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四上数学《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青岛版四上数学《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青岛版四上数学《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课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己就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因此,例题直接提出“先计算,再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通过独立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并按顺序进行计算,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再通过交流是怎样算的,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

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五、说教学过程1、基本训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今天老师把你们带进了数学迷宫,考考你的眼力,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的全对,我们就能胜利地走出迷宫。

课件出示:(1)210-50+36 (2)720÷80×20(3)390-12×2 (4)900÷3+57(5)600÷(420—410)(6)300-120+25×4开火车口答。

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结:这6题的运算顺序:第(1)、(2)题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混合运算》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混合运算》 青岛版

《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9—91页,例题及“自主练习”第2、4、7题。

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以小组讨论“当一道算式里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4÷6+8×2 (2)(84÷6+8)×2(3)84÷(6+8)×2 (4)84÷(6+8×2)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你们知道有哪几个小组在活动吗?(生答:航模组、合唱组和美术组)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小组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成:合唱组:84人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提问: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件,要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吗?怎么求?小结:要求合唱组是美术组的几倍,要先求出航模组的人数,再用航模组的人数乘2。

听到刚才的思路,请你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2、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分步做的学生说出算式,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要求合唱组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知道什么?合唱组人数知不知道,美术组呢?那这一题需要先求什么?怎么求?3、谈话:刚才,我们是把美术组的人数求出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建议 青岛版 素材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建议 青岛版 素材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建议信息窗2——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食品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红领巾志愿者购置文具和食品礼物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是: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和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信息窗借助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引入新知的探索。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明确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知道括号可以改变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时,可延续志愿者的话题,为学生创设购置食品的情境,呈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对于新知的探究。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合作探索〞有两个红点标示的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学习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式题;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教材呈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计算,意在让学生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时,先让学生对问题需要的信息进展梳理,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要先让学生明白列式思路:要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然后说说运算顺序:先算出20包饼干花多少钱,然后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花多少钱,最后算出还剩下多少钱,或者先算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再算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和综合两种解答方法,在对思路充分理解的根底上沟通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的联系。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综合算式:200-58-4×20或者200-〔58+4×20〕。

教师要结合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两种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首先,介绍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然后讲解其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以例题为例,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讲解是否清晰、练习是否充分等。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兴趣等。

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原创】《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原创】《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48×25 = 72÷12
= 1200 = 6
2.先比一比每组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60÷4 + 2×3
= 15+ 6
= 21
60÷(4+2)×3
= 60÷6×3
= 10×3
= 30
(60÷4 + 2)×3
= (15+2)×3
= 17×3
= 51
60÷(4 + 2×3)
= 60÷(4+6)
= 60÷10
教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件。
教学过程
反馈旧知
填空:
我能说出一般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 )法,后算( )法。
新知探究
(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出示复习题。
(二)问题: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我能快速找出与课本89页红球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关牛奶的信息和饼干的信息)。
通过读题发现:求剩下的钱数需要用( )减去( )。
第一种方案(分步解答):
(1)先求花掉的钱数(也就是1箱牛奶和20包饼干的价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求还剩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案(列综合算计算并解答):
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设置情境入手,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所以教材中创设的也都是买东西的情境。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经验,对本节课的算理不难理解。关键在让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出现了错误,而这个错误恰好是本节课教学的契机。学生所列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本题的算理有悖,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及时引出小括号,然后让学生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初步感受到小括号的作用。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谈话:同学们,四(1)中队不仅关心福利院儿童的学习,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不,周六他们相约来到了超市(课件出示情境图)。

2.梳理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问题2: 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志愿者为福利院儿童购买食品的情境,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问题导入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读一下吗?预设生: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独立试做谈话: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索方法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思路是什么?预设生: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混合运算年级:四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混合运算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1.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和小数的运算知识。

2. 提问: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二、新课讲解1. 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3. 强调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三、课堂练习1. 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巩固提高1.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强调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混合运算应用于生活实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重点关注的细节: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详细补充和说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混合运算》。

本章主要分为两节内容:第一节是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第二节是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同学们感知混合运算的存在,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具演示: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我会运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运算过程。

5. 学具操作:在教具演示后,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学具,进行混合运算的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混合运算定义: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例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8元,橡皮的价格是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 妈妈煮了一锅面条,里面有3个鸡蛋和2根香肠,请问一共煮了多少个鸡蛋和香肠?答案:1. 11元2. 5个(3个鸡蛋+2根香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我会在课后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同学们回家后帮家长做一次家庭预算,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课程的起点,它的设计至关重要。

我会在这一环节中,选择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境,如购物、烹饪等,来引导同学们感知混合运算的存在。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混合运算1 四则混合运算 说课稿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混合运算1 四则混合运算 说课稿

7.1 四则混合运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

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在操作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参与程度。

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

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稿: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新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稿: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新版】

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识就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是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1.通过反思、探究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五、说学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学习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回忆,思考“法则”1.先口算,再比较。

30+24÷6 100-60÷5(30+24)÷6 (100-60)÷590÷5+4 5×10-490÷(5+4)5×(10-4)这几组算式,其中每组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2.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 带括号 》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 带括号 》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信息窗二混合运算(带括号)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生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1、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1、理解题意从情境图中可知,每箱牛奶的单价是58元,每包饼干的单价是4元,要求还剩多少元,应该先求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再用200元减去一共要花的钱数,就能求出还剩的钱数。

2、分析解答(1)分步计算(一)先算出20包饼干的钱数:4×20=80(元)再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58+80=138(元)最后算出还剩的钱数:200-138=62(元)(2)分步计算(二)先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58+4×20 =58+80 =138(元)再算出还剩的钱数:200-138=62(元)(3)列综合算式200-(58+4×20)→先计算小括号里的乘法算式=200-(58+80)→再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200-138 →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减法=62(元)因为是用200元减去1箱牛奶和4包饼干所花的钱的和,就必须使用小括号把1箱牛奶和4包饼干的所花的钱数和括起来,这样计算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解决问题200-(58+4×20)=200-(58+80)=200-138 =62(元)三、巩固练习1、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25×(44+288÷16)270÷(15×30÷90)25×(44+288÷16)→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25×(44+18)→再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25×62 →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1550 270÷(15×30÷90)→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270÷(450÷90)→再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270÷5 →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542、生自主练习46×(32+770÷35) 360÷(20×48÷16)四、课堂小结生谈收获。

7.2.1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7.2.1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7.2.1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意义,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发现今天要学习的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

例题:32 8 × (4 2)引导学生发现,有小括号的存在,我们需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最后进行加法运算。

(2)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3)讲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例题:32 8 × (4 2)步骤一: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4 2 = 6步骤二:再算乘法运算8 × 6 = 48步骤三:最后算加法运算32 48 = 80(4)练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提高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_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_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要紧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差不多把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识就能正确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二、说教学目标依照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得和把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使学生在认识和明白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存数学学习的体会,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展数学摸索。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摸索、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把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是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1.通过反思、探究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纳欢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味、有益、有效。

五、说学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学习手段明白得把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看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回忆,摸索“法则”1.先口算,再比较。

30+24÷6 100-60÷5(30+24)÷6 (100-60)÷590÷5+4 5×10-490÷(5+4)5×(10-4)这几组算式,其中每组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什么缘故运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2.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运算后再汇报。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89、90页,明确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格式和顺序。

⏹教学提示(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课件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课件
求剩下多少钱,需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 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先求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需要多少钱。 58 + 4×20
= 58 + 80
= 138(元)
再求还剩下多少钱。
200-138=62(元)
第四页,共十七页。
例题讲解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
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培优例题
规范解答:
(3)(57+19)×2÷38
=76×2÷38 =152÷38
=4
答:合唱组的人数是小记者组的 4 倍。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培优例题
例题2
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52× [288÷(130-106)]
350÷ [7×(45-40)]
= 52× [288÷24]
= 52×12
= 350÷ [7×5] = 350÷ 35
(2)武术组有多少人? (3)合唱组的人数是小记者组的多少倍?
第九页,共十七页。
培优例题
规范解答:
(1)(57+19)-2×30 =76-60
=16(人)
答:美术组比摄影组多 16 人。
(2)(57+19)×2-20
=76×2-20
=152-20 =132(人)
答:武术组有 132 人。
第十页,共十七页。
求剩下多少钱,需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 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200- ( 58+ 4 ×20)
先求20包饼干多少钱。
= 200-(58+80)
= 200-138
再求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
多少钱。

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混合运算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混合运算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 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尝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老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强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鼓励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混合运算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青岛(六三)版数学四上 7.2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青岛(六三)版数学四上 7.2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5页《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激情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你在买东西的时候最关注什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

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副图片,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活动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1梳理信息。

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作为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本笔记本是5元,一支钢笔是8元。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2提出问题生1:买10个文具盒多少钱生2:还可以问,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要多少钱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生4:买30支钢笔多少钱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得花多少钱活动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

师: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29×10=290元。

29元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再起来说一说生2:因为一个文具盒是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

7.2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7.2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7.2混合运算(带小括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二节,混合运算(带小括号)。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四年级上册》,今天要学习的第七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小括号的概念,以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主要是理解小括号对运算顺序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我准备了一些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题目,以及一些颜色鲜艳的小括号模型,以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小括号的存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给了小明2元钱,问小明能买几种水果组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混合运算的顺序。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比如“2 + 3 × (4 1)”我会让学生看到小括号里面的运算要先算,然后再进行乘法和加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些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共同找到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上今天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括号的概念,以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我会设计一些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

他们要买什么呢?(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二、解决第一个问题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

(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2、学生板演 5×3=15(元) 15+20=35(元)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板书:分步算式)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89、90页,明确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格式和顺序。

⏹教学提示(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

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像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学具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直接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生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1、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二)探究新知:(一)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1、理解题意从情境图中可知,每箱牛奶的单价是58元,每包饼干的单价是4元,要求还剩多少元,应该先求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再用200元减去一共要花的钱数,就能求出还剩的钱数。

2、分析解答(1)分步计算(一)先算出20包饼干的钱数:4×20=80(元)再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58+80=138(元)最后算出还剩的钱数:200-138=62(元)(2)分步计算(二)先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58+4×20 =58+80 =138(元)再算出还剩的钱数:200-138=62(元)(3)列综合算式200-(58+4×20)→先计算小括号里的乘法算式=200-(58+80)→再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200-138→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减法=62(元)因为是用200元减去1箱牛奶和4包饼干所花的钱的和,就必须使用小括号把1箱牛奶和4包饼干的和括起来,这样计算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解决问题200-(58+4×20)=200-(58+80)=200-138=62(元)分析1:要求80元买几包巧克力,需要先求出巧克力的单价,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已知面包单价是8元/包,蛋黄派的单价是12元/包,因此巧克力的单价是8元/包与12元/包的和的2倍,列式为(8+12)×2,再求80元里面有几个巧克力的单价,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

分析2: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求面包和蛋黄派的单价和,要用小括号括起来,要想算出巧克力的数量,就需要把巧克力的单价括起来,然后用80元去除以巧克力的单价,就可以得到需要买的包数。

列式为:80÷[(8+12)×2]2、分析解答(1)分步计算:先算出巧克力的单价:(8+12)×2 =20×2 =40(元)再算出要买的巧克力的包数:80÷40=2(包)(2)列综合算式:80÷[(8+12)×2] →先算出小括号里面的加法=80÷[20×2] →再算出中括号里面的乘法=80÷40 →最后算出中括号外面的除法=2(包)3、解决问题80÷[(8+12)×2]=80÷[20×2]=80÷40=2(包)答:80元可以买2包巧克力。

(三)巩固新知:1、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25×(44+288÷16)270÷(15×30÷90)25×(44+288÷16)2、生自主练习46×(32+770÷35)360÷(20×48÷16)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1.计算下列各题。

32×[(156-114)÷21] [300-(45+35)]×38340÷[(12+5)×5] 18 ×[(358-216)÷71]【答案】64 8360 4 36(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1.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 ÷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 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2.为“希望小学”捐图书,三年级捐152本,四年级捐的是三年级的2倍少12本,五年级捐的是三、四年级总和的2倍,五年级捐书多少本?3.4人包了84个包子。

照这样计算,再增加3人,一共能包多少个包子?答案:(1)32×(800-400 )÷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152×2-12+152)×2=888(本)84÷4×(4+3)=147(个)⏹板书设计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等号和小括号的由来前面,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几种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知识以后,可能又会有些勤学好问的小读者要发问了:小括号又是怎么发明的呢?小括号是谁发明的呢?在没有发明这些符号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才行.在1557年的时候,英国人列可尔德认为:两条平行线是最最相像的两件东西了,可以用这两条平行线来表示相等的意思.过了大约100年的时间,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才提出倡议把“=”作为等号,表示“等于”的意思.大约在400多年以前,大数学家魏芝德的数学运算中,又首次出现了()、[]、和{}.要是没有这些数学家和聪明人的发明创造,可能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着非常麻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运算符号呢!资料链接:540÷﹙30×15÷50﹚6×58-﹙174+89﹚﹙75+49﹚÷﹙75-44﹚25×﹙22+576÷32﹚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180÷[36÷﹙12+6﹚]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680+21×15-360 [175-﹙49+26﹚] ×23 972÷18+3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