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4.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
3. 能够根据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密度的观点诠释物体浮沉的原因。
2.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 能够应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验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重量和大小,引出密度的观点。
2. 密度的定义:向学生诠释密度的观点,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3. 密度的计算公式: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探讨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干系。
6. 密度的应用:讨论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的浮沉原理、金属材料的选择等。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质的其他性质之间的干系,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五、教室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掌握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密度观点的理解。
九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4.3 物质的密度【自主预习】1.一杯水、一瓶水、一桶水,谁的密度最大?2、一块铁,锯掉一半后,剩下半块铁的质量、体积、密度分别变为原来的多少?3、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4、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A、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B、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多元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用来辨别物质例1、某人买得一尊“金佛”,测得它的质量为4.45千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若不是,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例2、已知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
求密度,根据密度表判断是什么材料造的?活动二:求物体的质量(m= ρv)例2.一个实心铜像,密度是8.9克/厘米3,体积是15米3、则这个铜球的它的质量是多少?活动三:求物体的体积(v=m / ρ)例3、 2米3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ρ冰= 0.9×10 3千克/米3)例4、一只瓶子能装满2kg酒精(ρ=0.8×103kg/m3),求酒精的体积?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是多少?活动四:判断物体空心、实心例5. 有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解法一、密度比较法:解法二、质量比较法:解法三、体积比较法:例6、一只空瓶的质量是3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800g,而装满另外一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700g,求:(1)瓶子的容积;(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浙教版初中物理
浙教版初中物理第三节物质的密度余杭区仓前中学:沈新颖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利用刻度尺、量筒、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一步巩固对测量工具的使用。
(2)能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建构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单位,并理解单位所表示的意义。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体体积质量等数据的测量,让学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建构起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善于发现科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2.难点:密度概念建构及密度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课教师呈现两块相同体积并用白纸包裹的物体(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进行辨别,学生通过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分辨出铁块和木块。
由此,学生得到结论:铁比木头重。
教师在学生结论基础上再来比较粗木段和小铁块的质量,发现木头比铁重,从而形成结论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活动:测量物质的密度1.分小组分别测量橡皮(大、中、小)、木块、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测量工具:天平、刻度尺、量筒等。
3.组内合作,深入探究(质量与体积数据运算整理),发现规律:相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4.教师Array收集各组学生分析的数据(质量除以体积的比值),并做好整理记录,将各组学生分析数据投影展示:5.学生根据各组数据,得出: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板书)6.引出密度科学量,学生归纳整理得到密度的定义式。
7.密度单位:千克/米 3 、克/厘米3,师生共同完成密度单位的转换: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8.说说物质密度表示的含义:以学生测量的密度数据分析。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3. 能够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物质的密度观点: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计算公式为ρ= m/V,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2. 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1)固体物质的密度计算:ρ= m/V,通常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用尺子测量物质的体积;(2)液体物质的密度计算:ρ= m/V,通常用胶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3.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1)固体物质的密度测量实验:选择一个规则的固体样品,用天平称量其质量,用尺子测量其体积,计算密度;(2)液体物质的密度测量实验:选择一个液体样品,用胶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天平称量其质量,计算密度。
4. 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问题:(1)根据物质的密度判断物质的性质;(2)计算物质的密度,推断物质的成分;(3)利用物质的密度计算物体的浮力。
三、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物质的密度观点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让同砚们亲自测量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密度。
3. 讨论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让同砚们讨论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密度有何不同,如何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问题。
4.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同砚们思考物质的密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物质的密度设计实验。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们应该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能够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物质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并分析实验数据。
导学内容:1.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 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3. 物质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用一块金属块和一块塑料块,请学生观察两者的重量和大小,让学生猜测哪一块比较重,为什么?二、探究:1. 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物质密度的定义,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2.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准备实验材料:水槽、砝码、容器等。
根据实验步骤,测量不同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计算密度。
实验步骤:(1)测量实验容器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2)记录容器的质量。
(3)向容器中装入水,再将被测物质放入水中。
(4)通过测量水的位移量计算物质的体积。
(5)通过称量物质和容器的总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
(6)根据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三、总结:1. 请学生总结物质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解释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2. 回答问题:为什么结构轻、容积大的木头船能浮在水面上?四、拓展应用:1. 给出几道综合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定义物质、容器和步骤,测量物质的密度。
五、课堂检测:1. 提出几道选择题和计算题,检验学生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案中的拓展应用和课后练习。
导学案结束。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对物质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密度的方法,培养了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物质密度知识,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内容:1. 物质的密度是什么?2. 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3. 不同物质的密度计算方法。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铁比木头更重?为什么有些东西看起来很轻,但实际上很重?这一切都与物质的密度有关。
今天我们将进修物质的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以及它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 掌握计算密度的方法;3. 掌握密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通俗地说,密度越大,物质越重,密度越小,物质越轻。
2. 如何计算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通常为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
3. 密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密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物质,还可以影响物体的浮沉。
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铁块、木块、塑料块等,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再用容器装满水,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计算实践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干系,从而加深对密度观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 密度与压力的干系密度越大的物体,在受力作用下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
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2. 密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密度的观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船只的浮沉、气球的飘浮等都与密度有关。
六、小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以及它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观点,对我们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密度的理解,运用它来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
七、作业安置1. 思考:为什么铁比木头更重?2. 实践:找出身边的一些物体,计算它们的密度并比较。
八、课外拓展1. 了解更多关于密度的知识,拓展对密度的认识;2. 参与相关实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以上是本次关于《物质的密度》的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祝大家进修进步!。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Word 文档
一课程要求:技能:1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测体积。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探究水的密度,石块密度,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能力: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究,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培养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二知识拓展: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2、密度公式:ρ=m/V ;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 3);克/厘米3(g/cm 3)1g/cm 3=1000kg/m 3=103kg/m 3=1t /m 3=1 kg/dm 34.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注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5、测固体密度的方法: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m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②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 1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③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液面静止时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 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用公式V=V 2-V 1,计算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V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应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密度为:12V V m-=ρ6、测液体密度的方法:①调整天平平衡;先测量出一个盛有液体烧杯的总质量m 1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把适量液体倒入空的量筒中,测量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的质量为m 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用公式m=m 1-m 2,得到待测液体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为V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液体密度为:Vm m 12-=ρ 三学习过程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导入1.1 引入问题:同样大小的物体,为什么有的轻,有的重?1.2 学生思考:你认为物体的质量和大小有什么干系?1.3 激发兴趣:我们将通过进修物质的密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点诠释2.1 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2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2.3 密度的意义:密度大小反映了物体的紧密水平,密度大的物体比密度小的物体更重。
三、实验探究3.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探究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干系。
3.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械:天平、容器、水、不同物体。
2)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计算物体的密度。
4)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大小。
3.3 实验总结:密度与质量、体积成正比,密度大的物体质量大、体积小。
四、应用实践4.1 密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判断一个金属是真是假?4.2 密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何设计一个更轻更坚硬的建筑材料?4.3 密度在自然界中的应用:为什么铁块会沉到水底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五、拓展延伸5.1 密度的变化: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5.2 密度的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如何计算?5.3 密度的单位:不同国家对密度的单位有何差别?六、小结6.1 知识回顾: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质量/体积。
6.2 能力提升: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3 情感体验:感受物质的密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作业安置7.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7.2 思考问题:密度与物体的浮沉有何关系?密度与材料的性能有何联系?7.3 拓展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8.1 学生反馈: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水平如何?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8.2 教学改进:如何提高学生对密度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8.3 教学展望:如何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拓展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和兴趣?通过这样一份详细的学生导学案,学生可以在实验探究中深入理解密度的观点,通过应用实践和拓展延伸进一步稳固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物质的密度是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是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 物质的密度概念的理解。
2. 密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学习内容1. 物质的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计算公式2. 密度的实验测量方法-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密度的计算五、课堂学习1. 密度的概念介绍讲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密度的实验测量方法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计算出其密度。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题目。
2. 思考如何利用物质的密度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写一篇小结。
七、拓展延伸1. 调查日常生活中密度不同的物质有哪些,为什么它们密度不同?2. 了解密度的应用领域,比如船只浮沉原理、金银首饰的真伪鉴别等。
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在未来学习中有更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第二课时导学案主题:《物质的密度》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的密度,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2. 提出问题:谁能告诉我密度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物质重,有些物质轻?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计算密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学习过程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 密度的计算: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密度,让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对密度的影响。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精通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导学内容:一、物质的密度观点1. 什么是密度?2. 密度的单位是什么?3. 如何计算密度?二、密度的计算方法1.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如何在试验中测量物质的密度?3. 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何关系?三、密度的应用1. 如何利用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2. 利用密度计算物体的体积的例题分析。
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导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一段介绍物质的密度重要性的视频或图片引入。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大小的物体,有的较轻,有的较重?二、理论进修1. 利用PPT或教材,讲解密度的观点和单位。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同砚进行计算练习,稳固理论知识。
三、试验操作1. 指挥同砚进行密度试验,利用水和各种物质。
2. 让同砚观察试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引导同砚依据数据计算出各物质的密度。
四、练习与检测1. 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同砚稳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2. 完成一份密度计算的检测题,检查同砚精通状况。
五、教室总结1. 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
2. 提出问题和沉思:密度与物质的性质的干系是什么?六、课后拓展1. 安置作业:复习密度的公式及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习题。
2. 提出拓展问题:密度的应用有哪些?沉思与总结。
导学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精通了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砚们要继续尽力进修,深化对密度的理解,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做好筹办。
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是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屡屡听到物质的密度这个名词,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密度吗?密度又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度探讨。
二、探究1. 密度的定义-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的大小,通常用公式表示为:密度=质量/体积。
4.3物质的密度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作业批改、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学生学习档案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有关密度计算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等,可以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和进步。
3. 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测试学生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激发科学探究的内在动机。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课题: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2.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
3.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的写法、读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
难点:对密度物理意义的理解。
三、教具天平及砝码、量筒、烧杯、铁块、铝块、合金、适量的水及细线(刻度尺、量杯)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展示相互评价学习流程知识链接(1)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量筒的使用方法。
引入新课活动一:两个体积相同的分别用白纸包裹好的的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进行分辨,判断出哪个是铁块,哪个是木块,为什么?探究新知(一)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二)猜想与假设:(三)设计实验1、要研究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选择的物体应取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3、研究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四)进行实验1.你组的实验物体,讨论实验方案。
2.各实验小组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五)分析论证:1.对于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大小是否有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或相近?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什么意思?(类比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行思考)3.观察比较铁、铝、合金这三种不同物质的实验数据思考讨论:1)对于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这比值与质量是否有关?这个比值与体积是否有关?(六)结论(七)评估交流活动二:1、密度公式 ,ρ表示 ,m 表示 , V 表示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 。
2、你组所测物质的密度为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纯水的密度是1.0×310kg/3m 它的物理意义是: 。
当堂测练:1、学会了密度公式ρ=m/v 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A.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 度就越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性质1.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 物质的密度与结晶2. 第二章力与运动2.1 力的概念与测量2.2 运动的描述与分类3.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现象3.1 光的传播3.2 光的反射与折射4. 第四章电磁现象4.1 电流的产生与作用4.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密度与结晶。
2. 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会力的测量与运动描述。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让学生了解电磁现象,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光的传播电流的产生与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物质样品、天平、量筒、显微镜力计、运动装置、光学器材电磁实验器材、电路元件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质的基本性质、力与运动、光学与电磁现象。
2. 教学新课:第一章:通过实验与讲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密度与结晶。
第二章: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运动描述,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第三章:介绍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通过光学实验与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第四章:阐述电磁现象,讲解电流的产生、作用与电路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实践性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性质、组成、分类、密度、结晶2. 第二章:力的概念、测量、运动描述3. 第三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4. 第四章:电流、电磁现象、电路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计算物质的密度与结晶第二章: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第三章:解释光学现象,如影子的形成、镜子成像第四章:设计简单的电路,分析电路原理2. 答案:根据教学内容与例题,为学生提供详细答案。
4.3第1课时物质的密度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密度,并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
-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有所发现时,勇敢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D. 密度是物体单位长度的质量
答案:A
解析: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来描述物质的一种特性。选项A正确地描述了密度的概念,而其他选项与密度的定义不符。
2. 题型二:密度公式的应用
题目: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体积为100立方厘米,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2 g/cm³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 = m/V,将质量m = 200克,体积V = 100立方厘米代入公式,得到密度ρ = 200克 / 100立方厘米 = 2 g/cm³。
- 材料密度:影响物理和化学性质
五、密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 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 压力增大,密度增大
六、密度单位的认识
- 千克每立方米(kg/m³)
- 克每立方厘米(g/cm³)
七、密度实验的注意事项
- 实验仪器的精度
-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 计算题:铁块、铝块密度的计算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实验室用具:密度计、天平、量筒、砝码、实验样品等。
- 教学黑板、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
九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无答案)浙教版
4。
3 物质的密度姓名【自主学习】完成作业本A P35第1。
2.3。
自学教材133页,第3节物质的密度.阅读提示1:观察教材133页3块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阅读提示2:如果老师把三块金属块都用相同的纸包起来,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阅读提示3:猜测体积相同的铜、铁、铝质量最大的是,质量最小的是。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1.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它们的质量为什么不同?猜想的密度最大,密度最小。
2、物质的密度就是指的某种物质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越大,密度。
3、活动二:经测量得到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如下表所示。
试求出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铜、铁、铝的质量,即铜、铁、铝的密度。
1、密度的计算公式:2、密度的单位:符号3、克/立方厘米和千克/立方米的换算关系:4、水的密度是,表示的意思是,合克/厘米3活动三:仔细读教材135页常见物质密度表,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质是什么?为多大?2、水的密度为多少?请你记住。
3、有没有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4、表中可知气体、固体、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区别?5、查找水、冰、水蒸气的密度,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什么?6、查找海水的密度和纯水的密度,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什么?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 物质的密度(1)教案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物质的密度(1)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意义,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13.6g/cm3=_________kg/m3,
8.9×103kg/m3=________g/cm3。
三、了解不同物体的密度及其含义
阅读:P135表4-4 常见物质的密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⑴气体、固体、液体的密度大小有何差别?表中哪种物质密度最大,哪种最小?
⑵铁、水、水银的密度为多少?
⑶有没有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果把三个物质都遮住,看不到颜色呢?
二、通过活动和数据比较,引入密度概念
活动:比较相同体积的三种金属的质量。
发现:体积相同的这三种物质,质量是铜>铁>铝
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10cm3的质量,进一步过渡到1cm3的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从而引出“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这一概念。
推测: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或1立方厘米)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同。
⑷比较冰与水的密度大小,有何发现?
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而气体的密度约是固体和液体的1/1000。
因此,当固体和液体变成气体时,体积将增大1000倍左右。(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的大得多。)
注意:在自然界中,金不是密度最大的物质,氢气也不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四、归纳与应用: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物质的密度
姓名
【自主学习】
完成作业本A P35第1.2.3。
自学教材133页,第3节物质的密度。
阅读提示1:观察教材133页3块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阅读提示2:如果老师把三块金属块都用相同的纸包起来,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阅读提示3:猜测体积相同的铜、铁、铝质量最大的是,质量最小的是。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1.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它们的质量为什么不同?猜想的密度最大,密度最小。
2、物质的密度就是指的某种物质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越大,密度。
3、活动二:经测量得到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如下表所示。
试求出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铜、铁、铝的质量,即铜、铁、铝的密度。
1、密度的计算公式:
2、密度的单位:符号
3、克/立方厘米和千克/立方米的换算关系:
4、水的密度是,表示的意思是,合克/厘米3
活动三:仔细读教材135页常见物质密度表,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质是什么?为多大?
2、水的密度为多少?请你记住。
3、有没有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
4、表中可知气体、固体、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区别?
5、查找水、冰、水蒸气的密度,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6、查找海水的密度和纯水的密度,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