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学习——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此,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其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
文章首先将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理念进行阐述,明确其教育价值和目标。
接着,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文章还将对案例中体现的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学者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强调了“综合与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例如,有学者指出,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还有学者提出了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等。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关注到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价值。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实践活动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精选】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及反思
【精选】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及反思1. 在“你读懂了什么?”的活动中,知道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倾听的习惯。
2. 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3.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4.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培养审题的意识和倾听的习惯。
2.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所需的生活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教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口算题卡探究题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板书课题:数学乐园)【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层层挑战,激发兴趣。
1.走数学迷宫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0—10各数字学生有序读出来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预设:我有4支铅笔我有1个文具盒……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学生汇报小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课件出示:迷宫图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出口只有一个,看谁能率先到达。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
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学生汇报按着一定的顺序回答问题每个问题必须正确才能顺利走出迷宫【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指导和支撑,它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同时也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设计需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特点1.确立明确的学科目标: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应当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的数学综合与实践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合理设置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基本道德和数学公式。
(2)掌握小学数学基本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理解并能够运用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对数学实践与应用的重视和认识。
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学科标准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教学行与思——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例
教育·前沿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教学行与思———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例文|郭丽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要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力,推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类课程中,围绕主题不仅可以实现单一学科内容学习,还可以积极推进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从多个学科完善学习探究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联动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领学生实践应用,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一项关键性问题。
现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例,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推进方式。
一、确定主题在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选择一个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这样既能串联关键性学习内容,又能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形成完整的学习线索,让学生既能明白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又能实现主题框架的意义,同时可以以所学内容为纽带,衔接跨学科主题中其他课程所涉及的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生活。
主题的选择应明确而具有指向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将“度量衡的故事”设定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因其有广泛的覆盖性:首先,体现在生活中物体长短的测量,容积、重量、体积等的确定,都是度量衡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应用。
其次,度量衡并非是一个新概念,它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并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了一些政策,实现了度量衡的全面统一,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研究度量衡的历史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文化也大有裨益。
最后,度量衡现在也与学生日常学习息息相关,如体育课堂上体重的测量、身高的计算以及一些体能测量标准的确定,这些都属于学生乐于研究的内容。
选择“度量衡的故事”作为跨学科主题案例后,按照度量衡的发展历史,还可以进一步将这一主题划分为“了解度量衡”“成语中的度量衡”“主题墙报展”三个子课题,以此引领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度量衡的故事,搜集与度量衡有关的计量单位,通过成语了解古代的常用计量单位,进一步从语文与数学融合角度去了解含有计量单位的成语。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分析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是两者之间最好的桥梁。
“综合与实践”教学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成长”,让数学课及数学知识具有趣味性与灵动性,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刻板印象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策略1.引言想要在实践中促进小学生的直观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动身参与“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建构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意义和要求(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意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其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到教学活动,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取数据并进行加工,重新组织已学知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习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对学习结果有着决定性作用的。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开放的空间进行学习,由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活动,在此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及兴趣爱好选择题目、活动形式。
“综合与实践”学习的评价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1】。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具有一定探索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生活挑战,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数学及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设计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主要是“放”,支持小组交流的方式,给学生合作、研究的机会。
在设计上注意简单的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重视日常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解决问题和目标,了解学生的理解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要认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与小组成员发展合作交流。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体会在小学阶段,“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要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要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其特点:主体性与灵活性、开放性与多元性、数学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想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会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综合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一、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1、主体性与灵活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
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实现的。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
2、开放性与多元性。
教师在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尽可能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潜在的创新意识。
同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是多元的,可以是动手操作、设计作业、小专题、小课题、数学讲座以及模拟现实等。
无论何种形式,它都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3、综合性与数学性。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4、实践性与操作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操作”中学,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于问题导向下对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以“有趣的平衡”为例
基于问题导向下对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以 有趣的平衡 为例陈秀清(厦门实验小学ꎬ福建厦门361003)摘㊀要: 综合实践 是当前最重要的课程形式之一.为了充分保障综合实践的质量ꎬ需要遵循 问题导向 的基本思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ꎬ学科融合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文章通过直接观察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ꎬ分析了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以及实施原则ꎬ并以 有趣的平衡 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为例ꎬ思考了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关键词:问题导向ꎻ小学数学ꎻ学科融合ꎻ综合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6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0-0059-03收稿日期:2023-04-15作者简介:陈秀清(1988.7-)ꎬ女ꎬ福建省闽侯人ꎬ本科ꎬ一级教师ꎬ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1年度课题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FJJKZX21-081)㊀㊀数学综合实践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ꎬ以数学学科内在规律为重点的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ꎬ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ꎬ仅仅从数学课程的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ꎬ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ꎬ这一理念对培养更具创造力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ꎬ这一理念在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ꎬ也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ꎬ小学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ꎬ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ꎬ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1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㊀㊀实践表明ꎬ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具体来讲ꎬ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ꎬ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方面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ꎬ使学生逐步实现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ꎻ另一方面ꎬ跨学科综合实践可以构建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ꎬ从而突破数学知识的局限性ꎬ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第二ꎬ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与常规的数学学习活动相比ꎬ在问题导向下开展综合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完整的活动中ꎬ使学生经历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全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ꎬ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ꎬ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第三ꎬ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沟通了课内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ꎬ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性学习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ꎬ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ꎬ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ꎬ发展教师专业能力.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95求.教师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ꎬ并从整体上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进行重构.通过这一过程ꎬ能够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提升[1].2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原则㊀㊀为了发挥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ꎬ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从整体来看ꎬ以下几项原则是比较重要的.第一ꎬ主体性.问题导向下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ꎬ并将问题视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ꎬ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发现和解决的全过程.只有遵循这一原则ꎬ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活动体验.第二ꎬ情境性.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ꎬ都需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ꎬ若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ꎬ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ꎬ从而影响最终的活动效果.针对这种情况ꎬ教师应遵循情境性原则.只有这样ꎬ才能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ꎬ提升活动质量.第三ꎬ综合性.综合性是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ꎬ教师要充分重视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ꎬ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收获与体验.此外ꎬ基于综合性原则ꎬ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ꎬ从而使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第四ꎬ适度性.这一原则主要强调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要避免超出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ꎬ使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真实水平.若活动难度过低ꎬ会使学生感到缺乏挑战性ꎬ从而丧失参与的热情.若活动难度过大ꎬ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ꎬ这同样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第五ꎬ开放性.首先ꎬ从课程内容来看ꎬ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ꎬ但并没有特别固定的知识内容ꎻ其次ꎬ从课程开展形式来看ꎬ在小学数学课程中ꎬ可以开展室内室外㊁校内校外㊁家庭社会等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ꎻ最后ꎬ从课程结果来看ꎬ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具有多样性ꎬ其结果并非是确定和唯一的[2].3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3.1完善活动准备ꎬ明确活动目标跨学科综合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ꎬ多种因素均会对最终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ꎬ教师应避免直接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ꎬ而是要进行完善的活动准备.在此基础上ꎬ要设置明确的活动目标ꎬ从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导向作用.只有这样ꎬ才能为活动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在 有趣的平衡 综合实践活动中ꎬ我着眼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活动准备:第一ꎬ分析活动内容ꎬ挖掘不同领域知识内容.从教学内容来看ꎬ本课是完成 比例 知识教学后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ꎬ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ꎬ从而初步了解杠杆中的反比例知识.在活动内容中ꎬ涉及到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知识㊁杠杆原理㊁技术知识㊁实验操作㊁数学知识㊁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等知识.第二ꎬ分析学情.很多高年级学生已经听说过杠杆这一概念ꎬ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初步积累了与杠杆有关的感性经验ꎬ但对于杠杆中蕴含的原理缺乏准确的认识.同时ꎬ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比例相关的知识ꎬ这也为学生初步了解杠杆原理奠定了基础.第三ꎬ设置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杠杆原理ꎬ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内容的理解ꎻ二是锻炼学生的猜想㊁观察㊁操作㊁实践等能力ꎻ三是引导学生在实验当中体会数学的综合性.总之ꎬ进行完善的活动准备是有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3].3.2创设问题情境ꎬ激活学生思维学生的态度会对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外部环境是学生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ꎬ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ꎬ能够达到激趣导入的效果.同时ꎬ还应依据情境确立问题.通过这一过程ꎬ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ꎬ从而为后续活动的进行提供基本的导向.在 有趣的平衡 活动中ꎬ我利用阿基米德所说的 给我一个支点ꎬ我可以撬动地球 这句名言创设了情境.同时ꎬ我引入了 秤砣虽小压千斤 这样一06句俗语.这样夸张的描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ꎬ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比如很多学生感到好奇:为什么秤砣这么小能压动千斤呢?根据学生的困惑ꎬ我顺势引出了活动主题ꎬ向学生介绍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杠杆原理的存在.之后ꎬ学生由此提出了问题:杠杆原理是什么?经过简单介绍之后ꎬ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了回忆ꎬ初步思考了生活中的杠杆现象.通过这一过程ꎬ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ꎬ而且使学生明白了本课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涉及到数学知识之外ꎬ还包含科学领域的知识.3.3组建合作团队ꎬ初步分析问题从课程内容来看ꎬ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通常是一种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ꎬ所以活动的开展通常要以小组为单位.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之外ꎬ还需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之后ꎬ学生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ꎬ并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利用这种方式ꎬ能够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更加规范ꎬ从而推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在 有趣的平衡 活动中ꎬ在引导学生完成团队的组建之后ꎬ我围绕本次活动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微课ꎬ向学生介绍了本次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材料.各小组需要据此进行材料的选择ꎬ并对实验工具进行加工制作.通过恰当的准备ꎬ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提供了前提条件.3.4启发学生思考ꎬ组织自主探究正如前文所述ꎬ问题导向下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ꎬ教师应避免直接规定学生要完成的具体步骤ꎬ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ꎬ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一过程ꎬ不但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ꎬ而且可以给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基本的思路ꎬ从而提升其活动效果.在 有趣的平衡 这次活动中ꎬ各小组经过猜想与思考之后ꎬ各小组分别确定了两项实验活动:第一ꎬ探究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ꎻ第二ꎬ探究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针对活动一ꎬ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在竹竿的两侧选择刻度相同的位置ꎬ挂上两个塑料袋ꎬ为了使竹竿保持平衡ꎬ要如何放棋子?(2)将装有相同棋子数的塑料袋挂在竹竿两侧ꎬ要将塑料袋移动到什么位置ꎬ才可以使竹竿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呢?针对活动二ꎬ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若在左侧塑料袋放入4枚棋子ꎬ并将其移动到刻度3的位置上ꎬ那么当右侧塑料袋位于刻度4的位置时ꎬ放几枚棋子才可以保持平衡呢? (2)若在左侧塑料袋放入1枚棋子ꎬ并将其移动到刻度6的位置上ꎬ那么右侧塑料袋处于刻度3的位置时ꎬ需要放入几枚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在竹竿中点的孔里穿入一根绳子ꎬ然后按照问题进行了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总结ꎬ学生初步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规律:活动一中ꎬ需要在两侧刻度相同的塑料袋中放入数量相同的棋子就能够使竹竿保持平衡ꎻ在活动二中ꎬ需要使左侧的棋子数ˑ刻度数与右侧的棋子数ˑ刻度数保持相等ꎬ才能使竹竿保持平衡.接着ꎬ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了杠杆和反比例之间的关系.为此ꎬ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若在左侧刻度4的位置放入3枚棋子ꎬ那么右侧的刻度数与棋子数应该怎样调整呢?学生经过探究ꎬ发现当右侧的刻度为1ꎬ2ꎬ3ꎬ4ꎬ6时ꎬ对应的棋子数量是12ꎬ6ꎬ4ꎬ3ꎬ2.经过总结ꎬ学生发现当左侧刻度数与棋子数的乘积固定时ꎬ右侧的刻度数和棋子数成反比例.综上所述ꎬ问题导向下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活动的开展十分契合数学新课改的要求ꎬ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ꎬ小学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实施方法ꎬ并在学科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具体的调整.只有这样ꎬ才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1]成金婵.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ꎬ2020(12):50.[2]李羊保.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家长ꎬ2020(29):131ꎬ133. [3]黄冬梅.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的践思[J].数学教学通讯ꎬ2020(22):76ꎬ78.[责任编辑:李㊀璟]16。
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与实践策略
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与实践策略作者:张丽媛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49期【摘要】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小课题”展开系列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经历全面的思考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的实践现状,在开展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要注重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的教学实施和方法策略,来保证效果。
对于小学生数学小课题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策略和重要步骤开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合作探究、总结反思。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与实践策略一、基于数学活动经验,联系生活开展郭玉峰教授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强调的是个体的直接经历和感悟,不能被传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不能等同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而通过实践和理论分析,小学生数学小课题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活动经验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所以提出了基于数学活动经验、联系生活开展的策略。
在实施此策略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强调了小课题的每个学段要注意的地方,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的小课题研究主要以“实践活动”为目标,强调“实践”,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小课题探究活动,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小课题研究以“综合应用”为目标,在继续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如何基于数学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开展呢?以小学生小课题为载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模式,从三条线组织实施:第一条是研究逻辑线,即情境的构建、问题的提出与确定、提出问题的假设、推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验证过程。
第二条是组织程序线,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指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发掘真实问题及提出研究方向,在教师组织下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并指导小组制定计划,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对问题解决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践解读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小学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评价
评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包括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 探索精神等。
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 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容,为
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教具与软件资源
利用各种教具和软件资源,如数 学工具箱、教育软件等,辅助教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 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 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结论与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学 会总结结论并尝试解释实 验现象,培养他们的逻辑 思维和表达能力。
数学游戏实践
数学游戏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有趣的 数学游戏,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
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词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详细描述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书面测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自我评价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 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多元评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学,提高教学效果。
校外资源
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如博物馆、 科技馆等场所,将数学与实际生 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
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课程实施与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实施要点
强调实践与应用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程实施中,应注重实践与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好奇心 。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教学探讨
性和应用性 , 注意数 学的现 实背景 以及与其他 学科之 间的联 系, 是 学生把 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 决问题过 程 中加 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 内容。
关键 词 : 小学数 学 ; 知识学 习; 实践与应用 ; 教学
《 数学课 程标准》 的“ 实践与综合应用” 领域反 映了数学
材 所 要求 的 目标 即可 。 .
例, 完成上述案例中“ 租车问题”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 考: 三年级 4 个班 1 0 名老师 , 带领 1 7 0 名同学准备乘车出发
了, 包 车有 两种 选 择方 式 : 大 车有 4 0 座, 每辆 2 0 0 元, 小 车有
例如 , 两步连乘应用题” , 在实践 中我跳 出原有预设 , 把 此 内容设计为综合应用课。
让 学生 在深 入实 践 中 , 自己动手 收集 材料 , 进行 分 析研 究 , 以
2 钻研 教材 、 活 用教材 。 科 学地 设计 活 动 内容 和 方法
我们在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中,都应注意学生特点 , 贯彻提高学生素质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 的精 神。教师必须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 再创造 的能力 , 要科学 、 周密地设计活动 内容和方法 , 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 、 有趣
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应打
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积极地把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 引入数学课堂 ,或把数学知识融人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还应着重体现“ 实践第一” 的原则 , 教 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 的探索欲望,
2 o 1 3 ( 4 )
3 武 丙颇. 试论 改革 完善学校管理机稍矾. 天津职 业院校联合 学报 , 2 o 1 3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的现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课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
实践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实践课教学中,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课效果不佳。
3. 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实践课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践课教学经验。
三、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项目教学法。
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实践操作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的评价1. 过程性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这种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我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尝试,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孩子掌握的数学知识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来设计。
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设计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研究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体现实践性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体现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而且,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比如:我校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食堂里的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统计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首先,教师从食堂的菜入手:食堂的菜有时被同学们吃得干干净净,而有时却剩下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析出这是因为同学们的口味问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材解读
龙源期刊网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材解读作者:陆钧来源:《教育》2017年第22期“综合与实践”是新课改以来出现的一个新领域,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编排量较少,从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组织实施,往往缺乏成功经验,甚至流于形式。
认识上的模糊导致行动上的混乱,“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与实施,成了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块短板、一根“硬骨头”。
本校课题组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一年级至六年级共24节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知识的呈现方式、领域体系的构建规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深刻理解了这一领域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问题性。
“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特点综合性体现为三个领域的综合对比新旧课标,从原来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变为“综合与实践”,即将“综合”提前。
由此,标准对小学阶段这一领域的教材做了全面分析,侧重理解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例如:五年级《粉刷围墙》这一课的教材,从“面积的计算、常见量的使用及统计表中信息的获取”这一实践活动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将其他三个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于一次实践活动中。
综合性体现为“四基”的综合数学教学回归教育原点就是落实“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再用3个●表示不同的数,用4个●、5个●……分别表示不同的数,直到最后不用摆,直接说出用9个●表示不同的数。
学生们在摆和想的实践过程中,既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又建立了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落实了知识的技能,积累了活动经验,获得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综合性体现在“课程”的综合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综合了数学学科其他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四基”的综合运用于实践,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多学科课程的综合性。
例如:三年级《设计校园》一课,距离学生正式学习比例尺知识还很遥远,所以学生就需要用到美术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龙山小学彭春桃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
当然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
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
又如《美丽的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
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的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对数学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家对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实际应用的现象。
学生学完数学知识后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就需要通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来改善现状,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有效学习和运用。
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摸清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措施,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也是本研究开展的初衷和动力所在。
1.2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和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2. 探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研究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途径;4. 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专题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题教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及反思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分析及反思巧家县金塘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蒋富江摘要:围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门问题,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展开研究与探索,通过当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进行了反思与探索。
主要采取的策略:一是“加强研究,明确活动的意图与目标;二是配合安排,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三是因地制宜,适当增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四是明确目标,加强活动过程的控制与指导;五是重视评价,监测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现状反思引言:“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认识及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堪忧:【现状1】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说到小学数学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多数教师们都想到要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
而大部分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相关材料或者光盘。
老师甲:没有动手操作的材料,这课没法上。
老师乙: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尚未形成,小学吗,上不上没关系。
老师丙:没有可借鉴的案例和比较切合的教学资源,我们不会上。
其实上不上都不影响质量的。
这些“没有”成了大部分教师不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托词。
影响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力度。
【现状2】不是主要考试内容部分教师认为,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教学的核心。
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一种表述的形式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
即使上吧,自然就成了平时教学的阅读素材或者只当一个信息窗口一带而过。
【现状3】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无从选择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当今新课标背景下改革时重要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输出,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并通过三个步骤,即参与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的学习,以此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故本文将研究小学数学中对“综合与实践”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引言: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相关知识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细处说,“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教师应当被提倡将这种教学形式时刻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
一、挖掘教材信息,巩固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最主要的指导书籍就是教育部印发的教材,教师在授课时要保证向学生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材内的知识进行仔细挖掘,挖掘时也要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完成教学。
学生在学习“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相关数学知识时,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即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研究数学教材要表达出什么样的知识供学生们进行学习。
教材上的内容是学生接触问题、学习知识的基础,只有教师帮助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巩固,保证学生完全掌握教材知识,以此才能够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六、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时,教师要将“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则首先需要在课本中将有关开放性的试题以及综合实践的话题列出来,即:“你认识方向吗?”、“你能把学校里建筑的草图画下来吗?”,这些都是从课本里挖掘出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或者小组合作的基础;然后教师要先将关于“认识方向”的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布置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即:走进校园,把学校平面图画出并标明方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及进一步的巩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反思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反思“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本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问题的有力工具,同时也获得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在一线教学的我对此更有切身的感受。
一、要变“以本为主,活动为辅”为“以教材为依托,突出数学实践活动课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数学实践与数学能力综合应用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数学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中体验学习数学价值。
【案例】百分数的应用(实践活动课)教学片段:师:拿出设计好的表格,让学生把收集好的数据填入并完成计算。
师:你通过收集神州号飞船的发射的次数、成功的次数与发射成功率的计算,有何感想?你觉得学习百分数有什么意义?在生活中很重要吗?通过数据的收集、调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
数学学习不只是计算、逻辑上的推理,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情感。
二、要变教师的“引”学数学为学生主动的探索学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并不是在学生所学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只是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
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第十二册数学观察与测量(活动课)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快速旋转的宾馆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体?生:圆柱体。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屏幕(停止转动的宾馆旋转门),你发现什么?生1:是宾馆的旋转门。
生2:每一扇玻璃门都是长方形的。
刍议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
记 录 还 , 要 将 这 样 的 记 录 与 他 人 交 流 、 比 较和 分 享 。
② 调 查 客 车 的 型 号 、 速 度 、 发 车 日寸间 、 座 位 数 等 。 ③ 调查 某 两三 个 地 点之 间路程 , 在 纸 上 画 出方位 示意 图。 如下 图 :
米
④ 从学校 出发 到某 一 地游 览所 经 历 的时 间 、 用 车 、 车费 、用餐等计划和 实际记 录 ,进行 统计和 分析 ,要经 历 计划 与实 际 记 录 的对 比分析 、实践 。
的营养和 能量 。 让 学 生 判断 自己 每天 吸 收 的营养是 否
足 够或超 过建 议标准 ,了解 自己 有没 有挑 食 、偏 食 习惯 。 教 师 可 提 出 “ 哪 一 个 同 学 获 取 的 蛋 白质 最 多 ” 这 一 个 看
似非数 学 问题 ,
实质 上 是
哪 “ 一
个 餐 单 含有蛋 白质 最
“ 三 地 游 览 计 划 ” 是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中 提 供 的 一 个
参 考 案 例 , 要 求 学 生 能 够 完 成 类 似 这 样 的 任 务 :某 班 耍
去 当地 三 个 景 点 游 览 , 肘 间为 8 :0 0 ~ 】6 :0 0 。 请 你 设 计 一
个游览计划 ,包括 时 间安排 、 费用 、路线等 。
误 改纵横 教法新探
刍 议 , 卜学 数 学 ¨ 实 践 与 综 合 应 用 ¨ 教 学 策 略
福 建泉 州 师 范 学院 附 属 小 学(3 6 2 0 0 0 ) 林 丽 珍
小学数学 “ 实践与综合应用 ” 是小学数学教学 的重
要领 域 。 然 而 ,这部分 内容 在教学 实 施 中遇 到 了 问题 : 新增设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全 新的 , 部分教师对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课题——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思考与实践2008新教师培训小学一班052号李来辉一、问题的提出1、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认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教学环境依然是封闭的,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空间狭小,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回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目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技能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
3、来自一线实践的思考前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小课题学习”的实践,做了不少案例,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小学开展小课题学习是非常必要、非常有价值的,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替代不了的。
二、小课题学习的概念界定“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小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这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学习活动,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专题性小课题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个小专题的提出和解决所展开的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重要载体的,而且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具备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自己选择和确定,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索。
2、开放性由于要研究的课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而且学习方法、途径也各异,最后形成的结果也必然千差万别,因此,小课题学习必然是开放性的,无论在时间、地点上,还是在内容、方式上都是多元丰富的,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主体性小课题学习是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为前提的。
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4、实践性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看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小课题学习强调的是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实践,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小课题学习的目标定位1、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小课题学习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是个关键。
2、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小课题学习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小课题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成果往往是个人或同伴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达不到原始创新。
因此,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来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4、学会沟通与合作小课题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作用的过程,要完成一个课题,不仅需要自身的积极探索,更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三、小课题学习的实施流程1、铺垫背景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课堂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开展小课题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内容来源于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抓好双基教学,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同时,注意挖掘探究点,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画正字收集运动数据”的方法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你从身边生活中找出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来,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阐明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结果学生提出了好多种有价值的方案,如:“对练塘镇各路口上学期间车流量的统计与分析”“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小学生收看电视节目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等。
在谈到“对练塘镇各路口上学期间车流量的统计与分析”时,学生们说:上学安全问题一直是老师、家长和社会关心的问题,影响学生上学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道路问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道路的车流量急增,我们在上学期间经常遇到交通堵塞、车辆相撞的事件发生,特别是在几个路口,如校门口、练塘大桥、十字路口等,这样的现象还相当多,所以我们想调查这方面的情况。
可见,通过课上相关内容的铺垫,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欲望,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相当的价值。
2、选择和确定课题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学生会自主提出些课题,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整合。
选定的课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指的是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个性等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塑造与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虽然在短期内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学习能力培养、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等方面是欠缺的。
因此,小课题的选定应致力于将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发展有效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上例中,学生亲历各路口车流量的统计过程,面对不同的情况,需要对呈现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学生不仅掌握了运动数据的收集方法,而且通过自主探索和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发展。
(2)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的问题往往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聚焦于问题,能让学生有效的投入到研究中。
[3]所以,课题的选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和解决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
象上面所谈到的“车流量、课外阅读、看电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都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话题。
(3)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学生生活世界选择的主题要考虑其社会价值,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快地、智慧而富有创意的生活,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科学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对练塘镇各路口上学期间车流量的统计与分析“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对车流量——这一影响学生上学安全的重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收看电视节目的统计与分析”则是倡导健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具有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3、制订方案课题确定后,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和自身的需要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主推选组长,由任课老师或聘请其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制订学习方案要根据课题实际和学生实际,力求可行、合理。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修正完善方案。
例如,在制订“练塘镇各路口上学期间车流量的统计与分析”的方案时,我们发现学生所提出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不是很合理,小组成员之间任务的安排也不是很科学,调查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
为此,我们组织同类课题组进行交流、讨论,形成了以下调查方案:调查时间——上午7:00~7:15,中午12:00~12:15(上学高峰期)调查地点——①校门口(由于道路小、人流集中,一到上学放学经常发生堵塞现象)②省道十字路口(临近农贸市场,各支道交叉,车流量较大)③练塘大桥(中小学生上学交叉路口,地势陡,安全隐患大)④粮管所路段(狭小且拐弯多)调查内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为避免工作的重复,每个小组各承担一个路口的调查,小组成员各有分工,最后汇总各小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实践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得到理解和发展,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和应用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有体验、有发现和创新。
[4] 实践体验是小课题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方案展开具体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查寻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上例中,学生们走上各个路口,实地收集来往车辆信息,有的还上网、进图书馆搜集有关车流量与交通安全状况的材料进行对比和引证。
尽管调查的方法不一定很科学,收集的数据也不一定绝对的准确,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往,提高了综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交流这一阶段,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小论文)或口头汇报材料。
成果的交流可以采用讨论会、交流会、小论文评比、搞展报、出墙报等方式。
在总结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提出异议和独特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
例如,“练塘镇各路口上学期间车流量的统计与分析”调查小组撰写了小论文,对各路口车流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同一时段内校门口的车流量竟然是省道十字路口车流量的十几倍。
同时提出如下有价值的建议: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②加强教师的值班;③建议与小学同一出口的幼儿园另开设大门;④建议交警部门在这一时间内加强对几个路口的值勤。
这些建议有的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协调得到了落实。
开展小课题学习,是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
虽然还只是粗浅的尝试,但我们已深深感受其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 刘品一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4] 钱守旺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J] 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