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次贷危机认识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思考
机我们也能顺利度过,而会计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妍.次贷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05)
2.章凯.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经济视角,2009(01)
(作者单位: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河南郑州 450012)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容易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由于资产负债项
目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随着公允
价值计量属性的进一步应用,加之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估计假设
和判断,一些去也就会利用公允价值估量模式认为操纵利润。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难以有效执行。会计人员
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
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相关人士认为,公允价值才
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品。在次贷
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次贷危机更快暴
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真实情况。笔者认为,不能将资产的大幅减值
摘 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会计准则之一的公允价值准则成为
颇受争议的话题。文章主要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同观点以及经济危机对
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914(2010)09- 182- 01
一、公允价值的含涵义
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
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
金融界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论争
乔治 ・ 索罗斯宣称 ,0 7年 在美国爆发且愈演愈 烈并波及世 20 界各地的次贷危机是 6 0年来 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根据 国际货 币 基金 ( M 2 0 年 4月发布 的《 I F) 0 8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 次贷危机 , 的总损失接近一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不仅撼 动了华尔街金融 巨头 的生存根基 , 也在金 融界与会 计界之间掀起 了一场硝烟弥漫 的战 争, 重新点燃 了公允 价值会计优劣和存废的激烈论 战。 金融界与会计界之间的这场 战争始于今年三月 。 最先对会计 界发难的是在次贷危机 中损失惨重 的金融 巨头 。他们指 出 , 在次
缩。
以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A B) F S 和国际会计 准则理事会 (A B) I S 为代表 的会计界不甘示弱 , 奋起反击 , 指责金融界抨击公 允价值会计完全是 寻找替罪羊的一种伎俩 ,无非是为 了转移公众 的视线 ,为 自己激进 的放贷政策 和失败的风 险管理开脱罪责 。
专家论坛 IX E T S O U P R ’ R M E F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厦 门国家会计 学院
美国“ 次贷危机” 是从 20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由于利 06
息上升, 导致还款压力增大 , 很多本来信用不好 的用户感觉还款压 力大, 出现违约的可能, 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美 国次级抵 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 的还款方式 , 即
笔者认为 , 金融 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 , 并通过 不受监管 、 不透 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 泡沫 ,才最终酿成 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 。 会计界并非次贷危机 的罪人 , 而是揭开次贷 危 机面纱的功臣。 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及时 、 明、 透 公开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在 美 国 愈演 愈 烈 的金 融 危 机 中 ,一 些 银行 家 、 金融 业 人士和 国 会议 员将 矛头 指 向 美国会计准则 ,认为第 17 5 号美 国会计准则 要求 金融 产 品按照 “ 公允 价值 ” 量 的规 定 , 计 在市 场 大跌 和 市场 定 价功 能 缺 失 的情 况 下 , 导致 金融 机构 过分 对资 产按 市 价减计 , 成 造 亏损 和资 本充 足率 下 降 , 而 促使 金融 机 构 进 加大 资产 抛售 力度 , 从而 使市 场 陷入 交易 价 格 下跌 资产 减计一 核减 资本 金 … 一 慌 恐 性 抛售 … 价格进 一步 下 跌的 恶性 循环之 中 , 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 有关人士对公允价值的质疑 ,笔者认为,我 们应该对公允价值在其 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反 思。本文试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 计量方 法的角度做一简单探讨 , 最后提出对我国应 用 公允 价值 的建议 。
三 、对我 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的启示
河 南 省 直 机 关 第 一 门诊 部 4 0 0 0 3 5
1 、完 善 公允价 值 计量 的估 值 技术 。在 使用 公允 价值 计量 技 术 时 , 企业 应 当选择 市 场参 与 者普遍 认 同 , 被 以往市 场实 际交 易 且 价格验 证具 有可 靠 的估值 技术来 确定其 公 允价 值 。例如 , 采用 估值 技 术讨 金融 工 在 量 具 的公允 价值 时 , 当尽可 能使 用市 场参 与 应 者 在 金 融工 具 定价 时考 虑 的所 有市 场参 数 , 包括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汇率 、商 品价 格 、 价 或股 价指 数 、金融 工具 价格未 股 来波 动率 、提 前偿 还风 险 、金融 资产 或金 融 负债 的服务 成 本等 , 参考 已经被证 实 可行 的 计算 模型 , 能很 好地运 用 于金 融工 具的计 才 量。 另外 , 如果 我们 可 以利用 网络 信息 技术 , 建立 网上 公允 价值 数据 库 , 为 公允 价值 的 将 可靠 『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 。 生 2 、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分 析 C 2 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 AS 2 不难看出该 指南 隐含 了公 允价 值级 次理 念 。 当前 活跃 市 场报价为一级、近期活跃市场报价为二级、 采用 估 价技 术为 三 级 。 限于级 次 的 隐含 胜 , 该指南未能对不同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区别 对待并要求根据各级次的可靠程度进行不同 范 围 的披 露 , 因此该 级 次理 念 不能 充 分地 发 挥作用。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进行公允价值计 量 的 资产和 负债 中 , 活跃市 场 的是少数 , 存在 没有 活跃市 场 的是 多数 。 通过 级 次划 分将 可 靠 程 度 不 同的 公允 价值 计量 区分开 来 , 披 在 露上 区 别对 待 , 高计 量 的可 靠性 。 提 3 、优化 公允 价 值应 用 的外部 环 境 。公 允价值 真正得 以运 用不仅 仅要靠 会计 界的努 力 ,还 需要 外部 环境 的 完善 。首先 ,市场 环 境 的完善是 改进公 允价值 可靠 结构 的根本 途径 ,也是 解 决公 允价 值 应用 困境 的 关键 。 我 国的市场 化改革 为公 允价值 的计量 提供 了 许 多可 观察 输入 变量 , 但从 总 体上 来说 , 我 国 的市 场环境 , 别 是金 融市 场环 境 , 处 特 还 于初步发展时期,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 ,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分 录 长期股权投 资— 公 司 l O O C OO 贷: 长期股权投资— c公 司 5 0 00 贷 : 资收益 投 4 00 00 投资收益 400 0 0 由于借 方长期股 权投 资 l o o 没 由于长期股权 投资在贷方 .不可能 出观 O o. 有超 过取 得投 资 当年 自被投 资单 超过取得投 资 当年 自被投 资单位分得的
场报价作 为金融工具计 价的标准 ;2 类似资产报价 , () 即如果本类
次贷危机暴露 出 S A 17的一些缺陷。S A 17 F S5 F S 5 将公允价值 定义为“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 日的有序交易中 , 假设将 一项 资产 出售 可收到或将一项 负债转让应支付 的价格” 这一定义包含 三个关键 。 点 : 1有序交易 , () 又包括三层含义 : 假设在计量 日之前 的一段时问 里就 已经存 在交易市场 ,因而这一交易所涉及的资产或者负债的
寰向 ①若 2 0 年 5 1 09 月 日C-  ̄宣 ②若 C公司2 0 年 5 1 告分琚 2 ' - 告 09 月 日宣
分派 2 0 年现金 股利 5 0 0 08 0 0 0元 2 0 0 8年现金股利 3 0 0 0 0 0元 借: 应收股利 50 0 00 借 : 收股利 应 30 0 00 分 录 贷 : 资收益 投 4 00 50 长期股权投 资— 公 司 6 0 C 0O
价条件不能满 足时 ,则可选用第三层次的计价方式 。但 S A 17 F S 5
及 的一定资产或负债将在主要市场或最有利 市场出售或转让 ; 交
易费用不予调整 ; 脱手价格 。主要市场就是最大பைடு நூலகம்动数量 、 最大活 动水平的市场 ; 最有利市场是以最 大化价格 出售资产 , 以最小化金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的反思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的反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重创,公允价值计量也随之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一些银行家、金融家、政治集团以及部分学者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纷纷提出质疑,甚至要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以避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要求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使危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面对急剧下跌的资产价格,企业必须要将下跌的市场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的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
多么的荒谬可笑,金融家们居然把经济现象的发生根本原因归结于会计计量模式。
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发现患有肺癌,去讨伐检查出他患病的仪器。
为什么不自己反省,是不是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是不是烟抽的太多。
正如《日本的反省》一书中所说金融危机的引发归结于投行的运营模式问题,书中认为在没有受到金融监管机构严格制度的限制下,股份公司化(承担有限责任)的投行用少量的自有资本进行巨额借贷,再将借得的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债券类商品导致了次贷危机。
也有学者认为是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深重的次贷危机,会计界并非次贷危机的罪人而是揭开次贷灾难危机面纱的功臣。
面对金融界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相关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正和改革,并适度放宽了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允许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证券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对部分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报告业绩。
又让人不由的想到欧债危机,希腊最大的债主希腊国家银行前不久宣称其在第二季度减低希腊政府债券的账面价值,由此提取了13亿欧元(折合为18亿美元)的减值损失,这并不是损失突然出现并被及时披露出来,事实上,希腊政府债券出现减值已经相当长时间了,只是此时才最终被公布被计量。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l会 舞 财硼
次贷 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 的再 思考
肇庆科技 职业技 术学院 欧 阳世 芹 朱开
由 美 国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 金 融 风 暴 在 全 球 范 围 内愈 演 愈 烈 , 到 国 际社 会 的普 遍 关 注 。在 这 场 金 融 风 暴 中 , 波 及 的 受 受 金 融机 构 纷 纷 将 矛 头 指 向 公 允 价 值 ,认 为 公允 价 值 计 量 模 式
资 产 和 负 债 的 估 值 。层 级 三 , 存 在 活跃 市场 , 法 确 切 地 观 不 无 察 到 资 产 的 市 场价 值 . 要 借 助模 型对 资 产 进 行 估 值 , 需 即假 设
性 循 环 .最 终 导 致 金 融机 构 因无 法 解 决 流 动 性不 足和 资 本 充 足 率 不 足 问 题 而 垮 台 。 著 名投 资 银 行 贝 尔斯 登 和 雷曼 兄 弟 的 破产都是典型的例子。 ( ) 允 价 值计 量层 级 的缺 陷 二 公 根 据 S A 17 在公 允 价 值 的 计量 层 级 中 , 级 一 计 量 是 F S5 , 层 可 靠 的 , 级 二 计 量 基 本 可靠 , 级 三 计 量 可 能 不 可 靠 。对 于 层 层 第 三层 级 计 量 而 言 , 要 利 用 复 杂 的数 学 模 型进 行 估 值 . 需 由于 要 求 管理 层 对 市 场 情 况 做 出大 量 的 假 设 、 计 和判 断 , 可 靠 估 其 性 令人 生 疑 。各 种不 同模 型 的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机 构 所 设 置 的 诸 多 变量 的差 异 。 估 值 结 果 不 可避 免 地 带 有 很 强 的 主 观性 。 使 产
量 》 S A 1 7 中 的定 义 为 : 量 日市 场 参 与 者 在 有 序 交 易 中 (F S 5 ) 计
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
刘娟财务管理1班 207120220040在次贷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会计惯例。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巴林(Barings)银行破产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认识到,历史成本计量不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最相关的资讯,因为投资者感兴趣的是公司资产的目前价值状况。
因此对资产有必要按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估值(即公允价值计量)。
然而,当曾经被引为华尔街的骄傲的五大投行已经成为昔日黄花:贝尔斯登垮了,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剩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被迫变身为控股银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有学者却开始认为“这都是公允价值惹的祸”。
在目前会计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最理想、最相关的一种计量属性。
然而事实上是否真是如此?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历史成本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公允价值无疑更好的反映了会计主体资产的潜在的现金流,更有利于投资者和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会计主体最新的财务状况和潜在的经营成果。
然而,在实务中,公允价值是否还是最为理想的会计计量模式呢?次贷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众多次级贷款债券投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没有得到体现的直接证据。
由次贷危机引发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思考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75-02摘要公允价值自产生以来就成为会计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当前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公允价值备受指责。
公允价值正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本文简要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揭示公允价值存在的缺陷。
最后就我国应该对公允价值采取什么态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次贷危机一、引言公允价值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国际会计界不衰的热点话题,在美国爆发且愈演愈烈并波及世界各地的次贷危机更是引发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激烈争论,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将公允价值准则指责为“帮凶”,认为它加速了金融危机的恶化,但但会计界断然否认它是导致危机的主因之一,并反对修改准则。
在这种激烈的对峙中,公允价值的命运到底会如何我们尚不得知。
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究竟是否适用?我们应该怎样如何对待和使用公允价值?这些都是处在金融危机下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揭示公允价值所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就我国应如何对待公允价值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6年9月发布的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将会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要支付的价格,该交易市场是报告主体将要进行交易的首要市场或者最有利于该项交易的市场,而且只有在缺少首要市场的情况下才采用最有利市场”。
它同时强调该项价格是假设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得到的一项价格,是一个卖出价,而不是买入价;确定公允价值要以市场参与者做出的假设为基础计量,而不是基于特定企业实体自身所做的假设和内部依据。
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正确看待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
正确看待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近年由美国本土开始的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人认为是公允价值在“作怪”,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历史发展及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应对公允价值造成的危机的对策。
标签: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引言2007年8月,美国的次贷危机突然爆发,全球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金融风暴。
早在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利率调低到1%,创45年来最低水平,导致美国住房价格急剧上升,银行发放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此后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必将破灭。
此次危机发生后,许多重量级的金融机构都受其波及陷入破产或被收购的窘境。
先是次贷危机的源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被美国政府接管,其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贝尔斯登、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收购谈判“ 流产” 转而申请破产, 而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 从投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
很快这场在美国本土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蔓延,各国股市纷纷大幅下挫,工厂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剧增。
冰岛这个曾被授予“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竟然在饱受着“国家破产”的争议。
在这场危机中,“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饱受批评和指责,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公允价值对这场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公允价值,英文为Fair Value,亦称Market Value,或Mark to Market。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财务会计的发展动向看,公允价值会计极可能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成为21世纪的最主要计量模式。
但今天的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即公允价值原则在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而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则交易价格往往造成相关产品的低估,从而引发危机。
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摘要】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金融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计量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和质疑,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挑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未来,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将继续发展,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争议、影响、改进措施、应对策略、未来发展、思考。
1. 引言1.1 金融危机背景金融危机源自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银行信贷遭遇困难,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股市大幅下跌,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次贷危机的爆发根源主要是由于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被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随后在金融市场迅速传播,导致金融机构信任危机和市场恐慌。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长期未能恢复平静,先后爆发了欧债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
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严重冲击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也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和作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根据市场上涉及的交易价格来计量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在于提供了更加准确和真实的财务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了市场的有效运作和资源的配置。
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以促进企业的价值管理和绩效评价,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更准确、真实和有用的信息,帮助其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2. 正文2.1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的争议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在危机中的应用和准确性等方面。
面对金融危机探讨公允价值
面对金融危机探讨公允价值【摘要】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引发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议论。
本文就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连带关系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分析,对公允价值的存在及作用进行充分肯定,并提出公允价值有待完善的思路。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会计准则;会计计量;会计假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转化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次经济危机。
对于会计上的公允价值来说,也许恰是最好的探讨时机。
前些时日,美国的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了157号美国会计准则。
他们认为,该准则关于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金融危机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在市场大幅下跌和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按市价大幅减计资产,使亏损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引起市场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价格更加下跌,加重了金融危机。
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界人士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与金融危机无关。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研究主管韦恩·阿普顿(Wayne S Upton)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计准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它只是跟随市场,并非领导市场。
金融危机中,会计准则该承担什么责任?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罪魁之一吗?会计上取消公允价值计量能救市吗?2008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爵士说:“会计并非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但会计在使市场参与者信任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方面很重要,IASB已对如何处理由信用危机所暴露出的问题作出迅速反应。
”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与声讨,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坚持与辩护,到底何去何从?笔者愿以粗浅看法抛砖引玉。
一、公允价值计量不能废止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反映必须真实,真实才能可靠。
公允价值计量是最能体现当前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
会计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则不能“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更违背真实可靠、充分披露的原则。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研究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研究摘要:荚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比三十年代大萧条更具破坏性,主要回顾三十年代大萧条成因的争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由此联系到次贷危机扩散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公允价值的作用及其博弃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大萧条;公允价值;博弈论1 对大萧条争论的简析对于大萧条的成因及发展至今还争论不止,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纷纷作出各自不同的解释。
笔者查证的资料显示,对于大萧条成因的不同观点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即货币主义解释和凯思斯主义解释。
1.1 货币主义解释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其1963年的经典著作《美国货币史》中,对大萧条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解释,即大萧条起因于货币供给的外生变化,即直接由30年代初货币供给收缩引起。
弗里德曼在分析1929年的衰退如何转变成大萧条时认为,1929—1930年货币存量的最初温和下降转变成始于1930年10月,止于1933年3月的银行倒闭风潮,致使货币存量和货币乘数的急剧下降。
银行倒闭致使D/C(存款现金比率)和D/R(存款准备金率)都下降,前一比例下降是因为公众失去了对银行偿付存款能力的信心,后一比例下降是因为银行失去了对公众保持银行存款的信心。
联储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通过贴现窗口向银行贷款阻止这种下降,反而于1931年10月提高贴现率,进一步加剧货币存量的下降,导致经济萧条变得更为严重。
1.2 凯恩斯主义解释凯恩斯主义者则强调了总需求的不稳定性,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总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的,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从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降低的趋势,从而与利率水平不相适应,导致了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尤为重要。
主要通过这个因素。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才能影响现在。
经济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1] 高鹤.危机亦是转机.中国会计报.
[2] 吴寿元.看公允价值修改“真身”.中国会计报.
[3] 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J].财会月刊(会计)
况、经济运行的情况没有根本的好转,仅靠财务核算和反映规则的修改不可能
达到治本之目的。
另外,企业管理层所运用的假设、估计、估值模型、基础及参考数据的获
取、使用和专业判断等问题,会变得非常重要而敏感。因为在修改了公允价值
确认的级次后,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确认。因此,在确认
不可少。披露的内容应主要包括:如何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确认和列报,如
何确定公允价值的级次,披露各项假设、估计、估值模型、基础及参考数据的
获取与使用等等。同时,还要完善风险信息的披露,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
险、利率及汇率风险、违约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全面反
映主要金融工具和全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的全貌和将要面对的风险,给报
它们的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 三、相关准则的修改可能产生
的影响
通过此次对准则和公允价值确认的修改’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
财务报表的财务状况和损益情况,使报表显得好看些,达到一定的粉饰效果,
但并不能改变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行状况,挽救金融危机。因为会计的基本职能
是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状态和结果。如果金融机构的经营状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的经济衰退如一股寒流迅速
席卷了全球各个国家。大多数国家的政府纷纷运用了 “国家干预”的“武器”
来对抗“经济严冬”,力图挽救已经失灵的自由市场;而各个国家的有关人士
次贷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在估计 公允价值 时 , 多少都会依赖市场信 息 , 根据对市场信息 的依 赖程度 , 人们将公允价值 的估计分成 了若干级次。 F S A B对公 允价值级 次将计量依据的市场要素按优 先顺序划分为三个层次 : 一 级估计( v l n us 是指计量 日、 1 e 1ip t ) e 主体准 入的活跃市场 中 , 同 相 资产或债 务报价的信息。活跃 市场是指交易活动足够频 繁。 交易金 额足够大, 能够持续地提供 定价信息 的市场。活跃市 场上 的报价是
价值计量应用到多项具体会计准则 中,并将公允价值计量 由金融资
产和负债逐渐推广到其他非金融类资产和负债项 目上。2 0 0 6年 6 月 ,A B发布第 1 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 0 7 FS 5 20 年 1月 ,A B公布第 1 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金融资产和金 FS 5 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 正式就一直 未予涉及的、 企业应用公允价
债交易市场上 , 市场参与者之间正常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 支付的
价格( F SN 1 7: 允价值计量 ) S A O.5 公 。
计准则修改 的措施。为什 么三十 多年发展走势较好的计量模式 , 在 这次危机 中却受到了谴 责,公允价值 是否会被代替或者应该 怎样
发展 下去?这些问题都值 得思考 。
自 上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E 和 金融 界 一 直 对 金 融 工 具 ,特 别是 衍 SC
的价格。因此 , 公允价值应该基于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时所采用 的定
价。另外 , 公允价值有一个时点的问题 , 现在” 是“ 时态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代 表的是 当前交易下资产或 负债的经济“ 价值” 。
次贷 危机 后对公允价值 的思考
关于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会计论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会计论争【摘要】本文基于次贷危机视角,围绕再次上演的会计界与金融界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论争,分析了次贷危机形成的直接诱因,阐述了面对挑战和考验必须明确的认识和观点。
【关键词】次贷危机公允价值会计抵押贷款证券一、问题的提出公允价值计量自上世纪80年代因大公司破产事件,尤其是美国境内2000多家金融机构在没有预警情况下的破产后被推向高潮,再次掀起了会计界与金融界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论争。
围绕以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展开,历史成本会计的缺陷已成为职业团体与管理机构所关注的问题,其信息缺乏价值相关性,表现为既不能区分管理当局继续持有、取得、处置等决策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也不能将价格变动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与管理当局的主观努力所产生的影响相区分,从而不利于经理人员的业绩评价;更不能预防、反映以及化解金融风险。
以美国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迅速反应,FASB于1984首次将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具会计并发布了FAS80(远期合同会计)。
1990年9月,当时的SEC主席Richard C Breeden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指出了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支持者从理论方面、实证方面以及审计实务等方面有理有据的论证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提高信息质量方面优于历史成本计量,之后公允价值运用经历了从表外披露到表内确认的过程,其中FAS105、107、115、119、126要求主体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表外披露,FAS115、130、133、137、141、142、155、157、159等要求主体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表内确认。
FASB从1990年12月至2006年9月发布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约占75%。
其中IASB、英国、澳大利亚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也不同程度地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而公允价值会计越来越受到各国会计界的重视和认可,并成为发达国家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模式。
浅析次贷危机下的公允价值
杨 明海
一毛硕 来自、次贷危机及次贷危机下的公 允价值
次级抵押贷 款是银行或 贷款机构提 供给那些 信用
等级无法 达到普通信贷标准客户的一种按揭购房贷款 。 这种贷款的首付通常很低甚至不需要首付 , 只是利率较 高 ,而且 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 的形式 。 前几年 , 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 , 银行利率较低 , 从而 刺激 了人们 的购房和投资欲望。 尤其 是部分信贷条件不 达标的美 国人也希望通过按揭抵押贷款方式购房 , 因此 对次级抵押贷款 的需求非常旺盛 , 这也为后来次贷危机
26
●
(ct20 ) ree的讲话揭开 了会计计量 领域改革 So ,03。Bedn t
计 , 08 月 , 至20年2 全球股 票市场 的市值 累计损失超 过7
万亿美元 。
在 次贷危机 蔓延 的过程 中 , 国~些银行 家 、 融 美 金
业人士 和国会议员将 矛头指 向公允价值 ,他们认 为 , 公
责任为 目标 的历史成本难 当此任。 它不能确认 和计量企 业外 部发生 的许 多对企业价 值及其 变化有重要影 响的 事项 和情况 , 如衍生 金融工具 、 自创商誉 、 人力资源 、 知 识产权 、 资产 的涨价及生物资产( 活的动植物 ) 的生长增 值等等 。而这时公允价值成 为会计计量 的新亮点。19 0 9 年9 ,E 主席Bedn 月 SC ree 在美 国议会关 于银行 、 住房 和城 市事务协会发表讲话 , 力荐使用公允价 值计量 金融工具
的 爆 发埋 下 了 隐患 。
抵押贷 款商的美 国行 业组织 ,消费者抵押贷 款联盟于 20 年9 9 0 8 月2 日致 函美 国证 券交 易委员会 (E , S C)强烈 要求证券交 易委员会 “ 立即” 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但是笔 者认为 , 研究问题要从根源人手 , 对症下药 。 本次危机的根源是金融界 自己的贷款政策 、 不恰 当的风 险管理和监督 的不足 , 而不是会计计量的 问题 。会计是 反应性的。次贷危机 中, 公允价值计量只是将问题反应 出来 , 问题 更加清晰 的暴露 出来 , 投资者尽 快看到 使 让 了真实的情况 。这就像会计计量 只是温度计 , 企业的财 务状 况好 比身体 的体温 ,温度计 只能反应体温的高低 , 但是不 能决定其高低 。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 , 金 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 ; 在金融 产品价值下跌时 , 就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金融机构 的实用 主义态度和功利性使公允价值成为 了替罪羊 。
经济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经济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一、经济危机与公允价值的适用1.80年代储蓄和贷款危机。
二战后,市场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以及里根总统对房地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推行,使得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预期一度乐观,商业银行对不动产的贷款额度巨大。
然而,国际石油价格及股市行情突发低迷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致使该段时间美国楼市大起大落。
而随着美国房地产业形势的突然低迷与落败,这些房地产贷款也被沦为了不良贷款。
由于当时处于利率开放的初期,银行拥有的贷款类型大多为长期的固定利率贷款,而拥有的储蓄类型则是短期的。
这种长期贷款与短期储蓄的矛盾以及不良贷款增加,使得银行不堪重负。
大量的金融机构倒闭与重组,甚至波及到了美国储蓄和贷款协会。
直到九十年代末,这场危机带来的负面效益才完全褪去。
这场经济危机之后,金融学者对这场危机的诱因进行了分析。
由于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准则不但没有真实公允地反映出该资产的价值,反而误导了投资者的判断,高估了当时已经出现泡沫的房地产,使得贷款量不断放大,加之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出现。
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能充分反映不断变化的金融资产的真实价格,避免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导致的价值滞后性,使得信息更为真实、更具“决策有效性”,这对于越来越开放的市场是必要的。
所以,到2006年,国际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
2.2008年金融海啸。
美国房地产中介发行的MBS的平均利率曾一度处于高位,且十年来持续拥有正报酬率,因而投资者纷纷看中这些投资品。
次贷危机发生之初,受影响的公司只限于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级贷款业务的公司,以及一些从事按揭证券化的金融机构。
而后,危机开始影响到那些与房地产无关的普通信贷,并进而影响到那些与按揭贷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
在这些机构拥有的资产里,大多都来自于那些与房屋按揭关联的收益。
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来确保这些金融机构免于倒闭,然而,由于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很多公司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冲击甚至波及美国最大的存款及借贷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09.5中旬2007年初,太平洋彼岸刮起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飓风”,以美国著名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代表的贷款机构、以美林公司和雷曼兄弟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以及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全球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财富管理者著称的瑞银集团成为这场“金融飓风”的直接风眼。
受这场“金融飓风”的影响,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海外投资者都遭受了“金融飓风”的波及。
各国政府联动实施了各种财政、货币政策,但迄今为止危机远远没有结束。
一种观点认为,是公允价值计量引发并加剧了此次金融危机。
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允价值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观点加以驳斥。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冲击持“公允价值加剧了次贷危机”观点的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次贷危机中扮演关键角色,没有什么可以比金融机构次级房贷资产价值之巨额减损对近几个月来的金融市场造成更大动荡。
公允价值会计规定公司以目前市场价值评价其所持证券,而不管目前价值波动有多厉害。
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市场价格下降迫使银行确认损失,这又推动价格更加低落,从而造成更多的损失。
这些人认为金融机构确认的损失已经过多,然而却没有人可以提供比市场价格更好的工具来计量次级房贷资产。
对于公允价值会计,连美联储理事会(FED )主席柏南克在2008年2月2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也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修改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柏南克说,会计原则可能迫使银行对一些很少交易的资产在以市场价格评价时蓄意低估。
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法兰克甚至表示,重新检讨公允价值会计迫在眉睫,因为公允价值会计正渐渐拖垮经济。
事实上,金融机构接二连三巨额亏损的报告,亦使得投资人及公司执行主管对公允价值会计产生怀疑,他们责怪会计原则夸大损失,并寻求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评价投资证券。
二、公允价值概念探析对于公允价值是否是这场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公允价值的含义进行探讨。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置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众所周知,价值是人的主观判断,很难有客观标准,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其价值是不一样的。
会计就是要对主观的价值进行计量,由于会计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有助于他们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同一事项传递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到不同相关者的利益,这必然要求会计传递的信息是客观可靠的。
那么如何做到客观可靠地计量主观的价值呢?这一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交易或事项中参与各方的自愿一致和交易与事项在事后的可核查。
例如一项资产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企业其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是在企业购买该项资产时参与各方(主要是买方与卖方)对该资产价值是自愿达成一致的,并反映在购买价格上,于是在购买的那个时点购买双方评估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资产价值,并且这个价值是可以事后复核的,以形成的会计凭证作为复核依据。
以上正是历史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但它存在一个应用局限———只有真实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找到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价值信息,而企业的资产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交易发生状态与事项进行状态中。
前已述及主观的价值在不同时点也会发生变化,对于企业拥有的不同资产虽然不需要每一瞬时都计量新的价值,但在每个会计期末还是应反映新的市场价值信息,这个时候当然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手中的资产再全部拿到市场交易以观测新的市场价值,面对这种情况必然要引入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理论:如果某种产品存在完全充分的竞争市场,单个参与者的价值评估对最终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有该类产品都将以均衡价格进行交易,单个投资者的议价能力为零。
也就是说,如果某种产品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即使单个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该项产品并不进行交易,不管他自身认为该产品价值几何,其所持有产品在某一时点的价值就是那一时点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因为如果他要进行交易只能按均衡价格进行交易。
这样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公允价值就是公平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公平市场的两个基本特征即交易活跃与信息对称正是完全充分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于是公平市场可看作是完全充分竞争市场的近似,公允价值正好可以解决未交易资产的计透过次贷危机认识公允价值程智(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0074)【摘要】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出发,驳斥了“公允价值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基本理念是正确的,但实务操作背离了公允价值本质,规范实务操作才是当务之急,并提出了改进实务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公允价值实务操作□·20·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09.5中旬价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问题,那么它是否是此次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呢?所谓公允价值引起了连锁反应,笔者不敢苟同。
市场价格在金融企业应用公允价值后的确进一步下跌,但市场价格的下跌是对企业不良业绩的反应而不是对应用公允价值的反应,只要企业的不良业绩是真实的,就应该正视这种价格的下跌,否则会计的信息传递作用何在?所以说公允价值只是真实反映了企业的风险,从而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一种风险警示,并通过积极的措施(管理改进与业绩提升)或消极的措施(重组或破产)得以释放。
如果摒弃公允价值,那么企业业绩下滑将在会计信息中得不到反映,风险就会不断聚集而导致价格泡沫的产生,一旦泡沫破裂,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困境既然公允价值理念是正确的,但为什么在此次危机中成为替罪羔羊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公允价值在实务操作中所固有的缺陷引起的。
仍旧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入手,其要求在公平的市场中存在着熟悉情况的双方,也就是存在一个完全充分的竞争市场,事实上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规定了三个层级,当资产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市场价格计价,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模型估价。
先看采用模型估价。
由于是不存在活跃市场时的替代,其所反映的价格已经不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了,因为从公允价值的概念看其实质是一种市场价格,只是此时的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所以不论模型设计多么完备,模型估价都不会得出公平市场上交易双方所认可的价格。
再看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市场价格计价。
活跃市场即市场存在大量规则交易,但是市场交易量大且频繁就能保证交易双方信息充分对称、交易公平吗?显然这是不可能保证的。
特别是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更不能说是公平的市场价格了。
AIG 高管不认可危机状态下按市场价格所反映的公司亏损,认为公司有能力持有资产至市场价格回升。
雷曼兄弟在倒闭前错过了一次“忍痛割爱”的机会而最终破产,因为公司认为当时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所持资产的真正价值。
即使我们假定存在活跃的市场,市场价格都是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形成,对于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存在统一市场的金融资产而言,其某一时点的价格是唯一的,但实物资产并不存在统一的市场,不同区域间由于多种差异因素的存在导致自愿形成的“公允价格”并不一样。
那么会计人员在评估企业持有资产价值时该如何取舍呢?在多种选择中,用什么价值标准判断某一种“公允价格”较另一种“公允价格”更具有合理性?如果没有这种标准,难保管理人员不出于自身利益动机选择性地计量“公允价格”。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虽然公允价值理念是正确的,应予以坚持,但由于在实务操作中所固有的缺陷难免不被人诟病。
其缺陷体现在:公允价值是在公平市场中形成的价格,但由于绝对公平的市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在应用上存在活跃市场下的市场价格计价与非活跃市场下的模型估价两种方法进行替代。
对于前者,活跃市场并不等价于公平市场,对于后者,所得出的价格已经不是市场价格,因而两者最终都背离了公允价值内涵。
此外实物资产不同区域间没有统一价格也对公允价值的操作带来了挑战。
四、公允价值实务操作的突围之道虽然公允价值在实务操作中还有许多弊端,但当务之急不是探讨是否应摒弃公允价值或能否找到新的计量属性予以替代,而应探讨如何确保实务操作遵循公允价值理念。
政府层面上应尽快组织专家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建议摒弃模型估价或将模型估价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类别中剔除。
在以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近似时,对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明确限定是很有必要的。
这方面应着眼于将什么样的市场看作公平市场或完全竞争市场的近似,而不能仅以交易是否活跃作为唯一判断标准,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公平市场至少还应包括每一产品都应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和服务都应是同质的,交易双方信息充分对称,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没有成本,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处于成本递增阶段等。
在明确了公平市场的定义后,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符合公平市场条件的价格,为了避免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动机进行选择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笔者认为由外部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于每一会计期间发表某地区公允价值的权威文件作为计量的依据较为可行。
另外,由于公平市场的条件较为苛刻,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市场是否有除模型估价外更好的替代方法,也是会计界需要深思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取代公允价值,而是在公允价值计价不适合的时候进行一种补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公允价值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如何规范公允价值的实务操作才是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赵德武,毛洪涛,余海宗.会计理论研究教程.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4.黄世忠.公允价值: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75.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财经论丛,2005;96.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杨敏.次贷危机背景下债务抵押证券计量问题探讨.财会月刊(理论),2008;68.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21·□。