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3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我们上节课的时候就提到,核酸是生物大分子,第一节学的蛋白质也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有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比如说蛋白质我们知道是——氨基酸,那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请同学们大致看一下,找到那个名词,是——核苷酸。

(一)我们当时学氨基酸的时候知道氨基酸有几部分组成(和同学一起回忆)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然后还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

那么核苷酸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同学们看书回答。

(一个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我们可以看出,组成核苷酸的3个成分: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从3个组成成分我们就可以找出组成核酸的元素——磷酸中的P,五碳糖中的C,H,O. 含氮碱基中的N所以核酸主要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那么这三个部分又是怎么连接成一个核苷酸的呢,板书:这就是核苷酸的模式图,核酸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但是核酸有两种。

那么它们各自对应的核苷酸又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核苷酸中磷酸都是H3PO4 ,那五碳糖呢?同学们发挥一下想象力,DNA叫脱氧核糖核酸,RNA叫核糖核酸,所以说他们对应的核苷酸的不同是不是很有可能就是在五碳糖上?事实也正是如此。

五碳糖呢有两种,一种就叫核糖,而另一种就叫脱氧核糖。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 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都不熟练,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血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教案标题: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 了解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

4. 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

3. 模型或图表展示DNA和RNA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吗?”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信息的理解和相关的知识。

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DNA和RNA的结构,并解释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2. 解释DNA是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3. 解释RNA是单链结构,由三种碱基(腺嘌呤、尿嘧啶和胞嘧啶)组成。

4. 解释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开DNA双螺旋、合成新的DNA链。

5. 解释转录的过程,包括DNA的信息转录为RNA。

示范与实践:1. 展示DNA复制和转录的模型或图表,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细节。

2.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2.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关于遗传信息和核酸的最新发现和应用。

总结:1. 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 确保学生对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有清晰的理解。

3. 强调遗传信息的重要性和基因突变的影响。

评估:1. 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回答几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或工作表,检查他们对核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阅读:1. 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网站,供学生深入了解核酸和遗传信息的更多知识。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2.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剂染⾊,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1 四、教学过程 〖引⼊〗利⽤“问题探讨”唤起学⽣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范围愈来愈⼴泛,学⽣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可能略有所知。

这也是学⽣倍感兴趣的内容。

) ⽣思考回答师提⽰ 〖提⽰〗1.提⽰: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个⼈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的信息。

2.提⽰: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在亲⼦鉴定上。

在研究⼈类起源、不同类群⽣物的亲缘关系等⽅⾯,也可以利⽤DNA鉴定技术。

3.提⽰:需要。

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的遗传物质⽅⾯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等其他证据。

如果有⼈蓄意陷害某⼈,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

因此案件侦察⼯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的思考。

〖板书〗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 DNA(甲基绿)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RNA(吡罗红)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旁栏思考题〗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主题: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目标学生:高中生(生物学)教学目标:1.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2.掌握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3.了解DNA和RNA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1.幻灯片和投影仪。

2.实验材料:DNA模型、RNA模型。

3.生物教材、笔记和练习题。

教学流程:Step 1:引入(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解释遗传信息的定义和重要性。

2.出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遗传信息以何种形式储存?Step 2:核酸的基本结构(30分钟)1.讲解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包括碱基、磷酸和核糖(或脱氧核糖)。

2.说明DNA和RNA的主要区别,DNA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R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3.展示DNA模型和RNA模型,让学生亲自拆解和组装,以加深对核酸结构的理解。

4.使用幻灯片和图像展示核酸的结构,强调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

Step 3:DNA的功能(20分钟)1.解释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

强调DNA能够复制和储存遗传信息,并作为蓝图指导蛋白质合成。

2.介绍DNA的复制过程,包括解旋、复制和连缀。

3.展示DNA复制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的细节。

Step 4:RNA的功能(20分钟)1.解释R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强调RNA的三种类型:mRNA、tRNA和rRNA。

2.详细描述转录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

说明在转录过程中RNA通过与DNA碱基配对合成。

3.强调mRNA的重要性,它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序列,并带到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合成。

Step 5:小结和练习(15分钟)1.进行核酸相关知识的小结,包括核酸的基本结构、DNA和RNA的功能。

2.分发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核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核酸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Step 6: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完成相应练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案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b5E2RGbCAP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案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都不熟练,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案方法1.实验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p1EanqFDPw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血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案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案。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DXDiTa9E3d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案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核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

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

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 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难点: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12岁的孩子死在了村边的水沟里,没有目击证人,根据死亡时间,可以确定几个嫌疑人,有作案时间,但是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后来从小孩的胃里,发现了一种褐色的肉丝状东西,通过DNA比对,这种物质是荔枝肉,然后在其中的一个嫌疑人家中发现了荔枝,并且根据DNA检测,说明他们是同一株树上了的荔枝,在证据面前,嫌疑人说了实话。

教师总结:DNA指纹技术在刑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同,并且容易得到,一滴血,等。

(2)新课知识点一(核酸的分类,分布)其实DNA只是核酸的一种,核酸有2种DNA 脱氧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酸核酸的分布实验:实验原理:DNA主要在细胞核,RNA主要在细胞质中。

甲基绿可使DNA染成绿色,吡啰红使RNA染成红色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剂进入细胞,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实验过程:制片口腔上皮细胞 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细胞形态)烘干,使细胞吸附在载玻片上水解 8%盐酸,在30摄氏度下水浴加热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冲洗缓水流冲洗十秒洗去盐酸,但是不要冲走细胞。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一、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学会作细微的观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科学文化精神。

(3)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DNA与RNA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本节虽然在题目中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与进化》中完成。

这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

因此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1.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

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共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2. 充分利用教材,深挖可用信息教材中出现了不少的图片,教学时可利用图片进行充分讲解。

①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可让学生观察核苷酸的化学元素组成以及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分子结构上的区别。

②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总结DNA和RNA的区别。

3. 利用学生人体的结构比喻核苷酸的结构,并由同学演绎核苷酸如何连接成长链。

四、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五、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小测内容:(1)核酸包括 和 (2)核酸的基本单位 (3)核苷酸由一分子、一分子 和一分子 组成(4)DNA 由 条核苷酸链构成 RNA 由 条核苷酸链构成 (5)由4个核苷酸组成的核酸,其排列顺序有 种核酸DNARNA双链脱氧核糖核苷酸 单链核糖核苷酸碱基脱氧核糖磷酸A T G C碱基核糖 磷酸A U G C。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生物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生物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生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3节: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一、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
1:种类
2:分布
二、核酸的结构
三、DNA与RNA的比较
四、核酸的功能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来结合一个实验一起进行,但基于实验所需的染液较昂贵而且课时不允许,只能作罢。

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也是比较考功夫。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向同学们介绍DNA指纹这样先进的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习新课。

本节课以学生讨论发现——交流——总结为主线,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探究性学习的新课标思想。

效果较理想。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

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人教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精讲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人教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精讲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人教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精讲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1. 理解核酸的概念和作用,知道核酸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

2.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DNA和RNA的异同。

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4. 能够运用核酸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核酸的概念和作用2.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3. DNA和RNA的异同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5.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三、教学难点1.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2. DNA和RNA的异同3.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酸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核酸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细胞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有哪些物质承担遗传信息传递的任务。

2. 新课导入:介绍核酸的概念和作用,展示核酸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图。

3.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讲解核苷酸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4. DNA和RNA的异同:对比DNA和RNA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异同。

5.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讲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6.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介绍中心法则,讲解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RNA流向RNA、RNA流向DNA的过程。

7.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如病毒感染、基因工程等,让学生运用核酸知识解释这些问题。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核酸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核酸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核酸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DNA和RNA的异同,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掌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14: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14: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生命的严谨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教学流程要求材料无色,以免影响实验染色结果,如人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

3.方法步骤:结合课件展示,讲解方法步骤。

4.结果与结论:让学生将所做实验结果与教材展示的结果对照,得到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DNA。

RNA主要分布细胞质中。

【课堂小结】核酸的分布【典型例题】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为:制作装片→水解→染色→观察B.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替代人口腔上皮细胞C.使用盐酸只是为了杀死细胞D.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答案】D【方法点拨】1.在实验步骤中水解后,要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紫色会掩盖染色结果。

3.盐酸的作用不只是杀死细胞,还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1.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引导学生回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指出核酸也是生物大分子,基本单位为核苷酸。

展示核苷酸结构简图,讲解核苷酸由3个小分子组成: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五碳糖,1分子磷酸。

(1)元素组成:C、H、O、N、P引导学生根据核苷酸分子结果简图,归纳核酸的元素组成。

(2)种类①脱氧核苷酸展示脱氧核苷酸结构简图,讲解结构组成:含有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

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故脱氧核苷酸种类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篇一:《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1. 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

2. 考虑学生的未知知识: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组成与结构陌生,需重点讲解。

3. 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课时数】1课时(40分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录像,教师自制挂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运用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练习2. 能力目标体验知识的迁移与相互联系,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DNA与RNA结构的科学探究历史,关注生物探究式的方式,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核酸的分类及其功能两种核酸的细胞定位以及其实验探究方法2. 教学难点核苷酸的结构,碱基和五碳糖的相互组合方式【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充当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点明,蛋白质为一种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而今天所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生物大分子——核酸,它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的教案

核酸的教案

核酸的教案【篇一:核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二:核酸教案】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一节虽然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模块中完成。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

通过上一节课所做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学生已经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样对核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核酸的种类有两种: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在此基础上,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

注意利用课文中两种核苷酸的比较,以区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组成两种核苷酸碱基的不同和所含的五碳糖不同,提高归纳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说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通过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区别dna和rna各自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板书、动画。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华山游客要求退票被捅”事件为题,让学生试想一下,假如自己是警察,该如何破案?学生各抒己见。

(提示:回忆破案片中警察会在犯罪现场收集什么?)针对这个案子,警方将进行dna鉴定以核实嫌疑人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

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

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
【教学实施过程】
课后记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对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利用了一课时完成,时间有些紧张比。

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实验的熟练程度和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陌生,由此直接导致实验耗时多或没有得到准确的结果,看DNA的结构式不明就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有机化学知识可有适当补充。

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从课堂的学生表现来看,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