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实验⑤植物组织切片的制备

细胞生物学实验⑤植物组织切片的制备
9)染色:
二甲苯(5min)→二甲苯(5min)→二甲苯;乙醇(1min)→二甲苯;乙醇(1min)→二甲苯;乙醇(1min)→100%乙醇(1min)→95%乙醇(1min)→90%乙醇(1min)→80%乙醇(1min)→70%乙醇(1min)→50%乙醇(1min)→番红染色(40min)→50%乙醇(1min)→70%乙醇(1min)→80%乙醇(1min)→90%乙醇(1min)→95%乙醇(1min)→
切片染色后经封藏可制作成永久制片。
实验步骤:
1)取材、固定与抽气:
本实验用蚕豆根、向日葵茎、夹竹桃叶为材料,制作横切片观察其内部结构。用刀片切取所需根和茎的部位3-4㎜为一段,叶应取叶片中部主脉约4㎜宽的叶片。小组各取5-6块,立即用FAA固定液固定。固定过程中必须进行抽气。
2)洗涤与保存:
教师代做。
植物组织切片的制备
生物122xx实验目的:
通过石蜡切片法了解和掌握动物和植物材料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实验原理:
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必须把新鲜的组织或器官制作成切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制作生物制片要求尽量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石蜡切片法是一种较常用的制片法。一般操作步骤是:
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藏。其原理是将样品固定后,包埋于石蜡中,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在石蜡切片机上切片成足够薄的切片。
0.5%固绿(1min)→95%乙醇(1min)→100%乙醇(1min)→二甲苯;乙醇(1min)→二甲苯;乙醇(1min)→二甲苯;乙醇(1min)→二甲苯(1min)→二甲苯(1min)。
10)封片:
将切片从二甲苯中取出,用滤纸擦去材料周围的二甲苯。在材料中央滴加一滴加拿大树胶,然后用镊子轻轻加盖盖玻片。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的结构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切割和染色组织样本,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选择适当的组织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肌肉或神经组织等。

将样本固定在适当的溶液中,如福尔马林或乙醇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2. 切片制备:使用显微切片机或手工切片工具,将样本切成薄片。

切片时要注意切割的角度和切片的厚度,以确保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3. 染色处理:将切片放入染色剂中,如伊红染色剂或伊红-苏木精染色剂,以增强细胞的对比度和可见度。

染色时间和浓度应根据样本类型和需要进行调整。

4. 干燥和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用纸巾轻轻吸干,并放入显微镜玻片上。

然后,将一滴透明胶水滴在切片上,用另一块玻片轻轻压平,使切片牢固地固定在玻片上。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结构。

例如,在植物叶片切片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肉细胞、气孔细胞和导管细胞等。

叶肉细胞通常呈长方形或多边形,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

气孔细胞则呈现出特殊的形状,具有细胞壁和气孔孔口。

导管细胞则形成了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具有管状结构和细胞壁。

在动物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肌肉细胞通常呈长条状,具有明显的纵横纹理。

神经细胞则具有分枝突起和轴突,用于传递信号和信息。

上皮细胞则形成了动物体表的保护层,具有紧密排列的结构和细胞膜。

讨论:组织切片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机会。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组织构成和生命活动。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叶片切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叶肉细胞的负责光合作用和物质储存的功能,气孔细胞的调节气体交换的作用,以及导管细胞的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1. 采集组织样本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样本。

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式获得组织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

固定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析的需要进行调整。

3. 预处理组织样本在进行切片之前,需要对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固定剂、脱水、清洗和浸泡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将组织样本从固定剂中解除,并使其逐渐适应后续处理的要求。

4.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是组织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将预处理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

常用的切片工具是显微切片机。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微米之间,以确保组织结构的清晰可见。

5. 染色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组织结构和细胞组分。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6. 镜检染色完成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镜检是组织病理学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7. 病理报告根据对切片的镜检结果,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对组织病变的描述、病变类型的确定以及可能的诊断建议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向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的步骤,组织病理切片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的精确操作和细致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组织病理切片是了解疾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是制备病理学标本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其制作步骤:
1. 收集组织样本,并在一定时间内将其放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2. 将组织样本从水中逐渐转移到酒精中进行脱水。

3. 将样本置于包埋剂中,使其逐渐转移到蜡块中。

4. 用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极薄的切片,并用染色剂染色,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5. 将切片封入载玻片中。

此外,为了确保切片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载玻片应干净无油,如有云雾斑点,则不能使用。

2. 切片制作过程中,应将预冷的蜡块固定在石蜡切片机上,使蜡块的切面与刀口成平行方向。

刀的倾斜度通常为15℃,转动轮转推进器,调节切片厚度为6μm,切成厚度均匀的切片。

3. 切片贴附后,放在空气中稍晾干,然后进行烤片。

烤片的温度以蜡溶解为准,也可以放置60℃烘箱内烘烤过夜。

血块组织、皮肤组织须及时烤片,但脑组织、脂肪组织待完全晾干后才能进行,这样可防止产生气泡而影响染色。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取材的注意事项

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取材的注意事项

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取材的注意事项:一、选择合适的动物组织1. 选择健康的动物组织作为样本,避免患有重大疾病或病变的动物组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于需要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组织的研究,应当注意选择相似的芳龄、性莂和生理状态的动物组织进行比对。

二、采集动物组织的方式3. 在动物的麻醉状态下进行动物组织的采集,避免造成动物疼痛和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4. 采集后的动物组织应尽快放入适当的缓冲液中冷藏或固定,避免组织的变性和损坏。

三、处理采集的动物组织5. 对于需要切片的组织,应选择合适的切片工具和方法,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切片工具包括冰冻微切机和甲醇冻切机。

6. 在切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的厚度和角度是一致的,避免因切片不均匀而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四、保存和保存动物组织切片7. 切片完成后,应妥善保存切片样本,避免氧化和水分蒸发导致切片的变性和变质。

8. 对于长期保存的切片样本,可以采用冷冻保存或真空封存的方式,以延长切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实验前的样本处理9. 在进行实验前,应对切片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染色、去脂、抗体标记等,以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

六、注意实验的条件和操作10.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卫生,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1. 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合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12. 在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的提出。

13.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应注意客观和科学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不严谨的推断。

总结:在制作动物组织切片时,选择合适的动物组织,采集、处理和保存动物组织,注意实验的条件和操作,以及合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也应尊重动物的权益和保护动物的福祉,在实验过程中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是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1. 采集组织样本首先需要采集病人的组织样本。

组织样本可以来自手术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等来源。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以避免样本受到外部污染。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的组织样本需进行一定的处理,以保持其组织结构和形态不变。

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甲醛、丙酮等。

其中福尔马林是最常用的固定剂,能够快速稳定组织,但是对人体危害较大,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3. 制备组织样本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

首先,需要将组织样本浸泡在甲醛液中,并使用匀浆器进行均匀处理。

接着,将固定后的样本打蜡,然后使用切片机将样本切成薄片。

在切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方法,以保持切片的质量。

4. 染色处理切片后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肿瘤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其中,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能够更明确地确定病理诊断。

5. 镜检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镜检。

首先,需要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病理学分析。

医生需要根据组织的形态、排列方式和染色效果等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6. 诊断报告根据镜检结果,医生需要撰写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应准确地描述组织病变的程度、性质和位置等信息,并建议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的介绍,可以看出,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而确保切片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组织切片制备技术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术,它被用于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和神经科学等诸多领域。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组织切片样本,以便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组织处理在进行组织切片制备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以便在组织切片过程中得到高质量的切片。

处理的方法包括固定、脱水和浸渍。

2. 组织固定组织固定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目的是停止组织活动并保护组织结构。

固定的方法包括乙醛、甲醇和布氏液等。

3. 组织切片组织切片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核心步骤之一。

合适的切片厚度应该根据需要来决定。

切片的方法包括手工切片和机器切片。

机器切片可通过旋转式、滑动式或挤压式制备。

4. 切片染色切片染色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可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变得更明显。

切片染色的方法主要有荧光染色和显微镜染色。

5. 成像和分析成像和分析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最后一步。

通过显微镜成像和分析,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形态和分布。

这种方法还可以被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基因,蛋白质和其他特定目标。

注意事项:- 操作中要注意安全,佩戴手套和眼镜等防护设备;- 操作环境要保持清洁,防止异物进入;- 操作材料要储存妥善,避免过期或者污染;- 操作流程要规范,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

结论:组织切片制备技术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基本的技术。

制备高质量的组织切片样本是开展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基础工作。

研究人员在进行组织切片制备时,必须依据标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所获得的数据是可靠且具备参考价值的。

细胞学诊断组织印片、压片的制备

细胞学诊断组织印片、压片的制备

细胞学诊断组织印片、压片的制备(一)组织印片:1.用锋利刀片剖开刚切取的新鲜肿瘤组织或淋巴结等,然后用清洁载玻片轻压于组织剖面处,将组织表面的细胞成分印在玻片上。

用稍微加温的载玻片制备印片时,可印得较多细胞。

2.制作淋巴结印片前,应先用滤纸吸去淋巴结切面上的血液、组织液。

(二)压片:1.选取微小薄片组织平铺于一张载玻片上,再用另一张载玻片叠加其上并予轻压。

2.脑组织质软,易于制作压片;稍硬的组织需切成细碎薄片制作压片。

四、涂片的固定(一)用于HE染色和巴氏染色的涂片必须湿固定,即涂片后立即进行固定。

乳头溢液涂片和液体标本离心沉淀物涂片,应待涂膜潮干(即周膜稍干而其中央区域未干)时进行固定。

用于瑞氏染色、May-Grünwald姬姆萨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涂片,必须干固定,即待涂片稍干后再进行固定。

(二)固定液1.乙醇-冰醋酸液:95%乙醇∶冰醋酸=99∶1。

常用。

2.乙醇-乙醚液:95%乙醇49.5ml, 乙醚49.5ml, 冰醋酸1ml。

较常用。

3.甲醇:滴加在干燥涂片上,用于瑞氏染色、May-Grünwald姬姆萨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4.丙酮:适用于酶类染色。

5.Carnoy液:由无水乙醇、氯仿、冰醋酸按6:3:1比例混成,适用于显示核酸、糖原、黏液染色。

涂片在Carnoy液固定3~5min后,应移入95%乙醇中继续固定。

6.对于液体标本的离心沉淀物、食管拉网获取的小块组织或吸出物中的细小组织块等,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1h,然后制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三)固定方法1.浸入法:(1)将稍为干燥(不能完全干燥)的涂片直接浸泡于固定液内至少15 ~30min。

(2)因细胞容易脱落,宜以一个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只固定一例标本的涂片;一个容器固定多例涂片时,有可能造成的肿瘤细胞交叉污染。

(3)必要时可将标本涂在硅化载玻片上,以防脱落。

(4)固定液重复使用时,应先用滤纸过滤。

(5)95%乙醇固定液多次重复使用时,需测定其浓度比重,乙醇浓度低于90%时应予弃用。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组织学切片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可以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对于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学图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以及常用的染色剂。

一、组织学切片制备技术1. 组织定向组织定向是为了使切片能够表现出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形态。

对于各种组织,都有相应的组织定向方法。

通常采用酒精和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来脱水,然后用对位剂和丙酮、蜡等材料浸渍固定后,最终采用微波加热等方法制备成切片。

2.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也是重要的步骤之一。

现代的组织学切片制备中,通常使用微型切片机进行切片,可以制作极薄的样本切片。

切片时要控制角度和深度,以获得高质量的切片样本。

3. 前处理前处理是为了使组织切片保持完整。

通常需要去除切片中的杂质和空气泡,以保持组织切片的完整性。

通常采用碱洗和酸洗等方法进行前处理,以便于后续染色和观察。

二、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对于清晰地显示组织学样本的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酸性双氧水-碱性紫、荧光染色等。

1. 常规染色常规染色是最常见的组织学切片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剂有:苏木素-伊红染色、甲苯胺蓝-苏木素染色、伊氏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等。

这些染色剂能够染色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使得切片样本易于观察和分析。

2. 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进行染色的技术。

免疫染色可以分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酶免疫染色、放射性同位素免疫染色等。

免疫染色能够高度特异性地标记组织中的生物分子,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得特别广泛。

三、总结组织学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组织学切片的制备技术,包括组织定向、切片制备和前处理等步骤,同时介绍了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包括常规染色和免疫染色等。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学图像,从而深入了解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

(3) Bouin’S液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75ml
甲醛
冰醋酸
25ml
5ml
是常用的良好固定液,渗透速度快,收缩小,组织固定均匀,
不使组织变硬变脆,保持结构完整,适合于各种胚胎连续切片,对
于肝、皮、胰腺特殊染色效果好。固定为12~24小时,但固定过久, 对碱性染料着色不利。
(4)Carnoy氏液
纯酒精
固定的方法
(1)小块组织固定:从人体或动物取出组织,切成小块投入固 定液中固定。
(2)局部注射固定:某些组织和器官其固定液不易渗透或渗透 较慢,渗透不均匀,还有些器官为保持外型或卷缩,可采 取局部注射固定方法,固定4~6小时后,再将组织切成小 块继续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3)整体注射固定:此法主要用于科研和大体解剖,亦可用于 组织学教学制片。
除与材料的新鲜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最初的固定是否
适当和完全。
固定的目的和作用在于:
① 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
②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从而
保存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使其保持与生活时相近似的形态和 结构; ③ 因沉淀及凝固的关系,使细胞内不同的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 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别使原来在生活情况下看不清楚的结构 变得清晰易见,且有的固定剂还有助染作用(如醋酸、苦味 酸),从而使细胞各部易于染色; ④ 固定剂还兼有硬化作用,使柔软组织硬化而不易变形,有利 于操作。
氯仿 冰醋酸
60ml
30ml 10ml
此固定液渗透速度快,2mm以下小块组织固定时间 2~4小时,它是细胞极好的固定液,适合于细胞分裂、
RNA、DNA及糖元等固定。固定后直接入纯酒精脱水。
(5) PLP固定液:

组织细胞切片的制备

组织细胞切片的制备

组织细胞切片的制备一、组织和细胞取材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

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一)组织标本的取材1.人体组织标本的取材应注意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颜色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有无完整的包膜。

取材时应取病变部位、病变的切缘、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以及远离病灶的正常组织。

离体组织应尽快地进行取材,最好2小时内。

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的挤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cm×2.5cm×0.2cm,组织切忌过大、过厚,否则不仅浪费试剂,而且会造成固定、脱水不良而影响镜下观察。

人体尸体取材主要是取机体死亡2小时以上的组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溶,其抗原可能有变性消失,严重弥散现象,因此,尸检组织应尽快固定处理,以免影响免疫组化标记效果。

2.动物组织取材最好在动物心脏还在跳动时立即取材,并迅速投入固定液内。

脏器的上皮组织易变质,争取在死后半小时内取材完毕,否则免疫组化染色时会产生背景染色。

3.细胞的取材和制片法(1)印片法:主要应用于活组织检查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

新鲜标本以最大面积剖开,充分暴露病变区,将载玻片轻轻压于病变区,脱落的细胞便黏附在玻片上,立即浸入细胞固定液内5~10分钟,取出后自然干燥,低温保存备用。

优点是简便省时,细胞抗原保存较好。

缺点是细胞分布不均匀,玻片上细胞重叠,影响标记效果。

(2)穿刺吸取涂片法:主要应用于实质器官的病变区,如肝、肾、肺、淋巴结、软组织等。

用细针穿刺吸取病变区内液体成分,如穿刺液较少,可直接涂抹在载玻片上,力求细胞分布均匀。

组织切片制备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制备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制备实验报告引言组织切片制备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生物组织固定、切割、染色,并用于显微镜观察。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为后续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实验步骤1. 组织采集: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如小鼠),麻醉后将其进行献血,获取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迅速放入福尔马林等固定液中,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得以保存,避免其在切片过程中的变形和退变。

3. 组织处理: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脱水、浸渍和包埋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切片。

4. 切片:将处理好的组织样本放入冰箱中冷冻,使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一般常见的切片厚度为5-10μm。

5. 切片染色:将切片置于染色溶液中,如血液涂片常用的偏心染色法,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得以清晰显现。

6. 封片:将染好色的切片用封片胶囊将其包裹住,一方面保护切片,另一方面增加穿刺性。

7. 显微镜观察:将封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物上,调节显微镜的倍镜和焦距进行观察,观察并记录切片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制备了小鼠肝脏组织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封片处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切片中肝细胞和血管的明显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小鼠肝脏组织切片](image1.jpg)由于染色的存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细胞的细胞核、胞质和细胞排列的方式,这有助于后续的细胞学研究。

同时,血管的形态和分布也能够被明确观察到,为血管学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实验讨论组织切片制备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非常关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小鼠肝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成功地观察到了其细胞和组织结构。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组织的制备工作需要迅速而准确,以避免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形和退变。

其次,在切片过程中,切片的厚度和大小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这会直接影响到显微镜下的观察效果。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病理医师在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准确的切片能够为医师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基本步骤,并探讨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1. 标本固定:在标本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最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10%的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它能够稳定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并防止标本的腐败。

2. 组织包埋:标本固定后,需要将组织进行包埋,以便进行切片。

常用的包埋材料是石蜡,它具有良好的剪切性和切片质量,同时能够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3. 切片制备:在进行切片制备时,需要使用病理切片机。

将固定和包埋后的标本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6微米,然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以去除石蜡。

4. 着色处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着色处理,以突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二、质量控制方法1. 切片质量评估:在进行病理标本切片之前,需要评估切片质量。

检查切片是否有褶皱、刀痕等损伤,是否有细胞和组织变形等问题。

如果切片质量不合格,将会影响到后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2. 标本固定时间:标本的固定时间对切片结果有重要影响。

过短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未固定,形成空洞或伪装的结构;而过长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因此,需要根据标本的性质和大小,合理控制固定的时间。

3. 标本包埋:包埋过程中,需要保证标本的位置正确,不得有错位或倾斜。

同时,还要确保标本与包埋材料充分接触,避免形成气泡和缺陷。

4. 切片厚度:切片厚度对病理诊断结果有影响。

切片太厚可能导致组织结构不清晰,难以解读;而切片太薄则可能导致组织薄弱或断裂。

因此,在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切片的厚度。

5. 染色效果:染色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可见度和诊断结果。

因此,在进行染色处理时,需要注意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以保证最佳的染色效果。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一、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割和染色,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作的过程,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

二、病理切片制作过程1. 标本采集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决定进行组织检查。

在手术或活检过程中,医生会取得一小块患者的组织标本。

这个标本应该是代表性的,并且应该包含足够数量的组织以供分析。

2. 样本固定为了保护组织结构并防止腐败,标本需要被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和乙醛等。

固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但不同类型的组织可能需要不同的固定时间。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完成后,标本将进行脱水和清洁程序。

脱水是将水从标本中逐渐去除的过程,常用的脱水剂包括乙醇。

清洁程序包括将固定剂和其他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从标本中去除。

4. 标本包埋在组织处理完成后,标本需要进行包埋。

这一步骤将固定的组织浸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割。

标本通常通过专用工具和模具进行包埋。

5. 组织切片在标本包埋完成后,使用病理学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切成非常薄的切片。

这些切片通常为3-5微米厚,并使用玻璃载玻片收集。

6. 制作玻片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制作成玻璃载玻片,以便于观察。

在玻璃载玻片上涂抹一层特殊的胶水或蛋白质溶液,然后将组织切片轻轻放置在上面。

7. 染色染色是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染色可以增强对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8. 封片在染色完成后,将切片封闭在玻璃载玻片上,以保护切片并延长其寿命。

封片通常使用特殊的胶水或蜡封闭。

9. 制备标签为了方便识别和管理,每个病理切片都需要制作标签。

标签上通常包含患者信息、样本编号、日期和医生签名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

1.样本采集:必须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制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号与蜡块号一致。

(二)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需要脱钙、脱脂等特殊处理的标本)。

(三)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检查制片质量,并加贴标有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

常规石蜡-HE染色片的优良率应≥95%,优秀率不<35%。

不合格切片应立即重做。

(四)制片过程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积极设法予以补救。

(五)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所制切片与其相应的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将切片连同相关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病理医师。

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