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黎浩光)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资料广西某地区修建一条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设计年限12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7% 交通量资料:二、设计内容1、轴载当量换算(换算方法:弯沉及沥青层拉应力指标)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本设计设计层为石灰粉煤灰碎石,属于半刚性材料,所以N 取868.9)二级公路设计年限取12年,双向两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5。
由公式得:()[]()[](次)η362317865.09.868%7.63651%7.6136511121=⨯⨯⨯-+=⨯⨯⨯-+=N r r N te3、计算设计弯沉值由设计资料可得,0.1,0.1,1.1===b s c A A A ,则由式14-21(教材)得:)01.0(2.320.10.11.1)3623178(6006002.02m m A A A N L bs c e d =⨯⨯⨯⨯==-﹣ 4、用HPDS2006公路路面设计程序进行设计计算 计算结果以及验算结果见下页汇总。
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年限 12 车道系数 .6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6.7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 Nh= 1038 ,属中等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121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5083040 属中等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858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3577726 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30.1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 0.41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8 0.333 石灰粉煤灰碎石0.6 0.364 石灰粉煤灰土0.25 0.1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4标准轴载: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30.1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3设计层最小厚度: 15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30.1 (0.01mm)H( 3 )= 200 mm LS= 32.5 (0.01mm)H( 3 )= 250 mm LS= 28.2 (0.01mm)H( 3 )= 227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3 )= 227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3 )= 227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3 )= 227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3 )= 277 mm σ( 4 )= .127 MPaH( 3 )= 327 mm σ( 4 )= .108 MPaH( 3 )= 295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H( 3 )= 227 mm(仅考虑弯沉)H( 3 )= 295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0 mm----------------------------------------石灰粉煤灰碎石300 mm----------------------------------------石灰煤渣土200 mm----------------------------------------新建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0.4 (0.01mm)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2.1 (0.01mm)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4.7 (0.01mm)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89.3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66.3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192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89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93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118 (MPa)。
沥青路面计算书

三长线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江西省,属于一级公路,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44+086,设计使用年限为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3855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 方向系数取%, 车道系数取%。
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3类,根据表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根据表,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根据附表,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22,351,024,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670,542,389。
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0,019,677,交通等级属于重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9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61MPa。
3. 路面结构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根据表,基准等效温度Tξ为℃,由式()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
可靠度系数为。
根据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6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如表5所示。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
根据式()和式(),计算得到d1=,d2=。
把d1和d2的计算结果带入式(),可得到各分层的永久变形修正系数(kRi),并进而利用式()计算各分层永久变形量(Rai)。
沥青路面设计完整计算书

1
项目类型参数
项目类型
新建项目
设计弯沉(0.01mm)
未知
2
验算内容
验算方式
弯拉应力验算
3
交通参数设置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路面等级
高级路面
设计使用年限(年)
15
基层类型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轴载类型
累计标准轴载
累计作用次数Ne(万次/车道)
850
4
土基模量参数
土基模量(MPa)
结构组合(面层+基层+底基层)
1
层号
1
2
是否控制层位
否
3
材料类型
沥青混凝土类
4
材料名称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5
15度材料模量(MPa)
1800
6
20度材料模量(MPa)
1200
7
材料厚度(cm)
4
8
劈裂强度(MPa)
1
9
泊松比
0.25
10
层号
2
11
是否控制层位
否
12
材料类型
沥青混凝土类
13
材料名称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24.7
3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万次)
8504Βιβλιοθήκη 路面第1层厚度(cm)4
5
路面第2层厚度(cm)
6
6
路面第3层厚度(cm)
30
7
路面第4层厚度(cm)
36.6
8
设计控制层厚度(cm)
36.6
9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52页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1 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1)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二级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1.04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9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2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12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5.5 %方向系数.55车道系数 1整体式货车比例45 %半挂式货车比例25 %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1 .41 .12 0 .38 .59 .32 .47 .41 .42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495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2960466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7500888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5.4079E+08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7500888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27154E+07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5设计轴载: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4设计层起始厚度: 20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9500 .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9000 .25 2.5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9000 .25 2.54 级配碎石? 600 .355 级配碎石200 250 .356 新建路基40 .4------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20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1疲劳加载模式系数KB= .792温度调整系数KT1= 1.248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VFA= 70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ε= 99.4 ×10-6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NF1= 1.267814E+07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1= 7500888 轴次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250 mm温度调整系数KT3= 1.106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4= 1.27154E+07 轴次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ε= 304 ×10-6路基顶面容许竖向压应变EZR= 310 ×10-6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 24.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 7500888 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 6第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1 )= .53 mm第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2 )= 1.06 mm第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3 )= 1.37 mm第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4 )= .95 mm第5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5 )= .53 mm第6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6 )= .57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5.01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15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 次/mm第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第3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级配碎石250 mm----------------------------------------级配碎石200 mm----------------------------------------新建路基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AT= .8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 373.5 (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 44.6 (0.01mm)(2)新建二级公路的输入数据文件:2 1 2 1.0412 12 900 .55 1 5.5 45 25.1 .41 .12 0 .38 .59 .32 .47 .41 .425 4 200 10.80103010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9500 .25 0 1.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9000 .25 0 2.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9000 .25 0 2.510021002级配碎石200 600 .35 0 010021002级配碎石200 250 .35 0 040 .41 1.3 1.3 1.2 22 70(3)新建二级公路数据输入软件界面的全过程1)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HAPDS)主窗口2)交通参数输入窗口3)沥青路面结构的参数输入窗口4)路面结构验算公共参数输入窗口5)显示的数据文件(输入的数据文件)6)设计计算的成果文件(新建二级公路.txt,中间文件)7)您还打算进行修改吗?(界面)8)路面厚度修改窗口9)公路路面设计与验算已完成(界面)10)查看的文件名(经修改后的新建二级公路.txt,最终的设计计算书)2 新建一级公路计算书(1)新建一级公路计算书: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一级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1.28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24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15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5 %方向系数.55车道系数.5整体式货车比例35 %半挂式货车比例45 %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66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5825484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4086E+07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9.438057E+08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4086E+07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427535E+07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5设计轴载: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4设计层起始厚度: 18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2.5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2.54 水泥稳定碎石? 7500 .25 1.45 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6 新建路基60 .4------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1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7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24第4 层层底拉应力σ= .077 MPa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3.119286E+11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9.438057E+08 轴次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1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7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1.157第5 层层底拉应力σ= .252 MPa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1.028473E+09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9.438057E+08 轴次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路面所在地区低温设计温度TSJ=-29 ℃表面层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T= 100 MPa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HA= 140 mm路基类型参数BLJ= 2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CI= 3 条沥青面层容许低温开裂指数CIR= 3 条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值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 20.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1.44086E+07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 6第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1 )= .43 mm第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2 )= .89 mm第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3 )= 1.26 mm第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4 )= .99 mm第5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5 )= .67 mm第6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6 )= .94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5.18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15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 次/mm第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第3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验算路面结构防冻厚度: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500 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新建路基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AT= .75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 233.4 (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 26.1 (0.01mm)(2)新建一级公路的输入数据文件:1 1 1 1.2815 15 2400 .55 .5 6.5 35 45.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5 4 180 10.750103010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0 1.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0 2.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0 2.504120412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 004120412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 060 .4.8 1 1 .9 18 70500-29 2 100(3)新建一级公路数据输入软件界面的全过程1)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HAPDS)主窗口2)交通参数输入窗口3)沥青路面结构的参数输入窗口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的参数5)路面结构验算公共参数输入窗口6)显示的数据文件(输入的数据文件)7)设计计算的成果文件(新建一级公路.txt,中间文件)8)您还打算进行修改吗?(界面)9)路面厚度修改窗口10)公路路面设计与验算已完成(界面)11)查看的文件名(经修改后的新建一级公路.txt,最终的设计计算书)3 新建高速公路计算书(1)新建高速公路计算书: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高速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1.65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140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15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5 %方向系数.55车道系数.5整体式货车比例35 %半挂式货车比例45 %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385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 3.398199E+07 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405018E+07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5.505533E+09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405018E+07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16062E+08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5设计轴载: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4设计层起始厚度: 32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0 .25 2.5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10000 .25 2.54 水泥稳定碎石? 7500 .25 1.45 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6 新建路基80 .4------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32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57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1.157第4 层层底拉应力σ= .06 MPa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3.373421E+10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5.505533E+09 轴次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3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2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1.419第5 层层底拉应力σ= .118 MPa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5.755031E+09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5.505533E+09 轴次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路面所在地区低温设计温度TSJ=-29 ℃表面层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T= 120 MPa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HA= 180 mm路基类型参数BLJ= 2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CI= 2.7 条沥青面层容许低温开裂指数CIR= 3 条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值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 20.8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 8.405018E+07 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 6第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1 )= 1.28 mm第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2 )= 2.28 mm第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3 )= 3.77 mm第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4 )= 2.72 mm第5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5 )= 1.65 mm第6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6 )= 2.06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13.76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15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 次/mm第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第3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验算路面结构防冻厚度: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500 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mm----------------------------------------水泥稳定碎石38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新建路基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AT= .8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 186.7 (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 16.1 (0.01mm)(2)新建高速公路的输入数据文件:0 1 1 1.6515 15 14000 .55 .5 6.5 35 45.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5 4 320 10.80103010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0 1.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0 .25 0 2.501010101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10000 .25 0 2.504120412水泥稳定碎石320 7500 .25 1.4 004120412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 080 .4.8 1 1 .9 18 70500-29 2 120(3)新建高速公路数据输入软件界面的全过程1)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HAPDS)主窗口2)交通参数输入窗口3)沥青路面结构的参数输入窗口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的参数5)路面结构验算公共参数输入窗口6)显示的数据文件(输入的数据文件)7)设计计算的成果文件(新建一级公路.txt,中间文件)8)您还打算进行修改吗?(界面)9)路面厚度修改窗口10)公路路面设计与验算已完成(界面)11)查看的文件名(经修改后的新建一级公路.txt,最终的设计计算书)4 改建高速公路计算书(1)改建高速公路计算书: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高速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1.65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35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15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5 %方向系数.55车道系数.5整体式货车比例35 %半挂式货车比例45 %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962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8491085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100163E+07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375668E+09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100163E+07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3.538316E+07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5设计轴载: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4设计层起始厚度: 300 (mm)加铺层最下层位: 5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0 .25 2.5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0 .25 2.54 水泥稳定碎石? 7500 .25 1.45 级配碎石190 250 .356 原路路基或留用结构80 .4------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3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1.14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1.236第4 层层底拉应力σ= .197 MPa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1.404057E+09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1.375668E+09 轴次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路面所在地区低温设计温度TSJ=-29 ℃表面层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T= 120 MPa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HA= 160 mm路基类型参数BLJ= 2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CI= 2.9 条沥青面层容许低温开裂指数CIR= 3 条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值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 20.5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 2.100163E+07 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 6第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1 )= .59 mm第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2 )= 1.12 mm第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3 )= 1.88 mm第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4 )= 1.36 mm第5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5 )= .82 mm第6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6 )= .92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6.69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15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 次/mm第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第3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验算路面结构防冻厚度: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810 mm改建后未划入路面的原路留用路面结构总厚度80 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mm----------------------------------------水泥稳定碎石380 mm----------------------------------------级配碎石190 mm----------------------------------------原路路基或留用结构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路表验收弯沉值LA= 23.6 (0.01mm)(2)改建高速公路的输入数据文件:0 2 1 1.6515 15 3500 .55 .5 6.5 35 45.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 5 4 300 1050103010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0 1.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0 .25 0 2.5010201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0 .25 0 2.504120412水泥稳定碎石300 7500 .25 1.4 010021002级配碎石180 250 .35 0 080 .4.8 1 1 .9 18 7081080-29 2 120(3)改建高速公路数据输入软件界面的全过程1)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程序(HAPDS)主窗口2)交通参数输入窗口3)沥青路面结构的参数输入窗口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的参数5)路面结构验算公共参数输入窗口6)显示的数据文件(输入的数据文件)7)设计计算的成果文件(新建一级公路.txt,中间文件)8)您还打算进行修改吗?(界面)9)路面厚度修改窗口10)公路路面设计与验算已完成(界面)11)查看的文件名(经修改后的新建一级公路.txt,最终的设计计算书)5 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顶面回弹模量计算(1)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顶面回弹模量计算书: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实测弯沉值(0.01mm)206 246 184 128 256 160 302 276 168 254410 298 184 170 162 286 192 210 268 318194 188 168 146 62 164 198 288 242 184420舍去的过大或过小弯沉值为: L( 11 )= 410L( 31 )= 420L( 25 )= 62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有效弯沉数: 28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弯沉平均值: 216 (0.01mm)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弯沉标准差: 54 (0.01mm)改建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或目标可靠指标 1.04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100 (mm)测定时路表温度与测定前5d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之和55 (℃)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基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季节影响系数 1.2 湿度影响系数 1 温度修正系数 .97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代表值: 317 (0.01 mm)改建路段留用路面结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51.7 (MPa)(根据贝克曼梁和后轴重100kN 车辆测定的弯沉值经计算确定)58.9 (MPa)(根据落锤式弯沉仪( 荷载50 kN )测定的弯沉值经计算确定)注意:上述第一个计算结果系采用2006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9.2.3 条和9.2.6 条的有关公式计算得到,仅供设计时参考(2)输入数据文件1 2 31 2 1.2 1 10055206 246 184 128 256 160 302 276 168 254410 298 184 170 162 286 192 210 268 318194 188 168 146 62 164 198 288 242 184420(3)输入窗口界面6 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计算(二级公路)(1)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计算书(二级公路)路段内实测路基顶面弯沉值(0.01mm)206 246 184 128 256 160 302 276 168 254410 298 184 170 162 286 192 210 268 318194 188 168 146 62 164 198 288 242 184420舍去的过大或过小弯沉值为: L( 11 )= 410L( 31 )= 420L( 25 )= 62路段内实测路基顶面有效弯沉数: 28。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设计资料: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2区。
交通分析: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累计当量轴次:()[]()[]次235480453.0553.7041095.03651095.0136511151=⨯⨯⨯-+=⨯-+=ηγγN N te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2)累计当量轴次()[]()[]次188083253.0238.5624095.03651095.0136511151=⨯⨯⨯-+=⨯-+=ηγγN N te路面参数设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 e =2.35×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1)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2)各层材料抗压模量和襞裂强度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表E1“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及表E2“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襞裂强度,各值均取规范给定的中值。
干燥与中湿状态各层材料的厚度如下表:潮湿与过湿状态各层材料的厚度如下表:3、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区,为普通粉质土。
由于设计要求拟定路基处于各种状态下各该路段处Ⅳ2个结构层的厚度,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稠度的建议值,取干燥,中湿,潮湿,过湿状态的稠度分别为 1.15,1.00,0.90,0.80。
20XX沥青路面计算书

20XX沥青路面计算书三长线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江西省,属于一级公路,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44+086,设计使用年限为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3855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 方向系数取%, 车道系数取%。
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3类,根据表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 9类 10类 11类车型分布系数(%) 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 9类 10类 11类非满载车比例满载车比例根据表,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根据附表,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设计指标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9类 10类 11类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22,351,024,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670,542,389。
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0,019,677,交通等级属于重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结构层编号 1 2 3 4 5 6 层位上面层下面层材料类型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厚度(mm) 模量(MPa) 泊松比11500 11000 120XX 10000 400 61 中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下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底基层粒料材料土基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9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61MPa。
沥青路面计算书

路基路面毕业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任务书(平原区)新疆某地区一级公路新建公路设计资料如下:一、地形、地貌1、地形、地貌拟建公路位于盆地,公路沿线地形总体比较平缓,属于平原微丘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地面坡度约为3~8‰。
本段地处公路自然区划的Ⅵ2区,海拔高度在500m~700m之间。
2、起止桩号起止桩号K0+000-K91+891.55,建设里程91.89155km。
路基宽度为12m。
3、地层岩性项目所在区域自西向东,根据沿线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本地区主要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残积—坡积低山丘陵区、剥蚀—堆积平原区和风积沙漠区。
残积—坡积低山丘陵区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砾岩、凝灰岩、碎屑岩、煤层为主;剥蚀—堆积平原区岩性以泥质砂岩、细砂岩、红色砾岩、中、细砂、低液限粉土为主。
风积沙漠区岩性以细砂、中砂、低液限粉土为主。
按路线所经区域内的地层特征和岩性,划分了以下工程地质段落:(1)K0+000~K0+040:老路路基,路基高度在0.8~3.5m,路基填料主要为黄褐色低液限粉土;(2)K0+040~K8+300:地层主要为角砾、砾砂,揭示层厚0.3~2.0m,中密,容许承载力σ0=40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Ⅲ。
(3)K8+300~K11+420:地层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细砂、低液限粉土,层厚0.4~0.7m,松散、硬塑,容许承载力σ0=100~12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第二层为角砾、砾砂,揭示层厚1.1~1.6m,中密,容许承载力σ0=40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Ⅲ。
(4)K11+420~K13+850:地层主要为泥岩,揭示层厚0.7m,强风化,容许承载力σ0=40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Ⅳ。
(5)K13+850~K16+248:第一层为细砂、粉砂,层厚1.0~1.1m,中密,容许承载力σ0=200~25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第二层为泥岩,揭示层厚0.9m,强风化,容许承载力σ0=40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Ⅳ。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构造设计与计算书1 工程简介本路段车站北路城市道路,采用二级标准.K0+000~K2+014.971,全线设计时速为40km/h。
路基宽度为21.5m,机动车道宽度为2×7.5m,人行道宽度为2×2.5m,盲道宽度为2×0.75m。
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及结合当地筑路材料确定路面构造为:机动车道路面的面层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和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水稳砂砾〔5:95〕,底基层采用20cm天然砂砾。
2 土基回弹模量确实定本设计路段自然区划位于Ⅵ区,当地土质为砂质土,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表F.0.3查得,土基回弹模量在枯燥状态取59Mpa.3 设计资料〔1〕交通量年增长率:6% 设计年限:15年〔2〕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4 设计任务4.1 沥青路面构造组合设计4.2 沥青路面构造层厚度计算,并进展构造层层底拉应力验算4.3 绘制沥青路面构造图5 沥青路面构造组合设计5.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如表10-1所示。
5.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5.1.1.1 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4121∑=⎪⎭⎫⎝⎛=ki i i P P n C C N ,()11 1.211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5.1.1.2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取15年,车道系数η=0.7,γ=6.0% 累计当量轴次:()[][]596.369071406.07.06.6203651)06.01(3651115=⨯⨯⨯-+=⋅⨯-+=ηγγN N te次5.1.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5.1.2.1 轴载验算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5.1.2.2 累计当量轴次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为15年,车道系数取0.7,那么累计当量轴次为:5.2 路面构造层设计与材料选取由上面计算得到设计年限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计算书1 工程简介本路段车站北路城市道路,采用二级标准.K0+000~K2+014.971,全线设计时速为40km/h。
路基宽度为21.5m,机动车道宽度为2×7.5m,人行道宽度为2×2.5m,盲道宽度为2×0.75m。
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及结合当地筑路材料确定路面结构为:机动车道路面的面层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和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水稳砂砾(5:95),底基层采用20cm天然砂砾。
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本设计路段自然区划位于Ⅵ区,当地土质为砂质土,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表F.0.3查得,土基回弹模量在干燥状态取59Mpa.3 设计资料(1)交通量年增长率:6% 设计年限:15年(2)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4 设计任务4.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2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并进行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4.3 绘制沥青路面结构图5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如表10-1所示。
5.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5.1.1.1 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4121∑=⎪⎭⎫⎝⎛=ki i i P P n C C N ,()11 1.211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5.1.1.2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取15年,车道系数η=0.7,γ=6.0% 累计当量轴次:()[][]596.369071406.07.06.6203651)06.01(3651115=⨯⨯⨯-+=⋅⨯-+=ηγγN N te次5.1.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5.1.2.1 轴载验算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8'''121ki i i P N C C n P =⎛⎫= ⎪⎝⎭∑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5.1.2.2 累计当量轴次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为15年,车道系数取0.7,则累计当量轴次为:()[][]次689.259051706.07.06.4353651)06.01(3651115=⨯⨯⨯-+=⋅'⨯-+='ηγγN N te5.2 路面结构层设计与材料选取由上面计算得到设计年限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路基路面工程》在干燥路段,路面拟定采用以下结构:面 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4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6cm );基 层:水泥稳定砂砾(20cm ); 底基层:天然砂砾(厚度待定)。
5.3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路段处于Ⅵ1砂质土,土基回弹模量:干燥59Mpa 。
5.4 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二级公路,规要求以设计弯沉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5.4.1 设计弯沉值该公路为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取1.1,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 ,基层类型系数取1.0。
设计弯沉值为:)01.0(07.320.10.11.1596.36907146006002.02.0mm A A A N l b s c ed =⨯⨯⨯⨯==--5.4.2 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为1.4MPa ,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为1.0MPa ,水泥稳定砂砾为0.5MPa ,天然砂砾为0MPa对于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层 278.21.1/596.369071409.0/09.022.022.0=⨯==c e s A N K615.0278.24.1===sspr K σσ MPa 对于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层 278.21.1/596.369071409.0/09.022.022.0=⨯==c e s A N K439.0278.20.1===sspr K σσ MPa对于水泥稳定砂砾 615.11.1/689.259051735.0/35.011.011.0=⨯==c e s A N K 310.0615.15.0===sspr K σσ MPa 5.5 设计资料汇总设计弯沉值为32.07(0.01mm ),相关设计资料汇总如下表:路面设计的结构参数(干燥)6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6.1 确定理论弯沉系数c α,其中)01.007.32mm l l d S (==681.07.05965.10200007.3263.1200063.136.038.036.0038.0=⎪⎭⎫ ⎝⎛⎪⎭⎫⎝⎛⨯⨯=⎪⎪⎭⎫⎝⎛⎪⎭⎫⎝⎛=p E l F S δ又因422.4681.065.107.02000140007.3220002100011=⨯⨯⨯⨯==⇒=F p E l F E p l S c c S δααδ 6.2 结构厚度计算,以弯沉等效换算法将各层体系换算为三层体系。
‘ ⎪⎪⎩⎪⎪⎨⎧======⇒⎪⎪⎪⎭⎪⎪⎪⎬⎫=========MPaE E MPa E cm H MPaE cm h MPa E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n 591200,?1400,459180,1300,201200,61400,40211044332211?E 1=1400MPa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水泥稳定砂砾 天然砂砾E 2=1200MPa E 3=1300MPa E 4=180MPa E 0=59MPa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多层体系换算图式(注:此时取20℃是材料的模量值)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因为,21K K c αα=所以1c 2K K αα=。
由于049.012005920==E E 857.01400120012==E E 375.065.104==δh 查诺漠图得⎩⎨⎧==29.695.01αK 则739.095.029.6422.412=⨯==K K c αα 查诺漠图得38.3=δH则cm H 997.3565.1038.3=⨯=由弯沉等效换算得:4.224x 4.223324.2212E E h E E h h E E h H k n K K ++==∑-=,则 4.24.2120018012001300206997.35⋅+⨯+=x h 98.19=x h 取cm 20=x h7 层底拉应力验算7.1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力验算7.1.1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此时采用150C 时各材料的模量)⎪⎪⎩⎪⎪⎨⎧======⇒⎪⎪⎪⎭⎪⎪⎪⎬⎫=========MPaE E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n 591800,?2000,459180,201300,201800,62000,40211044332211 ∑-+=+=119.01n i k i k k E E h H cm E E h E E h E E h H 43.21180018020180013002069.09.09.02449.02339.0222=⨯+⨯+=++=033.0180059,9.020*********.265.1043.21,375.065.1042012========E E E E H h ,此时,δδ;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莫图得σ< 0,基地为压应力无需验算.7.2对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7.2.1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此时采用150C 时各材料的模量)⎪⎪⎩⎪⎪⎨⎧======⇒⎪⎪⎪⎭⎪⎪⎪⎬⎫=========MPaE E MPa E h MPa E H MPa E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n 591800?,2000?,59180,201300,201800,62000,4021044332211cm h E E h E E h h i K i K K 11.10618002000442421114=+⨯=+==∑= cm E E h E E h E E h H i i i k n i K k 22.22130018020209.09.01449.01339.0111=⨯+=+==+++-+=∑033.0180059,9.020*********.065.1011.10,086.265.1022.222012========E E E E h H ,此时,δδ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莫图得σ< 0,基地为压应力无需验算7.3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层底弯拉应力验算7.3.1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此时采用150C 时各材料的模)⎪⎪⎩⎪⎪⎨⎧======⇒⎪⎪⎪⎭⎪⎪⎪⎬⎫=========MPaE E MPa E cm H MPa E h MPa E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MPa E cm h n 59180,202000?,59180,201300,201800,62000,4021034332211 cm h E E h E E h E E h h i K i K K 96.30201300180061300200044434322431114=+⨯+⨯=++==∑= cm E E h H i k n i K k 20180180209.09.0111=⨯==+-+=∑ 7.3.2 求层底最大拉应力: m m p σσ⋅= ,满足要求。
查图得由查图得由查诺谟图得由MPa MPa p m m m E E E E H m E E E E h E E h m m m 310.019.006.191.028.07.006.1328.018059,09.02000180,878.165.102091.0328.018059,09.02000180,907.265.1096.3028.009.02000180,907.265.1096.3021220121201212<=⨯⨯⨯=⋅=⨯⨯====================σσσσδδσδ 7.最小防冻厚度验算根据《规》干燥路段无需考虑最小防冻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