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评课稿

合集下载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2课时评课记录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2课时评课记录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2课时评课记录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王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同时王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一、整堂课的设计既大气又细腻在教学的设计上,王老师通过6个,7个,8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充分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王老师大胆地选择了243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

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

通过三分法逐步求出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在材料的选择上,王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初步寻找感悟规律,但是王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说说6-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王老师不是选择10个12个,而是选择了6-8个逐个寻找,我觉得王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6-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王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

这过程中,王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搭配》和《找次品》评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搭配》和《找次品》评课稿

《搭配》和《找次品》评课稿今天参加了2019年春##镇“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教学研究活动,并聆听了回民小学##老师的《搭配》和##老师的《找次品》,从课中得到了许多收获,接下来谈谈我的看法。

##老师讲授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搭配》,整堂课教学流程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

首先由“穿衣搭配”这个情境引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老师们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在给妈妈选礼物这个环节上,由鲜花和蛋糕搭配到由鲜花到蛋糕再到卡片搭配,层层递进,增加难度,从而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建议:“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总有很多优缺点。

可以看出老师们在课前准备十分充分,由于经验不足,还是有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

龚老师对于怎样进行搭配讲解详细,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搭配,为什么不能有遗漏有重复,学生知道怎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不够深入。

##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找次品》,旨在渗透一些数学思考和方法。

纵观这节课,教学设计流畅,学生学得得心应手、其乐融融。

《找次品》评课稿[推荐五篇]

《找次品》评课稿[推荐五篇]

《找次品》评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找次品》评课稿《找次品》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听了河西小学张红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

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张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

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

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

本课张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张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

课堂上,张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

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五年级《找次品》评课稿

五年级《找次品》评课稿

五年级《找次品》评课
稿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五年级《找次品》评课稿
五年级《找次品》评课稿
在本学期有幸聆听了指导教师董老师的一堂《找次品》,在董老师的课堂上总是不乏孩子们的笑声,他尝试着用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础、幽默风趣的言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可爱。

以下是我在听完本节课的一些感想:
1、联系生活,创设疑问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

在课程之前董老师以两幅图:大海捞针和瓮中捉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数学思想:范围越小,成功的几率越高。

2、情节设计丝丝入扣、生动形象、及时总结,衔接恰当。

像《找次品》这一堂课,是一堂较抽象、重视动手研究的一堂课,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解其想法,分组讨论,小组动手研究来探索知识点,而这些方面在董老师的课堂上都被其很好的解决。

董老师以物品数量2、3开始研究,再讨论2个和3个之间找次品的过程,进而深入8、9时又是如何思考找次品,怎样做才能用的次数最少。

并且在课堂上董老师十分用心的自制了教具,交由学生动手讨论时能更加形象具体话。

3、关注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的回答。

在董老师的课上,你细听会注意到董老师课的模式并不固定,不会照着原有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讲下去,而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回答,尤其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的关注,思考讨论孩子们错误的答案是如何得来的,让学生的回答、小组的讨论、学生的疑难点来充实自己的课堂。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一次试教评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一次试教评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一次试教评课稿《找次品》数学广角第一次试教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广角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广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广角的度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证明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广角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广角的度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证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广角》教材第一章2. 教具: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尺子、直尺、圆规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广角的知识。

请问,你们对广角有什么了解吗?学生:答案各异。

教师:广角是指一条射线在平面上旋转,形成的角。

广角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答案各异。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广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30分钟)(1) 学习广角的概念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下面的图形。

你们能说出这个图形当中有多少个广角吗?学生:答案各异。

教师:对于这个图形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这两条直线叫做扇形的边。

学生:理解。

教师:在扇形中,一条直线叫做扇形的轴,从轴到扇形的一端的直线叫做底边。

那么,扇形的两个边所组成的角就叫做广角。

学生:明白。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下面的图形,看看你们能否找出其中的广角。

(学生观察图形)学生:找到了。

教师:很好,你们找到的广角是哪些?学生:答案各异。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扇形中的广角是由扇形的两个边组成的。

对吗?学生:对。

教师:那么,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又能找到其他的广角吗?学生:回答答案。

教师:很好,你们找到的广角是那些?学生:答案各异。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在多样化中追求优化——张丽萍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解读与评价三完小罗教逢今天,有机会也非常荣幸的在警予学校听了由长沙市芙蓉区名教师张丽萍老师送教中执教的《找次品》一课,在这眼花缭乱,令人窒息的教改浪潮中,如一缕春风,让人倍感清爽;如一抹阳光,照亮了我迷乱的教改心房。

听君一堂课,胜教十年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名师胸有成竹的风范,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韵味!整堂课朴实无华,简约而不简单,整个知识建模逻辑严密,过渡轻松、自然,如小溪潺潺,不拖泥带水;从感性到理性,然后揭示规律,浑然天成;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搭配,悬念迭起,却又链接无缝……一堂充满教师睿智的数学课,体现数学价值的数学课,魅力无穷的数学课!“找次品”是一个关于最佳策略的课题。

9个物品中,有8个完全一样,另一个稍轻(或稍重),称之为次品。

我们需要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找出这个次品。

一般而言,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一次次进行两两比较即可。

我们的问题是:怎样保证称量次数最少,即要寻找最佳策略——通常表述为: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

策略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这一策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尝试和调整,通过观察与推理,概括与总结、分类与比较等活动寻找并确认最佳策略。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经历这上述过程,张老师从一个很简单的生活问题着手:3瓶口香糖中有一瓶少了几片,如何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把那一瓶找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经历观察、比较与推理的过程: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不平衡如何,如果平衡又如何。

在天平不平衡的情况下,次品由观察而得到,在天平平衡的情况下,次品由推理而得到。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了很重要的两个词:保证、至少。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较为民主的方式,引发学生提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地思考,为轻松的课堂打下了和谐的基础。

二、尝试表达,体验过程“如果现在有4瓶口香糖,其中一瓶少了几片,有天平最少称几次就能找出来?请你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表示你的推理过程和结果。

找次品评课

找次品评课

《找次品》的评课金老师这节课以“找次品”为载体,在解决问题中,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发展了数学思想,建立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下面结合课中几个环节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感想。

一、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找次品”问题,对从601个螺丝钉中找出1件次品,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例1前,金老师增加了“从3个中找1个次品”的内容,以3个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

当学生理解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然后再来探究4个、8个,9个的情况,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想。

而且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是均分3份思想的基本模型,把这种情况加以研究确实有必要。

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认识那个学生猜想“从601中去找出一瓶次品来,至少要称几次保证能找到”,这个时候学生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乱猜的,教师适时介入,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从小的数量中找次品来研究。

研究3瓶、5瓶、9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均分3份来称所需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601中找次品的问题。

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欲望。

三、体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找次品》教学实录与评析

《找次品》教学实录与评析

《找次品》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猜想验证和推理,体验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发现和理解“把物品总数平均分成三份来称,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会最少”。

2.通过找次品的探究活动,渗透“逐步逼近”和“简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

3.经历由直观演示操作逐步到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出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方法,理解和体会最优方案的特点。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明的方法记录找次品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找次品最优方案的特点。

【课前准备】纸质天平、棋子、操作记录单、课件【课前游戏】摸奖游戏1.课件:从8个笑脸中摸一个奖品(从8个中摸中一个真不容易)师:要使中奖容易些,你会增加笑脸的个数,还是减少笑脸的个数?2.从4个笑脸中摸奖(体会更容易中奖)。

3.从2个笑脸中摸奖(体会“保证”意义)。

师:要保证中奖,我们得摸几次?【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逐步逼近缩小范围的数学思想是有生活原型的,通过这个游戏,激活了学生生活经验,同时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知道3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师:在315晚会上老师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课件出示)一些不法商人往黄金里加金属铱冒充千足金来销售,加铱后的黄金用肉眼无法辨别,但重量会增加。

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1:往黄金中加铱。

生2:重量会增加。

师:像这种不合格的产品,我们称之为……(生答:次品),数学中有一类经典的智力问题叫“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次品。

(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1.在 2个物品中找次品师:现在有2个外形和颜色一样的金元宝,其中有一个是加了金属铱的次品(次品重一些),现在请你当黄金检测师,你有什么办法找出这个次品?生:用天平称,天平左右各放1个,往下沉的那个就是次品。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这节课,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王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同时王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一、整堂课的设计既大气又细腻在教学的设计上,王老师通过3个,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王老师大胆地选择了2187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

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2187个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在材料的选择上,王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初步寻找感悟规律,但是王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说说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王老师不是选择10个12个,而是选择了8个,我觉得王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王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

这过程中,王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下面由我来进行评课。

刚刚听了老师这节课,本人认为这节课能够很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式,先思再做后交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对比、分析、总结等活动,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的好处,很好地诠释了课标理念。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优势:一、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学案中的课前导学环节设计很巧妙。

首先温故,复习用天平是否平衡来比较物品的重量。

然后知新,将例1的内容放到预学中,更细化为先从2瓶钙片,再到3瓶钙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台阶,让学生翘翘脚就能够得着。

这种课前导学的设计,更适合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从较小的数据入手,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在活动中渗透规律,但不点明规律,为后面的探索做好了铺垫,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化繁为简的思想。

二、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

从老师这节课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她把课堂的大块儿时间放到学生探索8和9个零件找次品的活动上。

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先从8个零件找次品的活动中渗透分成3份是最优方案。

接下来再研究从9个零件中找次品,进一步感受分成3份的好处,然后再通过对比发现,尽可能的平均分且分成3组才可以使称的次数最少。

老师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感知、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同时,在此过程中,老师也注重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渗透利用优化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的广角更拓宽了。

另外,两次的小组合作学习,老师都能尊重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是真的学习,真的思考,真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

三、建立模型,学会用数学化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

“找次品”问题中的天平并不是一架实物天平,而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化的天平。

搭配找次品评课稿

搭配找次品评课稿

《搭配》《找次品》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回民小学龚老师、尚老师的讲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都是数学广角的内容,都重在方法策略的研究,《搭配》和《找次品》都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龚老师《搭配》一课亮点有: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龚老师的《搭配》整节课用完整的故事情境(早上起来搭配衣服、早餐搭配、送妈妈礼物搭配)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龚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设计了握手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然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几点建议之处:1、学生用字母、图形表示相应物品的方法呈现太快了,方法总结也太快了,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真正突破;2、整堂课下来对学生的鼓励性评语不够及时;3、没写课题。

尚老师《找次品》一课的亮点有:1、情节设计丝丝入扣、生动形象、及时总结,衔接恰当。

《找次品》这一堂课,是一堂较抽象、重视动手研究的一堂课,尚老师以3瓶木糖醇中有一瓶少三颗开始研究,具体形象地呈现3个物品找次品的过程,进而深入8、9时又是如何思考找次品,怎样做才能用的次数最少,层层深入,由简到难。

并且在课堂上尚老师十分用心的用教具天平在黑板上呈现8个物品找次品的过程,学生动手讨论时能更加形象具体。

2、培养学生优化意识,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案例《找次品》【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讨论、交流、总结“找次品”方法的过程。

2.了解“找次品”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3.对“找次品”的问题充满好奇心,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优化思想,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试验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重量达不到合格品的标准,这样的样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

二、导入新课体现推理、优化师:有6个大小、图案都完全一样的健身球,其中有一个轻一点,用手掂不出来。

你能用哪种方法找出这个轻一点的球呢生:可以用天平找出。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师:那么利用天平我们可以怎样找出呢现在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老师提供一个天平)此环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小组谈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汇报并上台演示方法。

6(2,2,2)平2(1,1)2次6(3,3)不平3(1,1,1) 2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分析等手段,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找出最优方案。

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在6个健身球中找出那个轻一点的来,那如果数量更多的物品,你们是不是也能找出那个与众不同的物品呢?课件出示教材92页例2。

在9个同样的零件中,工人不小心混进了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

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学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板书:师:好,刚才我们在9个零件里找次品,方法就有4种了,如果待测物品再多些,那方法也会更多,如果每次都这样找的话比较麻烦,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规律呢?同学们观察刚才我们分的方法,总结一下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快捷?生:分成三份,平均分。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尚田镇校李梦香今天听了许玲平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这节课,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纵观整节课,教师教学理念新颖,试图通过让学生操作、讨论、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许老师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但课无完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完善的。

一、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

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这节课许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许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比如: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两只手臂看成一架天平,当两手放平时,说明天平平衡,托盘上的两个物品都是正品,当两手一高一低时,说明其中一个托盘上是次品,这里假设次品比正品轻,所以翘起的那只托盘里是次品,这里教师引导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教师把抽象的思维转化成了形象思维,学生容易理解。

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许老师在这节课上多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但是我觉得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没有真正地投入,学生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以至于在反馈交流中,许多内容还是教师在解释,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精编范文】找次品评课稿-word范文 (6页)

【精编范文】找次品评课稿-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找次品评课稿篇一:《找次品》评课稿《找次品》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听了河西小学张红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

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张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

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

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

本课张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张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

课堂上,张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评课稿

《找次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1 例2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思想,学会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但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用天平不容易控制局面,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负效应,用多媒体课件能更直观的展现可能出现的情况,把主要注意力用在观察、猜测、推理过程中。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解决如何分,分成几份,并理解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方法观察、猜测、试验、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秤教学活动一.【导入】视频导入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挑战者”号发射的图片。

(挑战者号发射过程中突然爆炸,七名宇航员英勇殉职。

)师:看了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师: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零件引起的。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次品”。

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二.【讲授】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师:次品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外观有瑕疵、有的是成分不合要求……今天咱们要找的是众多外观一样的产品当中,隐藏的一个重量不合格的次品。

据说制造一架航天飞船大约需要2187个零件,如果要你在这2187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次品轻一些)这件事情怎么样?(大海捞针)师:2187这个数字比较大,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找次品第2课时评课记录(精品课)

找次品第2课时评课记录(精品课)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2课时评课记录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曾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同时曾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一、整堂课的设计既大气又细腻在教学的设计上,曾老师通过6个,7个,8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充分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王老师大胆地选择了243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

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

通过三分法逐步求出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在材料的选择上,曾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初步寻找感悟规律,但是曾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说说6-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曾老师不是选择10个12个,而是选择了6-8个逐个寻找,我觉得曾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6-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曾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

这过程中,王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评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评课

《找次品》评课稿牛首镇实验小学张婷婷听了《找次品》这节课,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同时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一、整堂课的设计既大气又细腻在教学的设计上,老师通过3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大胆地选择了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

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等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在材料的选择上,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初步寻找感悟规律,但是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说说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老师不是选择10个12个,而是选择了8个,我觉得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

这过程中,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获奖《找次品》说课稿范文4篇

小学数学获奖《找次品》说课稿范文4篇

•••••••••••••••••小学数学获奖《找次品》说课稿范文4篇小学数学获奖《找次品》说课稿范文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获奖《找次品》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获奖《找次品》说课稿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找次品》,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出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让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有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但是,学生对天平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要找次品,找次品的方法要如何表达,什么是最优方案都是比较模糊的。

更换教材版本后,学生对这类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接触少,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图示方式的表达,以及事物隐含的规律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找次品》,本人认为张老师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动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张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新课开始,张老师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次品》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听了河西小学张红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

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
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张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

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

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

本课张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张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
过渡。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

课堂上,张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

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当然,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张老师可能是紧张的缘故,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口误,语速也略快,这节课要求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而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却比较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1年4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