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脉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局部症状
1 6.脉象变化
16.1寸部、寸口脉
【寸脉浮】寸部脉浮。
其一,结胸证,如128条:“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日结胸。”其证机是饮邪结于胸脘腹,壅滞气机而不通,正气抗邪于外;其治当泻邪涤饮;若为实热结胸,以陷胸汤类;若是寒饮结胸,以三物白散。
其二,脏结证,如129条:“何谓脏结?答日: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日脏结。”其证机是气血相结于脏,脏气内结而不畅,正气不虚;其治当理气行血。
【寸脉沉】寸部脉沉。见寒饮郁肺气冲证,如第十二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痰饮咳嗽病》:“脉沉微,里气弱也。”其证机是寒气内郁,肺气不能外达,故脉沉;其治当温肺化饮,平冲下气,以桂苓五味甘草汤。
【寸脉沉而迟】寸部脉沉而迟。见肝热阳郁证与脾寒阳虚证相兼,如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伤寒内科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肝热受寒药攻下而伏郁,气血为之阻滞而不畅,则寸脉沉而迟”其证机是肝热郁遏阳气而脉沉,脾寒阳气虚弱而脉迟;其治以升麻麻黄汤,发越肝阳,温暖脾阳。
【寸脉沉大而滑】寸部脉沉大而滑。见卒厥病证证机及其预后,如第一11条:“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金匮要略心典·脏腑经络先后受病》:“实谓血实,气谓气实,实邪相搏者,血与气并俱实也。”文中以脉沉代实邪在里即在脏腑,以脉滑代邪气盛,以脉大代邪气入脏腑而盛实。即“沉则为实,滑则为气。”
【寸脉反浮数】脉不当浮数而反见浮数。见厥阴肝下利动血证,如.363条,又如第十七32条:“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伤寒大白·下利》:“今寸脉浮数,气中有热。”脉浮为邪热内盛,脉数为热迫血而妄行,脉浮数主邪热动血证。
【寸脉微浮】脉轻微浮。见胸中痰实证,如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证机是正气不虚与痰气相结而相搏,正气为痰气所阻而欲抗邪于外,又不能驱邪于外;其治当涤痰泻实,以瓜蒂散。
【寸缓关浮尺弱】寸脉缓,关脉浮,尺脉弱。见阳明病证
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辨证关系,如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
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
【lJJ。”《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太阳病,脉浮弱而缓,中风脉
也。《伤寒论译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寸缓关浮尺弱,相当
于阳浮阴弱,是太阳中风证的脉象。”辨表里兼证,文中特言“寸
缓关浮尺弱”,以揭病变主要矛盾方面在太阳,其治当先从太
…,使太阳之邪从外而散,然后再以法治其里。
【寸口】寸口,又名气口,亦称脉口。《素问·五脏别论》:
“五味人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
,: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寸口者,脉之大会,
手太阴之动脉也。……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如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
【寸口脉】一指寸关尺三部脉,如30条:“寸口脉浮而大,
浮为风,大为虚。”一是指寸关尺三部之寸部,如第十二36条: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
379
附子参其问。”其证机是脉浮为邪在太阳,脉大为正气虚弱,其
大必大而无力。
其二,阳明宿食重证,如第十21条:“寸口脉浮而大,按之
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金匮要略心典·腹满寒疝
宿食病》:“寸口脉浮大者,谷气多也。谷多不能益脾而反伤脾。
按之脉反涩者,脾伤而滞,血气为之不利也。尺中亦微而涩者,
中气阻滞,而水谷之精气不能逮下也,是因宿食为病,宜大承气
汤下其宿食。”其证机是宿食阻结,浊气攻冲,腑气不通,气血郁
滞凝结而不畅;其治当涌吐宿食,以瓜蒂散。
【寸口脉浮而紧】寸口脉浮而紧。
其一,太阳病证与肝气乘脾证相兼,如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伤寒论本旨‘少阳篇》:“腹满谵语,阳明之里证也,脉浮而紧,太阳之表脉也,脉证不合,必当求其故矣。”审脉浮而紧代表在表是太阳病证,临证
当审证机而以法治之。
其二,邪中经络脏腑的基本脉证及病理,如第五2条:“寸
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其证机是正气夙体虚弱,复感寒邪侵袭,气血不和,肌肤筋脉拘急;其治当益气血,和筋脉。
【寸口脉浮而迟】寸口脉浮而迟。
其一,上焦消渴证,如第十三2条:“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辨“浮即为虚”,即脉浮为虚热所致;“迟即为劳”,即脉迟主病久虚劳证。脉浮迟并见,主上焦消渴证。
其二,水气热证的证机,如第十四8条:“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日沉。”其证机是邪热与正气相搏于外则脉浮,水气阻遏正气则脉迟,脉浮迟并见,主水气热证。上篇局部疰状
【寸口脉浮而缓】寸口脉浮而缓。见湿热黄疸证,如第十.五l条:“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金匮要略心典·黄疸病》:“脉浮为风,脉缓为湿,云为痹者,风与湿合而痹也。”其证机是湿热内结,与血相搏,壅滞气机,湿热熏蒸,黄色外露;其治当清热利湿,行气散瘀。
【寸口脉浮微而涩】寸口脉浮微而涩。见伤科证,如第十
八5条:“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金匮发微.疮疝肠痈浸淫病》:“脉微而涩,是为阴虚,阴虚之人,或吐血,或盗汗是为虚劳本证。”脉浮是血虚气浮,脉微是气因血亡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