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练习3及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三)
五、【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14.B15.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16.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
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故选B。
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
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故选C。
(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B(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
故选B。
(2)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B;⑵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无衣》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无衣》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五、古代诗歌阅读1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迭咏的结构形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
但又不是单纯重复。
而是递进式的复沓。
B.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问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C.重章叠唱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
铿锵有力。
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联系全诗。
作者以普通士兵的口吻,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15.(1)D(2)全诗以普通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表现了士卒们豪爽、乐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同仇敌忾、勇敢无畏的爱国热情。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错误。
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普通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
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摩拳擦掌、积极奋战的高昂的战斗热情,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等语,则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同赴战场,正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
全诗感情激荡,气势非凡,极像一首战士进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现出—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三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三古典诗文2011-06-04 05125d56b7b401017jwl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三5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1)描写了一个落魄困顿的诗人形象。
(2).示例“倦”“愁”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
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
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
5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千崖暮如晓”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 4 分)(2)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 4 分)(1)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2分)而且写出了暮时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2分)(2)①加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具有动感,纵深感。
(2分)②写渔翁的活动,突出江天暮雪的影响。
(2分)5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
2007年高考复习专项测试:古诗词鉴赏三(附答案)
热点17 古诗词鉴赏(三)【解题指导】1.了解常见的手法。
2.了解觉的典故。
3.了解觉的诗歌情感、题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②木笔:又名辛夷花。
箨龙与木笔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
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芧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2019语文高考三轮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词曲)一、(2018·江西省南昌市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①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②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③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④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
沧浪:沧浪亭,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
②中兴英雄:指韩世忠。
③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
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乔木生云气”明写沧浪亭之古乔木,实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暗示韩世忠威武伟岸的英雄形象。
B.“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竹今如此”,词人想象自己若能变成仙鹤落在华表上,在月朗之夜去沧浪,定会有感慨。
C.“枝上露,溅清泪”,一语三关,既写露珠之清凉,又是假想韩世忠洒下的清泪,更是词人惺惺相惜伤心落下的泪。
D.下阕写沧浪别墅观梅。
“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为下句“此心与、东君同意”作铺垫,突出了词人梅花一样高洁的情操。
[解析]B项,“想象自己”错误,应为“想象韩世忠”。
[答案] B2.本词“战舰东风悭借便”与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都写到“东风”,这两处“东风”各有什么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属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情感的异同,此诗中“战舰东风悭借便”,意为天不助人,东风吝惜,不肯给将军战船乘风破敌提供方便,致使韩世忠收复中原的理想未能实现,反用典故,表达词人对英雄梦想破灭的叹惋及对南宋朝廷的谴责;杜诗认为周瑜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东风,假设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击败曹军,那么吴国就会失败,作者认为周瑜只是侥幸取胜。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使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使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登高》高考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高》高考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诗人的痛苦因此就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表达了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17.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案:
16.C项,“缠绵悱恻”分析错误。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风。
如颔联中传达出诗人内心极为复杂的情感:身世飘零,老病孤愁,韶华易逝,壮志未酬,有无限悲凉之意。
因此诗风并非“缠绵悱恻”。
17.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澈,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
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3高考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三)——炼字及语言风格特色本
• 9.(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 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 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 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 •①“绕”字好。“绕”是环绕之意,它切实具体地 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 美。
• •②“晓”字好。“晓”是早上之意,它既点明了时 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 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 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 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 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口语化 (步骤一)。 • ②“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 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 ③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 2.(2010全国卷2)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三)
——炼字及语言风格特色
• 诗歌语言常见的考题类型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字) • 2.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或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
• 四、炼字类题目规范的答案格式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或:某字历来为 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答案格式: •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有词类活用,要从活用 的角度分析;如有修辞手法也要点出;如是描写,还要 注意描写的角度;如有语言形式特点,也要点明。)。 •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③说出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词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风光的是:A.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4. 下列诗词中,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5. 下列诗句中,描写人物情感的是: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野花留宝盖初敷。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下列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有: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9.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象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专题六 落实训练 高效增分3 古诗词鉴赏(三)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三)[学生用书P187(单独成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落,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解析:选C。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捣洗煮过的熟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故选C。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题干是“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题,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等考虑。
本题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写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但等到白首回家的那天,故园池台是否还在?表现了对故园的忧虑。
想象着白发之时要回家,但如今有家不可回,诗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答案: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写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分析】(1)B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
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
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
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
故选B。
(2)通读下片,“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眼见蜡烛流泪,耳听羌笛发出哀怨。
她偷偷地整理罗衣,欲唱却又心灰意懒。
此时只图一醉了事,不辞痛饮杯杯酒满,听唱那送别的《阳关曲》调,令人千秋肠断!”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蜡烛泪流”“羌笛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主人公离别的伤痛之情;“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主人公心慌意乱,不忍离别的微妙矛盾的心境;“阳关”化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运用典故再次表达离别的伤痛;“肠千断”使用夸张的修辞,使主人公的离别之痛达到顶点。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 2022高考新题型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专训(3)(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48分得分: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案:【答案】张诗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
“千红万紫”是对冬去春来的渴望和喜悦,“只待新雷第一声”充满了对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龚诗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诗人以“落红”自喻,化春泥而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一腔热情。
【赏析】《新雷》是清代文学家张维屏于道光四年(1824)年早春在松滋任上作。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
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
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
《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
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
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
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
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
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
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
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成大(1126-1193),今**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教学博苑2011-01-04 08035d56b7b40100nig9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词鉴赏练习三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7分)
题画
李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①.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 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
C. 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
D. 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不少于200字)(10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下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
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
C.“人间俯仰陈迹”五句,写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英雄业绩在俯仰之间化为陈迹。
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
(2)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
(200字左右)(10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分)(1)(2分)屈原白居易
(2)(4分)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2.① D (A. 《春夜喜雨》不是题画诗。
B. 第一句描写的是画中的景致。
C. 第三、四句作者慨叹当时的人只重富贵荣华,表达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
②(评分要点:1.对诗人的思想表述清楚;2.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③. 略(评分标准:联系实际2分,阐述道理在生活实际中的体现4分,自己的体会3分,语言顺畅1分,表述有特色1分)
3、(1 7 分)(1)(3分)C
(2)(4分)要点一:孤独漂泊,思念家乡;要点二:中原未复,山河破碎;要点三:时光易逝,世事无常;要点四:怀才不遇,功业难成
(3).(10分)评分要点:①(2分)把握词人形象特点;②(2分)观点;③(4分)能结合诗句进行评价;④(2分)语言。
答案示例:“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这句诗展现的是一个怀有英雄壮志但难以施展抱负,感慨人生如过眼云烟,但又将匹马登程,于是在西风凄紧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的词人形象。
\词人的怅然孤啸主要源于其身世家国之愁思。
词人方岳和诸多南宋的主战派将士一样,虽有“英雄之志”,但是也只能“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再加上词人如“蓬舟”一般远离家乡、漂泊无定,因而落落寡欢,孤寂怅然,很是无奈。
\这一形象具有南宋文人的特点,很有代表性,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剧。
(217)
4、(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
(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