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要求,选取《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单元“神奇的水”中的第三节“浮力”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浮力的概念;探索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头、塑料球等)、水盆、水、教学PPT。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实验器材(每组一份)。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水盆,放入不同物体(如石头、木头、塑料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新课导入:通过讨论,引出浮力概念,讲解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以塑料球为例,讲解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6.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PPT展示,让幼儿判断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2. 板书内容:(1)浮力概念(2)物体沉浮现象(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物体,判断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物体:石头沉浮情况:下沉物体:塑料玩具沉浮情况:漂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救生圈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浮力装置,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幼儿园科学文彦博取球课教案

幼儿园科学文彦博取球课教案

幼儿园科学文彦博取球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博取球”实验。

该实验通过探索物体浮沉的原理,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内外的密度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掌握物体浮沉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博取球实验器材(包括水、玻璃球、木块、金属块等)、实验演示装置。

2. 学具:每组一套博取球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玻璃球、木块、金属块的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猜猜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邀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博取球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讲解物体浮沉原理,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玻璃球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金属块会沉入水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博取球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物体浮沉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博取球实验2. 内容:物体浮沉现象浮沉原理:密度差异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进行物体浮沉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实验结果因物品的不同而异,关键是要观察并记录物体浮沉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博取球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浮沉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小班语言《文彦博浮球》优质课件.

幼儿园小班语言《文彦博浮球》优质课件.

幼儿园小班语言《文彦博浮球》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文彦博浮球》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品》,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浮力原理,通过故事《文彦博浮球》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浮球的特性,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达对浮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原理,知道浮球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物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浮力原理,学会用语言描述浮球的特性。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浮力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球、水盆、水、积木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浮球,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浮球的形状、颜色等。

(2)将浮球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浮球在水中的表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述故事《文彦博浮球》,引导幼儿关注浮力原理。

(2)通过提问、讨论,让幼儿理解浮力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积木尝试在水中制造浮力,观察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浮力现象。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浮球和画纸。

(2)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以浮球为主题的创意画。

(1)邀请各小组分享创意画,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画作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文彦博浮球》2. 内容:(1)浮球的特点(2)浮力原理(3)创意画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浮球,并用语言描述浮力原理。

2. 答案示例:浮球是圆形的,可以浮在水面上。

因为浮力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浮力原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部分幼儿在理解浮力原理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探索其他有趣的浮力现象。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浮力》,详细内容为“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导入,围绕浮力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简单实验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浮沉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浮力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玻璃瓶、水、色素、乒乓球等)、故事课件、教学挂图。

学具:每组一份浮力实验器材,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浮力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浮力的概念(10分钟)利用教学挂图和课件,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定义,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

3.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浮沉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3. 浮力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设计一个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验情况,记录物体浮沉状态及影响浮沉的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救生圈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环节中,幼儿对浮力现象的亲身体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材《浮力》一章。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船、小球、浮力计、水、盐、色素。

学具:每个幼儿一个小船、一个小球、一个浮力计、一杯水、一份盐、一份色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小船,让幼儿观察小船在水中的漂浮情况,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船能浮在水面上?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浮力的概念,让幼儿知道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3. 实验一: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小球放入水中,观察小球的沉浮情况,让幼儿感受浮力的存在。

4. 实验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小船放入水中,加入盐,观察小船的浮力变化,让幼儿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5. 实验三: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小船放入水中,加入色素,观察小船的浮力变化,让幼儿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六、板书设计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七、作业设计1. 实验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画一画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包括小球的沉浮情况,小船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幼儿对浮力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看实验和观察是否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拓展延伸,如:还有什么物体能在液体中浮起来?浮力的大小还和哪些因素有关?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聚焦于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主题是《浮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浮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奥秘》中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概念,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关系,以及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浮力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实验物品(石头、木块、塑料瓶、硬币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物品、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浮力演示器,引发他们对物体沉浮现象兴趣。

(2)请幼儿预测不同物体沉浮情况,并实际操作验证。

2. 讲解浮力概念(5分钟)(1)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理解浮力存在。

(2)用简单易懂语言向幼儿介绍浮力定义。

3. 探究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沉浮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4. 影响浮力大小因素(10分钟)(1)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大小物体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解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5.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例题:为什石头沉入水底,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2)引导幼儿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推力。

2. 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浮力>重力,物体浮在水面上;浮力<重力,物体沉入水底。

3. 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物体大小、形状、密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里物品,判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入水底,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解浮力概念和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水的秘密”章节内容,详细讲解浮力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掌握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物体(如石头、塑料球、木块等)、实验器材(水、盆、调羹等)。

学具:每组一份浮沉物体、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浮力演示装置的原理,引导幼儿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动手操作(10分钟)指导幼儿利用浮沉物体和实验器材进行实践操作,验证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6.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浮沉接力”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团队合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2. 主要内容:浮力的概念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实验观察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科普讲座,拓宽幼儿的科学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动手操作的指导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

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

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

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浮力——文彦博取球》。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探索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通过故事《文彦博取球》导入,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浮力的基本应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

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乒乓球、小球、塑料瓶、水、盐等。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乒乓球、小球、塑料瓶、水、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故事《文彦博取球》,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浮力的应用。

2. 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幼儿认识浮力。

3. 探索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a. 将乒乓球、小球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

b. 将塑料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乒乓球在盐水中的浮沉。

4. 例题讲解:a. 为什么乒乓球在水中能浮起来?b. 为什么在盐水中乒乓球更容易浮起来?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文彦博取球》2. 板书内容:a. 浮力的概念b. 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c. 实验现象及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浮力的概念。

b. 为什么乒乓球在水中能浮起来?c. 为什么在盐水中乒乓球更容易浮起来?2. 答案:a.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b. 乒乓球在水中能浮起来,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 在盐水中,乒乓球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更容易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1)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1)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二节《浮力——文彦博取球》。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通过故事“文彦博取球”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浮力,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故事挂图、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块、塑料球等)。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文彦博取球”,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球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心。

2. 讲解: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石头、木块、塑料球等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引导幼儿认识浮力。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幼儿探讨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浮力的例题,让幼儿巩固对浮力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完成一道关于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文彦博取球》2. 内容:浮力的概念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故事:文彦博取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浮力的应用,并说明为什么。

2. 答案示例:热气球、木筏、救生圈等。

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浮力,使得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或空气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观察浮力的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二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作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板、浮力球、浮力船等),水,盐,色素,小石子。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浮力板、浮力球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为什么能在水面上漂浮?引导幼儿思考浮力的存在。

2. 浮力定义及作用(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定义和作用。

3. 实验探究(15分钟)(1)教师演示:将小石子放入水中,观察小石子是否会沉入水底。

(2)幼儿分组实验:分别将浮力板、浮力球等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3)讨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计算浮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浮力2.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作用:使物体能在液体中漂浮。

4. 影响因素:物体形状、密度、体积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为什么浮力板、浮力球等物品能漂浮在水面上?2. 答案:(1)如:游泳圈、船只等。

(2)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受到浮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调查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球的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浮力》一节,详细内容围绕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展开,通过故事引出浮力概念,介绍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是什么,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浮力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浮力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浮力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球、水、盆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浮力现象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故事,介绍浮力的概念和原理,让幼儿对浮力有初步的认识。

3. 实践操作:a. 气球实验:让幼儿将气球放入水中,观察气球浮起来的现象,感受浮力。

b. 塑料球实验:让幼儿将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球浮起来的现象,进一步理解浮力原理。

4.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属于自己的浮力小船。

六、板书设计1. 文彦博取球的故事2. 浮力概念及原理3. 实践操作:气球实验、塑料球实验4. 随堂练习:制作浮力小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利用家中的物品(如:塑料瓶、气球、水等)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答案:实验现象记录,包括物品、浮力表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对浮力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讲解浮力原理时,要注意用词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救生圈、船只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浮力原理。

2. 实践操作:气球实验和塑料球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浮力》一节,详细内容围绕“浮力——文彦博取球”的故事进行。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探索物体浮沉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的概念,了解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物体浮沉的规律。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实验,引导幼儿探索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文彦博取球故事课件、实验器材(水、盆、球、石头、木块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文彦博取球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浮力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浮力的基本特点。

分析故事中物体浮沉的原因,探讨影响浮沉的因素。

3. 实验探索(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

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浮沉的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利用浮力将沉入水底的物体取出。

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浮力现象,培养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物体浮沉规律: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重的物体沉入水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皮球在水中浮起来,因为皮球受到水的浮力。

2. 作业题目:用彩泥制作一个浮力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示例:将彩泥捏成小船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小船浮起来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浮沉规律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巩固。

文彦博洞中取球教案

文彦博洞中取球教案

文彦博洞中取球教案文彦博洞中取球教案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宠爱足球吗?几个小伙伴把球踢进了树洞里,怎样才能把球取出来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欢快读书屋,学习课文《文彦博洞中取球》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5页,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标出自然段序号来。

分自然段读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9 个现在我们就找九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评价师我们以后再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像刚才那几位同学一样,读得认真听得仔细熟识生字师字宝宝听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熟识了吗?开火车读齐读默读师今日同学们又熟识了这么多字宝宝,老师把字宝宝们放回课文中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文彦博洞中取球师文彦博是谁生引出第一段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同学们可以想象文彦博官居高位,何等显赫( 出示文彦博图片老师简介)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关于他儿时的洞中取球的一个故事师文彦博宠爱踢球,球是怎么落入树洞中的呢?谁情愿找出相关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师留意读音场师树洞是什么样的? 说明白什么生黑乎乎什么也看不到师说明要想把球取出来是很难的师球掉进了树洞里,小伴侣们多着急啊请同学们自读3——6自然段,小伙伴都想了什么方法来取球,结果怎么样?师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小伴侣的方法? 生读师小伴侣的方法是什么师伸手摸板书谁情愿自告奋勇站起来给同学们表演一下捋起袖子摸东西的都动作?师真不错师小伴侣的这个方法结果怎么样失败了板书够不毕竟师还有方法吗?生读总结方法板书竹竿探探不毕竟师这个方法又失败了,还有方法吗 ?谁来读一读生向大人们求援师求援什么意思生请求关怀师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好方法,当我们再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向别人请求关怀,但是大人们有方法吗生没有师大人们什么表现板书大人们微微苦笑师这个方法又失败了。

聪慧的文彦博想出了什么好方法?谁情愿读一读课文789自然段生评价师指导朗读文彦博想出方法我们应当读出他喜悦自信的语气,语速要快谁情愿再读第七段师久不做声什么意思?文彦博没说话在做什么?生在观看在推断在思考依据老师小黑板的提示,想象文彦博当时是怎么想的填空 (出示小黑板)文彦博想1 手够不毕竟,说明洞—竹竿探不毕竟是由于洞道——2 ——能绕过弯弯曲曲的洞道,到达洞底而且还能把球慢慢地——师你们情愿看看文彦博是怎样取球的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老师操作)师同学们你们看文彦博的这个方法好不好文彦博成功的把球取出来了,他用了社么方法板书文彦博取水灌球出现来师通过洞中取球这件事可以看出文彦博是个怎样的人生擅长观看认真思考遇事不慌师小结文彦博通过细心观看,认真思考,想出方法,取出了掉进树洞的球,真是个智多星难怪他一生做了近50年的官师球取出来了,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又会对文彦博说些什么呢?师假如要是当时你在场,你想怎么办?欲设如下:1、用火钳(点评:假如洞很浅,用火钳就能夹出来,倒是一个省事的好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三节《浮力》。

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探索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难点: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重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器材(石头、木头、塑料球等),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小盆,放入一个塑料球和一个石头,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为什么塑料球能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却沉到水底呢?”2. 探索浮力现象(10分钟)(1)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解释浮力现象。

(2)实验验证:每组发放实验器材,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浮力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重力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浮力的概念。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浮力》2. 内容:(1)浮力的概念(2)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3)浮力与物体密度、重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3个生活中利用浮力的例子。

(2)简述浮力与物体密度、重力的关系。

2. 答案:(1)例子:轮船、救生圈、竹筏。

(2)浮力与物体密度成正比,与物体重力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浮力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学文彦博取球课教案

幼儿园科学文彦博取球课教案

幼儿园科学文彦博取球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三节“博取球游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机械原理,探索如何利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帮助小球回到原点;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和滑轮的运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博取球游戏器材一套,包括小球、杠杆、滑轮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博取球游戏器材,画有博取球游戏示意图的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博取球游戏器材,邀请一名幼儿进行游戏尝试。

引导幼儿观察游戏过程中小球如何回到原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讲解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简单机械帮助小球回到原点。

3. 分组讨论与动手操作(10分钟)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博取球游戏器材和任务卡。

幼儿在组内讨论、尝试,共同完成博取球任务。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博取球成功的方法,并请其他幼儿进行尝试。

期间,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博取球游戏2. 内容:简单机械原理:杠杆、滑轮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探讨博取球游戏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示例:博取球游戏中,我们使用了杠杆和滑轮。

杠杆可以帮助我们用力更大,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地将小球回到了原点。

2. 课后实践: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博取球游戏,分享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博取球游戏,让幼儿了解了简单机械原理,并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浮力——文彦博取球”。

通过讲述文彦博利用浮力原理取出掉入水中的球的故事,向幼儿介绍浮力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现象,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浮力实验器材(玻璃瓶、水、小球、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浮力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浮力现象。

2.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浮力实验。

观察小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讲解浮力原理,让幼儿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如:为什么盐能帮助小球浮起来?请幼儿独立思考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文彦博取球》2. 板书内容:浮力现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浮力原理: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浮力大小实验结果:小球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解释为什么小球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 答案:(1)故事内容见教材。

(2)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所以小球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从而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现象,但部分幼儿对浮力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浮力现象,如:为什么油浮在水面上?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

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

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浮力》,详细内容为文彦博取球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探索物体浮沉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浮沉原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浮力,理解物体浮沉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浮力演示器、实验器材(气球、乒乓球、木块、石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浮力现象。

提问:为什么文彦博能够成功取出球?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浮沉现象。

讲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浮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浮力。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4. 知识巩固(10分钟)回答问题:为什么气球、乒乓球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木块、石头会沉下去?5.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浮力原理,帮助文彦博取出球?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表扬积极参与实验、讨论的幼儿,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文彦博取球2. 板书内容:浮力概念物体浮沉原理实验现象及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浮力原理,设计一个游戏或实验。

2.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通过改变潜水艇的重量,实现浮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浮力,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但在讲解浮沉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今后教学中需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浮标等,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浮力,了解浮力的作用;探索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

重点:掌握浮力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块、塑料球、橡皮泥等)、水、盆子、电子秤、记号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2. 讲解浮力概念(5分钟)结合实践情景,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浮力现象。

3. 实验活动(10分钟)(1)将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个物体,如石头,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石头浮起来。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找一件物品进行浮力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物品的沉浮情况与浮力有什么关系?(2)如何改变物品的沉浮状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浮力的奥秘,培养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 浮力概念的讲解与理解3. 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确保安全、易于操作,且能直观展示浮力现象。

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

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

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中班科学活动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测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教案吧.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活动来源: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拟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测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测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测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2)出示我的猜测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测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适宜的位置.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测进行比照1.提出实验要求:(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比照.(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测进行比照调整.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四、延伸活动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时机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到达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浮力——文彦博取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浮力》,详细内容为“文彦博取球”的实验。

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探索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表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2. 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表现。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玻璃瓶、水、乒乓球、石子等)、故事挂图。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故事引入(5分钟)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球浮起来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球会浮起来?浮力是什么?2. 实验探索(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乒乓球、石子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物体浮沉的条件。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如何让沉入水底的石子浮起来?引导幼儿思考,给出答案:向水中加盐,增加水的密度,使石子浮起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沉入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提问:什么是浮力?物体为什么会浮沉?六、板书设计1. 《浮力——文彦博取球》2. 内容: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物体浮沉条件: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起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浮力——让物体浮起来请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沉入水底的物体浮起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方法不限,如加盐、加肥皂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浮力的概念和物体浮沉的条件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救生圈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
活动来源: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

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幼儿尝试的精神要求,它基本遵循了问题。

尝试(操作、实践)。

发现、提出新问题。

再尝试一再发
现这一活动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使认识不断深化。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在这个科学活动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大胆加入了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
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

通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教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