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ppt课件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987e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9.png)
06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描述了士兵在归途中的艰辛和思乡之 情。
诗篇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咏叹, 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诗篇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士兵在归 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 之情和强烈的归家愿望。
诗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 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音乐美
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 往复的音乐美,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 的效果。
韵律美
诗歌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篇 章具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 的感染力。
读者审美体验和感受分享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诗经·采薇》时,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象,从而 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
01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311篇。
02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
的社
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
04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05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 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 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深远,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薇篇章与其他艺术形式关联
采薇篇章作为《诗经》中的一部 分,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其 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采薇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采薇》ppt课件(13页)
![《采薇》ppt课件(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85ffef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a.png)
《诗经》的主题
• 1.反剥削、反压迫 • 2.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 • 3.反应爱情和婚姻问题 • 4.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
• 一、明确字音,全文朗读
• 二、疏通文意,把握重点字 词
指薇菜冒 出地面
语助,无实义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 止:句尾语气词
•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无,没有
不遑:无暇 启:跪 居:坐
指刚长出来的薇 菜柔嫩的样子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指使委托
•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形容忧心如焚
问
指薇菜的茎叶变老
指阴历十月
• 采薇采薇,:痛苦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通“急”
动,下雨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理清结构:
第一章至第三章:终年戍边,劳苦思家 第四至五章:抵御外侮,战频激烈 第六章:归途愁思
四、研读课文
第1~3章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有何好处?
第4、5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战斗场 面有何特点?表达了士卒怎样的感情?
回家
通“薾”,花 盛开的样子 花
通“辂”,古代的 一种大车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雄马 •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高大雄壮的样子
马强壮的样子
将帅
士兵
•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行列整齐动作 娴熟的样子
•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用象牙装饰的弓,用 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采薇》优秀PPT课件
![《采薇》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b53d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e.png)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诗歌主题思想探讨•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目•教育教学应用与实践•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1 2 3《诗经》简介《采薇》在《诗经》中的地位诗歌主题与情感《诗经》及《采薇》概述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作者不详创作背景推测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01《诗经》中的历史文化02《采薇》中的历史文化元素03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关键意象及象征意义关键意象象征意义审美价值与艺术成就审美价值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审美体验。
艺术成就诗歌在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意象运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
离别之情与家国情怀忠诚担当与民族精神歌颂了士兵们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在艰苦的征战环境中,士兵们始终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忠诚担当和民族精神。
呼吁人们关注战争对人类的危害,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体现了诗人超越国界、种族和信仰的博大胸怀,以及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
通过描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考。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西方诗歌中离别主题比较中西方离别诗的不同情感表达离别诗中的意象运用诗歌结构与韵律差异《采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地位《采薇》在国际汉学界的关注度01《采薇》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02《采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0301文化背景对诗歌理解的影响02跨文化视角下的《采薇》解读03《采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解读差异《采薇》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选编情况概述教材选编《采薇》的背景和原因教材对《采薇》的解读和定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情况创新性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采薇》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探究学习法在《采薇》教学中的实践多媒体技术在《采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阅读《采薇》的初步体验和感受学生在深入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学生阅读后对《采薇》主题和内涵的理解和表达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分享《诗经》其他篇章推荐阅读《蒹葭》《关雎》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以抒发因思恋而郁郁寡欢的心情。
高一语文必修二《采薇》课件 (29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二《采薇》课件 (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8cdd7aaf45b307e9719745.png)
再读课文 把握思路 划分结构
一、(1-3章)追忆思归之情,叙 述难归原因。
二、(4-5章)追叙行军作战的紧 张生活。
三、(第6章)写戍卒归途这悲苦伤 痛的心情。
再读课文 把握思路 划分结构
一、(1-3章)追忆思归之情,叙 述难归原因。(回忆)
二、(4-5章)追叙行军作战的紧 倒
张生活。 (回忆)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 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 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 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 “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 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 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
1.第一节中勾画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中反衬主人公不平静心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篇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何时才能归 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君 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 程期。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 牛羊缓缓归至。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捱渴饥?
《采薇》ppt课件
![《采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68f6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5.png)
行道迟迟,载单渴击载此处饥编。辑我母版心文伤本悲样式,莫知我哀! 二级
三级
依依:轻柔拂动的样子
四级
回想当初出征五级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雨: yù,动词,下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霏霏: 雪下得很大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024/7/1
单击此处编采辑薇母版标题样式
kuí
二fé级i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三依级,小人所腓。
mǐ
jí 四级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五猃级狁孔棘!
yù fēi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024/7/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单击击此此处处编编辑辑母母版版文文本本样样式式
2024/7/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戍边士卒归单击来此时处的编情辑二母景级版和文心本样境式。
三级
1、触景生情,抚今追昔; 四级 五级
2、归途中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疲惫状态; 3、感时伤事、心中有难以诉说的悲哀。
2024/7/1
第6章单昔击我往此矣,处杨编柳依辑依;母今我版来思标,雨题雪霏样霏。式
2024/7/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m,ǔ单四击牡此业业处。编岂辑敢母定版居?文一本月样三式捷。
二级
kuí
f三éi级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四,级小人所腓。
mǐ
jí
五级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yù fēi
《采薇》ppt课件(14页)
![《采薇》ppt课件(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f64355c850ad02de804173.png)
今人评价: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 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 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 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潜然泪下。
Hale Waihona Puke 主题《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 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 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 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 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 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 以“薇”的从“作”到“柔”到 “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 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2.注重细节 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 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 现战争的残酷。
3.情景交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 重气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 哀乐。 ---王夫之
仿效。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抒发主人翁的感情
的呢?根据资料,体会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
并谈谈你的看法。
战争对人心灵的伤害
出征:春光明媚 情景交融,对比反衬 之下耐人寻味 归家:飞雪严冬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归途:痛定思痛,百感交集
——哀伤、缠绵、深邃、悠远、
古人评价一: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谢公(谢 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 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 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 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 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 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2024版《采薇》优秀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采薇》优秀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ffc0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1.png)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持续,主人公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 表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后期升华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主人公的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珍视生命、和平与 家国情怀。
内心独白和对话解读
内心独白
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揭示其内 心的挣扎、矛盾和人性的光辉。
对话解读
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 探讨其背后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采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华 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6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CHAPTER
名句出处及原文呈现
出处
《诗经·小雅·采薇》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 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05 跨时代意义及现代启示
CHAPTER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
继承与发展
《采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为后世诗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诗歌体裁的拓展
《采薇》在体裁、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创新,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 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发展。
篇章结构分析
章节划分
诗歌按照采薇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划分为若干章节,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 题和表达方式。
叙事与抒情
诗人在叙事中穿插抒情, 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生动 的画面感,又充满了浓郁 的感情色彩。
前后呼应
诗歌在篇章结构上做到了 前后呼应,使得整首诗歌 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显得完 整统一。
修辞手法运用
谢谢
《采薇》优秀PPT课件
![《采薇》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fd17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0.png)
《采薇》对后世的影响
总结词:深远影响
VS
详细描述:《采薇》对后世文学、艺 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 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还为后来的 文学、艺术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和启示。
《采薇》的评价与赏析
总结词
高度评价与深入赏析
详细描述
《采薇》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之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 对战争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采薇》 的赏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并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采薇》的意象分析
总结词
丰富的意象
详细描述
《采薇》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杨柳”、“长亭”、“雨雪”等,这些意象都具有 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军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战争的痛苦。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分析
,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03 《采薇》的译文及注释
《采薇》的准确译文
01
总结词:准确流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采薇》的实践应用
《采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文化传承
通过《采薇》的学习,可 以更好地传承古代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通过《采薇》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源自象,可以对学生 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 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文学鉴赏
通过《采薇》的文学艺术 表现形式,可以提高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 平。
02
详细描述:《采薇》的译文准确 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语言流畅 ,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没有出现 语义模糊或歧义的情况。
《采薇》的详细注释
总结词:详尽易懂
详细描述:《采薇》的注释对诗中的难点、典故、文化背 景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注释内容详实、准确,易于理解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深意。
《采薇》优秀完整版PPT课件
![《采薇》优秀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fcd6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4.png)
中西方诗歌比较:战争与和平主题异同
异处
西方诗歌更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和战争残酷性的描写,而中国古代诗歌则更强调家国情怀和和平愿景的表达。
同处
中西方诗歌都关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两者也都通过战争题材来展现 人性的光辉和复杂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将军形象
塑造了一位威严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将军 形象,通过其言行举止表现出对士兵的 关爱和对战争的无奈。
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士兵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长期征战使得士兵们性格刚毅、勇敢,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情感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
将军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将军虽然威严,但内心深处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士兵的遭遇充满 同情。
艺术魅力
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促进了跨文 化交流。
人类共同情感
诗歌所表达的对家园的眷恋、对生 命的珍视以及对和平的向往等情感, 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具有普世 价值。
06
CATALOGUE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诗经》中其他类似诗篇介绍
《关雎》
描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展 现古代婚恋文化。
人物塑造在诗歌中的作用
突出诗歌主题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更加生动地展现 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士兵们内 心的情感世界,从而深化了诗歌反战 主题。
增强诗歌感染力
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内心世界描 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 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了诗歌 的感染力。
04
CATALOGUE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画面感呈现和视觉形象塑造
画面感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金雪柳”。 李清照《永遇乐》 中云:“铺翠冠 儿、拈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以柳妆扮,更添 女儿几分娇美。 常言道“清明不 戴柳,红颜成皓 首”,就是这个 道理。
课堂小结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 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 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 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 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 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 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 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 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
解人意。
是爱国将士们不屈 不挠、坚韧顽强的 精神之树!
一、“左公柳” 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 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 春天的标志。
二、“灞陵柳” 李白诗云:“秦楼 月,年年柳色, 。”唐人送 别,折柳相赠,意 欲“挽留”。柳与 “留”谐音,象征 友情绵长,永志不 忘。
情景交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 交融的佳句。
清人王夫之评:“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 却用杨柳春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 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来反衬。 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 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 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 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 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诗经 周南 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诗经 王风 黍离》
《诗经》名句辑录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卫风 》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王风 采葛》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卫风 硕人》
三、“隋堤柳” 白居易《隋堤柳》“二百年来 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在这里,柳成为一种亡国 追索的意象指代。
四、“宛城柳”。 贺铸诗云:“宛溪 杨柳,依旧青青为 谁好?”以柳喻相 思春情。吴文英有 “一丝柳、一寸柔 情”词句。欧阳修 的“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更是 妙笔生花,以柳暗 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情与景的交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 《小雅· 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
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
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
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
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
《采薇》一诗表 达了普通士兵怎 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从 “采薇”写起?
写作特色
一、细节描写(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不直接写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 弭鱼服,劳累奔波) 二、比兴 三、重章叠句,音节和谐(开头三章) 四、情景交融(最后一章)
重章叠唱的好处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 唱。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 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 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归主 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 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采 薇
诵读诗句,把握大意。 抓关键词,领会情感。
重点字词读音
岁亦莫(暮)(mù)止 孔棘(急)(jí ) 靡盬(gǔ) 小人所腓(féi) 雨(yù)雪霏霏
猃狁(xiǎn yǔn) 载(zài)饥载渴 四牡騤騤(kuí ) 象弭(mǐ)鱼服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 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 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 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是“比兴”的手法。 以“薇” 从“作”到“柔” 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 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 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 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 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 “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 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 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