沈尹默(1883-1971)题:此蝯叟平日书课也。
落笔峻快,意与神会,不规规留心于点画之间,故偶有误处。
然皆易别。
惟“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句中,“危”字拓失已久,此临依前文涂路“歮难”语补作“歰难”,非是。
曾见精拓旧本,“危”字之形尚依约可辨。
即就近拓谛察之,仍存有“危”形,审是“危”字。
至于文中“隆”字皆略而不书,则避其先德文安公讳也。
文安公亦工书,颇风发,韵流不似蝯叟之朴茂醇古。
余幼时得见其家刻帖四册,先大父有题记。
先大父盖文安公所取士,此帖为其所赠,旧庋长安寓庐中,今则佚矣,殊可惜也。
闻蝯叟所临石门颂曾有刻本,未尝得见,不知文中“危难”字如何临写耳。
书法家何绍基是谁
书法家何绍基是谁何绍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
道光进士,官编修,博览群书,于经、史、子学皆有著述,尤精小学。
书法尤著名于世。
书法自秦汉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
《息轲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课甚勤,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平生作书,对联特多,而不是一般应酬之作,书作着力,书艺很高,被誉为“书联圣手”。
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文钞》、《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校正》等。
传世书迹甚多。
《邓石如墓志铭》,书于同治四年1865。
纸本墨迹。
楷书。
七开,每开纵30.6厘米,横3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何绍基的楷书从欧阳通《道因碑》入手,后又广泛地临写六朝碑版及颜真卿楷书等,于《张玄墓志》用功最多。
何绍基的这件为邓石如所书的墓志,表现颜字端庄、开阔的正面形象。
他主张从篆隶入手,自然解决“中怯”最好的途径。
因而在技术上,他选择了回腕执笔法。
何氏在写邓石如墓志时,已年近古稀,但他能有效地避开由于他技术上奇特而造成的线条颤动,使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
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
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于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
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
8岁随父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泽门生。
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
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正负考官。
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
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
遂辞去官职,咸丰六年1856,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