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案43 空间的平行关系
数学教案: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数学教案:空间里的平行关系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知道空间中任意两个平面/直线之间的平行关系的定义。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平面/直线之间是否平行。
•能够运用平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具备分析问题、运用公式求解问题的能力。
•能够进行判断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平面/直线之间的平行关系的定义。
•平行关系的性质。
2.2 教学难点•平面/直线之间是否平行的判断。
•如何应用平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概念讲解3.1.1 平行向量定义:若两个非零向量共线,则称它们为平行向量。
性质:•平行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但模可以不同。
•平行向量的模相等,则方向相同或相反。
3.1.2 平面/直线的平行关系定义:若两个平面/直线没有交点,则称它们为平行的。
性质:•平行的平面/直线不存在交点。
•相交的平面/直线一般不平行。
•平行的平面/直线的法向量平行。
3.2 解决实际问题3.2.1 存在平面/直线的平行关系情境:已知空间中A、B两点和三个平面P1、P2、P3,求证:若P1∥P2,P1∥P3,则P2∥P3。
解法:•若P1与P2平行,则它们的法向量也平行,即n1∥n2。
•若P1与P3平行,则它们的法向量也平行,即n1∥n3。
•因为n1∥n2且n1∥n3,所以n2∥n3,即P2与P3平行。
3.2.2 应用平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AB∥CD,BD∥A1C1,连接A1D1,求证A1D1∥BC。
解法:•连接AC,AD,A1B,B1C,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ACD与A1B1C1全等。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在BC平面上,BD与A1C1平行,因此BD与BC的垂线平行。
•因此,A1D1∥BC。
4. 教学方法4.1 讲授法在黑板上进行讲述和演示,让学生对平行关系的概念和性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
课题: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授课人:杜仙梅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线”“线面”平行的转化。
2.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面”“面面”平行的转化.教学重点、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及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探究、引导、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_______________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两条相交直线)(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思考:能否由线线平行得到面面平行?【思考·提示】可以.只要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两个平面就平行.三基能力强化1.两条直线a、b满足a∥b,b⊂α,则a与平面α的关系是(C)A.a∥αB.a与α相交C.a与α不相交D.a⊂α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平行) 课堂互动讲练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主要有三种方法:(1)利用定义(常用反证法).(2)利用判定定理: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先直观判断平面内是否已有,若没有,则需作出该直线,常考虑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当两平面平行时,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特别提醒:线面平行关系没有传递性,即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于一平面,另一条不一定平行于该平面.例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求证:PQ∥平面BCE.【证明】法一:如图所示,作PM∥AB交BE于M,作QN∥AB交BC于N,连结MN、PQ.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BEF 有公共边AB ,∴AE =BD .又∵AP =DQ ,∴PE =QB .又∵PM ∥AB ∥QN ,∴PM ∥QN ,即四边形PMNQ 为平行四边形,又MN ⊂平面BCE ,PQ ⊄平面BCE ,∴PQ ∥平面BCE .法二:如图所示,连结AQ ,并延长交BC 于K ,连结EK .∵AE =BD ,AP =DQ ,∴PE =BQ ,∴HQ ∥AD ,即HQ ∥BC .又PH ∩HQ =H ,BC ∩EB =B ,∴平面PHQ ∥平面BCE ,而PQ ⊂平面PHQ ,∴PQ ∥平面BCE .【点评】 法一、法二均是依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平面BCE 内寻找一条直线l ,证得它与PQ 平行. 特别注意直线l 的寻找往往是通过过直线PQ 的平面与平面BCE 相交的交线来确定.法三是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若平面α∥β,l ⊂α,则l ∥β.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利用定义(常用反证法).(2)利用判定定理:转化为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客观题中,也可直接利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来证明两平面平行.例2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各棱长为4,E 、F 、G 、H 分别是AB 、AC 、A 1C 1、A 1B 1的中点,求证:平面A 1EF ∥平面BCGH .【思路点拨】 本题证面面平行,可证明平面A 1EF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平面BCGH 平行,然后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PM AB =PE AE ,QN DC =QB BD , ∴AP PE =DQ BQ . ① 又∵AD ∥BK ,∴DQ BQ =AQ QK . ② 由①②得AP PE =AQ QK,∴PQ ∥EK .又PQ ⊄平面BEC ,EK ⊂面BEC , ∴PQ ∥平面BEC . 法三:如图所示,作PH ∥EB 交AB 于H ,连结HQ ,则AH HB =AP PE , ∵AE =BD ,AP =DQ ,∴PE =BQ , ∴AH HB =AP PE =DQ BQ ,(3)利用面面平行的传递性: ⎭⎬⎫α∥βγ∥β⇒α∥γ. (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α⊥l β⊥l ⇒α∥β.【证明】 △ABC 中,E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EF ∥BC .又∵EF ⊄平面BCGH ,BC ⊂平面BCGH ,∴EF ∥平面BCGH .又∵G 、F 分别为A 1C 1,AC 的中点,∴四边形A 1FCG 为平行四边形.∴A 1F ∥GC .又∵A 1F ⊄平面BCGH ,CG ⊂平面BCGH ,∴A 1F ∥平面BCGH .又∵A 1F ∩EF =F ,∴平面A 1EF ∥平面BCGH .【点评】 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平行是常用的方法,即若a ⊂α,b ⊂α,a ∥β,b ∥β,a ∩b =O ,则α∥β.考点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由线面平行到线线平行的转化.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若遇到线面平行这一条件,就需在图中找(或作)过已知直线与已知平面相交的平面.这样就可以由性质定理实现平行转化.例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P 是平面ABCD 外一点,M 是PC 的中点,在DM 上取一点G ,过G 和AP 作平面交平面BDM 于GH.求证:AP∥GH.【思路点拨】 要证AP ∥GH ,只需证PA ∥面BDM.【证明】 如图,连结AC ,设AC 交BD 于O ,连结MO.∵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AC 的中点.又∵M 是PC 的中点,∴MO ∥PA.又∵MO ⊂平面BDM ,PA ⊄平面BDM ,∴PA ∥平面BDM.又经过PA 与点G 的平面交平面BDM 于GH ,∴AP ∥GH.【点评】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关键是找出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 考点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一样,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三种平行关系如图.应用性质过程的转化实施,关键是作辅助平面,通过作辅助平面得到交线,就可把面面平行化为线面平行并进而化为线线平行,注意作平面时要有确定平面的依据.例4 (解题示范)(本题满分12分)如图,直线AC 、DF 被三个平行平面α、β、γ所截.(1)是否一定有AD ∥BE ∥CF?(2)若 =λ, =μ,试判断λ与μ的大小关系.【思路点拨】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是近年来高考热点,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证明BG ∥CH ,从而可得λ=μ.【解】 (1)平面α∥平面β,平面α与β没有公共点,但不一定总有AD ∥BE.同理不总有BE ∥CF ,∴不一定有AD ∥BE ∥CF 4分BC AB EFDE在△ACH 中,AB BC =AG GH , 而AG =DE ,GH =EF ,∴AB BC =DE EF , 即λ=μ. 12分 (2)过A 点作DF 的平行线,交β,γ于G ,H 两点,AH ∥DF.过两条平行线AH ,DF 的平面交平面α,β,γ于AD ,GE ,HF.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AD ∥GE ∥HF , 6分∴AG =DE ,同理GH =EF .又过AC ,AH 两相交直线的平面与平面β,γ的交线为BG ,CH . 9分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BG ∥CH ,【误区警示】 (1)小题易出错,其原因是把AC 、DF 习惯地认为是相交直线. 规律方法总结1.对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认识一般按照“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应用”的顺序.其中定义中的条件和结论是相互充要的,它既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方法,又可以作为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性质来应用2.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3.在应用有关定理、定义等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规范性训练,即从定理、定义的每个条件开始,培养一种规范、严密的逻辑推理习惯,切不可只求目标,不顾过程,或言不达意,出现推理“断层”的错误. 课后作业⎭⎬⎫AG ∥DE AD ∥GE ⇒AGED 为平行四边形,1.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β,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为( )A .若a ∥β,α∥β,则a ∥αB .若α∥β,a ⊂α,则a ∥βC .若α∥β,a ⊂α,b ⊂β,则a ∥bD .若a ∥β,b ∥α,α∥β,则a ∥b答案:B2.(教材习题改编)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现给出六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①④D .①④ 答案:C3.过三棱柱ABC -A 1B 1C 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共有________条.(6)3.互动探究: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各棱长为4,若D 是BC 上一点,且A 1B∥平面AC 1D ,D 1是B 1C 1的中点,求证:平面A 1BD 1∥平面AC 1D .证明:如图所示,连结A 1C 交AC 1于点E ,∵四边形A 1ACC 1是平行四边形,∴E 是A 1C 的中点,连结ED ,∵A 1B ∥平面AC 1D ,平面A 1BC ∩平面AC 1D=ED ,∴ A 1B ∥ED ,∵E 是A 1C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又∵D 1是B 1C 1的中点,∴BD 1∥C 1D ,A 1D 1∥AD ,又A 1D 1∩BD 1=D 1,∴平面A 1BD 1∥平面AC 1D.4.高考检阅: (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且β位于α与γ之间,点A 、D ∈α,C 、F ∈γ,AC ∩β=B ,DF ∩β=E.解:(1)证明:如图,连结BM 、EM 、BE .∵β∥γ,平面ACF ∩β=BM ,平面ACF ∩γ=CF ,(1)求证:AB BC =DE EF ; (2)设AF 交β于M ,AD 与CF 不平行,α与β间的距离为h ′,α与γ之间的距离为h ,当h ′h 的值是多少时,△BEM 的面积最大?∴BM ∥CF ,∴AB BC =AM MF. 同理AM MF =DE EF, ∴AB BC =DE EF . 4分①⎩⎨⎧ a ∥c b ∥c ⇒a ∥b ②⎩⎨⎧ a ∥γb ∥γ⇒a ∥b ③⎩⎨⎧ α∥c β∥c ⇒α∥β ④⎩⎨⎧ α∥γβ∥γ⇒α∥β ⑤⎩⎨⎧ α∥c a ∥c ⇒a ∥α ⑥⎩⎨⎧a ∥γα∥γ⇒a ∥α(2)由(1)知BM ∥CF ,∴BM CF =AB AC =h ′h ,同理ME AD =h -h ′h , ∴BM ·ME =CF ·AD ·h ′h (1-h ′h ). 6分 又S △BEM =12BM ·ME sin ∠BME .据题意 知,AD 与CF 异面,AD 、CF 是常量,只是平面β在α,γ之间平移,AD 、CF 所成的角也是定值,∴sin ∠BME 是常量,令h ′h=x ,只要考查函数y =x (1-x )的最值即可. 9分显然当x =12时,即1-x =x =12时,y =x (1-x )有最大值.故当h ′h=12时,即平面β在α,γ两平面的正中间时,△BEM 的面积最大. 12分。
7.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7.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三个平行的关系,使学生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能够正确运用定理证明三个平行,从而使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明确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会看空间图形的直观图;使学生知道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具体情形的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让学生具备初步归纳能力;借助图形,通过整体观察、直观感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完善思维结构,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明确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一般思想方法,并会应用。
难点:在证明的过程中做辅助线或辅助平面。
三、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四、学情分析:1、由于这是复习课,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立体几何的知识,本节课就是让学生更深入地对空间中几何图形的平行位置和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使用直观图来表示立体图形、不能准确的做出辅助线、证明过程书写不规范等等。
五、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1)以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的平行关系;(2)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3)能用公理、定理和已经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设计意图:明确考纲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二)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则称直线l与平面α平行.(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1.平行关系中的三个重要结论(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α,a⊥β,则α∥β.(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α∥β,β∥γ,则α∥γ.(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即若a⊥α,b⊥α,则a∥b.2.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三个平行的关系;通过知识点的复习与梳理,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与线、面平行相关命题的判定例1.(多选题)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m∥β,则α∥β B.若m∥α,n∥α,则m∥nC.若m⊥α,n⊥α,则m∥nD.若α⊥γ,α⊥β,则γ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答案CD解析对于A,若α∩β=n,m∥n,则m∥α,m∥β,所以A错误.对于B,若m∥α,n∥α,则m与n可能是异面直线,相交直线或平行直线,所以B错误.对于C,若m⊥α,n⊥α,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m∥n,C正确.对于D,若α⊥γ,α⊥β,则γ与β可能相交或平行,D正确.练习(多选题)(2021·潍坊调研)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1∥BC1B.平面AB1D1∥平面BDC1C.AD1∥DC1D.AD1∥平面BDC1答案ABD解析如图,因为AB//C1D1,所以四边形AD1C1B为平行四边形.故AD1∥BC1,从而A正确;易证BD∥B1D1,AB1∥DC1,又AB1∩B1D1=B1,BD∩DC1=D,故平面AB1D1∥平面BDC1,从而B正确;由图易知AD1与DC1异面,故C错误;因为AD1∥BC1,AD1⊄平面BDC1,BC1⊂平面BDC1,所以AD1∥平面BDC1,故D正确.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到以下2点: 1.判断与平行关系相关命题的真假,必须熟悉线、面平行关系的各个定义、定理,无论是单项选择还是含选择项的填空题,都可以从中先选出最熟悉最容易判断的选项先确定或排除,再逐步判断其余选项.2.(1)结合题意构造或绘制图形,结合图形作出判断.(2)特别注意定理所要求的条件是否完备,图形是否有特殊情况,通过举反例否定结论或用反证法推断命题是否正确.考点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例2.(辽宁卷)如图,直三棱柱ABC-A′B′C′,∠BAC=90°,AB=AC=2,AA′=1,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A′ACC′;(2)求三棱锥A′-MNC的体积.证法1:中位线法证法2 平行四边形法证法3:构造平行平面法设计意图:既让学生及时巩固了本节重点知识,又让学生明白,同一问题可以由不同方法去解决,体现一题多解.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证明线面平行时,关键是构造过该直线与所证平面平行的平面,这种方法往往借助于比例线段或平行四边形.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GH∥GH.证明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MO,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所以AP∥OM.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则有P A∥平面BMD.因为平面P AHG∩平面BMD=GH,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所以P A∥GH.设计意图在应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化时,一定注意定理成立的条件,通常应严格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规范书写步骤,如: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时,必须说清经过已知直线的平面和已知平面相交,这时才有直线与交线平行.练习(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3)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本题带有探索性,该题会引领学生去探索。
教学设计5:8.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8.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知识梳理]一、直线与平面平行1.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此平面平行⎭⎪⎬⎪⎫a⊄αb⊂αb∥a⇒a∥α2.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a∥αa⊂βα∩β=b⇒a∥b二、平面与平面平行1.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a⊂αb⊂αa∩b=Pa∥βb∥β⇒α∥β2.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β∩γ=b⇒a∥b3.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线∥线判定判定性质线∥面――→判定性质面∥面性质4.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性质定理的应用中,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5.辅助线(面)是求证平行问题的关键,注意平面几何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及相似中有关平行性质的应用.[高频考点]考点一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基本问题典题导入[例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 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________.本例条件变为“E是AD中点,F,G,H,N分别是AA1,A1D1,DD1与D1C1的中点,若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什么条件时,有MN∥平面A1C1CA.由题悟法解决有关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基本问题要注意:(1)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中易忽视的条件,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条件线在面外易忽视.(2)结合题意构造或绘制图形,结合图形作出判断.(3)举反例否定结论或用反证法推断命题是否正确.以题试法1.(1)已知直线l∥平面α,P∈α,那么过点P且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B.有无数条,不一定在平面α内C .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D .有无数条,一定在平面α内(2)已知m ,n ,l 1,l 2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若m ⊂α,n ⊂α,l 1⊂β,l 2⊂β,l 1∩l 2=M ,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m ∥β且l 1∥αB .m ∥β且n ∥βC .m ∥β且n ∥l 2D .m ∥l 1且n ∥l 2考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典题导入[例2]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B ′C ′,∠BAC =90°,AB =AC =2,AA ′=1,点M ,N 分别为A ′B 和B ′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A ′ACC ′;(2)求三棱锥A ′-MNC 的体积.(锥体体积公式V =13S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由题悟法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先直观判断平面内是否已有,若没有,则需作出该直线,常考虑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以题试法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D ,BB 1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A 1B 1CD ; (2)求证:EF ⊥AD 1.考点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典题导入[例3]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在AA1上,点F在CC1上,G在BB1上,且AE=FC1=B1G=1,H是B1C1的中点.(1)求证:E,B,F,D1四点共面;(2)求证:平面A1GH∥平面BED1F.由题悟法常用的判断面面平行的方法(1)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面面平行的传递性(α∥β,β∥γ⇒α∥γ);(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l⊥α,l⊥β⇒α∥β).以题试法3.如图,矩形AMND所在的平面与直角梯形MBCN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B∥NC,MN⊥MB.(1)求证:平面AMB∥平面DNC;(2)若MC⊥CB,求证:BC⊥AC.答案[例1]【解析】 因为直线EF ∥平面AB 1C ,EF ⊂平面ABCD ,且平面AB 1C ∩平面ABCD =AC ,所以EF ∥AC .又因为点E 是DA 的中点,所以F 是DC 的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可得EF =12AC .又因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所以AC =2 2.所以EF = 2.【答案】2解:如图,∵GN ∥平面AA 1C 1C , EG ∥平面AA 1C 1C , 又GN ∩EG =G ,∴平面EGN ∥平面AA 1C 1C .∴当M 在线段EG 上运动时,恒有MN ∥平面AA 1C 1C .1.(1)【解析】选C 由直线l 与点P 可确定一个平面β,且平面α,β有公共点,因此它们有一条公共直线,设该公共直线为m ,因为l ∥α,所以l ∥m ,故过点P 且平行于直线l 的直线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2)【解析】选D 由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可得,由选项D 可推知α∥β.[例2]【解析】 (1)证明:法一:连接AB ′、AC ′, 因为点M ,N 分别是A ′B 和B ′C ′的中点, 所以点M 为AB ′的中点. 又因为点N 为B ′C ′的中点, 所以MN ∥AC ′. 又MN ⊄平面A ′ACC ′, AC ′⊂平面A ′ACC ′, 因此MN ∥平面A ′ACC ′. 法二:取A ′B ′的中点P .连接MP .而点M ,N 分别为AB ′与B ′C ′的中点,所以MP ∥AA ′,PN ∥A ′C ′. 所以MP ∥平面A ′ACC ′,PN ∥平面A ′ACC ′.又MP ∩PN =P , 因此平面MPN ∥平面A ′ACC ′.而MN ⊂平面MPN , 因此MN ∥平面A ′ACC ′.(2)法一:连接BN ,由题意得A ′N ⊥B ′C ′,平面A ′B ′C ′∩平面B ′BCC ′=B ′C ′,所以A ′N ⊥平面NBC .又A ′N =12B ′C ′=1,故V A ′-MNC =V N -A ′MC =12V N -A ′BC =12V A ′-NBC =16.法二:V A ′-MNC =V A ′-NBC -V M -NBC =12V A ′-NBC =16.2.解:(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B 1D , 在平面BB 1D 内,E ,F 分别为BD ,BB 1的中点, ∴EF ∥B 1D .又∵B 1D ⊂平面A 1B 1CD . EF ⊄平面A 1B 1CD , ∴EF ∥平面A 1B 1CD .(2)∵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 ∴AD 1⊥A 1D ,AD 1⊥A 1B 1. 又A 1D ∩A 1B 1=A 1, ∴AD 1⊥平面A 1B 1D . ∴AD 1⊥B 1D .又由(1)知,EF ∥B 1D ,∴EF ⊥AD 1. [例3]【解析】 (1)在正方形AA 1B 1B 中, ∵AE =B 1G =1, ∴BG =A 1E =2, ∴BGA 1E .∴四边形A 1GBE 是平行四边形. ∴A 1G ∥BE . 又C 1FB 1G ,∴四边形C 1FGB 1是平行四边形. ∴FGC 1B 1D 1A 1.∴四边形A 1GFD 1是平行四边形.∴A 1G D 1F . ∴D 1FEB .故E ,B ,F ,D 1四点共面. (2)∵H 是B 1C 1的中点,∴B 1H =32.又B 1G =1,∴B 1G B 1H =23.又FC BC =23,且∠FCB =∠GB 1H =90°, ∴△B 1HG ∽△CBF . ∴∠B 1GH =∠CFB =∠FBG . ∴HG ∥FB .∵GH ⊄面FBED 1,FB ⊂面FBED 1,∴GH ∥面BED 1F . 由(1)知A 1G ∥BE ,A 1G ⊄面FBED 1,BE ⊂面FBED 1, ∴A 1G ∥面BED 1F . 且HG ∩A 1G =G ,∴平面A 1GH ∥平面BED 1F . 3.证明:(1)因为MB ∥NC ,MB ⊄平面DNC ,NC ⊂平面DNC , 所以MB ∥平面DNC .又因为四边形AMND 为矩形,所以MA ∥DN . 又MA ⊄平面DNC ,DN ⊂平面DNC . 所以MA ∥平面DNC .又MA ∩MB =M ,且MA ,MB ⊂平面AMB , 所以平面AMB ∥平面DNC . (2)因为四边形AMND 是矩形, 所以AM ⊥MN .因为平面AMND ⊥平面MBCN ,且平面AMND ∩平面MBCN =MN , 所以AM ⊥平面MBCN . 因为BC ⊂平面MBCN , 所以AM ⊥BC .因为MC ⊥BC ,MC ∩AM =M , 所以BC ⊥平面AMC . 因为AC ⊂平面AMC ,所以BC⊥AC.。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8-4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学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编号 课题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课型复习学习目标掌握空间中的各种平行关系会应用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点 平行中的四个定理 学习难点 利用平行定理求综合问题导学设计一.学情调查,情景导入1、直线与直线平行定义:2、直线与平面平行定义: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6、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7、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8、二面角:二.问题展示,合作探究探究类型一:共线、共点和共面问题例1、如图所示,平面ABD 平面BCD =直线BD ,M 、N 、P 、Q 分别为线段AB 、BC 、CD 、DA 上的点,四边形MNPQ 是以PN 、QM 为腰的梯形。
试证明三直线BD 、MQ 、NP 共点。
探究类型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例2、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 和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M ∈AC ,N ∈FB ,且AM =FN ,求证:MN ∥平面BCE 。
探究类型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例3、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求证:平面A′B′C′∥平面ABC 。
三.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1.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α内的所有直线均与直线a 异面B. α内不存在与直线a 平行的直线C. 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D. α内的直线均与a 平行 2.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A 是不在a 、b 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过A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 、b B.过A 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 、b C.过A 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a 、bD.过A 且平行a 、b 的平面可能不存在3.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B.相交C.平行D.不能确定4.如图,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的序号)QPMNFEDC B A5.平面α//平面β,βα⊂⊂b a ,,则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平行或异面 6.在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M 、N 、P 分别是11111,,D C C B CC 的中点,则平面MNP 与平面BD A 1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7.如图所示,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M 、N 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 1B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的棱AD 上的一点,AP =a3,过P 、M 、N 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 ,Q 在CD 上,则PQ =_______.8.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只和这个平面内的( ) A .一条直线不相交 B .两条相交直线不相交 C .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 .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四.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五、预习指导,新课链接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的平行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包括:1、线线平行;2、线面平行;3、面面平行。
二、学习目标1、掌握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并会应用;2、通过对定理的学习,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用图形进行交流的能力;3、通过操作确认、直观感知,培养几何直观能力;4、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探索活动,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要点(一)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利用平行公理: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和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和交线平行;4、利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它们的交线互相平行;5、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一直线和两相交平面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则该直线和该平面平行;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该平面平行(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3、利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二个平面。
(三)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4、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5、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四)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性质定理:直线和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和交线平行;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一直线和两相交平面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数学教案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数学教案第一章:平行关系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关系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内的平行线。
教学内容:1. 引入平行关系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平行线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关系。
教学活动:1. 利用直尺和铅笔,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尝试调整它们的位置,使它们成为平行线。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性。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画作,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描述,评估学生对平行线之间距离和角度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
2.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应用实例,并互相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章: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
2. 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应用实例,并互相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平行线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学习平行线的应用方法,包括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平行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 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直尺和三角板,通过旋转、平移等操作,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画平行线的方法。
难点:如何判断和画出空间中的平行线。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关系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学习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直尺和三角板,通过旋转、平移等操作,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3. 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概念、性质的理解。
(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5.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图形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画平行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平行线的特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强调重点、难点。
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平行线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如在三维坐标系中寻找平行线。
2. 介绍平行线的应用领域,如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资源:1. 几何画板、模型等教具。
2. 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高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
高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在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部分,平行关系的探究是基础而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空间直观的理解,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份高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范本,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平行关系的定义及性质。
2. 能够运用公理、定理判断和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教学内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 平行关系的证明方法。
####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时,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平行现象的实例,如铁轨、桥梁等,引出平行线和平行面的概念。
**讲解新知:**- 首先,明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即直线与平面不相交的情况。
- 其次,介绍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例如利用已知的平行线或使用反证法。
- 然后,阐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即两个平面不相交的状态。
- 接着,讨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包括利用公共线的性质等。
**课堂练习:**- 提供若干个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题供学生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设计一道平面与平面平行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证明两平面的平行关系。
**小组合作:**- 分组进行讨论,每组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其中包含的平行关系,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总结提升:**- 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平行关系的特点和证明方法。
- 强调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平行关系问题中的重要性。
####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几个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问题,作为课后练习。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关系的实例,并尝试给出数学上的解释。
#### 教学反思-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平行关系的理解程度。
- 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平行关系的相关知识。
数学教案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专题教案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专题教案一.课标要求: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命题走向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分析,考察的重点及难点稳定,高考始终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作为考察重点。
在难度上也始终以中等偏难为主,在新课标教材中将立体几何要求进行了降低,重点在对图形及几何体的认识上,实现平面到空间的转化,示知识深化和拓展的重点,因而在这部分知识点上命题,将是重中之重。
预测高考将以多面体为载体直接考察线面位置关系:(1)考题将会出现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2)在考题上的特点为:热点问题为平面的基本性质,考察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论证,此类题目将以客观题和解答题的第一步为主。
2020版高考数学第八单元立体几何课时4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了解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2.掌握判断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能正确判断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3.能正确运用“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进行逻辑推理.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任何公共点;(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bα,a⊂α,a∥b⇒b∥α.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号表示:a∥α,a⊂β,α∩β=b⇒a∥b.3.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β,b⊂β,a∩b=P,a∥α,b∥α⇒β∥α.(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表示:α∥β,a⊂α,则a∥β.(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α∥β,α∩γ=a,β∩γ=b,则a∥b.1.判断两平面平行的常用结论C D(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2.与平面平行有关的几个常用结论(1)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2)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个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4)同一条直线与两平行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热身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若直线 l 平行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则 l ∥αB .若直线 a 在平面 α 外,则 a ∥αC .若直线 a ∥b ,b ⊂ α ,则 a ∥αD .若直线 a α ,b ⊂ α 且 a ∥b ,那么直线 a ∥αA 中缺少 l 在平面 α 外这一条件;直线在平面 α 外包括直线与平面相交和与平面平行两种情况,故 B 错; 中缺少 a 不在平面 α 内这一条件; 满足线面平行的三个条件,故选 D.2.直线 a ∥平面 α ,直线 b ⊂ α ,则 a 与 b 的位置关系是(D)A .a ∥bB .a ⊥bC .a ,b 异面D .a ∥b 或 a 与 b 异面直线 a ∥平面 α ,直线 b ⊂ α ,所以 a 与 b 无公共点,所以 a 与 b 平行或异面,选 D.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C)A .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B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C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D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A ,B 是两个平面平行的两个判定定理,正确;C 错误,D 正确,故选 C.α4.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D)A.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B.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其交线一定平行C.一直线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这条直线必与另一个相交D.一直线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行,这条直线必与另一个平行A,B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正确;C正确,可用反证法进行证明;D错误,这一直线还可能在另一个平面内.故选D.5.(2015·北京卷)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m∥β”是“α∥β”的(B)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当m∥β时,过m的平面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因而m∥βα∥β;当α∥β时,内任一直线与β平行,因为mα,所以m∥β.综上知,“m∥β”是“α∥β”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2017·浙江卷节选)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证明:CE∥平面PAB.在高考中,立体几何解答题常常设置两问,第(1)问常证明线面的位置关系,第(2)常考查与体积、距离等有关的计算.两问的条件常常是一同叙述,因此,在处理第(1)问时,要根据证明的要求,对条件要进行适当的筛选.这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如图,设PA的中点为F,连接EF,FB.所以EF∥AD且EF=AD.又因为BC∥AD,BC=AD,因为E,F分别为PD,PA的中点,1212所以EF∥BC且EF=BC,所以四边形BC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BF.因为BF平面PAB,CE平面PAB,所以CE∥平面PAB.(1)证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线线平行.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转化为证面面平行.(2)利用判定定理时,要注意强调:(ⅰ)一条线在平面外;(ⅱ)一条线在平面内;(ⅲ)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3)证线线平行是证线面平行的基础,要注意如下结论的运用:①三线平行公理;②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1.(2015·山东卷节选)如图,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 的中点.求证:BD∥平面FGH.(方法一)如图,连接DG,CD,设CD∩GF=O,连接OH.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则O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OH∥BD.又OH⊂平面FGH,BD⊄平面FGH,所以BD∥平面FGH.(方法二)在三棱台DEF-ABC中,由BC=2EF,H为BC的中点,可得BH∥EF,BH=EF,所以四边形BHFE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E∥HF.又BE平面FGH,HF平面FGH,所以BE∥平面FGH.在△ABC中,G为AC的中点,H为BC的中点,所以GH∥AB.又GH⊂平面FGH,AB⊄平面FGH,所以AB∥平面FGH.又AB∩BE=B,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因为BD⊂平面ABED,所以BD∥平面FGH.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015·四川卷节选)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2)判断平面BEG与平面ACH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点F,G,H的位置如图所示.(2)平面 BEG ∥平面 ACH .证明如下:因为 ABCD -EFGH 为正方体,所以 BC ∥FG ,BC =FG .又 FG ∥EH ,FG =EH ,所以 BC ∥EH ,BC =EH ,于是四边形 BCH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BE ∥CH .又 CH ⊂ 平面 ACH ,BE ⊄平面 ACH ,所以 BE ∥平面 ACH .同理 BG ∥平面 ACH .又 BE ∩BG =B ,所以平面 BEG ∥平面 ACH .证面面平行的基本方法是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转化为证线面平行.2.如图,已知ABC -A 1B 1C 1 是正三棱柱,E ,F 分别是 AC ,A 1C 1 的中点.求证:平面 AB 1F ∥平面 BEC 1.因为 E ,F 分别是 AC ,A 1C 1 的中点,所以 AE =FC 1. 又因为 AE ∥FC 1,所以四边形 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AF ∥EC 1. 因为 EC 1⊂ 平面 BEC 1,AF ⊄平面 BEC 1, 所以 AF ∥平面 BEC 1.连接 EF .因为 EF ∥BB 1,EF =BB 1, 所以四边形 BB 1F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B 1F ∥BE ,B 1F ⊄平面 BEC 1,BE ⊂ 平面 BEC 1, 所以 B 1F ∥平面 BEC 1.因为 AF ,B 1F 是平面 AB 1F 内的相交直线, 所以平面 AB 1F ∥平面 BEC 1.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的应用(2015·安徽卷节选)如图所示,在多面体 A 1B 1D 1DCBA 中,四边形 AA 1B 1B ,ADD 1A 1,ABCD均为正方形,E 为 B 1D 1 的中点,过 A 1,D ,E 的平面交 CD 1 于 F .证明:EF ∥B 1C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 A 1B 1∥AB ∥DC ,且 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 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 B 1C ∥A 1D .又 A 1D ⊂ 平面 A 1DE ,B 1C ⊄平面 A 1DE ,于是 B 1C ∥平面 A 1DE .又 B 1C ⊂ 平面 B 1CD 1,平面 A 1DE ∩平面 B 1CD 1=EF , 所以 EF ∥B 1C .(1)证线线平行,常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都是通过“辅助平面”完成的.3.(2018·石家庄一模节选)已知四棱锥 P -ABCD ,底面 ABCD 为正方形,且 PA ⊥底面ABCD ,过 AB 的平面与侧面 PCD 的交线为 EF ,且满足 △S PEF ∶S 四边形 CDEF =1∶3(△S PEF 表示△PEF的面积).证明: PB ∥平面 ACE .由题意知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所以 AB ∥CD ,又 CD ⊂ 平面 PCD ,AB ⊄平面 PCD ,所以 AB ∥平面 PCD .又 AB ⊂ 平面 ABFE ,平面 ABFE ∩平面 PCD =EF ,所以 EF ∥AB ,又 AB ∥CD ,所以 EF ∥CD .由 △S PEF ∶S 四边形 CDEF =1∶3 知 E ,F 分别为 PC ,PD 的中点,连接BD交AC于G,则G为BD的中点.在△PBD中,EG为中位线,所以EG∥PB.因为EG∥PB,EG平面ACE,PB平面ACE,所以PB∥平面ACE.1.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必须注意,转化方向的确定必须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特点而定.三种平行关系转化的示意图为: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要特别注意“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两者缺一不可;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要特别注意“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3.解决有关平行问题时,要注意常用结论的总结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结论,在解决有关选择题、填空题时可直接引用.(1)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2)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4)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与另一个也相交.(5)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7)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处处相等.(8)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9)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10)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11)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
3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教案
(其中 l 、 m 为直线, 、 为平面),则此条件为________.
①
m l∥m
l∥
;
②
m∥ l∥m
l∥
;
③
l
l∥
.
2. 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平面 ABC , 交线段 PA 、 PB 、 PC 于 A′、
B′、 C′,若 PA′: AA′=2:3 ,则 S△A′B′C′: S△ABC ( )
a
b a
b
A
∥
a∥
b∥
图形语言 作用
a
b α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4
β
b α aA
线线平行 面面平行
考点 2 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
线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平行的性质
文字语言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 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 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 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11
平面 EFGH 平面 CDHG HG , EF∥HG . 同理 EH∥FG , 四边形 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5.【答案】:A
【解析】:B 中,AB//MQ;C 中,AB//MQ;D 中,AB//NQ.所以答案为 A.
巩固
1.考查下列三个命题,在“
”处都缺少同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
类型二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例题 1
如图所示,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M 、N 、E 、F 分别是棱 A1B1 、A1D1 、B1C1 、 C1D1 的中点.求证:平面 AMN∥平面 EFDB .
D1
F
C1
N
A1 M D
2020版高考数学第八单元 立体几何 课时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 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了解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2.掌握判断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能正确判断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3.能正确运用“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进行逻辑推理.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任何公共点;(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b⊄α,a⊂α,a∥b⇒b∥α.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号表示:a∥α,a⊂β,α∩β=b⇒a∥b.3.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β,b⊂β,a∩b=P,a∥α,b∥α⇒β∥α.(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表示:α∥β,a⊂α,则a∥β.(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α∥β,α∩γ=a,β∩γ=b,则a∥b。
1.判断两平面平行的常用结论(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2.与平面平行有关的几个常用结论(1)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2)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个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4)同一条直线与两平行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热身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B.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C.若直线a∥b,b⊂α,则a∥αD.若直线a⊄α,b⊂α且a∥b,那么直线a∥αA中缺少l在平面α外这一条件;直线在平面α外包括直线与平面相交和与平面平行两种情况,故B错;C中缺少a不在平面α内这一条件;D满足线面平行的三个条件,故选D.2.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D)A.a∥b B.a⊥bC.a,b异面D.a∥b或a与b异面直线a∥平面α,直线b⊂α,所以a与b无公共点,所以a与b 平行或异面,选D.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C)A.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B.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D.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A,B是两个平面平行的两个判定定理,正确;C错误,D正确,故选C。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会证明空间等角定理.()通过直观感知,归纳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利用这些定理解决空间中的平行关系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转换的思维方法,将空间中的某些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带未知为已知,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线∥线线∥面面∥面).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线线平行及平行线的传递性和面面平行的定义与判定.难点:自然语言与数学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化与应用;如何由平行公理以及其他基本性质推出空间线、线,线、面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掌握这些定理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观察,图中的关系是什么?二、平面中的平行关系. 平行直线()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初中几何中的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说明】此结论在空间中仍成立.()公理(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如果直线,那么 .【说明】此公理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重要方法:寻找第三条直线分别与前两条直线平行.. 等角定理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等角定理中的条件:“方向相同”.()若仅将它改成“方向相反”,则这两个角也相等.()若仅将它改成“一边方向相同,而另一边方向相反”,则这两个角互补.此定理及推论是证明角相等问题的常用方法.. 空间图形的平移如果空间图形的所有点都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到'的位置,则说图形在空间做了一次平移.注意:图形平移后与原图形全等,即对应角和对应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图形平移有如下性质:()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角的大小平移前后不变;()对应两点的距离平移前后不变;()对应两平行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平移前后不变;()对应两垂直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平移前后不变.. 证明空间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利用定义用定义证明两条直线平行,需证两件事:一是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利用公理用公理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一件事:就是需找到直线,使得,同时,由公理得 ..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用公共点的个数归纳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为:(Ⅰ)该定理常表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Ⅱ)用该定理判断直线和平面α平行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直线不在平面α内,即 .②直线在平面α内,即.③两直线、平行,即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若 ,则 , 即“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说明】. 此定理可以作为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理中有个条件:①直线和平面α平行,即α;②平面α、β相交,即α∩β=;③直线在平面β内,即 .三者缺一不可.()线面平行定理的应用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关键是找到平面内与平面外相互平行的直线.应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作辅助平面,然后把已知中的线面平行转化为直线和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类似;可以从有无公共点来区分:①如果两个平面有不共线的三个公共点,那么由公理可知:这两个平面必然重合;②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由公理可知:这两个平面相交于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由此可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至少有一个公共点(或有一条公共直线)..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已知:、,,∥,∥(如图所示)求证:∥证明:用反证法假设∥,,∥同理有∥由公理知∥,这与相矛盾.∥注意:()此定理用符号表示为()应用本定理的关键是:要证面面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即在内找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这个定理有推论:“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已知:,平面,(如图所示)求证:证明:没有公共点,而,,、没有公共点又、,注意:()本定理可作为线线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面面平行的性质还有:①这条性质同时是线面平行的一种判定方法.②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平行线段相等.③对三个平面这是平面平行的传递性.三、典例解析例.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中,分别是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在中,分别是中点,则.同理,.所以.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已知:空间四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证明:连接.在中,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又因 .所以 .例.求证:如果过一个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已知:.求证:.证明:设与确定的平面为,且,则.又知,,由平行公理可知,与重合.所以.四、课后小结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关键是找到平面内与平面外相互平行的直线.应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作辅助平面,然后把已知中的线面平行转化为直线和交线平行.两平面平行问题常常转化为线面平行,而线面平行又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所以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证明空间两直线平行的重要依据,故应切实掌握好.五、课后作业练习、.六、板书设计。
学案2:8.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8.4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导学目标】1.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知识整合】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l∥a,a⊂α,l⊄α⇒l∥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l∥α,l⊂β,α∩β=b⇒l∥b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a∥β,b∥β,a∩b=P,a⊂α,b⊂α⇒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β∩γ=b⇒a∥b【基础自测】1.若两条直线都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以上均有可能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b⊂α,则a∥αB.若a∥α,b⊂α,则a∥bC.若a∥α,b∥α,则a∥bD.若a∥b,b∥α,a⊄α,则a∥α3.设l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l⊥α,l∥β,则α∥βD.若α⊥β,l∥α,则l⊥β4.已知平面α∥β,直线a⊂α,有下列命题:①a与β内的所有直线平行;②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垂直.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AD1∥BC1;②平面AB1D1∥平面BDC1;③AD1∥DC1;④AD1∥平面BDC1.转化与化归思想在证明平行关系中的应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是空间中三种基本平行关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如下: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证明平行的一般思路是:欲证面面平行,可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欲证线面平行,可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典例]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1)求证:BC⊥平面P AC;(2)设Q为P 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答案【基础自测】1.【解析】选D与一个平面平行的两条直线可以平行、相交,也可以异面.2.【解析】选D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选项D正确.3.【解析】选B l∥α,l∥β,则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A项错;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B项正确;由l⊥α,l∥β可知α⊥β,故C项错;由α⊥β,l∥α可知l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D项错.4.【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过a与β相交的平面与β的交线才与a平行,故①错误;②正确;平面β内的直线与直线a平行,异面均可,其中包括异面垂直,故③错误.【答案】②5.【解析】连接AD1、BC1,因为AB∥C1D1,AB=C1D1,所以四边形AD1C1B为平行四边形,故AD1∥BC1,从而①正确;易证BD∥B1D1,AB1∥DC1,又AB1∩B1D1=B1,BD∩DC1=D,故平面AB1D1∥平面BDC1,从而②正确;由图易知AD1与DC1异面,故③错误;因AD1∥BC1,AD1⊄平面BDC1,BC1⊂平面BDC1,故AD1∥平面BDC1,故④正确.【答案】①②④[典例]【解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2)可证明QG所在的平面与平面PBC平行.【答案】(1)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C⊥BC.由P A⊥平面ABC,BC⊂平面ABC,得P A⊥BC.又P A∩AC=A,P A⊂平面P AC,AC⊂平面P AC,所以BC⊥平面P AC.(2)连接OG并延长交AC于M,连接QM,QO,由G为△AOC的重心,得M为AC中点.由Q为P A中点,得QM∥PC.又O为AB的中点,得OM∥BC.因为QM∩MO=M,QM⊂平面QMO,MO⊂平面QMO,BC∩PC=C,BC⊂平面PBC,PC⊂平面PBC,所以平面QMO∥平面PBC.因为QG⊂平面QMO,所以QG∥平面PBC.[题后感悟] 1.本例(2)巧妙地将线面平行的证明转化为面面平行,进而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出结论的证明.2.利用相关的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也要注意平面几何中一些平行的判断和性质的灵活应用,如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这些是空间线面平行关系证明的基础.。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空间的平行关系》名师首选学案 新人教A版
学案40 空间的平行关系导学目标: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面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自主梳理1.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a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_.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________________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________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________.自我检测1.下列各命题中: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必和另一个相交;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________.2.经过平面外的两点作该平面的平行平面,可以作______个.3.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4.已知α、β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a⊂α,直线b⊂β,命题p:a与b没有公共点;命题q :α∥β,则p 是q 的________条件.5.在四面体ABCD 中,M 、N 分别是△ACD 、△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 线面平行的判定例1 已知有公共边AB 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 和ABEF 不在同一平面内,P 、Q 分别是对角线AE 、BD 上的点,且AP =DQ .求证:PQ ∥平面CBE .变式迁移1 在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PAD .探究点二 面面平行的判定例2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P 分别是C 1C 、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MNP ∥平面A 1BD .变式迁移2 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G 1、G 2、G 3分别是△PAB 、△PCB 、△PAC 的重心.(1)求证:平面G 1G 2G 3∥平面ABC ; (2)求S △G 1G 2G 3∶S △ABC .探究点三 平行中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CD ∥AB ,AD ⊥AB ,AD =DC =12AB ,BC ⊥PC .(1)求证:PA⊥BC;(2)试在线段PB上找一点M,使CM∥平面PAD,并说明理由.变式迁移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面与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利用结论:a⊥α,a⊥β⇒α∥β.3.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间的相互转化:线∥线判定性质线∥面判定性质面∥性质判定面课后练习(满分:9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2.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①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此直线与平面平行;②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异面线段的中点连线平行于这两个平面;③直线m⊥平面α,直线n⊥m,则n∥α;④a、b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它与a、b都平行且与a、b距离相等.3.设l1、l2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A为一点,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①若l1⊂α,l2∩α=A,则l1与l2必为异面直线;②若l1∥α,l2∥l1,则l2∥α;③若l1⊂α,l2⊂β,l1∥β,l2∥α,则α∥β;④若α⊥β,l1⊂α,则l1⊥β.4.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________(填序号).①AC⊥BD;②AC∥截面PQMN;③AC=BD;④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5.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6.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有______条.7. 如图所示,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M ,N 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 1B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的棱AD 上的一点,AP =a3,过P ,M ,N 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 ,Q 在CD上,则PQ =________.8.已知平面α∥平面β,P 是α、β外一点,过点P 的直线m 与α、β分别交于A 、C ,过点P 的直线n 与α、β分别交于B 、D 且PA =6,AC =9,PD =8,则BD 的长为________.二、解答题(共42分)9.(12分)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M 、N 分别是BC 和A 1B 1的中点. 求证:MN ∥平面AA 1C 1C .10.(14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在棱C 1D 1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 1F ∥平面A 1BE ?证明你的结论.11.(16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DA ⊥平面ABE ,AE =EB =BC =2,BF ⊥平面ACE ,且点F在CE上.(1)求证:AE⊥BE;(2)求三棱锥D—AEC的体积;(3)设点M在线段AB上,且满足AM=2MB,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DAE.学案40 空间的平行关系答案自主梳理1.(1)平行相交在平面内(2)平行相交 2.(1)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3.(1)两条相交直线(2)平行自我检测1.1 2.0或1 3.平行 4.必要不充分5.面ABC和面ABD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证明线面平行问题一般可考虑证线线平行或证面面平行,要充分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证明方法一如图所示,作PM∥AB交BE于M,作QN∥AB交BC于N,连结MN.∵矩形ABCD和矩形ABEF全等且有公共边AB,∴AE=BD.又∵AP=DQ,∴PE=QB,又∵PM∥AB∥QN,∴PM AB =EP EA ,QN DC =BQ BD ,∴PM AB =QNDC.∴PM 綊QN ,∴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又MN ⊂平面BCE ,PQ ⊄平面BCE , ∴PQ ∥平面BCE . 方法二如图所示,连结AQ ,并延长交BC 于K ,连结EK , ∵AE =BD ,AP =DQ , ∴PE =BQ , ∴AP PE =DQ BQ.①又∵AD ∥BK ,∴DQ BQ =AQ QK. ②由①②得AP PE =AQQK,∴PQ ∥EK .又PQ ⊄平面BCE ,EK ⊂平面BCE , ∴PQ ∥平面BCE . 方法三如图所示,在平面ABEF 内,过点P 作PM ∥BE ,交AB 于点M ,连结QM . ∵PM ∥BE ,PM ⊄平面BCE , ∴PM ∥平面BCE , 且AP PE =AM MB.①又∵AP =DQ ,∴PE =BQ ,∴AP PE =DQ BQ. ②由①②得AM MB =DQQB,∴MQ ∥AD ,∴MQ ∥BC ,又∵MQ ⊄平面BCE ,BC ⊂平面BCE ,∴MQ ∥平面BCE .又∵PM ∩MQ =M ,∴平面PMQ ∥平面BCE , 又PQ ⊂平面PMQ ,∴PQ ∥平面BCE . 变式迁移1 证明 方法一取CD 中点E ,连结NE 、ME 、MN . ∵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NE ∥PD ,ME ∥AD .又∵NE ,ME ⊄平面PAD ,PD ,AD ⊂平面PAD , ∴NE ∥平面PAD ,ME ∥平面PAD . 又NE ∩ME =E ,∴平面MNE ∥平面PAD . 又MN ⊂平面MNE , ∴MN ∥平面PAD .方法二 取PD 中点F ,连结AF 、NF 、NM . ∵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 ∴NF 綊12CD ,AM 綊12CD ,∴AM 綊NF .∴四边形AMNF 为平行四边形,∴MN ∥AF . 又AF ⊂平面PAD ,MN ⊄平面PAD , ∴MN ∥平面PAD .例2 解题导引 面面平行的常用判断方法有:(1)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关键是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证明方法一如图所示,连结B1D1、B1C.∵P、N分别是D1C1、B1C1的中点,∴PN∥B1D1.又∵B1D1∥BD,∴PN∥BD.又PN⊄面A1BD,∴PN∥平面A1BD.同理MN∥平面A1BD.又PN∩MN=N,∴平面MNP∥平面A1BD.方法二如图所示,连结AC1、AC.∵ABCD—A1B1C1D1为正方体,∴AC⊥BD.又CC1⊥面ABCD,BD⊂面ABCD,∴CC1⊥BD,∴BD⊥面ACC1,又∵AC1⊂面ACC1,∴AC1⊥BD.同理可证AC1⊥A1B,∴AC1⊥平面A1BD. 同理可证AC1⊥平面PMN,∴平面PMN∥平面A1BD.变式迁移2(1)证明 如图所示,连结PG 1、PG 2、PG 3并延长分别与边AB 、BC 、AC 交于点D 、E 、F ,连结DE 、EF 、FD ,则有PG 1∶PD =2∶3,PG 2∶PE =2∶3,∴G 1G 2∥DE .又G 1G 2不在平面ABC 内,DE 在平面ABC 内, ∴G 1G 2∥平面ABC . 同理G 2G 3∥平面ABC . 又因为G 1G 2∩G 2G 3=G 2, ∴平面G 1G 2G 3∥平面ABC . (2)解 由(1)知PG 1PD =PG 2PE =23,∴G 1G 2=23DE . 又DE =12AC ,∴G 1G 2=13AC .同理G 2G 3=13AB ,G 1G 3=13BC .∴△G 1G 2G 3∽△CAB ,其相似比为1∶3, ∴S △G 1G 2G 3∶S △ABC =1∶9.例3 解题导引 近几年探索性问题在高考中时有出现,解答此类问题时先以特殊位置尝试探究,找到符合要求的点后再给出严格证明.(1)证明 连结AC ,过点C 作CE ⊥AB ,垂足为E . 在四边形ABCD 中,AD ⊥AB ,CD ∥AB ,AD =DC , ∴四边形ADCE 为正方形. ∴∠ACD =∠ACE =45°.∵AE =CD =12AB ,∴BE =AE =CE .∴∠BCE =45°.∴∠ACB =∠ACE +∠BCE =45°+45°=90°. ∴AC ⊥BC .又∵BC ⊥PC ,AC ⊂平面PAC ,PC ⊂平面PAC ,AC ∩PC =C ,∴BC ⊥平面PAC .∵PA ⊂平面PAC ,∴PA ⊥BC .(2)解 当M 为PB 的中点时,CM ∥平面PAD .方法一 取AP 的中点F ,连结CM ,FM ,DF .则FM 綊12AB . ∵CD ∥AB ,CD =12AB , ∴FM 綊CD .∴四边形CDFM 为平行四边形.∴CM ∥DF .∵DF ⊂平面PAD ,CM ⊄平面PAD ,∴CM ∥平面PAD .方法二在四边形ABCD 中,设BC 的延长线与AD 的延长线交于点Q ,连结PQ ,CM .∵CD ∥AB ,∴QC QB =CD AB =12. ∴C 为BQ 的中点.∵M 为BP 的中点,∴CM ∥QP .∵PQ ⊂平面PAD ,CM ⊄平面PAD ,∴CM ∥平面PAD .方法三取AB 的中点E ,连结EM ,CE ,CM .在四边形ABCD 中,CD ∥AB ,CD =12AB ,E 为AB 的中点, ∴AE ∥DC ,且AE =DC .∴四边形AECD 为平行四边形.∴CE ∥DA .∵DA ⊂平面PAD ,CE ⊄平面PAD ,∴CE ∥平面PAD .同理,根据E ,M 分别为BA ,BP 的中点,得EM ∥平面PAD .∵CE ⊂平面CEM ,EM ⊂平面CEM ,CE ∩EM =E ,∴平面CEM ∥平面PAD .∵CM ⊂平面CEM ,∴CM ∥平面PAD .变式迁移3 解 当Q 为CC 1的中点时,平面D 1BQ ∥平面PAO .∵Q 为CC 1的中点,P 为DD 1的中点,∴QB ∥PA .∵P 、O 为DD 1、DB 的中点,∴D 1B ∥PO .又PO ∩PA =P ,D 1B ∩QB =B ,D 1B ∥平面PAO ,QB ∥平面PAO ,∴平面D 1BQ ∥平面PAO . 课后练习区1.1 2.②④ 3.0 4.①②④5.①③解析 ①∵面AB ∥面MNP ,∴AB ∥面MNP ,②过N 作AB 的平行线交于底面正方形的中心O ,NO ⊄面MNP ,∴AB 与面MNP 不平行.③易知AB ∥MP ,∴AB ∥面MNP ;④过点P 作PC ∥AB ,∵PC ⊄面MNP ,∴AB 与面MNP 不平行.6.6解析 如图,EF ∥E 1F 1∥AB ,EE 1∥FF 1∥BB 1,F 1E ∥A 1D ,E 1F ∥B 1D ,∴EF 、E 1F 1、EE 1、FF 1、F 1E 、E 1F 都平行于平面ABB 1A 1,共6条. 7.223a 解析如图所示,连结AC ,易知MN ∥平面ABCD ,又∵PQ 为平面ABCD 与平面MNQP 的交线,∴MN ∥PQ .又∵MN ∥AC ,∴PQ ∥AC ,又∵AP =a 3, ∴DP AD =DQ CD =PQ AC =23,∴PQ =23AC =223a . 8.24或245解析 分两种情况:图(1)中,由α∥β得AB ∥CD ,求得BD =24,图(2)中,同理得AB ∥CD ,求得BD =245.9.证明 设A 1C 1的中点为F ,连结NF ,FC ,∵N 为A 1B 1的中点,∴NF ∥B 1C 1,且NF =12B 1C 1,又由棱柱性质知B1C1綊BC,(4分)又M是BC的中点,∴NF綊MC,∴四边形NFCM为平行四边形.∴MN∥CF,(8分)又CF⊂平面AA1C1C,MN⊄平面AA1C1C,∴MN∥平面AA1C1C.(12分)10.解在棱C1D1上存在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如下:如图所示,分别取C1D1和CD的中点F,G,连结B1F,EG,BG,CD1,FG.因为A1D1∥B1C1∥BC,且A1D1=BC,所以四边形A1BCD1是平行四边形,因此D1C∥A1B.又E,G分别为D1D,CD的中点,所以EG∥D1C,从而EG∥A1B.这说明A1,B,G,E四点共面,所以BG⊂平面A1BE.(7分)因为四边形C1CDD1与B1BCC1都是正方形,F,G分别为C1D1和CD的中点,所以FG∥C1C ∥B1B,且FG=C1C=B1B,因此四边形B1BG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1F∥BG.而B1F⊄平面A1BE,BG⊂平面A1BE,故B1F∥平面A1BE.(14分)11.(1)证明由AD⊥平面ABE及AD∥BC,得BC⊥平面ABE,BC⊥AE,(2分)而BF⊥平面ACE,所以BF⊥AE,(4分)又BC∩BF=B,所以AE⊥平面BCE,又BE⊂平面BCE,故AE⊥BE.(6分)(2)解在△ABE中,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面ACD.由已知及(1)得EH =12AB =2,S △ADC =2 2. 故V D —AEC =V E —ADC =13×22×2=43.(10分) (3)解 在△ABE 中,过点M 作MG ∥AE 交BE 于点G ,在△BEC 中过点G 作GN ∥BC 交EC 于点N ,连结MN ,则由CN CE =BG BE =MB AB =13,得CN =13CE . 由MG ∥AE ,AE ⊂平面ADE ,MG ⊄平面ADE ,则MG ∥平面ADE .(12分)再由GN ∥BC ,BC ∥AD ,AD ⊂平面ADE ,GN ⊄平面ADE ,得GN ∥平面ADE ,所以平面MGN ∥平面ADE .又MN ⊂平面MGN ,则MN ∥平面ADE .(15分)故当点N 为线段CE 上靠近点C 的一个三等分点时,MN ∥平面ADE .(1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43空间的平行关系导学目标: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自主梳理1.直线a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与________统称直线在平面外.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1)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____________,则称直线和平面平行.(2)判定定理:a⊄α,b⊂α,且a∥b⇒________;(3)其他判定方法:α∥β,a⊂α⇒________.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l⇒________.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5.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1)定义:两个平面没有________,称这两个平面平行;(2)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β∥α;(3)推论:a∩b=P,a,b⊂α,a′∩b′=P′,a′,b′⊂β,a∥a′,b∥b′⇒________.6.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________;α∥β,γ∩α=a,γ∩β=b⇒________.7.与垂直相关的平行的判定:(1)a⊥α,b⊥α⇒________;(2)a⊥α,a⊥β⇒________.自我检测1.(2011·湖南四县调研)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a∥β,b⊂β,b∥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2.(2011·烟台模拟)一条直线l上有相异三个点A、B、C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l∥αB.l⊥αC.l与α相交但不垂直D.l∥α或l⊂α3.下列各命题中: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必和另一个相交;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1 B.2 C.3 D.44.经过平面外的两点作该平面的平行平面,可以作()A.0个B.1个C.0个或1个D.1个或2个5.(2011·南京模拟)在四面体ABCD中,M、N分别是△ACD、△BCD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平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线面平行的判定例1已知有公共边AB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和ABEF不在同一平面内,P、Q分别是对角线AE、BD上的点,且AP=DQ.求证:PQ∥平面CBE.变式迁移1(2011·长沙调研)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PAD.探究点二面面平行的判定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是C1C、B1C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MNP∥平面A1BD.变式迁移2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G1、G2、G3分别是△PAB、△PCB、△PAC 的重心.(1)求证:平面G1G2G3∥平面ABC;(2)求S△G1G2G3∶S△ABC.探究点三平行中的探索性问题例3(2011·惠州月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CD∥AB,AD⊥AB,AD =DC =12AB ,BC ⊥PC.(1)求证:PA ⊥BC ;(2)试在线段PB 上找一点M ,使CM ∥平面PAD ,并说明理由.变式迁移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DD 1的中点,设Q 是CC 1上的点,问:当点Q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 1BQ ∥平面PAO?转化与化归思想综合应用例 (12分)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M 、N 分别是AB 、SC 的中点,P 是SD 上的一动点.(1)求证:BP ⊥AC ;(2)当点P 落在什么位置时,AP ∥平面SMC? (3)求三棱锥B —NMC 的体积.多角度审题 第(1)问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得到SD ⊥平面ABCD ,第(2)问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可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猜想P 是SD 的中点,二是从结论“AP 平行于平面SMC ”出发找P 满足的条件.【答题模板】(1)证明 连接BD ,∵ABCD 为正方形, ∴BD ⊥AC ,又SD ⊥底面ABCD ,∴SD ⊥AC ,∵BD ∩SD =D ,∴AC ⊥平面SDB ,∵BP ⊂平面SDB , ∴AC ⊥BP ,即BP ⊥AC.[4分](2)解 取SD 的中点P ,连接PN ,AP ,MN.则PN ∥DC 且PN =12DC.[6分]∵底面ABCD 为正方形,∴AM ∥DC 且AM =12DC ,∴四边形AMNP 为平行四边形,∴AP ∥MN.又AP ⊄平面SMC ,MN ⊂平面SMC ,∴AP ∥平面SMC.[8分](3)解 V B —NMC =V N —MBC =13S △MBC ·12SD =13·12·BC·MB·12SD =16×1×12×12×2=112.[12分]【突破思维障碍】1.本题综合考查三视图、体积计算及线面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首先要根据三视图想象直观图,尤其是其中的平行、垂直及长度关系,第(1)问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得到SD ⊥平面ABCD ,第(2)问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开放型问题能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类题目.结合空间平行关系,利用平行的性质,设计开放型试题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一个动向.2.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重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面与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重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利用结论:a ⊥α,a ⊥β⇒α∥β.3.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间的相互转化:(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1·开封月考)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①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 ∥α; ②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③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a ∥α;④若直线a ∥b ,b ⊂α,那么直线a 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A .1 B .2 C .3 D .42.已知直线a 、b 、c 和平面m ,则直线a ∥直线b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 .a ⊥m 且b ⊥m B .a ∥m 且b ∥m C .a ∥c 且b ∥c D .a ,b 与m 所成的角相等3.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α,b ∥a ,则b ∥αB .若a ∥α,b ∥α,a ⊂β,b ⊂β,则β∥αC .若α∥β,b ∥α,则b ∥βD .若α∥β,a ⊂α,则a ∥β4.设l 1、l 2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A 为一点,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若l 1⊂α,l 2∩α=A ,则l 1与l 2必为异面直线; ②若l 1∥α,l 2∥l 1,则l 2∥α;③若l 1⊂α,l 2⊂β,l 1∥β,l 2∥α,则α∥β; ④若α⊥β,l 1⊂α,则l 1⊥β. A .0 B .1 C .2 D .35.若直线a ,b 为异面直线,则分别经过直线a ,b 的平面中,相互平行的有( ) A .1对 B .2对 C .无数对 D .1或2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1·秦皇岛月考)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7.(2011·大连模拟)过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有______条.8.如图所示,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M ,N 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 1B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的棱AD 上的一点,AP =a3,过P ,M ,N 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 ,Q 在CD 上,则PQ =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 9.(12分)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N分别是BC和A1B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A1C1C.10.(12分)(2010·湖南改编)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11.(14分)(2011·济宁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DA⊥平面ABE,AE=EB=BC=2,BF⊥平面ACE,且点F在CE上.(1)求证:AE⊥BE;(2)求三棱锥D—AEC的体积;(3)设点M在线段AB上,且满足AM=2MB,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DAE.学案43 空间的平行关系自主梳理1.平行 相交 在平面内 平行 相交 2.(1)公共点 (2)a ∥α (3)a ∥β 3.a ∥l 4.平行 相交 5.(1)公共点(3)α∥β 6.a ∥β a ∥b 7.(1)a ∥b (2)α∥β 自我检测1.D 2.D 3.A 4.C 5.面ABC 和面ABD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证明线面平行问题一般可考虑证线线平行或证面面平行,要充分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证明如图所示,作PM ∥AB 交BE 于M ,作QN ∥AB 交BC 于N ,连接MN . ∵矩形ABCD 和矩形ABEF 全等且有公共边AB ,∴AE =BD . 又∵AP =DQ ,∴PE =QB , 又∵PM ∥AB ∥QN , ∴PM AB =EP EA ,QN DC =BQ BD ,∴PM AB =QN DC. ∴PM 綊QN ,∴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又MN ⊂平面BCE ,PQ ⊄平面BCE , ∴PQ ∥平面BCE .变式迁移1 证明 取PD 中点F ,连接AF 、NF 、NM . ∵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NF 綊12CD ,AM 綊12CD ,∴AM 綊NF .∴四边形AMNF 为平行四边形,∴MN ∥AF . 又AF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 ∴MN ∥平面P AD .例2 解题导引 面面平行的常用判断方法有:(1)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关键是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证明 方法一如图所示,连接B 1D 1、B 1C .∵P 、N 分别是D 1C 1、B 1C 1的中点, ∴PN ∥B 1D 1.又B 1D 1∥BD , ∴PN ∥BD .又PN ⊄面A 1BD , ∴PN ∥平面A 1BD .同理MN ∥平面A 1BD .又PN ∩MN =N , ∴平面MNP ∥平面A 1BD . 方法二如图所示,连接AC 1、AC .∵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 ∴AC ⊥BD .又CC 1⊥面ABCD , BD ⊂面ABCD ,∴CC 1⊥BD ,∴BD ⊥面ACC 1, 又∵AC 1⊂面ACC 1,∴AC 1⊥BD . 同理可证AC 1⊥A 1B , ∴AC 1⊥平面A 1BD .同理可证AC 1⊥平面PMN , ∴平面PMN ∥平面A 1BD . 变式迁移2(1)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PG 1、PG 2、PG 3并延长分别与边AB 、BC 、AC 交于点D 、E 、F ,连接DE 、EF 、FD ,则有PG 1∶PD =2∶3,PG 2∶PE =2∶3,∴G 1G 2∥DE .又G 1G 2不在平面ABC 内,DE 在平面ABC 内, ∴G 1G 2∥平面ABC . 同理G 2G 3∥平面ABC . 又因为G 1G 2∩G 2G 3=G 2, ∴平面G 1G 2G 3∥平面ABC .(2)解 由(1)知PG 1PD =PG 2PE =23,∴G 1G 2=23DE .又DE =12AC ,∴G 1G 2=13AC .同理G 2G 3=13AB ,G 1G 3=13BC .∴△G 1G 2G 3∽△CAB ,其相似比为1∶3, ∴S △G 1G 2G 3∶S △ABC =1∶9.例3 解题导引 近几年探索性问题在高考中时有出现,解答此类问题时先以特殊位置尝试探究,找到符合要求的点后再给出严格证明.(1)证明 连接AC ,过点C 作CE ⊥AB ,垂足为E . 在四边形ABCD 中,AD ⊥AB ,CD ∥AB ,AD =DC , ∴四边形ADCE 为正方形. ∴∠ACD =∠ACE =45°.∵AE =CD =12AB ,∴BE =AE =CE .∴∠BCE =45°.∴∠ACB =∠ACE +∠BCE =45°+45°=90°. ∴AC ⊥BC .又∵BC ⊥PC ,AC ⊂平面P AC ,PC ⊂平面P AC ,AC ∩PC =C , ∴BC ⊥平面P AC .∵P A ⊂平面P AC ,∴P A ⊥BC . (2)解 当M 为PB 的中点时,CM ∥平面P AD .取AP 的中点F ,连接CM ,FM ,DF .则FM 綊12AB .∵CD ∥AB ,CD =12AB ,∴FM 綊CD .∴四边形CDFM 为平行四边形.∴CM ∥DF . ∵DF ⊂平面P AD ,CM ⊄平面P AD , ∴CM ∥平面P AD .变式迁移3 解 当Q 为CC 1的中点时,平面D 1BQ ∥平面P AO . ∵Q 为CC 1的中点,P 为DD 1的中点,∴QB ∥P A . ∵P 、O 为DD 1、DB 的中点, ∴D 1B ∥PO .又PO ∩P A =P ,D 1B ∩QB =B ,D 1B ∥平面P AO ,QB ∥平面P AO , ∴平面D 1BQ ∥平面P AO . 课后练习区1.A [①、②、③错,④对.]2.D [注意命题之间的相互推出关系;易知选项D 中,若两直线平行,则其与m 所成的角相等,反之却不一定成立,故a 、b 与m 所成的角相等是两直线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D [A 不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条件知缺少条件b ⊄α;B 不正确,由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条件,因a 、b 未必相交,而可能为两条平行直线,则α、β未必平行;C 不正确,因有可能b ⊂β;D 正确,由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知正确.]4.A [①错,l 1⊂α,l 2∩α=A ,l 1与l 2可能相交. ②错,l 2有可能在平面α内. ③错,α有可能与β相交.④错,l 1有可能与平面β相交或平行或在平面内.] 5.A[如图,a ,b 为异面直线,过b 上一点作a ′∥a ,直线a ′,b 确定一个平面β,过a 上一点作b ′∥b ,b 与b ′确定一个平面α,则α∥β.因为α,β是惟一的,所以相互平行的平面仅有一对.]6.①③解析 ①∵面AB ∥面MNP ,∴AB ∥面MNP ,②过N 作AB 的平行线交于底面正方形的中心O , NO ⊄面MNP ,∴AB 与面MNP 不平行. ③易知AB ∥MP , ∴AB ∥面MNP ;④过点P 作PC ∥AB , ∵PC ⊄面MNP ,∴AB 与面MNP 不平行. 7.6解析 如图,EF ∥E 1F 1∥AB , EE 1∥FF 1∥BB 1,F 1E ∥A 1D , E 1F ∥B 1D ,∴EF 、E 1F 1、EE 1、FF 1、F 1E 、E 1F 都平行于平面ABB 1A 1,共6条. 8.223a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 , 易知MN ∥平面ABCD ,又∵PQ 为平面ABCD 与平面MNQP 的交线, ∴MN ∥PQ .又∵MN ∥AC ,∴PQ ∥AC ,又∵AP =a3,∴DP AD =DQ CD =PQ AC =23,∴PQ =23AC =223a . 9.证明 设A 1C 1中点为F ,连接NF ,FC , ∵N 为A 1B 1中点,∴NF ∥B 1C 1,且NF =12B 1C 1,又由棱柱性质知B 1C 1綊BC ,(4分) 又M 是BC 的中点,∴NF 綊MC ,∴四边形NFCM 为平行四边形.∴MN ∥CF ,(8分)又CF ⊂平面AA 1C 1C ,MN ⊄平面AA 1C 1C ,∴MN ∥平面AA 1C 1C .(12分)10.解 在棱C 1D 1上存在点F ,使B 1F ∥平面A 1BE .证明如下:如图所示,分别取C 1D 1和CD 的中点F ,G ,连接B 1F ,EG ,BG ,CD 1,FG .因为A 1D 1∥B 1C 1∥BC ,且A 1D 1=BC ,所以四边形A 1BCD 1是平行四边形,因此D 1C ∥A 1B .又E ,G 分别为D 1D ,CD 的中点,所以EG ∥D 1C ,从而EG ∥A 1B .这说明A 1,B ,G ,E 四点共面,所以BG ⊂平面A 1BE .(6分)因为四边形C 1CDD 1与B 1BCC 1都是正方形,F ,G 分别为C 1D 1和CD 的中点,所以FG ∥C 1C ∥B 1B ,且FG =C 1C =B 1B ,因此四边形B 1BG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 1F ∥BG .而B 1F ⊄平面A 1BE ,BG ⊂平面A 1BE ,故B 1F ∥平面A 1BE .(12分)11.(1)证明 由AD ⊥平面ABE 及AD ∥BC ,得BC ⊥平面ABE ,BC ⊥AE ,(1分)而BF ⊥平面ACE ,所以BF ⊥AE ,(2分)又BC ∩BF =B ,所以AE ⊥平面BCE ,又BE ⊂平面BCE ,故AE ⊥BE .(4分)(2)解 在△ABE 中,过点E 作EH ⊥AB 于点H ,则EH ⊥平面ACD .由已知及(1)得EH =12AB =2,S △ADC =2 2. (6分)故V D —AEC =V E —ADC =13×22×2=43.(8分)(3)解 在△ABE 中,过点M 作MG ∥AE 交BE 于点G ,在△BEC 中过点G 作GN ∥BC交EC 于点N ,连接MN ,则由CN CE =BG BE =MB AB =13,得CN =13CE . 由MG ∥AE ,AE ⊂平面ADE ,MG ⊄平面ADE ,则MG ∥平面ADE .(10分)再由GN ∥BC ,BC ∥AD ,AD ⊂平面ADE ,GN ⊄平面ADE ,得GN ∥平面ADE ,所以平面MGN ∥平面ADE .又MN ⊂平面MGN ,则MN ∥平面ADE .(12分)故当点N 为线段CE 上靠近点C 的一个三等分点时,MN ∥平面ADE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