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知识沟变化情况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知识沟状况及应对策略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知识沟状况及应对策略探析【摘要】本文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我国知识沟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知识沟扩大趋势的策略。
指出在宏观层面,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弥合社会知识沟;在中观层面,大众传播媒介要进一步提升传播水平,完善媒介运行机制;在微观层面,社会公众应自觉提升自我文化水平和新媒体使用能力。
【关键词】微时代;知识沟;新媒体;应对策略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推动了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手机移动终端所衍生出的各种“微动力”更是掀起了新的传播媒介技术风潮,以微博为代表,通过建立简约化、社区化的服务体系,公众可以使用个人移动终端即时便捷的展现个人生活状况、发表对社会事态的看法,从而最终达到知识信息共享、社会舆论汇聚的目的。
然而,在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的认识到:大众传媒通过新媒体向社会传播的海量信息由于多方面原因,在传播过程中却一定程度加剧了社会知识鸿沟,受众信息接受终端的不平等持有、信息储备和文化水平的不均衡以及大众传媒对受众群体的选择性传播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我国知识沟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综合分析知识沟理论及“微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传播现状,探析应对知识沟扩大、促进信息享有公平的策略势在必行。
一、“微时代”背景下我国知识沟的现状分析1970年,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多诺霍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一文中率先提出“知识沟假设”,他们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这两类人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型、便捷的移动终端通过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在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及时化、共享化、互动化的新模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内容摘要〕“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相关,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无法忽略的一个课题。
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网络传播;知沟;社会经济地位;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数字鸿沟前言: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当前,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种种神话中时,“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又译“数字区隔”等)的严峻现实却已摆在我们面前。
“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
”⑴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数字鸿沟表现在4个方面,简称“数字鸿沟ABCD”。
A(access)指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渠道。
互联网不仅需要信息基础设施,而且对终端用户来说,互联网接入价格由硬件/软件、提供接入费用及电话服务费三者组成,因此,社会经济差异是产生数字鸿沟的一大主导因素;B(basicskills)指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
群体间信息智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互联网利用能力方面的鸿沟;C(content)指网上内容。
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里,谁主导着多媒体、多语言的信息内容和网络信息产品,这些内容与产品又以哪些群体的利益、爱好为取向,最终决定了这些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鸿沟;D(desire)指个人上网的动机、兴趣。
“知识沟”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化特征
“知识沟”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化特征-新闻学“知识沟”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化特征刘垠【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基本都是在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统治的时代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征,本文通过简析“知识沟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特征以及变化原因。
关键词知识沟媒介环境变化特征一、“知识沟理论”简介“知识沟理论”的提出是源于1969 年美国国家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系列片《芝麻街》,向儿童教授基本的生活常识,以此使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尤其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儿童也有平等接受教育和文化启蒙的机会。
然而在《芝麻街》这档节目播出后不久,调查发现贫困家庭儿童在学习上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儿童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节目的播放不断扩大。
在对此作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美国传播学者蒂契纳、多诺霍、奥利恩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一文中提出了知识沟(Knowledge-gap)的假设。
知识沟的定义可以简述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二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成扩大的趋势发展”。
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信息沟理论”也应运而生。
1974 年,卡茨曼在“知识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沟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的流量和信息接触量都有所增长,但并非每个成员都能均等的获得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益处。
”类似于前面的“知识沟理论”所说,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阶层有条件先采用新技术和新媒介,因此他们相比经济条件较差的社会阶层在获取信息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和条件,从而会出现在信息上的差距沟渠。
②在互联网诞生后,数字通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996 年统艾尔·戈尔提出数字鸿沟理论,后于1999 年在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发布的一项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中给出定义。
网络时代的传播鸿沟及其传播思维探讨
网络时代的传播鸿沟及其传播思维探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兴媒体所替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大大提高。
与此网络时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传播鸿沟的扩大。
在这个问题面前,如何应对并解决传播鸿沟已成为当代传播学者和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话题。
我们来探讨一下网络时代的传播鸿沟是如何产生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是由少数人垄断的,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而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垄断,导致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与此也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不对称性。
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假新闻的传播,这进一步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传播鸿沟的存在。
传播鸿沟的扩大给传播行业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思考?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掌控权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对于信息的筛选和传播有一定的控制。
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碎片化使得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但也造成了信息的过载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鸿沟加大,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传播渠道的选择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鸿沟也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借助技术手段来解决传播鸿沟问题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这就需要传播者借助技术手段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筛选信息,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也可以通过个性化推送以及互动平台等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在网络时代,传播鸿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的存在给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传统的传播思维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已成为许多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慕课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慕课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然而,慕课的出现也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带来了影响。
在过去,由于教育落后和信息不对称,知识资源不平均分配。
这导致了“知识贫困”的现象出现。
但是,随着慕课的出现,知识资源已经得到了平衡,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教育资源。
这使得现在的中国人不再担心知识资源的匮乏,而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
此外,慕课还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普及。
有些人由于个人或社交原因没有机会去学校上课,但通过慕课,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
这些人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慕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慕课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它只能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对于深入研究和专业化学习,还需要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和课程。
其次,慕课也存在质量不一的问题。
由于慕课相对自由和开放,很多自媒体和个人也以慕课的形式传授自己的知识。
但是,这些自媒体和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其内容也难以保证质量。
总之,慕课在推动知识平衡和教育普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慕课体系,提高慕课的规范化和质量。
通过这样的努力,慕课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的知识沟和人才培养。
网络传播下的_知沟_理论探析_李晓燕
非网民之间可能产生多种知识差异现象。②即互联网具有与 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特性使得它更容易出现 “老沟” 未填, “新 沟”又现, 最终的结果则是信息贫困者与信息富有者之间的 “知沟” 越发不可填平, 整个社会形成的不仅是一条 “沟” , 而是 几条, 乃至几十条更为繁复的 “沟” 。 三、 对策研究 “知沟” 的无限制扩大会对一个国家、 民族的发展构成一 种威胁, 会导致地区之间、 不同行业之间、 不同阶层之间的发 展不平衡, 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 因此, 我们必须尽可 能的寻找对策, 使得网络传播下 “知沟” 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 (一) 政策先行 面对着日益扩大的 “知沟” , 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 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 但在实 际操作中, 还需要将信息化落到实处: 首先, 要强化国家投资, 加强电信和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推动我国信息产业 的长足发展。 其次, 要大幅度降低网费。 还有, 在政策制定和 法制建设上加强对信息产业的支持。 (二) 大力发展教育 要想合拢 “知识沟” , 大力发展教育是关键。 其中, 其一要 普及全民教育。 包括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扫除青壮年文盲; 满 足人们的基本学习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保障全体少年儿 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等。其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当 然, 进行技能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可以通过在学校进行集 中培训的方式来完成, 也可以不定期的在工作时间之余进行 培训, 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 如电视、 卫星广播、 网络等进行远 程培训。 (三) 加大资金投入 无论是加强教育还是进行培训, 都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保 障, 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近年来, 我国在加大教育投入上 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从近年来教育经费一直低迷的情况看, 国 家还应当出台优惠的教育投资政策、 具体的投资管理办法和 配套措施, 才能确保经费的落实。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大 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建设的第一个重要方面, 明确 提出要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 规范教育 收费” , 相信随着这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我国的教育发展 水平和教育公平程度将会不断有新的提高。 当然,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即便这些对策都能够得到很 好的落实, 知识沟也不会完全消失, 但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 遏制。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慕课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慕课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一、慕课的发展现状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面向全球大规模学习者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
慕课在中国发展迅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慕课课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慕课课程。
像网易云课堂、MOOC中国等平台也为慕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影响因素1.技术发展的促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人们对于网络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慕课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平台,从而推动了慕课的发展。
2.教育改革的需求当前中国社会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
慕课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从而满足了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1.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布在过去,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知识沟”的产生。
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慕课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全国各地的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布。
2.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慕课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学习者通过慕课学习,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的能力等,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3.促进产业的发展慕课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慕课平台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开发、在线学习工具的创新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慕课对知识沟通的影响。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或付费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学习和获取知识。
慕课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通提供了更加广泛和便捷的途径。
传统上,获取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在学校或培训机构注册课程,然后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慕课的出现让学习者不再受制于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支持,他们就可以在家中、办公室、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学习。
通过慕课,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决定学习的进度和方式。
这大大提高了知识获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到他们感兴趣的领域的知识。
慕课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
在过去,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能只在一些地方有,而且学习者需要亲临现场才能接受教育。
慕课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把教育资源高效地传送到了全国各地。
学习者不再需要为了学习特定的知识而驱车几个小时或者甚至几天,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轻松地获取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
这样一来,慕课大大缩小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知识差距,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慕课在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慕课平台,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入讨论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慕课也为专业人士和专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样一来,慕课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加强学习者和专家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慕课对知识沟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慕课的大规模特点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教育和辅导,但是在慕课中,教学师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的优质课程来学习新知识。
慕课的兴起对于中国社会的“知识沟”问题有着一定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知识沟”问题根源于传统的教育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和竞争激烈的大城市,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一个现象,即知识分布不均衡,一些人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面临着难题。
慕课由于是一种线上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学习优质课程。
这意味着那些居住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们也可以通过慕课来学习新知识。
通过慕课,他们可以从一些名校和优秀的老师身上学到东西,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此外,慕课还为那些错过了优质教育时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有些人因为家庭经济情况等原因没有上过好学校,但他们可以通过慕课学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知识,有机会改变现状。
同时,慕课的开放性也限制了人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受到某些人的控制,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了知识垄断的现象。
尽管慕课对于中国社会“知识沟”问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慕课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慕课没有完全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尽管慕课可以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上获取优质课程,但是慕课无法解决那些没有网络或者网络条件较差的人们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
其次,慕课的质量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尽管慕课的优点在于学习方式的开放性、灵活性和自主性,但是这一点也导致了慕课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有些慕课教材的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没有有效保障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于中国社会“知识沟”问题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慕课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真正解决“知识沟”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教育公平化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慕课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慕课的普及大大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
以前,想要获得一门专业知识通常需要报名参加课程,有时还要付出高昂的学费。
而现在,人们只需要有一台电脑或手机以及网络连接就可以免费学习各种慕课。
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追求知识的机会,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学习限制,实现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慕课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弥补了地域限制造成的知识差距。
慕课的兴起也促使了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快速消除。
在传统教育体系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缓慢,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往往只能集中在少数名校,这种现象造成了中国知识和教育资源的“两极分化”,即知识的集中与稀缺。
而慕课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将优秀的教育内容传递给每一个普通人,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垄断,降低了“知识沟”,使知识得以全面传播。
慕课的兴起还加强了社会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传统教育系统重视纸质文档和实体课堂的传授,而慕课则更注重数字化和在线交流。
学生可以和来自不同背景和地域的学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这种交流和共享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促进了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慕课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慕课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对于教育质量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毕竟,相较于传统教育,慕课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相对薄弱,容易出现低质量的课程和教材。
慕课的普及也给传统教育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和自身素质提升的压力。
慕课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促使“知识沟”的消除,加强了社会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知识沟扩大的原因
知识沟扩大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解释知识沟扩大的原因。
知识沟扩大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世界。
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比如,学习自然科学可以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学习社会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只有不断扩大知识的范围,我们才能对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知识沟扩大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知识沟扩大可以拓宽我们的职业发展道路。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型人才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知识沟扩大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比如,学习音乐可以让我们欣赏音乐的美妙,学习绘画可以让我们领略艺术的魅力。
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知识沟扩大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知识是一种能力,它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或者追求高考分数。
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成长非常重要。
知识沟扩大有许多原因。
通过不断扩大知识的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提升思维能力,拓宽职业发展道路,丰富生活,提升综合素质。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不仅仅是权力,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财富。
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扩大知识沟,追求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网络“知沟”及其与传统媒体环境下 “知沟”的对比研究
网络“知沟”及其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知沟”的对比研究一、网络“知沟”概述知沟,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容易接近媒介、获取信息,因而他们之间所能掌握和利用的信息和知识量便存在差距,随着传播的不断进行,这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就叫“知识沟”,简称“知沟”。
“知沟”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社会传播系统中,受众的经济地位决定其信息传播地位。
信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一种上层建筑,不仅直接作用于其消费者,而且会反作用于消费者的经济基础,即其经济地位。
因此,“知识沟”成为拉大社会贫富分化的一个原因;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日益成为最显著的原因。
贫富分化的不断扩大,直接危害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研究“知沟”理论,具有其现实意义。
网络媒体在我国已经历了16年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ni)的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虽就普及度而言,我国19.1%的普及率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但毋庸置疑,我国的受众已初步进入网络受众时代。
网络媒体拥有无限的可能,其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匹敌的,因此网民与非网民,在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传播系统中,便被自然地划分为两个阶层,甚至以此划分两个代际也不为过——他们之间不仅可能存在着“代沟”,并且一定存在着网络时代的“知沟”。
“网民”,是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
我国2.53亿的“网民”中,有男性网民和女性网民,有高龄网民和低龄网民,有资深网民和网民新人,等等。
这些网民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社会背景,有不同的个性、目标和利益诉求,虽然都统一于“网民”的名下,但实际的他们却千差万别。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其巨大的创新在于赋予了每一人“平等”的传播者的地位。
然而这种“平等”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种理论上的平等;在实际生活中,网民之间的这种平等是几乎不存在的。
在传播者的交椅上,有的人成了一夜巨富,有的人屡遭骗局;有的人迷失于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有的人足不出户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之间不仅不平等,相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信息获取途径以及认知结构。
然而,在网络传播的大背景下,一种被称为“知沟”的现象逐渐浮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分析其成因、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社会信息公平和知识普及做出贡献。
“知沟”现象,即知识沟壑,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信息获取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知识拥有量上产生差距的现象。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这种差距可能因网络接入的不平等、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以及网络素养的高低等因素而进一步加剧。
因此,研究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对于理解信息社会的分化现象,以及推动信息公平和知识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知沟”现象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分析其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具体表现。
通过深入剖析其成因,揭示网络传播中“知沟”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接着,本文将探讨“知沟”现象对社会信息公平和知识普及的影响,包括加剧社会分化、阻碍知识传播、影响社会公正等方面。
针对“知沟”现象的危害,本文将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包括提高网络普及率、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优化信息传播机制等,以期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差距,实现信息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二、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分析网络传播,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理论上应为所有人提供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打破传统媒介造成的信息壁垒。
然而,在实际的网络传播过程中,“知沟”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数字鸿沟的扩大:尽管网络普及率逐年上升,但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网络接入差距仍然显著。
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特定社会群体(如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仍然难以接触到互联网,从而难以获取和利用网络上的信息。
信息获取的不平等:即使在网络接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背景、语言技能等差异,人们在获取、理解和利用网络信息方面也存在不平等。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慕课是网络大规模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以低成本向大众开放的新型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慕课是知识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教育资源有限,导致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知识沟。
而慕课通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广到大众,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触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机会。
只要有网络连接,任何人都能在家中、办公室或其他地方自主学习,打破了地理、时间限制,大大促进了个人终生学习的可能。
这样一来,社会上的知识沟将被填平,更多人将受益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慕课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职业正在面临着淘汰和转型的挑战,新兴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慕课通过开设各种与职业相关的在线课程,能够为人们提供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通过慕课的学习,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慕课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形式。
传统教育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过程缺乏互动和个性化。
而慕课通过在线课程、互动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打破了这种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选择和学习安排,通过在线讨论和交流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互动,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这种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慕课提供了知识普及的途径,促进了职业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和转型,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形式。
慕课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广泛传播和共享,为更多的人带来了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助力中国社会实现知识平等化和创新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慕课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限制。
在过去,学习知识需要到学校或培训机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慕课的出现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只要有网络即可。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还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
慕课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促进了信息共享和知识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上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和共享,通过慕课平台可以轻松获得来自全球各地的高质量教育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名校教授的授课视频、教材、课件等,大大拓宽了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渠道。
通过慕课平台,学习者可以和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共享和知识的传播。
这种全球化的知识获取方式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慕课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帮助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在中国,城乡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直是一个难题,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慕课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和城市学生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慕课促进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差异,而慕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并非全是积极的。
一方面,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行业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育机构可能会面临生存的压力,一些学校或培训机构可能会面临关闭或转型的风险。
虽然慕课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学科或专业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更为有效,慕课难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教育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知沟”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知沟”现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国内的阶层分化与区域矛盾日趋紧张,“知沟假设”作为一个能够对社会转型期间种种信息传播上的不平等和信息获取上的差距量进行曝露的议题,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
尤其是来到网络传播时代,“数字鸿沟”现象的出现使得“知沟假设”的研究对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中国更具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即主要针对“知沟假设”相关理论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特有的“数字鸿沟”现象进行综述性研究,为论文开题部分;第二部分对“知沟”现象的现状和表现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为论文主体内容;第三、四部分则侧重论述新媒体的媒介环境下“知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缩小、合拢“知沟”的种种策略,为论文收篇部分。
“知沟假设”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本文仅寄希望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对今后的“知沟”理论研究和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知沟;新媒体;现状;原因;合拢Abstract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because China's domestic class differentiation and regional conflicts increasingly nervous," knowledge-gap hypothesis" as a ca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during the inequality and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gap on the quantity issues of exposure, the related theor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Especially came to network transmission era, the "digital gap" that the phenomenon of the " knowledge-gap hypothesis" research information for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more important and urgent significance.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for " knowledge-gap hypothesis" related theory development and new media times the "digital divide" phenomenon review research, the dissertation for paper part; The second part of "knowledge-gap" phenomen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in many different ways, for paper subject content; The third part is intended to discuss " knowledge-gap " causes narrow, gather together " knowledge-gap " all sorts of strategies for ending part of the paper. "Knowledge-gap hypothesis" heavy responsibilities, this paper only send to give hope own prejudices, in order to the future "knowledge-gap hypothesis" theory research and the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Key words:knowledge-gap, New media,The present situation,Reason,fold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 (III)新媒体时代的“知沟”现状 (1)一、何为新媒体时代的“知沟” (1)(一)新媒体的内涵与定义 (1)(二)“知沟”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1)二、我国“知沟”的现状与表现 (3)(一)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知沟”现象 (3)(二)我国城乡之间的“知沟”差距同样不容忽视 (4)(三)在同一区域内,我国强势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知沟”现象日渐严峻 (4)(四)在同一传播平台上,个人动机与兴趣造成的“知沟”现象也广泛存在 (5)三、“知沟”产生的原因 (6)(一)受众自身素质的差异 (6)(二)媒介系统价值取向的影响 (6)(三)国家“议程设置”对传播自由的规范与管制 (6)四、缩小及合拢“知沟”的对策 (7)(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先行 (7)1、平衡社会发展与收入分配是根本要求 (7)2、制定特殊扶持政策是重要策略支持 (7)3、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是基础设施保障 (8)4、宽松媒介规范理论也与其息息相关 (8)(二)加强教育,提高受众素养 (9)(三)媒介自身注重对“知沟”问题的关怀和引导 (9)1、“议程设置”的集中使用是前提保障 (9)2、公正合理的网络传播策略是有力手段 (10)3、重视网络资源的价值使用是长远保证 (10)参考文献: (10)谢辞 (11)新媒体时代的“知沟”现状一、何为新媒体时代的“知沟”(一)新媒体的内涵与定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人类社会出现全球信息化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慕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学习途径。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慕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只需要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去传统教育机构学习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福音,他们可以通过慕课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慕课能够解决知识分发不均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知识资源集中在优质学校和名师手中,限制了大多数人的获取渠道。
而慕课通过将名师的教学资源进行录制和分发,将知识资源扩大到更多的人群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弥补了知识分发不均的问题。
慕课对于职业发展和知识更新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许多传统行业的技能和知识也在迅速发展和更新。
而慕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慕课还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帮助学员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提升。
慕课在促进知识共享和合作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慕课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进行分享和传播,实现知识的共享。
慕课平台上的学员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通过慕课平台,名师和专家也能够对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影响力。
慕课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慕课平台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保证。
慕课平台的内容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保证慕课平台上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慕课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律和适应能力,面对海量的课程资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进行有效的学习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慕课还需要发展完善相关的评估和认证机制,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公认的学分和证书,提高慕课的认可度。
互联网时代下的慕课对中国社会的知识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途径,解决了知识分发不均的问题,促进了职业发展和知识更新,推动了知识的共享和合作。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
首先,慕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由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原因,中国存在着广泛的“知识沟”。
但是,慕课的出现以及其大规模开放的特点,使得那些无法进入高等教育,或者不能够承受高昂学费的人们也能够拥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在这方面,慕课极为符合政府的教育公平理念,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获得知识的便利途径。
其次,慕课让知识和经验得以跨越地理区域和语言文化的障碍。
慕课平台上不仅有来自中国顶尖高校的教授开设的课程,还有来自国际名校的课程。
此外,慕课也可实现不同语言的跨越,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通过慕课平台,中国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教育体制和理念,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中国的实践中。
然而,与此同时,慕课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国社会的“知识沟”。
尽管慕课可以为普通群众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但其实际教育效果和与传统高等教育的接轨程度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虽然慕课的大规模开放为高校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了机会,但同时也给教育体制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一些学者认为,慕课可能会进一步威胁传统高等教育的生存,从而加剧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知识沟”。
综上所述,慕课作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兴力量,对于中国社会“知识沟”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保障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慕课的教育体系,避免对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慕课成为中国教育进步的有益工具。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知沟”现象的存在。
所谓“知沟”,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个体之间在获取、理解和应用信息方面的差异。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也可能加剧社会分层和群体间的隔阂。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已成为个人和群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不仅影响个体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决策行为,还可能对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探讨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对于促进信息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旨在系统分析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评估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探索缩小“知沟”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时代的社会现象,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背景介绍: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传播的特点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互联网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同时也赋予了每个人发声的权利,推动了信息的去中心化和共享。
这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机构或个体,而是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发布信息。
这种普及性不仅体现在信息的覆盖范围上,更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上。
通过互联网,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知识和观点。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还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往往由少数机构或个人掌控,信息的流通受到严格的控制。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变得更加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的观点和信息,这使得信息的流通更加自由和多元。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鸿沟问题逐渐显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分析其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文章首先将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第三道数字鸿沟的内涵。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知识沟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沟的形成机制,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差异。
文章还将分析第三道数字鸿沟对个人、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教育不平等、社会分化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信息素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公平等,以期缩小互联网上的知识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二、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鸿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数字鸿沟的存在。
数字鸿沟,也可称为信息鸿沟,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享受信息服务方面的差距。
这种鸿沟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而在这众多的数字鸿沟中,第一道鸿沟——接入鸿沟,显得尤为突出。
接入鸿沟主要指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教育水平、技术能力等因素导致的互联网接入的不平等。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在持续增长,但仍有大量的地区和人群无法接入互联网,他们被排除在数字世界的大门之外。
地理位置是影响互联网接入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网络覆盖不全,导致当地居民无法接入互联网。
这些地方往往信息闭塞,与外界的交流受限,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机遇。
经济条件也是导致接入鸿沟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多人无法负担起互联网接入的费用,从而被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
他们无法获取最新的信息,无法参与在线学习,无法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知识沟变化情况探析网络时代知识沟变化情况探析朱文博摘要:知识沟理论认为各个阶层之间所获取知识量的差别只会越来越大,而这不利于社会公平的。
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介技术的出现,知识沟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成信息沟等,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字鸿沟概念。
数字鸿沟也由三道构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充分体现出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特点,以及知识沟并未缩小而在逐渐拉大的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在区隔化。
关键词:知识沟;新媒体;数字鸿沟;微博;信息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然而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此减少。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只有保证所有成员都能从社会的发展中有所收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知识在信息时代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能影响其他资源分配的重要能力指标,所以采取措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均衡获取信息和知识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知识沟理论认为各个阶级之间的知识沟只会越来越大,但它提出于电视作为主要大众媒介的时代。
如今随着围绕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介的出现,“知识沟”理论发挥效果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一、最早的知识沟理论20世纪60年代动荡的美国,很多孩子都生活在贫困中,没能接受应有的学前教育。
美国约翰逊总统发起了对贫穷的战争,主要任务就是减少贫穷和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
《芝麻街》制作的目的是使生活在各个阶层的学龄前孩子都有机会受到教育,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
然而经过研究却发现,《芝麻街》在学前教育方面,虽然确实对无论是家庭贫困或是富裕的孩子都产生了良好效果,但家庭富裕的孩子有相较之下对节目的接触机会更多和使用频率更高,所以从中受益更大。
就算利用程度相同的状况下,高收入的家庭的孩子因在其他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具有较高的理解力,因此从中获得知识也比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快更多。
因此这个电视节目没能实现教育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鉴于以上情况,1970年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于《大众传播流动和只是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沟”假说。
其基本观点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会扩大而非缩小。
[1]”然而这里必需注意的是,在“知识沟”假说中,“知识”的定义决定了这个假说成立与否。
因为经济条件差而没机会收到学校教育的人,并非一定是无知的人,而是与经济条件能支撑较高程度教育的人相比,因为没能熟练掌握传统定义下的阅读和理解技能,所以获得信息的效率较低。
而在经典“知识沟”假说研究中,“知识”被狭窄地定义为“媒体话题中的政治容和公共事务”,完全排除了知识其他更广泛更具普适价值的定义。
因为这些知识的获取与政治参与更紧密相关,进而也涉及到民主社会的建设等有关政治权力的重要容。
进一步来说,某段时间被大众媒体进行大量宣传报导的话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因为其经过训练,所以的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更快速更高效更准备地吸收了理解媒体所传递的有关此的信息只是。
所以较之未被重点报导的过的话题,在短期,被媒体集中报导过的话题,获得相关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与受教育程度,因而与家庭条件更为相关,这就是罗杰斯提出的所谓的“传播效果沟”。
二、“知识沟”的发展——信息沟1974年卡茨曼考虑到新传播技术的出现,提出了“信息沟”概念。
“他试图回答信息社会的现实问题,即如何解决信息社会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的两极化分化的问题和由此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
”这对大众传播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
“信息沟”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如此。
但是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好处并非是所有社会成员均等享有,信息能力较强的人会比较弱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
因为新技术的早期效用会最早带给那些传播活跃、原本就信息储备量大的人群。
而且新技术的利用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经济条件,由于这些资源的社会分配并不均等,而这对现有信息贫困者是不利的。
现有信息水准的程度与采用新媒介技术的积极性成正比,这也决定了信息富有者在新技术采用的利益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知识沟”在互联网时代的体现——数字鸿沟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具有去除节目制作标准化、赋予受众更多互动和自由的特点,但仍不能消除“知识沟”。
卡斯特曾指出:“互联网有重大的不均等现象……然而谁能够率先使用,以及为了什么目的使用,却非无关紧要之事。
因为互联网不同于电视,互联网的使用者也是生产者,既提供了容,也塑造了网络。
”与印刷时代的受众多为主动的文化精英,而电视的受众无论社会地位如何,使用电视时的状态多为被动都不同。
网络时代的受众,存在两种状态——从事互动者和被互动者。
前者能主动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建立互联网,而后者十分被动,其对互联网的使用多为被动地接触被前者所塑造的网络。
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沟——数字鸿沟。
(一)数字鸿沟的提出数字鸿沟又被称为信息鸿沟,是在1996年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由戈尔提出的概念,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这是传统的国际和国不平等、社会分层在数字化时代的延续。
传播学者Norris将数字鸿沟分为三个层,“首先是全球鸿沟,指的是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因特网接入率上存在的差距。
其次是社会鸿沟,是指每个国家部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
第三是民主鸿沟,强调的是人们在是否使用数字技术参与公共生活方面的不同。
[2]”数字鸿沟主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国际鸿沟、种族鸿沟、语言鸿沟、性别鸿沟和代际鸿沟。
而我国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与世界的数字鸿沟,各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二)数字鸿沟的发展数字鸿沟一开始指的是,“信息拥有者”和“信息非拥有者”能够获得互联网等新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的差距。
Norris等学者于2000年开始将研究围拓展到了对这些新技术使用的效率和质量等指数。
凡·迪克指出“一部分人能够将数字技术用于工作和教育,并从中获益;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使用基本、简单的应用,并主要以娱乐为目的。
[3]”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媒体会因改变了媒体运作的机制和特点,从而改变“知识沟”假说的结果。
他们认为新媒体使受众更加平等地接近和使用媒体,因此普通人在信息交流中能更加积极,而非简单地被动接受和消费信息。
虽然将“数字鸿沟”假说称作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沟”,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二者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前者主要强调技术发展所形成的技术掌握能力的差别,后者则注重受众从媒体中获取信息和能力差异。
国传播学者韦路和明新甚至将知识沟比作数字鸿沟的第三道。
(第一道为接入沟、第二道为使用沟)。
他们认为,“相比接入沟,互联网使用情况能更好预测人们的知识获取,新老媒体的使用沟能导致强度不同的知识沟。
”(三)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沟学者Attewell在微观上将数字鸿沟分为两类,对网络接入的差异称为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沟。
凡迪.克进一步将“接入”缺乏区分为四种:“一是缺乏兴趣和新技术缺乏吸引力而导致的基本的数字经验的缺乏,这里接入被称为‘精神接入’缺乏。
二是电脑和网络连接的缺乏,这种情况的接入是‘物质接入’缺乏。
三是技术界面不够友好、教育和社会支持不足导致的数字技能的缺乏,这里是‘技能接入’缺乏。
四是使用机会的缺乏以及这些机会的不平等分布,这里是‘使用接入’缺乏。
[2]”这里凡迪克提出的前两种定义的“接入”与Attwell所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类似,指的是现实世界中人们是否直接接触因特网,即“接入沟”。
后两种则会联系到第二道数字鸿沟,即“使用沟”。
一种新的传播技术需要被普及时,最先出现和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经济水平的制约。
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民主与自由常常只是针对那些不被经济条件所限制的人。
所以“接入沟”是最早意义上的数字鸿沟,即指技术接入拥有者和缺乏者之间的差距。
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DrMaggio等人提出,“研究的重点应在不平等是如何被各种社会因素所影响的。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政府项目、工业结构和价格政策。
因此,经济实力、电信设施和政府决策成为影响第一道数字鸿沟最显著的社会因素。
”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的报告也得出以下结论,“基于收入、教育和地理位置的数字鸿沟在不断缩小,但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互联网接入差距仍然存在。
”(四)第二道数字鸿沟:使用沟无论是媒体出现的早晚,不同受众对媒体的使用方式也不相同,由此就出现了“使用沟”。
其中最典型的是对于信息和娱乐。
受众观看电视时可以选择娱乐节目或电视剧,也可能选择严肃的提供信息的新闻节目,报纸广播也是同理。
新媒体也是这样,人们使用互联网可以访问新闻,也可以看电视剧、聊天或是玩游戏。
虽然使用沟在媒体中普遍存在,但是由于不同媒体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它在不同媒体中还是有大小之分,印刷媒体如报纸,其能就准确而详细地传播新闻信息,而不会瞬间即逝,因此可以进行深度报道和评论。
而电视的特点在于其能传递出生动的形象和同步的声音,不过瞬间即逝,其有利于使受众感到愉悦,但是不利于受众深度思考。
因此报纸受众更偏向信息使用,而电视受众更倾向于娱乐使用。
但是围绕互联网的新媒体是各种传统媒体容的融合,书籍、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功能都能在互联网上得到实现。
这就使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更具有多用性,即不同的人都能通过对其的使用实现非常多元化的目的。
例如欧洲学者凡·迪克认为,“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较高级的数字技术有助于工作和教育,而另一部分只能掌握较低级的技术主要用于娱乐” [4]。
因此,围绕互联网的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媒介使用方式差别更大。
由于受众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可以十分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更大地选择余地,所以它所传播的信息不会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对容具有倾向性,因此互联网上的每一位用户在此都能享受从未有过的选择自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各种情况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而不会受到媒介形式所带来的限制,所以这种选择地自由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媒介容获取的影响。
因为人们固然能够在传统媒体上做出选择,但是由于传统媒体自身的特点对特定容有固有的偏向,提供的选择有限。
然而,互联网的显著异质性能使人们对媒体的使用更显著地反应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偏好,即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只能掌握较低级的数字技术,只是简单地将互联网用于娱乐,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掌握较高级的数字技术,侧重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用途。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围绕互联网的新媒体造成的使用沟大于传统媒体所引起的。
(五)第三道数字鸿沟:知识沟新旧媒体之间的使用沟可能会加剧人们在知识获取上的不同,由此加大知识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