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合集下载

社会建构论的人性观取向及其心理学意义

社会建构论的人性观取向及其心理学意义

一、社会建构论的心理观作为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建构论的核心思想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构”,二是“重构”。

社会建构论首先对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进行了深刻地反省和批判,然后力图从后现代视野重新审视和重构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取向。

(一)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批判与解构以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格根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者站在西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对立面,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解构。

他们反对传统心理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个体主义和科学主义。

1.对主客二元论的批判。

现代主义心理学的首要预设是人生活在主客二元的世界中,在主体的经验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世界,主体的心理、意识、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社会建构论认为,这种二元世界的划分只是一种无法“证伪”亦无法“证实”的预设,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宏大叙事”,并没有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持。

因为“一旦我们开始谈论某个对象,我们就已经进入表征世界。

”在表征世界之外的“客观世界”不可能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因此“二元世界”的划分是一个武断的、不可靠的预设。

2.对实在论的批判。

实在论主张任何事物(包括人)都是有其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定性的客观实在。

基于这种实在论预设,现代主义心理学相信心理(心灵、意识、人格)是一种客观实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或发现它们。

社会建构论则认为心理现象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心理学的概念也不存在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所谓认知、情绪、人格等一切心理特征都不过是一种话语的建构,并没有一个精神上对等的实体与之相对应。

心理(知识)并非是人对心灵本质的揭示或发现,而是社会文化的创造或发明。

3.对科学至上论的批判。

在现代主义取向中始终处于统治地位的科学主义心理学坚定地主张科学方法是追求真理的唯一途径。

社会建构论者对此给予了严厉的批判,认为“热衷于实证方法的心理学日益淡忘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科学方法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3)强调以整体论来看待人,看待人的心理现象,看待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这符合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 和发展性原则。
(4)呼吁和强调心理学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心理学家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心理学在建构世界新文化上的 独特贡献,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对我国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后现代主义十分重视人与人的心理差异,如价值观的不同,风格的差别等,这比较符合具体的人性的看 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是对心理学的研究有利的。
产生背景和缘由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 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 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70年代,法国的某些哲学家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对后现代主 义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 认识和分析。也可以说是近10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例如劳塔得从知识结 构的变迁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结构的特征。弗克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商品化与权力的联结 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 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 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
(2)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对后现代的理解
• 后现代主义不是对现代主义的否定,而是对现代主义 的补充和丰满。 • 后现代是现代的派生与发展,它不是一个完整系统。 用绝对化思考后现代本身是现代的。 • 把握现代倡导的同一性、普遍性的同时考虑后现代个 别性和多样性,这个世界才算丰富多彩。
对后现代的理解
• 后现代是治疗策略,可以解构人性被文化压抑引发的 心理痛苦。 • 后现代比较在意少数人的感觉、利益和权力。 • 可以帮助我们从权威性理论崇拜中解放出来,发展有 创意的,轻松、自由的咨询风格。 • 后现代是文化并存主义的,利于我们对不同学派的理 论、技术的整合。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西方心理学后现代取向总的特征为: • 1. 反基础主义 认为心理学的概念,诸如态度、情绪、记忆、思维、人格和个 性等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 2.反本质主义 认为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 构出来的。 • 3. 反个体主义 认为个体心灵的研究只有放到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放到文化的 话语中才是合理的。 • 4.反科学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一、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 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叫做信息社会、高 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从文化形 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1、从社会特征来讲,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和 泛滥的新时代。 2、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特征是,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和商 品化了。不能信息化、计算机化的知识,几乎不被看作知识。 同时知识全部商品化,知识的发现和传授变成知识的生产和销 售,甚至知识就是为了销售而生产,学习知识成为一种知识的 消费过程,。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摘要: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概括为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和控制行为四个层面,此四级目标可视为心理学对外的学科承诺。

而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正是社会主义建构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着重对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目标;描述;揭示;预测;控制有些人把后现代心理学描述成一个沸腾的大锅,各种理论和观点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相互斗争。

然而,关于心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却鲜有争论。

一方面,关于这一主题的主要理论问题,很少有书面讨论。

另一方面,在各种教材中,不仅位置出奇的一致,甚至是异常的表达都是相似的,概括为描述、揭示、预测和控制四个层次,八项准则。

其中,前一层为后一层的条件,后一层基于前一层的实现,后一层依次递归。

这八个字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心理学为自己设定的研究目标,也是心理学的外部学科承诺。

特别是在描述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对心理和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和控制。

作为一名职业心理学家,这些目标和承诺能够实现吗?研究目的和内容是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尤为重要,本文将着重探讨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1.描述事实自我意象心理学在研究心理和行为现象及其规律性时,是指行为和心理学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假定它们与客观性、可观察性、描述性等所有实体属性相同。

相信有了人的理性力量,通过有效的实验、观察、测量、评估方法,心理学家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分析中识别出来,描述各种行为和心理特征,揭示其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心理特征。

无论关注的焦点是窄的还是宽的,心理学家都试图客观地描述行为。

最重要的是收集事实本身,而不是像研究人员所期望的或希望的那样。

如果不准确地描述事实,就不可能进一步揭示规律、预测趋势和控制行为。

因此,描述事实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心理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后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命题。

这么说,不仅是因为论文揭示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承认心理学有反射性的前提下,心理学家可以依靠他们的反映能力,反映这种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的事实[1]。

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PPT课件

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PPT课件
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 共同主张:强调客观
二、建构主义的派别
(一)主要派别: 1.激进建构主义 ❖ 以Von Glasersfeld和Steffe等为典型代表。 ❖ 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 ❖ 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 ❖ 用“生存力”( viability)来代替“真理”一词。 ❖ 强调物理性建构。 2.社会性建构主义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 ❖ 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主要
反复的相互作用。 ❖ 6.控制论的观点 ❖ 它不仅关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而且强
调自我反省。
(二)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
分析的两个维度: 维度一:“外部输入-内部生成” 维度二:“个体一社会”
四、建构主义的共同主张
❖ (一)哲学假设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建构主义课程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
❖ 结构主义心理学:同化、顺应、平衡 ❖ 科尔伯格:关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
条件的研究; ❖ 斯腾伯格和卡茨: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
构过程中的作用; ❖ 维果斯基: ❖ 维列鲁学派:“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
心理机能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1)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 (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 ❖ (2)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 2)自上而下(top-down )的教学 ❖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3)情境性教学(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 4)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 5)交互式教学 ❖ 3.教学评价:融合式评价

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 (二) 课程观
❖ 1.知识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或假设。 ❖ 2.知识不是由教师教给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 ❖ 3.学习者的建构是积极主动的。 ❖ 4.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识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 5.知识的建构要受到他人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 6.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 ❖ 7.学习活动中包含四个因素: ❖ 学生的背景知识; ❖ 学生的情感; ❖ 新知识本身蕴含的潜在意义; ❖ 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文化背景; ❖ 教育目标应求得一种内部平和。 ❖ (三)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理念 ❖ 尊重差异,反对同一 ❖ 强调个性,反对共性 ❖ 强调创造,反对承袭 ❖ 强调非理性,反对理性
五、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过程观 ❖ 教学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 1.教学过程在不断变化中体现一定的秩序。 ❖ 2.教学过程是一种自我创生的过程。 ❖ 3.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 4.“干扰”是教学过程优化的诱因。
与教育》; 1995年,温迪·柯里主编的《教育哲学中的批判性会话》等。
❖ (一)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研究 ❖ 向传统方法论原则的惟一性和普遍性宣战 。 ❖ 容纳一切规则、方案和标准。
❖ 重视边缘研究:吉鲁“边界教育学” ❖ 被压迫者教育、女性主义教育、民族教育等。 ❖ (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的 ❖ 重新估量教育的目的: ❖ 教育应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 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 教育目的在于强调建立一种文化与社会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
心理机能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二、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的批判
❖ (一)对行为主义的批判 ❖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 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知识。 ❖ 行为主义的特征: ❖ 客观主义 ❖ 环境主义 ❖ 重视强化 ❖ (二)对认知主义主义的批判 ❖ 认知主义强调内部的认知结构。 ❖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使外

后现代心理学解构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解构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解构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解构方法主要是指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思想和文化批评方法在心理学中的运用。

后现代心理学旨在批判和反思心理学研究所依赖的现代主义范式和理性主义观念,强调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表达对现有知识的怀疑和批判。

它的主要方法包括:
1.语境/文本分析:关注文本或语境作为知识与现实的构造背景,强调其影响力。

2.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经验是由社会性别、年龄、阶级和文化等多个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

3.反对客观主义:强调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反对只有客观存在的真理观念。

4.批判性知情人/深度访谈:让参与者自己阐述其观点,从而了解他们的体验和情感。

5.脱离实证主义思维方式:强调人类行为和经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非将其简化为特定因果关系的科学法则。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
[ 收稿日期] !""!A"#A!! [ 作者简介] 杨 莉 萍 BC$D*A E , 女,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副教授, 理论心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8""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 卷

域的研究成果。如肖特《 对话的现实》 、 爱德华兹和珀特的《 话语心理学》 、 格根的《 治疗作为社会的建构》 等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力作。《 杂志 3" 世纪 4" 年代以后, 先后发表了 3" 多篇有 #$%&’()* +,-(./0/1’,2 》 关后现代心理学的文章,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议题。同一时期《 5.%/&- )*6 +,-7 也十多次发表该类文章。 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是后现代 (./0/1- 》 3""8 年第 ! 期《 5.%/&- )*6 +,-(./0/1- 》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专刊, 反映出西方心理学界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不断增强的趋势。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在国内心理学界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能见到的有一定联系 的论文有 8" 多篇。其中如李文虎的《 ( 国外社会科学,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 、 蒲根祥的《 科学知 8449:; )
更成体系其他理论形态或者已被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所发展如后结构主义心理学或者被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所涵盖如话语心理学或者可视为社会建构主义在特定领域的运用或发展如女权主义心理学所以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元理论正日渐在各种后现代心理学理论形态背后起支撑作用7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创建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各种后现代心理学理论形态中对后者起结构性作用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课件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课件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解读与评价
1 理论解读
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理 论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其 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2 与传统心理学的比较
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与传 统心理学进行对比,探讨 二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 优缺点。
3 局限性和前景
分析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 局限性和发展前景,提出 对改进和深化的建议。
总结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认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革对 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客体和主体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强调主体的困境、自由和责任, 批判性地审视了客体化和物化的心理现象。
知觉和认识的切入点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知觉和认知过程,以 及社会和文化对认知结构和偏见的塑造。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PPT课件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一门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学科。它通过独特的理论框架和 观点,重新思考传统心理学的基础,并与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背景相结合。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定义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对现代 主义心理学的一种批判和超 越,强调文化、社会和历史 因素对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影 响。
起源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 世纪后期,随着科学和哲学 的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理论框架与特点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强调主观 性、多样性和相对性,拒绝 简化和规范化的思维方式, 注重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 的综合分析。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和思想
历史上的变革和社会文化背景
主要观点和方法
总结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强调其 独特的贡献和影响。
对心理学和社会的启示和照耀
总结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学和社会的启示和照 耀,展望未来发展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更加综合和包容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方法,强调个体 故事的重要性。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


社会学的移花接木

心理学的穷则思变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 1.批判中求得“重生” • 对二元论的批判。对反映论的批判,对可观察性的批判,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对普
适性的批判 • 2.建立中的“开花结果” • 两个核心命题:意义是社会建构的;人是关系的存在。
• 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现实的“映像”、表征或表象。 • 第二,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
对反映论的批判对可观察性的批判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对普适性的批判第二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 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社会建构心理学的主要形态:

后现代的社会建构理论亦称为激进的社会建构论,以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格根为主要代表,主要特征是完全否认心理现象
文化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 第三,语言并非是具有意义的透明媒介,也并非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中性工具。 • 第四,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的实在特性,认为所谓的意识、心理仅仅是一种社会建构。

实在论的社会建构论,以英国心理学家海尔为主要代表,
其特色为话语心理学和后结构主义倾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修辞-反应的社会建构论,以美国心理学家邵特为主要代表,
强调语言的修辞与反应特性。
• 社会建构心理学产生背景:
• ——社会背景
• ——思想背景

哲学的养育之恩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介绍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介绍

社会建构论是活跃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理智运动,它基于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当中形成的基础,借着在科学哲学领域的变革性发展,又在后现代浪潮的推动下,影响了整个社会科学领域。

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则是社会建构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在传统实验社会心理学遭到学科内外的重重批判和责难之时,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既将批判传统实验社会心理学作为主要使命,也为促进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范式转换和方法论多元化作出贡献。

1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界定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有时被称为一场运动,有时也被称为一种立场、一种理论、一种理论取向或一种方法。

但与其说它是具有一致观点和倾向的理论流派,不如说它是一个标签。

在此标签下,潜藏着观点差异极大、倾向迥然不同的一系列社会建构论学说。

从强调社会因素对表征的影响,到声称社会世界是由社会过程和关系实践建构而成,不一而足。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者的一个较弱的共识是,人类心理过程受到语言文化实践和人类共同体结构的制约。

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社会建构论的内涵和外延,首先需要了解建构主义与建构论的差异。

虽然建构主义也被用来指涉同一场社会建构论运动,但建构主义也被用来指涉皮亚杰的理论、一种认知理论以及20 世纪艺术界的一场重要运动。

为了避免混淆,并标示与伯格和卢克曼的《现实的社会建构》的关联,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格根将其思想称为社会建构论。

虽然广义而言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可以相等同,但狭义而言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二者也存在一些分别。

建构主义关注于个体如何通过认知过程在心智层面建构经验世界,而社会建构论则宣称知识和意义是通过社会过程和行动在历史和文化中建构起来的。

核心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认知,后者强调社会过程; 建构主义采用个体主义路径,而较少探讨社会互动、语境和话语等建构论主题。

但在实际应用中二者经常被混淆。

社会建构论者避免对其立场做根本性定义,因为这与其批判和开放的取向背道而驰。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看看理论基础和简评就行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演化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当代哲学思潮为社会建构主义提供哲学基础影响社会建构主义的当代哲学思潮较多,催生并推动社会建构主义发展的哲学思潮主要有三股:一是以波普尔为首的科学哲学,二是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三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

以波普尔(Karl Popper)为首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动摇了人们对知识可靠性的迷信,给当今建构主义以重大启示。

波普尔认为经验可以证伪一种理论,任何理论都最终逃脱不了被证伪的厄运,猜测——证伪——再猜测——再证伪……就是科学迫近真理的道路。

在他的基础上,库恩又发展了这种思想。

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在科学革命中的决定作用,主张科学的增长是非理性的,还认为“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而“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日常语言哲学则反对客观主义,为建构主义理解事物提供新的思维。

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概念,他认为说话者在依据一定的规则用语词做各种游戏,语词只是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我们在按自己的目的使用它们时赋予它们的;同时强调事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有共同的特点,但不存在绝对的普遍的规律,每一种事物都是独特的。

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是在批判结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哲学流派。

后结构主义认为任何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没有它自身的“实质的”意义,只有“关系上的”意思,强调结构意义的不确定性,进而指出“文本”在更广阔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的意义的不确定。

后结构主义观点引起了大部分人文科学领域观察问题角度的深刻变化,建构主义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

这三股哲学思想汇聚起来,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要求去掉本质和必然。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生活观

后现代人推崇中国古代老子和庄子的 生活哲学,这就是一种能屈能伸、从 容不迫、静中有动、随机应变、顺其 自然、具有不宣扬个性,也不顺从共 性的自由生活方式。
后现代生活方式

不再遵守传统道德和规范所规定的生 活,愿意尝试各种新生活的可能性。 充分利用消费社会提供的休闲条件, 宁愿过以消费旅游为基本方式的“游 牧式”生活,将生活艺术化和美学化, 不但使生活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而且 使生活本身也成为艺术。
后现代心理咨询要点
强调个体社会适应,而非自我成长。 倡导行为、情绪个体化,反对普遍解 释。尊重差异,学会宽容。 发展创意、轻松的咨询,反对刻板。 坚持相对主义,多样性,情景化、整 合或者折中的咨询风格。 关注问题解决,不关注问题的原因。

后现代心理咨询要点
强调方法有效性,而非方法的正确。 注重心理关怀,不致力于治疗导向。 重视主观理解,不注重客观释义。 反对理性,不用普遍经验索引个体。 注重扰动,而非积极引导。 保持对变化的中立。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强调知识的不可通约性、 不可预见性、不确实性、异质性、多 元性、不可修正性、混沌、悖论、差 异和谬误推理。 知识的获得不是接受普遍真理或同意 共识,而是不断地怀疑现存的范式, 发明新的范式。

后现代主义

.用“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裂分析则把永不停歇的流动看作欲 望自身唯一的客观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是正常世界的疯人, 而是疯狂世界的正常人。它是个体逃脱现 实原则,逃脱压抑性的自我和超我的各种 限制,逃脱奥狄普斯情结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的首要特征



是反主客二分,反主体性。 反普遍性(反同一性)、反整体性,而强 调差异性。 强调不确定性 “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 说我” 主张内在性,或是“感觉回归”,把自我 看作多面的、流动的、临时的和没有任何 实质性统一的。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中有说过“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期望太高”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

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

后现代心理学-基本概述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

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后现代心理学-基本主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影响了心理学家,其直接的结果是80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

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充满着对立和矛盾,但是它们都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即都是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

这个“实体”客观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

心理学的知识是以这个实体为基础的。

后现代心理学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其基本主张是:第一,反基础主义。

现代主义站在两分法的立场上,认为存在着作为理性的主体和被主体和理性认识、描绘、反映或表征的客体或实在。

这些客体或实在是自明的,不需要加以证明。

知识是以这种实在作为基础的,科学的知识是这些实在的精确描绘。

心理学的知识同样如此,从理论上讲,心理学的知识是对作为“心灵”、“精神”等实在的精确反映。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参考文献: • [6]菲尔.莫伦.弗洛伊德与虚假记忆综合[M]. 申雷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7]高峰强,车文博.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 心理科学,2001 • [8]闫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质化研究兴起的影 响[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 [9]高峰强.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 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论的评价 • 意义 • (1)它对心理现象的定位对西方心理学最大 的冲击。 • (2)提出了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 论。 • (3)对克服传统心理学的机械主义还原论倾 向和个体主义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价 • 批评 • (1)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 • (2)在解释心理现象时持的激进的观点
1、社会文化背景 • (1)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现实依据: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根植于后现代社会及其 文化范围之中,是对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 一种积极反应。 • (2)对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反叛 • (3)是新技术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反映和产物
(一)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科学背景 • (1)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 • 机械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20世纪40~5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运筹 学和一般系统论 • 60、70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 论
(一)多元文化论思潮
• 多元文化论 (multiculturalism) 是流行于现代西 方社会科学中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调 文化的多样性。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 心理学就其本质来讲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产物, 因此, 这种心理学具有文化的局限性,并不具有 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3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9 3 郑毓信: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涵义,网络期刊, /200406/ca39527 7.htm 4 朱翠萍: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50114.shtml
2.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简介
社会建构主义和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属于 现代文化阵营,以皮亚杰理论为主要基础,不涉 及对现代性及现代心理学的批判;而后现代社会 建构主义(postmodern social constructionism) 却以对现代性和现代心理学的批判为特征。
5.1 对后现代心理学起结构性作用(杨 102) 5.2 为现代心理学挣脱现代性桎梏提供了一条现 实出路 5.3 对理论心理学的强化作用 5.4 促进心理学理论研究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5.5 关系主义的人格观蕴涵着重要的社会与现实 意义。
思考题
1 什么是建构主义?有哪些种类? 2 建构主义对当代教育的启迪意义何在? 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3 什么是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其 基本观点是什么? 5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意义何在?
1.3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的建构 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 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 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解释现实,由 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 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例(上帝。本命年穿 红。肃宁人的枯槐崇拜)。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 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所有的建 构主义都认为:知识不是由主体被动获得,而是 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
1 建构主义及其分类


1.2 建构主义的主要类别
关于建构主义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方法。马修斯 把建构主义大致分为三大类,即教育学建构主义、 哲学建构主义和社会学建构主义。对教育关系密 切的教育学建构主义而言,又可分为个人建构主 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此外,在建 构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理论观点还产 生了各种不同色彩的建构主义,如情境建构主义、 批判性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等等。
3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 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3.3 PSC的研究现状 一开始就有争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共同促进了 PSC的发展。(见杨莉萍: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 心理学初探,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5期。) 4 PSC的基本观点 4 .1对现代心理学的批判(杨99-100)(1)对 本质主义的批判。(2)对经验主义的批判。(3) 对普遍主义的批判。 4.2 PSC 心理学思想(杨101:第一,新的逻辑 起点
1.4建构主义与教育



1.4.2理解建构主义教育涵义应明确的两个要点 (郑): 1)应当注意纠正对建构主义的两种误解。(1) 学生的“主动建构”就是“动手实践、实物操 作”。(2)学习活动的主动建构意味着知识的 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 可能进行有意义学习。 2)应该肯定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的批判性意义 (1)应该明确反对被动的学习观和教学观。(2) 应该明确反对关于知识的纯客观主义观点(3) 应该反对机械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建构主 义心理学与教育
主要内容 1 建构主义及其分类 2 建构主义与教育 3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 展及研究现状 4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5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意义

1 建构主义及其分类


1.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 论,其思想来源众多,流派纷呈。建构主义作为人的一 种认知方式或教育实践模式并不是当代才有的。零散的、 不系统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从建 构主义的观点看,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无疑是建 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我国古代的启发式教学也不能 不说包含有建构的成分。在近代,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 科(1668—1744)被当代建构主义者尊奉为建构主义 的先驱。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也具有 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在当代,建构主义思想源泉来自 科学哲学家库思· 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 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 以及布鲁诺、奥苏贝尔等人的建构主义思想。.
4 PSC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4.2 PSC 心理学思想(杨101-102) (1)新的逻辑起点。 (2)研究视点的转换 (3)从本质主义到关系主义的人格观 (4)强调知识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建构的性 质 (5)倡导多元文化方法论与话语分析的方 法

5 PSC心理学的意义




1.4建构主义与教育


建构主义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 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在认识论、学生 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均有明显的积极 意义。(朱翠萍:2005) 1.4.1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启发意义: 1)学习是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为此,在教 学中应该做到(1)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释。(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释(朱 16-17)。(3)发展不断建构的认知过程。 (这三点分别为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条件、根本、 任务。)

3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 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3.1 PSC的产生:PSC作为后现代心理学的一种 理论形态,与其他多种理论形态共同构成后现代 心理学庞杂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是社会学中社会 建构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格根1985在《AP》 发表“现代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运动”一文 为标志。 3.2 PSC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PSC发展 为两大流派:一是激进的社会建构主义阵营(帕 克、凯兹格等为代表)认为一切都是社会语言的 建构“文本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没有真理; 二是“温和”的社会建构主义(格根等人为代表) 并不认为一切都是社会的建构,也不认为真理的
1.3个人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 义

依据知识由个人单独建构还是通过个体间协商建构,将 建构主义分为~。个人建构主义认为,由于每个个体具有 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基础,因而任何个人拥有的知识 就不能与他人拥有的知识完全相同。其基本信条是:我 们只能经验着我们经验的世界。主要特征:对认识活动 的个体特殊性绝对肯定,认为认识是一种高度自主的活 动。社会建构主义则认为,我们的认知完全是一种个体 间相互作用的社会行为,每个人的认知只是一种社会意 义的分享。个体置身社会环境,运用语言这种社会文化 生成物为中介进行交流,无意识中就受社会文化的约束。 基本信条:我们分享着我们经验的世界。主要特征:突 出强调认识活动的社会性质。
1.4建构主义与学习。“基于问题学习”是 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此,要求 做到(朱16):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界定。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 观观点(朱17)(1)在师生互动中建构知识。 (2) 在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 4)强调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学会自主学 习(2)学会探究性学习(3)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