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摘要

学位论文是反应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故做好学位论文质量评定工作是加强学生教育的管理,保证和提高学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学位论文的评价也是决定论文质量和创新性。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合理、正确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

对于问题一

我们采用成对数据t检验来判断附件一中每份经两位专家评价的论文的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的论文,我们的评价方法是判断该篇论文某位专家对7个指标打分结果标准差的大小,标准差越小则该专家的评价结果更可靠,进而采用该专家的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详见

对于问题二:

根据附件中的评分指标,我们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因素集A和评语集V来对学位论文进行定量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学位论文的评价结果,从而建立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详见

对于问题三:

通过建立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模型,我们结合得到的结果给主管部门写一封建议信。

最后,本文分析了所用模型的优缺点,将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并把模型进行推广,针对如何提高论文评估质量向相关部门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成对数据t检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

一问题重述

学位论文的评价是决定论文质量和创新性的重要环节。确定一份学位论文质量及是否同意参加答辩,一般是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两位专家进行评审,每位专家一般评阅2-6论文

目前的学位论文评估标准尚不完善,现行的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性评价,就是专家根据对论文的整体印象做出优、良、中、差的判断;二是定量分析,对学位论文各项评定指标赋以一定的分数和权重,评审时,专家根据指标打分,最后进行加权平均算出分数,作为学位论文的最终评审结果。

分析附件1中每份论文经两位专家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的论文,给出评价方法和结果。

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和讨论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并给出附件2的最终评价结果。

结合建立的模型,给主管部门写一封信,阐述提高学位论文评阅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二问题分析

2.1问题一的分析

对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的分析一般可采用F检验、方差检验、t检验等。结

合本问题并认真分析数据后,我们认为采用成对数据t检验来验证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更为合理。成对数据的t检验是为了比较两种产品、两种仪器、两种方法等的差异性,常在相同的条件下做对比试验,得到一批成对的观察值。然后分析观察数据做出判断。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的论文,我们的评价方法是利用标准差的大小确定哪个专家的评价结果更可靠,进而采用该专家的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

2.2问题二的分析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们认为要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对每一层次各元素之间的相互重要性给出判断。此外,由于每个老师的偏好不同,对同一篇论文的评价结果可能不同,因此,与其让老师直接评出论文等级,不如让老师给出论文隶属于各个等级的概率,鉴于此,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结果是一个多维向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确定某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隶属等级。

2.3问题三的分析

通过建立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模型,我们结合得到的结果给主管部门写一封建议信

三模型假设

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为了简单起见,在讨论模型时都做了如下假设:

1.假定老师评价给分遵循学校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2.假定老师评价给分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公正的给出公平的分数。

3.假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分数数据是可用的。

4.假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分数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假定各指标间互不影响

6.假定模型只考虑给出的这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7.忽略各数据间的重叠信息对模型的影响

四符号说明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模型一的建立

模型一中我们采用成对数据t检验来判断每份论文经两位专家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的论文,我们给出的评价方法和结果

再利用标准差确定那个专家的评价结果更可靠,进而采用该专家的的评价结果。为了比较两种产品、两种仪器、两种方法等的差异性,我们常在相同的条件下做对比试验,得到一批成对的观察值。然后分析观察数据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常称为逐对比较法,即成对数据的t检验。

显著性检验(数据t检验)的基本思想可以用小概率原理来解释:

1、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假若在一次试验中事件事实上发生了。那只能认为事件不是来自我们假设的总体,也就是认为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不正确。

2、观察到的显著水平:由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检验统计量观察值所截取的尾部面积。这个概率越小,反对原假设,认为观察到的差异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的证据便越强,观察到的差异便越加理由充分地表明真实差异存在。

3、检验所用的显著水平: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点,事先规定这个检验标准。

4、在检验的操作中,把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与作为检验标准的显著水平标准比较,小于这个标准时,得到了拒绝原假设的证据,认为样本数据表明了真实差异存在。大于这个标准时,拒绝原假设的证据不足,认为样本数据不足以表明

真实差异存在。 5、检验的操作可以用稍许简便一点的作法:根据所提出的显著水平查表得到相应的 值,称作临界值,直接用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与临界值作比较,观察值落在临界值所划定的尾部内,便拒绝原假设;观察值落在临界值所划定的尾部之外,则认为拒绝原假设的证据不足

结合本问题,具体可以将论文的7个评价指标合理抽象为7对相互独立的观察结果, 表示如下:

(X1,Y1),(X2,Y2),(X3,Y3),…(X7,Y7) 令D1=X1-YI,D2=X2-Y2,…,D7=X7-Y7,

则D1,D2,…,D7相互独立。又由D1,D2,…,D7是由同一因素引起的,可以认为它们服从同一分布,即为正态分布。基于此我们提出原假设H 0:arg =μ0=0 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则统计量t =

0sd/√n

=

sd/√n

服从自由度n=n-1的t 分布。

其中分别计 D1,D2,…,D7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为arg ,var,则拒绝域为(a 为显著性水平):

|t |=|

s /√n

|≥t a 2

(n −1) (5-1)

取a=0.05,由题知n=7,查t 检验临界值表(见附录三)得: t a/2(n −1)= t 0.025(7−1)=2.4469 取表中一组数据进行检验,数据如下:

选题意义 现状综述 论文工作 学术水平 科研能力 学术道德 写作水平

B001

75

85

75

75

75

75

75

经过均值公式求出样本平均值: n

D D D 7

21...arg +++=

(5-2)

再通过平均值和样本方差公式求得样本方差:

1arg)(...arg)(arg)(var 2

72221--++-+-=n D D D (5-3)

接着利用求出的样本方差求出样本的标准差:

var =sd (5-4) 利用001号论文的数据可以最终求出以下数据: 进过比较可知:

t

(n −1)=2.4469

故t 不在拒绝域内,则可以认为两位专家对于001号论文的评价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