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考前模拟试题(二高新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姓名:考生考号: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八辑文献中有记载:“贵贱之位,岂或在它……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
”与上述记载体现的治国之道最接近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2.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才可知道墓主原来是匈奴人。
这说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D.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3.中唐之后,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
柳宗元以“前者忘,后者系”警示君主,即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
据此可知A.社会改革趋向复古B.民本思想受到推崇C.皇位世袭受到冲击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4.南宋时,高宗下令:对于“擅载外国入贡”的商船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宋孝宗也有回绝朝贡的诏令:“自今诸国有欲朝贡者,令所在州军以理谕遣,毋得以闻。
”这些措施旨在A.促进海外贸易发展B.维持朝贡贸易体系C.维护国内秩序稳定D.加强中外友好交往5.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含答案解析
3.据云梦秦简记载:采矿两次评为下等,“赀 (罚)啬夫一甲,佐一盾”;三年连续评为下等,“赀啬夫二甲”,并撤职永不叙用;“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这说明秦代( )
A.突破“工商食官”格局B.实行严格的什伍连坐制
C.强化经济指标考核制D.设置专吏管理民营作坊
A.是对基层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B.旨在协调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C.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适应了过渡时期的历史需要
10.198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随后全国各地出现抢购风潮。1988年8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这一过程( )
A.说明市场调节机制的固有缺陷暴露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扩大
C.社会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
D.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
8.1935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界发表宣言:“尽量的组织民众,一心一德的拿铁和血与敌人作殊死战。”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1936年5月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并申明此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上述现象反映了( )
1844
7047.65
2604
1845
2394827
1850
7743
21548
1852
2503599
1853
10122.7
62896
1860
5318036
1859
11091.52
67874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
7.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担任大会主席,向劳动群众作了《劳工神圣纪念日》的报告,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据此可知,当时( )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二)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
孔子要求君主先正己而后正人,天下即可垂拱而治;老子主张平均分配的社会理想;韩非子认为不从事劳作而生活供给却很充足,不担任官职而名声显赫,是不公正的。
这些政治主张,反映当时(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C.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D.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2.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下诏:“贫下之人,农桑之际。
多缺粮种,咸求倍息,致令贫者日削,富者岁滋……天下诸州,每置农桑,令诸县审责贫户应粮及种子,据其口粮贷义仓,致秋熟后,照数征纳,庶耕者成业,啬人知劝。
”这说明当时( )A.政府限制高利贷以发展农业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C.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D.政府大力推广农桑作物以立国3.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
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
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
这些做法( )A.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B.避免了决策上的失误C.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D.提高了皇帝个人修养4.明清时期的社会各阶层,最终目标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
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
例如在徽商群体中,有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至业贾致富后转而从儒的事例。
这说明在当时(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强化B.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开始解体C.工商业发达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经济发展受到传统观念束缚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施“值百抽五”的低税率。
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济宁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
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图1A .地域文化特色B .主要生产形态C .血缘关系亲疏D .社会文明程度 2.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表1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
这反映出( )表1A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C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3.表2为唐代小说中的两则故事。
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表2A .政府对商业贸易的严格控制B .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C .文学创作超越社会生活实际D .城市中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4.《明律集解》载,明代,“州县各里皆设申明亭,里民有不孝、不弟、犯奸、犯盗,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
其户婚、田土等小事,许里老于此劝争解纷”。
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注重()A.发挥士绅阶层的引导作用B.以致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C.明晰法律的社会教化功能D.行政治理与家族管理密切结合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
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
”其观点反映了()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6.1900年6月,上海《新闻报》连续发表社说:“读(农历)五月初十日上谕”,知其“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上海为商务总枢”,“京师、上海皆互为关切”,应以“急为痛剿”为上策。
2024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及答案
雅礼中学2024届模拟试卷(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
据此可知A.周王室的地位得到提升B.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增强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诸侯王对分封秩序的维护2.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
西汉中期以后,侠者仍存,但单纯依赖武力“行侠仗义、横议乡间者”日渐稀少,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西汉中期A.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B.王国割据势力的式微C.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D.乡约教化力度的加强3.据统计,唐代宰相中,边疆各族成员占很大比例,仅鲜卑后裔和鲜卑化汉人就有30余位。
这可以说明唐朝A.考试制度的严密性B.社会流动的频繁性C.国家政权的包容性D.对外政策的开放性4.宋朝与并立的民族政权间的疆界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如下表)。
这些疆界形态本质上反映出宋朝A.贸易有利于强化边疆控制B.通过盟约划界具有局限性C.处理复杂民族关系的开端D.应对现实安全的政治考虑5.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情况图。
据此分析可知A.秦汉至魏晋庄园经济的兴起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B.隋唐至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C.宋辽金元至明朝赋税制度变革引起粮食总需求量增加D.明朝至清前期人口急剧增长影响粮食总需求量的变化6.徐继畲曾著《瀛寰志略》,动笔时本打算先罗列各大洲地图,再列举具体的国家地图,但好友提醒他应把中国的版图单独放在卷首并与他国区分开来,并以徐光肩“负谤至今”的故事告诫他,最终徐继畲采纳建议并在书中特意加上“此书专详域外”,表明没有任何中外对比的意思。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中国的地图测绘技术较发达C.士大夫的眼界没有变化D.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开始萌发7. 1905年起,上海工商界人士先后成立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商学补习会、沪西士商体操会,时称“五体育会”,其成员包括工商店主、职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
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册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二模)附解析
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二模)本试卷共7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先秦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周礼》中记载,有“师氏”之官,“掌以嫩(美好)诏王”,即“告王以善道”;又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
《左传》云:“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上述制度意在()A. 强调天子之德B. 提升君王的治国能力C. 增强民本意识D. 以公卿制衡君王权力2. 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
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
该做法()A. 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B. 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 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D. 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表述符合这一朝代的是()A. 重视法制,中华法系正式确立B. 民族交流,华夏认同开始出现C. 设置机构,正式管理吐蕃地区D. 地丁合一,人身依附关系松弛4. 耶律仁先为辽朝名臣,曾任辽朝南、北院枢密使职位。
1983年,耶律仁先墓在辽宁出土。
其墓志铭由契丹小字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墓志记载了耶律仁先曾与辽南、北院大臣同心协力,平定了西北草原部落叛乱。
墓志还记载了仁先和四个弟弟的名字是按仁、义、礼、智、信命名。
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墓志可以作为研究辽史的文献史料②辽朝制度建设灵活务实③辽朝实现对北方诸部落的统一和管辖④辽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 下图为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该时期人口迁徙归因于南方地区初步开发②中华台北设府为人口移居中华台北提供了政治保障③ “改土归流”为人口流向西南地区创造条件④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6. 思想家郑观应于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一书,以下内容是该书自序的摘录◆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以“电气”之法提高产量◆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据此可知,下列对其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 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富强救国B. 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C. 发展农业,维持传统生产方式D. 反映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认同7. 以下是一位同学研究中国近代前期经济变化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 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的转移B. 农业生产区域性分工扩大C. 农村自然经济结构走向瓦解D. 国内商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8. 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联合工、农、学三界,组织开展纪念“五一”节活动。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历史
试卷类型:A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2024.4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
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1)。
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A.C.等级制度的瓦解D.政治秩序的变动2.《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此后,巴渝舞流行于宫廷与民间。
据此可知,西汉A.民族政策较为灵活B.华夏认同观念深人人心C.尚武之风备受推崇D.宫廷生活追求奢靡享乐3.图1为唐朝、北宋、元朝及清朝新增孔子庙空间分布图。
其中唐朝是4.据《宋史·食货志》载,“琼管奏:海南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贾物自泉福、两浙、湖广至者,皆金银物帛,值或至万余缗;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蕃、牛畜之类,值才百一。
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
请自今用物贵贱多寡计税,官给文凭,听其具实报纳”。
这表明当时A.政府重视规范民间贸易B.税收方式影响百姓生计C.不同地域经济互补性强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5.1894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人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不在内。
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所盼以后利日益进、弊日益除,为中国立商务不隳之基,此为首务也”。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C.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D.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王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3.公元前400年前后,雅典的城市中分布着普尼克斯会场、狄奥尼索斯剧场、阿果拉广场等大量的公共设施。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雅典人口的增长B.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C.民主政治的需要D.商业交易场所严重不足4.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
《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
据此分析,该作品()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D.倡导践行个人主义思想5.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D.童工—男工—女工6.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D.元——铁木真7.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1为二里头三期南方地区遗址分布及扩张路线,图2为其中的遗址点7与遗址点11的对比,综合两图可反映当时A.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B.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C.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D.早期文明的交流融合2、质日是秦至汉初间要记录公私事务的一类文献。
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录了越人(人名)担任安陆县官佐期间县内官蜀及乡亭吏员的任职情况,记录还多有与“田”相关的事务,还有较多关系到国家对民众赋役的掌握和管理的“算”与“定算”的记载。
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亲汉时期A.官员选拔与管理机制B.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C.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户籍制度与赋役征收3. “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是唐人对贞观立法活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唐太宗贞观年间死刑减免总数为163条,大效接近汉武帝朝大辟409条的一半。
这体现出唐律A.礼法并用、高度融合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C.酌量古今、用刑持平D.语言精练、技术高超4.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
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
南宋时期“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
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5. 在中国古代社会,湛运起到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漕运始终是京城安定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下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政府对每只漕船除运载漕粮外准许附带“土宜”(货物)的数量规定,据此可知C.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D.工商皆本观念逐渐流行6. 下表为晚清时期山西、河南、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七省各州县农A.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C.农民农业收入持续减少D.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7. 孙中山曾说:“前清专制⋯⋯屡牺牲我民族之权利,与各国立不平等条的⋯⋯歌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木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平等。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4.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
这种变化反映出()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5.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
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A.强化政府的基层治理B.保障宗族救助的落实C.弘扬耕读传家的精神D.营造和睦的宗族关系6.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
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
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A.崇尚秩序与稳定B.避免冲突与战争C.追求集权与礼制D.从事游牧与渔猎2.“见义勇为”源自《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
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规定“捕亡(亡:逃亡的盗贼),亡人操钱,捕得取钱”,汉律亦有“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的条文。
由此可知()A.秦朝已经开始律令儒家化进程B.秦汉律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C.政府制定乡约以加强基层治理D.传统美德在古代普遍具有法律效力3.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
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由此可推断()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4.如图是中国部分时期人口变化图。
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盛唐时期的实际人口数超过一亿②番薯引进促进了宋元时期人口增长③清朝赋役改革导致隐匿人口减少④战乱与灾疫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以下出自中华典籍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6.如表为1862-1872年从澳门运出华工人数一览表,导致华工出国人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年代186218631864186818701872人数2536666010712122061340721854①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③洋务运动展开,提升了华工的劳动技能④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如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的民歌。
吉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A. 受正统儒家思想的渲染最深B. 刻意追求独特的“意境情趣”
C. 表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D. 具有“文以载道”的人文传统
〖答 案〗D
〖解 析〗“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创作原则,其中的“道”极其丰富,包括材料中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歌颂的真善美、陶渊明在《杂诗》中倡导的博爱精神、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中高扬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担当、李清照在《绝句》中盛誉的气节操守,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受儒家思想濡染最深,排除A项;“意境情趣”“自强不息”不是以上名言的共同内涵,排除BC项。故选D项。
A.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D.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 案〗B
〖解 析〗从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和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都在增多的这两个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问的是这种现象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项正确;AC这两个选项的程度词都难以体现这一时期的现状,排除;D项是材料的表象,排除。故选B项。
A.反映了中外贸易态势的逆转B.推动了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
C.根源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D.得益于中外经济发展的变化
〖答 案〗D
〖解 析〗根据“明清时期,广东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公认的核心巨区、热区”可得出,随着海禁政策的影响,广东成为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因此快速发展,这利益于中外经济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态势,排除A项;广东经济发展与政治中心转移无关,排除B项;根源经济发展,而不是治理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
2024届陕西省西安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学者王加华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工业时间日益取代农事时间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轴心,相应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亦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这归根于A.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的变动D.民众观念的西方化2.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发表了如下演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凡尔赛宫)里。
由于它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材料中“生于不义”是指A.普法战争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普奥战争D.参加反法联盟干涉法国3.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A.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C.明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D.清初军国大事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4.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此人所讽喻的现状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欧、俄、中、日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尚处于发展过程中D.众多巨人出现,标志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5.右图为秦朝的宫殿用砖拓片,其正面刻有“海内皆臣。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二模)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二模)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期,天子控制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了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商与西周地方制度的主要区别是A.王畿所在方位B.诸侯权力范围C.王位产生方式D. 封国面积大小2.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3.唐朝柳宗元(773819年)在《封建论》中认为,国家要治理的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等一系列制度。
这一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是4.与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宋诗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5.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
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6.客邮是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
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开办邮局,随后,法、美、德、俄、日等国也纷纷效仿。
客邮最多时达五六百处,其中以日本数量最大。
客邮的设立7.1900年春,梁启超劝诱孙中山以“勤王”名号起义,举皇上为总统,握手共入中原;同年6月,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建议孙中山与李鸿章合作组织广东独立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部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24、右图是西周青铜器《史墙盘》的铭文拓片,铭文前半部分追颂了历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后半部分颂扬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
这表明西周时A.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B.青铜器的功用有重大改变C.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D.“家国同构”的色彩较浓厚25、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义,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曾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26、“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27、从1931年开始,南京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B.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C.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28、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29、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
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30、图6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C.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31、新中国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
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32、《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A.注重兼顾多方利益 B.强调维护公共利益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33、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34、1873年的宪法案子中,最高法院拒绝了一名芝加哥妇女的要求。
该妇女宣称:从事法律工作的权利是美国公民权的一个标志,它受第14条修正案中优惠和豁免条款的保护。
然而,当时最高法院的决定是:美国各州可视各自情况,自行规定是否允许妇女担任律师。
材料重在强调A.联邦法院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女权诉求未获主流政治认可C.美国民主宪政仍有完善空间 D.地方政府存在就业性别歧视35、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D.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的逆差,秦汉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就属于这种情况。
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
17、18世纪前后的明清时代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东方中心论”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材料二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
……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存在巨大贸易逆差、明清时期转变为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并分析这种转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初期西方对华贸易的特征,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济治理规则的主导者和霸权国家,美国最能够从现今的国际经济规则中受益。
……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并未对此承担对应的责任,从而造成其自己一手缔造的全球化陷入困境。
——2016年10月1日李少丹《欧美版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自我狙击》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
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
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
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6分)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9分)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马基雅维利(1467—1527)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著名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
他认为性善论的观点在政治活动中极为荒谬,因为一旦有了适宜的机会人心就会自然的堕落。
因此“要建立任何一种秩序,唯一的方法是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但也告诫君主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
针对意大利内部分裂,外有强敌,马基雅维利猛烈抨击罗马教会,指责教会是造成意大利分裂的总根源,另外,一再鼓励君主们要建立空前的伟业,并特别强调各种统治权术的重要性。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材料二从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绝大多数评述仍然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批判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性,“恶魔”、“邪恶的马基雅维利”、“魔鬼”是他的代名词。
17世纪,对马基雅维利的评判走向了今一个极端,他成为了“政治科学之父”,培根还称赞从他的身上找到了摧毁教会哲学的方法。
——摘编自李鹏《从历代评价看<君主论>的历史意义》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
(6分)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想进行简要评价。
(9分)历史答案40.(1)原因:秦汉唐宋时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奢侈品的需求相对较大;贸易对象相对落后,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有限。
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业时代,对外商品依赖/J、;西方开始向工业社会过渡,主要以金银等向中国购买大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8分,言之成理即可)实质:表明中国由奢侈品消费国逐渐向原料出口国转变,中国日益远离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4分,之理可)(2)特征:西方对华进口大量增加,对华出口进展缓慢,(2分)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
(2分)评价:鸦片战争后初期,西方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是由于西方国家大肆掠夺中国原料和初级产品;同时,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西方工业品需求小。
这表明中国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
为了扭转逆差,列强加紧侵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
(任意三点得9分,言之有理即可)41:示例一:论题:美国是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 分)阐述:背景:二战后的美国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以遏制苏联为旗号,将西方国家纳入美国主导的冷战格局,服务于美国称霸全球的需要。
过程: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金融、贸易规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
结果: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获得了更加丰厚的霸权利益。
(9 )综上,美国凭其雄厚的实力主导了全球化,是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分)示例二:论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阻碍作用。
(2分)阐述:贸易保护: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尽管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当其利益受到影响时,又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阻遏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如当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进人其市场,使其自身利益受损时,便实行提高关税等措施,这对全球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维持国际经济旧秩序:在世界贸易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尽力压低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品价格,以谋取暴利,拉大了发达国家f卩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禾U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插手地区热点事务,造成局部动荡,也不利于全球化发展。
美国等西方国家部分民众抵制全球化的做法,同样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这充分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虚伪性,当对其有利时,就大力推动全球化,当对其不利时,又阻遏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